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主持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9.11K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主持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1

很榮幸參加了xxxx年9月27—28日教科所在鐵路文化宮組織的“十一五”規劃課題主持人培訓。這次培訓,對於我這個初次搞課題的來説意義非常大,雖然只有短短的2天時間,但是學到了很多東西。幾位專家分別從“課題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課堂教學研究的視野與方法”、“教育科研——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和“論文與研究報告的寫作”幾方面進行了講授。

常州市教科所袁正榮所長提到小組活動方式印象很深,小組討論活動: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問題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小組實驗活動: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和老師要求,學生分組做同一個實驗(可以是驗證性實驗,也可以是探索性實驗),實驗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小組實踐活動: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和老師要求,學生分組進行實踐活動,實踐後進行分析和綜合。實踐任務一般不分解到個人,但小組內設立召集人。我主持的課題就是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的研究,對於小組活動方式還沒有具體研究過,正好袁所長提到了,我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題研究一下。

南京市教科所劉永和所長從宏觀層面介紹了什麼是教育科研,從中觀層面介紹了怎樣做課題研究,從微觀層面介紹了教育論文如何寫。介紹的非常全面,使我知道了許多以前瞭解不透的東西,我的課題研究的方法大多是個案研究法和行動研究法,聽了劉所長具體的講解,我有了更深的認識,“最不被重視的方法是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對單一對象(一個人或一個機構)進行深入研究的方法。個案研究的目標非常明確和集中,研究非常深入和細緻,最容易發現最本質、最核心的問題,最容易從典型的研究中總結出典型的經驗來;又因為我們的教育講究因材施教,所以,個案研究的結果就往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最時興而最有用的是行動研究法,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相對於仿效自然科學的量的研究範式(即崇尚實驗控制,追求量化檢測,尋求普遍性結論),有人提出了注重質的研究的“行動研究法”這。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定性研究的方法,它主張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並對實踐進行不斷反思,通過計劃、實施、觀察、反思等四個步驟,然後制訂對策,指導下階段的實踐。“行動研究法”有四個基本思想:自然情境而非實驗情境才是最佳的研究情境;任何行為都是在特定的自然環境中發生的;研究自然情境中的問題的最好的研究者是體驗到那個問題情境的參與者;適合自然環境下教育問題研究的方法不是自然科學研究的量化控制,而是質的研究。 “行動研究法”的通俗解釋:“每個課堂都是一個實驗室,每個教師都是一個研究者。”應該説,“行動研究法” 。

其實在這次培訓中我學到太多關於課題方面的東西,在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我能用學到的東西把課題做好,取得更優異的成績。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2

獲取對象感是一個不斷地積累和沉澱的過程。

在播講稿件之前,我們一般都要對受眾進行具體的設想。而設想的依據則是語言內容所反映的主題和目的。因此,理解語言內容是根本,深入主題是挖掘之器。

在此,我想談談獲取“對象感”使“言由心聲”的途徑。

從西方對於播音員的定義不難看出,“權威性”對於播音員的重要。這裏的“權威性”與“可信性”並不完全重合。權威性是指一種狀態,而不是單純的聲音。“權威性”是“你對你所談論的事很瞭解,而且能給人信服的解釋,並隨時準備向別人解釋清楚。”它來自於冷靜的頭腦和豐富的內涵。傳者必須深入瞭解所言之物,把自己要表達的事物溶化在自己的血液裏,才可能在與受眾交流時做到“言之有人”

“言為心聲”。

所以提到“寫作”的重要,英國廣播公司《世界報道》的新聞主持人約翰·伊説:“關鍵在於完全搞清楚你所要念的東西,然後再開口。如果你明白了,聽眾也明白了。”熟悉播講內容並且使自己的思索藴含其中是播講願望有所激發的動力。知道講什麼,才明白要講給誰聽;知道受眾聽什麼,才明白要怎麼講。英國abc新聞的經理曾批評一些年輕的播音員並不理解所念的東西,把新聞節目做的像在猜謎,甚至錯詞不斷,這都不是有前途的新聞人士應該犯的錯誤。可見,在播音中做到“心明眼亮”並非易事。

