老師課堂教學心得

來源:文萃谷 1.82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師課堂教學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1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觀念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以最少的時間獲得學生的最大進步與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徑。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下面結合我們一年多的課改實踐談談自己的粗淺感受:

首先,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否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高?

答案的肯定的,因為它促進了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實現了課堂的高效率。

傳統的教學是教師抱着學生走,之後發展為教師牽着學生走,而現在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跑着走。看“媽媽解放”的啟示:媽媽的責任是讓孩子吃飽吃好,而不是替代孩子吃飯,在襁褓中的孩子讓當媽的最累,只有當孩子可以獨立吃飯和行走時,媽媽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我們教師現在所要做的,就是教會學生自主學習,掌握學習方法技能。圍繞自主、合作、探究,緊扣“教”與“學”,真正實現兩個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由“灌輸式教學為主”向“以探究式教學為主”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接受式學習為主”向“以研究性學習為主”轉變。

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小組合作,異質同組,同質結對,競爭合作。教師重點抓小組長,小組長充當“教師助理”的角色,組內小展示由組長負責,班內大展示由教師負責,每個小組視為一個“小班”,高效課堂就等同於“小班化”教學。課堂氣氛和諧民主,學生敢説敢問,敢上黑板展示,積極主動,爭先恐後,學生活動人數多,密度大,課堂效果好,達標率高。

當然,實施課改有難度,有阻力,有風險。年紀大的、教學成績好的不願意改,因為他們已經有了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那也是多年辛勤積累的智慧結晶,怎麼捨得輕易丟掉?況且他們怕失敗。反而年輕人接受新生事物快,思想單純,沒有顧慮,成為了課改的先行者。我屬於前者。更主要的原因是:化學只有九年級才有,短短的十個月時間容不得我們去課改;況且我們只有兩個人,在教研這方面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遲遲未有行動。近兩兩年來我們出外學習的機會多了,看到其他學校轟轟烈烈的.改革和隨之帶來的不凡的成績,讓我們不得不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嘗試着用新的模式,結果發現新的課堂模式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效果不錯。再多和年輕教師交流,互相取長補短,大大的提升了我校的化學成績。

二、完全照搬他人的經驗是否適用

我個人認為,應該先繼承,再生成。沒有“臨帖”豈會“破貼”?就像練字一樣,先看着字帖在田字格里書寫,熟練以後,加入自己的風格,自成一體。 我們在開始階段進行模仿學習,杜郎口中學的三三六模式、山東昌樂二中的“27 ”模式、鄭州 02中學的“自主開發式課堂”等名校的教學模式都是我們學習的典範,還參觀了晉城五中、陽城四中、潤城中學、靈石二中等學校,吸收繼承他們的成功經驗,優秀做法,有時拿來主義也是一種很不錯的辦法。第二個階段是批判與生成,在基本模式的基礎上嫁接生成自己的課堂特色,這個特色應該説是同質異性的,相同在高效上,不同在形態上。沒有批判和完善就沒有超越,也就不會有真正的生成,在繼承的基礎上確定了符合我校實際情況的“導引-合作-展示-提升四環節“課堂教學模式,當然這種模式還不是很完善,還需要我們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真正發揮其最大作用。

三、幾點困惑

時下對課堂教學有很多的觀點和見解,教育需要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決問題,就要奉行“實踐的力行”,今天的教育理念很多,但絕少有哪位專家願意手把手交給我們如何解決問題。只有靠行動尋找途徑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説”出來的。一線教師缺乏理論指導,專家的理論又缺乏實踐的支撐,該如何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我們感到有點力不從心。

以往的教學過分重視教師的導,而現在的教學強調學生的學,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説“只要啞巴能讓學生學會,啞巴也能成為好教師”,好像有點過頭。我個人認為,教師適當的“導”還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少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處理好“導”與“學”的關係,也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大困惑。

