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通用5篇)

來源:文萃谷 1.85W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通用5篇)

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1

20XX年九月,我校開始進行中國小數學課堂教學銜接性研究,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刻的體會到中國小數學知識銜接的意義,以及如何銜接都有一些想法、做法。法國著名生理學家貝爾納説:“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妨礙才能的發揮。”所以在這裏希望與大家共同研究,共同探討如何能使得中國小課堂教學銜接發揮最大效果。

一、問題的提出

從國小進入國中,學習環境的改變,新知識的增加,教學組織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引發了許多新的變化。同時,視野的擴展,思維方式改變,使剛剛步入中學七年級門檻的學生一時難以適應,數學成績一般會出現明顯地下降。

目前中國小數學教學中出現了較為嚴重的脱節現象,相當一部分國小畢業生升入中學後對數學學習感到很不適應,學習興趣減退,學習成績不穩定。

七年級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要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開始抓起。所以搞好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使中國小的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街接自如,是擺在我們國中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作為數學教師應當把國小與國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學質量。

二、銜接點

1、教學內容的銜接

認真研究中國小數學教材的聯繫,找出銜接點,是做好中國小數學銜接的基礎。如在數與代數方面,國小國中教學內容的銜接,主要體現在由數的認識與運算過渡到代數式的認識與運算;在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國小數學教學內容的銜接,主要體現為由直觀幾何、實驗幾何向論證幾何逐漸過渡。這種飛躍給學生認識帶來了困難,遲遲內化不了老師所講解的內容。集中複習一些與國中數學緊密聯繫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學方法的銜接

國小數學教學中,教師講得細,練得多,直觀性強;到了國中,相對來説教師講得精,練得少,抽象性也比較強。從實際情況看,國小生是以機械記憶、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從六年級開始,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識結構和認識規律出發,有效地改進教法,搞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以便學生進入七年級後能夠很順利的適應學習。

3、學習方法的銜接

國小數學教學是建立在簡單、直觀、可塑的形象思維基礎之上,通過教師直觀形象的引導產生對比、分析,進行簡單的歸納,而國中數學教學則在於培養學生自己觀察發現、歸納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思維並不是把知識的結論簡單告知學生,讓學生去記、去背,然後再去套模式,想套路去解決數學問題,而是通過構建,形成知識點,藴含或產生知識的背景,讓學生相互討論,自我嘗試,歸納、總結知識特點和規律,自主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4、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的銜接

繼續保持國小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剛從國小升上七年級,國小裏的許多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應該繼續保持.如:上課坐姿端正,答題踴躍,聲音響亮,積極舉手發言等。其次,國小階段學科少,內容淺,而到了中學,學習科目倍增,內容不斷加深,故此,從六年級開始就必須注意中國小數學的銜接,指導學生順利由國小數學過渡到中學數學。

三、後一階段展望

1.從數與代數角度看。

鑑於六年級這一學期包含大量的應用題,所以後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放在怎樣銜接中國小的方程以及應用題。國小裏的應用題大部分是用算術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進入國中後,用列方程來解應用題,把未知量用字母來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設法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剛開始,學生由於習慣用算術法來求解,不重視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用列方程解此算術法簡便的應用題作為範例,用兩種方法對此講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對學生的作業,有些應用題也要求用兩種方法去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重視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從圖形角度看。

六年級這一學期我們接觸到位置、圓的知識。由於在中學階段的知識中含有有序數對,所以在六年級的教學中適當滲透有順序的數對,以便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能夠很好的銜接。學習圓的知識時,在練習題中出現的求陰影部分面積的題目,與中學的題目類似。所以我把求陰影面積這一專題課的知識進行擴充,在教學中教會學生思想方法,解題技巧,這樣能夠補充學生對圖形認識這一領域的空白。學習扇形統計圖時,我把相關國中的統計題做過一遍,把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提前滲透,這樣能夠將學生對扇形統計圖的理解更深入,也能減輕國中階段綜合統計圖的教學難度。

總之,中國小數學教學的銜接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值得我們每位數學教師去更進一步地去探討和研究。

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2

20XX年5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貴州師範學院繼續教育學院舉辦、六枝特區教育局承辦,並在六枝煤機廠電影院舉行的“中國小有效銜接”數學課堂教學研討會活動。經過過本次活動的培訓,我覺得受益匪淺,主要體會如下:

