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心得(彙編15篇)

來源:文萃谷 3.08W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師心得(彙編15篇)

幼兒園教師心得1

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是老師心目中比較聽話的孩子之一。老師非常喜歡她,她經常請我和妻子向其他家長傳授經驗。我們也樂此不疲。和大部分家長一樣,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後來發生在女兒身上的一件事,讓我開始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是伊伊上小班的時候,一天回到家裏,外婆心疼地告訴我,伊伊在幼兒園尿褲子了,穿了一天的濕褲子,等她去接的時候,褲子都半乾了。我問伊伊為什麼不報告老師要上廁所呢?伊伊告訴我們,她本來想舉手報告老師,可是老師説過,老師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聽講,不能到處亂跑,她實在憋不住就尿在褲子裏了。“那可以請老師幫你換條褲子呀。”妻子説。伊伊的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她説她才不要讓老師和小朋友知道。因為老師説,聽話的孩子,老師組織上廁所時一定要去。結果她忘記了。從這件事上,我們還了解到,如果不是在老師提醒上廁所的時段,伊伊通常都不敢把自己的生理需求及時告訴老師。後來,我們發現伊伊不怎麼愛喝水了,無論我們怎麼勸説,伊伊就是不肯多喝一滴水。夏天喝水少很容易生病,沒多久,伊伊就生了一場病。即使在病中,她也不怎麼多喝水。妻子和幼兒園的老師勸説了好多次,伊伊才開始正常喝水。

通過這件事,我和妻子意識到之前對伊伊的教育存在嚴重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把“聽話”當成了教育孩子的捷徑。比如,我們常常會以“聽話”作為標準來讚揚和獎勵孩子。長期這麼做,就會讓孩子認為“只有聽爸爸媽媽的話,他們才愛我”。於是,孩子就會用“聽話”來換取爸爸媽媽的愛,這又會進一步強化孩子的“聽話”。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慢慢缺乏主見、不敢表達自己的正當要求。

對一個幼兒園的孩子來説,他們對自己的要求主要來自他們心目中具有權威的大人,這種要求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行為和能力。作為大人,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如果為了自己省事和省心,僅用“聽話”來要求孩子,那麼孩子為了達到大人的要求,會下意識地討好大人,比如在幼兒園的時候,當有困難的時候,就會不敢輕易驚動老師;當需要幫助的時候,就不敢麻煩老師;當不開心的時候,更不會直接向老師傾訴。長此以往,勢必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做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受到影響,還容易養成慣於看人臉色的消極行為,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和妻子決定有意識地引導伊伊學會正確面對大人的要求,並能夠表達自己的正當需求,不讓孩子再傷在所謂的“聽話”上。隨後發生的一件事,讓我們覺得機會來了。一個週六,我和妻子打算先帶伊伊去商場買衣服,然後再去看兒童劇《白雪公主》;伊伊則想先看兒童劇,再去買衣服。妻子故意説道:“伊伊是個聽話的孩子,這件事爸爸媽媽説了算。”伊伊很不開心,但是沒再説什麼。我悄悄問伊伊,為什麼她想先去看兒童劇?伊伊告訴我,每次媽媽帶她去買衣服,總是逛好久,回家的路上她經常睡着了。可她不想看《白雪公主》的時候也睡着。我動員她把想法告訴媽媽。伊伊擺擺手,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説:“算了,你們説了算。”我聽了很心疼孩子,真沒想到她看似聽話的背後,竟然有這麼多的無奈。我繼續鼓動她,要是不想睡着,就一定跟媽媽説。我還保證,如果媽媽覺得她説得有道理,一定會同意她的要求的。最後白雪公主佔了上風,伊伊去找媽媽了。妻子認真地傾聽了伊伊的話後,決定同意她的提議。那天伊伊看得非常高興,回家的路上小嘴嘰裏呱啦説個不停。我趁機説:“多虧你跟媽媽説先來看兒童劇了,要不你睡着了,多可惜!”妻子也附和説:“伊伊是個大孩子了,可以告訴我們她的想法了。以後我們也要多聽聽伊伊的意見呢!”第二天我送伊伊去幼兒園時,特意當着伊伊的面向老師提起這件事,由衷地表揚她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我們儘可能給伊伊營造寬鬆的成長環境,平等地對待她,讓她多表達自己的意見,鼓勵她敢於説“不”。同時,還引導她認識到,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説的話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大人們也會經常犯錯。如果大人做得不對、提出的要求不合理,孩子完全可以向大人提出來。為了讓伊伊在幼兒園也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還經常陪她玩模擬幼兒園的遊戲。先是伊伊當幼兒園老師,我們做小朋友,讓她給我們不斷提出要求。如果她提出的要求不妥,我們就會舉手告訴她。接下來我們又互換角色,讓伊伊做小朋友,我當老師。當我提出的要求比較過分時,她就會和媽媽一起舉手表示抗議。因為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伊伊逐漸敢於對大人的.決定提出反對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如果她説得有道理,我們就會認真地照她的想法去做;即使她説錯了,我們也不輕易否定她,而是把發現錯誤的機會和改正的空間留給她。

“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這是大部分中國家長秉持的教育觀念。在國內的教育體制下,聽話的孩子也往往會更多地得到老師的喜歡和青睞。但是,德國著名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一個實驗:對2~5歲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跟蹤觀察到青年期。結果發現,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74%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作為家長,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在“引導”和“培養”孩子,其實是在傷害孩子,這一點是需要我們警惕的。

幼兒園教師心得2

海河幼兒園認真貫徹落實市委組織部、教育局文件,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的號召充分發揮全省“十佳”幼兒園的優勢,圍繞縮小城鄉教育差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紮紮實實做好支教工作,為促進城鄉學前教育的均衡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海河幼兒園通過支教工作人員彙報實地考察鄉鎮的學前教育現狀等,多次召開調度會,會診工作思路,討論教育教學方案,將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帶到鄉村,帶到園長和老師們之中,使龍居鎮托幼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為了讓支教人員更好、更安心做好的支援農村基礎教育建設,幼兒園不但為她解除了家庭後顧之憂,今年9月份還特派去山東師範大學學習。物質上的支持與幫助,使龍居鎮中心幼兒園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今年6月份為其送去了電腦、圖書,教師節送去慰問金3000元,龍居鎮中心幼兒園開園在即,給其配置了桌、椅、牀300多套,蒸車、爐灶、冰箱,大型玩具3件等物品總計15萬元之多。龍居鎮委、鎮政府在艱苦條件下重視為農村幼兒創設優質的教育環境的精神,也同時感染着海河幼兒園的師生員工們,更加激發了貢獻自己的力量的決心。

下一步海河幼兒園將一如既往地在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上為農村幼兒園的發展、提高做積極有效的工作,依託城市園優質的教育資源,培訓鄉鎮園幼兒教師,在教育教研上給予指導、幫助等。

如:進行大型玩具捐贈活動;對結對園幼兒教師進行培訓;幫助結對園進行鍼對農村學前教育特點的課程研究、開發活動;繼續開展送教下鄉活動等。盡心盡力為姐妹園的.管理機制,豐富我園的課程體系,實現綜合性的課程設置、發展性的環境創設,全方位的教師素質,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個性化的辦園模式,逐步達到園舍設施現代化,行政管理科學化,隊伍素質專業化,保教質量優質化,同姐妹園所一道,共同為我市學前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支教工作是一項利在當今,功在千秋的政治工作,一方面扶持了農村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鍛鍊了自己的隊伍。這是一個雙贏的措施,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做好支教工作,為全市學前教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讓我們攜手並肩共創佳績,實現雙贏發展。

幼兒園教師心得3

導讀:一些單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開辦的學前班,規定“不入本校學前班不準入本校”等錯誤做法,也使許多家長誤認為幼兒必須經過學前班這一階段。

目前社會上存在着一種現象,即學齡前兒童上了幼兒園後,家長普遍要求讓孩子再上一年學前班,然後上國小。那麼,上了幼兒園的孩子是否還需要上學前班呢?

