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篇

來源:文萃谷 2.61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篇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

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羣體,他們有着自己獨特的生理心理特徵,更有着特殊的學習需求。現在雖然聾生是在聾校這個“獨立王國”中學習和生活,但終究有一天,他們將走上社會,因此,在教育和教學中不應把重點放在學生缺陷的補償和殘疾的矯治上,而應放在對學生學習潛能的開發和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上。

數學是一個重要的學科,在學校的教學體系中扮演着一個不可替代的角色。數學是宇宙的語言,她所藴含的美妙與奇趣是任何一門學科無法與之相比的,其應用之廣泛、力量之強大也使她無愧於“科學的皇后”之美稱。但也有學生曾經這樣形容:“數學,想説愛你不容易,又難又繁,枯燥無味,不學不行,實在無奈。”對於有着聽力和語言障礙的聾生來説,他們學習數學更是難上加難。聾生的聽覺障礙對他們所造成的學習困難導致了他們在學習數學中除了與正常學生相同的學習需要:如學習數學知識的需要、培養數學能力的需要之外,還有着諸多特殊的學習需要:比如形成發展語言的需要、積累數理經驗的需要、習得生活數學常識的需要等。如何優化聾校的數學教學,推動聾生迴歸主流,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想法:

一、形成發展語言

在聾校“隔離”的環境中,聾生不能“自然習得”有聲語言,因此聾生的語言發展總是處於一種遲緩的狀態,語言的發展滯後于思維的發展,這是聾生普遍的現象。然而思維的發展又依賴於語言的發展,尤其是數學思維的發展。由於數學思維是抽象的邏輯思維,如果學生不掌握相應的數學語言,那麼他的數學思維就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有一道關於平方根的題目,求一個數的平方根,當題表述為“± =”的時候,學生很容易就能得出答案是±4,而把這個題目表述為“16的平方根是”時,有好多學生就不知所措了,由此可見一斑。因此,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對數學知識的教授,也要注意幫助聾生在實踐中掌握數學語言。

二、積累數理經驗

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了“數理邏輯經驗”這個概念,並指出它是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條件。在數學中,數字的名稱、讀法和寫法等都屬於社會經驗,它們都有賴於教師的傳授。如果沒有教師的傳授,兒童自己是無法發現這些知識的。數學知識中,既有對應關係,又有序列關係和包含關係等各種邏輯關係。在兒童的數學學習中,讓兒童積累數理邏輯經驗具有重要的意義。兒童的數理――邏輯經驗,大部分是從遊戲和玩耍中取得的。聾童在學前期,由於聽覺及語言上的障礙,他們與健聽小朋友們之間一起遊戲和玩耍受到限制,當進入一年級學習數學時他們的數學經驗準備不足,甚至連數數經驗都缺乏。因此,在聾校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這一點。

三、發展抽象思維

數學具有抽象性和邏輯嚴密性。數學本身是由許多判斷組成的確定體系。這些判斷都是由數學術語和邏輯術語以及相應的符號所表示的語句來表達的,並且藉助邏輯推理由一些判斷形成新的判斷。而這些判斷的總和就構成了數學這門科學。聾校數學內容雖然比較簡單,也沒有嚴格的推理論證,但都是經過人們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論證得出的真正的科學結論,只是不給學生進行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論證。即使這樣,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判斷、推理。這就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數學的抽象性致使以視覺形象為主要信息來源的聾童學習起來比較困難,然而,發展抽象思維對於聾生來説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對聾生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直觀,以便理解數學的內容和意義,懂得數學和現實世界的聯繫;另一方面要過渡到抽象,瞭解數學抽象化的過程,掌握數學的方法和技能。

四、“保底”數學教學

所謂“保底”數學教學,主要指的是與聾生生活密切相聯,符合現代社會的需要,現代社會必須具備的有用的數學知識。當聾童離開學校走上社會時,他們終將自己獨立地生活,也避免不了要與各種人接觸,與生活細節接觸,因此,他們更需要學習生活中常用到的數學知識,而我們現在採用的全日制聾校數學實驗教材知識系統太強,密切聯繫生活太少,教材知識結構與聾生認知結構無法達到同步。比如就買東西這一件生活中非常普通的事,牽涉到的數學問題就很複雜,有千克與克之間單位的換算,有元角分的認識及單位換算,要用到加減乘除,還有成數與折扣等,教材只是一味地跟着體系走而不是跟着聾生的學習需要走,有的只安排一個課時,加之聾生買東西的實踐經驗少,往往遇到現實情況時不知所措,甚至鬧出很多笑話。我們可以通過實踐探究細化聾生在生活數學方面的學習需求,並按各年級彙編成冊,補充到現行教材之中,提高聾生的數學學習技能,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儘管近十多年來,我們特殊教育界對聾校的數學教學已經進行過多項改革,也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總不能盡如人意,聾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缺乏、積極性不高、學習效率低下,從數學學習中難以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甚至有部分學生都認為學數學根本就沒有用。我們應當多角度地尋找聾校數學教學改革的途徑和方法,以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為聾生迴歸社會主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2

有一句話:學到老,活到老,的確,不學習的話,人就要落後。不學習就不能使我們的教育具有後續動力,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要求,不學習就會使人的頭腦僵化,終身學習是當今的時代要義。假期裏,讀了人民教育編輯部《教學大道——寫給國小數學教師》這本書,讀完後使我感受頗多。在自己平日的聽課過程中,面對一節好課,總是不由自主的讚歎:他怎麼能想到如此精妙的設計,學生怎能學得如此自然……,而自己的教學總是那麼平淡,談不上激情,也説不上有什麼效率,就算把名師的教學設計搬入自己的課堂,卻還是感到課堂的蒼白、學生的無神,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教,缺了自然而然的知識生成。讀了這本書,體會到:一節好課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獨到的解讀,在於對學生精準的理解,在於對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