首先,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為學生的後續發展奠定基礎。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前後連貫非常緊密。國小數學是學生進入高一級學府學習的基礎。因此,除了要把這個基礎打牢之外,還必須注意到知識間的銜接,特別是與國中的銜接。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應當從學生的發展出發,用“教國小想中學”這種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意識,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繫和遷移規律,在教學中儘可能地創造條件,作一些有利於知識銜接上的鋪墊和滲透,使中國小能順利有效地“對接”。如:國小主要學習算術知識,上到國中就轉變為代數知識。代數知識是在算術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用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是國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它是學習國中代數的基礎,如果學生學不好,那麼國中數學的學習就困難了。為了做好教學內容的銜接,我認為其一:應該讓學生了解字母表示數的重要性。以國小中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為例,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加法的交換率、結合率,乘法的交換率、結合率和分配率要用字母來表示,不用字母行不行?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思考讓他們明白用字母表示數,簡潔明瞭,含義廣泛,這樣對國小生逆向思維有好處,為學生代數的打好良好的基礎。

其次,要滲透現代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促進學生的後續發展。

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建立合理而有效的思維結構的有效工具。在國小數學階段,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一些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提高學生思維素質,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小銜接的重要步驟。學生數學概念、法則、公式、性質等知識都明顯地寫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數學思想方法卻隱含在數學知識體系裏,是無“形”的,並且不成體系地散見於教材各章節中。教師講不講,講多講少,隨意性較大,常常因教學時間緊而將它作為一個“軟任務”擠掉。對於學生的要求是能領會多少算多少。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從思想上不斷提高對滲透數學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認識,把掌握數學知識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同時納入教學目的,把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要求融入備課環節。其次要深入鑽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各種因素,對於每一章、每一節,都要考慮如何結合具體內容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滲透哪些數學思想方法,怎麼滲透,滲透到什麼程度應有一個總體設計,提出不同階段的具體教學要求。在這方面我平日滲透的有些偏少,今後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內容。

最後,針對高效課堂對教師的要求與各位同行共勉:先進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前提;豐厚的專業素養——高效的基礎;基本的教學規範——高效的保障;樂觀的專業態度——高效的催化劑。

當然如何順利地完成中國小教學的銜接,讓學生自然平穩地由國小階段的學習過渡到國中階段學習,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的探索,積累經驗,共同努力。

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3

如何做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教學。下面是得到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初高中數學銜接存在因素

1.學生方面分析

(1)環境與心理。對高一新生來講,環境可以説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新集體……學生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其次,經過緊張的會考複習,總算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有些學生產生“鬆口氣”的想法,入學後無緊迫感。也有些學生有畏懼心理,在入學前就耳聞高中數學很難學。以上這些因素都影響高一新生的學習質量。

(2)“雙基”不紮實。國中數學教學同樣受升學壓力的影響,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複習迎考,就擠壓新課學習時間,刪、減那些未列入考試的內容或自認為考試不重要的內容,造成學生知識結構不完整,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基本訓練不能到位。如:國中對函數和平面幾何等內容的新課學習時間不夠,學生感到困難,帶着這樣的陰影學生到高中碰到函數和立體幾何等內容的學習就感到恐懼,還沒有學就產生畏懼情緒。

(3)學習習慣和方法的不得當。學生在國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學生遇到新的問題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寄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依賴性較強;不會自我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能力。

2.教師方面分析

教師對新課改和減負下的數學教學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學生參加了三年新課改實驗,適應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而高中教師是初進課改,還不適應新課程下的教學;因此需要一個適應和調整的過程,因此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就更需要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提高,更需要教師不斷的學習和成長。

3.對初、高中教學內涵差異的分析

初、高中教學內容、要求、教學方法有着強烈反差。隨着國中課改的實施,“普九”工作的不斷推進,國中教學內容在不斷刪減,要求在不斷的降低,而高中教學內容,就是現使用的實驗修訂本教材卻新增加不少內容。同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初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只限於平面幾何證明,知識邏輯關係的聯繫較少,運算要求降得較低,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養,至於立體幾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較低的零散的立體知識來呈現,想象能力較差。相對來説,高中對數學能力和數學思想的運用要求比較高,高中數學教學中要着重突出四大能力,即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滲透四大數學思想方法,即:數形結合,函數與方程,等價與變換、劃分與討論。這些雖然在國中教學中有所體現,但在高中教學中才能充分反映出來。因此這種定位的不同必然提高了對學生的要求,這也是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適應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初高中數學銜接應對策略

