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5篇

來源:文萃谷 7.79K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學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5篇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

學習了《國小語文教學常規實施要求》後,我更加體會到了閲讀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國小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國小語文教學常規實施要求》指出:“閲讀教學要激發學生理解、積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理解課文藴含的道理,有閲讀的興趣和良好的閲讀習慣。”

所以我認為,首先應抓好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因為它是理解文章中心意思和寫作特色的基本途徑。語文教學不但是為了讀,而且是為了應用,但讀是基礎。由此可見閲讀是語文課程中極為重要的學習內容,閲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同時閲讀教學是培養聽説讀寫能力的重要環節。所以作為語文老師,我一定要更新教學觀念 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

要適應新的教改,就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結構,而代之以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要求教師要少講,教師的首要任務不是講授課文,而是引導學生學習。對於學生的學習來説,教師要發揮的是主導作用,而不是替代作用。要以學生自讀為主,把讀書思考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由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閲讀,增加學生自我閲讀的實踐,要求學生對一篇課文通過認真閲讀,能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哪怕是不夠正確的認識,通過課堂講解,以達到共識。同時,在教學中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此建立在教師點撥下以學生自讀為主的“自讀”機制。只有自學,學生才能形成語文能力。

課堂閲讀教學,是提高學生聽、説、讀、寫能力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是過分地依賴課內閲讀,把培養閲讀能力的全部希望都寄託在分析課本閲讀上,由於量小,不能引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語文學科既有鮮明的獨立性,又具有廣闊的兼容性。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將課內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閲讀領域,以多種渠道激趣和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把閲讀教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可以通過別的信息渠道去閲讀一些有關的書籍;也可組織學生收聽或觀看與課文相關的廣播、電視、音像製品等,這樣不僅能使學生較好地把握教材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更全面地分析人物的特點,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語文知識,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總之,語文閲讀教學不能侷限在狹窄的圈子裏閉門造車,而應回覆自己的生動和精彩。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2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識字任務有明確的要求:會認1800個,會寫800──1200個,這對國小低年級的學生來説是一個艱鉅的學習任務。那麼教師如何把這一艱鉅的任務變成輕鬆而又愉快的學習活動,突破教學難點呢?

我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總結出一些識字教學方法,既能夠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讓漢字“生動形象”些。

識字本身是枯燥無味的,而對這樣的事物,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讓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讓漢字更加“生動形象”些,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具體方法有:

1、動作識記法:這種方法特別適合表示動作的字。如:“蹲”字的字形比較複雜,若要學生做一個蹲下的動作,然後再出示這個字,通過認讀加上學生前面做的動作,他們一定記得很牢。同樣的方法還適用於趴、推、眨等許多表示動作的字詞。

2、圖畫記憶法:比如:教學“網”字,我是這樣做的:請學生回憶看到過的網,然後畫一畫。不一會兒,學生畫出了魚網、蜘蛛網,有的還畫出了一個小男孩正坐在電腦前上網。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將這個“網”字深深的印在了腦海裏。

3、字形聯想記憶法:我們的漢字雖説是表意文字,但是是經過象形文字演化而來的。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幫助識記字形。例如:“簾”字,讓學生想象:上面的穴寶蓋就像一扇窗子,下面的這個“巾”就像掛在窗户上的布簾,所以這個字是窗簾的簾。

二、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讓漢字“有趣”些。

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錶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的方法有:

1、加一加:就是兩個或幾個熟字相加變成一個新字。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這類字時,相鄰的同學就分別代表一個熟字,然後運用加法熟記。如教學“好”字,讓相鄰的學生分別代表“女”和“子”,口中還一邊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這種由舊知識引出的新知識學生不但掌握了生字,又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學習興趣也很濃。

2、減一減:就是用合體字減去一個獨體字變成一個新字。在教學這類字時,相鄰兩個同學分別代表一個熟字,然後運用減法熟記。如教學:“代”字,讓相鄰兩個同學分別代表“袋”和“衣”,邊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減衣等於代表的代”。這種方法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學得快,記得牢。

3、換一換:偏旁是構成漢字的重要部件,學生掌握了偏旁從一定意義上説就基本知道了這個字的意思。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個優勢幫助學生識字呢?可以讓學生這樣做:

讓兩個同學分別代表兩個形近字,採用邊説邊換位置的方法來幫助記憶。如教學“線”字,把“線”的絞絲旁換成金字旁,就變成了“錢”。

編順口溜記憶法:這種方法不僅學生喜歡,而且效果很好,經常引導學生編一編識字順口溜可以促進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特別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別,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比如:間、間,小日回家大門關。問、問,小口敲門別開門。

牛羊吃草,草兒青;吃完喝水,河水清。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小牛要去告媽媽。

三、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漢字與孩子的生活“更近”些。

利用與國小生生活密切相關的電視、廣告、招牌以及商標等為媒體,引導兒童識字。

如:學了“點”字後,引導學生思考: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學生一下子想起來了:這是“好吃點”的“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洋”是“洋洋百貨”的“洋”,“張開翅膀”的“張”是“開張大吉”的張。……

這樣的例子還有許許多多,簡直是不勝枚舉。這樣的學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識字量,還能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讓他們明白“時時處處皆語文”,從而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

四、自做“識字課本”,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讓孩子們的學習更“自主”些。

識字教學需要課本,這是學習語文的憑藉。然而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課本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是太有限了。至於生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中多次體現,更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把生活中接觸到的廣告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刊雜誌,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並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體會收集、整理、編排的創造樂趣。

識字教學充滿樂趣,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出更多的好方法、好點子,學生的學習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我們也會隨着學生的成長一起成長。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3

隨着課改的深入推進,新型的,有效的,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改革正在我縣的教育教學中探索,實踐中,“二十四字”為課堂設計的有效教學模式早已在全縣推進,小問題,真問題的課題研究讓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了全新的師生關係,體會到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巨大潛能,新課改的理念逐漸成為教師教學的自覺行為,課堂發生着可喜的變化。然而,課堂教學耗時多、收效低的現象仍很普遍。因此我校又提出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為一個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

通過學習,我知道有效課堂的教學是指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以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以促進學生學習的一種教學。有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策略。有效學習是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學習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很有效果。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學習,這也是我們要着重發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效教學的理念,關注學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關注的心理基礎則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體體現,是社會交往中的素質要求,是誠信,關愛,協作等品質的形成基礎。教師尊重學生,是實行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沒有尊重學生,課改無從進行。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避免無效或低效的活動,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變得有效,使孩子們在課堂上對需要掌握的有所把握,儘量避免課後的加班輔導,形成一個教與學的良性循環?在這裏,我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思考,淺談點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膚淺認識。

我認為實施有效教學,最關鍵的因素是教師,首先,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學生髮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去組織教學,是有效教學的基礎。以學生為本,教師的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實際出發,一旦離開學生這個主體因素,“那課就好比一個鑽頭髮力於一個老是打滑的工作面,其實質作用不好樂觀。”瞭解了學生學習上的需要和心理上的需要,課就會如磁石緊緊吸引住學生。 這就需要教師先“鑽進去”深入解讀文本,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確定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

找準疑難點、空白點。教師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沉下去了解學生。學生已經具備了怎樣的知識基礎和情感起點?對今天的學習內容,學生感到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地方可能會在哪兒?哪些地方是學生最想了解、最需要老師引導的?作為教師,在組織教學之前,都應該對這些問題有一個深入的瞭解。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不會重複教學浪費教學時間,也不會因為知識鏈的隔斷而讓學生不得要領。比如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時,”教師就可以抓住一個“打”字,打開學生的思路。