當然,以上幾點思考只是我個人的浮淺觀點。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的確,新課程改革形勢下的課堂教學也不能例外。任何一堂課,哪怕是千錘百煉的示範課,當我們課後靜靜反思時,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然而,正是在不斷找尋策略、解決不足、彌補遺憾的過程中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提升和飛躍。 十年前,教育局曾經發出這樣一個號召:“以飽滿的熱情,科學的態度,迎接課堂教學改革的春天”。如今,課改在獲澤大地上可以説已經是春光明媚,正在步入如火如荼,枝繁葉茂的夏天,相信碩果累累的秋天在不久的將來也一定會到來。讓我們風雨同舟,奮力拼搏,再創陽城教育的新輝煌!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2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Z區舉辦的,農村國小數學“關注常態、聚焦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會上13位教師採用“同課異構”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身邊的計算課的常態課堂。農村聯小、村小的教師能走上全市的課堂和省市教學能手同上一節課,近距離的感悟有名教師的指點,史無前例。

與會教師之“多”,實為罕見,整個會場,擠得水泄不通,坐兩人的位子都臨時安排了3個座位,走道處都擠滿了聽課的教師。聽課教師幾乎都提前1個小時到達會場,詳細記錄,仔細聆聽,認真思考,會場秩序之“好”。

在這樣激情高漲的會場裏,我能欣賞到每一位獻課教師的執教藝術,能為課堂中出現的每個問題質疑思考,能領略獻課教師們的課前構思及課後反思,更能聆聽教研專家高屋建瓴的評課,能夠和教研專家們、聯小、村小老師們一起關注、反思常態課中的計算課教學,我有以下感悟:

一、課前要備“教什麼?”

從執教老師的課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們是如何利用教參、把握教材的。特別是Z老師、Z老師談的課前思考,給我印象最深刻。他們既思考了學生已經學會了哪些知識,找準學生的實際的知識起點,又站在學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適合學生生活實際,如Z老師在執教《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因為教材中“八分之三張餅的説法不符合生活實際,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狀態,加之一塊餅與八分之一張餅模糊,難以區分,就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需要什麼,大膽取捨了教學情境。正所謂:情境是知識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枴棍。

二、備課還要備“怎麼教?”

計算課教學本身就乏味,教師不樂意上,學生不喜歡學。Z老師為我們指明瞭上計算課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數的組成、直觀圖形,當枴棍,理解算理;用分層練習、小組競賽、容易溝通的語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計算課要有“總路子”,體現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優化算法。

1、複習導入,重視口算;

2、嘗試解決問題,加強估算,探索交流歸納過程、理解算理;

3、鞏固應用,分層練習。

四、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五、數學教師要錘鍊課堂教學語言;要準確、具體、及時的評價學生的點滴進步。

幾位老師的教學語言,簡潔有力,富有鼓舞性和親和力,給我們的課堂指明瞭方向。

六、細節決定成敗。

老師的課堂引領我們注重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細到每個環節的預設、學生回答問題的每一句話,老師們都用敏鋭洞察力,機智的教學方法引導着學生去探索、理解、歸納數學知識。

於科長的每次畫龍點睛般的點評,都把會議推向熱潮,她一針見血的指出:課堂教學要找準學生的起點,把握本課的切入點,關注知識的重點,抓住課堂生成點,突破知識的難點,落實學生的終點,不可平均用力,教師不要包辦,要引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方法總結歸納算理,優化算法。

於科長還語重心長地勸勉老師們:要總結梳理數與代數中的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知識體系在各冊的分佈情況及規律,這正是指引教師增加深厚的知識儲備,在課堂的深度和寬度上下功夫,可謂用心良苦啊!我的心靈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師的“學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話語,令人深思;呂慎光老師的幽默機智的點評,催我們思考;Z老師説的:“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就都擁有了兩種思想。”我願意帶着專家們給我們的這些思想,踏踏實實走好教學教研之路。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3

沈老師的精力充足,讓我佩服呀!兩次課,都是從早到晚連上,上午4小時,下午4小時,晚上4小時,中間我們除了吃飯就沒有休息,坐在下面聽課的我們都疲勞不堪,他不停的講授還精神飽滿,這種體力與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了。想想連續上3節課就疲憊不堪,給自己一個理由説今天可以不看書了,這與沈老師比真的是差距呀!我想沈老師能夠在教育技術學界能夠做到這麼優秀一定與他的努力分不開的!

