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範文(通用12篇)

來源:文萃谷 2.77W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範文(通用12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範文(通用12篇)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1

針對父母擔心自家寶貝“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情緒,方園長向爸爸媽媽們詳細介紹了孩子各階段“敏感期”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幼兒園和國小階段不同特徵的學習活動以及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課程安排。 轉眼間,我們馬榮國際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即將結束幼兒園的快樂生活,邁向國小的學習生活了。

幼兒園特地為家長們準備了一場貼心的“幼小銜接解讀”講座。針對父母擔心自家寶貝“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情緒,方園長向爸爸媽媽們詳細介紹了孩子各階段“敏感期”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幼兒園和國小階段不同特徵的學習活動以及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階段的課程安排。此外,方園長還無私地分享了兒子在幼兒園、國小的種種心得,讓大家獲益匪淺。家長們瞭解到,知識儲備、學習能力以及心理準備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應該是要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在國小階段遊刃有餘。

用心播種,靜待花開。感謝幼兒園為我們舉辦的這次家長會,務實而詳盡的解説幫助我們解除了心理上的忐忑和疑惑,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及時的引導,讓家長們在今後幾個月的時間裏,更加清楚如何做好孩子思維、學習習慣以及社會技能方面的銜接、培養。相信孩子們在幼兒園老師和家長的密切配合下,一定能順利的度過人生的第一次轉折。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2

今天上午的幼小銜接講座,園長主要講了幼兒園階段與國小階段的不同以及家長和孩子需要在家裏準備的相關工作,聽了以後覺得非常接地氣,受益匪淺。

幼兒園與國小階段完全不同,幼兒園教養並重,主題遊戲較多,小夥伴固定,朝夕相處,老師像媽媽一樣照顧孩子的起居,且整天陪伴,上學時間彈性,有加餐,有午休,相對較寬鬆;而國小以學科學習為主,規範學科,限時課堂,格式作業,老師相對較多且不是一直陪伴,沒有午睡,沒有加餐,相對較嚴格,所以在幼小銜接階段,各項習慣和意識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培養呢?

1、首先要給孩子一種期待感,讓孩子覺得我馬上就要變成一個國小生了,這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因為長大本身就是一件超級驕傲的事情。

2、讓孩子學會管理:包括起居時間,遊戲時間,閲讀時間,做家務時間,與家人共處時間,作業時間。有句話説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先變成那樣的人,所以最好是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時間表,父母也早睡早起,這樣就以身作則的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習慣。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自律,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自律。

3、家庭環境:在家裏爸爸媽媽要做好環境建設,孩子有自己獨立的書桌,父母以身作則,平時也多看書學習,變陪讀為共讀;在家裏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説謝謝,你好等文明語,和睦相處,關愛彼此就是給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4、學習習慣:八個力的培養: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維力,閲讀能力,説的能力,做的能力。培養觀察力,可以多觀察身邊的細小事物,找不同,擺積木,報些興趣班如音樂,多做家務,培養孩子的忍耐力堅持力,多讀書。

5、其他能力培養:如獨立自主的能力,獨立完成作業,面對挫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精神專注能力,能坐的住,鍛鍊身體,有固定的體能訓練,負責任的意識,社會公德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

聽完真心覺得家長的責任重大,育兒就是一場修行,期待我們都變得更好,再次謝謝幼兒園舉辦的這場活動!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3

9月27號,我園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了一次有好處的家長會。此次家長會主要體現了以下三方面特點:

一、全面性首先,我班此次家長會參與率到達90%以上。

其次,家長會上我與家長之間交流的資料十分全面,包括衞生保健工作、安全工作、幼兒園一日活動安排、幼兒園教學特色(全腦數學、趣味英語、撕貼畫、手指遊戲)本學期月工作重點以及對孩子們在幼兒園一個多月來的表現狀況進行點評與分析。再次,凡是我們交流到的每一方面資料中都包含了家長工作,即讓家長明白怎樣做好家園聯繫,如何配合幼兒園和老師做好工作,使孩子更加健康快樂優秀地成長,從而實現家園共育。同時也讓家長深刻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育過程中能更加用心主動地配合老師的工作。