儘可能找到一個 “興奮點”。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找出能緊緊吸引學生注意力的“興奮點”,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在某種意義上説,教學能否有效,關鍵在於尋找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從一開始就被教師設計的問題緊緊吸引,整個教學時段學生都處在一種“興奮”狀態之中,是一個優秀教師教學素質的真正體現,也是教師知識基礎的真正體現。我們可以這樣認為,教學內容,很多時候在教學參考書上都可以得到,而教師的作用,就在於尋找一條恰如其分的渠道,讓這些知識流淌到學生的腦海裏。而尋找“興奮點”,就是一條非常重要的“渠道”。比如,在《林沖棒打洪教頭》這一課文的教學中,我在教學一開始,就拋出“林沖棒為什麼要棒打打洪教頭?一問,在學生讀了課文後又提出可課文中卻描寫的是洪教頭處處挑釁要和打林沖?這個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然後,在學生紛紛找出自己的論點、論據進行爭議的過程中,學生的內需不斷得以實現並得到提升,教學效果也得到真正實現。

抓住切入點,“刪繁就簡三秋樹”。“真實、樸實、紮實”是新課程所提倡的語文教學精神,崔巒老師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有效的語文課堂追求簡單、快樂和實用。教簡單快樂的語文,抓住教學切入點是關鍵。縱觀那些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課,無一例外都是教師的喋喋不休、囉裏囉嗦擠佔了學生的學習時間。一個教師,課堂上一定要組織教學語言,增強語言表達的科學性、針對性、準確性,做到清晰精煉、重點突出、邏輯性強。

時間組織恰到好處。教學各部分的時間分配,教者在備課時應預計,講課時要調控。但有時候,因為課堂上不變的因素較多,也許不是重點內容的教學卻佔用了一些時間,這時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課的角度來安排時間。不言而喻,課堂教學在單位時間內完成的任務越好,浪費的時間越少,課的密度越大,教學質量就越高。 有效課堂由有效的師生、生生互動體現。要達到有效互動,作為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實際精心選好講課的切入點,設計的問題能使重點突出,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把握課文的主旨,更好地理解課文。在上《窮人》一課時,要求學生就課題質疑,窮人他窮表現在那兒?學生滿懷探求之心,埋頭課文紛紛開始了主動而積極的閲讀實踐活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讀得認真,想得仔細,在解決了這個疑惑後我話題一轉,説但老師卻認為他們很富有,你有同感嗎?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學目標迎刃而解。這堂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問題輻射到了整篇文章,有效地統領起對整篇文章的感悟,充分削減了許多瑣碎的提問,擴大了學生領悟、交流的空間。

真正的好課主要教學環節往往只有幾步,着重讓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寫説悟,實實在在地體會揣摩語言文字。

同樣的語言表達不同的意義是一個方面,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體驗又是一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情感體驗,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感受能力,並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聽過特級教師金感芳老師的課《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金老師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到德國城市的一道美麗而奇特的風景:每家每户種的花,怒放的花朵都是對着外面的,不但奼紫嫣紅,而且很奇特。面對異國他鄉的美麗風景,金老師設置了體驗點:如果你就是這座城市的主人,清晨走在街道上,你會產生怎樣的感覺?如果你是醫生、是建築工人、是一位普通的勞動者,你辛苦工作了一天,當你走在這花團錦簇的街道上時,你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如果你是有殘疾、有困難的人,走在這花的海洋裏,你又會有什麼想法?學生的思維在廣度和深度間縱橫,深刻體會到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高尚境界。

語文的核心問題是語言,語言文字訓練反映了語文學科的教學個性,通過語文學習,使學生內化語言,最終發展自己的語言。 將語文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到語言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落實語言,重點在落實語言的表現力。語言是文章的載體。所有文章的內容、主題、情感,都是難過語言進行表達的。落實語言,不單純講語言的優美,更重要的是落實語言的表現力。表現力越強,我們就能認為語言越好。相反,語言形式再優美,表達不能到位,這樣的語言也是蒼白的。國小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體會到語言的這一特點,使學生從一開始就從語言的表現力方面來學習、掌握語言。《林沖棒打洪教頭》第7自然段描寫非常精彩,我讓學生理解了把火燒天和撥草尋蛇的招式後,反覆朗讀, 學生感受到了語言的表現力。,語言了有生命力。

有效的課堂,不能僅僅停留在課堂,還應該延伸到課外,實現教學的昇華。尤其是語文學習,可以説生活處處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受教於課內,得益於課外,課內外的資源融通共享,才能積極有效地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德國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説:“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課堂的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充滿挑戰,呼喚智慧。探討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設計自己個性化的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不段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語文教學事半功倍,這也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矢志追求的。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4

20xx年7月7日至8日,在縣進修學校的精心組織下,全縣國小語文教師聆聽了幾位名師的精彩講座,提高了自身語文素養,真是受益匪淺。

一、新理念下的作文教學策略,寫作教學不再“難”。

一小劉春玉老師就寫作教學作了精彩講解,她提出傳統寫作教學有兩大問題:問題一:重形式結構,輕內部深化;問題二:重寫作過程,輕評價修改。針對這兩大問題,劉老師圍繞激發寫作興趣的策略,培養創新精神的策略,習作指導方法的策略,寫作評價的策略四方面進行闡述。聽完課後,我頓時豁然開朗,就想以劉老師分享的教學方式馬上到課堂實踐。

(一)、激發寫作興趣的策略

寫作初始階段的目標設定,特別強調情感太度方面的因素,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的興趣和自信,讓孩子願意寫作、熱愛寫作,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1)以鼓勵樹立信心。在批閲和講評的過程中,更要善於發現學生寫得好的句子,用得好的詞,將其圈畫出來,當眾誦讀表達,以“閃光點”來激發學生的成就感,敦促學生再接再勵。此外,日記是學生傾吐心聲的很好方式,讓學生每天不帶任何負擔地寫,不論字數和篇幅,教師不失時機地批上幾句真切的話語,讓學生嚐到用筆表達思想的好滋味,既練了筆又激發了興趣。

(2)以遊戲激發熱情。例如:在進行有關人物外貌的片段寫作訓練時,設置了一個“人物外貌描寫”的習作遊戲“你猜他(她)是誰?”。具體做法是:每個學生仔細觀察班上某同學的外貌,抓住主要特徵寫一段話,並註明被描寫的是誰。然後,我把寫有外貌的卡片打亂順序,隨手抽出一張當堂朗讀(不讀姓名),讓大家連猜三次。如果三次沒猜中,説明小作者沒有抓住特點,就“罰”他(她)站起來説一説自己的外貌特點。

(3)以仿寫增強動力。仿寫以其對文章風格結構的模擬,能幫助學生儘早體會到成功的喜悦,增強寫作動力,對於中年級的學生來説尤其如此。如在教學《翠鳥》一課時,注重引導學生注意文中對翠鳥外貌的描寫,讓學生領悟到這段話作者是抓特點,按順序,運用比喻等表達方法寫具體的,並要求學生仿照文章的寫作方法對大公雞、小狗、小貓、小白兔、小金魚等進行外貌描寫。

(4)、激發成就感。寫作的興趣和自信,作為一種內驅力,還來源於在寫作的合作與交流中所產生的成就感,而這一點是經常被忽略的。“集體作文”的可以是圍繞同一主題,大家集思廣益,雖然每個人的思考不一定周全、準確,但可以互相補充,互相提示。這給了學生展示的空間,他只要答對了一點,就會有一種滿足的成就感。因此,老師們不妨多用這種方法。

(5)鼓勵寫放膽文。古人有一種很好的寫作理念,認為寫作應該從寫“放膽文”起步,逐漸過渡到寫“小心文”。即在學習寫作的初始階段,不必強調種種規矩,應讓孩子有邁開步子自己走路、不要人扶的勇氣,這時候什麼走路規矩和技巧對他來説毫無用處。因此,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思所想、口中要説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解寫作的神祕感,讓學生處於一種放鬆的狀態,這就是人們常説的“我手寫我口”。

