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平凡的世界》有感(通用29篇)

來源:文萃谷 1.47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平凡的世界》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通用29篇)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

路遙,這是個不陌生的名字。但直到今年的暑假,我才有機會拜讀了他的鉅作——《平凡的世界》。

書中的確描繪了一個平凡的世界。合上書,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出現在眼前:窮苦的孫少平悄悄地啃着兩個高粱饅頭,苦惱的孫少安無奈地望着天空,激動的田潤葉在家中坐卧不安……他們是在中國社會大變革的背景下,普通勞動者的典型。他們以劫後餘生的喜悦憧憬未來,擁有最平凡、最普通的夢想。路遙用細膩的筆觸,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

孫少平,一個比其他農民多讀了幾本書的普通人。他的理想,也不過是靠着踏踏實實的勞動過活,並跳出農村,尋找更好的生活。也許這些理想在現在算不了什麼,但在那個年代,他的執着讓人敬佩。他對勞動的理解、對苦難的毫不畏懼、為人的真誠善良是可貴的。在他看來,勞動最光榮。在尋找理想的路上,他不斷成長着。從教師到小工,從小工到礦工,工作變了,他勞動的勁頭沒變,對工作的責任心沒變。這種責任感和上進心激勵着我,教會我對每件事情都要認真到底。他的生命中,有一個重要的女人,引導着他遨遊於書中的世界,增長了見識,對現實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層的理解,——她就是田曉霞。

田曉霞彷彿是一縷陽光,照亮了孫少平,也照亮了我。她思想先進,篤實好學,給每個人都帶去了温暖。無論生活多麼艱苦,只要有了樂觀向上的她,孫少平的生活就是幸福的。不幸的是她為了救一個洪水中的小女孩犧牲了,孫少平生活裏的陽光暗淡了。生活並不十全十美,真正可貴的是,最終孫少平走出了心中的陰霾,又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渴望。

孫少安,少平的哥哥,一個也曾懷有許多夢想的人。現實的殘酷、家庭的責任使他放棄了潤葉,選擇了一個平凡的能與他攜手過農村苦日子的普通婦女。他從此紮根土地,踏踏實實地幹起了磚廠,擁有了一筆財富。正當他得意的時候,因為一次失誤,大火燒燬了所有,他還欠下了債務。彷彿是一場夢,把他從幸福的雲端拉到生活的低谷。這對他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我以為他會被失敗打倒在地,可是沒過多久,他就重新站了起來,再次開工,賺來了更多的財富。伴隨着社會的發展,他憑着那份執着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雖然,書中所展現的社會背景我沒有經歷過,但書中人物身上展現的對生活的熱愛、為實現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都深深感染着我。還有人物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是那樣的真誠和純潔,書中的好多情節,我是流着眼淚讀完的。

平凡的世界,普通的人物,卻擁有愛、執着、真誠這些人類最美好的品德。《平凡的世界》讓我敬佩!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頭……"最初聽到這首歌時,是我們一起的一名同事給我們唱的一首歌,咋一聽到這首歌時,就是覺得這個詞也寫的"太逗了"!而我們這些從未出過遠門的"老新疆人"對陝西的瞭解,無非是綁頭的白毛巾,或許又是低矮的窯洞等。電視熒屏上,上演着《平凡的世界》中描繪的城鄉鉅變和情感變遷。自學生時代,我就對這部小説給與了極大地關注,如今這部小説被重新搬上了大熒屏,我自然十分留心這部電視劇的展播。自工作以來,我對這部戲的感受又有了不同於學生時代的感知。

《平凡的世界》全劇講述了上世紀70、80年代,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以孫少安、孫少平兩兄弟為代表的一羣普通的中國人,堅守人生夢想、追求美好生活的動人故事,可以説這是那個年代的"中國夢"。相比時下宮廷劇、雷劇、言情劇、偶像劇、網絡小説改編劇等劇種,由作家路遙小説《平凡的世界》改編的電視劇,讓人們重温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青年的生存境遇、追求與夢想、愛恨情仇。在這個"浮躁"的新社會,人們仍能從劇中學到很多智慧的東西,更能感受到對人生、社會、生活,情感、理想、命運的獨特見解。這部戲帶給我們的東西,對於我的人生道路,以及對工作的認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收看着劇版《平凡的世界》,中國社會舊日場景一幕幕重現,彷彿反芻一般讓我們重新回味、觸摸、審視那段歷史,誰都百感交集,甚至熱淚盈眶,誰都會對那段歷史產生髮自內心的沉思。傾注着作家路遙畢生心血的《平凡的世界》,展示與呈現的是改革開放初期,時間跨度僅十幾年之久的中國社會恢宏歷史,及其後的中國發展、人們的價值追求,顯然需要後來者去續寫、添補。有志青年在貧窮擠壓、世俗排斥、愛情疼痛之下,仍堅守夢想、孜孜以求,將他們多舛的命運、大好的情感品質意志,演繹得如火如荼,閃爍出耀眼的亮光,又一次將我們深深打動、感染,並帶給我們無窮的力量。可以説,《平凡的世界》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都讓我們受益匪淺。感慨那段歷史的同時,生活於當下的我們更能從那段故事中得到人生啟迪。

目前,"80後"的我們正奮鬥於中泰化學,儼然是當下企業發展的中流砥柱。"初生牛犢不怕虎"我們有着和少安、少平一樣的雄心,有着同樣的對人生未來的追求。成長、奮鬥,往往付出代價。疼痛感無時不在,它總躲在你的身後甚至跑到了你前頭。時刻銘記各個時代的疼痛,銘記住那段輝煌而又痛苦的歷史,不忘愛與恨的來處,緊緊擁抱現實,作為和少平、少安一樣的平凡人,我們要向他們一樣有着不肯服輸、不被厄運擺佈的勇氣和毅力。這或許就是我們骨子裏對那種本真、夢想的堅守,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勇敢追求。現實中什麼都在變,什麼都可以變,唯有我們的心情、信念,始終未變。這,才是我們實現"中泰夢"賴以存在的堅實基礎。

"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從這個意義上説,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裏,也沒有一天是平靜的。"現代環境場景之下,我們是否還在像《平凡的世界》這樣愛,這樣選擇人生、追求人生。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3

今天,凌晨四點,把《平凡的世界》看完了。

這是一本好書,從書中我看見了愛與堅持。我們的愛情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

金波在青海當兵時,因為那首有名的民歌《在那遙遠的地方》而認識了一位藏族姑娘,隨之而來的就是一段令人揪心的愛情故事。

“我們立在軍馬場的草地上,相對而視。我不由得哭紅了。她用厚墩墩的手掌為我揩着臉上的淚水,激動的説着什麼。但是,她説什麼我聽不懂,我説什麼她也聽不懂,互相急的用手亂比劃。但倆個人都知道對方在説什麼。她撲在了我的懷裏,我緊緊抱住她。那時世界上的一切都不存在了……但實際上什麼都存在着。這時,軍馬場的政委突然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於是,一切都結束了……我很快復員了。”

當金波再去找那位藏族姑娘時,他卻沒有見到她。她被調到另一個軍馬場去了。他將一個公家發的搪瓷缸留給了他,而他也將他最心愛的竹笛留給了她。

這樣,他們的愛情就算完結了。而直到現在,他們甚至連對方的姓名都不知道。既然兩顆心曾經那麼親密的緊緊擁抱過,那麼,姓名還有那麼重要嗎?

八年以後,他終於因為一個夢,奮不顧身的隻身前往青海,找尋日思夜想的戀人。

“可是,她只是一個保持在自己心靈最深處的姑娘……我心愛的姑娘,你此刻在哪裏?你是否珍視那些永遠不會淡忘的甜美記憶?你,還唱那支歌嗎?如果還在唱,那麼,你現在唱給誰聽呢?願你聽見這支歌,聽見我心靈呻吟和飛濺着血淚的呼喚……”

他日思夜想的軍馬場已經不見了蹤影,而他日思夜想的那位姑娘也終於找尋不到蹤跡,可他仍遲遲不願離開那個小鎮。

“他長久的立在那個小湖邊,立在白花花的鹽鹼地上,望着深秋碧藍的湖水,熱淚在臉頰上淌個不停。波濤輕輕舔着他的腳尖,水鳥在空中盤旋飛翔。遠方,草原,山脈,落日,晚霞,仍然是當年的景象,天空是永恆的,大地是永恆的,幸福卻流逝了。是的,流逝。他真想令時光再退回到當年,讓他重温自己一生中再不會有的青春和幸福……別了,草原!別了,雪山!別了,我親愛的姑娘,無論你此刻在什麼地方,我都向你祝福,祝你美滿的生活在人間。我會永遠珍藏着你的微笑,你的歌聲,一直到我閉住眼睛的那一天。我同樣會不息的唱那首歌,那隻青春和愛情的歌,願你長能聽見這支歌。我仍然在焦渴的企望,某一天,甚至我們已白髮蒼蒼,我們或許還能相見;如若不能,哪怕是在夢中,或在死後的另一個世界裏……別了,我心上的人啊!”

“一切都結束了。他告別的是人生整整一個段落。青春之花,永遠的凋謝在了這片草原上,這是壯麗的凋謝。他失去的,也正是他收穫的。在他那深情而富有的心靈土地上,怎麼會沒有絢麗的花朵重新開放呢?”

“他終於決定明天離開這個小鎮。”

“當天傍晚,當夕陽沉落,漫天飛起霞光的時候,他忍不住心潮澎湃的來到當年那個老地方。他曾在這裏觀看歸牧的馬羣,和她對唱那首燃燒的歌。現在,這地方已經是一個小小的十字街口了。”

“他遙望着遠方,竟然又忘情的唱起了那首歌——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了她的氈房,都要回頭留戀的張望。”

“他立在十字街口,淚流滿面的唱着這支沒有回聲的歌。許多過路的藏漢行人,都驚奇的駐足而立,聽他旁若無人的唱歌。人們多半認為,這是一個外地來的精神病人。不過,他卻把這支美好的歌兒唱的如此讓人揪心啊!”

他們的愛情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了!或者,他們經歷了一場更加刻骨銘心的愛情!

愛,竟能使一個人到如此的地步?

愛,就能使一個人到如此的地步!

一次邂逅,一次目光的交融,就是永遠的合二為一,就是與上帝的契約;縱使風暴雷電,也無法分解這種心靈的粘結。兩個民族,語言不通,天各一方,甚至相互間連名字都不知道……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嗎?

世界上又有多少事不可思議!而最不可思議的正是人,人的感情!