二、結合實際,有針對性

1、此次家長會針對小班幼兒家長,我班的交流側於衞生保健工作及安全工作,以保育為主。其次強調教學特色及月工作重點還有家園配合,以教育為輔。

2、本次家長會按讀過託班和新生兩種類型進行展開交流。因為思考到行為習慣這一塊還是有些差異的,新生家長相對不瞭解,上過託班的幼兒則是喜歡帶早飯和零食入園,要家長配合改正。

三、氣氛活躍,構成互動,有特色此次家長會,我們最後進行了一次互動,我們大膽地與家長們就行為習

慣的培養與家長進行了互動,尤其介紹到教學特色中的全腦數學和手指遊戲時,家長的童心被激發了,一個個像回到自己的學生時代,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會兒放開學起了全腦數學,一會兒又進行手指遊戲,真是不亦樂乎。也就是通過家長的親身體會來理解教學特色的內涵和好處。此次家長會讓老師家長收穫不少,但是收穫最大的還是孩子們,不是嗎?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4

8月26日晚上,我作為程真的家長實驗學校幼兒園中一班的家長會,班主任張燕老師向家長們介紹了這一學期以來幼兒園及班級幼兒的發展狀況,一項項活動的精彩回放,使家長們再次瞭解了幼兒園課程的規範,活動的豐富多彩,以及幼兒在“第二個家”的快樂生活。同時,針對幼兒的特點和部分家長的作法,張老師真切的談了一些推薦和要求,從中我們體會到了老師們對孩子們的細心、用心和無微不至的關心。,張老師真誠的向家長承諾,老師們願意盡心盡力的做好工作,為每個孩子服務,懇切的證明自己要與家長密切合作,共同教育好這些孩子。

通過這次家長會,我真的受益匪淺,現就自己的感受談兩點體會: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地培養好孩子。

此刻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裏全是大人,因此,他們接觸的環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境,而幼兒園的環境與家庭環境及教育畢竟不一樣,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樑作用,只有家長和老師充分的溝通,才能全方位的幫忙孩子成長。作為孩子的家長,必須不能錯過開家長會和老師們交流的機會,再忙也抽出時間來參加家長會,再者,最好不要讓爺爺、奶奶代替父母參加,眾所周知,“隔輩親",老人捨不得批評孩子,他們的一些觀點教育方式也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另外,我們作為家長應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師,讓老師擺脱束縛和不必要的後顧之憂,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中來。

二、培養良好習慣,受益終生。

在平時的教育中,張老師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自理潛力,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着重培養孩子的傾聽習慣和閲讀習慣。張老師引導家長用正確的態度和方法教育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幼兒園時期的學習成果及行為習慣,都影響孩子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在學校的習慣有老師教導,孩子再過一年打扮幼兒園生活就要上國小了,我們作為家長就應經常訓練孩子的良好的習慣,如:要求孩子定時睡覺,起牀,上大班後晚上要佈置作業,要求作業要又快又好,把書包整理的整理的整整齊齊等,總之,我們要關注孩子的潛力,讓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充滿力量。

我想凡事盡力了,就必須有收穫,中一班這羣可愛的孩子們在老師們的細心教導下,在這個藏龍卧虎的實驗幼兒園這個大家庭裏必須會茁壯成長,一隻只雛鷹定會展翅翱翔。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5

昨日,去幼兒園開了家長會,孩子上學這麼長時間了,家長會也開過多次了,但是這次的家長會,卻着實讓我體驗了一把做孩子的快樂。

這次家長會的主題是體驗課,由家長來臨時充當自己的孩子,身臨其境的體驗了一次集趣味教學、保育知識、教育指導為一體的幼兒教育模式。剛開始,我們有的家長還有點不好意思,覺得模仿孩子們的幼稚行為,不是一時半會能進入狀態的。之後在王老師的鼓勵和帶領下,我們漸入佳境,真正感受到孩子們在幼兒園裏充實而又愉快的生活節奏。

其實,只要孩子真正地愛上幼兒園後,各種令我們頭疼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有那麼多搞笑的玩具和小圖書等着他們,還有充滿童趣的“娃娃家”、“裏外牆”、“數學區”、“互動牆”吸引着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怎樣會不喜歡幼兒園呢?

