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精華8篇)

來源:文萃谷 2.86W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歡迎閲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精華8篇)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1

這本書是我們的一個名著,裏面有很深刻的軍事思想和處世哲學,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書里人物的好處和壞處。這個電視的主題歌非常的好聽,"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每讀一次就彷彿三國的`人物、故事一一展現在我的眼前。

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五個時期的事情:黃巾起義、董卓掌權、羣雄爭割、三分天下、三國歸晉。

黃巾起義始於鉅鹿人張角,因為受壓迫,忍受不了當時皇室的行為,起義。但是裏邊的劉、關、張就此桃園結義,為朝廷效力。消滅了黃巾軍,隨後劉備劉皇叔日益壯大,皇后的哥哥何進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進京。結果何進被十常侍殺後,董卓就掌權了。曹操要殺掉董卓,失敗後,董卓立曹袁紹為勃海太守,出讓了赤兔馬給呂布。

張飛、關羽、劉備三顧茅廬後請出諸葛亮,提出了抗曹計劃,經過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曹操滅了袁紹、呂布,吳、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佔據強大的北方,劉備佔據西蜀、荊州等,孫權佔據江東。至此吳、魏、蜀,三分天下。最後,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等逐一去世。蜀、吳都歸降魏主司馬炎,三國一統歸西晉。

書裏邊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非常的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知識豐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崇拜這個人物哈。

這部書的人物性格鮮明、人物形象豐滿。從中我也認識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性格好壞都不能隱埋,所以我們要改掉缺點,力爭把每件事做好。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2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我受益匪淺,也學會了《三國演義》的各種把戲,比如借草船放箭、空城規劃、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東漢末年朝廷的無能。各界英雄,包括官員、劉備、關羽、張飛、曹操等。趕走了宦官,形成了三國分裂的局面。他們贏了就打,贏不了就跑。然後他們招募並捲土重來。最後,魏取得了勝利,建立了金。

讀完《三國演義》,我不知道為什麼劉備沒有贏。原來,張飛和劉備在接應途中被部下殺死。關羽毫無準備,被孫權的'陰謀殺死了。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戰敗後不到半年就死了。真遺憾。我很高興想到那些以前被捕的貪官,想到劉備、關羽、張飛和諸葛亮去世時錯過了多少。

現在想想我們,沒有戰爭,只有和平。在幸福中成長,我們應該驕傲。當我讀到老百姓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老百姓正血流成河時,我感到非常難過。即使是普通人也倖免於戰爭。

正是因為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了歷史,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戰爭的恐怖,同時也讓我學會了各種各樣的把戲,尤其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他們自己的風格,而且往往都很短小。總的來説,讀這本書讓我大開眼界,值得學習。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話題都讓我有深刻的思考,但是,讓我感觸最多的就是比較符合現在人們生活氣息的話題——職場、人脈。

其實,《三國》中,每個人都是在職場中奮鬥的人,讓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劉備、孫權。你可能説,劉備、孫權的才智遠不及諸葛孔明、周郎。但是,劉備、孫權卻善於用人。劉備智謀有孔明、龐士元,武略有關公、張飛、趙子龍、魏延、黃忠,有了這些人,即使劉備不能征戰,他也依然能打下一片江山。而在平時,劉備是真誠的對待每一個部下,使他們信任自己,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不惜去三請當時還是一個沒有多少名氣的草民。除此以外,劉備也是很講義氣,義弟雲長逝世後,他曾經的部下——糜芳、傅士仁,卻害死了雲長,投奔了他人,當他們反省後,斬了殺死雲長的仇人,劉備卻毫不猶豫地親自斬了他們。你説,劉備這樣對自己的兄弟,軍中,又有誰不肯為他死心塌地地效勞的呢?

東吳孫權則更善於用人,為了抗擊曹操、奪取荊州,可以用詐讓自己的妹妹去嫁給劉備,這樣孫劉聯軍可以更好的抗擊曹操。但沒想到,因為國太心疼自己的女兒,假戲真做,劉備真成了孫仁(孫尚香)的夫君。這也可以間接地看出,父母都是疼愛自己的孩子,許多孩子卻不領情,套用一句廣告語"過年回家,別成為父母永遠的'等待"。而孫權相對於劉備而言,更不容易在於,父兄已經打下一大片江山,守住這片江山自然比打江山難。

《三國》在人脈方面則給了我很大的啟示,一個人好比就是一個零散的點,當你和你的朋友聚在一起,就會成為一個圓圈,而一個圓圈的力量、範圍一個零散的點。當然,這個圓圈也不是那麼牢不可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以,當圓圈出現一點小空白、小漏洞時,你就必須要想盡辦法去彌補,如果你善於動用人才,你也可以藉助你的朋友去完成彌補的工作。