(二)“培養創新精神”的策略

寫文章要學會用詞,以免句子太空洞,寫作要多出現充滿靈性的句子。

1、一個兒童的心裏也是一個精彩的世界。用欣賞的眼光去體驗那一份童真童趣。如果以成人的思維理解孩子,那永遠理解不了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如:成人想白雲的樣子,絕對不會像孩子那樣想成是“棉花糖”;成人寫《月夜》,可能不會想到“月亮像個小女孩慢慢地露出臉來,是害羞,還是犯過錯誤,我真想問問它。”在孩子的眼裏,“池塘是一隻明亮的大眼睛,水邊的蘆葦是長長的睫毛。”“甜的豆腐是一碗雲彩,而天上的白雲是一大碗甜的豆腐腦。”

2、鼓勵兒童説真話,抒真情。看看我們現在同學寫的文章,文章中的假話、套話、空話屢見不鮮。作為教師要及時糾正,寫的東西要讓人看了覺得有用有趣。要學生説真話、抒真情,同時必需密切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問題,需你引導,不能片面打擊,對此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3、鼓勵兒童寫想象中的事物,寫想像作文。(1)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要擴大學生的表象儲備。要使學生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內接觸各種事物,感知各種事物,接觸大自然,多接觸社會,豐富學生的思維形象,拓展學生的想像空間。學生不僅要有書本上知識,還要有課本外的知識,多閲讀,能用科學的方法認識世界,瞭解世界。(2)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要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老師在窗口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邊描述邊啟發,把學生帶入更廣遠的意境。你們,蒲公英的種子飛了,飛向藍天。你抬頭往上看,看見什麼?低頭往下看,看到什麼?你飛呀飛呀,你來到什麼地方?那兒你剛去的時候是什麼模樣?後來又是什麼樣子?你們看着想着。(蒲公英的種子隨風向遠方飛去,學生欣喜地望着??)物我相融,學生想象的翅膀展開了,興奮地描述着“我飛上了高空。抬頭向上看,啊,瓦藍瓦藍的天空上飄浮着朵朵白雲;低頭往下看,一條條小河就像銀帶一樣,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着金光。我飛過高山,看到一羣羣高山像駝峯一樣,連綿起伏。我來到草原,一片片草地就像綠絨毯一樣,鋪得整整齊齊。我飛呀飛呀,哦,這兒不是荒山嗎?在這兒安家落户吧。我飄飄悠悠地落了下去。啊,這兒沒有人煙,也沒有我的夥伴,這時,我想起土壤媽媽對我説的話,”孩子,只要有泥土的地方,你就能生根發芽。“我暗暗地下了決心,一定要把荒山打扮得像花園一樣。我無聲無息地萌芽,無聲無息地開花。多少年來,我日日夜夜把小河當作鏡子,默默地打扮着,漸漸地,漸漸地,開的花多了,啊,我的志願終於實現了,荒山變成了花園。”

(三)習作指導方法的策略

1、上好習作指導課。習作指導課就是教師在習作課上的臨場指導,能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書面表達訓練,它集中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性的勞動。

2、注重“抓契機,善引導”的藝術。

(1)抓契機,點亮思想火花。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2)抓契機,獨創習作方法。一般性材料用新穎別緻的手法來表現,可以達到化平淡為新奇效果,而且別具一格的表現形式,也能使作文充滿靈氣和魅力。

(四)寫作評價的策略

1、評價要注重激發成就感。

學生最喜歡的一句:

“秋天的景色迷人,你寫的果園更迷人。”

“真是優秀之作!”

“努力吧,你有希望!”

“選材、內容好,再生動些會更好。”

“你的作文能把事情發展的順序寫清楚,非常不錯。”

“角度選得有特點,用詞貼切,好!”

“作文確實有水平,我期待着依靠你自己的努力,將來成為作家。”

“想象力極強,結尾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作文應表達出真情實感,相信你會做到。”

“你現在的水平雖然不夠理想,但跟你自己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繼續努力。”

“請你仔細修改,這是一篇很好的作文。“

“只要你繼續努力,就會成為班裏的‘小作家’。”

2、評價形式要注重多樣化改變以往習作評價單

一、片面的狀況,採用多樣化評價形式,有助於全面提高學生習作的綜合能力。常用的評價方式主要有:

1、自評自改。

2、互評互改。

3、集體評改。

4、書面批改

5、面批面改

有了這四大策略保駕護航,我們的習作教學不再“難”。

二、細讀文本、關注表達。

陳毅希望學校黎水秀老師分析了當前語文閲讀教學解讀文本的現狀:

(一)、學生

(1)、語文閲讀教學在認知尺度上過分的求同取向,抹殺了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進而造成學生只背誦問題答案,輕視文本閲讀的現象。(2)、由於缺乏基於文本的閲讀技巧的講解和指點,學生沒能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閲讀水平、審美趣味亦得不到提高。

(二)、教師

(1)文本解讀完全依賴教師用書。(2)文本解讀純粹為了應試。(3)文本解讀停留在表層

黎老師針對現狀提出獨到的見解,我們獲益良多,下面就談談我的理解。

細讀文本就是在在閲讀教學中,教師以文本為核心,抓住文本的關鍵點,自覺地運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以多元姿態親近文本,沉入言語之中,主動地、富有創意地建構文本意義,進而建構起學生個體的心靈空間。這就是教學語境下的文本細讀。文本細讀是一種方法,一種技術。關注表達就是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習作者遣詞造句、佈局謀篇、表情達意的方法,為書面表達積累語言、奠定基礎。文本細讀是基礎,關注表達是目的。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去“細讀文本”:

1、細讀文本,探尋文字背後的內涵,體會人物的情感。

2、細讀文本,關注表達方式的作用。

3、細讀文本,體會佈局謀篇的精妙。

4、細讀文本,再現文字描繪的畫面。5細讀文本,補充相關的背景資料。

教師如何細讀文本:

1、反覆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在大量閲讀中自覺或不自覺地獲得語感,是我國傳統培養語感的方法,反覆讀,並在讀中做到出於口,入於耳,瞭然於心,以培養學生的語感。課堂教學中的大部分“講”、“問”往往是形式主義和繁瑣哲學,有些甚至破壞了課文的整體性,應讓位於學生的讀。

2、朗讀是一種習慣,要及時糾正不良習慣,形式要多樣,要用梯度。朗讀還要要注重方法的指導,一詠三歎話引讀

3、與同行交流。

4、與教育雜誌、網絡上的智者交流

5、打鐵還得自身硬。

在課堂上課我們如何提升呢?

