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精選9篇)

來源:文萃谷 2.27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精選9篇)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1

一、教學中與生活實際的聯繫

教學中興趣是學生的最好老師,比如我在設計《感受青春》中就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小到大的一些成長經歷入手,學生能夠從自己的身邊感受青春的美好。

“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要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結合的課程模塊;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事件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

二、課堂中把學生放在主角的位置

我認為要把學生放在主角的位置,這需要靠老師設置的懸念、提出的問題來驅動、來實現。比如《感受青春》這一課中設計的問題學生就很多各種各樣不同的想法説出來啊。就是要把學生置於觀察、思考、議論、表達的境地,就是要讓學生始終處於“我想説”、“我有話説”的境地。我們要努力打造靈動的課堂。這需要嚴密的預設,更離不開機智巧妙的生成。總之,要儘量地優化教學手段、教學語言,確保問題的清晰明白,富於思考性,要確保整個教學過程的順暢和靈動。

三、在課堂中不斷創新

政治的課堂要不斷創新,增加新的活力,有些課本中與學生聯繫不緊密的,比較陳舊的情境探究,材料要即使更新和創新。在青春暢想曲中就用了一組詞語讓學生選擇能夠與青春相連的詞語,並用一句簡單的語句來暢想青春。

好課的標誌就是能夠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衡量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是看學生有無進步和發展,而不是看老師有沒有教完教學內容或教的認真不認真,看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看是不是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看是不是學生喜歡的課堂,看是不是發展了學生的個性,看是不是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空間和活動餘地,看有沒有創新點。創新點就是我們平時所説的點子,點子是流,創造是源,創造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2

“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心得體會本次實踐課我們組選的課題是“我校大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習情況的調查研究”。從調查之初到調查結束,我們小組展開了多次會議進行討論協商。大家根據老師給的調查課題商量決定最終我們要完成的題目。老師給的題目也都是具有針對性並且有實際意義的課題,有可操作性。這樣也就為我們選題節省了很大的時間和精力。

在上學期,我們學習了《社會調查》這門專業課,並完成了一項社會調查,所以對開展社會調查的步驟和注意事項也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經驗。在確定好調查課題之後,我們小組內部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了分工,具體分配落實了各個成員的任務:收集資料、設計調查問卷、問卷調查、撰寫調查報告。然後組長組織大家一起討論了研究方案,明確研究方向和研究大致過程,然後按實施方案具體分配落實任務。最後組員們一起行動:收集資料、跑圖書館和上網、記錄、寫稿、修訂、整理彙總資料、撰寫調查報告每個過程都很認真,很仔細地完成,遇到困難齊力解決,有意見分歧就共同探討論證,或請教指導老師,直到意見基本達成一致。

我主要負責的是後期調查報告的撰寫。在調查小組的成員調查完成並整理好數據後,我們調查報告撰寫小組開始收集資料,並根據問卷的數據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整合,我們兩個人關鍵的問題就是最後寫作風格的統一,我們經過研究商討,吸取對方的優點,最後整合出一份最終的調查報告。在撰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調查報告的真實性,每一個觀點都要有材料支撐,而且材料來源一定要注意其真實性和合理性。

在分工各司其職的同時,我們還相互幫助,通力合作,這樣節約了整體操作的總時間,使我們能夠將時間集中在更為困難的問題調查上去。個人的成功是寓含於集體的成功中的。個人的成功與他人的成功、集體的成功是統一的。競爭,是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公平的原則下展開的。人人都應該有獲取成功的機遇。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需要成功而自私地拒絕幫助他人。其實在競爭中幫助他人就是在幫助自己。這種團隊精神,營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在這種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學習工作,沒有內耗,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調查工作中去,其效率是極高的。

總之,正因為具有了團隊精神,我們調查小組的工作才能順利進行,是團隊精神將我們這個小組凝聚得更緊密,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最大收穫。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3

初進校園以為這一學期會過的很漫長,其實不然,時間總是在人不經意間流逝。學習思政課也有半個學期了,老師課堂上的視頻教學讓我耳目一新,中學時期老師們總喜歡照着書本讓我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其實這些很枯燥無味,學習起來總提不起興趣。而大學不同,通過視頻播放,可以讓我們更生動更形象的瞭解社會,解讀人文。老師插入的一些生活實例會讓我覺得其實思政教育離我們很近。