《教學大道——寫給國小數學教師》這本書,給我們指出了我們在數學這條道路上,我們必須思考的一些問題:數學是什麼、我們應當思考的幾個數學問題、我們應當有怎樣的專業素養、我們應當關注什麼。書中用鮮活的實例,從不同的角度闡述對數學的思考,其中提到的問題正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遇到並也在不斷思考,討論的話題。數學家張景中《感受數學的力量》,讓我進一步瞭解了數學思想的魅力。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是要運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要解決問題就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途徑和手段,這就是策略。這種策略無不受到數學思想的影響和支配。數學思想指導着數學方法,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表現。在平時教學中我們可能會非常強化對學生進行技能技巧的訓練,而簡化甚至忽略一些過程性的東西,直接給出答案、方法,學生反覆練習,機械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既重視數學知識、技能的教學,又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運用,我們不必給學生講這是集合,這是函數等概念,但老師首先要有函數等數學思想,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潛移默化,這樣無疑有助於學生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無疑有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助他們,但收效甚微,我們也在不斷思考,他們為什麼學不好數學,存在什麼樣的問題,怎樣的幫助才是有效的?在讀了俞正強老師對學困生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之後,自己也似找到了新的方向。有的學困生,面對某個知識點,無論你怎樣教,總是掌握不好,但過一段時間後,會突然發現這個知識點他也掌握了,自己也會感到奇怪,原來這是學生的“成熟”。有些學習困難是暫時的,是由學生暫時的不成熟引起的,等一等,不要着急,給他成熟的時間,自然他就會了,這也是對生命的等候。《聖經》中有句話:“治一個人的病,先撫摩他的心”,對於學困生,如果自己不能改變他的學習狀態,使他進步,那我不能傷害他,要給他持之以恆的關懷與守侯,讓他處於一種等待的狀態,等着可以改變他的人出現。

對於技能教學,在自己的教學中,經常性的是把總結出來的規則教給學生,認為這樣學生不易出錯,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在讀了可否給技能教學來一次革命後,我對文章中提出的"相機誘導"有所感觸,文章中説學生是天生的學習者,學習就象呼吸一樣自然,好為人師的我們往往會做出一些費力不討好的事,弗雷登塔爾説:泄露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發現的祕密,那是"壞"的教學法,甚至是罪惡,而"相機誘導"也並不是一時半刻就會的,需要我們有深厚的功底。對於課的處理,離不開教師個人的見識,而要形成見識,則要靠數學的功底,更要靠教師的使命感、職業意識和責任心。我們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讓學生在對概念與原理的深刻理解中學習技能,而不是單純的記憶與模仿。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識經濟大潮中,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該認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找準自己的價值空間。教書的生活雖然清貧,但一本好書會使我愛不釋手,一首好詩會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會使我百讀不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樂學的教師,才能成為樂教的教師;只有教者樂學,才能變成為教者樂教,學者樂學,才能會讓學生在歡樂中生活,在愉快中學習,這就是我終身從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態度,比態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為現實,但首先你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説過,教師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長,明日你就將停止教學。身為教師,必須成為學習者。“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教師只有再度成為學生,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使廣大教師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創造性地開展教書育人工作。

常讀書使我明白了許多新道理: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人——環境”系統。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教師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教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為“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為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愛崗敬業是創新型教師應具備的首要條件。他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鋭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吾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這本書中需要我學習的地方太多太多,做為老師我一直在努力,通過對名師們課堂的學習,使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在課堂上調控,如何為孩子營造輕鬆愉悦的課堂氛圍和自由健康的成長空間。於是在讀書中,我一天天變得充實,一天天領悟了教育的真諦,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聖。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3

第一,教師提問。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提問的藝術、精細設計提問的環節、調控課堂的氣氛等。

第二,學生回答。可以是口頭的表達,也可以是書面上的,對於觀點或解題思路不一致的地方,教師引導學生辯論、討論,讓學生在碰撞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認識清楚。此外,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將學生回答問題的信息予以放大,既使學生有積極參與的意識,又讓學生有成就感。

第三,小組合作。合作為個人成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氛圍,小組成員內的合作將學生的行為集中在完成教學中的既定任務。而小組與小組之間,通過相互競爭、相互“較勁”,可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3、任務導向:教師提出待定課題,佈置給全體同學或分解成多個不同的“單元”,以任務的形式,因“任務而導”的時間越多,學生的學習機會就越多,學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這一關鍵行為,致力於增加學生學習學術性科目的時間。它與教師的任務導向和內容覆蓋面相關。教師的任務導向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學習那些將要評估的材料。

如何辦呢?教學刺激之後立即誘發理想行為;在一種非評價性的氣氛中提供反饋機會;必要時使用個人活動和小組活動;使用有意義的口頭表揚;監督課堂作業,在獨立完成練習期間頻繁地檢查進展情況。

5、確保學生成功率。學生學習的成功率,是指學生理解和準確完成練習的比率。教師要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在每組教學刺激後,要安排練習或問題討論,使大多數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只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學生才能得到發展。學習的本質屬性是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教師的職責。有效學習必然是自主學習,有效教學策略也就是培養學生自主性的教學策略。

不可否認,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並不是在空談什麼素質教育,而是在告訴我們如何成為一名真正能發揮自身價值的教師。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4

數學教學應當有意識、有計劃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社會的聯繫,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結合有關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如何進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地思考問題,同時注意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撇開事物的具體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從而獲取新的知識。

通過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積累的點滴經驗,結合其他老師的交流,結合新課改的要求,我總結出關於國小三年級數學教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一、堅持不懈地抓好口算。

1、根據任教班級學生口算情況,制定本學期訓練的具體目標。

(1)口算訓練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口算的能力,有針對性的訓練又為本冊第四、第六單元的學習做好鋪墊。

(2)由於第四單元是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因此在口算訓練時可適當增加一些20以內進位加、特殊的口算題,如:25×2、25×4、15×2、15×3、15×4、15×6、14×5、12×5、16×5、125×8、125×4、17×3、45×2、24×2、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掌握情況,定期進行口算的檢測或期末達標檢測,既讓學生找到學習的動力、發現差距,又能讓家長了解孩子計算的能力,同時任教老師也能從中分析,找準突破口,使訓練的效果更好。

二、在操作活動中讓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和算法。

筆算除法的教學應在學習時多讓學生通過用實物分一分,從中瞭解筆算除法的算理及計算方法。如:24÷2=,讓學生把準備好的吸管分一分,説一説你是怎樣算的?也就是先算哪一位上的數?通過一道題的實踐是不夠的,還要再次多擺1--2道並説出計算方法。由於書上沒有任何的計算法則,但在教學時教師還是應把方法板書。

不管是筆算乘法或筆算除法,教學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估算的能力。估算是驗證計算結果的較好手段之一,但經常在教學時會被遺忘或略略帶過,沒有成為學生計算的“好幫手”。