1、細讀文本要基於課標和學情。

2、文本細讀要深入淺出,國小語文教學貴在深入淺出,符合兒童的認識水平,具有童真童趣。

3、把握整體,找準細讀點。文本細讀,要求我們不能像以往那樣,只是地抓住一句話,兩個詞,片言隻語,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造成對文本的曲解或誤讀。 (1)、關鍵的詞句,所謂關鍵的詞句,是指課文中能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作用的詞句。它在課文中或確切表達文章主旨,或真切體現作者情感,是快速準確讀懂文本的有效信息。a.表現文章主旨的詞句b表現人物特點的詞句

c含義深刻的詞句(2)、獨特的語言現象。文本是由字、詞、語句、標點組成的,字詞語句又形成了獨有的言語表達方式、言語節奏,這是語文學科不同於其他學科的地方。所以,在細讀文本的時候,也可以從文本一些獨特的語言現象入手。a獨特的句子b獨特的稱呼c獨特的標點(3)、

意藴悠長的空白。所謂空白,是作者有意或無意留下的、沒有寫明的、召喚作者想象的未定性的意藴空間。閲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的“空白”進行細讀,可以建立起學生和文本溝通的橋樑,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4、文本細讀要方法多樣:

讀一讀

比一比

換一換

補一補

議一議

問一問

評一評

仿一仿

三、讓語文課堂活起來。

三小劉建華老師結合自己的親身經驗給我們分享瞭如何把語文課上活。聽完她富有激情的講座後,我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方面沒做好,要向劉老師學習,做一個用心的老師。

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的情感認知、情感需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背風光景物類的課文,可以告訴學生背熟以後去那旅遊不用請導遊,省到錢了。學習病句修改、錯別字,可以請學生把病句、錯別字設置專欄,請小大夫治病,既提高興趣又加深印象。對罰抄作業總抄不好的可以分等級評分,積累五個優的可以免抄一次。對於字太差的可以從中找七八個比較好的字,告訴他這樣抄老師就給良,以此類推,讓學生享受成功中,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要善於提問,不要把學生問死了,把問題説的淺顯易懂,還要善於追問。備課時,提醒自己會有各種答案回饋給自己嗎?一上課,就要把學生牢牢抓住,不是我要學生學,而是學生求着學。教學情感類的課文,教師本身要用有感情的話授課,在一詠三歎中感悟情感。結合圖片故事、音樂都可以使學生受到薰陶、感染、啟迪並有所感悟。

語文課一定要給足朗讀時間,杜絕念課文,要通過聲音來表達情感。允許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感受。文字閲讀重目的,理性。圖文閲讀重過程,感性。《鄉下人家》中很多圖片,學會觀察圖片,再想想怎麼説。語文的學習靠自悟,閲讀是對語言的理解活動,學會自讀自悟,給充足的時間閲讀,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鼓勵學生多閲讀,營造氛圍,比着看書,當一個學生涉及課外知識點時,要多表揚。語文園地以遊戲進行,收集成語,歇後語比賽等,各種方式的朗讀比賽讓學生主動背誦,小組合作利用好老師是非常輕鬆的,背誦檢查作業都可以由小組長完成。課文背完加分,作業完成好的加分,字寫的漂亮的加分,培養好小組長就多了十幾個老師,老師自己要參與其中,多關注小組動態。

在教學中,內容會枯燥,但保持熱情是老師的素養。作為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現在更新換代快,為有學習,才能與學生有共同話題。我們為了學生臉上的笑容,眼裏的期待去努力吧,願我們作為教師的一生能夠精彩;作為人的一生,能夠無悔並且快樂。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5

眾所周知,國小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教學又是閲讀的基礎,整個國小階段要求學生的識字總量約為3500個,而低年級就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識字量大,內容也較為枯燥。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點,很多老師採用的方法都是讓學生重複書寫,認為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其實這樣的做法,讓學生不但學習興趣提不起來,而且取得的效果也不好。怎樣才能達到好的識字教學效果呢?筆者結合着自己的教學經驗淺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培養識字能力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生學習就不會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也要留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話題和教學方法來激發起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他們樂意去學。對於低年級的孩子,我們永遠都看到他們天真活潑的面孔,活潑好動、合羣、愛結交新朋友。於是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小弟弟’、‘小朋友’、‘小客人’等詞語形容它們,讓孩子們有一種親切感。因此,他們在識字的過程中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孩子們的留意力,而他們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了起來。低年級學生最輕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

童們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活動的場情,也能使學生有愛好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

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應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我是這樣做的: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字、基本筆畫、筆順和常用的偏旁部首之後,上課時首先解決生字的讀音,接着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佳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以舊帶新”、“形近字對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增減筆畫”。如學習“玉”字,有的説“國”字去掉方框兒,就是玉;有的説“王”字加上一點就是玉;有的説“主”字的點掉在腰間,就變成玉。學習“園”字時,有的説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牆“囗”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牆的,以區別“元、園”的用法。又如學習“狠、恨”時學生把它們與“跟、很、根”等對比聯繫偏旁部首來記憶;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爫、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三、用順口溜、謎語等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學生識字

1.用順口溜識字。如在教學“青、清、請、情、晴、睛”這組字時,我編了一句順口溜:“草青青,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太陽升,是晴天,看東西用眼睛。”學生讀來順口,又從字義和字型上區分了

這組字。又如“來”字:“橫下點撇再加橫,一豎豎在字中央,左一撇來右一捺,這個來字不會忘。”這樣,學生把順口溜背熟了,就會寫字的筆畫了。這種識字方法,生動有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單純的讀字抄字的效果好得多。

2.根據字型的特點用謎語識字,更能激發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例如,學習“飄”字時,我用邊説兒歌邊寫字的方法出示生字,“西二小,真輕巧,風一吹,它就飄起來”。孩子們哈哈大笑,很快就記住了“飄”。再如教“坐”字時,我邊板書“坐”字邊説:“兩人在土上,這是什麼字?”學生搖頭。我再問:“你們現在是站着,還是怎麼着?”學生齊聲回答:“坐着”。我説這就是我們要學的“坐”字。然後讓學生再把上面的謎語説一、兩遍,字形與字義就自然而然的掌握和理解了。又如:一點一橫樑,樑下開個窗,大口張着嘴,小口往裏藏。”是什麼字?(高);一口咬掉牛尾巴(告)謎語猜出來了,字也就會寫了。

四、變換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識字

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有永久的學習漢字的愛好,我們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愛好火花給熄滅。因為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兒童的有意留意時間短,無意留意佔優勢。所以我們根據這一特徵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遊戲是每一個孩子都非常喜歡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遊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遊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既能在玩中學習,又能在玩中思考,更能在玩中創新。如找朋友遊戲:要求學生把一些字找到正確的字進行搭配組成新的詞語。貼樹皮遊戲:出示一幅畫着大樹的畫,樹幹上寫着拼音,請學生把寫有生字的小卡片貼上去,不準貼錯。摘蘋果遊戲:出示一幅畫着大樹的畫,樹上掛着寫有生字的蘋果,學生製作果籃(用卡片拼出生字的正確讀音,正確拼讀)摘下對應的蘋果(生字)。還可以小組競賽,看哪組摘的蘋果多。釣魚遊戲:出示一幅畫着池塘的畫,池塘裏有許多魚(拼音),學生説出對應的生字,組成詞,上台釣魚。也可分男女、小組競賽。

五、利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識字

我們都知道,漢字最本質的特點是表意性。雖經歷代的簡化,漢字的象形意義大大減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痕跡,所以教學中可藉助現代教育技術追本溯源,在自主識字中滲透“字理”,提高識字效率。如在教學“燕子”的“燕”字,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出現一隻可愛的小燕子,使學生感知“燕”的外形,如頭部、身體、翅膀、尾巴;然後出示“燕”字的篆體,引導學生對照實物圖,明白篆體“燕”字的某些部位的演變由來;最後,再出示楷體的“燕”字,讓學生觀察、理解楷體,漢字的“燕”字上部分就是燕子的頭部,中間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體,被分開在口字兩旁的“北”是燕子的翅膀,四點底是燕子的尾巴。通過這樣的理解記憶,可以讓學生在想到燕子外形時,就很容易聯想起“燕”字的寫法。這樣的形式符合兒童的興趣特點,也便於能力的遷移,一段時間後,學生在學習會意字、象形字時,也能學着將字形、字義聯繫起來記,從而提高了自主識字的效率。

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生活處處皆學問”。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做一位有心人,在生活中多多識字。如可以通過書籍、課外書、影視、廣告、商標、店鋪名稱等識字,有很多字不需要老師教,他們就認識了,例如:“娃哈哈”、“綠茶”、“腦白金”、“中國銀行”、“醫院”等字,這些字是他們在生活中常見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記住了。這種識字途徑可以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並大量認識並積累課堂以外的字,從而彌補了課堂上的侷限,提高了語文學習的能力。