我們首先看看為什麼會產生上述現象:

一是部分家長對幼兒園和學前班教育的性質認識不夠。

幼兒園和學前班是學前教育的兩種形式:幼兒園是學前三年教育,學前班是學前一年教育,兩者都屬於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而學前班是現階段我國幼兒教育較落後(主要是農村和小城鎮),不能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即3"6歲的幼兒教育)的情況下,所設置的學前一年教育,是幼兒園數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和補充,不是比幼兒園高一級的教育形式。

二是望子成龍心切,錯誤地把開發幼兒智力與學習知識等同起來。

誤認為:“孩子越小、識的字越多、數的.數越多、智力開發得越好,孩子就越聰明。”其實不然,開發幼兒智力主要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遊戲活動來促進幼兒動手、動腦,從而培養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它比幼兒簡單地認識幾個字、背幾首詩、算幾道題(這些多是幼兒機械的記憶,並不能理解)要高級的多,而學習知識的任務應該是從國小才開始的,因此我們常常發現某某幼兒在3歲就能背多少詩,識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國小成績並樂觀的現象。科學研究表明,不適宜地過早讓幼兒學習知識,不但對開發幼兒智力無益,甚至有害。

三是現階段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銜接不夠緊密。

特別是一些學前班教材存在有“國小化”的教學內容,提前把漢語拼音、書寫漢字、計算等國小一年級的部分教學內容編入了教材。這樣就使一部分家長認為在學前班可以提前學習一些一年級的知識,孩子上國小時容易接受所學知識,不至於“跟不上”,因此希望孩子上一年學前班以作鋪墊。另外,一部分地區規定孩子入國小年齡為7週歲,與

幼兒園年齡不吻合,即幼兒3歲入園,上3年後才6週歲,與入國小相隔一年,因此在這一年裏家長就希望孩子再上一年學前班。

當然,一些單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開辦的學前班,規定“不入本校學前班不準入本校”等錯誤做法,也使許多家長誤認為幼兒必須經過學前班這一階段。

以上這些情況是造成社會上普遍要求讓孩子上學前班的主要原因,從而出現了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孩子要上學前班,上了幼兒園的也要求上學前班,入學年齡提前了,家長讓孩子在幼兒園上兩年就去學前班,因此導致了國小辦學前班,集體、個人辦學前班,甚至幼兒園內也辦學前班的混亂現象。

《義務教育法》規定,年滿6週歲的兒童就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週歲入學)。市教育局根據我市幼兒教育的發展狀況,於20xx年就下發文件,決定取消城區學校附設的學前班,因此年滿6週歲的兒童可以根據本地教育部門規定的具體入學年齡(應在6"7週歲之間)直接入國小接受義務教育,而不需要再上學前班。

幼兒園教師心得4

一天傍晚,一位幼兒家長急匆匆地來到園長辦公室找我,説她的孩子吳某被陌生人接走了,不知去向……後經瞭解,事情原來是這樣的:吳某見趙某的爺爺來接趙某,便要求趙某的爺爺帶她回去。趙某的爺爺認識吳某的家,便答應了。於是,他在教室門口對老師説了聲“老師,我把吳某接走了”,便離開了。當時,正是家長接幼兒的高峯期,教師在忙亂中並未看清接吳某的是誰,只知道是個高個的爺爺。吳某的媽媽來園未接到孩子,而老師又説不出孩子的去向,因此便氣憤地找到園長室……

雖然這件事只是虛驚一場,但卻暴露了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此,我們經過研究,完善了“交接幼兒制度”。這項制度覆蓋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個交接環節(包括入園、中途接送、教師之間或教師與保育員之間的換班、離園等),涉及到保健醫生、帶班教師、保育員、值班教師及家長等人員,內容全面、具體。

為使“交接幼兒制度”不流於形式,落到實處,我們又採取了幾條措施:

首先,召開家長會。

各班在近期內召開一次以交接幼兒為主要內容的家長會(以後該內容列入開學初的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我園交接幼兒的制度,爭取家長的配合。同時,讓每位家長填寫調查表(主要是調查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及其與幼兒的關係等內容),調查表由各班妥善保管,各班要嚴格按調查表提供的`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名單交接幼兒。

其次,幼兒園建立“各班交接幼兒記錄表”。

每天傍晚,各班總會有少數未被及時接走的幼兒,這些幼兒要由值班教師負責。帶班老師必須與值班教師當面交接這部分幼兒,並在上述表上寫明這些幼兒的名字,以及可以接幼兒的人員名單。此後,家長每接走一個幼兒,值班教師便在該幼兒的名字後作一記號。

分析與思考

1.隨着社會的發展,幼兒園內肯定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必須有防患於未然的意識。如果偶爾出現了預想不到的事,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及時採取措施,做到有漏必堵、防微杜漸。

2.制度要細,責任要明,措施要可行,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有制度而無相應的責任人,就可能出現遇事相互推諉的現象;有制度而無具體的措施,制度就無法落到實處;有措施及相關責任人而無制度,一旦出現意外事件,會無“法”裁決。

忠之,幼兒園領導、保教人員和家長,誰都不希望在交接幼兒方面出現差錯。因此,只要幼兒園做好宣傳工作,家長們就會積極配合的;只要大家密切配合,共同努力,送接幼兒這項工作就一定能做好。

幼兒園教師心得5

今天早晨,我的同事貝貝媽媽告訴我:“你們班的孩子不得了,談論的話題怎麼這樣複雜,昨天我家貝貝回來跟我講,殷子燁告訴小朋友——他不想活了。”我接着問:“那麼,貝貝有沒有説他為什麼不想活,他們什麼時候談論這一話題的。”貝貝媽媽説:“貝貝也不知道他為什麼不想活,她自己也説不清楚,大概是他們自由活動時説的吧!”

聽到孩子口中講出了“我不想活了”這句話,使我很震驚,它會出自於我們大班孩子的口中嗎?於是我開展了調查,並進行了相關的實踐教育活動。

一、展開調查,尋找説話者,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首先,設置問題情景,展開調查。

我採用選擇性活動的方法展開了調查,設置了選擇性的問題:活着是好還是壞?答案A:認為自己是幸福、快樂的孩子,活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答案B:認為自己是痛苦、不快樂的孩子,活着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將活動場地分為A、B兩區,全班共31個孩子,選擇A答案的有23個,選擇B答案的8個。

其次,瞭解孩子選擇相應答案的原因。

選擇答案A的原因主要有:我有好朋友跟我玩,我很開心;如果我死了,爸爸媽媽會很傷心;如果死了,你就什麼也看不到(眼睛作眯着狀),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那多麼糟糕(手一揮);選擇答案B的原因主要有:我在家裏沒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我們家裏的人,在家不准我到外面和別的小朋友玩;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與我玩,有的不與我玩。

最後,尋找“我不想活了”的説話者,瞭解説出這句話的真實情景。

我以信任孩子們的心理狀態説道:“小朋友,老師今天聽到了一句話——我不想活,我想知道是誰説的,請他走到老師身邊來。”殷子燁、戴鈺力兩人磨磨蹭蹭的低着頭有點緊張的走到我身邊。因為他們不知道老師會對他們怎樣。為了緩解他們的緊張感,消除其顧慮。我先肯定他們誠實表現的行為,對他們説:“你倆很誠實,表現很好,老師想知道你們為什麼説出這句話,現在可以告訴我嗎?”殷子燁用手撓撓頭傻笑着説:“我是跟電視劇裏的人學的,説着玩的,我又不是真的不想活。”我這才明白為什麼剛才在選擇答案時,殷子燁做眯着眼睛狀,手一揮,説出的理由是:如果死了,你就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那多麼糟糕。他選擇了A答案,説出“我不想活了”的真正情景是他模仿電視劇的人物的言行,鬧着玩。可是戴鈺力選擇的是答案B,理由是什麼,她一本正經的苦着臉帶着傷感的語氣説:“我在家裏沒人和我玩,大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不理我;在幼兒園我們班有的小朋友與我玩,有的不願意和我玩。我覺得沒意思,所以我不想活了。”原來,戴鈺力受同伴殷子燁模仿表演的影響,結合自身缺乏親人的關愛及與同伴間交往存在的問題,説出了“我不想活了”的話語。