如:21×428×6()×6而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繫。課外可佈置學生尋找身邊的一些生活物品判斷用哪種重量單位較合適,填寫後進行交流判斷。

《周長》這單元既讓學生感到新奇,但又是本冊書的難點之一。教師在備課時感到很簡單,不就是求封閉的平面圖形所有邊長的總和嘛。求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只要記住計算方法就會算了。真正教時就發現並沒有像老師想象的那樣學生能較快理解並正確解決實際問題。主要原因有:

1、對“周長”這概念接觸較少,學生沒有充分理解。

2、當概念沒有得到理解時,又學習有關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後,不明白方法由來只記住公式,因此當遇到較靈活的題目時,無從下筆。

三、注重信息技術與國小數學的整合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教師、學生、多媒體已構成課堂教學系統的三大要素。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為輕鬆、愉快、快速、高效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形成能力,從而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過去的課堂教學中,自己想辦法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沒弄好不僅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連最起碼的教學任務都完成不了。運用多媒體演示,激發學生認知、求知的內驅力少年兒童天性好奇,當他們接觸新事物時,往往產生探索的慾望,可以利用這個特點,激發他們的求知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知識的起點,也是發展智力的起點。因此,在教學中,運用生動、形象、直觀的電教形式,把書本上靜止的圖形變成動態的圖形,有利於溝通知識之間,圖形之間的聯繫,促進學生的求知慾,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辯析能力,從而緊緊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樂學、愛學。藉助多媒體創設一個多姿多彩的視聽學習情境,不但刺激了學生的感官,激發了學習興趣,激起了求知慾,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表象,降低了學習難度,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概念、法則、規律等,既是重點,又是難點,這些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給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帶來困難。如果採用課件動態圖象演示,在動中引路,動態地顯示事物演變的過程,把整個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識直觀地演示出來,而且其動態的演示有助於學生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例如:在《圖形的運動設計》中,利用計算機生動直觀,變靜為動,圖文並茂放大細節,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教學內容,在創設情境中用計算機演示轉動的風車,對稱的蝴蝶不停地在揮舞着翅膀,小船平移的運動,實現教學的優化,由多媒體演示,旋轉後的圖形及平移和旋轉的區別,通過風車轉動動態,清晰地旋轉過程,學生輕輕鬆鬆地掌握了平移、旋轉圖形,這樣的教學,使學生興起盎然。

國小生穩定性差,易疲勞,在鞏固環節思想最易溜號,只有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們保持旺盛的戰鬥力。多媒體技術為實現練習內容和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方便。在內容上可以設計具有情景的趣味題,便於操作的遊戲題,朗朗上口的兒歌題等;練習形式可以創設遊戲性、娛樂性較強的數學遊藝宮、腦筋轉轉彎、數學擂台賽、數學燈謎會、幸運大抽獎、看誰中大獎等。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寓學於樂,從而由“被動型”學習轉為“主動型”學習,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的容量大大增加。而且還可以建立題庫,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類型不同難度的題目進行練習,實施因材施教,使得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適時、適量、適當的訓練,實現“尖子生”吃得,“中下生”吃得了,達到減負增效的作用。

基於以上的認識,我認為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造各種適合教學需要的情境可以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慾望,可以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5

20xx年3月27日,我有幸參加了在北京市石景山區舉辦的為期三天的全國首屆國小數學教學論壇。本次論壇的主論壇為:“國小數學如何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的能力”,平行論壇為:“新課程理念下高效課堂教學的思考與實踐”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期間穿插了高、中、低三個年級組94名教師的説課。我很榮幸的聆聽了81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王元院士、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發展中心方運加主任、全國著名國小數學特級教師吳正憲教授和多位專家的精彩報告。現將本次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1、教師發展的三個層次:教書匠—→教師—→教育家。

書本上要求的東西,能夠把學生講明白的是教書匠。在教書匠的基礎上,能夠發現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並提出相關問題的是教師。在教師的基礎上能夠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並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品味和學識的是教育家。

2、國小教育要兒童化、生活化、活動化、文化化。

我們面對的是國小生,在教學研究中,我們要走進兒童的心理去研究兒童,使我們的教學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

3、教學模式的思考。

我們現在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是:自學—→展示—→反饋三個環節。北京市石景山區海特花園國小的教學模式分為新授課:“自學—→合作—→輔導生成—→鞏固”和複習課:“自主複習合作彙報—→教師檢測”,而且複習課的三個環節正好是三個課時。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我們的課堂可以把海特花園國小的教學環節進行有目的的消化和吸收,使我們自己的環節更加完善。

4、開展“教師少話”活動。

與我們的高效課堂不謀而合,教師上課主要體現“導”,海特花園國小聲明“教師的機械重複是課堂噪音!”“教師的泛泛而評不如不評”,也就是説,不是任何一個學生回答問題都是“好,好,你真棒!”他們把這種稱之為“有雜音的背景音樂”。

5、構建和諧課堂。

和諧課堂就是保證人的尊嚴和價值不受侵害、倡導尊重與信任、發展人的個性與智能、形成良好交往氛圍的課堂。我們在教學中首先要做到對學生的充分尊重。要給他們多種學習的機會,為他們創造平等和諧的學習環境。

6、做好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而產生的一套程序。它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和學生)、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流程、教學特色和教學後的反思。我們要真正的讀懂學生、讀懂教材、讀懂課堂。要專業的讀教材、用心的讀學生、智慧的讀課堂。

7、有正確的教育教學觀。

我們面對的兒童是活生生的人,我們對他們要尊重、理解、善待、讀懂、學會期待。我們面對的兒童是發展中的人,他們有潛力,但是不成熟。我們要充分相信他們,開發他們的潛能。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為兒童一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教師要用伯樂的眼光、宰相的胸懷、親切的口吻評價學生。讓學生學動手做的數學,學生聽見了,就忘記了;看過了,就記住了;做過了,就理解了。

8、促人深思的故事。

蘋果的故事:老師拿着一個蘋果,讓學生挨個的聞了一遍,讓學生説聞到了什麼味道?大部分學生説“沒有什麼味道。”但是,有一個學生説聞到了香味。第二遍,老師又讓學生挨個的聞了一遍,問學生聞到了什麼味道?這次又十幾個同學説聞到了香味。第三遍,老師又讓學生挨個的聞了一遍,這次,除了一個學生外,其餘所有同學都説聞到了香味。老師説:“同學們,這個蘋果是一個假蘋果” 。老師們,由此,你想到了什麼呢?