我突然間又想起了唐朝詩人崔護的那首著名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多美的句子!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4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總是提着。一邊看的時候一邊心裏總在擔心,擔心作者會把人給寫死。很多的故事,都通過撕裂純真美好,來達到作品的內在昇華。然而,對於追求真善美,嚮往美好純真的善良的讀者們來説,體味美好被撕裂的過程,真的是一件非常殘忍的事情。就像愛護動物的人去上動物的解剖課,我想,那場景肯定會讓人不寒而慄。

一直到結尾,《平凡的世界》的作者,卻並沒有讓我的擔心成為現實,雖然中間有些人消失在了故事裏,但是整體上他很愛護這小説裏的人物,在小心翼翼的保護着這個故事裏平凡的善良勤勞的小人物,不忍心讓他們死,讓他們受傷。在一般的故事中都會有一箇中心人物貫穿着故事的始終,也許《平凡的世界》之中也有這麼一個人物。在我看來,平凡的世界裏更多的是平凡的人物,無所謂中心,無所謂整個世界的支柱。一個人死了,地球照樣運轉,太陽照常升起。

反過來,平凡的世界也有人死去,這些人的死亡給人的感覺是自然而然的,就像生老病死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接下來的故事並不會因為這些人的死亡來個大轉折,像金俊斌、田二的死亡。就算是田彩霞,秀娥的死也沒有對平凡的世界有什麼影響。影響到的是愛他們的人,而愛他們的人也只是平凡世界的一顆灰塵。

《活着》也有人死去,而且一個歷史階段死一個人,到了故事的最後,只剩下富貴和一頭牛相依為命。《活着》講述的也是普通人的命運,大的社會背景左右着富貴一家人的生死。但是,一個善良的相親相愛的温暖和諧家庭是不應該有這樣的不幸的。對於一般的讀者來説,看一家子凋零成土,心底裏全都是沉重,從而對人物的悲慘命運有更深的悲憫,連着對他們所處的社會不滿起來。這應該也是《活着》的過人之處。

平凡的世界裏,孫少安一直都在努力的奮鬥着,從未停歇過。即使是他與潤葉的愛情從明朗到暗淡,這之間,他沒有過多的沉浸在由此產生的喜悦悲傷裏,仍舊為着孫家努力也許是作者同情孫少安,在故事裏安排了秀娥,這個能幹,俊俏,又專一的姑娘與他做妻子。努力的人結局大都不會太慘,孫少安的磚廠越做越大,即使中途有大挫折。在孫少安和秀娥穿戴整齊參加新校舍的建成儀式上,秀娥吐了血,她得了癌症。這些似乎在説,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我們都會經歷生離死別。孫少安還不算悲慘,他失了妻子,還有兒子,父母親,兄弟姊妹生活裏,我們很容易掉到枯井裏,本可以出來,但就是找不到出來的方法:像失戀,考試失利,掉了面子。

在我看來,《平凡的世界》中田彩霞的死安排的特別突然。在孫少平和田彩霞的感情希望渺茫的時候,南方突發洪水,作為記者,田彩霞主動要求到一線採訪,在洪水現場,為了解救一個被困的小女孩兒而犧牲其實田彩霞的死,也許是因為作者本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少平與彩霞的感情,才安排了彩霞的死亡,還有一層也許是響應當時社會上所倡導的罡風正氣。

田潤葉多次表示可以通過一些關係,將孫少平調回到城裏工作。但是,孫少平認為他與城裏的那些人或事格格不入,他覺得他屬於煤礦,屬於那個有温暖的地方。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夥,他的思想竟像已過不惑之年的人,這真的是他讀了非常多的的緣故嗎?這是否是作者將自身的思想放在了少平的身上,不想流於世俗,雖然他本就是世俗之人。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5

是否記得那清涼的夏,在那古塔山上杜梨樹下

是否還記得我們約定的日子,你可還會去等待你的霞

曾與你講述熱妮婭魯勉採娃,是否在你心中我也成了她

原來世事會開這般的笑話,一語的謔機,竟會是天涯

多想再去那流黑的井下,去追尋你面龐的無暇

見到我你可會驚訝,為那杜梨樹下無人認領的鮮花

無情的水匆匆與我去吧,願在你心中留一個嗟呀

你可還記得你説過的話,要我在你心底無論海角天涯

就在你心中,永遠做你的熱妮婭

——摘抄

我不明白,為什麼令人羨慕的愛情總是以悲劇結尾?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兩個心心相映的人卻不能夠在一起?我還不明白難道只有悲劇才能讓人變得深刻?

“酷暑已至,常去旁邊的冶金學院游泳,曬得快成了黑炭頭。時時想念我那‘掏碳的男人’。這想念像甘甜的美酒一樣令人沉醉。愛情對我雖是初見端倪,但已使我一洗纖塵,飄飄欲仙了。我放縱我的天性,相信愛情能夠給予人創造的力量。我為我的‘掏碳男人’感到驕傲。是的,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利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是心甘情願的與愛人一起奮鬥並不斷更新的過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鬥爭!你有沒有決心為他付出最大犧牲,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愛情的標準。否則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欺騙……”

“他立在黃原河老橋的水泥欄杆前,抬起頭久久的凝視着古塔山。山仍然是往日的山。可他心中的山脈和高塔卻墜落了,留下的只是一抔黃土和一片瓦礫……但是,愛情將永存。在那抔黃土和瓦礫中,會長出兩棵合歡樹來。那綠色的枝葉和粉紅的絨花將在藍天下摻合在一起;雪白的仙鶴會在其間成雙成對的飛翔……我的親人,明天,我將如約走到那地方;我也相信你會從另一個世界和我相會……”

少平的愛人小霞為救洪水中的女孩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不知道,小霞在跳進洪水的那一刻都想到了什麼,或者她是不是早已知道結果?她有沒有想到她和少平在古塔山中,杜梨樹下的兩年之約:兩年以後,就在今天,這同一個時刻,不管我們那時在何地,也不管我們幹什麼,我們一定要趕到這地方來再一次相見……

“他來到杜梨樹下,把那束野花放在他們當年做過的地方,此刻,表上的指針正指向兩年前的那個時刻:一點四十五分。”

“指針沒有在那一刻停留。時間繼續走向前去,永遠也不再返回到它經過的地方了……孫少平在杜梨樹下停立了片刻,便悄然的走下了古塔山。”

他的面前依然是熟悉的世界。然而,多少美好的東西消失和毀滅了,世界還像什麼事也沒有發生。是的,生活在繼續着。可是,生活中的每一個人卻在不斷的失去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生活永遠是美好的;人的痛苦卻時時在發生……

這樣的愛情稱得上是刻骨銘心,也是我在不斷尋覓的。突然明白:任何刻骨銘心的愛情都需要在生活中慢慢積澱。然後,在某個時刻,我們或許會被我們之間的愛情感動的熱淚盈眶,那時被我們認為普普通通的愛情也會在剎那間昇華,那些記憶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畫面,也會連綴成一幅充滿愛意的畫面:你給我發的某條短信;你過生日時我給你送禮物時的情景;你把我介紹給你父母時的情景;我在車站接你時我們情不自禁的笑臉盈盈;黃昏時我們靜靜的坐在小河邊看閃閃的流水;還有林蔭樹下的並肩行走;關於到底是你笨還是我笨的爭論;你看屏幕我看你時,你惡狠狠的扭過頭狠我一句:看什麼看?問你看書看得怎樣時,你悲傷的説:“我都不會”時的可愛……而這些,都讓我感到幸福;而這些,都讓我確定我不會忘記。

那麼,這樣的愛情是不是讓人無法釋懷?是不是每當你想起,心頭都會泛起一絲甜蜜?

至此,我終於明白:平凡乃是生活的本質。

那年花開,杜梨樹下。

樹下綠草如茵。草叢間點綴着碎金似的小黃花。雪白的蝴蝶在花間草叢安詳的翩翩飛舞。那可杜梨樹依然綠蔭如傘;沒有成熟的青果在樹葉間閃着翡翠般的光澤。山後,松濤發出一陣陣深沉的喊……他聽見遠方海在呼嘯。在那巨大的呼嘯聲中,他聽見了一串銀鈴似的笑聲。笑聲在遠去,在消失……朦朧的淚眼中,只有金色的陽光照耀着這個永恆的、靜悄悄的小山灣。

那年花開,杜梨樹下……

花依舊會開,可是,我們再也不能相見了……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6

給所有人——一本《平凡的世界》,好好閲讀。試問,書中焉無苦?

給所有人——一杯跨度十年的咖啡,好好享用。試問,苦中焉無甜?

我再次翻開《平凡的世界》,重新輪迴七八十年代的生活,走進茫茫黃土高原,尋覓默默承受苦難的人們,試問他們記憶中這跨度十年的苦。

問孫少平的苦,他沒有乾淨整齊的衣服,沒有飽食終日的飯菜,沒有像他人平常的家境,也沒有對優越條件的奢望。在物質上,孫少平比他的同齡人缺少得太多了。他是地地道道的“非洲人”,在空無一人的食堂裏,偷偷彎腰拾起兩個黑色的高粱面膜——一種最沒有營養的糧食,繼而,他“慌得如同偷竊一般,用勺子把盆地上混合着雪水的剩菜湯入自己的碗裏舀”我問他何苦如此?他卻道:“因為貧窮,因為吃不起好飯,因為所輕而敏感的自尊心。”在精神上,他珍重自尊。他不是那種滿口説吃的人。他追求勞動,日夜奮鬥在漆黑的煤礦裏。他尊重愛情,即使有巨大差異,田曉霞也被他折服,儘管最終悲劇落幕,他都要努力忍受。

問孫少安的苦,他就像頂着兩座大山的人,雙眸盡顯滄桑。命運對他十分殘酷。從他小時候起,便要挑起家的擔子,為了幫助弟弟孫少平上學,他毅然輟學,做個農民,靠着淺薄的知識在社會上闖出一番事業。僅僅是家的大山而已嗎?另一座大山——政治,也沉重地壓在他的肩膀上。村書記田福堂利用狡猾的“階級鬥爭”一次次打擊孫少安,拆散了他與田潤葉的婚姻。命運無情,少安不倒!孫少安沒有絲毫的埋怨,堅韌不拔的性格加上天資聰慧,堅持黨的新時期變革,打倒了田福堂,他的事業大有豐收。

問田曉霞的苦,她道出與少平的愛情悲劇。一個是高幹之千金,一個是多難之少年,若説地位之差大,厚不過薄紗;若説相隔之地遠,遙不過近鄰。一個美麗瀟灑,一個胸懷理想;一個捨己為人,一個捨己救人。快救這洪災,她英勇犧牲;快救那徒弟,他面容盡毀。兩個崇高的靈魂,終究是悲劇的收場!

問不完的苦!聽到此,出於太多的同情,我突然想流淚了。我想,與其掙扎在苦難中,不如選擇死亡,這時,孫少平説:“可這就是生命!沒有什麼力量能扼殺生命……你,為了這瞬間的輝煌,忍耐了多少暗淡無光的日月?死亡的只是軀殼,生命將涅槃,生生不息,並會以另一種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會有迎春花的花朵年年開放。”話音剛落,我身旁的人鼓起掌來,看着這些始終不屈於命運的人們,我終於明白,十年的苦根本沒有擊倒他們,而他們在嘗那杯跨度十年的咖啡時,回味到甜的滋味。

慢慢地合上《平凡的世界》,我想起那個時代的背景。偉大的中國在東方雄起,中國共產黨也進入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時期,也經歷過無數次的苦難,直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城鄉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黨的領導人也在無數次摔倒中,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們除了感謝黨,也要永遠記住黨和人民一起吃過苦,一起嘗過跨度十年的咖啡的滋味。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7

這個平凡的世界充滿荊棘,而且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悲是喜。但可以慰藉的是,我們總不枉在這平凡的世界上偉大地活了一場!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將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等等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演繹着世代面向黃土地的普通人的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苦難與拼搏。

孫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個主角。他伴着生活的窘迫而生存,為了温飽,為了尊嚴……但,即便生活對他的磨鍊有多麼的苦不堪言,都沒有使他失去面對生活的勇氣。他樸實無華,就是個莊稼漢子,可他並不想成為命運的玩偶,他與他的信念,執著與追求一同,永不放棄地追逐。孫少平的人生整個行為都驗證了這一句“偉大是熬出來的”,熬的過程很痛苦,但痛苦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東西。但只要你有理想,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會轉化為營養。如果你沒有理想,當人生隧道盡頭的光明消失的時候,你所有的痛苦都會轉化為恐懼。

只有平凡的人,沒有平凡的愛,所有平凡人的真愛都是偉大的。

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是段美好而經典的感情。他們從相識、相知到相愛,在貧窮而艱苦的現實中,他們有温馨而甜蜜的思想世界,他們是彼此的支柱、田曉霞從未嫌棄過孫少平的身份地位,他們之間的感情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加深。後來,田曉霞因公殉職,孫少平陷入人生最低谷。這段令人羨煞的真愛,怎料會是以悲劇為結局呢?