他不但知識淵博,而且平易近人。他對事的態度更是我值得學習的。比如我們總抱怨學校我們地位太低,回報太少,而他總是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引領我們,教導我們説要想自己地位高,首先要讓自己無可替代,其次要學會寬容,要有一定的高度,不能僅僅計較。他舉了一實習老師進課堂有同學搗亂,用紙條砸頭的故事,雖然那實習老師對這事是不了了之,但是他説做為一個老師為什麼不能開開玩笑説你們是不是當我是數學老師了,或者説你們想給我驚喜也不能這樣,以一種玩笑結束這場尷尬,即給自己台階,有給學生面子,這就是一種高度。他中間講授很多故事或玩笑,都可以看出他對新聞,對時事的'關注,同時可以看出他知識領域的寬廣,什麼醫學,什麼文學,感覺他就是一雜家,還是一深入的雜家。聽他講授多少內容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行為及其對生活的態度深深的影響了我。以後的路還很長,希望自己不要偷懶,要想想老師他們都是擠出時間學習,不要去抱怨自己條件不好,在什麼條件下,如果自己願意並且肯下苦功夫,我相信一定會有一定的成就的。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4

我有幸參加了由中國教師報和安慰銅都雙語學校的專家們給我們帶來的高效課堂理念的講座及展示課,還有我們本校老師上的臨帖課,雖然培訓只有三天,但是近距離的感受和體驗高效課堂的風采給我帶來了思想上的巨大震撼,收穫頗多,茅塞頓開,讓我對高效課堂觀念也起了許多的變化,反思了許多自己的教學得失。

我們的高效課堂實踐已經足足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裏我們一點一滴地摸索,走過的是痛苦迷茫甚至慌亂的一年。這讓我明白我們的課堂只是擁有高效課堂的影子而沒有真正的高效課堂的真諦,這次的培訓我真正感受到了高效課堂的實質和精髓。

我要怎麼樣才能給我的學生一堂高效、鮮活、靈動的課?我要怎麼才能把我獨自表演的課堂真正地還給我的學生?我要怎麼才能讓我的學生成為能做能説會合作的在課堂上精彩展示的天使?我要怎麼樣才能讓我的學生在課堂上身心合一?我要怎麼樣才能讓我的額學生擁有一流的學習習慣?我要怎麼樣實施我的小組建設?我的腦子裏有許多諸如此類的問題,也有許多的小點子。我要把我的課堂改變提升起來,要像太陽花一樣面對太陽執着到虔誠地最求課堂的高效與完美。

高效課堂的模式的最佳呈現就是五步三查”課堂教學模式。

“五步三查”教學模式查。

一查:在學生獨學時;“五步”:指課堂環節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獨學;

第二步:對學、羣學;

第三步:組內小展示;

第四步:班內大展示;

第五步:整理學案,達標測評。

三查:指課堂上的三次關鍵性的學情調

二查:在組內小展示時;

三查:在整理學案,達標測評時。

在安徽銅都雙語學校潘璐老師的英語示範課上,她是嚴格按照“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來操作的。從她的導學稿的設計和課堂的預設都是非常科學高效而且人性化的,體現了老師高度的職業精神和嚴謹的學習和工作態度以及精湛的專業技能。本校何老師上的一節臨帖課那是相當地精彩,學生的在課堂的展示絕妙,驚喜不斷。這些都無不讓我汗顏。

反思後,我決定在我這學期的工作中我重點要抓一下工作,讓自己在專業水平和教學活動的提升中更加的高效更加的強大。

1、小組建設

小組合作學習定成敗,高效課堂要出效益小組建設要先行,這裏我所説的小組建設對於我這個單科老師來講主要是説主要是指小組內的綜合性培訓。

1)對本學科組長的培訓。明確學科組長的職責和作用。提高小組長在學習小組中有關在小組管理、指導、組織、協調、檢查、評價等方面的能力。

2)對組員的培訓。主要集中於學生(包括學科組長)的板書的規範工整、聲音洪亮、端正大方的站姿、語言組織能力的要求、及三色筆的使用。樹立“幫助別人就是提高自我”合作學習精神。

3)對全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高效課堂常規培訓,包括小組的獨學、對學、羣學、展示、互動、反饋與評價、導學案的使用及整理等高效課堂學習規範。

2、導學案精益求

導學案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是高效課堂的命脈。只有導學案設計得科學合理,在問題和活動的設計上要體現“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探究層次化”,才能使我們的課堂順利高效地推進,而學生也能深感安全快樂地學習。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5

