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六篇

來源:文萃谷 6.92K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模板彙編六篇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 篇1

當我靜下心來坐在電腦前面為我的孩子寫一篇關於家庭教育的文字的時候,忽然想起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在80年前把《愛的教育》翻譯至中國時曾在序言中寫道:教育到了現在,真空虛極了。單從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走馬燈似的更變迎合,而於教育的生命的某物,從未聞有人培養顧及。好像掘地,有人説四方形好,有人又説圓形好,朝三暮四地改個不休,而於池之所以為池的要素的水,反無人注意。教育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了一個空虛。那是六年前為人師為人母的我見了這樣鍼砭教育時弊的觀點時的警醒,至今記憶猶新。

當我們剛剛弄清楚該什麼時候讓孩子吃、睡,該怎樣換尿布的時候,一切又都發生變化了。將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嬰兒培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對任何人來説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母對孩子的關係是永遠不變的,要讓孩子真正地瞭解自己,接受自己,則要不斷反省自己的“父母”角色是否符合孩子成長的要求。

一、給孩子一個和睦的家

孩子特別喜歡聽故事。一個星期總有幾個晚上,童話、少兒雜誌、報紙。讀者是我,聽眾是他。我們一起體驗故事中的喜怒哀樂,在體驗中幫助孩子分辨善惡美醜,不用説教,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他做人的道理。在做出決定之前徵求大家的意見,有時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訴孩子,尊重孩子的選擇,家庭成員在交流中溝通,在溝通中織就親情之網。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我國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精髓。小的時候,一家老小圍着餐桌吃飯,他爸爸無意識地問他:“現在我剝蝦給你吃,以後你長大了,剝蝦給誰吃?”沒想到他一本正經地對大家説:“給兒子吃”一句聽似無意識的玩笑話,引起我們的反思:孩子的心靈是一塊淨土,種下什麼收穫的便是什麼。身教重於言教,平時我們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特地將孩子的爺爺接到家裏來跟我們一起生活,尊敬長輩、孝順長輩、關心長輩。爺爺每次飯前要吃降血糖的藥,但經常忘記。開始是我們每次提醒,現在是孩子提醒,每當爺爺樂呵呵吃下藥片的時候,飯桌上邊洋溢着濃濃的快樂,孩子在天倫之樂的氛圍裏健康成長,長大自然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理。

二、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能夠堅持獨立將事情做完做好,其主要動機來自於對所做的事情的嚴重責任心。作為一名身心健康的社會成員,人們必須承擔起各種各樣的義務和責任。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我們在心裏就要給孩子定下一個準確的位置:在這個家庭,他是個未成年人,應當受到保護,但他又是家庭的一員,家庭成員分工不同,都要為這個家庭服務。作為父母有父母必須要盡的責任,屬於孩子的工作他必須得完成和承擔責任。做作業是他的責任,是對學習的負責。做不出不問,寫不好都是不負責的表現,應當受到懲罰。父母的責任是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父母是不能代替他完成和受到懲罰的。當然僅僅侷限於讓他完成一些具體的事情,若是一直沒有機會去判斷是非,進行選擇,在內心建立行為標準,而讓他“聽話”這種責任心有可能出現偏差。因此,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還應該從道德的高度着眼,包括對生活的態度和對人類幸福的關懷。作為父母,孩子的啟蒙老師,自己的品德和行為對孩子的責任心的培養,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

記得一位成功學專家曾説:“所有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的人際關係非常好。”從小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因為家裏多醫生的緣故,從小我們就教給孩子學會關懷別人,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我們的關懷,只要我們還有能力。把關心和愛護周圍的人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去做。並且不要求回報。儘可能為孩子打開生活的空間,鼓勵孩子走出家門,廣交朋友,以自己的誠心贏得友誼,以寬容解讀人生。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 篇2

1、讓孩子養成説話算數的好習慣。

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要説話算數,做個講信用的人,答應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並讓他了解説話算數的好處和重要性。剛開始時,孩子答應的事情會經常改變,會賴皮,我對他嚴格要求或者許以好處,當然也可相互討價還價,逐漸培養説話算數的習慣。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一舉一動,對孩子有着很大的影響,答應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

2、培養孩子誠實、善良的性格。

家長要經常和孩子溝通,從一些小事和孩子講道理,讓他逐漸瞭解什麼事是好事應該做什麼事不好不要做。孩子有時會撒謊,但是沒有目的和惡意,只是有逆反心理或想頂着大人説話做事。這時應該批評他同時指出他哪裏有錯誤,以後要注意,孩子要是承認錯誤要及時表揚他或者給點小獎勵。

