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2.39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文化一個家庭教育的課本。它是以聖賢之道,來指導我們的生活。目的是為了讓我們人人通過學習聖賢的教誨,落實聖賢的教誨,獲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於成聖成賢。我們知道,一個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為根基,而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規》。

許多人認為《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大人就不用學習了。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弟子規"三個字"規"是規矩,"弟子"是什麼意思?是學生的意思。誰的學生?聖人的學生。

《弟子規》是根據孔老夫子《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作為整篇的綱目來進行開解的。《弟子規》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學生們必須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學生顏回、子貢、子路、冉求都不是小孩子,他們都是成年人,都是大賢大德之人,都是力行《弟子規》的典範。我們想要做聖賢人的好弟子,就必須要在生活規範方面去紮根,而《弟子規》就是紮根的教育,是讓我們能夠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成聖成賢的根基。因此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要學習,也都應該落實到生活中去。因為祖國的未來就掌握在孩子的手裏。如果一個孩子沒有德行,縱然他有科學知識,將來必定會形成讓社會混亂的一種力量。而且他越有科學知識,但是沒有品行就越危險。社會上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有才無德是毒品",我們要培養的是有德、有才的好孩子。現在的社會普遍都強調功利、強調競爭,都以"利"作為行為的準則。如果這個事情有"利",大家就趨之若鶩去做了。如果沒"利"可圖,大家就都不願意幹。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們就會忘記了道義。的悲劇。因為在孩子心目中只有利、沒有義,這是很危險的事情。。

我們希望社會和諧、世界和諧,用什麼方法能夠達到?用我們傳統的倫理道德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根源在於人心,人心都能夠向善,都能夠遵循倫理道德,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不就是太平盛世了嗎?

中國古代的經典《禮記·學記》篇講:"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對我國的國民重要,對世界人民也同樣重要。特別是在利與義面前,一定要懂得分辨清楚,如果腳跟稍微不穩,就容易墮落。《孝經》上講:"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順父母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聖賢教育,都從孝開始教起。而《弟子規》從頭到尾,就是教一個孝字。孝是根基,一個人懂得了孝,他的德就展開了,他的人生態度就能得到提升了,幸福也就隨之而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