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改心得體會:讓責與愛撐起和樂的天空

來源:文萃谷 3.08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改心得體會:讓責與愛撐起和樂的天空,歡迎大家分享。

課改心得體會:讓責與愛撐起和樂的天空

三點一線日復一日地重複。單調則單調,但重複卻不是機械地重複,教育承載着一種使命,一種精神,一種激盪的教育人的責任的精神。教育者應常因課堂而百感交集。在實施課改過程中,就是“從油鍋裏撈孩子”!

今天的教育是“要命的教育”。為了每一個生命的鮮活,為了讓每一個母親不再有失子之慟,為了讓這個民族充滿希望,除了推進課改,難道我們還會有別的選擇?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果我們的孩子沒希望,便決定了這個民族不會有希望。而孩子的希望來自於哪裏?--課堂!

從根本上説,有什麼樣的課堂就有什麼樣的教育,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國家。當然,前提是,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課堂!教師呀,他們的手裏掌握着孩子乃至於這個國家的未來!所謂天降大任,如果我們仍然在頑固和保守中拒絕課改,那就真正是因一己陋見而損傷了民族大業。

第一句話是:課改不是簡單的換工具。

課改實在是換觀念。什麼觀念?課堂觀念。高效課堂是什麼?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如果觀念不改,通俗點講,給“馬車”換“寶馬發動機”也沒有作用,我因而才更願意把“課改”叫做“課變”。

我這樣概括課堂,它必須滿足這樣的目標:學會、會學、學樂、創學。或者説課堂要具有三個特性:主動性、生動性、生成性。因為我們説,課堂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一旦擁有了這種能力,我們還用擔心學不會、考不好嗎?因而,升學只是副產品,擁有學習能力便是擁有了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才是正產品。另外課堂是一種情感活動,因而我們認為,一旦離開了“快樂”,課堂“幸福指數”較低甚至是“負數”的傳統舊式課堂,只能“打零分”,教師在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讓學生體驗到快樂、覺得“舒服”。

第二句話:讓學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困難,找學生!”課堂的靈魂是什麼?我們概括成十六個字: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尤其是相信學生,我們把它當成教師的“師德”。不相信學生就是沒師德,不相信學生才會打擊、干預、強制、包辦、替代,才會死記硬背、題海戰術、標準答案、時間汗水。這十六字代表着一切的思想、方法、觀念、準則、技術、藝術。教師唯有敢於放手,給學生以時間、空間,才會有真正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生。有人會問,學生學不會怎麼辦?兵教兵、兵強兵、兵練兵,獨學、對學、羣學,自己學不會就對學,對學再不會就羣學、研究性學。

第三句話:千萬別忽視模式。

沒有模式就沒有標準!正像寶馬和桑塔納都必須遵守“交規”一樣,任何教師都必須遵守基本的課堂教學規律,不可以以“課堂藝術”的名義炫耀所謂的“學養”,學生絕對不是教師的“聽眾”,而是課堂的主角!我們甚至刻意給教師的'講“定時”,殊不知,不限制講,又如何保障學?凡是對限制講提出批評的人,基本上是不瞭解一線課堂的實際。一切的教學都必須圍繞着“學”才有意義,並且,我們重點提醒要圍繞着“學"建立課堂評價標準,以學評教!真正的好課,一定是“教學相長”、師生“同學”的,生亦師、師亦生,這就很好地解決了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問題。因而我們説,教師專業化發展最好的途徑在課堂!

當然,如果你暫時沒有模式,不妨信手拈來,借我們共同體現成的模式一用,這個“借”就叫“臨帖”,其實學習就是“臨帖”,換句話叫“拿來主義”。你千萬別刻意拒絕“拿來”。打個比方,如果你果真需要一輛汽車,是勞民傷財地去“搞發明“,還是去賣場買一輛來開?更何況,你也未必“發明”得出來,發明出來也未必性能優良。所以,“踩着杜郎口的肩膀摘星星”是我們共同體成員校常説的一句話,先接受再批判,學習就是“臨帖一入帖一破帖”的過程。中國名校共同體22個省市的40家核心校到如今都能破帖生成自己的模式,原因就在這裏。如果你要成為第41個破帖者,那麼從現在開始--臨帖!

第四句話:好教師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既然課堂發生了變化,那麼傳統的教師評價標準還適應嗎?答案當然是否。好教師要具有三個基本素養:第一,人格;第二,性格;第三,專業化。離開了前兩點,只有“專業化”的教師絕不是好教師,好教師必須陽光、善良、慈悲、開放,懂得愛和尊重,因而教師的課堂職責,首要的是“點燃”、“激勵”學生,讓學生動起來--身動、心動、神動。教師千萬不可以成人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以自己的見解代替學生的見解,以自己的結論代替學生的結論。如果我們仍然一味把蠟燭、春蠶、鋪路石單純解讀為包辦和替代,把教師解讀成管理和施教,把教學解讀成灌輸和訓練,把教育解讀成調教和訓斥,把學校解讀成雕塑和雕琢,把學生解讀成打壓和服從,把學習解讀成接受和背誦,那原本承載着厚望、鮮活的“人”之教育就會沉淪為應試、工具、功利,老氣橫秋、千人一面、喪失創造的“異化”教育,它與我們的理想背道而馳。

第五句話:從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入手。

先上路,課改是“做”出來的。要知道只有“下池”才可能學會“游泳”,千萬不可因為預設而讓自己躊躇再三,乃至於嚇破了膽。先上路,然後去解決路上的問題。有時候,你會發現,一旦出發就會一路暢通,哪有想象中那麼多的難題呢?因而,我常説的一句話是,“課改原本沒那麼難”,不信你試一試。其實,你儘可以不接受我們的模式,甚至也不拉開桌子,只要你開始研究如何去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你就已經開始課改了。何況,我們也一向認為拉開桌子未必就是高效課堂,正像並非所有的“光頭”就是“和尚”一樣的道理。“改變學習狀態就是課改!”

第六句話:揪住課堂“捻鍼尖”。

教育的問題其實就暴露在“教室”,糾結在“課堂”,“課堂併發症”正日漸導致扭曲的“教學關係”和“師生關係”,治癒了這個“併發症”也便解決掉了其他的一切。揪住課堂,是説學校裏所有的人,都應該深入課堂上去,我們説“學校的產品是課堂”,既然課堂是產品,當成立“驗評組”、“質檢科”,力促每一節課都是高質的。我們説要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甚至每一秒鐘都高效,如果實現這一目標,自然就破解了苦學、厭學的難題,“減負”的問題便迎刃而解,斷不至於會越減越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