根據以上所談,並實施於平時的教學中,我深刻地感到這些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理解字義,發展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而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識字的濃厚興趣和積極性,開發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使識字不再是一種乏味的機械的記憶,而是一種有趣的活動。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6

識字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而形近字是識字教學的難點,如這難點不突破,就會經常出現錯別字,阻礙識字率的提高,影響國小生的讀和寫。低年級識字中,學生易寫錯形近字。由於國小生對事物的細微差別缺少分辨能力,對形近字的區別又沒有足夠的重視,因此容易寫錯別字。在二年級下學期我開始嘗試,如何讓孩子區分形近字,辨析形近字,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展開聯想讓學生靈活識記

我利用漢字形性的特點,以通俗而形象的解釋使形近字的外形和意義之間建立起一種形象化的聯繫,促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靈活識記字形。如學生很容易將“辛”和“幸”混淆。我讓孩子先觀察如何識記“辛”和“幸”,“辛”由“立”和“十”組成,表示站立了十個小時,真“辛苦”;這樣學生很容易區分,很容易記住了。“買”和“賣”區分是也讓孩子展開想象,能説出“十”字代表買東西得到的錢,不易再錯,不易混淆。

二、直觀形象,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

國小生對形近字寫錯的原因主要是對字義的理解不透徹,回生快,根據對低年級學生這種特點採用了通俗、有趣的方法幫助學生識義、辨形。效果明顯,如區別“挑、跳”“桃’時,讓學生知道要“挑選東西必用手”。“跳高”需要腳來跳,所以“足”旁是“跳”。桃子結在桃樹上。在區別“抱、跑、飽”這類形近字時,根據漢字的組字特點和不同字義編出易懂有趣的兒歌:“用手包緊‘抱’,有足才能‘跑’,食包肚子‘飽’”。這樣學生易學好記,既記住了字形,又悟出了字義。

三、觀察對比,尋找其中規律

我在讓學生區分“魚”和“漁”時,我先讓學生分別給這兩個字組詞,老師相應板書如下:

魚:小魚、草魚、鯨魚、釣魚

漁:漁船、漁民、漁夫、漁翁

學生經過分析歸納,發現“魚”是名詞;“漁”是“打魚”的意思,是動詞。學生便理解“漁夫”“漁民”的意思。通過觀察比較,學生還由此認識了相關的漢字,真是一舉多得。

四、善於歸納,輪流摘錄形成冊子

在每課生字教學中自然滲形近字的區分與辨析,形近字摘錄出寫在本課生字旁邊的空白處,學生輪流記錄在形近字歸類本上,每天有記錄,每天都翻閲,時間久了學生會記住很多,定期從其中挑選學生易錯的,再以作業的形式出現,加以鞏固,收效明顯。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的嘗試,學生對形近字的辨別能力大有提高,錯別字的讀和寫也大大減少,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對易錯的字仍掌握不紮實,這些尚不成熟的做法還不能面向全體,懇請各位同行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7

一個出色教師除了具有學習精神、實踐精神之外,還要有反思精神。這種反思能促使教師與他人的交流。有了反思,才有了繼續探究的動力。學習、研究、反思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動精神。教師的專業態度、自我發展的意識,也都離不開這種主動精神,這是教師成長的內在動力。在網絡研修過程中,我收穫頗多先將網絡研修總結如下:

一、網絡研修讓我轉變了思想,更新了觀念

這一段時間學習下來後,看看其他老師的作業、評論、文章;看看課程團隊專家的指導意見、建議,我深深感到: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交流的機會。在這次網絡研修中,我投入很多的精力和熱情,也取得豐碩的成果。正是由於意識到這一點,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地渺小,才知道這次機會是多麼地珍貴。所以,在以後的隨時研修中,我還會認真的觀看視頻資源、課程文本、拓展資源,努力從中汲取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新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並以之來充實自己。

二、網絡研修讓我開闊了視野,擴展了見識

網絡研修平台上的老師都在努力地學習,積極地發表文章和評論,他們的文章:觀點獨特新穎、方法行之有效、行文優雅俊秀。在和這些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淺薄,感到加強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網絡研修的過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師學習的態度參與的,多學習他們的經驗,結合自己的教學來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學。那些經驗和教訓,對我來説真是彌足珍貴。

三、網絡研修讓我認識了自我,提高了水平

網絡研修平台的課程資源當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給了我很大的幫助,讓我認識到自己在教育教學和新方法理念運用上的不足,為我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這次研修給我的教學思想注入了新的理念,通過專家的視頻講解,豐富的理論指導及鮮活的案例讓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讓我對新課程有進一步認識,新課程改革追求的不僅僅是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模式,而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模式更新我們原有的陳舊教育觀念,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工作,來更好的培養適應新時代的接班人。

總之,這次的網絡研修活動給了我一個學習和展示的機會,我本人也在這次研修中收穫頗多。在這裏,我要感謝國小語文課程團隊的所有老師和其他老師的指導,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指導。這次網絡研修給我帶來了新的學習觀念、學習方式和教學理念,為我今後的教育事業開闢了新環境。我要把吸取到的先進理念、思想運用到工作中行動起來。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8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為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可以讓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那麼如何使剛入學的孩子很快喜歡識字,把識字當成一種需要,一種快樂,一種生命的'過程。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以下做法: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初級階段,各方面發展都缺乏持久性、連續性和穩定性。因此,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要時時保持教學內容的豐富、學習形式的新穎,變枯燥為有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1、開展遊戲,激發識字興趣

教育家卡羅琳説:“孩子的工作就是遊戲,在遊戲中激發他們的思維,是他們願意接受的。”低年級更是喜歡遊戲。所以我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遊戲中識字,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要儘可能通過遊戲、表演等活動,寓教於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漢字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識字的能力。如:翻牌遊戲:學生把生字製成生字卡片,然後幾人一組,邊出牌邊讀字音並組成詞,誰先把手中的生字卡片打完,誰就是學習生字的冠軍,獎勵一個五角星。在打牌的過程中,把不會讀的放一邊,及時請教同學或老師,把手中的牌打完,在有趣的活動中,學生很快記住了這些生字。

另外還有“摘果子”、“送信”、“送字寶寶回家”、“你讀我找”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學生在愉快地情感狀況下學習,其樂無窮。

2、評選能手,調動識字積極性

國小生喜歡競爭,評選就是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生字。評選要有一定的梯度,面要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獲得一種稱號,使每一個學生的心理需求都得到滿足,從而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如評選“識字大王”、“識字能手”、“小老師”等。國小生表現欲強,讓學生做小老師可以使學生充分地表現自己,如讓學生把課外學會的生字教給班裏的所有同學,早讀或認讀生字時讓小老師來領讀。這樣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3、激勵評價,鼓勵學生多識字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説:“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的渴望是被肯定。”蘇霍姆林斯基也説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慾望。”評價的重要也在於此,它具有激勵功能,能讓學生體驗進步和成功的愉快,促進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因此,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多用“你真棒”、“你的識字方法真特別”、“你這個方法老師都不知道”等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願意識字,體會識字的樂趣。

常言:“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一些自主識字的方法,讓學生輕鬆識字,形成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識記漢字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在實踐中,我們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根據漢字本身的構字規律,運用不同的識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形象識字法。比如學習“月”字時,把它形象地理解為彎彎的月牙;學習“飛”時,把它形象地想象為一隻鳥兒展開雙翅正要起飛。

2、會意識字法。比如在學習“滅”字時,我拿出一隻燃燒的蠟燭,再在上面蓋上一塊小木片,這時火滅了,學生歡呼雀躍,很輕鬆地學會了這個字。像這樣的會意字都可以用會意識字法進行教學,學生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