水桶的故事:國王和大臣們在池塘邊遊玩,突發奇想,國王問大臣們池塘裏有多少桶水?期限是三天時間。三天過去了,大臣們想盡了各種辦法,也不能説出答案,眼看就要受到國王的懲罰。這時有一個聰明的小孩説知道答案,老師們,你們知道孩子是怎麼説的嗎?這個小孩説:“這要看桶的大小了,如果桶有池塘的二分之一大,那麼池塘裏就有兩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三分之一大,那麼池塘裏就有三桶水;如果桶有池塘的五分之一大,那麼池塘裏就有五桶水”。國王滿意的笑了。老師們,對這個故事,我們又要教會學生什麼呢?(逆向思維)

最後,以全國著名國小數學特級教師華應龍教授的兩句話作為我本次學習的結束語。

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我願做沉舟,我願做病樹,我願最美麗的花朵開在您(各位老師)的課堂,讓我們共同把我們的教育做的更好!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6

1、開展適當的競賽和遊戲活動,提高學習熱情。

適當開展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低年級國小生在競賽的條件下比在平時正常條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學習。競賽中,由於低年級國小生有着很強的好勝心,總希望爭第一,得到老師的表揚,利用這種心理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大增。教學中可以組織各種比賽,如“看誰算得快又對”,“看誰的解法多”,“比誰方法更巧妙”等,都能使學生“大顯身手”。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可以全班比賽;可以分男女同學比賽;可以分小組比賽;還可以將學生按能力分組比賽,使每個學生在各個層面上獲勝的機會增加,激勵的作用將會更大,參與的熱情就會更高。

2、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把握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導入生活化,激發學習興趣;教學語言生動、形象化,讓低年級國小生易學易懂。讓低年級國小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這樣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於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讓低年級國小生親身經歷數學的應用過程,從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我特別重視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突出學以致用。根據數學的內容和低年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對數學問題與生活問題相聯繫,將數學知識融化於生活實踐中,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情境創設問題。

低年級國小生年齡小,如果總是把數學知識枯燥地呈現給他們,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會逐漸枯萎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性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因此我每次在講授新知識時,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低年級國小生創造一個和知識有關係的情景,儘管有時的情景不是很貼切,但是學生木們不但沒有介意,反而對學習數學知識卻是興趣盎然。

4、對學生多關注多表揚。

低年級國小生非常關注老師對他們的關注度和表揚度。我想:作為學生,能得到老師的賞識表揚誇獎對於他們的成長還是很有利的。作為老師,看到你的學生的進步,一定是很欣慰的。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7

很幸運能成為靜海縣的一名教師,作為一名剛上崗的新教師,懷着忐忑和新奇的心情度過了工作中的這兩個多月。在新的崗位上,懷着敬畏的態度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但對於如何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一名優秀的.教師,心中還有很多的疑問。通過這次學習的機會,心中有了很多的感觸。

隨着近些年的發展,靜海縣的教育狀況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

一、教學條件的變化;

二、教育質量的提升;

三、教師隊伍的變化;

四、素質教育的變化;

五、社會對教育的支持。通過局領導的生動又詳細的介紹,我對這些年的變化深有感觸。從小時候上學都是砌的爐子取暖,到現在的暖氣;從簡陋的教學環境到現在的多媒體,從土操場到現在的塑膠操場……這些顯而易見的變化,相信所有的靜海人都能感受得到。

通過觀看三個有關黨建、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的視頻,我瞭解了靜海縣的一些教育情況。目前,靜海縣各類學校152所,幼兒園321所,在校學生91328人,在校幼兒園28511人,在職幹部教師7062人。我縣以科學發展觀為知道,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以實現“上檔升級,國優市強,強教為民”為目標。同時,領導們對新教師有新的希望:

一、仰望星空、志存高遠;

二、腳踏實地;

三、刻苦鑽研,嚴謹篤學,勤于思考。思考時一種再融合、在提高、在體會的過程。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該尊重、熱愛每一名學生,對學生施以正確的塑造和引導,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讓他們成為社會有用的

公民。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教師呢?

首先,激發內驅力,與學生共同成長。教師要成為優秀教師,自身的內驅力最為重要,把教學工作視為促進自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有益活動,才會努力愉快地工作。“與學生共同成長”,是教師對自身職業的正確的價值取向。教師一旦有這樣的職業感受,就能體會到生命課堂的鮮活,快樂和豐富多彩,就會與學生一起分享成長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尋找一種生命意義,追求的樂趣,就會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表達生命內質的生活方式,就可以克服職業的倦怠感。

其次,理論學習是超越的翼翅。教師要想成為優秀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不斷地自我超越的平台。

再次,反思。作為一種精神實踐,反思能使人揚棄舊有的思維模式並生成解決實踐問題的新能力,實現自我超越。

最後,在合作學習中成長。有人説:“水漲船高”,其實這些都是“合作”的最原始的道理。合作是“水”,優秀教師的成長是“船”,“船”離開了“水”就無法航行。這就説明要有強烈的合作意識,才能汲取應有的營養。有的老教師儘管他們的知識水平不如自己,但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的年輕教師儘管他們的教學經驗不如自己,但他們有新思想等。因此,合作是成材的基礎,具有專業眼光的合作更是成為優秀教師的基石。

在感恩中成長。要想成為一個優秀教師,得有一顆感恩的心。因為感恩,才有愛心,才會愛生活,愛從事的工作;有了愛心,才能長智慧;有了愛心,才會努力,才會勤奮,才會反思,才會堅持,才會成長…………

每天多做一點點,就是成功的開始;每天創新一點點,就是領先的開始;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卓越的開始;每天謙虛一點點,就是被接納的開始。只要我們朝着優秀教師這一目標不斷前進,相信我們一定能成功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8

通過四個學年的嘗試,我對新課程標準和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新教材無論教學內容安排還是呈現形式,處處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以重視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為目的。我在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使用教材時,始終把它作為出發點和歸宿,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以課堂為主陣地,努力培養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學習能力。下面是我在教學實驗中的幾點體會。