社會總是不斷髮展的,如果僅靠書本上的一些陳舊實例,是遠遠無法讓人瞭解這個社會的。不同的社會時期,所反映的社會現實都是不同的。這學期學習思政課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讓我更貼切的瞭解了社會,社會上的某些好的現象或者是一些壞的現象,都是這個時期的特徵。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例如演繹千手觀音的十幾位聾啞少女,她們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演繹出了一場令所有人都拍手稱讚的舞蹈表演;畢業於民政學院的一位學姐不為名利隻身一人到貧困山區支教無怨無悔的精神無不人讓敬佩;但是關於某位大學生因為室友的懷疑和鄙視從而殺害室友這類事件給予我們的除了歎息外,剩下的便是深思了,是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事情致使他走上這條不歸之路呢?

至於學習思政課的體會,我覺得學習,無論是哪門課程都需要用心。思政課的這幾次學習讓我明白了大學開這一課程的必要性,這一課程教我們的不是空洞的理論知識,而是關乎社會,關乎我們生活與我們比較接近的思想教育。

大學生活的半個學期臨近尾聲,思政這一課程也接近期末,雖有着不捨,但是下學期再次學習時,我還是會繼續努力的!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4

上思想政治課是教師在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特別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教師要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教育技巧靈活。思想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等,都與教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

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教育技巧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才能和素養,一名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教育技巧,才能適應千變萬化的條件,隨機應變地、創造性地處理各種錯綜複雜、突如其來的教育、教學問題,否則,即使你有高談闊論的理論也無法成為實際的好教師。

在教學的實踐中,廣大教師對教育的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現,我們在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時,會發現他們都非常善於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恰如其分地把握教育的時機和分寸,方式方法靈活自如,語言通俗、生動,分析精闢入理,富於説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分顯示出一名政治教師的聰明才智,即高度的教育技巧。但與此同時,一部分教師由於對教育技巧的含義、表現及其培養途徑等缺乏瞭解,在實際工作中只對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水平比較重視,而對培養自己的教育、教學才能則往往重視不夠,認為只要自己有了:"一杯水",就一定能給學生"一滴水",殊不知,如果缺乏教育技巧靈活和才能,沒有把握學生思想脈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為主體地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則連"半滴水"都得不到。另一部分教師在目前的觀念常常把教育的技巧理解為是管理學生,維持秩序的一種應急手段。這些誤解,往往影響着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培養自己教育的智慧才能的自覺性,妨礙了他們教學水平的提高。

教育機智,即是教師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應變能力、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獨特結合和綜合表現。技巧有效地發現和處理各種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具體表現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善於發現問題,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針對性。

近年來,"思想政治課"的教材有所變革。如:在國中階段,原來八年級年主要是上"社會發展簡史",而現在是上有關的法律知識,對於這種不同教材,就有不同的要求,要對症下藥,才會有的放矢。如果缺乏針對性,就好比射箭沒找到靶子,治病沒找到病因。只能陷於枯燥無味的空洞説教,有的甚至在朗讀教材。如果善於發現問題,並能迅速準確地抓住問題的本質和妥善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非易得之。所以它要求教師要具有敏鋭的觀察力,分析力和判斷力。

二、善於因勢利導、創造性地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方針。

改進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關鍵是要理論聯繫實際、善於因勢利導、創造性地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理解人生,解決周圍各種思想認識問題,從而解開學生思想上的"疙瘩",因勢利導地對其進行教育,更需要教師有高度的教育技巧和智慧。

三、善於隨機應變、靈活機智地處置各種突發問題。

對於課堂上突然出現的問題,這是常見的事,不足為奇。但要能及時地作出正確的反應,機智果斷地給以恰如其分地處理,不僅可以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表現出教師在巧妙處理問題的聰明才智,還會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政治課教學所獨具的魅力,從而增強學生對該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四、善於把握教育分寸、循循善誘、引導得法。

"欲速則不達"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切莫急於求成,而應恰如其分地掌握分寸,不僅是教師在教育機智的重要表現,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區分層次,以理服人,講求實效,以情感人。

