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1篇

來源:文萃谷 6.35K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1篇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

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一提到巴西,同學們首先想到的是巴西足球,所以在新課導入時,我以巴西足球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從興趣出發進入學習狀態。七年級學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因此,在學習巴西時,要多用一些激趣的方法,要多舉例,多要以實圖展示,增強學生印象。

在教學過程中,我儘量給學生多留一些思維空間,沿着學生思路走,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建立地理聯繫。例如:在講到巴西的氣候特徵時,引導學生關注熱帶雨林的現狀,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思。

從上完課的效果來看,本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之處,現總結如下:

1、課堂引入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本節課知識容量過大,學生接受效果不是太理想,主要是巴西熱帶雨林的環境作用和城市的規劃很難理解。

4、對於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強調不到位,例如:巴西鐵礦的地位、對自然環境的總結。

5、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設計的練習內容完成得有些匆忙。

6、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不熟悉,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今後需要注意的地方:

1.還是不敢大膽放手,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探討只是淺嘗輒止,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地理問題可讓學生去探究、討論。

2.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各環節的活動要做具體的要求和指導。平時要加強習慣、學習方法的訓練和指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一定要把這些優點繼續發揚光大,對於這節課尚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我將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提高和完善。總之,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不斷探索,繼續挖掘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讓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散發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2

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已施多年了,我們一直在思考用什麼樣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呢?因此我們地址老師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精神,把握教材,探索教學方法,要在探索中不斷提高。高中地理綜合性強、涉及面廣,課本中出現的概念多,特別是地理術語和地理名詞多,學生學習難度大。尤其是高一新生,剛進入新一階段的學習,欣喜之時卻迎來當頭一棒,第一堂課就進入浩瀚的宇宙,很多同學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地理認識,不過是瞭解世界各地的位置及風土民情上。針對這種現象,我在地理教學中總結了一些心得體會:

一、理解與記憶相結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與地圖、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與能量交換(巖石圈、大氣運動與天氣氣候、水循環與洋流)、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等,這部分內容偏重於理解。特別是在地球宇宙環境中,地方時區時的計算、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太陽高度角的計算及應用、晝夜長短的變化、大氣的運動、洋流、等值線圖等內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運用邏輯思維。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規律,才能在解題過程中靈活運用。同時,需要多做練習,重視解題過程、解題思路,加深理解所學知識。

二、教會學生抓關鍵詞

表達地理事物本質特徵的往往只有幾個詞語。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分析疑難點。如高中地理必修第一章:天體“宇宙間物質的存在形式”這一概念,學生對“物質”並不難理解,“宇宙間”卻難以確定。我指出,地球也存在於宇宙空間,是天體。但是,在地球大氣圈以內的物質只能説是地球上物質,不能説是天體。地球大氣頂部是宇宙空間與地球的界線。教師只要講清這一界線,學生就容易明白恆星、星雲、行星、衞星、彗星、星際物質、運行中的人造衞星和宇宙飛船等都是天體。而停在發射架上的人造衞星,或是降落到地面的流星體殘骸即殞星就不是天體了。

三、注重地圖的閲讀和使用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地圖是地理學科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突出特點。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學習的根本。“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教學時需要將地圖和知識點相結合,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讀圖方法,培養良好的讀圖習慣。

四、教會學生觀察身邊地理事物

有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帶領學生到室外實地考察,先觀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徵,再綜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形成概念的內涵。例如在學習陸地自然帶時,遵義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為了解這一知識,讓學生觀察校園裏的樟樹、茶樹、廣玉蘭。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3

地理必修二教材的特點:一是容量比較大,主要是因為人文地理的內涵是非常豐厚的,比較寬泛,比較有變數,語言組織非常快靈活。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充實自己的東西,始終豐富自身的人文地理知識。二是課本中圖表的信息量比較大。我們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和能力。教學中還要有針對性地選取最典型的、最能説明課本原理的、最容易被理解的案例,精心設計探究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力求達到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其次要重視學生地圖判讀能力的培養。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地理的每一道題都離不開圖表,培養學生的讀圖習慣和能力是相當重要的。要引導學生學會閲讀各類圖表,引導他們學會快速、準確地從圖表中提煉有效地信息。

實現高中地理必修二的教學任務,需要做到以下四點:一是落實人文地理教學,就是要落實一個基本概念教學,如像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之間的例子。這就要求我們儘可能的結合身邊的,能夠理解的來讓學生對概念加以理解,要求學生知道基本含義,在這個基礎上學生才能夠進行具體的分析。二是引導學生能夠舉例加以説明,如學生運用有關中心地的理論來對其他的相關的事物案例進行分析,從而獲得這種知識的能力的運用。三是提升課標的理解能力,實際上還表現在對行為的理解上,比如分析工業區位因素,舉例説明主要工業特點與社會經濟條件。顯然這裏面特別強調的是分析與説明。那這兩個層次要求就是説學生能夠將所學的分析工業區位因素和工業地域特點,與形成條件的方法,能夠切入到任何一個工業區域來加以分析。也就是説如果説學生對自己身邊的案例能夠替代要所教的案例所表述的內容的話,那麼就儘可能的來使用,這樣讓學生感到親切,感到地理有用,地理就在你身邊。四是要做些比較典型的練習,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人文地理試題的選材很廣泛,變數很大,通過一些探究式的習題,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上幾點拙見,不足之處請同仁們指正。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4