?婦女時間》的主播珍尼·莫瑞説:“如果你不能寫的話,你就不是稱職的主持人。”——寫作能力是一個傳者必須具備的素質。在這裏,“寫”所包含的不僅有語言組織能力及譴詞造句的功力,還包含了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的思考和角度。同時“寫”的過程也是傳者消化信息的過程。英國四頻道主播認為“所有的信息新聞都要了如指掌,否則會影響其播音風格。”“有些報道要動手寫,使其可以適應我的風格。”這種深入稿件,努力尋求對象感,挖掘內心感染力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也值得我們深思。

正如美國新聞單位的策略是“微笑微笑再微笑”,英國則是“微蹙微蹙再微蹙”。其實表情只是他們定位對象感的一種方式,而努力做到“由已達人”才是他們的真正意圖所在吧!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3

9月28日下午,有幸聆聽了《江蘇教育研究》的主編金連平的報告——《論文與研究報告的寫作》,我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發。作為一名老師,平時我善於發現問題,也善於在教學實踐中去思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但不喜歡寫。因此,我會經常看到別人發表的文章時才發現我也是這樣做的,和我想的一樣,就是自己沒形成文字。有時自己被逼無奈時,也會寫上幾篇,但發表的很少。

今天一聽金主編的報告,我才如夢初醒。原來是自己文學功底差以及不懂寫作的技巧。第一,由於平時教學工作忙,我根本沒時間去認真讀完一本書,名著也都是囫圇吞棗地看一遍,更不用説有關教育方面的書了,從沒能深入透徹的理解一本書。可想而知我的文學底藴的水平了。第二,就是我每次寫論文時,總是臨時抱佛腳,需要了就匆匆忙忙地一、兩天就完成一篇,可想而知其質量了。我決定,從今天起我給自己訂個讀書計劃,每天固定讀一小時的書,徹底讀透,知道理解為止。

以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為將來能寫出優秀的文章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平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意去發現問題,多思考,多積累寫作素材,有了積累,再充分蒐集相關的文獻資料,掌握相關的研究情況,然後再確定自己的寫作內容。在寫論文時,我會選擇一個具有真實性、獨特性、可行性的題目。寫時我會寫出新意,我要讓我的論文觀點新、觀念新,選擇的材料要新,角度也要新,總之,在金編的指導下,我會努力學習,力爭寫出具有新意、能夠吸引人的文章來。到時歡迎大家指點,謝謝了。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4

在西方傳媒的定義裏,播音員意味着一種職業性,權威性,個性化的力量。作為傳播者,宣傳有的放矢,宣傳深入人心尤為重要。這要求傳播者要與受眾溶為一體,以“有人來聽”為基礎,成為“有人要聽”。説話是要看對象的,播音更應如此,努力地獲得最準確最積極的對象感,才可以使播音員主持人不但悦耳悦目,而且賞心。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説過:“沒有對象,這些話就不可能説得使自己和聽的人都相信有説出的實際必要。”所以,獲取對象感是播講稿件“有的放矢”的關鍵。對象感也就是“心中有人”,為着他們而想着他們,時刻不忘記他們。也就是受眾羣總在你心中存在着,做聆聽狀等待着傳者的字字如珠。

關於對象感,播音學張頌教授是這樣定義的:“對象感,就是播音員必須設想和感覺到對象的存在和反應,必須從感覺上意識到聽眾的心理、要求、願望、情緒等,並由此調動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處於運動狀態。”對象感是被播音員用來作為使思想感情處於運動狀態的一種手段,一種途徑。只有當你充分了解受眾對你宣傳的內容可能會有的反映,瞭解你所面對的受眾的情緒和情趣之後,你的播音才會更有針對性,“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才能迎刃而解!

西方的傳播行業對於“對象感”也極為重視。英國廣播公司教員羅伯特·麥克利什説:“融洽的關係是靠着為觀眾設想建立的,尋求這種無形間的溝通是‘無線電波的延伸’。”所以,融洽的氛圍是交流的前提。在當今大多數的聽眾都是以廣播為背景聲音的環境下,如何使“文字脱離稿件”飛入受眾的耳朵,並引領他深入其中,幾乎成為了所有傳者的難題。面對“去創造有生命力的語言,並讓它以自由的個性與聽者坦誠相見”這種極致化的追求,傳播者依然把“集中精力,調動情緒,把心思放於受眾”首當其衝地推為重中之重,這千錘百煉之後的“青睞”可見一斑。在專業學習中,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説:“你播音像自言自語”,或者經常會在播完稿件之後自己都不知所云,面對同組同學面無表情的反應,尷尬萬分。

這些都是沒有找到準確的“對象感”並沒有由此深入理解稿件所帶來的窘境。沒有動已心,又如何動人容?沒有在尋找對象時“入乎其內”,又如何在播講中“呼之欲出”?