教育的技巧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教師在長期實踐的經驗積累。那麼,政治教師要具有更高的教育機智技巧,主要應通過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首先,高度的思想道德境界和理論知識修養,是教育機智才能賴以培養和提高的堅實基礎。

教育機智的才能,首先來自於教師本身的道德修養,只有具備較高的道德境界,才能變得耳目聰明、靈活,潛移默化。許多問題連教師自己都沒有很好地解決,怎麼談得上機智靈活地去教育學生呢 而豐富的知識;較高的理論修養水平是教育機智的基礎,雖然教師有了"一杯水",並不一定就能保證交給學生"一滴水",但教師這"一杯水"卻是絕對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居高臨下,靈活自如地駕馭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各種問題具有準確的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遊刃有餘地進行處理,否則教學時只能照本宣科,遇到問題就會措手不及,捉襟見肘,教育機智便無從談起了。

其次,深刻了解學生的思想、知識和心理特徵,是教育機智才能得以發揮和發展的基本前提。

對學生了解得越透徹,教師的才能也就越能充分地發揮。青少年學生的可塑性大,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均尚未定形,處在"斷乳期",他們的心理時起時伏,這就需要教師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平常就應以課堂教學作鋪墊作用,才能有針對性,使教師教學才能得到發揮。

再次,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是教育機智才能不斷得到鍛鍊和提高的內部動力。國家的興旺發達,社會的進步,歷史車輪的前進,人類文明的發展等都在於教育。作為一名政治教師,只有自覺地意識到自己對社會,對學生所承擔的責任,他才能千方百計地努力去追求儘可能完美的教學效果,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才能得到不斷鍛鍊和提高。

最後,自己勤奮進取,虛心向他人學習,勇於探索創新,善於積累和總結,是教育機智才能不斷提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每個有責任感的教師都想自己能在教學上揮灑自如,教學效果良好,給學生有個好的印象。這並非每人均有辦法掌握這種高超的教育藝術才能,在同樣起點的條件下,有的教師進步較快,有的停滯不前,關鍵就在於個人主觀努力程度的不同,要能大膽創新,注意總結,借鑑別人的經驗,聯繫自己實際,才能得到啟發,才能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才能。

總之,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好壞是與廣大教師的教育機智分不開的,而這種才能的培養和發展,則要依靠教師自覺地加強各方面的修養和鍛鍊,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只有通過勤奮進取,不斷追求,勇於探索,才能登上這座教育藝術之峯。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5

通過對思品課教學方法的學習和研討,使我充分的認識到:教學方法大都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鑑的。細細的研究有許多相近、相似之處。有許多值得思考的東西。只有探究適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教學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雖然教學的內容依據大綱、課標編寫的內容基本上是一樣,但是教學的對象卻不同,接受的程度不同,這就要求我們實施的方法有別。於是,我就從他人成功的經驗中不斷探討、摸索出一些有效地方法,介紹給大家:

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不管是創設情境教學法,還是目標教學法、還是先學後教教學法等等,他們的共性是:老師事先要預設問題,老師事先要畫好圈,學生只要完成圈裏的問題,找到他並解決他,就算萬事大吉了。如果能當堂課背誦會或者能完成當堂課上的幾個簡單的選擇題和説出一個材料題的不完整的答案,就是優秀的示範課了。其實質,學生仍然在老師的圈裏轉,可以説毫無創新而言。表現為,一問一答式,或是一問多答式,課堂上熱熱鬧鬧,舉手的也多,雙邊活動也多、、、、而前提是:老師設置的問題要小而多,又易於尋找,否則不然的話,就難説了。

這種教學方法的好處多多:老師設置的問題能抓住重點,突出考點,瞄準要害,只要背會,就會有高分。學生喜歡、家長高興、老師輕鬆並能拿到績效高工資。這就是目前中最流行的實用主義教學法。

但是,這種教學方法的不足之處是:其一是有問題、有目標,學生不學習,不想學習,該怎麼辦?其二是學生如何先學?如果沒有學案,學生如何預習、學習?如果沒有老師的目標,學生的目標向哪裏找?這種學習情景離自主學習、探究式學習的實質相差甚遠。這驅使我去探究更能拓展學生知識的方法。

