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博士英語考試心得

來源:文萃谷 2.6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科院博士英語考試心得,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中科院博士英語考試心得

中科院博士英語考試心得1

眾所周知,英語考試中,詞彙是關鍵,是所有考察題目的前提。沒有足夠的詞彙量,或者對詞彙的記憶、理解不夠好,直接決定了英語水平的高低,想考個好成績更是無法談取。所以,詞彙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果不幸你又選擇了中科院作為博士考試的目標,嘿嘿,情況可以用“雪上加霜”來形容了。記得當年考碩士的時候,國家規定的詞彙量大約是5700個(現在可能有變化,但不會很大吧),英語六級的詞彙量也差不多就這些(稍有出入,但變化不大)。而中科院的英語博士入學考試詞彙大綱(以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的大綱為準),包括的詞彙量達到了近12000。這個數字達到了碩士英語大綱的兩倍。雖然不能否認很多詞彙之間有內在聯繫,可當我第一次拿到這個大綱的時候,我從來沒見過的單詞多的是。廢話少説吧。

第一,要有個權威的英語詞彙大綱。

我選擇的是北理出版社的版本,其特點是綜合了歷年中科院英語博士入學考試試卷中出現過的詞彙,比較全面,而且有一定的針對性。在看這本書之間,建議大家可以先把六級字彙大綱,或者一些學者編寫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字彙大綱上的所有詞彙都記完。這個應該不難,大家都是過來人嘛,而且量也沒那麼大。第二,第一次如何看北理版本的大綱。

這本書上會有很多字彙以前沒有見過,如何把這些詞彙搞明白,相當有難度。在大學時期,大家都習慣拿着詞彙表,從頭背到尾,也有人喜歡把詞彙分成幾個大塊,一塊一塊的往下記。這是個好方法,而且也比較有效果。但對大多數的博士考生來説,缺乏基本條件。因為我們這些人要麼是已經工作了,日常雜事繁多,

要麼正在準備碩士畢業論文,不可能拿出一上午,或者一下午的時間。我比較推薦的方法是“分而食之”。

1,拿出大約一週的時間,對大綱中的詞彙進行甄別。自己已經知道的詞彙放過,不會的詞彙用紅筆做個記號。然後把這些做了記號的詞彙分別抄寫到窄紙條上,並附上其中文意思(如果不知道怎麼讀,還要註明音標),最好每個詞一個小條。對於有派生的詞彙,可以只抄下根詞,餘下的可以放在以後解決。把這些小條按照字母順序分成多個包,比如a開頭的放在一起,有些詞彙不多的,可以合併(大綱中,真正沒有見過的詞也就20xx左右吧,因人而異,而派生、詞組佔了不少)。 2,在自己口袋裏一次放一個包,大約會有30~60個單詞吧。當你在忙於工作的間隙,或者散步的間隙…..(只要是有小的時間段就可以),從口袋裏摸出一個小條,快速的記下它是怎麼拼寫的,怎麼讀的,中文意思是什麼,然後把紙條放在另一個口袋裏。接着就可以在腦海裏默記,做到會讀,將來見到這個詞了,能知道它的大體意思(至少它是什麼性質的詞)。一般來説,半天就可以解決50個生詞,而且不會誤工作。就靠這個方法,我在3周內,不知不覺的啃掉了大約近20xx個生詞。(提醒一下,如果你在路上默記,安全第一,碰着樹了,撞着牆了都沒多大影響,和車車接吻可就麻煩了:))。這一步完成後,如果效果不是多好,可以重複,一般2個回合足夠了。

第三,這個時候,大綱中的詞彙分成了兩類。一類是才記過的,但不是很熟練,一類是以前都熟悉的。針對這兩類詞彙,採取交叉記憶,週期輪迴的方法。 1,每天對大綱中新記過的劃紅線詞彙都要過目一遍。這個過程要快,一看到這個單詞,就回想它的中文意思,想不出來沒關係,可以參考大綱。切不可回覆,非要把它記清楚再看後邊的,沒這個必要,因為這個時候不會的詞還多着呢,誤了時間就是縮短了記憶的週期,等你把這個熟悉了,以前有點印象的詞彙又失去了。注重的是整個不熟悉詞彙的過目頻率,而不是哪幾個單詞。20xx多個詞,2個小時內必須掃過一遍。