針對上述的情況,要解決學生進入高中後遇到的數學學習上的困難,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1.全面地理解和學習新課標。

教師要想全面瞭解教材,明確各知識點,全面掌握新課程的知識體系,提高課堂教學針對性,就要加強對高中新課標的學習,深入研究教材,排查“盲區”,這樣講起課來才會遊刃有餘。

2.加強師生交流,注重心理輔導,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初上高中的同學們在心理上大都沒做好準備,需要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做好溝通,加強心靈交流,讓他們及早的適應高中生活,打消他們的恐懼心理,與此同時,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學好數學這一學科的一個有力保障,喜歡數學老師,自然會喜歡數學。

3.抓住銜接知識點,注重“雙基”的培養。

初、高中數學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點需要做好銜接工作,如函數的概念、映射與對應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內容,有的是國中的舊知識,教學中不但要注意對舊知識的複習,而且更應該講清新舊知識的聯繫和區別,適當滲透轉化和類比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温故知新,實現由未知向已知的轉化。從學生實際出發,以“低起點,小步子,勤反饋,重矯正”的原則,編制適量習題,撫平初、高中數學習題的台階。使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深入的研究教法,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原則。

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具體做法如下:一是放慢起始教學進度,逐步加快教學節奏由於國中生習慣較慢的教學進度,因而若從一開始進度就較快,學生勢必不能很好適應,極易影響教學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學進度應適當放慢,以後酌情加快,使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教學的節奏。二是創設問題情境,揭示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在數學知識的講授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更應讓學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數學教學尤其如此。這就要求高中教師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時,注意創設問題情境,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揭示新知識(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等)的提出過程,例題解法的探求過程,解題方法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加深刻。

5.不斷進行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高中許多知識僅憑課堂上聽懂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認真消化。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閲讀分析能力和自學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數學教學銜接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閲讀數學課本,通過編擬閲讀提綱,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對某些簡單章節內容的教學,可組織閲讀討論,以培養學生的自學理解能力以及獨立鑽研問題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使學生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

總之,做好初高中的數學銜接教學,在課改和減負的新時期是十分重要的,它不僅有利於學生髮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繫,體會數學美,而且有利於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更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高中數學的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

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4

由於中國小的管理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差異,使得不少國小學生感到很難適應國中的學習生活和方法。解決這個矛盾的鑰匙就是:搞好中國小銜接教育,通過銜接讓師與生、教與學雙雙提前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相互瞭解、相互適應,把“突變”變成“漸變”,在“漸變”中順利完成國小升國中的銜接過渡.

一、對銜接教育的理解

搞好國小數學與國中數學教學的銜接,對於三年國中數學學習很重要。一個良好的開始,對於學生來講有莫大的鼓舞。儘早適應與國小數學教育在學習方法、學習形式上有很大不同的國中數學教育,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則是銜接教育中尤為重要的一環。我認為要搞好國小與國中的銜接教育,有以下幾方面問題需要我們注意:

1、注意知識的前後銜接。

2、注意學習方式的銜接。

3、注意學習方法的銜接。

4、注意學習內容的銜接。

5、注意學習思維的銜接。

6、注意學習情感的銜接。

7、注意成長髮展的銜接。

作為國小學生,進入國中以後,其成長髮展中的變異和自身存在的差異是我們不容忽視的阻礙學生自身發展的多元要素。

二、關於中國小教育教學銜接的問卷與分析

㈠調查背景回放

1、一位即將國小畢業的學生對媽媽説:“我就要成為國中生了。我真想早一點看到國中是什麼樣的?”