二、首先了解教材的構成,簡單實效的自學方法。

教材針對各個年級學生成長中遇到的問題,將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國情等學習內容有機整合,確定各年級的教育主題和能力培養的重點,完成各年級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等方面的課程目標。以"尊重、關愛、責任"為整個國中階段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價值目標,統領各年級教學內容。而教材編排規範性強,條理清晰,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把握學習內容。教材以"生活在線"創設情境;以"探究平台"歸納知識理論;以"拓展天地"拓寬知識面。而每一單元的知識構成是:單元是剛;課題是標;框題是枝;標題是葉。如果以剛設置問題,那麼答案則是標;如果把標設置為問題,那麼答案則是枝;如果把枝設置為問題,答案則是葉。為此簡單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則是"①是什麼?②為什麼?③怎麼辦?"此法第一節課就要交給學生,並要節節訓練。學生的自學、老師的講解歸納都會應用自如。

三、建立學習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

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競爭的機制最有效。比、學、趕、幫、超樣樣有效。用好課代表這個老師的助手,由課代表每日進行提醒式學習。國中思品課平日裏是沒有人學習的。課代表每日都要提醒預習、作業、默寫、探究等,問題不多,可以是一個問題,也可以是一個故事。此還遠遠不夠。我還4—6人設立自由互助學習小組,小組成員間有"連坐"的責任。目的是相互提醒、相互監督,養成自覺的學習習慣。在檢查作業、背誦時,受懲罰的往往不是不會的、不做的,而是那個不督促的、不提醒別人的學生。此時的關鍵是,老師的監督、檢查、表揚要做到位,要大力支持小組長、課代表的工作。

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設置問題,還學會了在集體中快樂的成長。下一步是學會如何解答問題?比如:材料題就要抓中心、抓關鍵詞、明確考點;漫畫類,就要會其意、歸教材、組答案;圖標類的一般解法就是"三看二比一提練"等。總之,學生知道了如何做?如何解答?懶惰時,又有人及時提醒、督導。一種自主學習,我要學習的良好學風就會自然地形成。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6

一、遵循認知規律,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方式呈現教學主旨

“興趣是學習的老師”。教材內容的呈現要依據學生思想政治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學生能夠接受和樂於參與的方式組織和表述教學內容,使學生感興趣,才會積極去理解和體會教學內容中的道理。從而將本課程的價值引導意圖轉化為學生髮展的內在需求和自主選擇,使教材真正成為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重要文本。

例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生活處處有哲學》時,因為本課是高中《生活與哲學》的第一課,事關能否引起學生在接下來一學期學習哲學過程中的興趣問題,於是我首先給學生們呈現出了這麼幾個問題:“我是誰?”“世界是怎麼來的?”“我是什麼樣的人?我由什麼原因獲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為我的存在而存在?是因為有我才有了世界,還是因為有了世界才有了我?”“世界和我相比哪個更‘厲害’?”“人活着是為了什麼?”引發學生的思考。上述這些問題在尚未系統學習哲學的他們來講,是非常樂意去思考乃至於去探索的衝動,從而能激發起他們濃厚的興趣。這種呈現方式學生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整個課堂教學過程學生參與熱情高,扣人心絃,寓教於樂,併為激發起學生們接下來要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的濃厚興趣,事實告訴我也是這樣。

二、樹立正確的教材觀,變“教教材”為“用教材”

新教材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寫,凝聚着眾多課程專家計教研人員的智慧與心血,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我們必須尊重教材。但教材不是法典,時代在發展,與學生生活及社會生活緊密相連的思想品德教材必然具有一定的滯後性,且百密一疏,教材也難免會出現一些錯誤和不足之處。因此,我們不能囿於教材,而應站在教材之上,把教材作為一種可以改造的客觀存在,融入自己的智慧,積極審視教材,靈活處理教材,變“教教材”為“用教材”。

三、變教材靜態主題情境為動態生活場景,通過活動引領教材

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須從身邊的生活點滴做起,從日常行為的養成做起,應該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活動,通過某些形式參與公共生活,體驗社會生活,達到思想的昇華和品德的內化。要創設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讓學生逐步瞭解社會,擴大人際交往,參與社會實踐。許多經濟、政治、文化以及哲學,必須在社會生活的環境中,通過生活體驗或是社會實踐才能得到體驗和內化。現行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改變了過去“觀點→論述→事例論證”的呈現方式,而是呈現出活動化、生活化與情境化等鮮明特徵。