2,同樣在那一天,要把大綱從頭往後記憶。這時要輕鬆不少,因為很多詞是熟悉的,而不熟悉的詞可以再加深印象。就我個人來説,一般整個大綱一週內就可以過一遍,而這個時候,劃紅線的詞彙已經過了7遍。當這痛苦的一週過去之後,第二次大循環開始之後,明顯的就感覺好多了,很多紅線詞彙已經熟悉了。

第三條的2款是否是多餘的?非也,當全力記憶紅線詞彙時,以前熟悉的詞也有一些在模糊,尤其是相當多的紅線詞彙與這些“熟悉詞彙”之間,在意思,拼寫,讀法上比較容易混淆。

這個過程,持續3周之後,整個大綱上的詞彙,幾乎沒有你不熟悉的了,當然,漢語意思一時記不起來的還有不少。這些詞彙屬於那些“頑固詞彙”類別,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有些詞,只看過一遍,基本就記住了,而有些詞(特別是拼寫很類似的詞彙),記了多少次,還是不大確定。建議此時專門找個小本子,把這些“頑固詞彙”特別抄錄下來,每天都去對比光顧。由於這類詞彙數量不多(頂多就200吧),特殊對待後,用不多長時間就記牢了。

第四,一個半月過去了,大綱上的詞彙基本搞定,但恰好這也是一個關鍵時刻。由於採用了強記的方法,表面上看大綱都熟悉了,所有的單詞一看就知道它的意思,拼寫甚至引申意義。但這個效果非常的不穩定,只要中斷一週,很多詞彙依舊讓人頭痛。不錯,大家該猜到了,詞彙進入鞏固期了。固期相對好多了,堅持“持之以恆”吧,每週把整個大綱掃一遍,隨時發現記憶“模糊”的詞彙。在閲讀訓練,寫作訓練的相輔相成下,一直堅持到考試前一天。

根據個人感覺,中科院英語博士入學考試題目的詞彙部分不難,這些選擇填空只要把題目的意思和選項中各詞彙的意思搞懂了,往往不存在兩個選項拿捏不準的情況,基本一下就能確定答案。我推薦的方法是:

A,兩個前提:題目意,選項意要搞明白;

B,不能確定的選項:

1,從語法角度判斷該空需要什麼類型的詞彙(形容詞,還是副詞,還是名詞…);

2,從句子結構的'角度判斷,有不少並列句,倒裝句就是這樣;

3,固定搭配

4,排除法C,實在什麼辦法都用完了,也不知道該選哪個好。這個時候,可以把某個選項帶入到題目中,讀一遍,然後憑自己的語感選擇一個最舒服的選項。

中科院博士英語考試心得2

閲讀理解在大家看來,是英語考試中最關鍵的部分,因為這部分所佔的分數最多,在試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有很多方面的書籍,介紹大家如何來提高閲讀理解水平,卻很少提到不同類別的英語考試試卷中,都有自己的出題特點。其結果是,大凡英語考試,大家都採用幾乎一樣的思考模式,這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具體類別考試複習時的針對性。

首先,介紹如何提高閲讀理解的基本功。

很多參考書中,都提到在閲讀時,不能讀出聲來,要快速的閲讀。要達到這個水平需要相當的訓練,可惜的是大部分考生由於各種原因,沒有這樣的條件。根據個人的體會,閲讀中,碰到的最大問題往往不是理解不了其中內容,經常讓人頭痛的是閲讀過程中,會在一些關鍵地方碰到自己不認識的單詞,大大影響了自己對文章的領悟。所以第一個基本功還是詞彙部分,我們不需要把大綱中所有的詞

匯都會拼寫,因為除了寫作之外,會認某個詞與會寫某個詞沒區別,即使是寫作,用到的詞也都是常見的。

學會用自己的呼吸來控制自己的閲讀,進而提高閲讀速度。這點可能不少朋友沒有聽説過吧,對,這是我自己體會後總結出來的。針對一個句子,大家要學着在吸氣的過程中,看明白前半部分的意思,而在呼氣的過程中,看明白後一半的內容。開始訓練時,大部分人達不到這個要求,沒關係,重新吸氣,呼氣,直到這個句子看懂。選擇的文章不要太難,但也不能過於簡單,仔細體會這個過程。我比較推薦的一個方法是:充分利用選擇填空題目,在要填空的位臵上,先寫上正確的答案,然後嘗試着在一個呼吸過程中看懂它所表述的意思。這不僅將來能提高選擇填空的閲讀速度,也提高了語感。當訓練的差不多後,可以轉入閲讀文章了,把呼吸和大腦的思維連貫性統一起來。

其次,閲讀理解過程中,需要從頭讀到尾嗎?