數學新課程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因此,對任何一個國小的數學教師而言研究新教材,按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認知結構,設計出指導學生高效率學習的有效方法,以使學生適應新教材,順利完成國小數學銜接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探索和創新能力,體現《標準》的原則和精神,已十分緊迫地擺在我們面前。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經過一個學期的數學新課程教學,本人也深深感知,新課標下數學教學與舊課標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具使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以下是本人在學習數學新課程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1、教學理念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我們必須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下,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因此,在新教材中,非常注重設置問題的情境化。數學中很多的`結論和證明並沒有直接給出,而是首先通過思考題,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能動探究,然後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正確結論。

2、教學過程上的差異

新課程標準下,要求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轉化為探索—研究—創新,從而實現由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向培養學生學習的教育觀轉變,逐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並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並解決了什麼問題,這種反思有利於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實際上也就是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不斷的訓練和提高。

3、教學方式、方法上差異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育的邏輯和接受的邏輯,即教材中的章節理所當然地成為教學的單元,教材內容先後順序無一變動地成為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授課方式基本上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師生互動少,學生的潛能沒有充分得到發揮。新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靈活多樣,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要通過討論、研究、實驗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要關注每個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新課標也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及各種軟件使學生更能直觀的理解、認識數學的本質,並且強調學生動手能力、實驗能力的培養。 對學生不足的地方加以正確引導,經過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髮現、提出、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

新課標要求數學知識應用的實踐化和生活化,要求數學理論與實踐緊密聯繫起來,即為“在解決問題中學習”的理念。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充滿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能使學生對數學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學習為生動接受,進而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所提出的思考題、探究題都是直接與生活中的問題,生產、生活實踐中的具體應用的一些實例,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總之,通過學習新課程的數學教學,更深層地體會到新課標的指導思想,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貫徹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探究、反思,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斷總結,我們的教學才能取得不斷進步。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6

選擇論題

如果我們要通過課堂討論製造上課高潮,需要選擇好討論的論題。一節課的知識點是多方面的。而高潮應該在教學的主體部分出現,教師應着眼於教學的重點、難點,使之成為學生的思維點,興奮點。這樣就要求我們在選取論題時要從很多的知識點和學生多樣的知識需求中篩選、提煉,找出主攻點,在具體的教學環節層層推進,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

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求異思維的發展。在選擇論題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開放式的討論題目,讓學生充分放飛自己的思想,懂得求異,鍛鍊發散性思維。

討論時機

除了好的'論題,安排好討論時間也是通過課堂討論製造上課高潮的重要環節。我們首先要確定何時進行課堂討論,是開頭?或是中間?還是結尾?這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掌握,讓學生的意識處於一種“覺醒”狀態,以便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由於教學的重難點一般放在較靠後的部分進行教學,所以我們通常選擇中間或者接近尾部的時間組織課堂討論。

課堂討論是一種比較“浪費”時間的教學形式。教師應該懂得把握好討論的時間,切忌 “囫圇吞棗”,讓學生在過短的時間裏措手不及,不能解決討論的問題;也切忌“長路漫漫”,讓學生在過長的時間裏無所事事,不能珍惜課堂的時間。老師將問題呈現給學生討論時,未留給學生足夠思考時間,就宣佈討論開始;還未到兩三分鐘,就宣佈討論停止。有的小組討論或許剛剛進入狀態,有的小組或許才剛剛開始……這些情況完全是顛覆了課堂討論的精神和意義所在,屬於盲目地走形式!所以,教師在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時,要給學生提供充裕的討論時間,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發言的機會和互相補充、更正、辨正的時間,使不同層次學生的智慧都能得到發揮。讓小組討論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從而激發學生討論學習的熱情,養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討論藝術

一堂課沒有高潮,如同一個人缺少了靈性。用課堂討論推動課堂高潮是一項高超的教學藝術。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課堂高潮,並不是刻意為之,不要因為教師理解偏差,操作不當,就讓課堂討論流於形式,浮於表面,甚至讓課堂假高潮氾濫。課堂高潮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隨着感情的發展自然而至的。其中關鍵是全體學生的課堂情緒發展的結果。教師必須掌握課堂高潮藝術美的原則和時機,把握好分寸,適時加以引導,巧妙地進行搭橋鋪路,切不可為高潮而進行做作的討論,也不可為高潮而組織無病呻吟的討論,更不可高潮過後組織畫蛇添足的討論。