新教材以貼近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圖片、故事、詩歌、活動等方式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都藉助活動生成觀點、昇華和內化知識,豐富多彩的情境是體現教材活動化與生活化的一個基礎平台,也是創新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但對於主題情境的使用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於教材中靜態方式呈現的主題情境,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改變為動態的實際場景,引導通過活動主動融入到教材之中。

四、創設一定的情境材料,注重教材內容的問題導引

前蘇聯教學論專家馬赫穆托夫提出:“問題教學是發展性教學的高級類型,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這些對話設計和認識性作業需要由教師系統地創建一些問題情境,並組織學生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進行活動,同時也將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與掌握正確的科學結論最優地結合起來。”陶行知先生説:“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研究開始於問題,問題產生於情境。在平時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如果我們採用直白、平淡的方式呈現教材,不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與學習能力的提升。通過“呈現背景→暗示要求(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理性概括”的流程誘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活躍學生的思維,把學習教材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實現教材的問題化。

總之,教材的有效呈現,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教師把那些過於簡單的教材,變得更加生動形象;把那些過於宂雜、難以理解的內容變得更加簡單明瞭,讓學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把那些抽象的內容用形象的語言變得更加直觀,便於學生理解。教材的有效呈現,體現的不僅僅是教師教師處理教材的藝術,也體現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更能展現教師的教育智慧和價值觀。

課例是教師課堂教學“軌跡”的真實反映。以課例為研究對象開展課例研究,是教師從事教學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於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教師的職業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自然成熟過程,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研究及課例研究,能有效縮短教師成長週期。此次培訓我覺得讓我收穫最大的就是聽取名師分析課標、觀摩名師課堂教學和學習課例研究。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7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深深感受到在新形勢下要想幹好本職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就必須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想搞好這門藝術,就應在課下多下功夫,俗話説台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啊。通過學習我學到了以下幾點心得:

一是在吃準吃透教材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上下功夫。目前,思想政治課新教材在內容上做了精心設計,體現了教學內容的時代性、針對性、創新性,較好地避免了各門課程之間內容的重複。高質量的教材為我們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要取得課堂教學的實效,就必須充分理解和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要以新教材作為教學的基本依據,精心設計教案,區分重點,做好協調分工,真正地讓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德育的一塊堅實的陣地。

二是要在講好重點難點問題上下功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深入到學生生活中,瞭解他們的所需所想,掌握他們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情感上所遇到的困惑問題。從他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出發來進行授課,講課中不迴避社會現實問題,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心理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基本的法制觀念。要在分析問題上多下功夫。教師在教學中應講好重點難點問題,能真正觸及學生的興奮點和關注點,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明白,講得讓他們信服,能為他們釋疑解惑,讓學生真正感到思想政治課是與他們身心健康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課程,是為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的課程。

三是在改進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在已經有了好教材的情況下,改進教學方法對增強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學實效性顯得尤為重要。要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適應中學生的特點,採取喜聞樂見和易於接受的方式,使學生坐得住、聽得進、學得好,並引起興奮點和共鳴點。要提倡啟發式、參與式、研究式教學,注意研究分析社會熱點,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新穎活潑的形式活躍教學氣氛,啟發學生思考。要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把專題講座、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專題演講、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志願服務、公益活動、寫調查報告、寫小論文和心得體會以及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等環節和方式結合起來,按教學需要進行選擇或組合,有的放矢,使學生能夠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8