其實,我也曾在此方面吃過虧,有一次我和我的死黨因為分數的問題鬧了一點小矛盾,我也沒有在意,一直在等着她先向我認錯,可是,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中間的隔閡越來越大,最後,昔日的親密無間的好友差點成了仇人。當時,我就用盡辦法補救,對於我來説,結局總是美好的,我們終於有回到那個親密無間的時代。

而在人脈中,還有一條非常重要的技巧。《三國》中也曾很好的體現,每一個國家都會有賢人舉薦同樣富有才華的人才,而一國之主都會為了國家的前途欣然接受,正是因為有了他們,國家逐漸富強、打下更多的江山。如果用圓圈來解釋的話,就是這個圓圈中可能在某一方面無法幫助你,而你的朋友的圈子卻有眾多專業人才,那你就可以通過你的朋友,把他的圈子發展成你的。你可能會説,這麼多朋友你能顧上來嗎?實際上,只要你能盡力幫助他們的就幫助,這樣,你的人脈網絡就永遠不會用除法,只會用乘法。

看完《三國演義》後,突然發現自己在人脈方面有很多不當之處,或許,這本書就是給我敲了一個警鐘吧。也許,某一天,我重讀《三國》時,對於人脈的感慨,不是愁眉苦臉,也不是驚訝,而是一種水到渠成的自信,一抹如暖陽般的微笑。

夕陽西下,帶着對人脈的感慨,邁出行動的步伐,走向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4

最近,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感觸很深。

首先,我對歷史動盪時期的那些奸臣無比痛恨。東漢末年,董卓利用自己手中的兵權,當了太師,費少帝,立獻帝,卧龍牀,不把皇帝看在眼裏,後來王充獻計殺了董卓,真實大快人心。呂布只是一介勇夫,背信棄義,為金錢而殺丁原,因美色而殺董卓,投劉備而奪徐州,最後被曹操殺死在白門樓。董卓和呂布都是罪有應得。

其次,我對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們感到痛心。周瑜,三國時吳國的大將,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諸葛亮三氣致死,埋沒了一肚子的才華。關羽一向沉穩,曾打過無數敗仗,但最後由於驕傲輕敵,中了呂蒙之計,致使自己敗走麥城,為吳侯所害。龐統曾與孔明合稱鳳雛卧龍,但在落鳳坡中了張讓之計,被亂箭射死。可惜!可惜!

最後便是對那些英雄能人的欽佩。我欽佩孔明他奇計百出,忠心耿耿,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欽佩張遼威震逍遙津,跟隨曹操屢建奇功;我欽佩趙子龍在曹操百萬大軍中七進七出,人稱常勝將軍。

《三國演義》不愧為世界名著,它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成為今人的一面面鏡子!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從小就讀過很多書。我最喜歡的書是《三國演義》。我喜歡這本書,所以我想向你推薦它。

《三國演義》是古代歷史小説中最有成就和影響力的作品。它廣為流傳,魅力無窮。它在中國文學和人民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它描繪了大約200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張飛等人最為成功。《三國演義》在我腦海中一個接一個地講述着傳奇而生動的,比如桃園的三個結拜兄弟,三個愛護茅草屋,赤壁之戰,草船借箭等等。它不僅讓我瞭解了很多歷史知識,也讓我學會了一些與人打交道的。

這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他九英尺高,胸前留着長髮,一雙鳳眼和兩條蠶眉,外表非常強壯。非常有用。智慧和勇氣,我最欽佩他的力量,因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刀切開肉,一個接一個地刮掉骨頭上的毒藥。雖然這種“手術”會讓“病人”非常痛苦,但他仍然在專心地和他的.輔導員玩時忍住了疼痛。雖然關羽在一戰期間在麥城遭到魏國和吳國聯軍的伏擊和殺害,但關羽忠誠的英雄形象仍然留在我心中。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感受到了中國文學的廣度和深度。作者羅貫中形象地描述了所有的人物,如關羽的正義、張飛的正直、諸葛亮的忠誠和曹操的背信棄義等.這也表明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都無法隱藏。我們必須克服缺點,做得更好。《三國演義》確實是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我希望通過我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知識淵博、聰明能幹、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6