推而廣之,凡能受到聽眾、觀眾歡迎的節目,其“對象感”都很強。像《為您服務》這種服務性的節目,在聊天似的談話中充分的實現了互動的交流感。而且由於對象感的作用,使播音與主持具備了真誠熱切,情感積極,語言豐富,平易親切特點,其播講的成功也就不言而喻了。

然而,正如馬克思所説:“如果你想欣賞藝術,你必須成為一個在藝術上有修養的人。”“出乎其外”如果被稱作是質的飛躍,那麼“入乎其內”則定是積累質的基礎。“手到擒來”的前提依舊會永遠是“鐵鞋踏破”,這一點在播音創作中仍是真理!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5

從“內修”到“傳遞”——有感於優秀工作室主持人的分享

本次研修,我們得以與眾多優秀的省、市、區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近距離學習和交流,無論是xx附小“抱團式”的優秀團隊、xx中學吳xx老師“家庭式”的工作室,還是xx國小“品牌化”的工作室;在聆聽他們無私的分享中,在參觀個性鮮明、特色各異的工作室時,我深深被吸引,由衷敬佩的同時,也深切感覺到自身的不足與責任。從“潛心內修”到“無私傳遞”是我對優秀工作室主持人的整體印象。以下分享兩個印象深刻的工作室。

一、要把自己當回事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赫赫有名的吳向東老師其貌不揚,話語不多。他給我們分享的第一句話:“要把自己當回事,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吳老師的(科學、綜合)工作室成員並不侷限於“指派的”學員,他的鳶尾花團隊成員遍佈全國各地;他工作室的工作時間不只是在“跟崗期間”,而是在每時每刻。吳老師的分享就如他的外形一樣樸實無華。吳老師從(學員)“學什麼”、“怎麼學”、“如何出成果”三個方面簡明扼要地向我們介紹了他工作室的運作經驗。在短短的十幾分鍾分享裏,我們也許不能“吃透”他的經驗,但我記住了吳老師説的:“學習要開放悦納”,“正確價值觀體系的建立才能改變教學行為”,“要讓成果系統化”;我更深刻理解了“學習和堅持是個人和團隊成長的生命力”。

二、有思想,有幸福

xx中學吳xx老師的名字很硬(三個石頭),但她卻是一個柔軟、美麗、知性的優雅女性。她的(歷史)工作室讓人留戀:不僅因為工作室內的佈置瀰漫着“歷史感”——紅色底板金色門釘的大門、青瓦紅框的陳列牆、明晃晃的“文物”陳列櫃、羊皮四方燈籠、古裝布衣裙、長案書桌;還因為她命名為“民師——普通的、草根的老師”、“明師——明白的、為明天的老師”、“鳴師——樂於爭鳴的老師”的工作室理念;更因為她有內容、有深度、有幸福感的工作室行動。吳老師説話慢慢的、柔柔的,不張揚但透着堅定。在吳老師徒弟——同樣成長為名師的雙學峯老師的分享中,我更深刻理解了工作室作為環境、平台的角色和責任。我們需要建一個有思想的工作室,做一個有思想的名師,帶出有思想的學員;讓工作室有內涵,有温暖,有幸福。

三、從“自話”到“對話”——有感於教師的交流協作意識

本次項目培訓最具活力的課程當屬“活動課程”,從第一次“認識他人”的拘謹,到“認識自己”的投入,再到“幸福你我他”的瘋狂,我們這些以四、五十歲為主的學員們經歷了一個不一樣的課堂,課堂中夥伴及我們自己的表現也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團隊的關係,認識團隊中夥伴的意義。