動人的語言描述,變化的面部表情,豐富的肢體語言……這些無不為討論添加藝術的高分。如果沒有藝術,課堂討論就如同一灘死水,沒有漣漪,沒有行人駐足欣賞。我們用藝術的手段將平常的課堂討論“藝術化”,創造課堂高潮,讓教學“餘音繞樑”,學生才能久久不忘。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7

9.19日下午我在我校報告廳聆聽了餘映潮教授為我們作的《高效課堂教學的設計理念與教學實踐》的專題講座。從這短短的半天培訓中,我感觸頗豐,我明白了,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需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把這半天中我最有感觸的地方總結如下:

第一:餘教授的勇於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與推進上,餘教授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創新者。首先,他有明確的課型創新意識,他提出了“課型創新”的新理念並以朗讀教學為主要內容進行了教讀課、品讀課、辨讀課、説讀課、演讀課、聯讀課等新課型的探究。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時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他多角度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中活動,在他的課堂上,有表情誦讀活動、分層評説活動、反覆品讀活動、課文集美活動、讀寫結合活動、妙點揣摩活動、探求感悟活動、思緒放飛活動等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語文實踐活動都能有機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第二:他的關於“關於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板塊式教學"實在是“靈動的版塊,無限的創意”,餘老師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盡善盡美。

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結構呈現出若干“板塊”的組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靈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它可以用於一節課的教學,使這節課佈局完美、內容厚實;它也可以用到一個教學步驟之中,使這個教學步驟顯得豐滿細膩。還可以用到單元的綜合學習活動之中,使這種活動的教學層次清楚而內含豐富。總之,對於傳統的教學結構而言,板塊式教學設計是一種創新與突破。第三:餘老師的課很“活”

餘老師的“主問題”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閲讀能力,便於激活學生知識積累,我們要象餘老師那樣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去品析課文,同時自己又能做必要的講析,那樣,我們課就能上得有味、有趣、有效,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會樂在其中。我明白了上課不能隨意連問,簡單追問,習慣性碎問,而要問一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第四:餘老師的課沒有花架子,沒有高談闊論的言語

他是憑藉他的睿智和學識、他的恬淡與從容,他的'經驗和能力,“潤物細無聲”地把學生帶進他創設的“問題王國”之中,學生在他的獨具匠心地引導和無痕的點撥下,智慧的火花時時迸發出來,師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問題被一一突破。

我折服於餘老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獨具匠心;折服於餘老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環環入扣;折服於餘老師有效問題的設計精練簡化而能夠統領全局的妙絕。同時,我還折服於他的睿智、踏實,他的從容、瀟灑,折服於他的微笑提攜後輩,誨人不倦,折服於他的精湛學養,高超教學藝術。他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大膽的探索,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紮實自己的基本功,勇於創新和開拓,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更加充滿活力!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8

教學困惑:

一、不能安靜聆聽

教學中為了解學生的歌曲學習的掌握情況,在課堂上設了點名學生獨立演唱歌曲抽查環節,但當同學在台前演唱的時候中總有不能保持安靜聆聽的學生,歌聲中夾着不和諧的嗡嗡聲。有時若演唱的學生聲音小的話就淹沒在嗡嗡的話語聲中了,我反覆的提醒效果也是不大,總有學生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只有一個班級是例外,六(5)班中有為女生演唱是聲音很小很小,聽的同學很自覺的變得很安靜很安靜,教室裏只有那位女生細小的歌唱聲,我站在最後排也能清晰的聽到,這就是班風呀!

二、不自覺的發笑

同樣發生在歌曲演唱的抽查環節,有的學生在演唱是有種種原因會出現跑掉忘歌詞等情況,這是聽得學生中就有笑聲發出,干擾演唱的學生。我每次都提醒説這樣是不禮貌的,有時我會故意叫那些發出笑聲的學生來唱,結果他也成了別人發笑的對象,我就這樣告訴他:如果你取笑別人,別人也會取笑你。讓他在體驗中懂得要互相尊重。這對國小生來説可能有點困難,但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就得從點滴做起,我想得到更好的方法。

教學小策略

一、認真唱譜

視唱是歌唱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識譜能力和增強學生音準的有效途徑。很多學生會是小和尚唸經,嘴巴在動,眼睛卻不在曲譜上。我就美其名曰找一位“小幫手”,老師彈琴,小幫手指譜,讓其他學生隨着“小幫手”的指點唱譜,這下他就不能走神了。哈哈