經過了這些日子對思政基礎的學習,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了簡單的法律的制度,增強了法律的修養;瞭解婚姻家庭,為以後奠定幸福基礎;懂得了努力學會感恩,須真情回報社會;理性對待愛情給我的人生增添了動力;我會去弘揚社會公德,去倡導校園文明;我還要堅守誠信原則,去創造人生價值,綻放我生命光芒;我知道該怎樣愛國,實現民族復興;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構建和諧環境,讓我樹立理想信念!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除此之外,明白了學習的本質是人類個體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我很認同“終身學習”和“學習社會化”的觀念。在學校裏面,學習的不是死的知識,而是鍛鍊學習的能力,學習要伴隨着人的一生一世,要學會學習。沒有智慧,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學習不僅是課堂中的事,要創造學習化的社會,我們個人也應該學會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通過學習可以獲得文化知識,掌握到必要的生活技能,擺脱矇昧無知的圍困,提高做人的品位和素質。人從出生來就是一無所有的,有句話是真麼説的:“每個人都是兩手空空地來,最後也將兩手空空着去。”要知道,兩手空空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們,不僅帶來了一顆可以為使世界變得更完美而堅強搏動的心,而且還帶來了為實現美好心願擔當保駕護航重任的無窮智慧,更其重要的,人們還帶來了超乎尋常的學習慾望和學習能力,通過不同程度的學習,人們掌握了不同程度的知識才能,從而為人類社會的發展不同程度地出了力,添了光,加了彩,心靈和精神世界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淨化,這一切都成了人們留給世界的無價財富,生活沃野上從此留下了人們一面學習,一面求索,一面拼搏奮鬥,一面進取奉獻的閃光足跡。

現在我國教育面臨着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以前為了考試不斷的做題目,現在發現,分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會做人,學會如何走進社會。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表達能力、思辯能力、交際能力和創新精神則這才是最實在的。

以上是我對學習思政基礎課的一些體會與感受。

思想政治課心得體會 篇9

政治課教學的“理論灌輸”、學生“死記硬背”、“抽象枯燥不實用”、學生不懂怎麼學習、“高分低能”等問題一直都不同程度地普遍存在着。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死記硬背,枯燥的條條讓學生背得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聽到很多學生的呼聲是:“老師,為什麼要學政治?書本那麼多內容,我該背哪些?背來有什麼用?背完考完我就忘啦……”誠然,灌輸和死記硬背培養出來的學生,結果是什麼都沒學到,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答題或在現實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

那怎麼樣才能有政治高效課堂呢?作為一個新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我惟有從前輩的理論中不斷去試驗探索,後來,還是深感探究性學習是一個實現高效課堂的好方法。

探究性學習是包括探究性學習方式和探究性學習課程兩個層面的。作為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完全是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的。在我理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法和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課本教材為探究內容,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相互討論或在課前通過上網、文獻書籍資料的查找等方式而後在課堂上充分自由表達,解難釋疑,是學生質疑、探究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

而現在新教材的框架結構基本上都是圍繞探究性問題展開,各個版本的教材都增添了大量的探究性思考題。教材在編寫上與以往不同,增加了大量的與生活聯繫極為密切的新材料、新信息,並且注重知識(觀點)的產生過程,注重學生主體探究能力的培養,增設了綜合探究內容,為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提供了廣闊的平台。而考試也相應地增加了探究性試題的分量,綜合探究試題有以下幾種形式:模擬聽證會、問卷設計、調查與演示、制定方案等等。政治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根據這一要求,正確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在開展探究性學習的熱潮中,出現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傾向,比如趕時髦現象,泛泛而談多,認真實踐少;淺嘗輒止多,長期堅持少。那些趕時髦的做法,那種認為“探究性學習過時了”的觀點,都是不利於探究性學習的深入開展的。其實,探究性學習不是孤立靜態的,也不是立竿見影的,它是一種先進的學習方法,要與日常的學習活動結合,而且要伴隨在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這樣堅持幾年,十幾年,幾十年,方才有希望收到效果,養成習慣,化作意識。探究性學習的價值就在於必須把它落實到每一天的學習活動中。

那探究性學習在政治課中該如何運用貫徹呢?我認為,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精心備好課,設計好探究環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去發現、建構知識,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新課程提倡教學四步驟,分別是情境導入、主題探究、形成意念以及踐行要求。而在這四步驟之前,還有教師的備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下面就這幾點做一詳細的探討。