一、課改特色,新教材優點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在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體驗。學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再創造“,在實踐操作中體驗”做數學“,在合作交流中體驗”説數學“,在聯繫生活中體驗”用數學“。學生體驗學習,是用心去感悟的過程,在體驗中思考、創造,有利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習者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學完了”圓的面積“,出示:一個圓,從圓心沿半徑切割後,拼成了近似長方形,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大6釐米,求圓的面積(下圖)。乍一看,似乎無從下手,但學生經過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長方形的周長不就比圓周長多出兩條寬,也就是兩條半徑,一條半徑的長度是3釐米,問題迎刃而解。教師作為教學內容的加工者,應站在發展學生思維的高度,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於難度不大的例題,大膽捨棄過多、過細的鋪墊,儘量對學生少一些暗示、干預,正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學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讓學生像科學家一樣去自己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在操作中體驗數學。通過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再如”將正方體鋼胚鍛造成長方體“,為了讓學生理解變與不變的關係,讓他們每人捏一個正方體橡皮泥,再捏成長方體,體會其體積保持不變的道理。在學習圓柱與圓錐後,學生即使理解了其關係,但遇到圓柱、圓錐體積相等,圓柱高5釐米,圓錐高几釐米之類的習題仍有難度,如果讓學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許學生就不會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學會邏輯地思考。

對於動作思維佔優勢的國小生來説,聽過了,可能就忘記;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做過了,才會真正理解。教師要善於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力求把教學內容設計成物質化活動,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快樂。

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能夠構建平等自由的對話平台,使學生處於積極、活躍、自由的狀態,能出現始料未及的體驗和思維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個人創造的數學必須取決於數學共同體的‘裁決’,只有為數學共同體所一致接受的數學概念、方法、問題等,才能真正成為數學的成分。“因此,個體的經驗需要與同伴和教師交流,才能順利地共同建構。

二、新教材的困惑

1利用教材插圖,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忽視了法則的重要。在教材中,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圖啟發學生説,首先我鼓勵每一位學生試説,並且不作統一要求,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説出來,接着再同桌互相説,這樣學生對內容的理解也進了一步。但是實際的教學中讓學生表達只鍛鍊了部分學生,部分學習好的學生。而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不會表達,即使課堂上會了但過後就忘,對這些學生還是應把法則交給他們。

2、發揮小組作用,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可見,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和教學組織形式,它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合作很重要,學生互相學習,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小組學習中往往學習好的同學滔滔不絕,而學習差的學生只能作為一個聽客對這些學生來説小組學習的效果極差。

3、新教材教學的內容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這對教師和學生要求很高。

4、新教材的知識內容不連貫,不知是不是編者有意的還是無意的?由於不連貫造成學生學後忘前,需要前面知識鋪墊的都不會。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9

現在我們的教材可謂一個‘新’字,在每章每節中編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讀一讀,其獨具匠心。其宗旨是設法使學生感到有趣,學方法、學內容同時對教師的教法提出了高標準,高要求,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的方面: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 好習慣。這不僅僅是在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堂上的學習,甚至是課後的練習鞏固。都需要學生通過自覺學習來完成。又特別是後進生,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後。

一、明確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有一個最基本的教學目標,數學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但讓學生獲取數學知識,而且讓學生主動掌握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和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身受用的數學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教學個體具有完全相異的個性品質,諸如目的、興趣、能力等等。我們應在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能力、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並得到發展。能力較強者能夠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實現基本學習目標的同時,獲得進一步發展、提高的機會;能力較低者也能參與教學活動,完成教師交給的特殊的任務,實現教學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既實現了教學目標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並鼓勵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出新問題、探索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只起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髮揮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於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展開,所以數學課堂上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動腦、動手、動口,參與數學思維活動。教師不僅要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而且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為此,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十分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

1. 精心創設激趣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實踐證明,精心創設各種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意識傾向,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2. 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在教師的主導下,堅持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應着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親身品嚐到學習的樂趣,才能激起強烈的求知慾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學生才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並在愉悦中獲得知識和提高能力。

3. 運用變式教學,確保學生保持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

變式教學是在不同層次、不同情形和不同背景下,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從不同角度進行教學的一種方式,是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徵和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變式教學,可使一題多用和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並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而能使學生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4、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習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是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儘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形象、生動、有趣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遊戲中、實踐中學到知識。例如:教學“軸對稱”這一節課時,書本上定義為:某個圖形沿着某一條直線對摺後,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則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圖形。定義很抽象、難懂。課本開頭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師在教學舉例時,可以張開雙手,掌心面向學生,一邊將雙手合攏一邊問道:你們看老師的雙手成軸對稱嗎?以實際例子更形象展示,學生易懂。還可以讓學生動手親自剪紙、操作,使他們身臨其境。再舉舉生活中的實例,這樣把枯燥的內容就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三、強化交流和合作,倡導開放的教學活動方式

相對而言,傳統課堂教學較為重視師生之間的聯繫、溝通,而忽視學生之間的相互聯繫、溝通,忽視發揮學生羣體在教學中的作用。

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過程應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它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而且是一個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開放式的活動方式,提供了寬鬆和民主的活動環境,更有利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智力、情感和技能的發展及創造能力的發展。為此,我們以強化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為核心,徹底改變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促進各個層次的學生共同發展。教師在組織小組交流與合作學習活動中,應把需要討論、互相啟發、反覆推敲的問題佈置給學習小組,讓小組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與合作學習。教師不僅要指導組內交往,而且要引導組際交流;不僅要交流學習結果,而且要重視交流學習方法。

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技能。要教育學生樹立集體主義觀念,使每個人都能為集體目標的實現盡心盡力。除了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之外,還要不斷地向學生傳授合作的基本技能,使他們學會既善於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敢於發表不同的看法,又善於傾聽別人的意見,相互啟迪,並能夠綜合吸收各種不同的觀點,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地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訓練學生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

四、培養創新能力,把數學開放題帶進課堂

未來的發展需要大批的具有創造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數學開放題指條件不完備、結論不確定、解題策略多樣化的問題。由於它具有與傳統封閉型題不同的特點,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有其特定功能。數學開放題教學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了條件。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是學生主動建構、積極參與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使之真正學會“數學式”思維。數學開放題的教學過程也是學生探索和創造新知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習方法、邏輯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是數學教學的最高目標,也是時代發展對數學教學提出的要求。我們應根據時代的需要,大力推進中學數學課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數學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練好教學基本功,積極進行數學開放題的教學探索,為最終提高數學教學水平而努力。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0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xx參加由《國小教育研究》雜誌社舉辦的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xx市特級教師xx老師、xx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xx教授,還有xx省特級教師xx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xx教授,xx大學附屬國小特級教師xx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xx老師帶來兩節找規律一節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採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是一年級的《找規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律、到找規律、再到用規律最後是感受規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並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xx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xx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後,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麼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麼、怎麼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覆覆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着、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温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髮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繫,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1