二、規範表演

為增加學生演唱歌曲的興趣,也讓學生快速的記住歌詞,在歌曲演唱中會加入即興表演,大部分學生都能按着音樂的節奏,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認真的表演,但也有那麼幾個學生會表現的特別興奮,做出誇張滑稽的動作,影響教學氛圍。這樣的學生有可能是性格問題,也有可能是審美偏差。對這樣的學生,他的個性我們改變不了,但我們至少可以影響他引導他,讓他接受課堂的規範。

三、保持冷靜

課堂教學中不要讓學生的行為左右你的情緒。有個班級中有幾個特別頑皮的學生,上課不能規範自己的學習行為,小動作不斷。還引來其他幾個意志不堅定的學生也蠢蠢欲動,影響課堂教學的學習氛圍,這是作為老師我一定不能因為個別學生影響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態,保證正常的教學。對個別學生,得尊重孩子的好動,愛表現的行為現象,利用這一點正面誘導該生在其喜愛的教具上發揮作用,同時穩定學生情緒進行規則意識教育,並在課後邀請該生一起制定上課紀律。記得有一次這班上一位頑皮的學生課上一直低着頭在玩弄地上的小紙片,我就説:xx同學這愛愛清潔,在撿地上的小紙片,等會下了課我們一起撿吧,現在和大家一起唱歌吧。這位學生臉上露出了靦腆的笑,不再去注意地上的紙片了。

老師在音樂課堂上要讓每個學生都喜愛音樂,愛上音樂課,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真正的主體,從“被動角色”轉為“主動角色”,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輕鬆愉快的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有效率的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反思中走出困惑,在教學策略中提升教學。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9

10.20日我在我校聆聽了餘映潮教授為我們作的《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學科素養》的專題講座和餘老師的兩節課。在這短短的一天的學習中,我感觸頗豐。餘老師已經六十八歲,但依然對於教學和研究有着極大的熱情。我明白了,在教育這條路上,我需要學習的內容還有很多很多,我把這一天中我最有感觸的地方總結如下:第一:餘教授的勇於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課堂教學藝術的研究與推進上,餘教授是一個孜孜不倦的創新者。首先,他有明確的課型創新意識,他提出了“課型創新”的新理念並以朗讀教學為主要內容進行了教讀課、品讀課、辨讀課、説讀課、演讀課、聯讀課等新課型的探究。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時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他多角度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中活動,在他的課堂上,有表情誦讀活動、分層評説活動、反覆品讀活動、課文集美活動、讀寫結合活動、妙點揣摩活動、探求感悟活動、思緒放飛活動等,不同層次、不同方式的語文實踐活動都能有機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突出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第二:他的關於“關於高效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板塊式教學"實在是“靈動的版塊,無限的創意”,餘老師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盡善盡美。

在實際教學中,教學結構呈現出若干“板塊”的組合,內容豐富,形式多樣,靈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現教師設計教學的技藝、創新意識與審美意識。它可以用於一節課的教學,使這節課佈局完美、內容厚實;它也可以用到一個教學步驟之中,使這個教學步驟顯得豐滿細膩。還可以用到單元的綜合學習活動之中,使這種活動的教學層次清楚而內含豐富。總之,對於傳統的教學結構而言,板塊式教學設計是一種創新與突破。第三:餘老師的優秀的學科教師的'定位給我們指明瞭自我發展的方向

餘老師的“優秀的學科教師是什麼樣的人”對於我們這些工作在一線的教師是一個很好的警示。在自身的發展上要做一個熱愛學習的人、定力強大的人、目標明確的人、積累豐富的人、精力提煉的人、記憶高明的人。能夠用整體反覆法提升自己的教材研讀的能力,把教材讀厚,將教材教薄;能用一課多案的方法提升自己教學設計的能力,因為一切的教學設計,都是為了學生當堂在知、能上真有收穫;能用優化細節法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學術上、在學問上,細節能夠顯示出深度與高度,創意在先,細節到位。能用積累範例法提升自己訓練指導的能力,教師豐厚的積累是學生學習的福音。能用專項研究法提升自己積累資料的能力。能用短論寫作法提升自己學科研究的能力。我們要象餘老師那樣設計教學,讓我們的課上得有味、有趣、有效,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會樂在其中。我明白了上課不能隨意連問,簡單追問,習慣性碎問,而要問一些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問題。