從XX年秋季試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以來,經過二年多的探索和實踐,我校地理課改工作初見成效,教學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經過二年多的摸索、探討與實踐,我們認為地理課改首先要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把握好課標,使用好教材;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學習;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們的具體做法:

1、認真研讀和領悟高中地理課程標準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編寫地理教材的依據,各種版本的教材無一不是是圍繞課程標準編寫的。對於課標無論是教材的編者,還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們覺得新課程標準要求不具體,講多深、講多少,很難把握。新課程地理教材正文簡短,有的只有幾句,許多知識點到為止,留給教師發揮的餘地過大(變相地加重了教師負擔);針對正文篇幅小、彈性大的特點,我們備課組的幾位地理教師每週都堅持集體備課,統一要求,集體討論;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説明的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成因及規律,同時緊密結合實際,尋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識相關的案例,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有關的原理等。

2、“帶活地圖”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許多地理圖像,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圖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圖像來設計教學,注意發揮圖像作用,注意教給學生讀圖技巧,啟發學生如何挖掘圖中的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培養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圖像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構建學生的知識結構

由於國中階段地理雖然是會考科目,但由於採用開閲考試,學生對地理的學習懶於記憶,造成地理基礎非常差,進入高中後普遍感到地理難學,而且地理知識缺乏系統性,比較零散,許多老師説:地理新課程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更困難。針對知識缺乏系統性、零散的情況,上課時我們利用第二教材幫助學生了解三維目標和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教師每上完一節課要進行課堂小結,每學完一個單元也要進行小結,及時對所學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把一些陳述性知識變成生成性的知識,讓知識開花結果。

4、營造探究式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慾望。

針對難學這一點,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我們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心理上預先讓學生喜歡它,儘量發現學生某方面的優勢並不斷強化其學習地理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探究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①把課程標準分解,剛開始要求放低一點,讓學生嘗試到成功,興趣就會越來越濃。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圖片、多媒體動畫等,以創設一個新奇的環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直觀表象,激發學生的興趣。

③注意發揮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就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資源,讓學生去體驗身邊的地理,並從體驗中去探索、領悟、學習。

通過上述做法,學生的興趣得到培養,教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也就不太難了。

5、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

現代教育心理學指出,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與課堂環境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鬆、愉悦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大腦皮層活動處於最大程度的興奮,學生的學習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5

在這一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本人忠於國家教育事業,認真執行《中國小教師道德規範》,依法執教,科學執教,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對工作恪盡職守,兢兢業業,虛心謹慎,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時刻注意有關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趨勢和發展狀況,及時蒐集有關信息,結合自己工作中實際情況積極嘗試,應用於教學中,並取得相應的成績和效果。

在我所教的五個班中,8班是區級重點班,學生學習能力較強,固有的知識基礎相對較好,學生反應比較快,有較強的悟性。針對學生情況,在教學中採取打牢知識基礎、適當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的深廣度,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能力培養,鍛鍊學生髮散思維和總結歸納能力,學會知識的合理應用,學會把零散的知識提煉成為知識的主線。在教師科學指導下學生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把書本上的知識合理優化成為自己頭腦裏的知識體系,並在此過程中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的個性發揮。經過一年的教學實踐,兩個班已經掌握了高中地理學習的方法和素養,學生較好地掌握了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

6、7、9、10班是普通班,學生來源複雜,舊有知識掌握程度不一,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在教學工作中首先要把需要掌握的知識原理講解透徹,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解題,指導學生合理運用所學知識優化解題思路,用知識的力量吸引學生、鼓勵學生學習,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我第三年參加教育教學工作,雖然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和教學規律,但是面對新教材,我虛心向有教學經驗的老師請教,認真分析新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線索,更認真的把握每一章的重點、難點。並拜北京市著名地理專家李通為師,李老師多次聽我的課,得到了李老師的肯定與好評,並於“北京市地理案例教學大賽”中獲得特等獎。在這一年的工作中,除了學習更好的把握課本把握課堂教學,重要的是我更加明白作為一名教師肩頭的責任之重大,明白了什麼是教育要以愛心為根本。

面對教育形勢隨着時代改革的不斷進步,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提高。為順應學校教學改革的要求,我認真學習有關的電腦知識和多媒體技術,認真找資料,力求做好每一個課件,使每個課件都既全面準確的講授了知識,又生動對學生有吸引力。在運用中相關能力不斷提高,所做課件也受到學生的喜愛。

在已經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二5個班的教學工作,我想我確實做到了忘我的工作,一切以工作為重。我感到工作忙碌、壓力、充實和愉快,也更加體會到教學工作的緊迫性和高要求,我會更加努力,在已取得的成績前提下,不斷學習提高,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和手段,恪盡職守,爭取做一名優秀的教師。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6

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都知道,相比之下,高中地理會比數學、物理、化學更難教,也更難學。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地理這門課本是難學和難理解,而是絕大多數學生在大學聯考中沒有選擇地理這門學科。所以他們在上地理課的時候寧願睡覺也不會認真聽課,認為把精力用在地理這門課上是一種浪費。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尋求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改變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由被動變為主動,讓他們從心底自發的想去了解地理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成為一種承受,在長期的教學經驗中本人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讓教學質量得到飛躍性的提高。