合上書卷,我的眼眶濕潤了。書中融着血與淚的世事,我們卻不識得。人累了,就休息;心累了,就淡定。長大了,成熟了,這個社會就看透。你哭了,眼淚是你自己的;你痛了,沒有人能體會到,你必須要堅強,即使受過傷,流過淚,也要樂觀地走下去。因為,人生,其實不只是你一個人的人生。我們將攜手努力去爭取平凡中的偉大。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8

打開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輕輕走進那片黃土地,走近那些平凡的人,經歷着那些平凡的事。

——巴山夜雨

破落的窯洞,昏暗的油燈,泥濘的山路,那一個遙遠的,熟悉而親切的山村。

漫長的巷道,紛飛的煤塵,閃亮的眼睛,那一片黑色的,喧囂而燃燒的煤海。

幽然的古塔,挺拔的梨樹,刺目的陽光,那一種悽美的,遙遠而刻骨的情感。

生活,如大牙灣默默流淌的黑水河,它的源頭卻是清澈的。

生活,永遠是人生一個永恆的主題。它,難以預料,也總在最苦難的時候,不經意地眷戀你,讓心倍覺温暖,又平添些許感慨,所以我們會笑,會哭,更會沉默。雙水村的少安和少平,生活壓得他們喘不過起來,可他們就像石縫中的野草,只要有一縷陽光,一點雨水,就會頑強地生存,頑強地成長,頑強地活着。在黃土地上,我們只有勞動,也只能勞動。勞動,不僅僅是生活的需求,而是自身的需要,也能醫治人的精神創傷。勞動,可以忘卻煩惱,可以生活富足,可以找回人的自尊。在這個世界上,也只有人的勞動和創造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生活,就是這樣,不管你願不願意,它從來不會以任何形式形式結束,它會一直走向前去!

愛情,也如那場傾城的洪水,來時驚心動魄,去時痛徹心扉。

若,沒有緣分,為何怦然心動;若,沒有深愛,為何如此焦灼,如此不知所措,如此的不堪;若,沒有生死離別,為何山無言,樹搖曳,夢再現?潤葉的執着,曉霞的微笑,紅梅的坎坷,蘭花的包容,令人唏噓,也令心黯然神傷。這世界,是這般的美好,也是這樣的無奈,殘酷的現實,可以擊碎了一個個美麗的夢,甚至奪去了生命,但是卻永恆了愛情。也許在一個世界不在了,在另一個世界還活着!

漸漸懂得:人生,就是一種承受。

承受壓力,承受不幸,承受你難以承受的。你會感到痛苦,痛苦是人的正常情感,甚至它是組成我們人生幸福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承受痛苦,更是一種責任,也只有承受,才可能獲得幸福。

幸福,不會遺漏任何人,遲早有一天它會找到你。

皎潔的月亮,寧靜的夜,沉浸在睡夢之中的村莊,東拉河卻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你專注地看着,想着,似乎要擺脱什麼,抑或在尋找什麼,又像是有誰在召喚!或坐或躺,或久久地駐足而立。

《平凡的世界》裏,那些不平凡的故事,就像一場暴雨,給人靈魂上的洗禮。不知為什麼,我猛然間也想起葉賽寧的詩:不惋惜,不呼喚,我也不啼哭。金黃色的落葉堆滿心間,我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9

初讀《平凡的世界》,還以為只是一部勵志書籍,認為看看就行了。沒想到深入地讀下去後,卻迷了進去。

現在我已將《平凡的世界》讀完,可那一個個名字仍然會時不時的出現在我的面前——少平,少安,潤葉,曉霞……他們都是平凡的人,在一個不平凡的時代演繹着平凡的生活;這又是一個平凡的時代,只不過處在時代中的他們有着不平凡的精神。

與其説這是一本小説,不如説這是一自己物傳記,是一本記錄着那個不平凡時代不同人物的生長的傳記。在這本傳記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玉厚家的二小子——孫少平。

孫少平一家十分貧困,大姐的丈夫不成器,2個小朋友都靠着少平父親;大哥為了幫扶家裏,不得不13歲就回家中掙工分;小妹還在讀國中;自身可以上高中已是十分不容易。為了不增加父親和哥哥的負擔,他即使自卑也懂事的不去要求。似乎從一開始他就是這樣一個冷靜和理智的角色。他的生長隨同着困難和反省。他為了生存而不懈奮鬥,渴望用苦難來磨練自身,渴望用另一種方式詮釋自身的一生。為此,他拒絕了與哥哥辦廠的建議,放棄了閒適的生活,選擇了省城最底層的工作——攬工漢。即使是在最底層掙扎,也不會放棄理想,這就是孫少平。

在那樣一個混亂的年代,孫少平也從未放棄過,這種執着,讓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是的,也許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精神是可以相通的。這個中國的保爾?柯察金,是新一時期青年的領袖。他那不服輸的精神,那勇於自省的品質,值得大家去學習。

苦難是人生的大學。跨越了苦難才幹空虛人生。從“非洲災民”到“掏炭的男人”,一步一步,雖然步伐不大,但始終朝着一個目標。是啊,跋涉在生長的路上,只要踏踏實實的邁步就可以了。苦難又算什麼呢?

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否應有所反省呢?我們是90後,被家長老師喻為最無法自理的一代。不過,我們就甘願這樣了嗎?我們是否應該做些什麼呢?沒有大災大難,沒有艱苦的生活環境,但我們也不能是自身具有惰性,不能慣壞自身,像少平一樣,不滿足於閒適的生活,自尋方法磨練自身。逾越時代,逾越苦難,實踐人生。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0

寂寥的星光,撫慰你我的心,帶着那淡淡的牽掛,無論天涯海角,在平凡的世界裏讓旅程繼續。——題記

風又起,飄忽的心情不定,呼吸着平仄的音韻,讓輕風挽着簌簌落葉,隨茶葉沉上,浮下。花清雅地綻放在枝頭,幽幽地醉着空氣,帶着上天的饋贈,輕拍心扉。

合上《平凡的世界》,又墜入了一層層意境。想着,在心中步入一個平凡的世界,看見了許多、許多……

恍惚間,時光似乎倒流而去。只覺得自己正走在黃土高原上一個叫雙水的小村的路上……腳下的泥路上布着一些小小的石子,道旁一棵挺拔的樹也很顯眼,空氣氤氲着土壤,純樸與芳香,聞起來絲絲縷縷,卻氣息不斷。讓我感到這兒的那人、那情是田野晨陽下的朝露,晶瑩閃亮,沾濕我惺忪的雙眼。

走着走着,望見了一個土黃土黃的窯洞,那兒扇起了風,我隨風聯想:在那黃土高原上的學校內,為何有錢子弟吃上美味的餐點,而孫少平與郝紅梅只食兩個黑饃饃?為何孫少安遠離了田潤葉,將那如蠶絲般縷縷的愛情硬生生扯開?為何如今只有離別、悲傷?還記得在那撕人心肺的暴風雨下,洪水滾滾……為何要讓一顆透明純淨的少年心過早地蒙上陰霾,揹負沉重,將美好打了個粉碎……

隨風散了,突然想流浪,我可以隨着孫少平一起,在艱辛、昏暗的環境下,待在黑色的煤礦內做苦工,講故事,愜意地看書。跟心中喜愛的善良女孩田曉霞遇見,相互依偎,讓苦難如泡沫般消失。若女孩消失,只願等待。我想隨你流浪,在黃土高原,走下一步一步,作為時間的印跡,雖有優,但思念盡頭的愛依舊系掛心頭,隨風飄搖。我要與你一起,大呼一口氣,聞見那空中隱隱約約的愛,只因有一倍的痛苦,才有一倍的深愛。愛中總有眼淚,眼淚中總有辛酸,而愛的穿越沒有鴻溝,沒有阻攔,橋兩頭不同的兩人心也會彼此呼喚。

細細地讀着,讀着,猶如品嚐一杯茶,被它的甘甜與淡淡的苦澀攝住了心魂,拽着自己心中的那一點點温存與那一片片墨綠色的茶葉沉浮,甦醒的靈魂,記憶的沉澱,醖釀着人性的温暖,湧人心田。

卸下身上的擔子,默默跟在孫少平的身後,四處去關心別人,在廣闊的土地上,讓熱情流淌,撲向大地的懷抱。還記着一個約定,在同一個地點相遇,而不期而遇的感觸不需躲避;還記着一本書,兩個相依偎的人兒共同閲讀;還記着一個心情,在同一個時間兩個人在煤礦旁的相遇,彼此快樂。

走在泥濘的路上,面對着點點滴滴的憂煩與困難,要步步謹慎着,在人生這條漫漫的小路上,沉穩向前。要在平凡的世界中,發出光芒,看到生命中最閃耀的光環。坐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細聽細水長流,靜聞滿園芳香……也許這個平凡的世界拋棄了我,但我不能拋棄這個世界,讓眼淚與惆悵凝結成匯着花香的露珠,讓美好繼續,旅程繼續。

當青絲漸漸成雪,但笑容依舊。隨你流浪,不論天涯海角。

風依然在吹,思緒不斷。心魂不朽,只因有你。莫名的“愛”落在那空曠的黃土高原之上。這,成為了我隨你流浪的動力,在平凡的世界,活着並不平凡的自己。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1

《平凡的世界》,書如其名,沒有任何傳奇色彩的跌宕起伏,也沒有武俠小説中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更沒有時下一些情小説的纏綿悱惻深刻動人,甚至一點華麗矯情的詞藻都沒有。整部作品平淡而又質樸,在路遙的筆下,一個平凡人的生活圖景就浸潤在這幾十年的時光裏,普通,但又藴含着勞動人民特有的淳樸與堅強。書中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黃土地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他們在這個荒涼的土地上貢獻了一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苦難與拼搏,勞動與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等這些平凡的元素為我們展現了勞動人民瑣碎而坎坷的生活。作者為我們闡釋了平凡和苦難,這才是生活的意義,人生就如同一個苦行僧的修行過程,我們要嚐盡困苦,才能修習圓滿。人性的真善美,人性的醜惡,人情世故都在這個平凡的世界裏一一折射出來。