這個問題,我也曾經問了自己很多次。經過嘗試後,我總結的經驗是沒必要。説起來大家可能不相信,我覺得閲讀理解,如其説是閲讀,不如説是把文章的內容結構搞懂:這篇閲讀理解分了幾個段落?每個段落中最重要的那個主旨句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文章作者是以什麼口氣、什麼態度來看待自己文章所描述的內容的?實際就是從宏觀上把握作者的意圖。

全面閲讀有什麼不好?第一個就是浪費時間,考試中的時間是最寶貴的,如果費了不少時間讀懂了文章的某些內容(即使是比較重要的),可偏巧這在後邊的題目中又沒有體現出來,不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嗎?第二就是使得人容易忘記其他部分的內容,當我們看第一段的時候,看明白它的內容了,可當你把最後一段也

看懂之,第一段的內容你還能記得多少呢?這個問題在閲讀理解進行到第三篇,第四篇的時候尤其突出,以至於頭暈腦脹。相信很多人有這個感覺,英語考試過程中,覺得自己腦力不夠用,或者考試結束後有朦朧的倦意。這對後邊題目的完成絕對是個巨大威脅。第三就是缺乏對整個文章的理解,由於在全面閲讀過程中,人的精力集中在具體句子的理解上,沖淡了整體的認識,而幾乎每個閲讀理解後的題目中,總少不了1個或2個關於文章整體概括性的題目,稍有偏差,就會出錯。採用“跳讀”的方法,可以克服全面閲讀的缺點。這種閲讀方法可以這樣來描述:在閲讀過程中,先試圖把每個句子都讀懂,當你覺得它不是主旨句後,就快速讀過去,或者直接跳過去。當你讀完之後,直接去做後邊的題目,帶着題目返回到文章中去尋找答案。

“跳讀”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把每一段的主要意思抓住,這一段主要講的是哪一方面的內容,而不需要知道具體內容是什麼;二是搞清楚文章的結構,從宏觀整體上明白作者的語氣、看法、態度。帶着題目返回文章中尋找答案。一般來説,閲讀理解的題目是先問細節問題,再涉及文章中某一詞是什麼意思、某一複雜的句子在表達作者什麼看法,最後是關於文章整體的理解。由於“跳讀”佔用的時間比較少,記的也比較清楚,所以一看到問細節問題後,基本上就知道去文章中哪個段落中去尋找答案了。如果看到了關於文章整體理解方面的題目,可以把各個段落中的主旨句聯繫起來判斷,採用排除的方法,確定最佳答案。

最後,多多分析歷年考試試卷,總結出相關“規律”(一種可以意會,而不可言傳的經驗)。我很想把自己總結的中科院英語博士入學考試試卷的具體規律寫出來,可真的又不知道該如何寫,只是在自己的感覺上覺得它就是這樣。所以這點

需要大家自己去意會,總結屬於自己的“規律”。我在這裏肯定的告訴各位:每個類別的英語考試,都有自己的側重點,都有自己特殊的規律。

要善於分析閲讀理解正文中的規律:

1,每個段落的主旨句一般都在段的開頭或者結尾,少部分在段的中間,這些句子的意思比較寬,覆蓋了本段內容;在中科院英語博士入學考試中,每個閲讀理解後邊有6個問題,一般來説,有3-4個是細節部分,1-2個是正文概括性的題目,1個是關於正文中某個詞彙或者某個句子的問題(有些閲讀理解後邊沒有)。

