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錦集5篇

來源:文萃谷 3.14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模板錦集5篇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1

每次帶孩子到户外活動時我們班的孩子總喜歡搶佔排頭,喜歡插隊。目的是想跟老師牽手當小班長,以“老師”的身份在前面帶隊。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發現站隊搶排頭的孩子們越來越多。

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滿足孩子們的心願,我想出了一個辦法。站隊前,我對孩子們説:“請把你們的小手伸出來”。孩子們高興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們身邊,一一握一下他們的手,親切地在他們的耳邊説一句:“你的小手真乾淨”。或者説:“你的小手熱乎乎的……”孩子們笑了,高興的也在我耳邊説一聲:“你的手也熱乎乎的。”或者説:“你的手和我媽媽的手一樣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隨後臉上露出得意和滿足的表情。我説:“站隊吧!”話聲剛落,孩子們個個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對,沒有搶排頭的了。先搶一陣,再站隊的現象徹底地消失了。

“一個好的教育家,應該是半個心理學家。”此時,我對這句話有了更深的認識。孩子們搶排頭,主要是想站在老師身邊和老師親近,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皮膚接觸,感受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老師主動給孩子們一些撫慰性言語和動作,是迅速縮短教師與孩子們的距離,親近孩子們,滿足他們願望的好方法。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2

盛夏7月,從導師手中接過記載着我5年寒窗博士畢業證書後,我帶着對導師的尊敬與崇拜,走上了教師這個嚮往已久的光榮崗位。

為了更好的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儘快完成從學生到老師的角色轉換,熟悉業務,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學校安排了一系列的年輕教師培訓活動。其中以教師教學觀摩活動收益最甚。所謂教師教學觀摩活動就是安排年輕教師觀摩教學名師、學校禮聘的教師及經院系推薦的部分教學質量高的教師授課,言傳身教。

在學校的安排下,我觀摩的數學系施光燕老師、鄭斯寧老師、盧玉峯老師、蔣志剛老師教學課,受益匪淺。盧老師和蔣老師是優秀中青年教師的代表,兩位老師理論基礎紮實,授課有條有理,通俗易懂。鄭斯寧老師授課時聲音洪亮,使人精神為之一振;理論分析絲絲入扣,引人入勝。施光燕老師的《微積分》一直是我校的精品課程,施老師講課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由淺入深,理論聯繫實際,學生們感覺不到術語的晦澀難懂,而是沉浸在數學理論奇妙的世界中。通過觀摩,我深深體會到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就此,我有如下幾點感想:

1.本身具備紮實的理論基礎,提高表達藝術,力求用最通俗的語言闡述最深奧的理論。

人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學習創新,才能趕上時代潮流,才能同學生打成一片,實現互動。授課不僅要重視內容,也要重視形式。提高表達水平,加強溝通。否則傳道授業解惑就成了誤人子弟,就成了茶壺裏煮餃子有口倒不出。

2.創設情景,讓學生專心聽,積極動腦,主動發言,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歸納能力

課中遵循素質教育的觀念,不是把學生要掌握的知識直接告訴,而是根據內容創設開放性的問題。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本質是思維參與,教學就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中要加大學生思維空間以及創造空間,使學生能更加深層次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對於以後的教學,我初步有以下計劃:

  1.記教學日記

教師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或教學結束之後,對自己教學得失可以進行總結反思,這種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教學參與者看,可以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得失。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學方法的反思,如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概念、原理等)是否採用了相應的方法,以及教學方法與教學目標的適合性,可以反思學生的學習行為得失,反思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從教學進行的步驟看,可以反思教學的導入,教學各環節的銜接;從教學內容看,可以反思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性,教材內容重點、難點的處理,單元教學內容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等。

  2.説課

説課是對備課的口頭説明,但它不同於備課,説課講備課的過程及其理由,而備課主要是指教學的內容和方法。説課教學反思方面具體體現在:教師在備完課乃至講完課之後,對自己處理教材內容的方式與理由做出説明,講出這些過程,就是講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而這種策略的説明,也正是教師對自己處理教材方式方法的反思。事實上,説課總是講給同行聽的,同行聽後要提出建議與評比,這是一個很好且有效的教學反思途徑。並能形成反思羣體,共同提高。

  3.聽課與評課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麼,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後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教師講課時並不總是能注意到自己教學上的得失,但若課後觀看自己的教學錄像,特別是與同行、專家教師一起,邊看邊評,則更能看出自己在教學中的長短。

  4.徵求學生意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所以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會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層次好、中、差的學生會有他們不同的看法,學生的某些想法也許教師沒想到。通過對他們意見的徵詢,結合自己的思考,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改進。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5.評價學生學習的效果