輕易地,我就對文中的人物產生了共鳴。因為自己的家鄉就在農村,感覺裏面這些平凡而深刻的人物形象不經意間就會與自己的鄉親們重合。看這本書的時候,淡淡的熟悉感一直充盈着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三餐,糧食作物,播種收穫,父母兒女,還有不時的分別與團聚。家庭中有過節時的歡悦,有結婚時的喜慶,也有喪禮是的悲涼,還有親人去世的哀傷,更有日常生活中小口角和平時的小娛樂,這就是鄉村人的生活。雖説人生如戲,但戲台上的情節是緊湊的,跌宕起伏,扣人心絃,幾乎所有的事情都融合在幾幕劇裏。但人生充滿着瑣碎的矛盾糾葛,纏繞而又糾結的小細節,你牽着我,我絆着你,剪不斷,理還亂,欲説還休。那些刻骨銘心的恨情仇是存在的,但平凡人遇到的機率又有多大呢?電視劇裏的這些情節抵不過日常生活中的細水長流,天冷的一句噓寒問暖,天熱時的一碗綠豆沙就足以慰藉我們乾涸的心靈。

首先,我很喜歡路遙的出發點——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從小處着眼,作者刻畫出一個個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襯托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反映人們的思想,給人以親近,給人以啟迪。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我認為孫少平這個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線,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那個時代整整一代人對生活的憧憬與無奈。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高騖遠。貧窮曾讓許多有理想的人們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們的自卑與懦弱我們沒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眼光去學會欣賞。那種戰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現出自卑裏的堅強讓我敬畏,因為那也是一種精神。戰勝困難,擺脱束縛,讓人們對美生活的嚮往,如何的體會生活中間的親情、友情、情,學會生活,懂得珍惜,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也是一種警醒。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他認識到了平凡,也選擇了平凡。

冰心説:“愛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淒涼。”作者以田、孫、金三家的命運為主線,向我們展現了新中國農村的真切變化,而在這些變化中,親情、愛情和友情是必不可少的。文中,雙水村的孫少平、田曉霞、孫少安、田潤葉、金波就向我們講述了一段蕩氣迴腸的故事,讓我們感動不已,或喜或悲,或笑或淚……這情,這友情,再加上一份親情,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真善美嗎?我們的人生有了這三種最美的品質的澆灌,一定會使我們的心靈之花開的嬌豔而又馨香。

少平,少安,潤葉,曉霞,金波,蘭香等,還有那個山村裏面所有的人際關係,世故的,淳樸的,農村特有的風情和地域色彩。樸素平淡的語言,些許帶着點憂傷,塑造了這些深刻的人物形象,訴説的是那個時代,崇尚艱苦奮鬥,堅信承受苦難是成功的必然。那一個個可的人兒,有着中國農民那一顆質樸的心,敢於拼搏,敢於吃苦的精神。

平凡也可以如此的偉大。在這片亙古而蒼涼的黃土地上見證了這樣一個真理。我們平凡,但我們有熱情。我們熱生命,熱生活,熱人生中一切美而又苦難的品質。我們追求真善美,但面對苦難,我們依然能挺直脊樑,直視它!上蒼是公平的,他讓我們歷經磨難,是鍛鍊我們的心智與意志。人生的結局都是我們自己精心設計的。縱然英雄們都是百折不撓英勇不催的,渾身都籠罩着一層神聖的光圈。但我們平凡人多了一層樸實,多了一份親切,有了生活中瑣碎的纏繞,無端地讓我們的人生真實起來。我們用真誠的心去體驗,用真摯的心去生活,我們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實實,我們才是生活的主宰。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要用全副身心去享受,去對待,去珍惜。就如薩迦格言所説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是最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浮雲流水,白駒過隙,從呀呀學語到記事開始,從少年到青年,到現在回首長歎,人生在成長中思考。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長,都在進步。我們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小蝦米,但是世界是由我們這些平凡人撐起來的,只要我們有着堅定的信念,有着堅忍不拔對抗困難的精神,有着敢於拼搏的熱血,有着對真善美的追求,我們依然可以創造一個不平凡的世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是生活;悲歡離合,跌宕起伏,這也是生活。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銘心的,刻骨的恨當然存在,但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擁有呢?人生並非一帆風順,也並非驚濤澎湃,只要平凡就好,快樂是真好。

浮雲流水,白駒過隙,從呀呀學語到記事開始,從少年到青年,到現在回首長歎,人生在成長中思考。人生的每一步都在成長,都在進步。我們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小蝦米,但是世界是由我們這些平凡人撐起來的,只要我們有着堅定的信念,有着堅忍不拔對抗困難的精神,有着敢於拼搏的熱血,有着對真善美的追求,我們依然可以創造一個不平凡的世界!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2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十分平凡的。對於這個平凡的世界來説,我們也都十分的渺小、微不足道。

在《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言辭、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與平凡的故事。

書中的孫少平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刻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的追求的人。他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他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

我佩服他,可以在那樣的一種境地下,仍然不放棄讀書的機會,向詩人借,向田曉霞借。我能夠想象得出,當他蜷縮在破舊的被褥裏,當他就着昏暗的光亮讀書的時候,心裏因為讀書而產生的興奮感和崇高感。但是我不能設想自己若是處在那樣的一種境地,我是否還能保持着一顆乾淨的上進的心?

我佩服他,可以這邊脱掉骯髒的工作服,那邊就可以坦然風趣地和田曉霞、顧養民探討人生。我能想象他在和那些能與自己交流思想的朋友們暢談時的心裏的自豪和暢快。但是我不能設想,當我落魄的時候,我是否敢於面對昔日的朋友?

有位名人曾經説過: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孫少平是一位平凡的人,但他卻鑄造了平凡中的偉大!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天過着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但我們不能屈於平凡,我們要追求平凡中的偉大!

所以,就需要我們自強自立,不怕苦難,勇敢地面對生活。如果你遇到了困難,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我們不要為自己不公的命運而怨天尤人;我們不要為自己悲慘的遭遇而傷痛;我們更不要為自己曾經的一次失敗而失去繼續挑戰的信心。我們要的是改變這一切不幸的勇氣!

我們要記住的是,在實際生活中尋找自己的位置,尋找自己生存的價值。無論在怎樣的境況中,我們都應保持昂揚的鬥志;我們都應感謝命運給予的機遇;我們都應對生活迸發出激情!

然而,就如薩迦格言所説的,“火把雖然下垂,火舌卻一直向上燃燒”一樣,哪怕再平凡的人也應為其所生活的世界奮鬥!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3

初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非常好奇,怎麼還有叫這種名字的小説呢?平凡的世界,這世界本就是平凡的,咋還能寫出這麼長的作品?直到後來,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了小説題目的含義。這部小説所傳達出的精神內涵,正是對中華民族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一精神傳統的自覺繼承。

《平凡的世界》是第一部令我深深感動的作品。雖然我沒有經歷過書中的那個年代,但我卻被書中那個年代的人物所感動,尤其是那其中孫少安與孫少平兩兄弟之間與各自的命運作鬥爭的奮鬥故事。

《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是一個積極進取,敢於拼搏的青年。生在農村,學習條件相當艱苦,忍飢挨餓,經常吃黑饃饃,可他卻始終不放棄對夢想的追求,變得更加的勤奮。這部小説勾畫出他的求學、成長、奮鬥、成熟的經歷,通過對他周遭環境,也就是對他的家庭、愛情、理想、朋友以及命運的描寫,體現出了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他説:“人活着,隨時要準備受煎熬。”並且他自稱是“苦難的愛好者”,他闖蕩世界,當攬工漢,最後還成為了優秀的煤炭工人,這其中藴含着深邃的人生意味。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並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他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仔細地咀嚼着這些至理名言,不免會讓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人生是考驗人的場所,它殘酷而又無情,但是少平並沒有被它所擊倒,而是勇敢的去面對。因為痛苦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種種煉獄般的生活鍛造出了他堅韌的意志和頑強的拼搏精神。他不但主動承受苦難,而且要勇於與苦難抗爭和超越苦難,從而使他的人格在苦難的鐵鑽上得到最為堅實的考驗。

縱觀少平的人生軌跡,他自強不息,奮鬥不止,他堅持理想,持之以恆;他熱愛生命,珍惜生活,他善良、寬容,內心生活又像哲人一般深邃充實,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之所在罷。

當然,其他人物也給了我不平凡的震撼。比如樸實的孫玉厚老漢,温柔文靜的田潤葉,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的王班長。

同學們,我們正值美好的青春年華,在不耽誤正常學習的情況下,讓我們擠時間好好讀讀書吧,相信你也有會自己獨到的收穫,受到書中的正能量的影響並將會使你的生命變得璀璨無比。真心的希望同學們能夠讀一讀《平凡的世界》這本好書,它一定會讓我們受益匪淺的!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4

厚厚的一本《平凡的世界》我已經讀過三遍,但每次都會帶給我新的震撼與感動,正因我看到的是世間的真情,平凡但是真摯,咱們的生活就是如此。

在每個人的童年,父親,可能都有一個高大的形象。是啊!幾乎每個父親都是家庭的頂樑柱,但是誰又能想到在父親慈祥的笑容背後又有多少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但是孫少安知道。“他父親在他面前抱住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見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地告別了。他多麼不情願啊!他明白父親的痛苦——父親也不願意斷送他的前程……就這樣,他參加了全縣升國中的統一考試。在全縣幾千名考生中,他名列第三被錄取了。他的學生生涯隨着這張錄取通知書的到來,也就完全終結了!”每次看到那裏,我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少安為了弟弟妹妹、為了那個家犧牲的太多太多,他沒日沒夜的忙碌着,但是所有的發奮都是為了那個家,似乎從來都沒有“自私”一下,他是一個多麼有情有意的人啊!

“親情是1條永遠剪不斷的線”孫玉厚的家是貧窮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間那份濃濃的親情就是他們最大的財富。田福堂在經歷了那麼多的爭爭鬥鬥之後,所渴望的不也正是那種兒孫滿堂、其樂融融的親情嗎?

但是,正因家庭環境的制約,少安的愛人,註定是甘於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踏踏實實無怨的,學識多寡已非必要,耐勞勤快確是根本。因此潤葉,那個勇敢而又脆弱的女孩最完美的感情只能正因少安的抉擇而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有以前的付出,以前的完美回憶,但終究總是一段寶貴的財富,總是她心靈難得的一段慰籍和甜蜜。但無論如何,潤葉最終是臣服在世俗的壓力下了,雖然有些許的憤恨和睚眥必報的態勢,也曾潔身自好過一段日子,偏偏她碰到的是和她一樣固執的李向前,正是正因他們的固執,他們的結局只能那樣。

少平是作者重墨渲染的對象,也是我最佩服的主角。他是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或者,農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進,以上進求尊嚴,以尊嚴慰靈魂,總是深有自尊情素孩子的必然選取。在我的生活中就有着像少平一樣的典型,正是他們的精神給了咱們極大的鼓舞與力量,物質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從平凡中來,歸附於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生命,分化於農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許,不平凡的點點滴滴,就潤化在平凡的滴滴點點之中。

田小霞的出現,給了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資料。關於她的章節,我都會一遍又一遍的通讀正因有他出現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咱們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而她的犧牲,卻把那縷陽光多走了,少平的悲痛與彷徨讓我再次潸然淚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個夢,破碎但深情、酣暢卻桎跛的夢。她的犧牲,讓我認識到這就是生活,它是殘酷的,天有不測之風雲,就算再好的人,上天也不會100%的保證她的性命會有不測。

掩卷深思,真正的感情究竟是什麼?孫少平與田小霞的感情給了我極大震撼,那是真正跨越了一切界限的兩顆心靈的交匯,彼此的吸引與愛慕。而正是他們的勇氣才沒有重蹈潤葉與少安的覆轍。我堅信那就是真正的感情。