隨着我縣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在經歷了兩年多的學習、探索、實踐、改進之後,我們的課堂教學模式漸漸有了個雛形,但我們現在又遇到了一個最大的困惑———導學案的設計與使用未能達到高效目標。這個問題已引起我們高度的重視,並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怎樣才能使導學案發揮出它的最大的效力呢?在此我談談個人幾點的體會與想法,與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討。

一、導學案的備寫。廣而精,量適中,全而不亂。

首先,主備教師必須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挖掘教材的內涵和外延,導學稿上的每一句話、一道習題力求做到“彈無虛發”。

其次,對於教學設計既要對學生的學習有指導的作用,又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既要學生在自主研究學習中積累學習經驗;又要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能力;既要在小組總結交流的學習中共同前進,又要使學生在問題交流過程中有開拓創新的意識。保證課堂教學時間真正用於學生的有效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象廚師一樣進行“選料”、“配料”,既要使“菜”的味道有特色又要符合大眾口味。既要使優等生“吃飽”,又不能使後進生望而卻步。這樣才能滿足不同參差的同學的學習實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最後,導學稿是集體智慧的結晶,絕不是哪一個老師的功勞,而是備課組全體成員合作的結果。主備教師備好後,再由備課組全體教師共同討論修改,最終定稿。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體的力量才是無窮的,眾人拾柴火焰高。

二、導學案的操作。

教師是導演,是學生解決問題過程的監督者,見證者,合作者,是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的欣賞者。

首先,督促引導學生認真獨立預習,初步感知教材,發現問題,教師抽查一部分學生了解預習情況,以備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在預習環節上也提倡小組間探討交流,以小組為單位將問題上解老師。其次是上課,避免就導學稿講導學稿,這樣學生無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好比導演,學生就是演員,要為學生創造表演的舞台,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讓課堂充滿活力。教師要不經意的有意操作教學程序,也可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及時引點迷津,監督見證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學生討論得出某種結論和規律用欣賞和鼓勵性的語言加以評價,同時,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恰當使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教學不容忽視,做到寓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寓教於理,極大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亢奮的狀態。

三、導學案的批閲。有指導性、針對性、及時性。

一般地,一節課的導學稿的批閲次數為三次。第一次為預習部分的批閲,教師應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和預習疑難給以點撥和指導性的意見,為課堂教學打基礎。第二次為作業和課外拓展延伸部分的批閲,這一部分最為重要,教師必須認真仔細的批閲,瞭解各個層次的學生知識的掌物情況。第三次,檢查學生對錯題的更正情況,避免學生將問題遺留積累,造成知識的負積累而成為“差生”。不論是哪一次的批閲都必須及時,老師及時的瞭解學生,知道存在的問題,對症下藥,又便於課堂操控,查漏補缺。

但我認為還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一、導學案要求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要做到“日日清”“週週清”。針對每天所講內容,及時進行反饋,這也就要求學生增強課堂上的“負擔”,減輕課外學習的負擔。每週還要進行“週週清”,面向全體學生,查漏補缺。但我們並沒有完全做到這一點,還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檢查不到位,無法及時瞭解、反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的成績也就無法提高。

二、導學案的使用使差生更加明顯。

導學案的運用,針對好學生,是很好的催化劑,更能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而對於稍差的學生,他們的各種習慣都比較差、也比較懶惰,學習沒有動力,沒有積極性。怎樣才能更好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主動地去學習?是數學課的老師們的首要任務。目前我們出現的情況是“差生吃不了,優生有點吃不飽”,這樣導致優生能力提不高,差生在完不成任務的情況下只得抄襲,越來越差。而且大多學生的家長本身的素質不高,對學生的監督難以保證,使得他們偷懶、鑽空子,是能少則少,能不寫就不寫,該記憶的知識、概念、公式,都弄的是一知半解,有時提問什麼都不知道,沒學幾天就把老師教的還給了老師。所以我們老師貧於抓學生、盯學生,還不一定得到好的成績。因此我們只能再加強責任心、更加努力地來抓學生、盯學生以提高數學成績。

總之,新時代的進步,促進着教育的新形勢,同時新課標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進化,指引着數學課堂的不斷更新、不斷完善,作為新時代的教學同樣也要求能善於利用新課標的教師,其實新課標的提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新課標”下沒有優質的“新課堂”。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份份導學稿不僅傳授了知識更多地傳遞出教師與教師之間精誠合作的情誼,架起了學生與教師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樑,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2

20xx年4月12日是一個值得高興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選拔成為“吳正憲國小數學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組成員。按照工作站對核心組成員的要求,近三週來,我充分利用課餘時間,認真研讀《吳正憲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一書,在書中,吳老師用簡明扼要的語言,生動具體的事例,從“把教育作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與兒童做朋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課”四個部分,深入淺出地將她在教書育人道路上的點點滴滴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應該這樣教。讀後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也為自己過去的想法而慚愧。

吳老師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學歷程,有很多經驗想對我們説,特別是象我們這樣的年經教師們,通過學習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熱愛數學是智慧源泉

做教師,要愛教育,愛孩子;做數學教師,要愛數學,愛數學教育。只有熱愛數學的人,才能被數學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熱愛數學的人,才能被數學的神奇深深打動。

吳老師通過多的的實踐探索,總結出“為兒童提供好吃又有營養的數學教育”的理念。“有營養”有數學就是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終身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科學的探究態度及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一言之,“有營養”的數學一定是有後勁的,是可持續的。“好吃”的數學就是馬“有營養”的數學“烹調”成適合孩子口味的數學,即孩子們喜歡的數學、愛學的數學、樂學的數學、能學的數學,也就是能給孩子們良好數學感受的數學。一言之,就是為孩子們創造適合他們需要的有數學味道的數學課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