規範化的教學應在單元教學結束時,通過多種方式對自己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查。檢查的目的在於瞭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提出自己改進的建議,不論檢查什麼內容,都包含着對自己教學的反思。這種反思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生完成教學目標的情況,學生學習中的得失表現,造成得失的原因,大部分學生在內容掌握上存在的一致性傾向,自己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措施。

  6.總結和提煉教學經驗,寫再教設計

一個教師在自己漫長的教學生涯中,誰沒有教得得心應手的時候?誰沒有發現新大陸的時候?誰沒有精雕細刻的得意之作?誰沒有激情澎湃的創新靈感?但是這些別人無法領略的得意之作、成功之法,不及時的總結和積累,得不到進一步的補充和完善,終歸會事過境遷而煙消雲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勤於積累,善於思考,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麼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並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3

“國小低段的體育教學,應以遊戲為主。使學生在‘樂中學、學中取樂’,達到娛樂性與趣味性相結合。”要作好體育遊戲的教學,首先應懂得如何創編遊戲。娛樂性是檢驗體育遊戲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體育遊戲只有具備了娛樂性、趣味性,才得以使其存在與發展,更具有誘人的魅力。如我國許多優秀的傳統遊戲(母雞愛小雞、丟手絹、貓抓老鼠),源遠流長。所以體育遊戲的創編,應從提高其娛樂性、趣味性出發。

1、使遊戲具有新奇性並帶有較強的喜劇色彩只有使遊戲新奇,才能誘發學生參與的興趣。遊戲的創編出乎學生的意料,好奇心被激發,他們“蠢蠢欲動”,或許會想:“我能做好嗎?我一定會比別人做得更好的!”同時又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能認真地去完成這一個遊戲。如一年級學生做“夾着球走”的接力比賽,學生受腿長的限制,跨下夾球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更何況要走完10米距離的路程,那是“雪上加霜”,便會出現很多的滑稽場面,不能用手抱球、舉步難行,或是走幾步球便慢慢下滑--成了“母雞下蛋”,讓學生捧腹大笑。所以為了能完成好而作不懈的努力。

2、體育遊戲的設計應淡化競技意識,改變競技體育為主的教學思想也是大綱的要求,淡化競技意識,能更大的提高遊戲的娛樂性。學生只要在體育遊戲的競賽中認真完成,遵守紀律,聽從指揮,都能拿到一塊“金牌”。這樣在遊戲教學的比賽中,每位學生都會認真去做,集體項目更會為集體着想,爭取“第一”,培養了勇敢頑強、奮發向

上的精神鬥志。達到競賽目的,又實現了體育遊戲的娛樂目的。當你向全班三分之二的學生,或只有幾個不在內的眾多學生宣佈遊戲結果均取得“第一名”時,他們會雙手握拳高舉頭大聲地喊“耶”。

3、同樣的方法,針對不同的班級卻會得到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説,當“遊戲法”無法發揮作用的時候,又將怎麼樣去面對這幫淘氣的學生呢?一位帶着眼睛的資深教授可能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一位嚴厲的教練可能會讓學生感到害怕,一位可愛的大姐姐卻深受學生親賴!大姐姐語言動聽,和學生融在一起,學生當然喜歡了。我,是個高個子叔叔,我又該怎麼辦呢?我用什麼特點來吸引學生呢?對,我可以用我標準的示範動作,可以加強語言的表達方式,可以參與學生活動,用我的激情帶領他們玩樂。於是,操場上一幕“老狼和小羊”追逐的畫面就出現了,和學生一起玩老狼老狼幾點鐘,和學生一起做隊列練習,和學生一起模仿老鷹做廣播操。用自己的一笑一顰與學生傳播的情感,用激勵的語言提醒落後的學生。當然,你不可以缺少嚴厲,對於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學生,你不可以用善良保護他。因為,你要教育那些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誤的。

作為一名老師不僅僅要上好每一堂體育課,並要處處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和同學們建立了良好的師生感情。認真貫徹課堂常規,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規範準確的講解示範動作技術,並且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經受一個科學鍛鍊身體的過程,並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悦。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台上一刻鐘,台下十年功”。上好一節課很不容易,即使你怎樣的精心的準備,聽課老師總會找到你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在聽課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現有的老師教案設計很好,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也沒有多大的批評,但總感覺在授課過程中有點刻板、枯燥之感,或者有點放任自由的傾向。這究竟為什麼?是哪方面出了問題?我想大概是因為沒有做到教學過程的精細化。

所謂課堂教學的精細化,是指老師在上課前,對教材進行內化,看這一課有哪幾個知識點,即就是小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一小步一小步設計的'課堂教學環節,每一個知識點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碰到什麼碰撞,可能產生哪些新生成的東西,教師要有充足的準備,通過對所授課文的知識點具體而細緻分析和探討來完成教材的透析。