一、提問式教學,把問題帶入課堂中

我們這裏所説的提問式教學或許許多老師都是用過,但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效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許多老師提出問題的原則只是很理論的東西,或是本節的重點。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關鍵點,就是沒有把問題與學生的興趣[1]聯繫起來,提出的問題學生根本不感興趣甚至厭煩。顯然,這樣的話學生不會被吸引,也就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和心思都拉到課堂上來。這就是他們用這種方法沒有能提高教學效率的原因所在。我們這裏提出問題的原則是在本節課知識中最能讓學生感興趣而且他們又還沒有理解的內容,把他們最想知道答案的地理知識當做問題在課前提出來,然後讓帶有好奇心的學生跟着老師的思路去學習。當最後他們把這些問題都弄懂的時候發現這節課的知識都已經學會了。那麼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吸引學生的呢?這就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積累,比如在地理學知識裏,為什麼中午我們這裏太陽還是很辣的時候有些地方卻是在三更半夜?為什麼我們是在炎熱夏天的時候有些地方卻是冰天雪地?對於沒有學過這方面知識的學生來説這些問題對他們絕對是吸引萬分的問題。而且,生活中有很多看似神祕的現象都可以用地理知識來解釋,所以提問式教學是地理教學中不二的選擇,對提高教學方法意義深遠。

二、多舉生活例子,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多舉例,理論與實際結合,學以致用。讓學生在課本中學到的東西能應用到現實生活中,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這樣當他們學到的東西能夠在生活中應用的時候,他們才對學好這門學科更感興趣。同時理論結合實際才能讓他們對掌握的知識記得更牢固,記得更長久。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與地理知識緊密聯繫呢?當我們細心觀察的時候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現象都與地理知識有關。比如下雨,我們都知道雨是從天上下下來的,雨水經河流最終流向海洋,但是經過長年累月,地球上的海平面卻不會上升,這是為什麼呢?老師可以通過解釋這一現象來解釋雨的形成過程這些知識內容。又如,高原反應與地理現象有哪些聯繫?為什麼太陽總是從東邊升起來從西邊落下去?等等,把很多地理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結合起來學習。這樣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就變得很簡單了,同時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也能夠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明顯提高。

三、互動式教學為主,與個性化教學相結合

有些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總是擺出一幅很嚴肅的面孔,在課堂中不允許學生説話,認為上課時候學生説話就是不聽課,是違反課堂紀律、是壞學生的表現。其實,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們提出互動式教學,在上課時與學生互動,讓有疑問或不懂的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在課堂上能幫助他們講解,讓學生心裏的困惑能及時得到解答。這樣對他們的學習幫助更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在課堂中相互討論及交流,比如有某個問題大多數學生都不理解的時候,可以給一定的時間給他們相互之間交流最後再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並告訴他們選這個答案的理由,等等。互動式教學,老師不應該把整節課的時間都用在講學上,假如是四十五分鐘為一節課,那麼老師至少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學生自己看書,消化本節課的內容。同時老師也恰好能利用這個時間給還有疑問的學生解答,對個別學生進行專門輔導,這種方法實際上也是互動式教學和個性化教學方法相結合。這樣在進行互動式教學的同時與個性化教學相結合,多種教學模式進行靈活運用,能更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教學能夠輕鬆高效的進行。

四、激勵式教學,讓每個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

經調查發現,每個努力學習的學生背後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目標。或大或小,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這目標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着這學生不斷地努力,直到目標實現為此。在發現這個規律之後我經常在適當的時候把這種教學方式帶到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直接或間接地激勵學生,讓他們在心目中建立並明確自己的目標。也經常舉例子來説明知識可以改變人生,這些例子不一定是偉人但要真實。讓學生相信努力可以提高成績,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天下沒有絕對笨的人,只有不願意努力或者是方法不對的學生。在舉例講解每一個故事的時候老師也都很投入,充滿激情,只有這激情先燃燒自己,才能很好的傳達給學生。有許多學生在這種激勵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習成績有飛躍性的提高,發生質的改變,這個教學效果是我在多年工作過程中總結出來能讓學生進步最明顯的教學方法。

五、結語

作為老師,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求一種能讓學生學習更輕鬆、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的高效教學法,同時又能夠很好的提升學生的成績。因為從事高中地理教學多年,以上是本人從地理的角度出發總結出的教學經驗,從提問式教學、舉例式教學、互動及個性化教學、以及激勵式教學等幾個方面出發,總結出的教學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及效率很有幫助。希望能給在教學一線的老師提供參考及學習。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7