3、加減識字法。利用已學的一些熟字,通過加減筆畫或偏旁來學習新字。比如,學習“用”時,可以用“月”加上一豎來記;雞=又+鳥等。

4、置換部件法。漢字中有很多形聲字,都可以通過讓學生“換一換部件”來學習。比如學習“睛”字時,讓學生回憶“晴”字,然後,讓他們把“日”換成“目”,同時學生也知道這個睛與眼睛有關。

5、謎語識字法。我們經常根據漢字的結構,把漢字編成謎語,激發學生識記漢字的興趣。如:一頭牛走在獨木橋上(生)。大口裏小口藏(回)。我們也鼓勵學生自己開動腦筋編字謎讓大家猜。有的編出了:一人前面走,一人後面跟(從)。十月十日(朝)等。雖然有時候學生編的字謎比較粗糙,但是他們的創造力還是不得不令我們折服的。

6、歸類識字法。把相同偏旁或部件的字放在一塊記,可以更省力。在教學《操場上》這一課的“打、拔、拍”,“跳、跑、踢”時,我讓學生通過演一演發現“打、拔、拍”,與手的動作有關,“跳、跑、踢”與腳的動作有關。爾後,很容易記住了這些字。

7、編順口溜識字法。順口溜和兒歌節奏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易讀好記,比較受歡迎。例如學習“力”,我先板書“刀”字讓學生讀,再把“刀”字一撇寫出頭變成“力”,讓學生編順口溜。有的學生編出了“刀字出了頭,力。”

8、結合生活識字。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成留意周圍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創設識字環境,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讓學生將自己的作業本上的名字都表上拼音,讓學生輪流發本子,擴大識字量。還可通過“每日一句話”“每週一首古詩”誦讀活動,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生字,認識新字,同時訓練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通過各種教法,各種途徑,使學生在輕鬆的環境中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識字學習由枯燥變為有趣。讓他們獨立探索、大膽想象,去想各種各樣的巧妙辦法,這樣,識字教學就變的輕鬆又愉悦了。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9

近期,參加了學區組織的國小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通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對高效課堂教學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受益匪淺,但收穫的同時,仍有着不解之處或者説是困惑。下面針對這次學習談談自己的膚淺體會。

從整個課堂教學結構來説,教師真正做到了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體現了自主、合作性的學習,在學生自學過程之前,教師提出明確性的學習目標,然後圍繞一箇中心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學,給予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大約15分鐘,保證了能讓學生充分地閲讀課文有所悟,有所思,學生將自己的學習心得批註的書旁,培養了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反思,我自己的教學,在給予學生自學的時間還不夠充足,甚至有時目的性不是很強,學生不知怎樣進行學習。

在班內大展示環節中,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充分讓學生談理解、談感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自悟、對比感悟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體會人間的和諧的美,

從而激發學生心中的美好的情感。培養了學生的感悟能力,在朗讀中欣賞到了風情。反思自己的教學,放手還遠遠不夠,生怕學生説不到,牽引太強,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相信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相信他們一定會學習的,學習得也會更深,更透,在關鍵之處,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收穫的同時,我也存在着困惑,針對這節課來説,整堂課教學順順暢暢,沒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思維碰撞之處,教師講得的確是少多了,但這樣是不是少得可憐。語文教學,我認為教師與學生,師生之間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點之處時,學生有時談得比較膚淺,這裏教師並沒有做過多的引導,而是一帶而過。我個人認為,這一點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説有的孩子彙報船給我們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師有必要再次追問學生,哪些詞語更能體現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這種感受融入你的朗讀之中嗎?

總之,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多學習別人高效課堂的精華,更要深入鑽研教材,準確把握其重難點,採

用靈活多變的方式,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有所得,教師也教有所獲。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0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根據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要掌握20xx個生字左右,因此識字也是低年級教學的難點,如何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如何開展多樣性識字教學成為難點。

作為青年教師,我曾覺得識字是枯燥的,也在尋找着識字方法。這段時間我通過對國小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研究的資料整理,對識字教學有了更深的認識。作為老師首先要認識到識字的重要性,不是機械地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去展現文字魅力,進行趣味課堂,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孩子主動去學,快樂去學。在學習中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夯實基礎。因此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步履不停,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我們應充實自我,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培育好學生,比如現在我進行識字教學方法研究,在做課題的過程中,明白選取重點、難點,提取各類理論知識的精華,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去探索去開拓去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教學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人文關懷,對學生只有愛,對教學只有激情,卻沒有方法研究、沒有課後反思、沒有不斷探索超越,就沒有進步。

在課堂中我根據“國小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這一特點把實物、圖畫等帶入課堂,讓學生進入具體直觀的學習情景中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們都非常積極,去思考這個字為什麼是這樣寫。比如在教“朝”時,我從甲骨文講起,在黑板上勾勒出這個字的畫:一堆草中間一個太陽,右邊是月亮,和孩子們一起描繪太陽從草叢中升起,月亮還未落下便是“朝”。孩子們一下就記住了這個字,一時之間許多同學開始用繪畫的方式來記字,並也記得牢固。

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趣,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去聽,與我互動,學生們也自己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這些讓我非常欣慰,非常高興。我在識字教學中仍有諸多不足,但我會不斷改進。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1

隨着時間的匆匆而過,一個繁忙的學期又結束了,現將本學期教學工作如下總結:教學工作,課前,我精心備課,認真準備,緊密結合《課程標準》制定教學計劃,同時也要求學生認真預習,獨立思考,認真完成作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教學中,我進行了有的放矢的講解,採用多媒體課件,運用動畫的課文朗讀,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課堂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教學,運用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互助。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閲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三年級是學生寫作的正式開始。首先積累大量的詞彙,每週格言讓孩子知道更多的格言,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作文佳作,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我針對一些寫作能力較差的孩子指導看書,並要求他們説説自己在這篇文章中學到了什麼。第二堅持每週進行一次小練筆,並把優秀的文章張貼在班級專欄。

二、課後,我認真批改作業,找到學生的不足與差距,做到查缺補漏。

凡是課本中要求掌握的知識,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並對每一個問題都落到實處,認真檢查過關,督促學生做好複習鞏固,對基礎較薄弱的孩子進行補習,對優秀的學生要求他們積累課外知識來開闊自己的眼界,並在有時候利用中午時間放一些童話故事給他們欣賞。

三、為了提高自身素質,我積極參加學校一切教研活動。

虛心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經常閲讀一些教學書籍,使自己在各方面不斷得到提高,使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不斷增強。

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學的經驗的不足,本學期的教學還存在的以下的不足:

1、繼續訓練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適當地展開小組學習或分組討論等多中形式,讓學生多想多講,做到先讓學生講,老師再總結,並讓學生在小組中發表見解也傾聽別人的見解。

2、寫作方面水平還是不夠好,差異太大。

班上有些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是很好,有些孩子的作文依舊還是200個字,還有向王丹那樣的孩子看到作文就一個字也不動筆。這是我需要繼續努力的方向。

3、和家長的聯繫交流不夠,沒有達到家長和老師雙方的合作雙贏。

綜上所述,我在本學期裏,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嚴格要求自己,時刻注意汲取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兢兢業業的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儘量做到最好,努力完成學校各項教學任務。

總之,作為語文教師,我在兢兢業業、認真備好上好每節課的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專業水平,積極探索、嘗試新的教法。今後,我會用更活潑更生動的教學吸引學生,用温文爾雅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用積極向上、認真負責的行為教育學生,為做一名合格、稱職的語文教師而不懈努力。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2

自從學習了《國小語文教學評價》這本書以後,對教學評價有了新的認識。教學評價是一種中觀和微觀的教育評價。語文教學評價,即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新課程評價理念的指導下,系統、科學地收集、處理教學信息,對語文教學活動以及成果,給予價值判斷並以求改進的過程。國小語文教學評價有考試評價、即時評價、作業評價、成長記錄評價等多種形式。