1、課前備課是提高探究質量的重要前提

教師在課前需要精心準備,這種準備既包括教師對教學環節與學生活動的預設。教師要通過研讀教材和參照“課程標準”,把握當中的基礎理論和重難點,然後詳細地列出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而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就必須是圍繞着上述的教學目標而逐一引出,促使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時間、教學條件,在教學的重難點、知識的銜接點、情感的觸動點等處設計問題,把握好針對性的原則,提高探究活動的精度。在這些“關節點”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有利於引起認知需要,開啟思維閥門,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提高思想覺悟。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教材,“吃透”課程標準,把握住探究的“點”,在課前作好充分地準備,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有的放矢,做到“精”探。備課的時候要注意所創設的問題情境是一種具有一定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去尋找答案,而又在學生能力範圍內努力可以克服的學習情境。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中學生的生活閲歷不豐富,認知水平尚處在初級階段,因而課堂提問必須符合中學生的接受狀況。若問題的難度過大,學生無從回答,勢必導致思維障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探究的興趣。

2、遵循學生的差異性,促進學生“階梯型”發展

“人的非特定化是一種不完善,可以説,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沒有對人做出最後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給人留下了未確定性。”而恰是這種未確定性意味了教育對象的無限可塑性。不同學生在已有知識水平、認知水平、認知能力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在設計探究活動的時候要“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特點用“階梯型”設問推進學生整體發展。這樣,才能使各種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讓學生真真切切搞探究,最後實現知識的內化。

3、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一種巨大的動力,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和研究。從實際情況看,學生對政治課感興趣與否,將直接影響着思維的積極性。多媒體計算機可展示優美的圖像、動聽的音樂、有趣的動畫,是創設情境的極佳工具。

教師在創設情境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空間和時間,促使學生邊看,邊聽,邊思,邊議,這樣使學生產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對某一問題現象的深入研究來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繫,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社會責任心”時,教師不要直接提問“什麼是社會責任心?”而可以採取多角度,多層次的迂迴式提問,比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場景:某市一些公交車為方便乘客,在車廂裏裝了方便鈎,可是沒過幾天,方便鈎就不翼而飛,所剩無幾。這些方便鈎哪裏去了?有的人拿走或損壞時別的乘客會看見,他們為什麼還這樣做?為什麼有的乘客不會這麼做?他們心中是怎麼想的?這種循序的、迂迴的設問,能使學生的思維由淺至深,由窄變寬,由具體到抽象,思維的探索性,深刻性必然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在政治課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典型案例

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典型案例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例如,在講《誠信是金》這課的時候,可以用社會的熱點新聞“遇到被撞老人不敢扶”引發學生去思考。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新聞相關的案發背景讓學生了解,而後讓學生討論回答,社會現在誠信缺失的問題。

(2)利用學生熟悉的名言、俗語

(3)利用形象的小故事

學生對小故事一般都比較感興趣,如在學習“關注效益與公平”時設問:為什麼“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把蛋糕切好”?為什麼“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經過學生的思考、討論、探究,學生很快掌握了“效益與公平”的辯證關係。

4 、主題探究,師生互動

現代心理學認為,多向交往較之單向和雙向交往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即在課堂上形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彼此交往、互相質疑,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能夠互相影響、互相激勵,產生鏈式反應。某一學生的新看法可以激發其他學生的新看法,這些學生的新看法又可以激發更多學生的新看法,反過來又影響原來的看法。如此反覆循環,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就能得到異常迅速地發展。

師生互動探究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探究是互動的前提基礎。根據設計的問題情境,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教師與學生間、學生與學生間、人機(計算機多媒體)間的信息交流。學生主動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尋知識。教師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知識的傳遞者。教師不能直接向學生提供現在的結論或解決問題的方法,結論和方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去發現。教師為學生提供“即時教學”:鼓勵並幫助學生查詢相關資料;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對新信息的學習動機;並隨時注意感受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偶然性,進行相應的反應。這對於我們教師來説有一定的難度,尤其在那種學生習慣於教師是“專家”而非 “學習者”的課堂文化氣氛中。

瑞士著名教育專家皮亞傑曾強調指出:“教師的工作不是教給學生什麼,而是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並用種種方法來刺激學生的慾望。這樣,學習對於學生來説,就是一個主動參與的過程。”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性學習方式。現在隨着新課程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探究性學習方式也將不斷地得到補充完善,探究性學習方式中的師生也必將會處於一個思維更加活躍的狀態。

高效課堂,堅持探究性學習,我看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