在韓裕娜博士設計的“七巧板”遊戲中,我們領略了“集體失敗”的痛苦,失敗的原因有很多,沒有全局觀,沒有對話,不善於合作是根本原因。聰明如我們,在領到任務卡後,很快就明白了老師發的四片七巧板是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一個任務的,必須與其他小組分享與合作;也知道一個課室相互有距離的七個小組,在不能移動座位的情況下,有效的合作是應當產生一個“指揮”。可是,40分鐘的遊戲時間裏,不到5分鐘時就明白的道理,卻在一片嘈雜聲中,“道理”、“規則”不堪一擊。在“儘快完成小組任務獲得加分”的利益驅動下,主動分享出去的七巧板,不一定能歸還回來;希望得到幫助的,只能無助地請求;原想規規矩矩不動的,最終也加入了“搶奪戰”中;終於醒悟過來的“領導組”,“號召”無力後最終放棄……

這讓我想起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協作精神”、“學會合作”這些話,我們要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可是我們老師真的懂得合作嗎?!小組中必須產生一名領袖成員,我們老師為什麼不願意去當“領袖”呢?!

又記得宋春燕博士設計的“我是誰”活動中,在題板上歸納小組類型的“優勢、劣勢、機遇、挑戰”時,部分小組成員開始選擇離場休息,只留下了幾名組員完成任務。還記得北京師範大學朱旭東教授不斷“追問”的課堂,朱教授一直努力與老師們“對話”,但顯然老師們很不習慣甚至迴避這種“毫無準備”的對話,大家似乎更習慣於“準備好了”再回答,習慣於“聽聽別人怎麼説”。

我們可能會很輕易地批評學生“不會合作”、“不願開口”、“不懂表達”,作為老師的我們今天以學員的身份,同類型的任務給我們,我們“會嗎?”、“願嗎?”、“懂嗎?”,我們想過這個問題嗎?

也許以往的經歷使我們習慣於獨立思考、自説自話,也許這只是遊戲不必太較真。但我覺得,在這開放的、多元的、新鮮的,強調交流、對話、合作的社會裏,不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不與時俱進、身體力行的老師,不可能帶領出“想象中、願景裏”的積極進取、勇於表達、創新協作的學生和團隊。我們,肩負責任。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6

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我們學校舉行了“讓夢飛翔”大型文藝展演。我很榮幸被選上當節目主持人。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我是多麼的激動啊!

每天,我總是抽時間讀台詞,演出前盡力做到熟讀成誦。我經常到音樂老師的辦公室練習,和其他主持人一起練動作、練配合,直到熟能生巧。

爸爸、媽媽對我的主持人工作也非常關心,有時他們把自己當成觀眾,讓我在他們面前演示主持的過程,還經常給我在表情上、動作上、講話的技巧上等方面進行指導,這讓我對這次主持工作感到“勝券在握”。

表演的時間到了。這次文藝展演在鎮政府禮堂前舉行。舞台佈置得非常優美,燈光把舞台照亮得象白天一樣,在燈光閃爍的舞台前擠滿了觀眾。伴着優雅的音樂,我們邁步在舞台上,面對觀眾,我覺得無比的自豪。心想,我一定要把主持的工作做到最好,給觀眾留下美好的印象。到我主持了,我從容地拿着麥克風,面帶笑容,充滿感情地致着台詞,最後一句“掌聲有請”,台下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然後我優雅地退回台後。節目一個接着一個,每個節目都是那樣的精彩,觀眾看得如痴如醉。最後我們成功地完成了主持的任務。剛到台下,就受到了老師的表揚,我心裏樂滋滋的。

回到家裏,我細細地回味我當主持的過程,心裏油然而生驕傲的感覺。當主持人真好!以後我要繼續努力,為將來成為一名出色的主持人而奮鬥。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7

此時的窗外是天地間濃粧豔抹的時候,陽光失了些先前純粹的燦爛,彷彿染上了一點兒暈色,有種想要招惹些回憶的味道。而此時的我手中翻啟着厚重的專業書,感慨着自己的專業學習竟如此飛逝而去,付出了幾許?又收穫了幾分?心中不覺像極了窗外交錯的欣喜與無奈。