新課程的評價改革提倡發展性評價,講究方式的多種多樣。除了一般考試測驗外,還有訪談、觀察、文獻研究、範例考查、個人經歷記錄時。然而有的教師誤以為任何一種語文學習都需綜合運用各種形式的評價。他們在實施過程中不顧學生實際,不顧學生的起點、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無限擴大評價界面。如一篇作文寫好後,先自改自評,再小組評,班級評,然後家長評,寫評後反思評後報告,再呈交老師評。殊不知學生作文在眾多的評價中已面目全非,已找不到初寫的影子,學生自己已耗掉了多少快樂自由的時間,有種疲於應付之感。長時間的折騰,不僅加重了學生學習負擔,加大了心理壓力,也致使學生喪失了寫作激情,反而失去了評價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動力。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想辦法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為增加學生的知識佔有量,每天利用晚自習的時間讓學生介紹文學作品、講解詩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心理素質。組織進行演講比賽和詩詞背誦比賽,培養學生的興趣。

制定一份切實可行的新課程評價計劃。細緻周詳、切實可行的計劃是教學成功與否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因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既要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備課不充分,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因此,我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備好每一節課,廣泛蒐集材料並與老教師交流。抓住教學的重點,採用最佳的教學策略。認真備課對課堂教學十分重要。

人的一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侷限,學生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更新知識結構,去吸收新東西。可見,學習方法比知識更為重要,教給學生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因此現代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佔有者轉化為知識的組織者,由知識的傳遞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超越課堂的藩籬,將現代教學過程演化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實現由“授之以魚”到“授之以漁”的根本轉變。用紮實多樣的訓練,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使學生獲得一定的終身學習的本領。而學生靈活運用傳授的方法又還需要一個循序漸進、反覆訓練的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採取了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擴大積累、培養能力。教師應如何去評價他呢?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針對學生基礎差的特點,從基礎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獲得了一些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為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師必須首先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特別是當學生的價值取向與教材、與教師的理解有偏頗時,我們如果能用寬容的眼光去理解孩子,去保護孩子純真的心,那我們的評價語言才會寬容、親切、真誠,才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與賞識,從而增強他們繼續超越自我的信心。面對學生錯誤的理解,有一位教師這樣説:“我佩服你!你有已見、有思想,有個性!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佩服你敢於發表意見的勇氣。”老師的話贏得了學生們經久不息的掌聲。

教師充滿魅力的課堂評價語言,雖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學生;雖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學生。在課堂中,它讓我們看到的是學生一張張陽光燦爛的臉,聽到的是歡聲笑語,體悟到的是學生的成功感受。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3

最近,在高一年級初試新課改教學模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教師只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學生課上先自主學習基礎知識,然後請同學走上講台,對本課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勾畫,並説明自己的學習心得、感悟,最後教師再對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並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講解,一節課很快就過去了。總體來説,效果不錯,但也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很多學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不看書,不勾畫知識點,一味的聊天、扯淡,東瞅瞅,西看看,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就是不學習。等到找同學上去講的時候就開始嚷嚷還沒看完呢,很是頭疼!

其次,在台上講課的同學雖然課前有讓他們準備,但可能是緊張的緣故,他們在台上講的時候不能自由發揮,條理不清,思路不暢,而且和下面的同學交流甚少。有的時候台上同學已經開始講下一個問題了,可是下面的同學還停留在上一個問題上,不知台上同學到底在講些什麼,真替他們着急!

第三,同學講課的時候課堂氣氛很活躍。可是,這活躍裏面卻有很多人是在起鬨。慶幸的是,通過這次課,我發現了他們班的問題:幫派現象。大哥級的人物只要説句話,其他人肯定會附和,而且聲勢不小!以後上課時我就有辦法了:只要制服那幾個挑頭的,課堂秩序就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了!

第四,有的同學講課時聲音實在太小了,以致於即使全班沒有一個人説話,後面的同學也還是聽不清枱上的同學在講什麼,這就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這一現象給我敲響了警鐘:以後上課不管什麼情況,都要聲音洪亮,要讓最後一排的同學聽清楚我所講的每一句話。如此,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帶領學生一起學習,而不是我自己一人在講台上表演,其他人在下面“看戲”。

以上便是我初試新課改教學模式的一些感悟、教訓。相信有了這次的經驗,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逐步改善,將課講的越來越生動、有趣,讓學生開心地學、主動地學!

20xx年3月25日至28日,我與另三位語文教師來到賀州聆聽了全區國小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觀摩比賽課。這次展示的全區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觀摩課一共有15節,選手們是來自廣西各市縣的優秀青年教師,教學內容均選自一、二年級下冊的課文,基本都是以指導識字寫字和整體感知課文為教學重點,但教學設計卻各顯特點,可謂精彩紛呈。其中我最欣賞的有三節課,分別是桂林麥茜執導的《歡樂的潑水節》,柳州林娟娟執導的《鳥島》,梧州龔岫雲執導的《數星星的孩子》。

下面我重點談談柳州林娟娟執導的《鳥島》這節課。

首先,林老師優美動聽的聲音和標準的普通話,讓我耳目一新、陶醉其中,相信全場聽課的教師和同學也與我有同感。同時,我深為林老師所任教班級的孩子感到驕傲和榮幸,因為聽林老師講課一定是一種美的享受,所以聽課率應該是很高的。此時我看到林老師的簡介,原來她曾榮獲全國美文誦讀比賽一等獎呢!

第二個亮點,是林老師進行書寫指導時,巧妙地把生字的書寫重難點編成了兒歌,聽起來朗朗上口,而且突出了每個生字的書寫技巧和具體要求,非常具有實效。比如“離”字這樣教:一點一橫長,點壓豎中線,撇點交叉在中間。下面的“豎、橫折鈎”要扁寬,“撇折、點”藏裏面。瞧,經過林老師一筆一劃的邊寫邊説,孩子們都牢牢的掌握了“離”字的寫法,這樣的教法多有趣也多有效啊!

第三個亮點,是隨文理解詞語意思,進而指導感情朗讀。低年級孩子對詞語的理解是有限的,怎樣突破這些難解字詞呢?林老師採取的是“課件演示,朗讀感悟”的方法。比如“陸續、築巢安家、養育後代”這三個詞語,本是比較空洞難解的,但經過直觀的課件演示,讓孩子們看到鳥島上鳥兒成羣生活、繁衍的情景,使得孩子們自主領會到了這些詞語的意思,而且通過造句、朗讀進一步加深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效果非常理想。

還有其他老師一些課堂的精彩,在此就不一一列舉。此次前往,真是不虛此行啊!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4

20xx年5月25日,在中心學校領導的安排下,我有幸參加了樅陽縣國小語文教學研討活動,觀摩了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並聆聽了專家的精彩點評及講座,使我悟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收穫了很多。以下就從五個方面談談本人的認識和體會:

第一,教師善於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標明確,能為教學服務。例如:童平香老師在教授《棉花姑娘》時,圍繞着插圖——棉花姑娘笑與哭之間的對比,去引起學生的注意,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再適時地導入新知,這樣做既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為課堂教學創造了愉悦的氛圍和情境。

第二,運用了啟發性的原則。即教師在課堂上從教材的實際出發,根據知識間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認知順序,有計劃地設置有內在聯繫、條理清晰、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問題系統,使學生的思路地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徐徐展開、不斷深入。