頂崗實習的教學生活馬上就要接近尾聲了,從2月份的迷茫、害怕甚至不知所措到5月份的習慣、熟悉甚至淡然自定,變化很大,收穫很多。

實習期間,如何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是我一直以來不斷思考的一個問題。我們在大學所學的知識與方法是否可以原封不動的照搬進真實的課堂?我們所學習的教學理念是否與當地實習情況想符合?我們該如何根據當地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這些問題接二連三的出現在我的腦海。有句話説的很對,只有反思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徑,教育教學更是如此。如果能不斷反思自己,反思課堂,多多吸取他人的意見,我想以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作為師大的學生,是以優秀的大學聯考分數考入的,我們大部分來自家鄉縣或市的重點高中,高中學習的環境讓我們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了自我學習,自我約束。當我面對現實中我的學生,他們的最好成績只有300左右,和我的預想產生了巨大的相悖。這種不由自主的內心想法會阻礙我的教學,阻礙我正確分析學情。這是我實習中首先反思到的問題。這個問題體現在開始的教學中。比如在講授“城市空間佈局”這一節中,閲讀中的內容出現了河流沿岸城市應把碼頭建設在河流的凸岸處,凹凸岸的知識屬於必修一自然地理的內容,我在這裏選擇了一筆帶過的講述,沒有做出任何的解釋,從我的角度認為他們已經掌握了,不需要我在重複贅述了。下課後,有幾個學生分別來問我什麼是凹凸岸,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潛意識裏認為學生已經學過,已經掌握了,並沒有去實際詢問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沒有考慮到實際的學情。在課後的反思中,我明白了不能以自己上學時的標準去要求我的學生,要真正的走進這個實習學校。瞭解這裏的學生的基本情況,儘量在上課時點到每一個知識點。

然而當我知道了學生的基礎比較差,我卻更加小心翼翼了。剛開始是忽略掉知識點,改掉這個問題後,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麻煩。在課堂上,我更願意採取滿堂都是我在講授,即使有些很簡單的問題,我也怕學生自己學不會,總要去幹涉一些,不太重視學生的反饋,總認為我提出的問題,他們不會答上來,不敢放手。這是我第二個大問題。當師大的連老師來到我們學校做指導,聽完我講的課後,明確提出了學生活動太少,老師更傾向於全部的傳授知識。我也向老師説明了我內心的想法不是不想,而是不敢或者不信任他們。“不能因為學生基礎差,就放棄了學生自學,課堂要始終記住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作為我們地理教學,要想辦法鼓勵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學生基礎差,是教師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去引導”連老師為我舉了一個地理教學的例子。“比如在學習什麼是農業,農業的定義。可以告訴學生在課本第幾頁第幾段第幾句是農業的定義,讓學生去找,把問題以及答案明確化,學生只需要自己去找就可以了,可以從簡單的問題入手慢慢往需要思考的問題發展。”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又進行了自我反思,老師提出的意見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幫助,是自己的原因,自己沒有找到適合學生的引導方法而卻將責任怪到學生頭上。從那以後,在課堂上,我先從一些概念性的問題入手,發現學生其實還是很積極配合的,之後逐漸設立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結果學生給我的反饋也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如果教師都不相信的自己的學生,那麼還有誰去願意相信他們?

除此之外特聘名師韓老師、連老師對我提出的意見,也幫助我在地理教學中更上一層樓。結合他們的評語以及我本身的教學反思,我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上課要注意語速,注意觀察後排學生,上課的聲音要讓最後一排的學生聽見等等需要注意的事項。

我們可能在以後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學生,他們的情況有好有壞,不能用自己的看法去應對所有的學生。不同程度的學生要不同對待,採取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8

學會記憶是學好地理的前提

在大力提倡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今天,在強調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的教育形勢下,不善於指導和強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的教師就不是一個好教師。俄國的心理學家謝切諾夫説過:“一切智慧的根源在於記憶。”通過記憶才有可能保持對過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反映,通過記憶,人才有可能在已有認知結構的不斷同化與異化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自己的能力,才能形成知識的積累,認識新事物,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教學藝術的關鍵就是要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尋求不同的學習思路,指導學生實踐,找到最佳有效的記憶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知識水平。

記憶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基本途徑。地理學科中有大量需要記憶支持才能牢固掌握的知識內容。因此,要學習好地理,關鍵就是要為不同類型的學生尋求不同的學習思路,指導學生實踐,找到最佳有效的記憶方法。任何時候任何人離開了記憶就不存在學習,當然,離開記憶,也就談不上學好地理了。學會記憶是學好地理的前提。

地理的記憶方法很多。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習要求、不同學習習慣的學生,都要善於運用不同的記憶方法,以充分強化學生的“記”,有效利用學生的“憶”。但是應該知道任何記憶方法雖然都是有效的,卻都不是萬能的。教師講究教學藝術,關鍵之一就是要為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知識,找到最有效的記憶方法,用較短的時間記憶較多的學習內容,並且最大限度地減少遺忘,以避免學生在學習摸索中走彎路。

本人從事地理教學多年,根據本人的教學體會,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記憶方法。

一、聯想記憶

俄國生物學家巴甫洛夫指出,記憶要依靠聯想,而聯想是新舊知識建立聯繫的產物。對於那些含有多層意義的地理事物,我就指導並教會學生去用聯想記憶法。比如,在“秦嶺——淮河“這條重要的自然界線的教學中,我就指導學生聯想:“秦嶺——淮河線”是零度等温線和800m等降水量線。是暖温帶和中温帶,濕潤氣候帶與半濕潤氣候帶的分界線。這樣不但聯繫了舊知識,還擴大了記憶內容,增強了記憶效果。

二、興趣記憶

學生在記憶過程中,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的記憶效果遠遠勝於他們不感興趣的事物。老師的指導作用是如何把學生不感興趣的事物變為感興趣的事物,把不容易記憶的枯燥的記憶變成趣味記憶,將學生置於愉快的學習氛圍中。這種教學方法對於那些基礎差,不願學習的學生尤為重要。對於那些枯燥的、學生不感興趣的知識內容,我就運用趣味記憶法指導學生學習。比如,我在講到我國省區輪廓時,就採用一種趣味記憶法,而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想象能力。我是指着地圖,這樣引導學生的:黑龍江省像展開翅膀的天鵝,遼寧省像個沒有點的大問號,請問同學們:“青海省和廣東省像什麼呢?”同學們通過觀察,都爭先恐後的搶答:“青海像一頭可愛的小豬,像一隻欲奔的兔子;廣東像一個大雞腿……”其他省區的區域輪廓,我也是如法炮製。於是,課堂氣氛熱烈起來,連平時不願學習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回答老師所提的問題。學生情緒高漲,課後的記憶也就非常深刻了。