二、圍繞孩子表述的真實想法所反映的問題,開展相關的教育活動。

(一)抓住契機,與孩子共同淺談“生命的意義”這一話題,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在真正瞭解到大班孩子説出“我不想活了”的原委後,我的想法是從正面引導,讓孩子知道生命的意義。為此,我以此為契機,引導孩子談論《生命的意義》這一話題,讓孩子初步懂得,每一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了,就不會復活,就會向小朋友講述的那樣,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了思維,一切都不知道,親人會多麼傷心,是糟糕的事情。讓孩子知道人的生命的可貴,無論什麼時候,大家都要好好珍惜,不可輕易的説出類似於“我不想活了”、“我要自殺”、“我要跳樓”等話語。此外,教育孩子要學會辨別是非,不要隨便嘗試或模仿一些不良的言行,避免出現意外,造成不良後果。

(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愛,增強其交往能力。

戴鈺力講述自己不想活的理由是:在家沒有人陪她玩;在幼兒園有的小朋友不願和她玩,由此產生了消極的情感。從中反映了兩個問題:一是孩子需要親人和同伴愛。二是,孩子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值得關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我開展了下列相關的活動:

1.向家長髮放倡議書,呼籲家長以及全社會來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其實,戴鈺力小朋友描述的這種現象並不只是表現在個別孩子身上。隨着社會的加速發展,競爭的激烈,家庭結構的變化,大多數家庭中,孩子的年輕父母整天忙着自己的工作與活動,無暇理到孩子,孩子的一切都有年長的祖輩照管,與父母的交往較少,爺爺奶奶們擔心孩子出現安全意外事故,限制孩子與他人交往;有的家庭不和睦或破碎,經常吵架,給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據瞭解戴鈺力的父母曾鬧離婚,現在爸爸長期出差在外,媽媽也經常因工作需要經常外出,奶奶工作忙,平時都由爺爺照料,爺爺有時怕她外出調皮出事,不讓其出去和其他小夥伴玩耍。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父母的關愛、與同伴的交往需求得不到滿足,交往技能缺乏。因為交往能力低,與其玩的同伴就少,她感到了孤獨,心理產生了消極因素,。在幼兒園她常圍着我,有時拽着我的手,有時拉着我的衣服,時常還摘些小野花用紙一層層的包紮好送給我,輕輕的對我説:“老師,我喜歡你,讓我叫你媽媽吧,我做你們家的悠悠(我的女兒)。”我感覺到了她非常需要成人的關愛。所以,我通過班級網頁、班級留言板向家長髮放倡議書——《請您多陪陪孩子》(詳見文章後面的附件),呼籲家長以及社會來關注年幼孩子的心理需求,年輕的爸爸和媽媽抽空多陪陪孩子,加強與孩子間的溝通與交流,讓孩子體驗到你們對他們的愛,讓愛呵護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消除不良情感的影響,為其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礎。

本班發放的倡議書,得到了部分家長的響應,有些家長主動與我們班級老師交流自己對孩子的關照不夠,並表示自己會盡量抽空陪陪孩子。原先從未和老師單獨交流的戴鈺力的媽媽向我們班級老師講述了自己家庭的現狀,她説為了孩子,她會和鈺力爸爸一起努力,給孩子多一點關心。現在出差在外的鈺力父母,常常抽空回家陪陪孩子,與孩子加強交流與溝通,增進了親子間的情感,遇到一些育兒問題,能主動與老師聯繫,諮詢科學的育兒知識與經驗。還經常詢問孩子在園的表現,積極配合幼兒園的各項工作。戴鈺力也比從前活潑開朗了許多,能夠積極地參與活動,做事情更專注,常常因為受到老師的表揚,而開心的露出笑臉。

2.深入瞭解班級孩子的交往水平,營造良好的班級交往氛圍,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孩子的交往能力。

(1)通過“和好朋友握手”活動,瞭解本班孩子的交往水平。

戴鈺力説在幼兒園有的小朋友不願意和她玩,她覺得沒意思。我便順着她的話繼續追問:“在幼兒園我們班有小朋友不願意跟你玩是嗎?他們是誰?為什麼不願意跟你玩?”其他孩子見狀有的急忙走到我和戴鈺力的身邊説道:“我願意跟她玩呢,我也願意……”頓時周圍的氣氛顯得異常活躍。戴鈺力在眾多同伴的圍擁下顯得不知所措。我臨時設計了“和好朋友握手”的活動,組織小朋友排好隊,由戴鈺力逐個去找平時樂意與她交往的小朋友,並和他們握一下手。如果平時不願意或者從沒有與她玩過的小朋友,就不要和她握手。戴鈺力按照規則從排頭開始逐個的去找小朋友握手。此時其他孩子都想與戴鈺力握手,個個都將手伸出來,但是戴鈺力很有主見的與相關的小朋友握了手。最終全班31個孩子,她與12個孩子沒有握手。而這12個孩子根據平時老師觀察的情況分析,這些孩子在交往方面存在着兩個明顯的特徵:一類是7個性格偏內向,不善言語與交往的孩子;另一類是5個自身與人交往的行為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孩子,如不禮貌、不懂得遵守規則、有攻擊性行為等。

(2)採用知識競答、情景表演、講故事、繪畫、唱歌與遊戲等多種活動形式,開展《朋友》主題活動,增強孩子的交往技能。

根據上述情況,本班有三分之一的小朋友交往水平有待提高。對於性格偏內向,不善言語及交往的孩子,要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敢於與他人交往,體驗與人交往的必要性和好處,最終樂意與人交往。針對不遵守規則或交往行為方式存在一定問題的孩子,主要讓他們懂得基本的交往技能,如:自身言行的文明,懂得分享、輪流、協商、合作等交往方式。為此,我利用班級課間休息或活動環節過度的時間段,進行了生成式的主題活動《朋友》。大班孩子已經具有一定交往技能的知識,如文明禮貌用語的使用,集體規則要遵守等,以知識競答的方式,再次提醒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言行文明,遵守規則才能順利地開展活動,這樣才會受到他人的歡迎,朋友會更多;編排一些與孩子實際交往相關的情景劇,孩子通過演、看、評,增強了孩子的交往技能;師生共同收集有關朋友互相謙讓、合作、分享等友好相處的故事,激發孩子學會關懷他人,積極與他人相處的熱情;通過繪畫、唱歌等藝術表現形式,體驗與人相處的樂趣……

(3)營造平等和諧交往的班級環境氛圍。

通過《朋友》主題牆飾的佈置,展示班級孩子友好交往的照片、繪畫作品和表揚欄等,營造了良好的外在環境。此外,我更加註意與那些交往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多交流,在幫助他們提高交往能力的同時,進一步增進師生間的情感。在日常的各個環節,我會刻意給孩子留有一定的時空,讓他們自主的進行交流,提供商討、合作、謙讓、分享等機會。

班集體主題活動《朋友》的開展,孩子的交往意識與慾望逐步增強,交往行為得到很好的改善,班級集體形成了良好的交往氛圍。

[思考與認識]

孩子的一句話“我不想活了”引起了我的思考,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得到的認識是:孩子要能健康地成長,不僅要在身體上受到照顧,還需要和社會成員進行交往,發生情感上的聯繫。我們要對他們關愛,培養其社會交往能力。那麼,家園該怎樣培養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呢?我的思考是:

一、創設環境,以情育情,培養孩子社會交往能力。

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機會,讓孩子獲得積極的交往體驗,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技能十分重要。主要的社交技能有:

(一)和睦相處的交往技能。我們從禮貌用語和文明行為入手,進行尊重、理解、謙讓、友愛的情感教育。教育孩子在交往和處事中學會主動説“請”、“謝謝”、“對不起”等文明禮貌語言,活動中能夠聽取和徵求同伴和老師的`意見,促進協商的成功,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二)共同分享的相處技能。孩子間相互交往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良好個性情感的培養。因此,幫助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交往環境,引導孩子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分享快樂,增進彼此友情尤重要。在家庭中,孩子一般與家人交往,進入幼兒園後,孩子的活動範圍就從家庭擴大到學校,交往範圍明顯擴大,他們與同伴交往,分享合作。為讓孩子感受在集體生活中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可以定時讓孩子帶上自己心愛的玩具和喜歡吃的食物到幼兒園與同伴分享。在活動中老師可通過仔細觀察孩子的表現,有針對性的鼓勵孩子與同伴進行交往。

(三)相互合作的活動技能。根據各年齡段孩子認知發展水平,利用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讓孩子學會交往,提高其合作交往的能力。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孩子自信心,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孩子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節日活動為孩子創設了愉快的交往機會,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動之一。可充分利用孩子親子游戲、文藝演出、運動會等活動,引導孩子參與,展示自己的才能和風采,讓每個孩子都成為活動的主角。在全體孩子一起遊戲和交往中,既擴大了孩子的交往範圍,同時又享受到活動的快樂,讓孩子無形中體驗到交往的樂趣及同伴間友好相處、相互幫助的快樂。

二、為孩子提供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圍。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幼兒的社會性需要社會、家庭、幼兒園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孩子社會行為的學習,交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連續過程,家長和老師要共同教育培養,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給孩子樹立榜樣。老師和家長是孩子社會學習的重要影響源。模仿是孩子社會學習的重要方式,老師和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孩子,成為他們學習的榜樣。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使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教育,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二)為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交往的機會,如:家中有小客人時,要鼓勵孩子拿出好吃的食物招待客人,拿出喜歡的玩具與小夥伴一同玩。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的交往能力,而且也讓孩子在交往中學會了禮貌待人,懂得分享,增強了社會交往技能和本領。家長可以創造條件,讓孩子邀請鄰居家的孩子在自家玩,或者到户外參與孩子的遊戲。遊戲中給孩子提出要求,使他們在遊戲活動中體驗一起玩的樂趣。同時告訴孩子要善待別人,和夥伴友好相處,讓孩子學會謙讓,漸漸的孩子就能和同伴建立起一種和諧、親密的關係。

(三)為孩子創造外出遊玩的機會。家長應經常帶孩子外出散步和遊玩,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並引導孩子觀察周圍人的生活,鼓勵孩子與他們簡單地交往。如:看見老人、殘疾人,可以啟發孩子幫助他們,在公共汽車上為他們讓座,做一個樂於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總之,要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憑説教就能達到目的的,而是需要社會、家庭、幼兒園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共同為孩子創設各種交往的條件和環境,並進行細心、耐心的引導與教育。鼓勵孩子多與他人友好交往,增強其交往認識與技能,使他們成為善於適應環境變化、協調與他人關係、活潑開朗的現代人,為今後的人生社會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園教師心得6

《幼兒園教育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育內容應“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米盧主張的“快樂足球”使中國足球隊第一次闖近了世界盃,因此,我們也主張“快樂數學“、”輕鬆數學“(在活動中努力探討設計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生活活動,建構自主學習和快樂學習的模式,促進幼兒能力與個性的發展)。杜威曾説:“教育應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準備。”幼兒園數學教育不是為純粹的教育而教育,是幼兒生活的本體,是一種以幼兒生活為特徵的教育,這就要求我們要立足幼兒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幼兒的生活來開展教育。

一方面要努力尋找幼兒生活中的數學教育現象,作為數學教育的題材。例如,老師、小朋友身上服飾的顏色、圖案,周圍物體的形狀、大小、多少,人與人之間的高矮,手指的長短、粗細等都能潛移默化孩子的感性認識,並通過活動上升為理性的認識。又如在《有趣的數字》中尋找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日曆、時鐘、郵票、圖書、衣服、電話機、遙控器、針筒等物品,讓幼兒在找找、玩玩、説説中發現生活中有趣的數字現象,並通過想象講述,如果生活中沒有數字會怎麼樣?讓幼兒帶着問題尋找生活中的數字,説説它的用途,從而使幼兒在生活中常用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去不斷獲得新的經驗。

另一方面要把數學教育內容生活化、遊戲化,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讓學習服務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我在小班開展《認識圖形》的系列活動中就充分挖掘周圍存在的各種顏色、圖形,牆上的各種圖形及圖形組合,通過讓幼兒用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磚頭”輔路,用各種顏色、形狀的亮光紙裝飾牆壁,給小動物喂餅乾等遊戲化的活動形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主動學習,鞏固對圖形及圖形組合的認識。又如《按物體的長短、大小排列》的活動,讓幼兒在愉快吃點心的過程中,自然地比較圓筒餅乾的長短,並按長短進行排序;佈置“小魚吹泡泡”的牆飾,讓幼兒喝完一杯水,就在自己做的小魚嘴邊有規律地貼上一個“圖片”,今天喝了幾杯水,小魚嘴邊就多幾個泡泡。以前孩子在園都懶得喝水,家長和老師都很擔心這種炎熱的天氣不喝水是不行的。通過該活動,不愛喝水的小朋友都爭先恐後地自覺飲水,離園前都很開心地拉着家長的手一起數着小魚所吐的.泡泡數,家長和孩子一起學數數,一起按各種規律排序,家長們都很滿意。這個活動在真實的生活中自然地滲透數學教育,這樣能使幼兒在一具比較長的時間內,在一個寬鬆的環境中積累各種經驗,教師也能更充分地觀察、瞭解幼兒操作學習的情況和學習難點,列準確地把握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又如在創編應用題的活動中,通過把握幼兒不同的發展水平。又如在創編應用題的活動中,通過户外體育活動,有意識地提供種材料讓幼兒邊玩邊創編應用題,如我拍了兩下球,又拍了三下球一共是幾下球?我手裏有五個圈,投了兩個圈,我手裏還有幾個圈?在活動中為幼兒創設和利用提供探索的機會與條件,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幼兒在與環境和材料相互作用中發現並解決問題。

現代教育就是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離開生活和經驗就沒有生長,也就沒有教育。開展數學生活課程效果明顯,期初與期末測試中,我們發現幼兒得到很大的進步。我們要努力探索在數學生活課程中培養和形成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行為策略,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幼兒園教師心得7

園長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還必須要處理好幾個關係;教研與培訓的關係,幼兒園的需要與教師個體發展需要的關係,整體水平與個體差異的關係,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幼兒園目前的需要與長遠發展的關係。研訓一體的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我們研訓目標達成度不夠,其主要原因在於園長在研訓一體的模式中如何定位。我認為在研訓一體中,園長角色定位應該是這樣的:

(一)園長應是學習者

幼教的研訓一體能否以得順序開展,如何逐步用素質教育的思想優化幼兒園保教活動的過程,將其落實到各個學科,落實到每個教師的教育實踐和教學行為中,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園長,一園之中園長的教育觀念、思維方法、行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着一所幼兒園的發展;影響着園內教師,所以園長的學習就顯得極其重要。園長要加強自身學習,學習現代管理思想,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學習幼教法規文件,獲得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迫使自己站在幼兒園發展的'制高點上,不斷地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夠在研訓中起榜樣的作用,導向的作用,爭取做學習型的管理者。

(二)園長應是組織者

l、園長要成為研訓一體工作的發動者。園長給教師以思想上的務虛,聯繫社會大背景,關注整個教育形勢,結合幼教改革及本園實際,向教師作宣傳,要經常向教職工談辦園思想,激發教師的主體性。從情感上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教研成為來自教師自身的需要;從思維方式上,要調動教師的興奮點,擴展教師思維的角度;從行為上,使教師不僅僅是學了理論,有了觀念,而是要教師真正行動起來。教師角色行為的豐富和完善,教學技能和能力的真正形成,離不開實踐這一重要的環節。