作為家長,我們平時關注的更多的是孩子吃得好不好、睡得夠不夠、生沒生病等生活細節問題,其實在育兒方面大有文章可做。聽了王老師的講解,我感覺到,孩子的教育是事無鉅細,從點滴開始的,小到排隊接水、掛毛巾、跟老師問好,大到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跟別人交流,學會傾聽等,都是需要日積月累的去引導和重複示範才會取得成效,並內化為孩子們的一種行為習慣。另外,人無完人,任何孩子都會有這樣或那樣不足,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動輒呵斥,甚至暴跳如雷,畢竟他們還是一羣是非觀念並不很清楚的孩子,我們需要作的就是耐心勸説、身體力行、鼓勵模仿、適時誇獎。我們的好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罵出來的。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我也是當老師的,對自己的學生總是耐心十足,和顏悦色,但是一見到自己的孩子做錯事情,就立刻火冒三丈,大聲呵斥,這樣不但起不到任何糾正作用,相反,孩子逆反心理加重,對爸爸媽媽的話至若罔聞,甚至產生自卑心理。意識到問題對嚴重,我試着用老師説的鼓勵式教育方法,多去發現孩子的亮點,並及時鼓勵和表揚,在給與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同時,讓他明白了什麼是對的,自然也就明確了什麼是不對的,結果孩子不但是非觀念增強了,而且自信心也足了。

當然,“賞識教育”要適度、適時、適量,一味的誇獎,也會讓孩子們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進而會與小朋友們增加了隔閡和距離的。期望我們能夠更多的機會把各自的“育兒心經”拿來分享和交流,讓我們金日班的寶寶們都能茁壯成長!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6

幼兒園時期主要是以遊戲和能力發展為主的教育方式,而國小教育主要是以正規課業和靜態知識的學習為主的教育,兩者的這種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兒童身心的調整來適應,這種適應的調整就是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幼小銜接過程做的不好,在孩子入學後會造成孩子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性方面的種種問題,身體上的不良反應是,孩子會容易疲憊,食慾不振,精神狀態差,心理上壓力大,自卑,厭學,社會適應性方面表現出孤僻,不敢跟人説話,不愛與同學溝通。這些問題都對孩子以後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和自理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快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我們都知道,在幼兒園裏面孩子過的是一種被照顧着的集體生活,幼兒園的老師整天都跟着,吃飯、穿衣服、繫鞋帶、上廁所,老師都會看護周到,及時給予幫助。但是進入國小後,則是相對獨立的生活,孩子必須有生活自理的能力,自己學會照顧自己,自己繫鞋帶、穿衣服、上廁所。這時候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國小也有很多學生守則,學校規章制度,孩子需要自己學會集中注意力,學會自控能力。

我們知道幼小銜接對於家長、老師還有孩子們來説都是很難的,那麼如何讓孩子能夠很好地度過幼小銜接,對於老師們來説也是一個難題。但是根據國家的要求是不允許幼兒園教授拼音等內容,可是現實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家長對於幼兒園教授拼音是有很大需求的,那麼如何能既不違反國家的要求,又能夠滿足家長的需求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在今天的專家直播中,蒲磊老師很全面的為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 那就是運用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接觸拼音、漢字、數學,這樣的方式既不失樂趣又能滿足家長的需求同時也不違反國家的要求,更符合幼兒的發展,老師們也會教得輕鬆。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能將這樣的方式運用到各個學科各個領域。真正使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7

近幾年來,幼小銜接一直都是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如何實現幼兒順利的過渡到國小學習生活,幼兒教師、國小教師以及家長都應該作出相應的努力。而此次鎮托幼辦聯合國小,共同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讓我感受頗多。