2、太原市某國中一年級的小華同學在遊戲機室面對前來尋找的家長,用充滿委屈的口吻説:“我不想長大。我不想畢業。我不想當國中生。我想念我的國小老師。”

3、一位家長無奈地説“我只有國中畢業,又過去這麼多年了,以前學的那一點點東西也都忘光了。孩子問我什麼,我基本上是無法回答。只能叫她去學校問老師。”。

4、在某些教師聚會、座談的場合裏,有時會聽到一些國中教師在搖頭、歎息:“現在的國小怎麼會這樣?知識點教得那麼死板,到了國中想要扭轉都不行;而有些知識中學還要學,國小卻都教了,那我們還要教什麼?自從取消升學考試之後,學生的計算能力變弱了,心算、口算能力以及準確率都比以前有升學考試時低;上課時不會聽課,不會記筆記。”

5、國小教師不滿了:“我們的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都能獲獎,這説明什麼?我們不辭辛苦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對於學生的提問幾乎是有問必答,學生都認同我們是他們的知心人;我們每年都要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國中教師不能用學校教育教學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來否定我們的國小教育……”

回放這些學校生活中的隻言片語,為的是引發我們去關注正處於國小和國中銜接點上的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前不久,太原市教師進修學校組織部分教師編制了關於“學生、教師、家長”的三份問卷,到市區部分學校的國小五、六年級和國中一年級進行調查,共發出問卷1960份,回收1804份,回收率92%,其中有效問卷1804份,有效率達100%。

㈡問卷調查與分析

1、學生問卷方面

(1)關於對學習內容的預習的回答

分析:調查數據表明,國小五、六年級和國中一年級60%左右的學生能主動預習即將學習的內容;30%左右的學生是教師佈置才預習;只知道課題或一無所知的人數比例,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79%,國中一年級學生達15%。大多數學生的預習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學生在主觀上意識到預習對於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怎樣做好預習工作,從分配的時間和預習的效果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有走過場之嫌,體現不出預習的真正效果。在國小階段,學生學習壓力較輕,預習的時間相對較充裕,教師更有必要對學生進行預習指導,教給預習方法,提高預習效率。

(2)關於課堂上能否發現並主動提出問題的回答

分析:課堂上能經常發現並主動提出問題的學生,國小五、六年級比例為21%,國中一年級僅為44%;偶爾能發現並主動提出問題的學生,國小五、六年級佔69%,國中一年級佔81%。這數據上的差別,可以看出,隨着學生年齡的變化,由年齡特徵而引發的一系列心理變化使得國中生提出問題的主動性不如國小生那麼強。這可能跟國小階段課程改革的全面鋪開也有關係。國小課堂相對活躍,但是在熱鬧課堂的背後,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有質量呢?如何引導學生學會發現並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3)關於在學習上得到誰的幫助最大的回答

分析:大多數學生認為得到老師的幫助最大,國小五、六年級學生佔70%,國中一年級學生佔57%。而得到父母和同學的幫助也佔有一定的比例。這説明國小生更多依靠的是老師。國中學生間交往密度較大,意識更強,得到同學的幫助就比國小生多。綜上因素,國小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間方面應該更有優勢。

(4)關於最迫切需要在哪些方面獲得支持的回答

分析:調查發現,接近半數的學生認為最迫切需要在學習方法指導上獲得支持,同時32%的國小五、六年級學生需要提供學習資料,33%的國中一年級學生需要寬鬆的學習環境。可見,國小生的依賴性還很強,而國中生雖然學習能力正逐漸提高,但因“應試”所致,心理壓力也大,所以他們覺得獲得寬鬆的環境比提供學習資料更重要。因此,在國小高年級學生中,適當教給他們一些心理調適的方法和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2、教師問卷方面

(1)關於對任教學科不同學段課程標準是否瞭解的回答

分析:從調查的結果看,83.4%的國小教師和85.8%的國中教師對於任教學科不同學段的課程標準不太瞭解,這個結果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因為長期以來,中國小教師關注的是自己任教學科本學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對於任教學科不同學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在教研時往往缺乏更多的思考。即使有,大多也是經驗性的探究多於理論性的學習。我們可以設想,教師如果對課程標準所體現的整體設計理念及各個學段的內容和要求缺乏必要的瞭解,那麼國小教師就不知道學生在國中將要學習的內容,難以做好一些基礎性的鋪墊;而國中教師也同樣無法讓學生“温故而知新”。由此必然會出現了國小和國中在教育教學銜接上的斷層現象,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困難。