2、園長要成為研訓一體工作的策劃者。研訓要有專題,在選擇專題時、要把握好三個方面:

(1)把握好教育改革的敏感點,比如以幼兒發展為本已成為幼兒園應該解決的核心問題,如何使教育目標、活動設計落實到孩子身上,促進每個孩子發展,這是需要教師去思考、去探討的。

(2)把握好本園的實際,要對隊伍現狀有一個清晰的分析,找到適切的專題。

(3)把握好教師發展的需求,教研專題來自教師,是教師在保教活動中、在教育教學上的需求,以解決教學中的問題為主。園長要努力尋求上述三者的結合點,並以此為抓手開展研訓工作。

3、園長要成為研訓活動的參與者。園長工作千頭萬緒,但一定要擠出時間,保證參與研訓活動,園長的參與不僅是對研訓工作的重視,也是抓住時機瞭解教師,發現教師的閃光點。教師是否被關注將直接影響他們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同時園長在整個研訓過程中,要起指導作用,能發現間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引導教師掌握以教學活動為出發點的教學遷移的能力,從而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要起傳遞作用,將園長自己學習後對教育理念的認識,對教育信息的理解傳遞給教師;要起導向作用,使研訓主題不斷深化,發動教師共同研究整理歸納,反饋到下一輪的研訓框架設計中,使教師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

4、園長要成為研訓活動的反思者。在徐彙區多元化辦園體制、多類型辦園模式的衝擊下,園長都將意識到幼兒園的辦園質量是生命線,而保教研究則是質量的關鍵,因此園長要學會反思,反思已成為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人往往在反思中提高,不會反思就不會進步,我們也要引導教師學會反思,提高思想力。比如,我們要改變以往重課前研究輕課後反思的傾向,不僅會點評他人,也會反思自己。但是園長在組織反思的過程中,要注意幫助教師調整心態,鼓勵、保護教師的積極性,看到教師的進步,支持教師的創造思維,善於提升教師的教育行為,為其以後的探索實踐奠定情感基礎。

(三)園長應是服務者

園長要為教師的個體發展和幼兒園的羣體發展提供服務,創設條件,提供機會。積極利用各種有利因素,如教研中的自培,借鑑外界的力量,抓緊假期中的培訓,開展園際,學區際、區際的教學展示交流,利用家長資源、社區資源等,調動一切有效手段,使教師有學習的機會、表現的舞台、施展的空間,滿足教師的發展需求。

園長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還必須要處理好幾個關係;教研與培訓的關係,幼兒園的需要與教師個體發展需要的關係,整體水平與個體差異的關係,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幼兒園目前的需要與長遠發展的關係。

總之,學前教育的研訓一體化,園長要把它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作綜合分析、整體思考,並與幼兒園的常規管理、隊伍建設、保教研究相結合,使教師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進步。

幼兒園教師心得8

我園是一所由台胞於1995年獨資創辦的民辦幼兒園,是射陽縣第一所江蘇省示範性實驗幼兒園。現走聯合辦學之路,先後和另外兩所幼兒園結成連鎖園,共開設了大、中、小30個班。我園之所以能穩健地發展,除了辦園思想、辦園目標明確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即經費管理創新、科學、高效。

民辦園收費無疑是經費的重要來源。但我們認為,除了正常的幼兒人園收費外,銀行貸款也是一項重要的資金來源。我們充分利用銀行貸款來發展幼兒園。但是,為確保幼兒園的經費安全。我園首先確定了幼兒園對負債的最大承受能力,嚴格控制信貸額度。對負債的最大承受能力測算我們是分以下幾步進行的:

①根據我園所在地區的整體財力測算學費收入的水平;

②測算人員經費支出預算,包括在職職工工資、離退休人員經費、職工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等;

③測算公用經費支出預算,包括業務費、辦公費、租賃費、差旅費等;

④測算維持性專項支出;

⑤計算總支出後的餘額,即預計的事業結餘;

⑥用事業結餘除以預計的銀行貸款利率.即得出幼兒園所能承受的最大信貸額度。

在測算負債的最大承受能力時.我們還考慮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第一,我園總支出中人員支出與公用支出的比例關係,人員支出屬於剛性支出,應考慮其長期的遞增速度。第二,我園不能動用的銀行指標.如售房存款、公積金存款、售房維修款等款項,雖然在賬面上為銀行存款,但幼兒園並不能動用。第三,計人事業支出科的目標。進行成本效益管理。如:我們具體考核了每個幼兒實際耗費的資金量,尋求降低教育成本的最佳途徑,力求用最少的資金做最大的事。我們還防範經費管理的風險,一方面注意收入來源風險.因為民辦園的收費標準是受國家政策、幼兒園聲譽、地位等制約的;另一方面注意如果到期不償還本息。會產生財務風險。同時在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我們認為幼兒園每一項財務活動都是由人發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決於人的知識、智慧及努力程度,因此我們始終把理解人、尊重人和對人的激勵、約束放在首位,建立目,但屬於資本性支出的設備購置費、房屋建築物的購建費等,這些支出具有支出的一次性和收回的多次性。至少在短期內不會再產生大規模的資金需求。

那麼,資金到位後又如何管理呢?我園聯辦後規模較大,辦園層次複雜.因此我們在工作中既強化管理又避免管得太死。首先,我們注重管理理念的創新。即樹立效益觀念、風險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以人為本觀念及競爭與合作相統一的理財觀念。以績效為導向,圍繞績效最大責、權、利相結合的經費管理運行機制。我們還在競爭和合作之間尋找平衡點,一方面盡力在信息和知識共享上力爭搶先一步,獲得競爭的`優勢,另一方面又在各幼兒園之間尋求溝通和協作,使各幼兒園的經濟利益達到和諧統一。

其次,我們制定了嚴格的經費管理制度。我們堅持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原則.實行收入與成本、費用配比,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合理分攤各種費用.如基建費,大型玩具、電教設備等費用,辦公費,幼兒各種活動經費等等.從而準確完整地核算幼兒園成本。同時在經費管理中實行分級管理,如射陽明達幼兒園財務處作為一級財務機構,另兩所幼兒園作為二級機構,管理中堅持“一支筆”審批經費開支,同時授予二級單位更多的管理權限。一級財務機構負責三所園財務管理和核算,負責格依據計劃。

再次,我們注重經費管理方式的創新。我們一改過去經費管理只與財務人員有關的傳統認識,而把管理的主體定位在全體教職員工身上,激發他們關心幼兒園發展和建設的熱情,促使他們為幼兒園聚財、生財、用財等出謀劃策,形成全員式理財格局,從而使經費運作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

如我園成立了經費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人由我園總會計師擔任,成員由指導和監督二級財務,負責全部會計人員的管理;二級財務必須按照統一的財務制度辦理經費開支。尤其是我們實行全面預算制度,把全部預算視為幼兒園內部資源獲得最佳生產率和獲利率的一種方法,加強預算執行力度,強化預算約束力。如開學初我們就要求各財務部門拿出詳細的預算方案,並注意各部門之間的協調.執行過程中嚴財務、人事、紀檢、園辦、後勤等部門人員組成,負責對全園財經工作的領導和管理,他們在我園經費管理中起着“智囊團”和“思想庫”的作用。平時凡是屬於幼兒園重大財經事項,如幼兒園的改建計劃、教育教學設備的添置、保育設施的更換、教職工福利條件的改善等,在提交園領導層決策之前,先由經費管理委員會審查並進行可行性認證。如我園“幼兒多功能活動室”改建時,“經委會”的同志對建築圖紙、經費預算、施工安排等各環節都進行了認真的審核,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最終為幼兒園節約資金數千元。