銜接、銜接,就是幼兒與國小生、幼兒教師與國小教師的聯繫交流與溝通。國小教師經常走進幼兒園,面對天真活潑的孩子,喜愛之情充滿心中,對於他們的常規習性也會有充分的認識。幼兒也會對這些和藹可親的老師留下美好的印象,進而在幼兒升入國小時,教師與孩子能更快的彼此熟悉、彼此適應。幼兒教師帶領孩子走進國小也是幼小銜接活動的重點內容,如何做到形式豐富多彩、效果明顯,這就需要國小幼兒園彼此之間,老師之間的溝通、配合默契。幼兒教師安全有序的帶領孩子進入國小,參觀校園,孩子與國小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做操,或許會在一年級的隊伍中發現曾經的幼兒園的好朋友。他們已經先一步開始了國小生生涯,在羨慕、憧憬的情感下,催促着自己要馬上進入國小。看看他們的課間十分鐘,聽聽他們的上課,感受一下國小生活的氛圍。

這裏我想要説一下,幼兒與幼兒教師聽國小生的課,是要聽什麼呢?從兩點來説,幼兒“看”比“聽”多,看看國小生坐的多好,回答問題時站的多好,沒有亂下座位的、沒有説悄悄話的,大家都在認認真真的聽老師講課,仔仔細細的做練習。讓幼兒心中牢記國小的課堂形式,因而在幼兒園大班的課堂活動中儘量模範。幼兒教師聽看並重,聽國小教師的講課內容是什麼,方法是怎樣的,如何做到讓孩子穩穩坐在座位上,從而幼兒教師瞭解到在大班一個月的幼小銜接過渡期應該怎樣開展教學活動。看看國小生們的常規,比較自己幼兒的差距,進而改進。

幼小銜接研討會直接交流討論,國小主任、一年級老師直接提出建議,加強幼兒習性的培養,生活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訓練,例如:會排隊走、上廁所有序,會正確的拿筆、看書姿勢正確等,這些看似小而容易,卻是重要而繁瑣。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學習習慣會讓幼兒最快的適應國小生活,學習習慣的良好有助於在國小課堂上能注意力集中的聽課,學習成績自然不會落後。而習慣養成需要幼兒教師不斷的重複糾正,幼兒的可塑性很強,給以他什麼影響,很有可能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因而習性培養重於一切。

我們在講述幼小銜接這一主題時,主要關注幼兒園與國小這兩個方面,人們往往會忽略家長的作用。我一直認為家長的影響作用和教師作用是並重的,因而需要幼兒園學校進行宣傳幼小銜接的相關知識。利用家長來園接送幼兒、電話交談等形式,與家長及時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及時瞭解和掌握自己的孩子在幼小銜接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準確把握自己的孩子當前的發展水平和狀況,並對其進行專門的教育和訓練,使家園、家校能更進一步的配合,相互理解和支持,使每一個孩子都能順利的從幼兒園過渡到國小的學習與生活。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8

非常幸運得到了本次參加鄞州區“幼小銜接”研討活動的好機會,本次研討活動的內容安排的較豐富,我分別聽了幼兒園大班數學活動《蜈蚣叔叔的襪子》、大班美術活動《帽子暢想曲》、一年級語文課學習拼音和美術課《新朋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們美術組的研討,楊老師在研討中提到學前兒童做好進入國小階段學習的準備,是幼兒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環。幼兒園和國小如何“為兒童作準備”,是幼兒園和國小教師應該認真思考與研究的問題。

從幼兒園到國小,不僅產生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轉換,更存在着教師角色、同伴關係、行為規範和社會期望等因素的極大變化。

首先,學習與生活環境的.變化。在幼兒園,活動室佈置得五彩繽紛,桌椅可以移動,遊戲材料豐富多樣,有各種活動區、各類圖書、玩具,可供兒童自主遊戲、觀察、娛樂,活動的空間較大。而在國小,教室佈置比較單調,密密麻麻地排滿了桌椅,幾乎沒有活動的空間。幼兒期的自由、活潑、自主的學習環境轉換成學科學習、有作業、受教師支配的學習環境。

其次,教師角色的轉換。在幼兒園,教師像母親一樣照顧幼兒的飲食、睡眠、冷暖、衞生等,與幼兒有相當多的個別交流。在國小,教師固然也會去照顧兒童的生活,與他們個別交流,但其主要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班級管理上。

第三,同伴關係的改變。兒童進入國小,在幼兒園裏熟悉的小夥伴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班級,他們得面對陌生的新夥伴。而且他們在幼兒園遊戲中的平行協作的同伴關係在國小的學習中增加了競爭的因素。

