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者社團活動及感想

來源:文萃谷 3.02W

一次寒假的社會實踐,我選擇了參加社會志願服務活動,參加家鄉當地的志願活動,奉獻自己,服務他人。

志願者社團活動及感想

作為一名高學生,我在寒假假期期間進行了志願者服務,在當地進行調研發現,當前一些區縣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傾向於物質關愛,而留守兒童的情感問題並不能得到滿足。

我們關愛留守兒童,但是不能讓關愛等同於送錢送物。“關愛留守兒童是我市重大民生工程,已經持續兩年有餘。通過全市的關愛留守兒童工作,讓留守兒童感受到了來自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温暖。”調研中,教師們紛紛表示。也有一些區縣教師提出,當前一些區縣在關愛留守兒童工作中,過於傾向於物質關愛。

“是不是關愛就等同於送錢送物?”一些教師説道。這些教師介紹,多數留守兒童家境並不困難,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的收入,在當地來看,還是較高的收入水平。“有的孩子家裏有四五個書包,各方送的新字典就有幾本,相對物質而言,留守兒童更需要情感關愛。”一名中學校長説。

“留守兒童需要的,是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一名中學校長説。在過於傾向物質關愛的情況下,一些孩子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是留守兒童。為今之計,我們要做的,更多説的是督促父母承擔起社會責任。父母的親情,在孩子的成長中永遠不可替代,孩子的父母承擔起社會責任。

一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有長達8年不回家的,3至5年不回家的佔留守兒童父母數量的30%。“回家看一眼孩子真的這麼難嗎?”中國自古就有“子不教,父之過”的説法,在發達國家,也有健全的法律體制,讓兒童家長及監護人必須負擔起兒童成長的社會義務。

一方面,留守兒童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愛;另一方面,不能因為社會的關愛使部分孩子的父母逃避責任,要督促他們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讓所有孩子生長在同一片藍天下。通過這次調研,我們更多的感受到志願者活動對我們的意義。

志願者活動是一種利他主義和慈善主義的精神,指的是個人或團體,依其自由意志與興趣,本着協助他人改善社會的宗旨,不求私利與報酬社會理念。志願者是自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的人,在不計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而提供服務的人員。志願服務則是任何人自願貢獻時間和精力,在不為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推動人類發展、社會進步和社會福利事業而提供的服務。志願服務最近幾年越來越成為一種國際潮流。西方有學者專門指出,“如果説人類發展前500 年是技術革命帶動全球的經濟發展,那麼今天人類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多。後500 年社會學、社會服務將成為地球上生存的重點,人類也將開始重新調整自己。”

青年志願者活動是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社會風氣,是當代中國社會主義一向十分高尚的事業。體現了中華民族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的傳統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業。努力做好這項事業,有利於全社會樹立奉獻、友愛、

互助、進步的時代新風範。這是當代學生的行動指南,是當代青年志願者肩負的使命。

青年志願者活動使年輕人們獲得一個深入接觸社會實際、真實瞭解與認識中國國情的極好機會,這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閲歷,還增強了他們的感性認識。 青年志願者活動強化了年輕人們的'社會責任感,這對改善社會風氣,確立敬業精神起積極作用。

志願服務培訓和實際工作,讓我們增強了協作精神、團隊精神幫扶弱勢羣體意識,使我們學會與人團結合作,依靠團隊力量去共同完成任務。使我們從中學會如何關心他人,並延及關心整個社會,學習維護弱勢羣體的利益,並延及服務於整個社會和人民的利益。

作為一名志願者,我時時刻刻為我是學生志願團中的一員而自豪。通過此次志願者活動,我有了一次對於社會工作全新的認識,是志願服務給了我這個最好的鍛鍊機會和實踐舞台。

雖然只有短短几天,但我確從中受益匪淺,不僅僅是知識面的擴充;我參與活動期間,每天都與形形色色的人羣接觸,每一次真誠的問候,每一個熱心的舉動換來的是他人發自內心的感謝,這使我對奉獻過程中得到的快樂感受更加深刻。“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只有自己體驗了才會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報;只有認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認真學習了,會有好成績;認真工作了,會有成果。通過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結果如何,那個過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整個工作過程中,我們所代表的其實並不是個人,而是我們不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學校的聲譽。所以做得越好那麼這所學校,這個社團給他人的印象也就越好。我對每個人都懷有一顆在微笑着的心,衣着整齊的做自己的工作,在他人需要時及時給予他們幫助。我覺得這才應該是我們學生應該具備的精神面貌與道德品質。

《志願者社團活動及感想》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