另外,我園聯辦後在執行國家統一的財會制度的前提下,還統一全園的財務軟件、會計科目、部門代碼、項目編碼、核算口徑等等,並在此基礎上建立財務局域網,從而實現經費核算的實時處理。

幼兒園教師心得9

編排座位,是每位幼兒教師接任小班後期必做的工作。編排座位,看起似乎很簡單,但細細品位,其中有很多的講究。同一個班或集體採用不同的編組排座位,就會收到不同的活動效果,科學的的編組排座會有利於主題活動的進行,更有利於以“幼兒為主體”的主題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所以,幼兒“編排座位”有很大的學問。

一、按幼兒的身高編座

按幼兒身體的高矮編排座位,這是我們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一個小組中,將不同高矮的幼兒搭配適當,讓矮矮小的幼兒排在在前面,較高的幼兒排在後面,這是我們必須考慮和做到一點,並且時常給幼兒灌輸這樣的思想:我是大個子我要照顧小個子,我因該在後面的思想,這樣既有利於排座又教育了幼兒從小就懂得謙讓。

二、依據幼兒的個性特點編排

幼兒的性格、氣質、以及個性千差萬別,如果把性子較急,愛動的幼兒排在一起,每天的相處中難免會產生摩擦,由於幼兒年齡小,自己不懂得怎樣處理好同伴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爭執甚至出現打架的現象,這樣就會體現出不團結,使得幼兒之間的關係不和諧。如果把精力不集中、常説話、搞小動作的幼兒排在一組,這樣就等於又給這些孩子提供了亂動的機會會影響到教學和活過程,最後還會影響到活動效

果。同時,教師在編排座位時,還要考慮到身心或生理有缺陷的幼兒,要讓這些“特殊”的幼兒在座位編排上就感受到心裏上的尊重。所以,依據幼兒的個性特點編排座位,是為全班幼兒創造健康、和諧的學習和生長環境。

三、按幼兒平時的表現編組

我們在給幼兒排座時,要全面瞭解幼兒平時活動中的表現情況,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和態度、語言表達能力等,以保證小組間的實力的“勢均力敵”。這樣的編排,小組與小組見的懸殊不是很大,有利於各小組間開展各方面的競賽,可以調動全體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分組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小組內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有區別、有差異的幼兒相互搭配,可以調動優帶差的'教育資源,在小組內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氣氛,以達到最終幼兒共同進步的目標。

科學、合理的為幼兒編排座位,可以有效的調動全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的積極性,可以積極的培養幼兒的團結精神,也可以對我們的工作起到異曲同工的作用。所以為幼兒科學合理的編排座位,也是教師教育能力的體現。

幼兒園教師心得10

早晨,雖然有很美的天空,但是聽着張學友的《冷樹葉》,不由得就憂傷了。一枚冷樹葉,在風雨中苦悲地流淚。考試和工作安排的結果出來了:我和妻都被編排到一年級去了。哪裏都是教育,都還能與自己所愛的事業和孩子朝夕相處。於我和妻,這還是好的。至於能否教授九年級,全留作一種希望,也算風雨中行走的一種鞭策吧。牛馬於坦途之上,是無需鞭子的,但在泥濘坎坷的前行中卻不可沒有。還好,這幾日沒有雨了。

但是我感覺,從昨天一直到現在,一個人的心雨與淚雨一定在不斷地下着。

她是我的一個同事,畢業回來,就分到了數學組。她講課很認真,對孩子也負責,就是成績差了些。成績差,和她是沒有關係的。她接的兩個班,是全校最亂最鬧的班。常常是她在上面講着,底下的孩子各幹各的。有一次,她很苦地對我説:“我講課的時候,連我自己都聽不到自己的聲音。”那樣亂的班級裏,也難為她一個剛畢業的孩子了。我説:“你找他們談心啊,和他們站到一起去,不要想制服他們,也許會好些。”她很尷尬地笑笑,一臉的無奈和憂傷。她説:“和他們談,你叫他們來辦公室,都叫不動。”她想聽我的課,看我怎樣上,尤其是對那些鬧的孩子。

那個時候,我的心情也很糟。於是,她的事説過就忘了。後來她又找我幾次,可是都很不巧,不是撞車,就是練習課。那時,我哪裏知道她的心情是如此迫切呢?

終於有一次,我上公開課,她去了。回來的時候,她説:“張老師講得真好!”可是,她哪裏知道,沒有哪個老師會節節課都像公開課那樣上的。這話,我沒有對她説。誰想,這竟成了今日的禍根。也許後來她真的像我上公開課那樣,去調動孩子們了。倘若如此的話,她班級亂也該有我一份過錯了。現在想來,她那時是何等的.真誠和懇切啊!她真的是被苦惱纏繞着需要解脱和根治,她真的想向我學些什麼。然而當時,我只是泛泛地説説,沒有給出具體的意見和方法。那些話簡直就是漂浮在空中的羽毛。反正我聽説,最後她找了班主任,去教室坐鎮,然後才能上好課。

昨天,教務主任終於找了她,説學校決定讓她改教生物,理由是她管不住學生,成績也不突出。我不知道當時她是怎樣的反應。可是看到她後來在那裏悲傷坐着的樣子,也夠讓人感覺這世界的不公了。

她其實是多麼努力於自己的教學。有一次,我去她的辦公室閒坐,翻了一箇舊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寫了許多練習題。我問她:“寫這些幹什麼啊?”她説:“這是在歷屆考試中出現過的題型,我做一下心裏就有數了。”一副很平常的樣子。然而無形中我便覺着她的偉大了。她後來又參加函授,改變了自己原來的專業,毅然決定去專修數學的本科。她是如此地敬業,如此地愛自己所從事的學科,然而她卻要和它告別了。生物與數學之間,雖然都是理科,可是在別人的眼裏,卻有着主科和副科的本質差異!

作為一個長者,我去看她。她在自己的座位上孤獨地坐着,説了幾句無關的話。最後我終於問到關於改科的事,雖然她還十分堅強地和我説着話,但我看見,她拿着書的手在微微地抖動着,嘴角那絲尷尬的笑裏藏了無數的苦痛。這樣的悲哀是我所不願見的。

然而每年我都在見着,感受着這樣的悲哀。甚至弄不好,這悲哀的主人就是我們中的每一個自己。

風雨中一枚年輕的樹葉,隨雨而落了。她沒有哭,可是我卻見了她的流淚。

今年是她,明年又會是誰呢?

幼兒園教師心得11

數學,一跑進人的思維,一種莫名的古板印象便油然而生,覺得數學好玩和有趣的人不多。它自古就被認為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許多人不喜歡它,可是,它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基礎學科,它為生活而產生,又為生活而服務,作為人又必須面對生活,所以必須去學它,懂它,於是我們的孩子就跟着接受這個現實:學習數學,可是對於幾歲的孩子我們不採用激趣的形式進行,他們怎麼會主動地去學習?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要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幼兒是在遊戲中生活、在遊戲中成長的”。《綱要》十分強調遊戲對於幼兒的作用,它是幼兒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師沒有為孩子提供良好的遊戲氛圍和環境,又怎樣能調動起幼兒自主學習的資源?幼兒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在活動中去體驗快樂,在成長的過程中感受生命賦予的活力和樂趣,所以我們要培養幼兒在孩童時期就能感受數學的樂趣,使數學教學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充滿了時代氣息、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讓他們在活動的過程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在實踐活動中,怎樣才能激起孩子學習數學的情趣呢?