第四,行為規範的新要求。幼兒園以遊戲作為基本活動,孩子們可以自由活潑、輕鬆愉快地學習和生活。而在國小,基本的學習和活動形式是上課。對兒童的學習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有了新的規範性要求。比如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地聽講,思維要跟着教師的教學節奏,作業要按時完成,日常生活要自理,等等。

第五,對兒童的學習期望的變化。在幼兒園,孩子也要學習,但對他們的學業知識與技能還沒有嚴格的任務要求。進入國小以後,學業知識技能的學習是他們必須完成的,語文、數學等主要科目的學習量大幅度增加,在質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的、統一的規定和要求,並進行相應的考核評價。教師和家長又往往以學生學科成績的優劣來評價,並對其提出期望。

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我們幼兒園可以做“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為入學打下基礎”的嘗試:

一、幫助幼兒樹立初步的責任意識,激發幼兒主動學習

我們要重視從幫助孩子樹立任務意識,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入手,採取一定的方法使其將任務作為自己的一份來完成。首先,要給幼兒立規矩,該做什麼,該怎樣做。利用榜樣的作用,如開展每週一評有“小能手”“我最棒”“我會幹”激勵幼兒完成自己的職責。在活動中讓幼兒意識到應該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班集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自覺性。開展遊戲活動,使幼兒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自己的一舉一動都關係到大家的利益,增強了集體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促使幼兒主動性的發展,使幼兒心理產生強烈的愉快體驗,通過自身活動獲得發展。

二、教幼兒一些基本技能,使幼兒樹立自信心

能力是幼兒入學後能否適應國小生活的主要條件,入國小後,兒童的主要活動是學習,因此,學會聽清、理解、記憶和完成任務的能力非常重要。

(一)讓幼兒會聽,能聽懂老師的話,幼兒只有在聽懂的基礎上才能理解,在一日的教學活動中,應利用一切

(二)讓幼兒敢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在大家面前表現自己,在活動中採取多種方法和形式讓幼兒“説”,可能的機會和環境,讓幼兒學習聽懂老師的話。

(三)鼓勵幼兒克服困難,獨立完成任務。老師要充分利用幼兒一日生活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和獨立性,如讓幼兒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

(四)積極爭取家長合作,共同注重對幼兒心理素質的培養,只有“家”“園”密切配合與共同重視,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初步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孩子自己拿主義做決定的能力及克服困難的精神。

三、發展幼兒的創造性,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創造性的認識特徵是兒童學習的良好品質,訓練幼兒發散思維是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一種主要方式,因此,在活動中,我們積極訓練幼兒的這種擴散思維能力。要及時發現和鼓勵幼兒的創造性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類創造性遊戲來滿足幼兒創造表現的願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培養幼兒良好心理素質的同時,不是讓幼兒被動地消遣地適應,而是促進幼兒身心向前發展,增強個性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是讓幼兒主動地積極地適應。上學對孩子來説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幼兒園應注重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心理素質培養,幫助幼兒順利適應國小生活,是“幼兒銜接”中我們應重視的.問題。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9

為了能更好地讓孩子適應國小的生活,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多方取經,與身邊家裏有國小生的朋友多交流,瞭解國小生在學校的日常學習情況,同時結合自家孩子的情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讓學習成為常態化,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第一,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媽媽也是要學習,學習是一件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恆,一件終身受益的事情,我們作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書,陪孩子一起學習,通過良好的氛圍,將學習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時,在平時的生活中,告訴孩子學習、吃飯、睡覺一樣,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強化孩子學習的意識。

2、第二,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過孩子的興趣,找準切入點,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説,識字以後,可以自己讀書,不需要爸爸媽媽有時間才能給他講故事,想看故事書,自己在家隨時可以看,讓孩子意識到通過學習他可以獲得很多東西,讓他更有動力去學習。當孩子意識到了學習的好處時,自然學習不會成為他的敵人,就會從被動你要他學,成為我想學,至少現在哆哆對於識字這件事情是沒有任何的抗拒,會經常主動問這個字怎麼讀,因為他愛看書,想看書,就要識字,自然看的書多了,識字也就會更多,還會引以為豪的説爸爸媽媽的書上面的字他也認識。其實,這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識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為只有不斷的多識字,他才能看更多的書。