三、思維記憶

在地理教學中,我也常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精心設計一些提問,以激發學生對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講《南極洲》這章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國科學考察隊到南極考察為什麼應選擇在冬季,冬季去南極洲考察不是雪上加霜嗎?”對這個饒有興趣的問題,同學們都樂於思考,並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我國與南極洲分別位於南北兩個半球,兩個半球的季節剛好相反,即我國是冬季,南極洲便是夏季,同時南極洲在夏季有極晝(24小時是白天)現象,便於考察。這樣經過學生饒有獵奇興趣的思考,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識,便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萬事萬物各有特徵,人們抓住它們的特徵就易於識別,也記得牢固。教學中,為使學生對一些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瞭解得更清楚,記得更牢固,我還運用“特徵記憶法”指導學生記憶。比如,我在講《從世界看中國》這章中的中國地理位置這項內容時,我把世界地圖掛在黑板上,讓那些基礎好,喜歡學習的學生在圖上找出我國的緯度的範圍,從圖上看出我國的緯度大部分位於中緯,屬於北温帶。再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我國的海陸位置,學生很快便發現,我國位於亞歐大陸的東部,東臨太平洋,於是我國地理位置的“背陸向海”,“海陸兼備”的特點,學生便一目瞭然地從圖上識記下來了。這樣,學生不用傷腦筋地去死記硬背,老師也教得輕鬆,尤其是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記憶便大大加強了。

四、特徵記憶

對某些地區的地形地貌的教學,我也是靈活運用板畫,以“特徵記憶法”指導學生學習的。例如,在講新疆的地形特點時,我在黑板上先畫出新疆的輪廓圖,再用粗線條表示東北部的阿爾泰山山脈、中部的天山山脈和南部的崑崙山山脈,用色筆畫出準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並用斜線表示這兩個盆地的範圍。這樣邊講邊畫,有形有意,展現在學生面前的是一幅活地圖(如圖),學生從板畫上便很直觀地體會出新疆“三山夾兩盆”的地形特點。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加強了記憶,還發展了學生的智力。這裏實際上也運用了直觀記憶法,利用地圖或板畫的直觀性。這樣,不但增加了學生對學習對象的直觀形象的興趣性,也使學生一目瞭然地抓住事物特徵,也就便於學生記得快、記得牢。

總之,記憶的方法很多,作為一名地理老師,就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從課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講究教學藝術,指導學生選擇最佳的記憶方法,這才是學生學好地理的前提。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9

伴隨着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進行,地理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課程,在面向21世紀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引發了課程目標、教材編寫、教學行為、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等全方位的變革。在新課改的影響下,地理課堂教學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學習地理課的方式、態度、情感與興趣等方面有了較大的起色。但是由於對新課改的基本理念理解各有千秋,過於追求形式或角色定位模糊不清等因素的影響,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有時難免會走入走入一些教學的誤區,給新課改帶來了一些不利的影響,有的老師甚至已經有了困惑,課改到底在改什麼?課改是不是失敗的?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通過幾位專家的講課,和對課標的解讀和教材的閲讀,以及學友們的聊天,略有收穫。

一、課標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總目標。

新基礎教育強調從培養21世紀現代人才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啟度來確立教學思想,誠心誠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十分明確。因此新課改把“在活動、實踐基礎上通過交往促進學生髮展”作

但是得注意不要盲目創造“活躍”的課堂氣氛。因為為了體現“參與、合作、體驗、探究”的精神,許多教師會自然的把小組合作學習用於課堂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會經常看到在相當多的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其“形”,而無其“實”。在不需合作的時候來個同學間的“合作”,不需要自主探究的時候也來個“自主探究”,在聽課者看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活動也許得到了較好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氣氛也比較活躍,但實際上這是種“做秀”,完全不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認知規律,只是盲目地迎合了一種新的理論,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的本身。在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我們就找不到“作秀”的味道。因為新課改並不是課堂上熱熱鬧鬧,也不是多上幾節活動課。不能認為要將知識點的落實與過關就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

在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願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但

是要注意新課改並不是完全摒棄講授法,講授法中教師精彩的描繪、縝密的分析論證、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使學生愉快地投入學習。當然,新課改下課堂教學中的“講”和過去應試教育下課堂教學中的“講”相比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

一是角色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是權威,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遞者,在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不再是權威、知識的壟斷者,而是一個和所教的學生同樣水平、同樣無知、同樣充滿了好奇心和創造心的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們最好的朋友、合作者。

二是內容的變化。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重的是結果,所講給學生的是生硬的知識,是“然”,而不是“其所以然”。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向大家講述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心得體會,在講的內容上,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和獲得知識的過程。