那麼少安和潤葉呢?他們服從了命運的安排,最終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與一個不曾愛過的人過起了柴米油鹽的日子,他們相互扶持,緊緊依靠直到老去。還有潤葉和李向前、潤生和郝紅梅、孫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是被生活拉在了一齊,也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此刻都有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咱們能夠確定的是,他們彼此都從對方那裏感受到了人間的温暖。

寫到那裏,我已明瞭,所謂的真正的感情其實就是一種感覺——幸福的感覺,而幸福能夠有許多中表現,能夠有許多種載體,但最重要的是要被感覺到。也許那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有些誇張的情節只是咱們對所謂的“真愛”幻想太多而產生的錯覺。雖然不排除這世界上的確有如此的戀愛,但絕大多數的感情,發生在咱們頭上的感情故事,卻都如白雪一般平淡無奇,而這才算是真正的感情,也就是真愛才對吧!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裏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愛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感情。少安與潤葉的感情,少平與曉霞的感情,潤生與紅梅的感情,少平與金秀的感情,潤葉與福堂的親情,曉霞與福軍的親情,李向前與李登之的親情,少平與金波的友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潤葉與曉霞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兄弟姐妹……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那裏一一的展現。

我想起冰心曾説:“愛在左,情在右,走在性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徑點綴得花香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淒涼。”

這感情,這友情,再加上一份親情,便必須能夠使你的性命之樹翠綠茂盛,無論是陽光下,還是風雨裏,都能夠閃耀出一種讀之即在的光榮了。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間,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西蒙蒙的雨絲夾着一星半點的雪花,正紛紛淋林地向大地飄灑着。時令已快到驚蟄,雪當然不會在留存,往往還沒等落地,就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黃土高原嚴寒而漫長的冬天眼看就要過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儘管時光荏苒,但此刻的黃土高原的外貌依然如故,那裏仍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如路遙所講述的那樣:情滿人間。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們啊!

看看你們的周圍,父母千里之外的一個電話、成功時兄弟姐妹的一聲祝賀、失落時愛人的一句安慰,讓咱們重新把這些愛的片斷品嚐、珍藏,不僅僅作為完美的回憶,更是作為內心的一份寶藏。這親情、友情、感情一齊織成了一張温暖人心的愛的網,時時刻刻給咱們温情與力量。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5

平凡是我們人生活的本色。都説多次讀《平凡的世界》可以從書中樸實的故事中找到心靈的純靜。我們每一個人,對於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説,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也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事的變更,於歷史的長河來説,無非是些平凡事。對於平凡,我基本都是這樣認為的,直到讀了一本書——《平凡的世界》,這才恍然大悟。

這一部小説,讓我明白到平凡和苦難的真諦,它讓我知道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這裏生活着一羣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着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是喜劇亦或是悲劇?也許都有一點。在這本書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孫少平。他深切的瞭解苦難,熟知生活的真理,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書中是我學到了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作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火般的洗禮,他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説’……"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啊?每到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也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所遭受的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哪天突然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的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那麼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怨天尤人。

我從書中精闢的語段中讀懂勞動的價值。書中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説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終身受益的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對於這些人來説,孫少平給他們上了生平最重要的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裏體現出的是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對勞動不同的認識,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

正如我們進入同一所大學的時候,在學習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差別。然而,經歷了幾年的大學生活之後,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又是何其巨大。宰相劉羅鍋在和紳臨終前對他説:“其實,每個人的結局,都是他自己一手精心設計的。”當我們讀到這裏的時候,我們都應當好好想想,我們是怎樣對待勞動的。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啊。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他告訴我們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一切。不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對理想變得麻木,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就不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的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但平凡卻不平庸,每個職位都有做得最好的,哪怕是洗碗工,洗馬桶,都有榜樣人物。

既是終究平凡,我們要力求擁有平凡的偉大。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6

記得杭州日報曾對在杭高校中文系的學生做過一個調查,最受歡迎的書中列第一位的便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我一進大學之後,看的第一部小説便是《平凡的世界》。當時的我深深地折服於路遙,更為他的作品所感動。如今,我已經走上工作崗位,此時又捧起《平凡的世界》,我不得不再一次對之感歎,這是又一次的苦難!

多少年來我一直激勵着自己,人豈可庸庸碌碌地度過一生,人該有自己的目標,該有自己的理想,應該在人生的旅途中留下光輝的一頁。但對於眼前的一切又是那麼蒼白,原因正是我缺乏對困難挑戰的毅力和決心。這可能是我經受的挫折太少,換種説法,可能是缺少磨練。一生之中,從國小到進入重點中學,進而到念大學,到現在踏上社會工作,未曾有過大風大浪的衝擊,意志明顯不夠堅強,在自己身上反而產生了一種惰性。這正是我人生中的缺憾,而如今正是路遙用了他那不朽的著作,撕去了華麗的外衣露出了不全的原貌。

高爾基曾多次提及“貧窮是一所大學”,路遙筆下的孫少平正是從貧窮這所大學中走出來的。孫少平在給他的妹妹蘭香的信中是這樣寫道:我們出生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將使我們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脱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首先要自強自主,勇敢的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人帶來崇高感。親愛的妹妹,我多麼希望你的一生充滿快樂,有位了不起的人説過:“痛苦難道是白忍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更偉大!”

平凡而樸實的言語,滲透着錚錚鐵骨的豪邁之氣,孫少平,他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開始,從成年後的“攬工漢”開始,經歷的是極端艱苦的人生奮鬥,並在痛苦的磨礪中形成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正是這種人生哲學的支撐,使他忍受劇烈的肌膚之痛,接受常人難於忍受的人生考驗,甚至在地層深處,在礦井這一兇險的“黑暗世界”裏,也不失“吃鋼咬鐵”的硬漢風度和不畏艱險的強者氣質。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7

每天我都是聽着路遙的名著,李野默朗誦的《平凡的世界》進入夢鄉的。每次聽了以後,我心裏像翻起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又像是波濤洶湧,久久不能平靜。

那些生活在山區裏的人們,生活條件實在是太苦了,沒有衣穿,大人和孩子都是穿得破破爛爛,有的大姑娘的衣服連遮住羞就不能,但她們在那種情況下已經習以為常了。吃得更不用説,每天填不飽肚子,家庭條件好點的,還能吃上高粱饃,就這還是偶爾一頓。條件不好的每天用野菜做的糠糰子來充飢,即便是糠糰子也不是天天有的。有的家庭每天喝稀粥來維持生命,有時餓的兩眼昏花。有的吃不起鹽,就在廁所裏的牆角內刮泥土做菜的調料。其中更貧窮的一家四口人快餓死了,四天沒吃一粒糧食,老人躺在炕上奄奄一息,連睜眼的力氣也沒有了,孩子發青的臉上塌陷出一雙無神的眼睛,半靠在牆角,他們一家在飢餓面前無能為力,只好等着死。在那缺吃少穿,朝不保夕的年代裏,孫少平依然堅強的活着,他並沒眼前的困難所嚇到,也沒怨天尤人,而是把這些困難化作他前進的動力,努力實現着自己的理想。每天用稀粥來充飢,可想而知,他正處於發育階段,身體是多麼需要營養啊,在他看來,營養是很遙遠的事,眼下只要能填飽肚子就是最大的奢侈。他都不去在乎這些,他所關心的是讀書。

他在這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他依然用心學習,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他讀書的身影。他知道要想擺脱貧窮,一定得有知識。在他心中不止一次的對自己説:“我一定要走出大山,摘掉貧窮的帽子!”他清楚要想走出大山一定得靠他自己努力學習。於是他發奮圖強,終於上完高中,在當時那麼苦的情況下,能高中畢業已經是上天給他的恩賜了,他還求什麼呢!

如果不是聽了這些,我很難想象出大山裏有那麼貧窮,也很難想象出生活在大山裏的人們是那麼堅強。尤其是像孫少平那樣的孩子求知慾那麼強。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他終於走出大山,成為一個著名的作家,實現理想。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生活在當今社會裏,不愁吃不愁穿,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從小到大從沒受過苦,也沒幹過活,都是在大人的呵護下過着神仙般的日子。大人交給我們的唯一任務就是學習,而我們也不好好學習,在學校虛度光陰。要是孫少平生活在這個年代他肯定是個出類拔萃的人了,唉!怪只怪他生不逢時啊!

我從孫少平的身上學到了好多東西:知識改變命運!還有他那種具有梅花一樣的精神——環境越惡劣,他越堅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就是對孫少平最好的概括!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8

縱觀《平凡的世界》全書,字裏行間流淌的全是濃濃的情意。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愛情。少安與潤葉的愛情,少平與曉霞的愛情,潤生與紅梅的愛情,少平與少安的親情,少平與蘭香的親情,少平與師傅的友情,……《平凡的世界》中使用最頻繁的一個詞語是:親愛的。親愛的大地,親愛的雙水村,親愛的父親,親愛的弟弟,親愛的朋友。總之,所有人世間的真情都在這裏一一的展現。

《平凡的世界》三卷,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可以毫不客誇張的説,這部小説已經成為記錄中國農村的史書。人類史和文學史表明,偉大勞動和創造精神即使產生一些生活和藝術的斷章殘句,也是至為寶貴的。”是的,路遙通過《平凡的世界》證明的這一點,與其説《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遙歷盡千辛萬苦創作出的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説,不如説這是一部作者通過長期的社會底層小人物命運的關注、以一個優秀作家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用心血泣成的一部可歌可泣的社會歷史的反映。《平凡的世界》展示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給後人關於一個時代的如實記錄。即僅僅只有這一點,已經註定了這部作品的偉大。

在今天看來,路遙所描述苦難已被多數人所不解。也許,作者路遙都沒有想到這一點。但是,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面對生活的重壓所展現的堅韌不拔的性格、對未來充分樂觀的精神狀態以及在艱難中人物不斷與命運抗爭的鬥志卻深深感染了我,也使得讀者在遭遇挫折與困苦時充滿了向上的、不屈不撓的生活態度。我們絕大數人是平凡的,但是隻有努力了,就無愧於這平凡背後的不平凡的人生。書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這種平凡後的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嗎?

好的作品,總能鼓舞人們不斷向前進步!是的,《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部好的優秀作品。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也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這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哪一位是孫少平呢?

作為一名當代的中學生,這部作品中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回味的地方。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抖擻精神,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這是信念的力量,善良隱忍的中國人,總是有一種信念的力量在支撐。我想,作為年輕人來講,只有腳踏實地工作、以飽滿的熱情生活、以感恩的心態回饋社會,才是書寫我們這個平凡或不平凡人生應有的態度。也許,我們對於平凡與不平凡的理解多種多樣,但是我也堅信,我們面對苦難,卻總是能團結一致,同舟共濟。這也相信,沒有一種力量能阻止我們前行的腳步,也總有一種力量能讓我們不斷前進!