讀書對我們是非常重要的,正如高爾基所説的“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就如花朵需要水的澆灌,樹木需要土壤來生長,人類生存需要氧氣。接下來,由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我最喜歡的書,它就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為一本文學鉅作,它在文學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書的`作者羅貫中是元末著名文學家、戲曲家。他蒐集各種歷史資料,靠着他縝密的構思,編寫出了這部鉅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三國時期蜀漢,孫吳,曹魏三大集團政權勢力相互紛爭,最後統一為西晉的事。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從天下大亂到諸侯四起,再到三國鼎立,最後天下統一,正應了本書開頭的那第一句話: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國演義》中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兩百多名人物,有各自掌權的君主,曹操,劉備,孫權。有足智多謀的謀士,諸葛亮,郭嘉,徐庶。有虎虎生威的大將軍們,許褚,張遼,李典,于禁,樂進。有有情有義的關羽,張飛,趙雲,也有有勇有謀的周瑜。每個人物都性格鮮明,並且都有我們值得尊敬、學習的地方。其中,我最喜歡關羽,諸葛亮,曹操這三個人物。被後人稱為武聖的關羽,曾温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擒于禁斬龐德,有勇有謀,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單刀赴會,刮骨療傷。忠義是他最大的優點,身在曹營心在漢,一心只為報舊主。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智慧的諸葛亮忠心耿耿,協助劉備,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非常人所能。曹操被後人評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可見及能力,一生信奉“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出口不凡,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家,詩人。他收復了北方中原,建立了三國中土地最廣的國家、最強盛的國家,也為西晉統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深深地愛着三國,是因為它的道理之廣,是因為作者對光明的呼籲,也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東漢末年的黑暗,造就了一段不平凡的英雄傳奇。快來跟我一起,走進三國的世界吧!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7

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因為自從買上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後,一直還沒有來認真、用心去讀這本好書,幸好有了這樣的暑假作業,才讓我讀到了這麼好的小説書。

本篇小説是一步跨度進一個世紀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裏面的諸葛亮。

他知天文、曉地理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是《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卧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丈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空城計、七擒孟獲、以木牛流馬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妙計,我們不僅要學習他的神機妙算,我們還要學習他的忠心,他認定了劉備做主公,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着共產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為了那個人的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或戰友,在那麼險惡的時期裏,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最後,我要説,《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三得呀!閲讀《三國演義》心得體會800字篇16

書中描寫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上通天文,下達地理,採用多角度立體描寫。

劉備納了水鏡先生的真知灼見:“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於是,三顧茅蘆,請諸葛亮出山相肋,雖關張不悦,雖大雪漫天,天寒地凍,雖一而再,再而三,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備終求得孔明出山為軍師。此既寫劉備求賢如渴,又寫了諸葛亮恃才高傲。

曹操謀士程昱評價徐庶曰:“十倍於昱”。徐庶評價諸葛亮十倍於自己,孫權謀士魯肅評價諸葛亮十倍於己。諸葛亮也自比管仲、張良。可見諸葛亮是個高人中的高人。

諸葛亮分析天下大勢,審時度勢,精當了得:曹操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是上天拿來資助劉將軍的。又曰:“將軍欲成霸業,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先取荊州為家,後即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可圖中原也……”劉備聞言,頓首拜謝。只一席話,乃孔明未出茅蘆,已知三分天下,真萬古之人不及也!

諸葛亮出山首戰用火攻,次戰也火攻再加水淹,大敗曹軍,建立奇功。在關張心目中樹立了絕對,也讓曹操嚐到了諸葛亮的厲害,由不識到認識,初知他是個不好對付的敵人。

周瑜年少英雄,可他打曹操用的反間計,苦肉計皆被諸葛亮一一識穿,周瑜為東吳計也為嫉妒驅使,當然容不得諸葛亮,幾次要殺亮,皆被魯肅勸止,諸葛亮在七星壇作法借得東南風后,即由趙雲保護逃逸,又讓周瑜撲了個空,真乃神機妙算,料事如神矣。

魯肅勸周瑜殺亮不如勸亮降歸東吳,孫權謀士諸葛瑾乃亮之兄也,受命勸亮,打出親情牌,亮接招打出忠義加親情兩全牌。亮曰:“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去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團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瑾思曰:“我來説他,反被他説了我也。”遂無言回答,起身辭去。

我看以後小説諸葛亮式人物的描寫,離不開《三國演義》的寫法。由此脱胎而來,有比較成功的範例,如羅貫中的弟子施耐庵寫《水滸》中的梁山軍師吳用也大有諸葛亮的氣質神韻。不少計謀是諸葛亮的變化。後世把諸葛亮當成鞠躬盡萃,死而後已,忠誠報國,聰明智慧,謀略大家的代名詞。足見小説把諸葛亮寫活了,後世很難超越。

三國演義閲讀心得體會8

滾滾長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今天我有幸拜讀了羅貫中著的這部作品。深深被這本書所打動。

書中的情節是以東漢皇叔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要興復漢室,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户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閲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説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飄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畫之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説之首,真是一部千古奇書。

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曹操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霸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曹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説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説明曹操也是一位有文才的人。

三國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説,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是不可磨滅的經典之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