三、課程在教材編寫上,試圖建立旨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精神的課程新體系。

在地理新課改中緊跟時代的節拍,利用現代的媒體與手段,是教學改革的必然,教材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高度重視多媒體網絡地理專業教室的建設。我們可以利用電腦把一般教學手段不好表現的內容開發為地理課件,不僅包含文字和圖形,還能呈現聲音、動畫、錄像。但是要避免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形式而忽略“三板”教學的獨特功能。

因為在使用電腦時,傳統的教學手段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開發課件時,對簡單知識的製作,也會浪費教師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簡單的知識時,充分利用“三板”教學的靈活性,留一些空間給學生,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避免因知識形象化而忽視學生的抽象思維的發展。

板書是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教師運用書面語言進行教學的有效方式。經過精心設計的地理板書,是地理教學內容的精華,是構成地理知識的骨架。板圖是教師憑藉自己的記憶和熟練的技巧,用簡單的工具和簡煉的筆法在黑板上邊講邊繪製成的略圖或示意圖,只要抓住特徵,突出重點即可。因此板圖具有簡便省時、隨用隨繪、形象生動等特點,恰當運用板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與學友們交流過程中,大家都感覺課改的配套輔助資料太少,課程資源開發無從下手,但是從崔準老師給我們播放的案例中可以發現,課程資源其實就在我們身邊。那位老師並沒有象我們那樣從網上四處收集資料,而是就教材圖、閲讀材料,利用學生已有的相關學科知識等來完成教學任務與課標要求。每個學生其實就是我們的課改輔助資料與課程資源。

總之,作為本次課改的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即將給我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我相信:沐浴着課改的春風,我一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1)培養興趣

愛因斯坦説過:“我認為,對一切來説,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只有熱衷於某項事業,才會主動地去追求做到最好,所以我們講應該努力培養對學科的興趣。至於培養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我想可以從這些事情上着手:蒐集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趣聞趣事,播放相關優秀紀錄片,組織野外實地學習等等,總之,讓學生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的方式都能吸引到他們。

(2)掌握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着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繫,要經常翻閲,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説

(3)勤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它具有感官刺激強、信息容納量大、表述簡明扼要等優點。藉助地圖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理解地理概念、原理運用示意圖,及有關概念、地理規律、地理原理。在複習中要記的概念、原理、規律很多,有的在文字表述上還較相似,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麻煩。若能借助於示意圖,很多時候十分簡單的一幅示意圖就會把有關概念、原理的本質反映的淋漓盡致、印象深刻、難以忘記。

(4)地理複習的一般過程

先掌握基本地理概念,然後瞭解地理事物的發生和發展,最後進行合理的分析、判斷和歸納,實現本學科之間的知識有機聯繫以及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知識滲透。可以將這一過程概括為五個字:憶,記,翻,做,究。

(1)憶:就是對已學過的課本內容過電影,也就是重新回憶一遍,憶的內容主要是教材知識網絡,可以對已掌握的內容瞭然於胸。

(2)記:是對一些主幹知識、重點和難點的知識進行背誦和記憶,首先要對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實進行必要的瞭解和掌握,這些地理事實是構建一個完整知識網絡的節點,是基礎,很重要的準備。有了這些地理事實還不夠,還必須瞭解地理事實的發生和發展規律,以及地理事實之間的聯繫。

(3)翻:就是翻看平時做過的習題、考試題。平時做過的題目要保存好、整理成冊,以供複習階段使用。在複習課本同時,可以翻一下以前做好的題目,回憶一下當時做題時的情景,温習一下題目訓練和考查的教材基礎知識。

(4)做:是選擇少部分以前做過的題目。儘可能少做、精做題目。可以選擇以前做過的有代表性的題目或者以前做錯的題目,主要目的是温習做題的思路和方法彌補以前做題中存在的不足。

(5)究:是細究錯題。主要是找一下錯在何處,是知識記憶還是知識理解有欠缺,是審題不準還是思路有偏差?通過細究以前的錯題,可以明瞭自己以前在做題中的薄弱之處,以使備考訓練更有針對性。當然地理複習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是對時事和社會現象的關注,。注意閲讀一些報刊,關注一些相關新聞事件,有意識地收集一些與地理有關的資料,擴展自己的知識面。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0

高中地理新教材與以往老教材相比,教學內容、結構、教學方法等都有很大的變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以下特點。

一、新教材的特點:

教材設計生動,圖文並茂;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繫強;增加了地理學科發展的新內容;增加了地理研究性課題;同時,新教材對部分知識內容作了調整,把一些較深、較複雜的內容以及與其他學科有重複的知識刪除了。

二、教師角色的轉換:

1、由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

傳統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主,教師是唯一的知識擁有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上課老師講學生聽,甚至是老師講答案,學生背答案。新教材下的地理教學並不僅僅是讓學生記住多少地理知識,重要的是通過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學會認識地理的方法和正確的地理思維。所以,在教學中,一是要重視“感知——概括——應用”的思維過程,讓學生弄清事物發展的來龍去脈。二是教學的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如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等,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合作、體驗和創造完成各種教學活動,獲得自己所需的知識。

2、由課程的傳遞者變為課程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者。

過去,教師的任務是教學。教材、教參、教案成為教學的主導,教師作為傳遞者,受制於它。現在,老師要樹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識。教材只是呈現一定的內容和信息以供師生開展教學活動的材料,並不完全等同於學習內容,教師應積極主動地選擇和增添教學資源。