第四:餘老師的課沒有花架子,沒有高談闊論的言語他是憑藉他的睿智和學識、他的恬淡與從容,他的經驗和能力,“潤物細無聲”地把學生帶進他創設的“問題王國”之中,學生在他的獨具匠心地引導和無痕的點撥下,智慧的火花時時迸發出來,師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問題被一一突破。

我折服於餘老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獨具匠心;折服於餘老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環環入扣;折服於餘老師有效問題的設計,精練簡化而能夠統領全局的妙絕。同時,我還折服於他的睿智、踏實,他的從容、瀟灑,折服於他的微笑提攜後輩,誨人不倦,折服於他的精湛學養,高超教學藝術。

他的講座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想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更加大膽的探索,不斷加強理論學習,紮實自己的基本功,勇於創新和開拓,使課堂教學更加高效,更加充滿活力!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10

我校在政府和上級教育行政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班班通”教學。經過近一年來的“班班通”教學實踐,我個人深刻認識到:我們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教學”。

首先,我們作為教師,在備課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下功夫。我們都明白:要想把握教材佈局,在備課前教師一定要經過大量的閲讀和準備,不再向從前寫寫教案那麼簡單,也不是下載別人的課件就萬無一事了,自己必須獨立深入認真鑽研,必須對準別人的課件認真取捨,看看哪些是別人想到而自己沒有思考到的,想想別人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吸納別人的智慧。同時,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寫出課後反思,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從而補充自己的教學設計。這樣的備課就使我們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也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我們的教學觀念隨着這高效課堂的教學,自覺和不自覺地得到了更新,甚至是根本的轉變。我們的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我們對高效課堂關注的重點也改變了。學生全員、全程和全身心地參與教與學活動。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學生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之中,並能自我調節和控制學習情緒,對學習能保持較長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強烈的求知慾。我們也能及時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獨立思考,引導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闡明自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遇到困難能與其他同學合作、交流,共同解決問題。老師與學生的角色也常轉變。例如:我在上英語閲讀課時,就經常和學生們商討,共同完成。這樣做的目的是學生以後在閲讀教材時能夠讀中有思,思中有讀。在課堂上還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們還會更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另外,“班班通”教學,有效地利用了互聯網上的資料和最新信息,利用了動畫,聲相等,使課堂生動有趣。同時,節省了原來課堂板書的時間。使學生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討論、思考和做大量的練習。這樣的一節課,真正實現了“清”、“新”、“活”、“實”、“大”、“奇”。即:知識清、方法清、思路清、環節清、滲透點清;方法靈活,學生思維活躍;知識、方法、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落實;訓練量大,訓練強度大;設計奇特環節,探討有價值的教法,出其不意,與眾不同。而學生卻學的輕鬆愉快,而且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學生再也不是一味地聽老師講課,而是積極思考,積極討論,積極練習,積極完成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誰敢説這樣的課堂不高效呢?

高效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範文6: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的着眼點和突破,因此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優化“學、講、練”時間安排,促進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鐘。這裏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及時反饋是高效課堂必須要考慮的一個策略,作為高效課堂教學,嘗試、探索、自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完全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的面批面改,反饋當堂化能夠迅速檢測效果,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並激發上進心。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

老師課堂教學心得11

幾年來的教學之路,心中充滿了許多感慨和無奈,一方面想盡己之所能,教好學生,不留遺憾;一方面卻不能擺脱來自分數至上的壓力。如何平衡這現實的矛盾,着實令人費周章,下面我就以下幾點談一下自己的看法,或者叫提出疑惑與各位共同思考:

一 國小語文教學的情景

這個問題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被提到的頻率是比較高的,無論在語文課上還是在各種論述中,尤其在我們的國小語文課上比較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着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40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説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餘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儘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國小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説讀寫的操練樣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國小英語教學的方法是認知法?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複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説法、交際法都屬於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説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採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枴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於國小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而在我們現實的國小語文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國小英語的教學實際。因此,在教學中不能因為教學手段的簡單而否定教學實效,也不能把追求花樣教學放在評判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上,我們的學情特別,所以,我們也應以不一樣的方式方法來對待我們的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