3、第三,習慣的養成,這是最難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為之努力的。因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玩具與書本之間,孩子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就像我們大人在手機與書本之間,大部分人會選擇手機一樣,因為畢竟書本是枯燥的。那麼習慣的養成更顯的尤為重要,我們要通過習慣的養成來讓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這是我們家長必須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是對自己的孩子呢。在這事情上,我也並沒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歲多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畢竟初為人母,自己也需要學習,在堅持和孩子學習溝通上,都沒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態度也不是很好,因為內心的焦急,總是看重孩子學習的結果,在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後來也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學習是需要細水長流,不能急於一時,放平心態,學會享受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陪孩子一起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讓你的陪伴幫助孩子渡過一個個枯燥難熬的前期學習階段,這個階段大約會持續一個月,當我們順利的.渡過這個一個月,雖然孩子有時候也會有不愛學習的時候,但是學習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對於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不會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學習的趣味,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孩子的天性還是玩,我們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通過和孩子的互動,讓孩子知道學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看到學習的多面性,激發孩子探索學習的奧祕。還拿識字為例,我會和哆哆玩識字比賽,看誰認識的字多,互換角色,我們雖然作為家長,但是在學習面前我們是平等的,我會讓哆哆當提問人,我來回答,然後我故意答錯,然後他很有成就感的説他認識,讓孩子在這種小遊戲中體會到學習給他帶來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對於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們都可以具體的提出來,並適時的給予鼓勵,告訴他,他很優秀,不斷給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當然,如果表現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評,獎罰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畢竟上國小以後,面對學業的壓力,他們會來自於各方面的比較,突如其來的變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時的轉變,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勵和讚揚會讓孩子更加陽光,但是一定要告訴他做錯事是要承擔責任,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6、第六,做最充足的準備,在家的日常學習對於文化知識的儲備畢竟有限,7月份我們也為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幫助孩子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好入學準備,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國小生活。除此以外,我們在孩子這三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中,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過樂高,英語和跆拳道,經過1年多的學習,孩子無論在智力開發還是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總而言之,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需要我們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後,自主學習才能實現,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一直堅定的陪伴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中,也會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堅持做的一件事。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10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麼孩子進入國小後,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學後,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夥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衝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並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閲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閲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閲讀,養成良好的閲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摺紙、畫畫等。適當減少遊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彙,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轉眼間孩子們進入國小生活已快一學期了,從剛入學時找不到教室,對鈴聲不知所做到現在的聽到鈴聲,進入教室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們的變化很大,也説明他們已經變成一名合格的國小生了。

記得開學第一天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教室,依依不捨的離開。而孩子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對着陌生的環境,嚴肅的老師,心裏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從事低段教學已有8年,我覺得對於一年級孩子來説環境的適應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已經超越了知識的學習。於是這半學期來,我重點從這兩方面做起:

首先是環境的適應,環境分為學校環境和學習環境。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天,帶着學生在學校各處轉轉,找到教室的位置,廁所在哪,餐廳在哪,上體育課時的操場在哪,需要老師幫助時老師的辦公室在哪,這些是學生必須要知道的,除此之外還有音樂教師,圖書室等等。學習環境先要從認識老師開始,知道班主任是誰,認識給自己帶課的老師。接下來是熟悉學校的作息時間表,知道每一次鈴聲響起時該幹什麼。

其次便是學習習慣了,好的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也能讓孩子輕鬆愉悦的學習。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他們非常不適應。先從下課上廁所做起,幼兒園裏廁所都在教室旁邊,學生隨時可以去,但國小不行。一節課40分鐘,學生要認真參與學習活動。而且部分學生太貪玩,經常忘記上廁所。在每節下課時就提醒學生先該做什麼,慢慢的養成習慣。

接下來是課前準備,上課鈴聲響起以後,立即停止遊戲進入教室,拿出相應課程書本和學習用品擺放在課桌上,同時在班長的帶領下唱一首歌。這些在孩子剛入學時,老師課前早到一會兒,幫助學生,提醒學生,一個月以後他們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了,先教會孩子課前起立與老師問好,課後和老師再見,懂得尊敬老師、愛護老師。再就是要求他們課堂聽講,回答問題舉手等等一些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相應作出要求和引導。

作業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給學生制定學習時間,老師也作出要求,學生應獨立思考並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彼此交流,共同幫助學生。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11

有幸參加了學校的幼小銜接的家長會,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收穫很多,不僅加深了對學校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認同,也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提供了專業的建議與指導,促使家長在教育理念、引導方式等方面與幼兒園、國小達成一致,攜手共進!