新教材是教學的載體。隨着進一步學習課程標準、深入研究教材,我發現它是一個有待開發的資源庫。上課時應根據學生和本地情況對教材實施改革,使教材本土化、校本化,使知識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此外,儘可能充分開發、合理利用校內外一切有利於地理教學的資源,藉助各種條件,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活動。校內,充分利用常規教學資源,如:地球儀、模型、掛圖等;或根據教學內容製作各種教具;或指導學生製作各種學具,如:三圈環流的模型製作,使教學形象直觀。校外,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捕捉地理知識方面的新信息以充實到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由教書匠變為教學活動的研究者。

在傳統的教師生涯中,許多教師只顧埋頭教書,是名符其實的教書匠。新教材的使用,教學中的問題多、變得複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姿態進行自我反思,對問題進行探討和總結,逐漸形成規律性的認識,形成教育教學的策略。教師的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的一種研究方式。

三、地理教學中注重教育教學方法創新:

1、注重方式方法靈活多樣。

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本着“關注學生髮展,實現教學目標”的原則,積極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也包括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等)。需要注意的是,新課程並不是完全拋棄講授法,這種方法在課堂教學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師精彩的描述,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有效提高學習期待值;教師縝密的分析論證,有助於學生嚴密思維的形成,準確把握學習要點;教師詼諧幽默的語言,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知識、能力、水平的實際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如問題討論、情境設計、實地考察、實驗模擬、網絡學習都可以運用,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教學應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教法改革與學法發展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能力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傳統的教育手段與現代化教育手段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研究學科之間的關係、章節之間的關係,嘗試“愉快教育”的新方法,探索既減負又高效的新路子。課外可以讓學生研究,調查,甚至考察,課堂上可以討論、辯論,學生之間可以單獨研究,可以集體協作。

2、瞭解學生的地理學情。

地理現實就是每個學生所接觸的客觀世界中的地理規律以及有關這些規律的地理知識結構。如:地理課講些什麼內容,地理教科書的結構,怎樣學好地理這門課程等。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告訴學生,地理這門學科研究的問題既有全球性的、全國性的,也有區域性的,但都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以增加學生學習地理的激情。對於某一主題學生目前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知道多少,急需瞭解什麼,學生目前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可以瞭解,教師能做些什麼、怎麼做等等,教師在授課前要清楚,從教學程序上講應該叫教學需要分析,從學生學習角度講可以叫學情吧。

3、建構學生提供良好的地理體系。

所謂地理知識結構,是指基本統一的地理觀點,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地理事物。教師在地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了解地理的基本觀點、基本概念、基本地理事物間是怎樣相互關聯的。如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揭示地與理的概念是不斷髮展的觀點,通過知識內容小結掌握知識、瞭解其整體性和系統性,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總結所學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並通過教學較為完整地向學生展示知識間局部與整體、縱向與橫向、正向與逆向的網絡結構。

4、合作探究,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小組活動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協作能力、自學能力的培養和增強。在開展小組活動時可採取了“分工—合作—交流—展示”四大步驟,全班根據學習需要分成若干組,小組內成員分工協作承擔不同的任務,組員分頭蒐集資料,在小組內合作交流形成本小組的觀點並製成表格、文檔、小報、幻燈片等形式,然後在課堂上展示小組成果。

5、構建基於信息技術的地理教學新課堂。

現代多媒體及信息技術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資源,而且在支持學生進行研討—探究學習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恰當使用信息技術所達到的效果是傳統課堂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基於信息技術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為學生開展高水平的認知活動提供有效的幫助。而且,信息技術對地理教學的最深刻影響就是,它提高了學生蒐集、分析地理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新課程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並依據學校的條件來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新課堂。

在信息技術與地理新課程整合中,我們應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加強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思想研究,要注意避免一些誤區。首先,要防止那種新技術、舊理念、呈現過量信息的“電灌”課。現代課堂教學並不是提供越多的信息就越好,因為學生在一定的時間條件下接受的信息和思維的提高是有限的,過多的信息輸入反而會影響學生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及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要依據所學課題的特點來選擇信息技術的使用方式,並不是每一個教學內容都適合採用信息技術。第三,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應該考慮教育成本,尤其是考慮時間成本,能夠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解決教學中的問題就是最智慧的教育,不要過於追求在45分鐘內面面俱到地使用信息技術。正確的原則應當是,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為學習目標服務,是為學生進行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提供技術支持的,學生在信息技術應用的背景下應該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結合應十分和諧,應使學習目標在這種技術支撐下更高水平地達成等。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高質量的地理教學。

四、開創生活即教學,教學即生活的務實教學氛圍: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已經成為當代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基於此,新課程注重將高中地理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過程與目標上要求學生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求學生通過在生活中學習來幫助他們養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

我們已經意識到,傳統的地理教學由於過多地強調了學科的邏輯體系而忽略了學生的真實體驗。所以,新課程要求教師構建開放式的地理課堂。將教學內容與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學生的身心特點及認知水平結合起來。