第一、為孩子創造學習數學的快樂氛圍

教學的成敗在於老師本身的質量,如果老師自身對這個活動不感興趣,沒有為孩子創造適合他們學習的氛圍,孩子的興趣從何而來?老師除了為孩子創造物質的環境,最重要的是精神環境,所以老師要充滿激情地感染孩子,和他們打成一片,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把孩子的情緒充分調動起來,讓他們產生學習的慾望,對老師創設的活動蠢蠢欲試。如:老師的體態語言,精神面貌,動作的誇張等都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第二、數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創新”

創新,其實是每一個活動的“閃亮”軸心,這個軸心是吸引幼兒主動學習的良藥,從孩子的年齡特徵來説,只有新鮮的事物才能吸引和調動幼兒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在“新”和“心”裏,孩子可以展開自己的思維空間,充分地去想象,充分地去投入整個活動,並在新事物的空間裏自由地去體驗快樂。

第三、數學課程活動組織時的靈活性

數學的模式化很強,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中,一味地去注重模式化的教學步驟,按步就班地進行每一次活動,這樣的課程只是為了完成活動而活動,沒有“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沒有考慮和顧及孩子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徵,不重視孩子學習的過程是否是快樂的?是否自主地參與了活動?是否能夠在活動中自主地建構知識?成功來自於教學的過程,沒有快樂的過程就不會有良好的收穫,所以我們老師要關注孩子數學課程活動中的靈活性,從孩子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組織活動,要儘量為孩子提供多方法,多想法,多程序,多模式的數學教育過程,讓我們的幼兒數學真正有趣起來,把美麗的情趣和學習的快樂帶給孩子。

a、多想法:如某個班有男生6人,女生9人,可以讓孩子產生多種想法:

(1)男生和女生的人數誰多誰少?

(2)男生再加上幾和女生人數一樣多?

(3)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等等;

b、多方法:如算式6+12,可以讓孩子們這樣來做6+6+6,6+3+3+4+2,3+3+6+6等等;多模式即採用情景式的教學把數學故事化和生活化。

第四、生活化的.數學教育方式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幼兒對數學概念的學習和掌握,是依靠幼兒本身的建構,因而,組織和創設一個讓幼兒能在其中盡其所能、充分發展自己的合適環境,在幼兒數學教育中顯得相當重要,數學區域活動是一種開放、自由、自立的活動方式,能使幼兒在活動中輕鬆愉快、沒有心理壓力、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自主地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和活動夥伴,並能按自己的學習方式、速度去操作實踐,對促進每個幼兒的身心發展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區域活動成了當今幼兒園開展數學教育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精心設計區域活動,選擇合適的方式,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如小班幼兒具有自我中心意識強、思維具體形象、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經驗少的年齡特徵,因此在設計區域活動時,應採取形象具體、操作性強、遊戲性強、獨立操作為主的方式,如開展“給動物寶寶餵食”、“蝴蝶花”、“小貓釣魚”等活動,讓幼兒在這些色彩鮮豔、形象具體,具有遊戲輕捷的操作活動中,有趣地感知形狀、數量、顏色、大小等,並在自主的操作中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喜歡上數學,而中班幼兒理解力、自控力不斷提高,合作、競爭意識已產生並逐漸加強,在設計區域活動時,主要應考慮具有合作競爭和挑戰性的方式,如棋類遊戲、撲克遊戲、拼圖遊戲、走迷宮、轉盤遊戲等,讓幼兒在與同伴的學習互動中,通過合作、交流、分享共同感知、探索,發現問題,從而獲得更多的有關數學經驗和邏輯知識,發展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潛移默化的遊玩中喜歡學習數學;同時,教師要仔細觀察,給予幼兒適時適當的指導,並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及時調整目標和材料,讓幼兒獲得勝利的喜悦,從面促使他們樂於參與,在玩樂中積極、主動地學習。

第五、創設故事化的教學情景,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情趣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數學科普作家李佩教授説過:“不愛學習的孩子哪兒都有,不愛聽故事的孩子一個也找不到,所謂故事就是一個事件,孩子在聽故事時,總是把自己想像為故事中的主人公,或着急、或痛苦、或喜悦,由於幼兒擅長故事記憶,能駕馭、把握故事,因此孩子喜歡聽故事,在故事的海洋裏他們能充分發揮想像,不斷拓展孩子的思維,而且把枯燥的數學有趣化,讓孩子覺得數學好玩又有趣,從而產生對數學良好的學習情趣,把故事和數學有機地結合了起來,在數學的思維空間裏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發生的矛盾,從中領悟數學的價值與意義。

總之,在幼兒數學教育的過程中,應儘可能聯繫兒童的生活經驗,創設思考操作的問題情景,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有趣化,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生理特徵,用自身的教育熱情和情緒去感染帶動孩子學習數學的慾望,產生對數學的情趣,幼兒一旦對學習感興趣,就能對他產生積極的影響,促進遷移,終身受益,讓孩子一生對數學的情感有極大的影響效應,正如《綱要》中指出那樣,“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善於挖掘和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積極引導,令幼兒在數學的海洋裏盡情遊玩,不再讓孩子們覺得數學是一種枯燥乏味的東西,而是一種很好玩、喜歡玩、想去玩的有趣的遊戲!

幼兒園教師心得12

假期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轉眼即將要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可是對於假期有些玩瘋的孩子來説假期結束後,多數會出現牴觸幼兒園的情況。寶爸寶媽們現在就行動起來,提前做些準備工作來應對這個挑戰吧。

一、這些常見現象要注意:

1、假期生活總是會打破規律,飲食、作息、活動內容都和平時生活不同,孩子也體會到了其中的樂趣,很多孩子到了假期尾聲一時難以從過節的氛圍中緩過來,比較懶散。

2、一般節假日過後送孩子再次入園,很多孩子會出現哭鬧、拒絕上幼兒園的現象。

3、開始重新幼兒園生活,有的孩子可能在最初幾天會有身體不適,不睡午覺等現象。

4、假期中除了有好吃、好玩的,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集中,對於有些粘人的寶寶來説可不想馬上去有約束的幼兒園,牴觸情緒較大。

二、如何幫助孩子收心調整狀態?

1、如果一家人在外旅行,假期的最後2天不要安排激烈的遊玩活動。最好是休閒、安靜的活動,為接下來各項調整措施做個基礎。

2、恢復正常作息時間很關鍵。假期的打亂了孩子在家裏、幼兒園,建立起來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所以,現在就從從調整入睡、起牀時間開始,當然也包括午睡這一項,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3、恢復飲食習慣。很多父母平時很忙碌,在假期的時候要麼是親自下廚給孩子做很多好吃的飯菜,要麼就是外出遊玩時吃很多好的,沒有規律性。現在也要開始恢復正常的飲食習慣了,否則很容易造成正餐時間吃不下飯或者身體不適,難以正常入園。

4、很多孩子在假期過程中嚐到了“電子寶寶”的樂趣,手機、ipad中的小遊戲、動畫片,接觸過於頻繁,產生依賴。寶爸寶媽要注意了需要控制時間,同時介入其它玩具遊戲來轉移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5、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假期的尾聲,寶爸寶媽要嘗試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比如和孩子一起談論關於幼兒園裏好玩的事情、孩子之前在幼兒園的優秀表現、裏面有什麼好玩的玩具、和認識的幼兒園小朋友電話聯繫一下等等,多説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語,減少孩子排斥幼兒園的情緒。

幼兒園教師心得13

一、給老師擺的“牀”早晨區域活動時,忽然發現娃娃家、小醫院、理髮店的“牆”(用啤酒盒連接的)移到了門口,且橫七豎八的排列着,上面還擺着個枕頭。我頓生氣憤,但又覺得肯定有原因。於是,便很驚訝得問:“這是怎麼回事啊?”姜欣宇説:“這是同餘給老師擺的!”“給老師擺的?”我更奇怪了,這時同餘走過來了。

“同餘,這是怎麼回事呀?”我問道。

“這是給你和趙老師擺的!”同餘得意地説。

“做什麼用的呀?”

“這是你和趙老師值班時用的牀。我們小朋友中午躺着睡覺,你和趙老師以後就不用坐着了,可以躺在上面值班呀啊!”望着他面臉認真的樣子,我感動了。多可愛的孩子,多麼純潔美好的心靈!