今後,《平凡的世界》將繼續伴隨我,不管是失意落魄,還是輝煌興奮。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19

最近,我把路遙著名的作品《平凡的世界》三部都讀完了。《平凡的世界》中主要講了孫家、金家、田家,三家的故事。

這本書主要講了,孫玉厚有四個兒女,大女兒孫蘭花只上了國小,大兒子孫少安上完了國中,儘管他在學校學習很優秀,因為家庭條件不允許,只能回家幫助父親幹活。那時候生活十分貧困,但孫少安他們依舊努力學習,這讓我聯想到了我自己,現在我們學習的環境這麼優越,家庭條件也都不錯,如果我們還不去努力學習,真是辜負了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後來孫少安娶了個山西媳婦秀蓮,一路鼓勵少安,與他同命運,共患難,俗話説:“家和萬事興”。有了秀蓮後孫家的日子漸漸的有了好轉。二兒子孫少平上學時家裏很窮,每天吃飯,只能吃兩個黑麪饃。但是,他人窮志不短,在他身上總能找到一種樂觀向上的正能量,他善於幫助他人,還經常省吃儉用地拿自己的錢接濟他人,這種境界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最後只讀到高中,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也相當不易。孫少平是幸福的,因為有田曉霞的出現,雖然他們最後沒能在一起,但他們都是幸福的。

後來改革開放了,土地劃分了,大家再也不是一起出山勞動,而是自己發家致富。孫少安在這時辦起了磚廠,一下子,成了雙水村的大人物。孫少安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他的生活十分忐忑,他的想法也不同於人,辦磚廠,那個時代在雙水村,有些異想天開,但他堅持自己的觀點,還是把磚廠辦了起來,儘管這其中有很多困難,但他和秀蓮,腳踏實地,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最後終於把磚廠辦好了,但秀蓮卻去世了。後來,孫少平出去到了黃原攬工,進了大牙灣煤礦,成為了煤礦工人,因為他每月次次都下井,又工作賣力,所以拿的工資高,很快當上了二班班長,還成了大牙灣煤礦的先進個人。這讓我感到做什麼事要認真、努力,才會有好的結果。孫蘭香,也在省城上大學,門門功課都很好。這讓我覺得學習要努力勤奮。

《平凡的世界》讓我懂得了,要努力,要學習,有了知識、有了見識才能改變落後、貧窮的面貌,知識還可以讓自己變得充實,我給大家推薦這本書。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0

第一次接觸《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還是在國中讀書的時候,那時候對書中的“平凡”和“苦難”只感到壓抑,痛苦。時隔多年後,再次拜讀路遙的這本鉅著,才恍然:平凡,是生活的本色;苦難,是生活的洗禮。

書中人物孫少平,是一位對苦難有着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着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着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的苦難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關於苦難的哲學,書中這樣表達“是的,他是在社會的最底層掙扎,為了幾個錢而受盡折磨;但是他已經不僅僅將此看做是謀生、活命……他現在倒很‘熱愛’自己的苦難。通過這一段血與火的洗禮,相信自己經歷千辛萬苦而釀造出來的生活之蜜,肯定會比輕而易舉拿來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這種認識叫做‘關於苦難的學説’……”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認識?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或許這種困難與挫折只有孫少平遭受苦難的百萬分之一,我們可曾有過這樣的認識?就算是哪天放學下了場雨,抑或是天氣有些悶熱而又停了電,我們往往會聽到許多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你讀了《平凡的世界》以後,讀懂了“苦難的哲學”,就算是你今後遭受再多的苦難,你也不會再怨天尤人。

對於勞動的認識,書中這樣寫道:“一個人精神是否充實,或者説活得有無意義,主要取決於他對勞動的態度。”這絕對是一條精闢的理論,任何時候都不會過時的理論。“只有勞動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強大。無論什麼人,最終還是要那些能用雙手創造生活的勞動者。對於這些人來説,孫少平給上了一課——如何對待勞動,這是人生最基本的課題。”這裏體現出兩種人——勤勞的和懶散的。人生本來是沒有差別的,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後,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差別。這期間,對於勞動的認識就有所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也將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孫少平,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他也就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了幾本書,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他寫給妹妹孫蘭香的信中,充分表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出身的侷限中解脱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

作為一個人,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埋怨外在條件,就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所以與其糾纏於外部因素,不如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夠控制心態上,多從調整自己的認知入手。因為我們容易控制的,尤其是自己的內心,心裏舒服了,看什麼都會順眼。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價值,還可以讓自己成長,可以實現價值,那幹勁一定會很高。首先要自強自立,勇敢地面對我們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難,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難,苦難就會給我們帶來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説過:痛苦難道會是白受的嗎?它應該使我們偉大。什麼是平凡?那種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的平淡,思想上甘於平庸、生活上安於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孫少平這樣一個對生活的意義有着更高追求的人,又怎能稱之為平凡的人。即使是平凡,也是一個更高層次、偉大的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然而我們的世界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天過着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情,演繹着一幕幕平凡的戲劇。擦亮我們的眼睛,仔細瞧一瞧,敞開胸懷,認真想一想,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哪一位是孫少平呢……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1

輝煌的一生不是如波濤翻滾,而是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題記

這是我讀過最長的一部小説,也是最認真看的一本小説。“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平凡的世界,讀完這本書後人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據説這部小説在正統文學史上沒什麼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藝界居於主流地位的“現實主義”寫作手法開始受到嚴峻挑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平等人位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又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地熱愛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歲之前要完成一部鉅著:為了紀念那片貧瘠的土地,為了紀念那個輝煌的年代,更為了紀念那裏樸實無華生生奮鬥的人民。

路遙該是文壇中少有的英雄,他不僅把寫作當成了一種責任,更當成了一種無比神聖的使命。路遙是一個熱愛生命的人,他在創作手記中曾這樣寫道:“在這裏,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是一次命運的‘’,而賭則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儘管不會讓世俗的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説我在其間沒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穫,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熱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目所在。”最終路遙賭贏了這場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願望,只是代價異乎尋常地慘重,他輸掉地是生命!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説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上幾千幾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他受過了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的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又無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路遙為我們講述地不只是那個久遠的年代,更是一種人生應有的信仰和追求,亙古不變。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都該讀《平凡的世界》,它會讓你懂得珍惜。

路遙在教會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會絕了自己。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這般地生活,終將無價值地葬入黃土。

路遙在教會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遇孤獨。孤獨是人生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了自己的理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往直前最後的支撐點。

路遙在教會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讓人民叫好的漂亮事。前者只能證明你的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2

冬夜,燈下,品一杯茶——暖暖的冒着熱氣的紅茶,看一本書——能使人感動的書,這是我的喜歡。記得開始看《平凡的世界》也是在一個冬夜…好書難求,就像知音難覓,《平凡的世界》就是我認為的一本好書,它寫得很真,值得細細品味。這本書使我感動的是書中人物的情與愛,為裏面敢愛的年輕人而感動。書中主要描述的是這樣一個農民家庭:兄妹三人,大哥孫少安是村裏生產隊長,在讀高中的弟弟孫少平,在讀國中的妹妹孫蘭香,父母親都是淳樸老實的農民,還有年老卧牀的祖母…貧窮時時困擾着這個黃土高原上的農民家庭,但他們的內心也有情有愛,還有“窮則思變”的發奮向上的精神。

書中的幾段情與愛的描述很細膩,也蠻感人。孫少平與郝紅梅,兩個處於相同貧窮境遇的年輕人,同樣有年輕而敏感的心,因同樣酷愛讀書而相知,繼而有了似是而非的青澀初戀。他倆朦朧的情似乎註定會無疾而終,有些無奈的感覺,但我想咱們大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吧…

田潤葉對孫少安勇敢告白少女愛慕之心也很感人。但是孫少安為了挑起貧困大家庭的生活重擔,不想拖累她,始終將這段情深埋並且在她告白之後匆匆結婚以期讓她另覓佳偶。但是痴情的潤葉卻終不能忘情。或許有人會因此而痛罵逃避的少安,但我想他那份期望心愛的人得到幸福的心是很真,很灼熱的。還有使我感動的是權勢子女田曉霞對孫少平的愛。

他們因曉霞的表姐潤葉和少安的哥哥孫少平的緣故認識,同校不一樣班的他倆因一齊排練節目進而更加深友誼,或許愛的種子也在此時以埋下。成為記者後的曉霞勇敢的向孫少平表白了自己的愛,並且相約兩年後古塔下的再一次相聚,然而曉霞就在約定的前幾天卻因採訪遇難。能夠想見,當少平得到相愛的人遇難的訊息,會是怎樣的撕心裂肺啊!可能有人看後會覺得,他倆的愛似乎毫無來由,但我要説,年青人的愛有時就是毫無來由,年輕人就是要敢愛敢恨,活着,有愛才好。

當然,光有愛的生活只可能是幻象,書中的哥哥孫少安為了弟弟妹妹能繼續學業從13歲起就回家務農,一步步克服困難成為出色的生產隊長。為了擺脱貧困,開起磚場…都體現了他的家庭職責感和發奮向上的精神;弟弟孫少平為了改變貧困家庭面貌,能給能砌上幾孔磚窯,外出玩命工作…“窮則思變”他們的發奮也使我敬佩。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書,我為看過這本很好的書而高興。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3

在寒假前幾天,我已近讀完了這本獲矛盾文學獎的經典。沒有囫圇吞棗,反倒讀的很細緻,人物的性格特點都記在心裏,人物的性格特點都牢記在心。我還發現這本著作與外國著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都告訴了我們:勞動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它們都響亮的提出,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有一顆熾熱的心在,上帝就會眷顧他。

文中,路遙所塑造的主人公,孫少平鼓舞了千千萬萬的讀者。孫少平——一個學習在60年代,雙水村中一個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障礙前,憑藉自己頑強的意志,火熱的心,勇敢地與困難搏鬥,與平凡鬥爭,最後終於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的這種追求上進、不甘落後的精神令我十分佩服。試問,現在還有多少人有孫少平這種向上的心態?

書中另一個主人公,孫少安,他也許比少平更平凡吧,從小生活艱苦,國小讀完後直接開始勞動,與父親一起肩負起了一家人的生活。給我的印象就是做事很穩,在故事前期安於現狀,在後期可能受到弟弟少平的影響,也有了自己的一番事業。他有着堅持不懈的精神,當他的第一個磚廠發生狀況時,他承受經濟與精神上的雙重打擊,向朋友借錢東山再起、捲土重來,而且把生意做的更上一層樓,這都是因為他具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對吧,只要有一顆熾熱的心,上帝就會眷顧你。兩兄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有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就是證明。

在這我還要寫一段作者對於兩兄弟的差別:少平於少安相比,少平無疑是作者更花費心思去寫的,因此我們往往忽視了少安,少安的生活曲折不比少平少,只是少平的故事往往更加富於激情,符合現在年輕人的口味,少平的青春期處於一個充滿激情的年代,所以少平註定會去外面闖蕩;少安的青春而是在一個政治混亂的年代,這使兄弟兩的性格截然不同。

書中的精神更是我們這一代所需要的,前輩都已經打出了和平,這一代的我們沒有生活的激情,不懂得創造、創新,堅持不懈,積極向上的精神不就是值得我媽那去學習的嗎?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4

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村口流過的小河終於解了凍,給這個貧窮的小山溝溝增加了幾分的活潑,在這片黃土地的一角,迎面走來的幾個窮娃娃正揹着書包,唱着山歌,一臉的生機勃勃,就像這好不容易來到的春天,明媚而有朝氣,青春的孩子呵,似乎還不懂得生活的艱辛。