3、認真回答孩子的問題,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很大,他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感興趣,孩子提問題時家長儘量要給孩子細緻解釋,同他討論周圍的事物,教他各種東西和事物的名稱、作用,孩子的問題是最多的,家長要認真理解孩子提出的逆反問題,儘量回答孩子真正提問的東西。不要隨便敷衍孩子,但也不要急於向孩子灌輸太多的他還不能理解的知識。

同時因為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教育時難免出現孩子爭強、不團結等不好習慣,在這裏幼兒園教育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幼兒園是孩子生長學習的場所,幼兒園應為孩子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易於身心發展的知識,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針對孩子的情況,進行安全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團結友愛教育,使孩子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每個孩子自身條件不同,在培養時既要體現共同性,也要體現差異性。同時要重視孩子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孩子在好的環境裏很容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興趣的帶動下能充分調動孩子的創造遊戲環境,引導孩子共同參與遊戲環境的設計,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遊戲環境及均等的遊戲機會,讓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遊戲,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遊戲,和夥伴共同分享遊戲帶來的快樂。讓孩子在遊戲中得到學習,積累生活經驗。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的,他們的大部分生活經驗將在幼兒園中獲得,要使孩子通過遊戲的方式更好地學習與生活,在遊戲中學到了集體相互配合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而且還學會了獨立思考、不怕困難的良好品德。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 篇3

大人們不能永遠跟隨孩子,什麼時候才能放手呢?在什麼樣的年齡段放手呢?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能力在未來的路上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依賴父母有一個年齡的要求,有一個度的把握。但也絕對不是説,等他長大了,放到人堆裏再去學,那就太晚了。於是我們看到有很多的大學生不會管理自己、照顧自己。

中國青少年的教育目前大致包括三種,即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張勤認為還應再加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水平是和一個人的認知水平相聯繫的,他能表現出一個人的聰慧程度。人,需要終身不間斷地自我教育,並在其間使自己的心理品質不斷地進步。自我教育並不難,最主要的是父母要有這種意識,同時要讓孩子也有這種意識。

學會與孩子溝通

現實生活中,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可令很多父母感到困惑的是:太多時候是頻繁地進行“溝”,但實際效果卻往往是沒有“通”。父母強烈的愛反而讓孩子感到厭倦、逆反,甚至是逃出家門。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父母愛的傳達,又是什麼原因妨礙了你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家長要學會一些方法與技巧,搭建與孩子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樑,讓教育子女變得更輕鬆,讓家庭成為真正温馨、和睦的港灣。

幫助孩子走出成長的困惑

孩子厭學怎麼辦?經常撒謊怎麼辦?出現早戀怎麼辦?迷戀網絡怎麼辦?面對上述問題,家長和老師都會困惑和焦慮。為了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需要檢討和反思:你是否具有科學的教育意識?你是否缺乏正確的教育方法?你是否因為工作繁忙而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你是否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

身為家長,必須面對孩子成長的困惑,有效解決碰到的問題。要走進孩子複雜的內心世界,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消除孩子成長的諸多困惑,進入身心和諧的教育佳境。

洋洋老師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家庭和家長!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 篇4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在用眼睛看着、耳朵聽着、心靈體會着、頭腦思索着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父母是孩子的“偶像”,他們渴望長大後像爸爸一樣高大、媽媽一樣可親。我談幾點如何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

一是切勿恐嚇孩子,培養孩子自信心。當今社會,孩子都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也就造成了家長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有的家長對孩子們從小看到大甚至凡事都要包辦起來才放心。久而久之,孩子們除了學習,自我探索和嘗試的機會就少了,自信心也漸漸沒有了。有的家長總採取“恐嚇手段”。比如,不讓孩子出家門,偏説什麼“外面有大灰狼”、“有壞人要把你帶走”的謊言。這樣孩子確實是變得聽話了,但是呢,他們的自信心也都被嚇沒了。還有的家長對孩子期望值太高,一旦孩子學習成績下滑等就會加以責怪,逐漸磨滅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是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在孩子做事之前,家長可以多鼓勵:“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後,説:“你果然做到了,真聰明。”而在孩子進行一些破壞性活動時,進行積極引導。如:孩子將書撕碎了,疊動物玩偶,不再説:“看你又在這瞎鬧。”而是説:“這個小玩偶真的疊得很好,不過我們用的材料不對,將書撕碎了,以後我們就不能學習了,這樣孩子探索的積極性可以得到發展。

三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孩子的舉動。我們不要總在孩子犯錯後,去責怪和糾正,告訴孩子不要怎麼樣。而是要經常鼓勵孩子,比如,對孩子説:“請你整理好自己的東西。”“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當然,不要期待一句話就會出現奇蹟,但長期的鼓勵和正向引導後,我們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在慢慢發生變化。