記得初學“氣息控制”時,我始終都找不到“氣息流動”的感覺,反覆練習仍不得其法,而後,我的小課老師告訴我:“現在你乾脆忘記任何具體的理論指導,記住,每一句話都是發自內心説的,從心裏向外抽取的!”我隨即想起媽媽告訴過我的“為文只是因為心坎裏的話要出來。”是的,為文,為人,播音都是一種心靈的傳遞,無論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的蒼茫,還是“八百標兵奔北坡”的生動,言為心聲才會有情,有流動。在專業學習裏,從“氣息控制”到“播音創作中的感受”,從“情感的引發和聚積”到“對象感”的把握,我一次次地透徹着“言為心聲”的真正含義,也領悟了它在稿件創作中的重要。所有優秀的播音都是由於與受眾形成了共鳴,所有“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播音都是由於傳者與受眾間精彩的溝通——“對象感”合適積極的把握。專業學習是一個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我也在不斷地摸索着“心中有人,心中有情”的播音狀態。今天在安靜中梳理我專業積累中最深的體會,心有惶恐但仍無限感激。仔細地揣摩和斟酌,算是對專業學習之路段落的獻禮,也是在新的起程裏再一次的拋錨吧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8

獲取對象感的另一方面取決於創作主體——播音員要有“感”。這是根據自我感受而言的。你要有“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的“感”;要有“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感”;要有“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感”,要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感情是引發共鳴的全部體現,你要時刻感受聽者的存在,並努力地把你的“感”與之交流,呼應,深切於一體,渾然於一體!

“感”中要有情。有情的對話才吸引人。如果播音員是畫家,他一定會在用情處用水彩淡淡地塗抹一層再一遍遍地浸潤,而不會狂甩幾點火紅的油彩了事。情發於聲,亦止於意。

“感”中要有“意”。像極了古代的絹畫,意在筆先,筆停意存。比如我們最懼怕朗誦的“再別康橋”,在播音員陳醇老師的播講中慢慢化為“魂斷康橋”,意於情中,餘音裊裊,繞於聽者之樑。

“感”中要“暢”。我們在播講中總想找到一種“暢所欲言”的感覺,這樣説起來才有動性,聽起來也會舒展。只有讓受眾在你的語言中覺得“暢”,才可能毫無阻礙地找到你所傳達的“情”和“意”。

在所有央視的節目裏,一直難以忘懷張悦主持的《為您服務》。曾經不懂得運用專業術語時,總以“舒服、愜意”來形容她的主持,而今終於找到了合適的詞語——“對象感極強”來概括她的優秀。她用她親切温和的語言傳達方式展示了一種東方的美,非明豔之美,非華麗之美,而是氣質之美,人情之美。記得在一次中央台慶的晚會上,張悦總結她的風格時説:“每次上鏡都是一次回家,不是‘破門而入’,而是‘翩然而至’”。現在回頭想想,才品出其中滋味:心中有情,又怎會矯揉造作?心中有意,又怎會虛張聲勢?

總之,獲取對象感是播音“言之有物”的根據,“對象感”的把握也是“言之有情”的昇華。而這一切技巧手段的應用都需要深厚的積累和踏實的付出。我們思想就像是種子,如果你播種的是劣質的果核,就別幻想會結出大大的蘋果!寡情心枯才會有淡而無味,言為心聲才會有情溢於表!

我曾經一度以為“此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的優美之聲才是播音的光環所在。可一千多天的專業學習讓我懂得了:只有發自內心的聲音,才是最美的。現在的電視不缺笑料,也不缺信息,可就是缺少了點兒享受後的一縷餘音,一點兒回味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大眾傳播個性化成功先例在身邊,網絡傳播個人化別緻風景在眼前,我們還有許多希望可以創造,亦有很多艱辛要去闖蕩。路很長,古有“莫歎生不逢時,貴在奮鬥不息。”今日,讓我們“莫歎生無奇蹟,貴在奮鬥不息!”,且永不止息

愛主持的心得體會9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網上看到了關於婚慶主持的帖子,因為自己比較喜歡就開始了關於婚慶主持資料蒐集。自己在網絡中漫無邊際的尋找實在是沒有什麼頭緒,心裏乾着急也沒用,又是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漢韻相識了。

在這裏我懂得了什麼叫禮儀,是朱鋭校長的一言一行詮釋禮儀的真諦和內涵,也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不論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在做主持的過程中禮儀的重要性。