第三,正確對待教材,用好、用足教材。以前的優質課、公開課都願意重新創造教材,這一現象至今還影響着我們,課改的教材都來自一線的教師和專家,經過嚴格的層層論證和審批才通過的,具有普遍性和推廣性。作為實驗教師,我們首先要用好它,在用好它的基礎上,再作創新。這次聽到的兩節課,只是不同的教師,在引滲入滲出課題時各有不同,但在入行新知學習時,同樣創造了精彩的課堂。既然他們都這樣尊重教材,不輕易拋開教材,我們就更應該腳踏實地研究好教材,使用好教材。

第四,討論交流的主體是學生。合作交流是數學重要的學習方式,以前聽課觀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師生的對話,老師對學生彙報進行彙總或評價訂正。重形式,重結果,輕學生思維的碰撞和交流。

第五,教學課件製作精良,整節課都以多媒體資料貫穿的,充分利用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多媒體展示資料既生動又形象,課堂上節省了時間,又能激起孩子們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聽後聯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例如:平日的課堂上,我很少做到真正的和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很少把自己的角色當做學生

去體驗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從這些老師身上學到了這些。

總之,平時一定要多學習新課改理念,認真鑽研教材,挖掘教材,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授課能力,多聽同任教師的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在以後的教學中取得好成績。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15

這幾年的教學常有一種感覺:孩子們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一個問題,一件事,

要反覆説很多次,還有不少孩子聽不見。我們大家清楚孩子的學習不比學前學習,增添了很多的內容,沒有良好的傾聽習慣,孩子們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就拿語文來説,包括四方面的要求:聽説讀寫和習慣。我們一直都覺得讀書、寫字很重要,至於聽説,孩子們不教也會,其實不然。對孩子來説,怎樣把話聽明白,説清楚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看聰字,怎樣才能“聰明”?“耳”聽才是聰明的根本。因此培養學生認真傾聽的習慣非常重要。現在我們有很多孩子和家長都在受不會傾聽的苦。看因為不會傾聽,作業不知道做哪裏,回家忙活了半天,到校後還要重寫。因為不會傾聽,老師上課講的不會,於地回家加倍補習,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等等。這些家長和老師是深有體會的。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和傾聽習慣呢?

一、讓孩子明白傾聽的重要性

孩子們從心裏明白了學會傾聽是學習的第一步後,從心底裏就想要做到,那麼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了。

今年重新從一年級帶起,就下決心,一定要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傾聽”習慣。第一天起,我就以趣解“聰”字引出“學會傾聽”是變得聰明的首要條件,企圖以此來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平時的課堂上我時常以孩子們都想成為一個聰明的孩子為誘餌,來引導孩子們聽講。想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生的要好心,讓良好的習慣能常駐他們心中。

二、 教給孩子傾聽的方法。

孩子們明白了傾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聽,還要教給他們傾聽的方法。大部分孩子是不會傾聽的,他們往往只聽一字半句就走神了或插上自己的想像的翅膀神遊太空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告訴孩子:聽別人説話時,要眼睛直視對方,聚精會神地聽清楚聽明白,在別人還沒講完時,不要着急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聽完以後要想一想,他説的或問的是什麼?如果自己沒有聽清楚,可以再問一問,如果聽清楚了,自己會回答,再説出自己的意見。

我在佈置作業,作業時首先讓所有的小眼睛都看着我,然後再説清今天的作業,最後還請個別小朋友提問,以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清晰的印象。另外我們有些家長也做得非常好,他們自己站在外面聽,放學後問孩子今天的作業是什麼。如果孩子説得對,就表揚他是個會聽講的好孩子;如果説得不對,自己並不忙着告訴他,而是帶着孩子讓他再回班問老師,問明白後,告訴孩子要認真聽講。如此幾次後孩子一定會進步的。

教會孩子學會傾聽,不僅在學習中注意培養,在生活中我們也要經常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別人的話,長期以往,孩子一定能養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三、 孩子的榜樣。

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僅僅教給方法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給孩子做好榜樣。在和孩子交談時,我們要平視孩子即所謂的蹲下傾聽,其實也不必蹲下,只需要自己和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認真聽孩子講話即可。要注意自己的説話與聽話的方式,讓孩子感覺你在認真地聽,給孩子樹個好榜樣。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要從引導疏通的角度去幫助孩子,給他提供解決的方法或建議。這樣的話,孩子就願意和我們交談了,他自己的習慣也就容易養成了。如課堂上我會認真傾聽每一個小朋友的發言,同時也要孩子們模仿老師,做到認真聽講。以此讓孩子們學有榜樣,在如此的薰陶下,孩子們會有進步的。

四、以親身經歷讓孩子們體會認真聽講的好處。

讓孩子們親身感受到傾聽的好處,有助於孩子們更努力地調整自己,努力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如我經常對作業做得又對又好的孩子進行表揚,對那些做得不對的孩子,讓他們重做,做完後,告訴他們造成今天個結果的是因為他沒有認真傾聽。想以此引發孩子們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

五、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孩子聽的能力

傾聽能力的培養不僅僅在課堂上時常教育引導,在課間的與小朋友的談話中,我也會

引導他們意識到傾聽的好處,以期養成良好的習慣。

課間我在改作業,時常有小朋友圍到我身邊問這問那。

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並不是一促而就的,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下去,隨着時間的推移,孩子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的。

從生活中寫起,從細微處入手:

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當然離不開作文教學,不過我的作文教學實在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也沒有什麼很突出的指導,一般以學生自己寫為主,然後從生活中,從細微中着手,讓孩子們樂於表達,樂於寫作,我常對孩子們説:“我們的作文寫下來不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只是為自己的成長留下一點記憶,等我們稍大一點,拿出它來讀時,會覺得自己那時候多有趣,達到這一目的就好了。當然如果有寫得好的,與同學與老師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這一思想,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以學生自由寫、多寫為主。

讓他們每天寫日記,記下當天最有趣的事,有則長,無則短。每天選出幾篇較好的,讀給孩子們聽聽,有時會把孩子們的作文收集彙編成冊,在班級中傳看。他們聽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學寫進了作文那是一種幸福。那麼寫作的興趣也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抓住各種機會滲透寫作方法

剛開始要求寫日記時,每天放學,我會和孩子們一起討論今天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説説聊聊,一方面幫助孩子們回憶,也拉近自己對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幫助孩子對當天發生的事進行一個梳理,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可以寫些什麼。

經常給孩子們讀到一些好文章,我們會共同探討哪些地方讓你感動了,他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它給了你什麼啟發。如果我們碰到這樣的事,可以從哪些方面來説呢。這些都是我給孩子們創造的一些機會。

對於一些偶然的機會,我也會緊抓不放,如今天數學課上一個看圖作業(一年級):龜兔賽跑。

我們小朋友以後説話時要注意説清別人的神態,再加上自己的想象,那一定會很吸引人的。看來我們平時生活中不僅要會用(我手指耳朵)耳朵聽,還要會用(手指眼睛)眼睛看,再動(指大腦)腦筋想想才能收穫更多!”

其實這樣滲透着,對一年級的孩子們來説暫時是不會有什麼明顯的用處的,可是我想,如果長期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機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學習方法,寫作技巧,對提高孩子們的習作興趣,習作能力一定會有所幫助的。

三、關於評價

一般來説我對孩子們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勵為主,發現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會加以表揚,所以我讀的作文有時只讀一句,有時會讀一段,當然全篇好的,我絕不會吝嗇時間,通篇全讀,以此來調動孩子們的習作興趣。

總之,我覺得作文我們在定位時不要給孩子過高的要求,只説是寫出自己所想所感,平時再注意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學生多寫,老師多鼓勵,孩子們一定會愛上作文的。

有時候覺得讓學生理解那麼深有些拔高了,不過如果按高老師所説的那樣,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在跳一跳的基礎上理解兒歌、童話,小短文,那麼兒童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來有感情地朗讀就存在着可能性。努力一下,就可以達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