教學的本質是什麼?教學是生命與生命的交往,心靈與心靈的對話,情感與情感的呼應,智慧與智慧的交流。對於課堂而言,生命、生態是愛的温暖下的“動態”過程,如果沒有愛的驅動,教育之道就會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精神不能複製,思維不克隆,智慧不能填充,只有愛的光芒投射下,才會有精神的挺拔,心智的生長,生命的成全。

生命離不開愛,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尊重是教育的真諦。愛的教育並不是掛在嘴上,也不是公開課上奢侈的點綴;愛不僅是微笑,更是一種教育心態;愛是對個體健康的關注,是對生命挫折的憂慮;愛是真誠,是對孩子們自尊的保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有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到達人的心靈深處。教師與孩子手牽手地站在一條戰線上,師生的生命才會融在一起。教育教學才會有成果。

3、做充滿詩情的教育者

教育需要激情,也需要詩情,要用激情和詩情喚醒學生的智慧,在潛移默化中成就學生的健全人格。對藝術家來説,最大的幸福是創作出讓大家滿意的作品;對教育而言,最大的快樂是課堂裏激發學生的熱情,與學生在課堂裏心靈交匯,智慧碰撞。

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善於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把課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維的深度上。當然,我們上課不僅僅是用理智上課,也應該展現我們的喜歡、興趣和幽默,投入我們的情感,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課堂不能以勝敗論英雄

吳老師認為,課堂上對於學生“錯誤”的剖析與爭論能給我們帶來火熱的激情,帶來深度思考的快樂,帶來智慧碰撞的滿足,為我們揭開數學“神祕的面紗”。面對學生的犯錯,教師應給他們留有驗證、解釋的機會,用純樸的微笑和真誠的鼓勵,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抬起頭來走路,讓每一個孩子都揚起自釜底抽薪風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扮演“失敗的角色”,不以勝敗論英雄。

5、用真情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

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不僅是我們每個教師應有的職業修養,更是我們實施教育的切入點。教師對學生的尊重換來的是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任,同時,還有學生熊熊燃燒的求知之火,這種交換是值得的。

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方法,還有情感,熱愛數學的情感,熱愛學習的情感,熱愛生活的情感。教育的意義在於喚醒,讓我們用真心、真誠、真情去喚起學生成長的力量。

6、“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核心

愛生活,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愛親人,才能是家庭和睦;愛朋友,才能享受到友親的温暖;愛工作,才能感受到工作帶來的快樂;愛學生,才能體會到教育的幸福。作為教師,我們只有真心地愛事業、愛學生,才能使內心永遠充滿激情,才能使工作的每一天陽光燦爛。“一切為了孩子”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是我們工作的歸宿。只有充滿愛的教育才是“心心相印的真教育”,只有充滿愛的教學才能與學生在課堂上碰撞智慧,交匯心靈,感悟靈魂。

7、“勤”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礎。

吳老師一直堅信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事情都是從勤奮中獲得的,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告誡我們年輕教師要珍惜大好青春年華,勤於學習,做一個終身學習教師,要在實踐中學習,向書本學習,向專家學習,向身邊的老師學習,向學生學習。其次要勤于思考,學生是變化的,教材是變化的,課堂是動態的,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如何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如何使學生學得更積極主動,如何讓學生愛數學。思考和反思會使每一天的工作更理性、更科學、更有質量。再次要勤於寫作,每次反思都是一個新的起點,拿起筆將教學中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點點滴滴的體會都是教育智慧的積累。要堅信一分的汗水,一分的收穫,只有勤奮才能鋪就成功之路。

總之我們青年教師應當清醒的認識到:一個具有專業水平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勤於學習的讀書人。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事,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你就能為自己的教師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8、“創”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目標。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早已成為全體教育者的共識,唯有“創新”才是民族發展、國家振興之路。“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吳老師説:“教師要敢於創造,創造孩子們喜愛的有魅力高效的課堂,創造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三位一體的立體生命課堂。”在我們的教學中既要關注基礎知識和技能,又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智慧的啟迪;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我們要用智慧啟迪智慧,用創造喚起創造,給學生創造提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和課堂生活的魅力,感受到智慧智慧的湧動與自身的成長,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創造。

很高興能夠通過“吳正憲國小數學工作站原平分站”這個平台認識吳老師,進而閲讀了《吳正憲給國小數學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通過閲讀我受益匪淺,從書中學到如何才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國小數學教師,同時也體會到了做教師的幸福感,今後,我將認真學習吳老師所有書籍及視頻,積極參加工作站安排的一切工作,不斷提升自我課堂教學水平,為原平市國小數學教育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3

【摘要】數學雙語教學要用心跟學生交流,在教學中強化漢語,注重學生動手操作過程,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教學設計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課堂練習要結合學生興趣設計。

近來,隨着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牧區雙語教學模式已有所改變,數學教學要用漢語,對於不同語言的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新生,語言就是一大障礙,這就給老師和學生帶來很多困難,根據我近年的教學實踐就淺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 用心跟學生交流,在教學中強化漢語。

(一)交流是打開心靈窗户的一把鑰匙,交流是溝通人們之間思想感情接收知識的必要橋樑和基礎,也是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彼此間的交流可以加深感情,在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既是情感的體現又是師生間的默契度表現。跟剛入學的不懂漢語的新生交流,相當於你帶剛學説話的3歲小孩。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數學語言直接影響着學生的數學語言。剛開始我們可以用手勢做簡單的交流,指着實物多演示。在教學中每個動作,每個數字,每個數學符號,每個算式一遍遍用漢語重複,學生説熟練了自己就慢慢領悟了。當然這需要時間,更需要的是你的耐心。

(二)數學學習活動基本上是數學思維活動,而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工具,所以在雙語教學中強化漢語更是順利地、有成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之一。我們應當把強化學習漢語和數學知識的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將它看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才能更好地鍛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準確性。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二、 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過程,感受學習的快樂。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益友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 其實數學活動可以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展開,學生在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中不斷構建知識,提高能力,他們的思想活躍表現出積極的心情,有時會給你意想不到的結果。如在教學高、矮時讓學生上前演示比個。指高説高、指矮説矮,教學長、短時讓學生伸出胳膊兩人為一組比較。指長説長指短説短。教學多、少時可用學生的本子,3個拼音本,2個生字本比較及時引入多、少。逐漸深入到3比2多-----,2比3少-----。最後學生自己互動起來比高、矮、多、少、長、短,一邊操作一邊用漢語述説,而且説得非常準確,這節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超越了我本節課的目標也給了我很多思考。