朱鋭校長的名字中有一個鋭字,因此我和她有種共鳴,她每次的教誨我都深記於心,每每有關鍵的場合她的教誨總像在黑暗中的一絲曙光讓我找到了成功的方向。

在開業慶典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朱鋭校長的英姿,如今叱吒婚慶主持屆的她當時已經初顯優勢。在那堂課上我學到許多在以前根本無法接觸的知識,在那堂課上讓我對慶典充滿好奇,就是在這樣良好的氛圍中,我在漢韻的課堂上成長,主持風格也在朱鋭校長不厭的教誨中成熟。

在這裏我懂得了什麼叫婚俗,周澄老師是一名軍人,他在不失嚴謹的同時又讓課堂變的歡聲不斷,多才多藝的他是島城的第一婚慶名嘴,但是他沒有一點架子,平易近人也是對周澄老師的最好形容了,滿腹經綸的他用自己多年的主持經歷和自己對婚俗的深入研究,在課上用樸實、幽默的語言給我們這些渴望得到知識的孩子們講解着,時常會在課堂上聽到周澄老師那響亮的嗓音和富有感情色彩的朗誦,在他身上讓我看到了作為一個出色且成熟的婚慶主持需要具備的綜合素質,多才多藝的他也是我今後要學習的榜樣。

在這裏我知道了什麼叫婚慶主持,是張肇平老師孜孜不倦的教誨和細心而周到的實戰演練,讓我一個對婚慶懵懂的人漸漸變的熟悉,他可以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解婚慶中所遇到的各種棘手問題,可以將自己的所學、所研究的關於婚慶的知識毫無保留的講給我們聽,激情澎湃的演講使我們懂得了老師的用心良苦,今天我即將畢業,即將離開漢韻,走向屬於自己的婚慶天空,雖然我的羽翼尚未豐滿,但是我堅信,光明的前途將伴着坎坷的道路一步步離我越來越近,成功最終會屬於我。

在這裏我更加深入的學習了普通話知識,在每週四一位年近六十的慈祥老人風雨無阻的來到課堂,用自己畢生的所學給我們講解普通話的奧妙,她就是我們敬愛的魏老師。

在我的印象中魏老師上課從來沒有遲到過,她在即墨還有一班學生,每日的奔波沒有讓她覺得累,她總是那麼充滿激情和活力,富有穿透力的聲音,和深厚的普通話功底。魏老師的課堂總是那麼的嚴謹,她對我們嚴格要求希望在我們中間能出來一個比較出色的學生,我們也很配合老師,每次的普通話練習都使勁全力。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中,我的普通話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提高,這和老師的嚴格要求是分不開的。

在這裏我知道了什麼是魅力聲音,有蔣海英的語言課使我們這些平時只會説話的孩子們學會了聲音的運用,如何讓説話帶有色彩,成為一個立體聲的世界。同時,在婚慶主持過程中聲音的運用也相當關鍵,帶有情感會讓雙方新人和在場的來賓們感到親切感。這樣一來你的主持水平自然會顯現其中。

在這裏我知道了表演的基本素質,是於琨老師形象生動的講演和互動讓我知道了,表演學的奧妙,並且學到在婚慶主持中運用表演的重要性,比如在二位新人的愛情經歷中挑選比較感人的一段,再加以渲染就會表達出來相當不錯的效果。在課堂實際演練中,老師更是以自身作為實際的例子,同學們可以隨意發揮自己的合理想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無形的成長了。

杜晶老師的商業促銷似乎跟婚慶主持沒有太多的聯繫,但是促銷主持能使主持人鍛鍊協調能力、以及訓練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在婚慶主持中也是如此,和新人的溝通特別重要,這正是商促和婚慶主持的共性所在,杜晶老師用甜美的嗓音給我們講解了商促主持,課後與杜老師的交流也使我們長進不少。

在這裏讓我認識了兩位辛勤的園丁——薛老師、鄭老師,她們平日裏一點一滴的工作,給予我們這些未來婚慶主持人莫大的支持,每次來的最早的是她們,走的最晚的也是她們,她們就像我們慈祥的母親,總是在我們背後默默的支持,從來沒有任何怨言,今後我們的成功和二位幕後園丁是分不開的。

在漢韻我學到了知識、在漢韻我交到了朋友、在漢韻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在漢韻我被老師們的孜孜不倦、敬業的教導所感動。今後的日子我走出了漢韻,但漢韻對我的情我不會忘記,我將用漢韻精神來主持今後的每一場婚禮,用心去感動每一對新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