大班的這學期是小朋友們告別幼兒時代邁向國小的最後時期,也是關鍵的調整時期,本次邀請了常青第一國小的優秀教師李萍,當他在台上深入淺出、專業、真誠的交流下,家長們靜靜的聽,專心的記筆記,會議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受益匪淺,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幼兒園不僅是孩子們的學習、成長的樂園,更是家長們學習、收穫的家園。

通過李老師的詳細講解,從各個角度、全面地講解了幼小銜接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學習問題,應對的方法,家長們對待孩子學習的心態,孩子們的上國小後的情況等等,李老師通過分享自己的育兒經歷,傳授了非常的實用、有效的學習方法,讓我們感觸頗深,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在幼兒階段家長們更多的是把精力傾注在孩子的生理成長,保證她吃好、睡好,穿暖,健健康康的,把孩子扔給了學校和家裏的長輩們,很少有針對性對孩子在學習習慣、思維、禮儀等方面的培養,而到了國小階段,李老師提到“這個是我們生活知識學習的階段”,在這裏不僅需要學習數學、語文、禮儀、天文、地理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知識,因為有了這些知識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住、行的要求,因此家長們對於國小階段來説家長們應該是家庭教師的角色更多一些,不僅需要對孩子們學習習慣、思維習慣、搞挫能力、獨立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自己保護能力方面培養,更重要的是要樹立孩子們學習的信心,教給他學習的方法,俗話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幼兒園與國小科學銜接培訓心得12

長期以來,“幼小銜接”一直是幼教和小教普遍關注,但又一直沒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以往的幼教和小教“兩層皮”,“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現象,使幼小過渡出現了“斷層”。

不少國小教師不瞭解幼兒教材教法,幼兒教師不瞭解國小教學大綱和教材,再加上各幼兒園、學前班為迎合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急切心理,片面強調各種知識的傳授,忽略了幼兒能力及性格的培養,使幼兒教育“國小化”長期得不到根本改變,違背了幼兒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

而重複的知識傳授又使入學新生產生厭學心理。而另一些幼兒園、學前班則缺乏教學規程,放任自流,使幼兒教育“保育化”,浪費了大好教育時機。

實踐證明,如果學前教育抓得不好,會影響人一生的發展,所以幼小過渡的準備應從幼兒園小班抓起,重點放在大班和學前班,使幼兒平穩過渡入學,為其終身學習奠定牢固基礎。

首先,培養幼兒對未知世界產生濃厚興趣,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誠如一句名言所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孩子如果對周圍世界有濃厚的興趣,那麼他自然會專注的去想、去聽、去問、去探索。

培養幼兒的這種可貴精神不是一年半載之功,必須從幼兒入園時做起才行。魯迅説:“孩子的世界與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得理解,一味蠻做,大有礙於孩子的發達。”而學齡前的孩子們常常會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開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們想飛上天空,想潛入蚊穴……,我們應通過孩子這種豐富想象力和好奇心,引導幼兒把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把豐富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經過引導使幼兒的有意注意、興趣、愛好、求知慾變得穩定持久,又把興趣做為學習的動力。既然國小要教會兒童讀、寫、算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前教育就應為此做好準備,即組織幼兒進行“前閲讀”、“前書寫”、“前運算”活動,如:利用幼兒對周圍世界的興趣,引導他們看色彩豔麗的畫冊、圖片,進行“聽讀遊戲識字”,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或遊戲過程中聽讀、跟讀、識記、朗讀、背誦兒歌,從而識認常用漢字,為兒童進入國小轉而以抽象符號為主要學習內容做好準備,這就是“前閲讀”,幼兒教育中沒有“寫字”一課,但幼兒教育中的繪畫、手工等發展了幼兒手指握筆小肌肉的靈活性,使孩子握筆輕鬆,運筆線條均勻,為幼兒入學後書寫打下堅實基礎,這便是“前書寫”。孩子們在幼兒園經常開展的“穿珠”、“取物”、“開火車”等多種遊戲活動有目的訓練了點數,也就是“前運算”。可見,這些遊戲活動就是適合幼兒年齡特徵和身心發展規律的,是容易被幼兒接受的,也為幼兒進入國小做了準備。