四是掌握讚揚孩子的技巧。當受到父母的鼓勵和讚揚後,孩子的行為往往更積極,也更容易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獲得做事情的快樂感、自豪感和成就感;當孩子受到批評和指責後,就容易產生厭煩和畏難情緒。

小事也表揚:父母看似簡單的事,對孩子尤其幼兒來説已經是天大的難事,就像他們手舞足蹈地幫着父母收拾屋子一樣,雖然可能添亂,但只要做了,就不要吝惜你的表揚。

表揚要及時:孩子做了好事,例如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要馬上表揚,滯後的話,孩子會弄不清為什麼受到表揚,對這個表揚沒什麼印象,更別提強化好的行為了。

表揚要具體:表揚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今後努力方向。例如孩子主動跟長輩打招呼,你就要具體地跟孩子講敬老愛幼的好處,讓孩子明白將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重結果也要重過程: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好心辦壞事,只要孩子動機是對的,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做好教育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好的思維方式、良好的道德品質等工作。筆者認為,將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促進孩子慢慢學會與同學相處,尊敬老師,關愛集體;逐漸形成做有利自己、有利於他人、有利於集體之事的思維體系;從小養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在成長過程中達到良性循環的效果。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 篇5

8歲女孩讓輔導員揹着走、18歲的高三女生不會洗衣服……荊州天馬假日旅行社輔導員吳曉明,談及暑期夏令營中孩子們的表現搖了搖頭。去年的7月上旬,吳曉明帶着30多位來自武漢市的孩子到北京參加為期一週的夏令營。幾天後,在賓館洗漱間裏,他看見一名18歲女孩將一大盆髒衣服泡在水裏,放上洗衣粉,搓一搓擰乾後直接掛在陽台上。上前詢問,他發現女孩竟不知衣服還需要漂洗。“18歲女孩不會洗衣服也許只是個例,七八歲的孩子不肯吃苦就很多了。”吳曉明説。7月下旬,他帶隊武漢學生參加青島夏令營開營,一天勞累之後,一個8歲的小女孩蹲到輔導員腳下,抱着他的腿説:“輔導員你揹我嘛,我走不動了。”面對這樣的“非分”要求,輔導員也會哭笑不得地答應。也許你不會相信,但這一切卻是真的,而且在我們國家帶有很大的普遍性。試想,一個人連自己的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都需要別人照顧,這樣的人會有多大的競爭力呢?我們的孩子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很難擔起家庭、國家和民族的責任,就是名副其實的垮掉的一代,所以,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我們的孩子缺乏生活的能力,其實問題大多出在我們父母身上,現在我們的社會已經處於獨生子女的時代,一個家庭也就一個孩子,父母當然會將自己的孩子當做寶貝,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心怕飛了,對孩子嬌生慣養。拿孩子參加夏令營來説,不少家長們對夏令營的要求也讓人費解。有的家長要求孩子住宿必須是兩人間,有的要求孩子吃飯能“開小灶”,有的要求導遊每天幫孩子洗澡、洗衣服……就是這樣,家長還是放心不下。漢口的一國小生家長鬍豔女士説,去年暑假,她送孩子參加在黃石舉行的拓展訓練夏令營,發現短短5天內,有6位家長開專車入營看望孩子,還抱怨四人間宿舍條件太差,葷菜太少。“家長們過於溺愛,孩子們自理能力和團隊意識太差。”有6年夏令營輔導員經歷的導遊曾中陽説,他認為如今的孩子應多接受夏令營的團隊訓練,培養獨立生存能力和合作意識。夏令營活動暴露出的問題,也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我想,最主要的是我們父母的問題。夏令營活動本來就是培養孩子獨立和合作能力的活動,就是讓孩子離開父母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的活動,可是現在好了,我們的父母對參加夏令營的孩子這也不放心那也不方向,孩子走到哪裏,他們的心就牽掛到哪裏,他們的照顧就跟到哪裏,我們的孩子平時受照顧慣了,一旦遇到一些需要自己獨立解決的問題,遇到一丁點兒苦難,就喊爹叫娘,叫苦不迭。8歲的孩子還要輔導員背,連走點路也不習慣,18歲的高三女生不會洗衣服將一大盆髒衣服泡在水裏,放上洗衣粉,搓一搓擰乾後直接掛在陽台上,這樣的孩子,真的讓我們擔心吶!我們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説白了是一種溺愛教育,是一種畸形的教育,這種教育很難讓孩子走向獨立,很難讓孩子形成全面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我們父母,是要好好反思培養孩子的方式了。