在教學數的分成時,讓學生拿出學具按要求擺個數再分成兩部分,邊擺邊教學生用漢語説。孩子的天性好動,所以我們在數學課堂中儘可能讓學生擺一擺做一做,分一分,想一想,説一説,在互動中感知體驗。

三 、教學聯繫實際,設計得當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的“數學現實”原則強調 數學是現實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類經驗的總結。因而,數學來源於現實,並且應用於現實。據此,他提出數學教育應該是現實數學的教育,它應該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數學教育應該通過具體的問題來教抽象的數學內容,它應該從學習者所經歷所接觸的客觀實際開始,從中提出問題,然後昇華歸結為數學概念或運算法則。他認為數學教學內容應該是現實客觀事物各種關係的反映,只有教源於現實關係、寓於現實關係的數學,才能使學生明白和學會如何從現實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所以數學課要上出“數學味”數學課堂中要讓學生領會數學的本質掌握一些數學的思想和方法。雙語教學不同於普通教學不能照抄照搬專家的教案講座,得尋找適合自己學生的方法;讓學生容易接受聽懂而且不枯燥乏味。數學教學無論哪種語言只要引導方法得當學生還是能夠接受的。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4

我在這次國培中學習了“國中數學概念課堂教學設計”。雖只有短短的時間,卻讓我受益匪淺。

數學概念是數學命題、數學推理的基礎,數學學習的真正開始是從對數學概念的學習開始的,作為一名國中數學老師,我也常常在思考,如何進行概念教學?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45分鐘,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通過這次國培,給我們今後的數學概念教學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鑑的教學模式:即“創設問題情景,歸納共同特徵——建立數學模型,抽象出概念——在交流中深化概念,辨析概念的內涵與外延——鞏固、應用與拓展。”概念教學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繫。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數學的每一個概念都是一個數學模型,老師們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了許多有利於學生學習的現實背景與材料,極大的鼓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概念的得出注重了探究過程、分析過程,體現了活動主題。

通過一組實例,分析共性,找共同特徵。

3、鋪墊導入恰當,讓預設與生成合情合理。

課堂教學的優秀與否,既要看預設,又要看生成。做到了新知不新,新概念是在舊概念的基礎上滋生和發展出來的,她們這樣的引入,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需要,教師適時搭建了一個新舊知識的橋樑,然後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學生就會印象深刻。

4、注重了數學陷阱的設置。

把學生對概念理解中的易錯點、易混淆點列出來,讓學生判斷、研究可以讓學生對概念理解更深刻。

5、注重了學科間的滲透。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形成數學概念,正確的理解和掌握概念是極為重要的,這是學好數學的基礎之一。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概念,要把握好以下三點:一要注重聯繫生活原型,對概念作通俗解釋,體驗探究數學問題的樂趣;二要注重揭示概念的本質,準確理解概念的內涵與外延;三要注重概念的實際應用,實現知識的昇華。

數學教學心得體會15

20xx年4月21日——23日,我很榮幸的參加了在Z區舉辦的,農村國小數學“關注常態、聚焦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會上13位教師採用“同課異構”的形式為我們展示了身邊的計算課的常態課堂。農村聯小、村小的教師能走上全市的課堂和省市教學能手同上一節課,近距離的感悟名師的指點,史無前例。與會教師之“多”,實為罕見,整個會場,擠得水泄不通,坐兩人的位子都臨時安排了3個座位,走道處都擠滿了聽課的教師。聽課教師幾乎都提前1個小時到達會場,詳細記錄,仔細聆聽,認真思考,會場秩序之“好”,絕無僅有。在這樣激情高漲的會場裏,我能欣賞到每一位獻課教師的執教藝術,能為課堂中出現的每個問題質疑思考,能領略獻課教師們的課前構思及課後反思,更能聆聽教研專家高屋建瓴的評課,能夠和教研專家們、聯小、村小老師們一起關注、反思常態課中的計算課教學,我有以下感悟:

一、課前要備“教什麼?”

從執教老師的課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們是如何利用教參、把握教材的。特別是Z老師、Z老師談的課前思考,給我印象最深刻。他們既思考了學生已經學會了哪些知識,找準學生的實際的知識起點,又站在學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適合學生生活實際,如Z老師在執教《同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因為教材中“八分之三張餅的説法不符合生活實際,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狀態,加之一塊餅與八分之一張餅模糊,難以區分,就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學生需要什麼,大膽取捨了教學情境。正所謂:情境是知識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枴棍。

二、備課還要備“怎麼教?”

計算課教學本身就乏味,教師不樂意上,學生不喜歡學。Z老師為我們指明瞭上計算課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數的組成、直觀圖形,當枴棍,理解算理;用分層練習、小組競賽、容易溝通的語言,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計算課要有“總路子”,體現算法多樣化的同時優化算法。

1、複習導入,重視口算;2、嘗試解決問題,加強估算,探索交流歸納過程、理解算理;3、鞏固應用,分層練習。

四、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教學可採用“討論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五、數學教師要錘鍊課堂教學語言;要準確、具體、及時的評價學生的點滴進步。

幾位名師的教學語言,簡潔有力,富有鼓舞性和親和力,給我們的課堂指明瞭方向。

六、細節決定成敗。

名師的課堂引領我們注重課堂上的每一個細節,細到每個環節的預設、學生回答問題的每一句話,名師們都用敏鋭洞察力,機智的教學方法引導着學生去探索、理解、歸納數學知識。

於科長的每次畫龍點睛般的點評,都把會議推向高潮,她一針見血的指出:課堂教學要找準學生的起點,把握本課的切入點,關注知識的重點,抓住課堂生成點,突破知識的難點,落實學生的終點,不可平均用力,教師不要包辦,要引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用自己的方法總結歸納算理,優化算法。

於科長還語重心長地勸勉老師們:要總結梳理數與代數中的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知識體系在各冊的分佈情況及規律,這正是指引教師增加深厚的知識儲備,在課堂的深度和寬度上下功夫,可謂用心良苦啊!我的心靈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師的“學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話語,令人深思;呂慎光老師的幽默機智的點評,催我們思考;Z老師説的:“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之後我們就都擁有了兩種思想。”我願意帶着專家們給我們的這些思想,踏踏實實走好教學教研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