融會貫通地理教學內容,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會學生地理知識技能和培養學生地理思維是教師高素質要求,讓學生沐浴在生活中的地理教學陽光中,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地理原理及地理分析。如在教學中以生活的實際問題設問舉例,用生動的語言講些有關的趣味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自我需要、興趣和情感因素,以飽滿的教學熱情感染學生,把抽象的概念刻畫得栩栩如生,把地理事物的存在與產生過程編排得情趣盎然。讓學生在愉悦的情緒中萌發求知動機,獲得情感的滿足,並進而利用情感的力量來使學習深入和持久。在地理教學中,教師還應通過地理學科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推理、抽象、歸納、整體優化等思維意識,使學生從地理課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尊重真理,破除迷信,尊重客觀規律的習慣和態度,培養學生從整體把握事物,由地理領域向非地理領域以及向全局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向發展。

五、壓力和困惑:

地理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新的教學方式,教師要有創意地教學,也對教師的創新精神提出了挑戰,給教師再創造留下足夠的空間。有時為了上好一節課,往往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備課、上網、找資料;現在的課堂要求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但部分學生的基礎差,往往影響課堂的效果。此外,開展小組辨論、討論時,課堂紀律易於控制;野外觀察還要考慮學生的安全問題而難於開展等。

新教材的使用,我想光有極大的熱情還不夠,還需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去接納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角色的轉換。新課程的推進是一個漸進探索的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去總結與學習,但只要我們勇於實踐、勤於探索,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就一定能實現教育的跨越發展與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地理教學心得體會11

在高中的各門課程中,地理與其它學科相比,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文理交融。它既有理科的嚴密性與邏輯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動與靈活。因此,學習高中地理就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分別採用理科或文科的學習方法。下面主要介紹高中地理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規律。

一、文理交融,學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主要屬於理科內容。特別是其中的地球運動及時間計算、太陽高度角、各種日照圖以及氣候、洋流、各種等值線圖等內容,具有鮮明的理科特點,需要較多的邏輯思維。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繫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平時還應多做練習,重視解題思路,特別要多畫圖,以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主要屬於文科內容,適合採用偏重文科的學習方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非常重要。學習時要多看書,熟悉和掌握知識要點;會看書,把握教材的脈絡和主要思想、觀點;還要多思多想,善於總結,形成自己的看法。學習人文地理側重於觀點、方法的運用,結合實際進行評價與反思。

二、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豐富多彩的各種類型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視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圖像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脱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展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複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找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裏,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佈”,“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幹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從容作答。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複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三、知識聯繫,融會貫通

高中地理的學科特點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的側重點是掌握“有什麼規律?”“為什麼?”“怎麼辦”的問題。

國中地理更多的是學習“在什麼地方?”“有什麼樣的事物”“有什麼特點”等問題,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記憶性的內容,因此其學習方法的側重點就是解決怎樣科學地、高效地記憶這些地理事實材料。

而高中地理側重解決的是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探究這些規律的形成原因來為形成人類的相應對策服務。也就是説,應側重於通過多因素的綜合分析、歸納那些繁雜的地理事實材料,從中推導出一些規律,從本質上掌握其成因,最後形成人類生產生活的相應對策。可見,高中地理的學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記憶,是應用而非記憶。

2。無論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現為以人地關係為主線的顯著特點,幾乎所有的地理問題都跟人類的生產、生活有着密切的關係,學習地理必須緊扣這條主線。

3。許多地理問題都有知識與能力的跨學科特點。自然地理部分主要與數學、物理、生物學科聯繫較多,人文地理主要與政治聯繫較多。對於我們面臨的大學聯考大綜合考試意義尤其重大。

4。高中地理是建立在國中區域地理基礎之上的,國中地理中區域的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地理要素,往往是高中系統地理,特別是人文地理的基礎。因此,具備必要的國中地理知識是學好高中地理的保障。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同學的國中地理知識已經淡忘,影響到高中地理的學習,因而有必要在高中地理的學習過程中適當複習一些國中地理的知識。一是可以抽點時間瀏覽一下國中地理教材,主要是地球地圖知識、大洲大洋的分佈、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基本情況、中國分區地理等內容,加深這些基礎知識在頭腦中的印象。二是在高中地理的學習中,當涉及國中知識時,及時查找區域地圖或複習國中相關內容,注意高國中知識的有機聯繫,把系統地理知識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區域中去理解、分析、解決問題,使知識得以融會貫通。

四、小結:高中地理學習方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律介紹

1、哪些內容應成為學習的重點內容

⑴地理基本概念。

①能説明某種特點地理現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低氣壓、高氣壓、地球的自轉、公轉等

②反映某種地理事物類別的特定概念(對這類概念特別要注意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分析)

⑵地理基本規律與基本原理。

地理事物的時空分佈規律及其成因分析。

⑶地理基本技能。如等值線的分析應用、各類經濟圖表的繪製與判讀、各種地理示意圖的繪製與判讀、圖文轉換與圖圖轉換能力等等。

⑷地理內容的文字邏輯表達能力

⑸收集、整理地理資料的能力

2、怎樣高效地掌握上述學習重點內容

⑴用理科思維的方法學習自然地理。

①充分運用圖解法,從三維空間的角度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

②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地理問題

⑵注重各類地理圖表的表達功能及其相互之間的轉換關係

⑶用文科思維方法學習人文地理。

所謂人文地理,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與自然地理的學習有較大的差異,它所涉及的內容主要是社會生產活動,從歷史的角度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是怎樣發展起來的,為什麼會沿着這樣的軌跡發展,人類目前面臨的怎樣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從經濟的角度多因素的分析各社會生產部門佈局的合理性、科學性,這部分可能與政治課的內容有較多的聯繫,同學們應該把政治課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習上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