我們的孩子從出生到長大,都浸潤着父母濃濃的愛,都浸潤着方方面面的愛,在愛的環境中生活、成長,他們很難獨立經歷許多必要的挫折,很難獨立地挑戰一些困難,用一些教育專家的話來説,我們的孩子太缺乏挫折教育了。愛的太深,其實也是傷的最深。我們的孩子一旦離開父母的關愛,就變得手足無措,就會一籌莫展,總是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就是不會自己想辦法。有識之士指出,我們的孩子現在是隻長身體長知識就是很難長能力長素質,這是社會的通病,如果這個通病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會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其實藥方很簡單,就是用挫折教育來稀釋愛的教育,對孩子不能溺愛,不能老是牽着手,或者抱着,要讓他們承擔該承擔的責任,甚至風險。家庭教育也好,學校教育也好,要多創設一些接近真實的情境,讓孩子有一些耐挫折的體驗。我很欣賞西方國家父母教育子女的做法。西方國家父母教育子女,很多時候近乎殘酷。如小孩跌倒了,我們國家的父母會立刻走到孩子面前講孩子抱起,為他擦鼻涕擦眼淚然後恨恨地罵地,如西方國家的父母則是讓孩子自己起來,讓孩子自己獨立面對。西方國家的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哪怕父母是世界首富,他們也得一邊讀書一邊勤工儉學,他們長大了要自己獨立創業,不像我們國家的父母,就是經濟條件不行也要咬緊牙根送孩子讀書給孩子創造衣食無憂的環境,孩子只管讀書,什麼都不要管,就別説讓孩子勤工儉學了,至於要錢的家長,對孩子的關心則是面面俱到,絕對不會讓孩子邊讀書邊打工,愛的教育,讓我們的孩子獨立生活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弱化了,這樣,我們的孩子的翅膀被蜜糖粘住了,怎麼飛得起飛得高飛得遠呢?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有風和日麗,也有飛霜雪月,很多時候,後者多於前者,逆境多於順境,人生不如意常八九,我們的父母,老是利用自己的力量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繞開逆境繞開挫折一路順風,顯然這是違背成長規律的,違背規律遲早會受到處罰,這不,不少被父母寵愛的孩子一旦離開了父母,就不能夠獨立生活獨立解決問題,就一塌糊塗了,我們總是哀歎80後、90後這不行那不行,他們的問題其實主要是我們父母教育的問題,我們該是正視的時候了!

要問我們的孩子什麼時候能夠飛起飛高飛遠,先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我們的父母放手讓孩子嘗試飛,孩子畢竟不是紙鳶,我們父母如果老是拽着線,拽得緊緊的,我們的孩子恐怕就會變成紙鳶,看似高飛,實則不然,一遇風暴雷雨就會跌落。所以,放手讓孩子飛,這很關鍵!

教育孩子的的心得體會 篇6

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理想境界就是學要學得好,玩要玩得好,這樣的父母教育才是成功的。保證孩子有一定的合適的時間和空間去玩,並且引導孩子不同的玩的方法,同時教會孩子如何在玩中有所收益獲得知識和經驗,這同樣是一個很值得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父母要正確看待玩與學習的關係,不要誤認為玩和學習是截然不同的事情,玩就沒有一點價值所在。孩子學習要讓他全神貫注,儘可能提高效率,但也一定要保證孩子玩的時間,也同樣讓他玩得盡興,玩得開心。特別是孩子童年時期,玩更是其最主要的實踐活動之一。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充分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賦和特長以及興趣所在,通過不同的玩的方式培養孩子應有的好的性格特徵和心理素質。發現了玩的價值和意義,才能讓孩子的玩有所收穫。

例如男孩子喜歡踢球,這不僅是一種很好的鍛鍊身體素質的途徑,也能宣泄心理的壓抑和不悦的情緒,同時還能培養男孩子的拼搏和勇敢地精神。父母不要萬分介意孩子踢球會受傷然後心疼,一點小傷只會增強孩子的毅力和耐力,而不會有任何壞處的。在比如孩子喜歡唱歌聽音樂,這同樣是一種非常好的玩的方式,可以陶冶情操,舒緩緊張的情緒等等,讓孩子學習自我解壓和愉悦的方式。還有孩子可能喜歡拿個筆到處寫寫畫畫,父母同樣不要覺得無聊和在搞破壞,這也是孩子的玩法,他會從其中獲取很多的樂趣,也可能就為以後的特長打下了基礎。要記住每一種玩的背後都有美好的情愫在發揮作用。

教會孩子在玩中學着思考,學着爭取和提升。比如有孩子喜歡玩玩具,更喜歡玩着玩着就把玩具大卸八塊了,對於這種玩法父母不要一味地區否定,覺得孩子不愛惜東西,在搞破壞。聰明的父母應當是去問孩子這樣做的原因,甚至加入孩子一起把玩具拆了,然後一起研究這個東西的構造,探索它的原理,或者再動手一起親自有玩具重新組裝好。這樣的一次拆卸就成一場破壞變成了一次生動的實踐課程了,孩子的收益一定是很多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