一提起國小生,幼兒園的孩子們總是覺得非常羨慕,多少還有些感到神祕。根據幼兒這種心理.幼兒園大、中、小班都可以把國小生請來,請國小生講講他們的學習、生活、勞動,講講少先隊、隊旗、科技活動、夏令營,使國小生與幼兒距離拉近,激發幼兒嚮往自己快快長大,帶上紅領巾,早日成為國小生的願望。對於大班或學前班的幼兒還可以有組織的把他們領出去,參觀國小校,看他們上課、活動等等,把幼兒想的、聽的變為直觀感受,使學齡前幼兒渴望成為國小生。其次,培養幼兒自理、自立和人際交往能力。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都在老師、保育員和家長們的照顧下生活,而進入國小就意味着獨立生活的開始,離開別人的監護,許多孩子表現出驚慌、恐懼、不知所措,也有的孩子放縱,安排不好自己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因此,為了幫助幼兒做好入學後獨立生活的準備,幼兒園還要逐漸培養幼兒的幼兒獨立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用具、玩具、衣物等。

為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和主動性,還要給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選擇和安排遊戲、玩具和夥伴,學會考慮和決定自己“玩什麼”、“做什麼”,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和決定事情,可以使幼兒充分學會表達意見,並在執行決定的過程中獲得體驗成功的喜悦和機會。關於這種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密切配合,要經常持久地進行,從幼兒入園時就應開始。

實踐證明,那種事事處處都代替孩子去做的家長們,雖然重視知識的學習,但是他們的孩子進入國小一般是不能適應國小生活的。那些受陳舊教育思想影響,只讓幼兒圍着老師轉,沒有獨立意識,沒有人際交往的教育方式,即使在入學前使孩子學會了加減運算、漢語拼音等基礎知識,他們送出去的學齡兒童也同樣不能適應國小生活。因此,在入學前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是很重要的,他可使幼兒入學後更容易適應新環境,減少驟然進入陌生老師和小朋友之中所產生的交住困難。最後,要抓好常規訓練,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到了大班的幼兒更接近入學年齡,入學前的準備教育要更具體。

第一,要培養大班兒童或學前班的幼兒具有良好的組織性、紀律性。增加集體活動.教育他們熱愛自己生活的集體,組織幼兒進行集體或小組性活動競賽或集體佈置活動室等等,形成良好集體風尚。

第二,訓練幼兒具有“坐、立、走、説、寫、看”的正確姿勢,養成每天堅持看電視中的一段兒童節目,並能講述其主要內容及情節,從而培養他們的觀察、表達、記憶能力。

第三,在學前班、大班各種教育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幼兒延長有意注意時間。心理學家烏申斯基説“注意是一座‘門’,所有從外界進入心靈的東西都要通過它”。從國小一年級學生來看,兒童的學習適應能力,有的一入學就可能表現出兩極分化,有的兒童注意力集中,而且持續時間長,有的兒童注意力難以集中或注意時間較短暫,導致兒童進入正規學習以後成績懸殊。因此,在大班、學前班下學期學習,還要調整作息時間,為幼兒人生下一個階段的到來奠定基礎。

第四,制定學前班幼兒一日生活常規訓練卡,其中有關規定由教師和家長共同監督指導並堅持定期總結。

總之,搞好“幼小銜接”要從多方面入手,起步要早。如果把入學準備教育重點只放在入學前一年,只教幼兒學習漢語拼音、讀寫漢字、做算術題,有的甚至讓幼兒提前學會一年級課本的內容,那麼,這種“國小化”的學前教育是不可取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