在授課過程中出現刻板、枯燥之感,是因為教學過程過嚴,出現有點放任自由的傾向,是因為教學過程過寬,只有精細化才能不會出現哪些現象,我們常説人家老師上課,真奇怪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就是因為該老師授課達到了精細化。

通過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精細化的分析,對教學過程的謀篇佈局,老師一定會胸有成竹,在授課時既不會出現前緊後鬆,也不會前鬆後緊的現象。

精細化並非是呆板的按章辦事,是一種靈活的對教學整天追求完美的理念,它的理念的核心是以最經濟的教學方式來獲取最大的效益,師生都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管理理念。

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做到精細化?我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內化,老師對書上的已有的知識,要全部的理解,要大膽的取捨,那些東西是學生必需要掌握的,還有那些邊緣學科的知識與這些知識有關聯,然後老師能夠靈活的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的描述出來,變成老師自己的動手,授起課來,信手就來,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上週星期五下午,不知怎的九年級辦公室,門上的鎖壞了,第一節課就要上了,有個別老師沒有書,怎麼辦?我看到了一位歷史老師往教室奔去上課,我想他沒有書,難道也能上課,我悄悄的跟隨他去聽課,看他怎樣上課的,他到教室上課,學生也都很驚訝老師沒有帶書上課,歷史老師沒有書和教案怎麼上課?我在後面聽他上課,他從導入到新授內容,每一環節都恰到好處,他對教學過程達到了細化、規範、科學、嚴謹,不得不讓學生專心的投入,甚至哪一知識小點,在書上哪一頁,哪一行都能準確無誤説出。這位歷史老師也可以達到對教學內容的內化了。

二是要同化,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對文本知識的內化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需與學生一起同化所學知識,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得到發展與提升,學生也要也能對文本知識消化、內化,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同化得越徹底,學生掌握知識越牢固。老師要努力走下講台,與學生融為一體,師生情感心靈的得到碰撞,碰撞得越多,課就上得越精彩!

三是昇華,這是精細化教學的最高境界。老師和學生產生共鳴,對文本知識,產生質疑,學生會自然的思考:“文本知識為什麼這樣安排?換個角度安排,效果會怎樣?”我們在已有的文本知識是上可以挖掘哪些新的東西。生成哪些有價值的東西。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5

在這一段的學習中,與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討、交流、碰撞……我們共同走過了一段難忘的心路歷程。從開始的心存疑慮到現在的的豁然開朗,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下面我從教學設計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

對於體育與健康課程,現在的地位和一些不合理的狀態是一時無法改變的,那麼我能改變的是——我的心態,我的觀念。要真正做到熱愛教學,熱愛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發展。在教學中,教師不能老是端着架子,我就是來給你教學的,你就是要學習的,這樣的教學局面並不好,老師要做到放下架子,與學生共同研究,探討,商量,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教學賦有親和力,他們的牴觸情緒就會消失,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探究學習,從而達到一個教與學的和諧狀態。好的教育就是激勵、喚醒和鼓舞。

二、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前我們的教學雖然有前輩的指導,有可借鑑的方法、經驗,但是與他人的切磋交流較少,因而教學方法也是較傳統,保守。通過新課程培訓我們認識到了新教學教法和設計的新理念。

首先,要創新。教學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把握好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對教材,對知識點,內容設計,教學評價等,做到有效的創新,才能賦予教學充實而富有個性的生命力。只有教師的教法新穎,學生也才會更有創新意識,學生的興趣也會更濃厚。

其次、要清晰。教學思路、線索、過程清晰。這首先取決於老師的基本功,基本功紮實了,教學自然也就成功了一半。另外還要在備課時進行大量充分的準備,理清教學脈絡。

第三、要貼近生活、社會、學生。枯燥乏味,難於理解的教學是課堂大忌,以致學生對課堂失望,老師對學生失望,形成惡性循環。學生的興趣愛好廣泛,當我們俯下身來,去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從中取材,與自己的教學有效結合起來,這將大大有益於教學。

第四、要靈活。教學內容、過程、教學評價靈活。我們體育老師帶的班都很多,若每班的教學都是一種模式,一成不變,講到最後,自己都會感到味同嚼蠟。對學生的發展和老師的教學,都是談不上有所促進。但是課堂教學也不能夠花哨過頭。新課程裏講的分層教學,主題教學,自主探究式、分組協作的等的方式以及多種教學評價給我們以很大的啟發。學習之後感到獲交益良多。最終我們教學要達到的是: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

我們應該在做好本學科教學的同時,能夠從事一些有益於專業發展的專業研究的工作。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的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當自己真正在本職工作以及專業研究方面有所作為時,也就真正實現了自己人生的價值,我會沿着新課改的道路走下去,我會一直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