“娃呀,咱這全家的希望可都是在你身上了,你可要好好的學習呀,以後在城裏尋着個營生,就別回咱這窮噶噠了,媽不想讓你跟我一樣受一輩子苦,天天的跟這該死的土地打交道,你只管好好學習,不用想着家裏,想吃啥就買點啥,別捨不得吃,你現在上學,正需要營養哩!”在這個看起來年代有些久遠的窯洞裏,春天的暖意早就攏上了外面的世界,可是,站在這裏,卻絲毫感覺不到有春天的温暖,卻是被無盡的寒意侵蝕着,這個孩子他還太小,就被種下了全家希望的種子。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憫農似乎在這些個農村的孩子眼裏有着比城裏孩子更深的體會,他們從小在山野里長大,生活在田間地頭,他們有太多的人現在仍吃着黑饃饃,吃菜能吃上田間的野菜就不錯了,孩子多,家裏窮,似乎成了這裏惡性循環,孩子們一個個灰頭土臉,衣服破爛不堪,腦袋大,身子小,骨瘦如柴的樣子讓人看了不免心疼。在這個簡陋的勉強可以稱得上教室的地方,只有一個先生在上課,也只有他一個……

孩子們學習看起來很是用功,早上天不亮就開始學習,學生不多,可是讀書聲卻餘音繞樑,一本本筆記,一個個娃娃,他們學習的勁頭總是那麼高漲,課上,一雙雙明亮的大眼睛都認真的盯着老師,生怕錯過一點,到了晚上,大家都擠在一個小小的有些發黃的燈下,各自學習,沒有一個人説話。他們都知道自己是家裏的希望,沒有資格不努力。他們就都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長大了,聽説鄰村有個男娃考上大學了,還是名牌大學,所有人的臉上都掛着羨慕和嫉妒的表情,都在不停地談論,有人説,那家娃娃不得了呀,有人説,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個大學嘛,等我家娃娃長大了,也能考上大學,但仍能從臉上看到他的底氣不足,畢竟,大學聯考這回事,誰都説不準,誰都不能未卜先知。

村裏的娃娃們在春來秋往中漸漸長大了,國家的好政策支持他們享受了九年的義務教育,現在,到了上高中的年紀,他們中不免有人歡喜有人愁,考上的長舒一口氣,但又感慨家裏的負擔似乎更重了,沒考上的自然心裏不是個滋味,只得偷偷在家裏罵幾句,打幾下,到底還是自家的孩子,心疼呀!

好不容易過了會考坎的娃娃們,學習越發努力了,可是,有不少的娃娃發現,高中跟國中完全不同,國中裏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成績,但是,高中,不管你是多麼努力,有些娃娃就是不出成績,成天在宿舍偷偷地抹眼淚,又不敢告訴家裏人那種苦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不知道什麼時候聽人説,本村的王小林家裏的後生王坤從小不學好,糊弄着上了個高中,但是跑得很快,聽説被人招去當了體育生,現在只考了很低的分數便上了大學,這似乎是國家的新政策,這件事情似乎在村裏炸開了鍋,不少人覺得自己的娃娃終於有希望可以上大學了,後來村裏一打聽,果然就是這樣,原來只要你有特長,大學的門就願意為你打開,村裏歡天喜地像過年似的,家家開心的不得了,近幾年更是這樣,村東頭的虎子通過音樂被一個音樂學院破格錄取了,村西頭混混家的好女子特別有才華,寫文章作詩都津津有味的,聽説成了什麼作家協會的會員,現在被人推薦到縣裏的大學去深造呢,人人見了面都説,現在國家的政策好了,人人都能上大學了,感謝國家,感謝黨。

又是一年大學聯考季,村裏敲鑼打鼓送今年的考生去考試,有不少娃娃是藝考生,這可是近幾年才流行起來的新詞,讓有特長的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大學就喜歡有特長的娃娃加入他們,現在社會是個五彩斑斕的社會,需要的就是有突出能力的人才,建設性人物,能夠帶領一眾羣眾幹事業的專門性人才,這樣,既給了國家機會,又給了個人機會。大學聯考,不是失望,不是另一個牢籠,是另一條獨闢蹊徑的路,是另一個希望,是另一個迎接幸福的拐角……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5

有一本名著,一直都很火熱,那就是《平凡的世界》。

這本書裏讓我們看到了貧窮,也看到了抗爭,同時也更加懂得了讀書與不讀書的不同命運。

有兄弟倆少安與少平。

哥哥為了撐起家,為了弟妹能夠有更好的人生髮展,他輟學在家,早早地奔波於生計。他沒有讀過書,但他也想盡辦法去改善生活,可是卻被一些有心人打壓,明明做了善事,卻被指責。他努力在抗爭,卻似乎看不到希望。

少平去讀書了,即使他是學校裏穿的最寒酸,連打飯都捨不得的同學,但他喜歡這種學校生活,因為他可以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瞭解更大的世界,這給了他希望。

他們的姐妹,也是一個早早地輟學嫁人,面對丈夫的不忠卻無能為力;另一個奮發讀書,上了大學,更是覓到一個優秀良婿,她看到的世界已經不能與姐姐同日而語。

四個兄弟姐妹,因為有沒有讀書,有沒有接受教育,他們的人生以及認知截然不同。

現在,我們基本上每個人都有讀書的機會,或者説有接觸到書本的機會更多了,可是卻不再珍惜,這的確是有點暴殄天物。

如果你能明白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我想應該就會更加珍惜讀書的機會啦。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6

第一次讀《平凡的世界》是在上鳳翔師範的時候,有一次上完課後,在學校圖書館眾多書目中無意間翻到了它。剛開始讀的時候沒有覺得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越往後讀越捨不得放下了,連續幾個晚上,當宿舍熄燈後點着蠟燭把這本書讀完了,書中樸實的語言,文中人物面對困難生活的頑強抗爭,孫少安、孫少平,他們這土生土長的農村青年,憑着一腔沸騰熱血,靠着自己心中堅定的信念,用自己的雙手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後來,隨着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熱播,這本書在社會上又一次引起了人們的空前追捧,我也在這種浪潮當中,又重温了一次了《平凡的世界》,又一次融入到他們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中。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中有情,有義,有悲歡,有離合,有世事的風雲變換,也有家中的柴米油鹽。圍繞着一個小村莊中幾家人的人生沉浮,路遙先生將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娓娓道來。

讀了《平凡的世界》給我帶來的是一種心靈的震撼。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會讓我們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平,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平,可只要我們能夠不屈不撓、艱苦奮鬥、勇往直前,我們終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每一個正在虛度生命的人們也該讀讀《平凡的世界》,因為它會讓我們更懂得珍惜。

《平凡的世界》講述的雖然是生活在平凡的世界的一羣再普通不過的人們,可他們卻活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命運是不幸的,也是不公平的,讓他們從一開始就過着比別人悲慘百倍的生活,但命運雖然坎坷無情卻沒有摧殘他們內心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一如既往的努力奮鬥拼搏只為擁有美好的未來,只為爭那口氣,即使路途坎坷,即使經歷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甚至是生離死別,他們從未説過放棄,從未停止過拼搏,也就是他們的這種精神給我了鼓舞,讓我面對困難的時候能夠勇敢去面對而不是選擇逃避。

這本書帶給我們的生活的感悟,莫過於孫少平對生活抗爭與努力,以及他的那股韌勁——

"他直起身子來,眼睛不由得朝三隻空蕩蕩的菜盆裏瞥了一眼。他瞧見菜盆的底子上還有一點殘湯剩水。房上的檐水滴答下來,盆地上的菜湯四處飛濺。他扭頭瞧了瞧:雨雪迷濛的大院壩裏空無一人。他很快蹲下來,慌得如同偷竊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的混合着雨水的生菜湯往自己的碗裏舀。鐵勺刮盆地的嘶啦聲像炸彈的爆炸聲一樣令人驚心。熱血湧上了他黃瘦的臉。一滴很大的檐水落在盆底,濺了他一臉菜湯。他閉住眼,緊接着,就見兩顆淚珠慢慢地從他的臉頰滑落了下來。”

生活所迫,讓他們失去了作為男子漢的尊嚴,這樣的男孩子有着跟我們一般大的年齡,可又有誰能真正的理解他在做所有的這一切時內心掙扎是什麼呢?為生活所迫,他不得已而為之,放下了男子漢的尊嚴和氣概,這就是平凡的生活。“艱難”這個詞已經不足以形容他的生活了,而生活讓他慢慢懂得了:人活着就得隨時準備經受磨難,不論是普通人還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經受許多磨難。他認識到:自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應該按照普通人的條件過着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是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當然,普通並不等於庸俗,自己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

幸福,或者説是生存的價值,並不在於我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在無數的艱難困苦之中,又何嘗不包含人生的幸福?勞動者是幸福的,無論在哪個時代。

《平凡的世界》用白紙黑字告訴我們這樣的人生真諦: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只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在,只要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作負擔,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只有一次。這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在亙古的大地與蒼涼的宇宙間,有一種平凡的聲音,蕩氣迴腸。

命運總是不如人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偉大的生命,不論以何種形式,將會在宇宙間永存。我們這個小小的星球上的人類,也將繼續繁衍發展,直到永遠的未來,可是,生命對於我們來説又多麼的短暫。不論是誰,總有一天,都將會走向自己的終點。死亡,這是偉人和凡人共有的最後歸宿。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在讀過《平凡的世界》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是我們這些平凡人必經的路途!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7

平凡的世界裏有一羣不平凡的人,是這羣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平凡的世界,看完這部電視劇後的靈魂也許得以淨化,也許還會改變你現在的很多想法。

黃土高原,自古以來就是一方苦難而充滿希望的土地,路遙生於此,長於此,是這塊貧瘠的土地上造就了路遙的求索奮鬥,不畏艱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揮不去的生活經歷使得路遙那麼的熱愛生命。

我很喜歡路遙對於這部小説的出發點“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這只是黃土高原成千上萬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遙卻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説孫少平,他受過高中教育,他經過自學達到可與大學生進行思想探討的程度,作者賦予了這個人物各種優良品質,包括並不好高騖遠,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這是這些平凡的人物裏他描寫着人性中的善與美,醜與惡,在他的世界裏,人的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了突出的表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是煤礦,這不是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的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情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

這是一個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每一個還擁有夢想並在追夢的人們都該再重温平凡的世界,他會讓你懂得,儘管命運是那樣的不公,儘管社會有那麼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夠不屈不饒,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終究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路遙在教我們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恆,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終只能絕了自己,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均為自私使然,路遙在教我們要有獨立的人格,儘管你可能會遭到孤獨,孤獨是人生證明的必經之路,只要你認定自己的思想,那麼坦然面對孤獨將是你勇望直前的最後支撐點,路遙在教我們不必用盡生命去做一個漂亮的人,但應用盡生命去做一件漂亮的事,前者只能證明你處事圓滑,而後者則將見證你精彩的一生。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8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寫道: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鬥;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有幸拜讀了這本書,讀了其中平凡的人,平凡的事以及他們堅強的奮鬥……深為感動。

苦難與抗爭是本書的一個主題。

我們應當向少平一樣去堅持閲讀,堅持學習。在黑暗中摸索或許很難,但強過在熟悉的環境中墮落。記得顧城有句詩:“人可以生如蟻而美如神”我們成長,可以不去成功,因為我們平凡,但我們不會因為平凡而放棄追求,因為追求會讓我們成長。

愛情從來就是不容易的,不是幾句我愛你就可以説明的,它需要時間的折磨,歲月的洗滌,它需要看透人心,忍受寂寞。

我知道世界上多數人都是平凡的,生活也是充滿苦難的,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對現在所擁有的充滿感恩,愛這個平凡的世界,愛着平淡無奇的生活,和身邊每一個可愛的你,如歌裏所唱:歲月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行,好的壞的都是風景……

同時它會成為我以後的工作生活以及學習中的一盞指明燈,照亮我前進的道路!