(2)關於對部分國小生不適應國中學習方式的回答

分析:調查結果表明,51%的國小教師和55%的國中教師認為,部分國小生不適應國中學習方式,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學習方法不正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預習與複習、勤于思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大膽發言、發現問題敢於質疑問難、敢於表達自己見解的好習慣,同時教師要加以有效的指導。例如,課外閲讀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教師要有計劃地介紹一些課外讀物,指導學生閲讀,要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和使用工具書的方法,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並教會學生如何從眾多的課外讀物中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書來學習等。另外,在教學方法和課程內容方面,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也認為國小和國中存在着較大的差異。這是由於國中學科多,內容信息廣、容量大,需要學生做好必要的預習準備工作。課堂上由於教師要講解的知識點多,有些內容只能靠學生自習理解,不可能像國小那樣知識點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講解。因此,培養訓練學生學會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的好習慣,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3)對教學中最重視學生哪方面發展的回答

分析:國小教師比國中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國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學習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國小教師重視。

中國小數學的銜接心得體會5

七年級數學是中學數學的基礎,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七年級抓起。然而目前中國小數學教學存在着一些脱節現象,一部分學生進入國中後成績明顯下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覺得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真正做好中小數學教學的銜接。

一、中小銜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實,中小銜接已經不是什麼新話題,早在2009年廣州市教研室就以中小銜接為主題,開展了很多研討,我們越秀區也還在進行着中小銜接的相關課題研究。應該説,中小銜接在很多層面上都已受到充分的重視。我想,教學的真正實踐者——我們第一線的老師也是十分重視中小銜接的,在日常教學中也能有意識地將銜接教學放在重要的位置。那麼如何才能使銜接教學做得更到位?下面結合我個人的一些教學體會跟大家探討一下,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國小和中學有着怎樣的不同。

1、教材。國小教材體現了“淺、少、易”的特點,而國中教材經常出現變量,幾何變換和邏輯推理,並且國小部分複雜的內容也轉移到國中階段來學習。

2、環境和心理。國小熟悉的環境、老師、同學,到了中學面對的是陌生的環境和老師、同學。並且,很多外界的影響,也讓七年級新生耳聞國中數學很難學。國中數學課一開始也確實有些較難理解的抽象概念,使他們從開始就處於怵頭無趣的被動局面。還有一些國小奧數的知識,有些國小生理解不了,應付不了,當他被告知,這些知識將在中學學到,他的心裏多多少少已經有些膽怯了。

3、教法和學法。國小課堂由於知識點較少,難度較低,並且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老師總能想辦法讓學生充分享受到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樂趣。到了國中課堂容量較大,再加上有些老師急於將會考題“曬”給學生,拔高過快,讓有些學生根本聽不懂。而且,國小老師講得細,類型歸納得全,練得熟,考試時,學生只要記住概念、公式和教師所講例題類型,一般均可對號入座取得好成績。但是,到了國中,由於內容多課時少,教師不可能把知識應用形式和題型講全講細,只能選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題目,而剛入學的七年級新生,往往繼續沿用國小學法,致使學習困難較多,完成當天作業都很困難,更沒有預習、複習和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於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七上數學銜接教學的'重點、難點及其對策

七年級上冊的主要章節和內容有:

第一章有理數(正負數、有理數及其加減乘除乘方)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整式及其加減)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列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第四章圖形認識初步(幾何初步、線、角、製作長方體紙盒)

查閲了《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縱觀國小階段和國中階段的知識點,我發現國小和國中有太多的知識點是息息相關的。可以説,在有些知識點的學習上,確實是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如果人為地將國小和國中的學習孤立或分隔開,是很不科學的,也是很不實際的。

我們總是説教學要找到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我想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做到有的放矢,將是有效學習的基本保障。

第一章有理數

有理數與國小各個階段對算術數的學習是相關聯的。學生在國小裏學過算術數(整數、分數、小數),這些數都是從客觀現實中得出來的,在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學習中,瞭解負數的意義,學會了正數負數的讀和寫,通過對實際生活問題的理解,瞭解了正數、零和負數之間的大小關係。

進入國中後,負數再次出現,此時對負數的學習要求提高了,要求會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的數量。由於負數的引入,數集的範圍擴充到了有理數集,數的運算也相應地由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增加了乘方、開方運算,實現了由局部到整體的飛躍。這次過渡,負數的引入是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講清有理數的特點。務必使學生熟悉算術的四則運算,理解有理數運算的符號法則(這是重點也是難點),有理數的運算即可順利過關。