2,不幸的是,正文中比較長的,或者比較難懂的,或者有生詞的句子,往往是題目中要涉及的。然而幸運的是這些句子雖然表面上看比較複雜、也很長。基本上不是帶有複雜結構的簡單句,就是並列句,再不就是雙重否定句(其他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了)。在“跳讀”中,如一時不能理解它的意思可以暫時放過,一旦題目中涉及到該句,切不可緊張,先分析結構,再層層理解。這時就考大家平時積累了,我強烈建議:在做模擬題的過程中,只要碰到這樣的句子,就一定不要放過,摘抄下來後,好好研究一番:這個句子是如何構成的?它採用什麼句式?而實際上某一類別英語考試中,經常拿來考的比較難的句型,翻來覆去也就那麼幾種,無非是填充了不同內容罷了,搞懂後就沒什麼神祕感。這種規律在其他試題類型中也存在,當題目類型確定後,命題小組的人就那麼幾個,成員相對比較穩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向性,作為一個小組,出的題目有偏向性不足為奇,關鍵在於大家通過自己的研究,發現它的偏向特徵。

3,如何去尋找那些“偏向特徵”。當我們把歷年的幾套試題放在一起綜合對比後,就可以按提供如下線索去體會:

都喜歡怎麼問問題?比如説同樣考察正文中的某個細節,有的類別考試喜歡把小

問題問的很複雜,而有的則直接就問,但基本都是換了個説法去問的。這個時候,大家最好去考察一下問的風格。綜合所有閲讀理解試題,可以感覺命題人喜歡在正文的哪些方面做文章。

答案喜歡怎麼給出?總的來説,答案直接與正文細節一一對應的幾乎沒有。但無外乎兩個方面,一是把正文中內容直接用另一個方式表達出來,這種情況下,答案與正文中有不少單詞是一樣的;一是表面上看沒有任何聯繫,但所説內容與正文意思一致,相對來説這種情況少見一些。

答案中一般有三種類情況,一是正確回答了問題;一是部分回答了問題,但意思不完整或者有偏差;一是干擾型,拿一些與正文無關的內容來擾亂考試者的思路。基於這一點,我才強調一定要在閲讀過程中,掌握作者的寫作結構,寫作心態,與具體細節相互結合,一般就不難排除錯誤,給出正確答案。

答案中有些選項一看就知道是錯誤的,這些項往往語氣非常肯定,後者所囊括的範圍過於寬廣。因此,提醒大家在閲讀時,如果發現有了有表露作者口氣、心態的詞語,一定要多加留心,這些詞語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與重要段落的主旨意相互呼應,就成了回答文章整體概括性題目的依據。

採用什麼方法來做閲讀理解的題目效果最好?

我總結的經驗是:排除法。細節的問題,往往來説比較好回答,掃過一遍後,基本就可以確定正確答案。而概括性,判斷性的題目,相對難些,選項中總有那麼兩個比較類似,只有語氣,側重點的區別。我推薦下列步驟:

A,閲讀理解的問題是什麼?各個選項説的是什麼意思?

B,選項與正文內容相比較,要把握仔細(語氣,重要的形容詞側重);C,主要採用排除的方法做不很確定的題目;

D,每個段落的主旨句有關鍵作用;

E,做完題目後,快速的回顧下各個問題的答案的意思是否前後對應,而不相互矛盾。

根據題目的不同情況,結合大家自己的理解,靈活處理。

在中科院英語博士入學考試中,還有一類特殊的題目:排序。這類題目與閲讀理解部分不少是類似的,就不多説,提供以下參考:

A,注意段中的主旨句,往往決定了這個段落中某個選項的內容範圍;

B,由於選項有多的,容易引起誤選,所以要注意可能的選項必須與本段內的細節,還有整體意是否相關,並符合;

C,根據排序位處於段落中的位臵,如果在段首,有可能是主旨句,也有可能是承上啟下的句子;如果在段中,注意前後相關;如果在段尾,要能完整主旨句在段落中的意思(並不一定如此,請大家靈活處理)。

D,確定所有選項後,注意整個正文在語意上是前後呼應的。

我做這類題目的一個小竅門是:先把各個選項的意思搞清楚,然後再去看正文,一邊看,一邊嘗試着帶如某個選項,再把這個選項與該段主旨句,鄰近句子的細節相互對應起來,選擇最恰當的一個。

説了這麼多,關鍵還是自己去實踐,做錯了題很正常,無論如何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為什麼錯了,思考命題人是如何設臵“陷阱”來套自己的,而自己是犯了什麼

錯誤才掉進去的,要如何做才能避開它。正是在總結自己錯誤的過程中,才能總結出自己的經驗。這些偏向性,往往都是在發現錯誤的過程中顯現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