要説《平凡的世界》到底有多平凡?它平凡在哪?世界有多麼的美好,就有多麼的悲哀,同樣有多麼的悲劇,這個世界很平凡,因為有一羣平平凡凡的人,有一羣普普通通的心,人真心善美,與其憤怒的埋怨這世界,倒不如好好地平平凡凡的生活,因為,人生不易啊!

最後想大聲唱:我曾經跨過山與大海,也曾走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着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以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願每一個平凡之人,都能追隨自己的內心。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篇29

前敍。17歲,高二,我開始閲讀《平凡的世界》。接下來發生的事,猜都毋須猜,我遇見了與我一樣年紀、年級的書中人物:孫少平、田曉霞。我對《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用“愛不釋手”來形容並不為過。現今我仍無法忘記,在高三下學期,每週只有一個白天的休息時段,埋頭讀書時的心跳不斷——為自己不合時宜的大膽,為故事中悲歡離合的生命。

那麼,我不能否認,前前後後也看了好些遍,每每最能讓自己感知到熱烈心跳的,大多是有關少平和曉霞的內容片段。

如果説,能夠給“信仰”一個定義,即“讓某人去完全地相信、並從其中得到指引該人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那麼,毫不猶豫地,我定在心間收着這份,名為“少平曉霞”的信仰。

信仰自尊。提及“自尊”一詞,便會自覺將其牢牢與孫少平這一人物緊緊掛鈎。少平,從初登場時,極強自尊下的掩人耳目取飯;到被潤葉姐猜中心思,待她默默走開後,才敢放下心接受好意的大口吃飯。一直一直,到他日漸成長後,他的自尊,生長在第一時間衝出大門,以不容拒絕的魄力,救出一時糊塗偷手帕的郝紅梅;開放在遠走勞工後再與摯友金波相會時,能敏鋭捕捉到摯友為自己着想,而穿上樸素衣褂的深意。少平自尊,不僅僅是他於自己,他用自己的自尊,用力維護着他人的自尊,同時收穫着反向温暖的呵護。少平自尊,也絕不是(青)少年人狹隘的虛榮,不然,也就不會有同曉霞影劇院重逢時,“並不為自己的一身破衣服而害臊,覺得穿這身衣服見她正‘合適’”的坦蕩。

看上去,田曉霞並沒有像孫少平一樣,留給人顯著的“自尊”特質。曉霞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是跨時代、劃時代的。她是近乎完美的“女神”形象,她熱情、真摯、善良、獨立、不懼世俗、崇尚冒險、追求正義、着眼世界、思想深刻、重情重義、清新脱俗……彷彿這些個詞(組),都沒一個“美好”來得恰當;反之亦然,“美好”一詞,並不具備囊括我熱愛的曉霞的一切的能力。

也許是這樣,曉霞的“自尊”特質,才少被提及吧。曉霞自尊之呈現,與曉霞的“獨立而怒放”一樣,定是與眾不同。“不要見怪,不要見外。田。”枕邊二指寬的小紙條上,寫下了自己擁有的、深刻理解的、能夠給予少平的:送去那一牀被褥中,藴藏着從自尊出發的深情。“我放縱我的天性,相信愛情能給予人創造的力量。”在這裏,在這留給書外我們最後的話語中,我可以體會到曉霞的自尊融進了解讀愛情。她熱烈地投入,投入這自尊、自愛、自豪的愛情點滴。

少平、曉霞,信仰自尊;我信仰着,“少平曉霞之自尊”的信仰。

信仰改變。只是從“改變”一詞來看,原本不能判斷它的褒貶。毫無疑問,少平對此深刻了解。在書中僅描繪出的十來年光陰裏,少平無時無刻、或內或外,不在追尋着改變。他的改變,是手不釋卷地豐富精神世界;是決心不安於現狀遠走他鄉的闖蕩;是明不可預知日後所遭遇,依舊要向着更高方向攀登的緊抓機遇……

“我們出身於貧困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將一生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又要從我們出身侷限中解脱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背叛農民的狹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義。”在給妹妹蘭香的信件中,這份持續燃着的改變之光,已然開啟了傳遞的路線。

曉霞呢,與其説是“改變”,不如用“挑戰”更來得恰當。地委書記的女兒,自幼受過良好的教育,高中升上大學,黃原師專畢業後,那簇冒險的渴求之火,跳躍得愈發劇烈了。她最終不甘做穩定的教師工作,去成了省報的記者,不辭辛勞,以崇高的記者理想,懷揣改變世界的心願,也真正循着它去實踐了。縱使那場洪水捲走了她的軀體,但她那勇往直前的青春靈魂,絕不會散滅。

少平、曉霞,信仰改變;我信仰着,“少平曉霞之改變”的信仰。

信仰善意。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非平庸,平凡人的善意凝聚,便擁有了點亮夜空的能量。

記得在高中的一次作文裏,我在寫到少平曉霞時,用“有一束光”來描述。洋洋灑灑寫下的,是他們瞬間的行動、與永恆的善良。

容我再度回想起,少平不計前嫌,救起有生命危險的跛女子侯玉英;曉霞真誠相待、熱情好客幫助來城的少安;少平在僅做了短時間的鄉村教師時光裏,亦盡心為他的每位學生操心;曉霞親歷煤礦艱難情境,油然而生的使命感和悲憫情懷;少平在深陷苦難的境遇下,再三為了素不相識的陌生受欺者伸出援手;曉霞將自己最後的音容留給了洪災中掙扎的孩子,只餘下帶着果斷的決絕投入洪水的身影。

“有一束光”,少平的温暖細緻,曉霞的純粹熾熱。無法把他們割裂地去仰望,那片土地上,有兩人從未解開的沉甸甸善意。

少平、曉霞,信仰善意;我信仰着,“少平曉霞之善意”的信仰。

信仰愛情。最後,我必須説説,關於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

青年人一讀“大部頭”作品,會不自覺地去關注其中那些或蕩氣迴腸、或細水流長的感情,尤其愛情。

記得開始看這作品,我壓根沒猜中他們倆的感情發展線索……第一次見面,窘迫與從容的格格不入,高中日常裏,兩人共同行動的校外表演和一些交流,都是敍事、一帶而過。

“也許他最重要的收穫就是和田曉霞的結識。”曉霞走進了少平的世界、大約主要是頭腦世界吧,她毫不顧忌性別差異和所謂的“身份地位”差距,百寶箱般,變出特立獨行的裝束,變出異於常人的評説,變出祕密傳閲的話語……少平在傾聽,總是在傾聽,傾聽了反思,反思後傾聽。她是他的“導師”。我為他們這般的坦誠相待、絕對信任而心跳。

“不管怎樣,千萬不能放棄讀書!”“我不會變成你描繪的那種形象。”畢業聚餐,兩人大方對坐在“國營食堂”,交換彼此最真實的期許和隱憂。曉霞用一種輕鬆的方式,吐露珍惜少平的那種獨特;少平描繪了他那憂鬱思緒深處,還未成形、但冥冥中指引的奮鬥希望。她是他的“伯樂”,他是她、她是他的“知己”。

一晃好幾年。雖説這些年間,也不是沒有見面,但由於少平單方面的斷絕信件來往,也有曉霞單方面的遺憾下沒有再堅持,這些、這些一跨就到了黃原街頭,才有了重逢之地的再續。

“你為什麼不給我回信?”“是因為我上了大學,你仍然是個農民吧?看來,你還是世俗的!”我深感驚訝,這一再見,就是不容反駁、毫不客氣的言説。曉霞,是用多深的珍重、是有和少平建立起來的多麼深厚的理解,才能自然而直白地説出這話來。這不是僅憑勇氣就能夠達成的默契。“‘我知道你能理解我,我才對你説了實話。’”故事不停步伐。他那自嘲關於“苦難的學説”,深深揪起了她心深處。

又回到了約會般的規律性再見,兩人心照不宣,在“共同探討的基礎上”,擁有“人格上是平等的”,兩者不可分割,相互促進。

“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愛耐塞,有沒有比你更自由的意志,愛耐塞。”《白輪船》中吉爾吉斯人的一曲古歌。

一本書,兩個人。一段詞,兩次誦。

少平第一次產生了抱住曉霞、緊緊抱住曉霞的衝動,在麻雀山的頂端。他對她、她對他,產生了“愛情”的“雛形”,模糊不清。我為他們這般的靠近升温、欲言又止而心跳。

“兩年以後,就在今天,這同一個時刻,不論我們那時在何地,也不管我們各自幹什麼,我們一定要趕到這地方來再一次相見……”“一定。”古塔山之約就此立下。他有力擁住她,他吻了她。書中沒有呈現出他們更多的告白,而我正是為他們這般的相知相融、相愛相約的純粹含蓄,而心跳不止。

少平、曉霞分赴新的工作崗位,他和她書寄思念,那近兩年的時光中,他和她不乏見面,他帶她下礦、漫步,她對他再三表露堅定。直至距約定屈指可數時,她去了另一個世界。

少平想起了《熱妮婭·魯勉採娃》,少平佇立在杜梨樹下,死守他和她的諾言。少平躺在草地上,冥冥與她的幻影重逢。

請包容我從上一段開始,壓縮再壓縮,講完了我的記憶,他們的故事。説來有趣,當我第一遍讀完時,看有其他讀者的一種理解,大約是“路遙先生出於無奈讓曉霞犧牲,因為實際上,少平和曉霞的愛情,由於各種的侷限性和差異,不會有圓滿的結局”。由此,我也想起立定古塔山的約會後,少平很快陷入的悲觀;想起少平暗自對比自己和潛在競爭者時,透露出的一種無力感;再加上與少安和潤葉沒能修成正果的種種相似……我開始害怕了。

“唉,國家的煤炭開採技術是太落後了。我準備在一兩年中一邊下井榦活,一邊開始重學數、理、化,以便將來參加考試。”要成為有“技術水平”的人。第二遍,也許是第三遍重讀時,這整段話引發了我的思考。少平的掙扎與矛盾,從未消散,亦從未打敗他。對自己的處境和自卑,他深諳於心,他不逃避。他不盲目地沉溺“苦難”,他在“苦難”中反思時代、社會。原來,少平早有構想,對未來、對世界、對生活。我相信這樣的少平,心裏有一份對愛情的信仰,既然決定了,已然決定了,怎麼會重蹈兄長的逃與憾;怎麼會有不夠自信作祟,就輕言放棄。

我不再去鑽牛角尖,糾結曉霞的結局,糾結愛情的走向。與時空無關,不説肉麻話,他必須是她的“掏炭男人”,她必須是他的“導師”。

為他們,心跳千千萬萬下。不論是少平的勇敢,曉霞的真心,還是他對她、她對他的深入骨髓、充盈靈魂的愛戀。一路走來,水到渠成,一路走過,愛情未了。

我們可以在心裏,給少平曉霞一個幸福、快樂的結局。最重要的是,他和她,他們的經歷,足以給我們這份堅信。

少平、曉霞,信仰愛情;我信仰着,名為“少平曉霞之愛情”的信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