儘管這“牀”擺得歪七扭八,還被枕頭壓得有點塌了,但這時孩子在關心別人的邏輯和行為方式。我們要理解、寬容、接納幼兒的“出格”行為,這意味着我們教師要廢除絕對性和單一性的價值觀,而對許多問題持多元的`、相對的、多角度的理解。幼兒的“出格”行為是他們各自不同的,甚至是充滿想象力的、創造性的行為方式,是令我們感動不已的真摯情感。

二、孩子的自尊心

今天天氣很好,吃完午飯後我組織孩子們喝水,但是惟獨鑫鋮坐在小椅子上不動,手在不情願的玩弄小手絹。我頓時就感到納悶:這個喝水大王怎麼不去喝水了呢?我走到他面前提醒道:“鑫鋮,過來排隊喝水!”他似乎沒聽見我説話,還是低頭悶悶不樂地玩弄小手絹,我蹲下又對他説:“鑫鋮,小朋友們都在喝水,你不是最愛喝水嗎,怎麼不去排隊喝水?”他抬起頭,眼淚在眼眶裏轉圈,我摸着他的頭説:“怎麼了,為什麼不高興,能告訴我嗎?”他帶着哭腔對我説:“老師,我尿褲了!”這時,我們身邊已經圍了許多孩子了,孩子們都笑了(在笑他尿褲了),這時我才注意到他的褲子濕了一大塊。

鑫鋮調皮、聰明、可愛,很受老師和孩子們的喜歡,但是他也很要面子,“尿褲”對他來説——在小朋友面前很失面子。

我撫摩着他的頭並在孩子們的面前説:“都是老師不好,沒有及時提醒你上廁所,才讓你尿褲,老師向你道歉了!”這句話可能撫平了他的幼小心靈中的不安,他抬起頭來,好象對周圍的同伴説:“不是我的錯,是老師的錯!”我又補充道:“以後你不論老師有沒有提醒你,你都要上廁所,不要再讓褲濕了好不好?”他高興地説:“我以後不會讓褲濕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其實孩子們的自尊心比我們這些成人更強,當孩子和我們在一起時,我們儘量不要讓他們的幼小心靈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我們“儘量”這個舉動可能對孩子們的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童真世界

遊戲區的孩子正翩翩起舞,積木區裏的孩子也搭起了飛機、坦克,咦,只有“娃娃家”裏叫聲、鬧聲一片。我走過去一看,娃娃家一塌糊塗,食物倒在地上,鍋碗瓢盆東一個,西一個,簡直“造反”了。

“怎麼這麼亂?”我問。娃娃家裏的萍萍説:“我們正要打掃衞生,所以有點亂。”一句話説得我哭笑不得。我靈機一動説:“你們正在打掃衞生呀,難怪這麼亂。等打掃完後,請老師來做客,請小朋友來參觀好不好?”他們異口同聲地説:“好!打掃完了,就打電話通知你們。”説完,我就離開了娃娃家。

不一會兒,萍萍打“電話”來了。“裴老師,我們打掃完了,你們快點來參觀吧!”

哇!好漂亮,好整齊呀!整個娃娃家擺放得井井有條,桌子上還擺放了水果、食物。“這是招待客人的。”萍萍介紹説。幼兒的世界是充滿想象的,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們的活動。只有參與到孩子們的童真世界裏,才會常常幹。受到一份抑制不住的喜悦。

幼兒園教師心得14

有些寶寶一開始就不喜歡去幼兒園,時間長了就喜歡上幼兒園,而有的寶寶一開始可能是對幼兒園的好奇,也願意上幼兒園,時間長了覺得不新鮮了就開始鬧着不去了。那麼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去幼兒園呢?

一、社交能力弱。

有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裏玩玩具外,沒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歡迎,所以也就不喜歡去幼兒園。

二、自立能力差。

孩子入園之後需要自己學會上廁所、吃飯、穿衣。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備的孩子在集體生活中肯定會感到不安。

三、表現不佳。

有的幼兒因為學習表現不好經常遭到老師的批評;有的幼兒好勝心強,特別在意老師的讚揚,一旦老師批評或責備他,他就會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學;有的幼兒則是沒有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的友好關係,常常與小朋友吵架打鬧,因而產生排斥幼兒園的心理。父母親可以對症下藥,針對不同的原因進行不同的開導,消除他的恐懼症。

讓寶寶愛去幼兒園的方法:

有的寶寶剛上幼兒園,對父母的依賴性還很強,這就導致他們不願意去幼兒園,每次要去幼兒園就開始哭鬧,其實想讓孩子在幼兒園裏開心地度過,父母可以運用一些小的策略,而不是常見的錯誤做法。

1、上幼兒園前,先告訴寶寶:“你在幼兒園裏開心地玩,下午放學時,媽媽一定會來接你的。”這會讓孩子感到父母親並沒有扔下他不管,他還會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學時,如果母親向兒子訴説她對丈夫的種種不滿,而尚未懂事的兒子無法理解這些複雜的問題,在這種處境下去幼兒園,就容易產生焦慮與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讓孩子看到你不高興的樣子,以免讓孩子在幼兒園裏為父母擔心,這可避免孩子因為你的苦惱而加重他的'焦慮。

3、一些父母因為孩子捨不得他走,但又要趕着上班,只好偷偷地離開幼兒園,這種做法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與害怕,因此父母親最好在幼兒園裏安頓好孩子,讓他感到放心,然後再離開。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讓你離開,你的態度一定要堅決,否則孩子容易產生強烈的依賴心理,不利於焦慮的消除。

4、父母親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兒園的路上,叮囑他要聽老師的話,要守紀律,要懂禮貌,唱歌時要大聲,畫畫時要畫大些,這些過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勸告也會使孩子感到無法達到要求而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

5、還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裏好玩的玩具和積木吸引他們,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6、如果孩子對母親依賴心理過重,可讓爸爸送孩子上幼兒園。

如果孩子賴在牀上不起,對父母撒謊“我今天肚子痛、頭疼,不想去幼兒園”,或者乾脆拿哭鬧作為殺手鐗,不肯讓父母離開家半步。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堅持送他去入園,可以先跟幼兒園的老師聯繫一下,瞭解孩子最近一段時間在學校的狀況,找出他不願意入園的原因。

幼兒園教師心得15

幼兒園集團化管理模式的優點和不足

杭州市教育局政策法規處朱向軍老師在講授《杭州市幼兒教育改革方案》中,對集團化辦園的思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將成為杭州市今後幼兒園的辦園方向之一,作為曾嘗試集團化辦園的我,想就此項工作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優點:

(1)優質資源共享,教育教學信息的流通,讓優質幼兒園的保教質量起輻射作用,使新開辦的.園區保教質量做到高質量高起點。

(2)便於經費的統一管理,統一安排,合理使用,園內資源得到共享(教育資源、物質資源),避免了各種浪費;

(3)便於園區間各項工作同步進行。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

不足:

(1)開辦初期,由於大量引進教師,新分配教師的增多,短時間內,幼兒園優質的教育資源分散了,而教師的培養和校園文化的形成都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短時間內集團辦園規模不宜過大。

(2)管理工作量較大,工作不容易作細。園長的宏觀調控和微觀調整非常重要,在中層幹部的力量配置上要做到工作職責明確,防止出現一些管理“死角”或管理不到位。

集團化辦園形式上的幾種構想:

1.創辦以親子園(面對剛出生的嬰兒,由家長共同參與)、託兒所(18個月——36個月的孩子)、幼兒園(3——6歲)為一體的教育集團,探索一整套0——6歲的科學育兒方案,有一支訓練有素的醫生、保育員和教師隊伍,使孩子真正從零歲開始接受良好的養育和教育。

2.引進外商投資,幼兒園用已有的品牌和教育管理進行聯合辦園,提高辦園效益。

3.與薄弱幼兒園聯合辦園,通過資產和人員重組,吸納社會資金,改善辦園條件、提高辦園效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