第二章整式的加減

引進了整式的概念,進而研究整式的運算。這種由數到式,就是從具體的數值到抽象的代數式的過渡,是數學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實現了由具體到一般,由算術到代數的飛躍,意義十分重大。這次過渡,代數式的概念是關鍵,使學生明確“式”也具有數的一些性質,以及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不過,在國小五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簡易方程》中,學生已接觸過用字母表示數的形式,如簡易方程中的未知數x,一些定律和公式也用字母表示,初步體會到字母比數更具有一般性。所以教學中應揭示數與式的聯繫和區別,“數”可以看成是“式”的特殊情況,數的運算可以看成是式的運算的特殊情形。此外還應加深對字母的認識,字母a可以表示正數、負數,還可以表示0(這是學生易錯點)。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從式的觀點來看待數的問題(這是難點),使學生感受“式”的容量之大。

本章中合併同類項和去括號是重難點,在這部分同樣也有國小知識的銜接。合併同類項和去括號的法則其實就是結合律、分配律的運用,在講解時,可以把國小的算式再現,讓學生回憶起運算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讓學生體會從算式到方程的發展。在國小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簡易方程》中,學生已經瞭解了方程、等式的含義,理解了等式的基本性質,能用等式的基本性質解簡易方程(形如axb和axb不作要求)和較複雜的方程(axbc,(xa)bc,axbxc)。所以,我覺得在學習本章時要讓學生感覺到國小的學習對國中學習的幫助,簡單的方程仍然要出現。當然,也不能一味地只解簡單方程,需要將方法進行歸納,例如“移項要變號”等要強調,要了解其道理,更要在解題中時刻牢記。

在這章中,可能最讓老師們頭痛的要數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實際問題的教學了。國小裏的應用題大部分是用算術法來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進入國中後,用列方程來解應用題,把未知量用字母來表示,且把未知量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設法找出等量關係,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剛開始,學生由於習慣用算術法來求解,不重視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術法簡便的應用題作為範例,用兩種方法對比講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對學生的作業,有些應用題也可要求用兩種方法去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要重視靈活運用知識,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章圖形的初步認識

要把握好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渡,從國小圖形到中學圖形,有一個從模糊到精確的認識過程。國小是通過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來增進學生的認識,而國中則要了解幾何圖形的有關概念和特徵。同時,還有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逐步提高要求,逐步發展學生的合理想象、推理能力,進而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並且還要求學生學會用數學語言來表達和推理,這將是學生學習國中幾何的一個瓶頸。教會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用數學符號進行推理,是我們幾何教學持之以恆的目標之一。

三、中小銜接教學中還需注意的幾點

1、要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願意學好國中數學。國中生正值青春期,愛面子,如果讓學生多表現,感受成功感,相信可以讓學生更加有動力學好數學。學生好奇心強,每節課的引入應該精心設計,要有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才會有精彩的結尾。

2、關注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儘快適應國中學習。

3、教法的銜接。需要我們聽聽國小的課,取長補短。

4、學法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肯問、好問、專心、及時複習、會歸納、有反思等。教給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例如聽課——複習(練習)——總結歸納的學習方法,將學與問、學與練、學與思、學與用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授人以“漁”,因材施“導”,努力教會學生自學,培養自學能力,是教之根本。自學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賴於閲讀理解能力的培養。七年級學生閲讀時,讀不順,讀不細,讀不實,讀不準,這是很正常的。在這個銜接階段,老師可以編出問題,引導閲讀,敍述與理解相關概念,聯繫與分析相關定理與方法。讓學生邊閲讀邊回答,對概念要求會聯繫、會舉例,定理要求會分析、會應用,解題要求儘量一題多解。一章結束時會用圖表歸納結論和要點,弄清重點概念和定理、公式,明白要掌握哪些基礎知識技能。

總之,教師首先要摸清學生的學習基礎,然後以此來規劃自己的教學和落實教學要求,有針對性地教學。在教學實際中,我們一方面通過對入學成績的分析,瞭解學生的基礎,另一方面,認真學習和比較國小和國中課程標準和教材,全面瞭解中國小九年義務教育的數學知識體系,找出中小知識的銜接點、區別點和需要鋪路搭橋的知識點,以使上課和教學時能更符合學生實際,更具有針對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