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習心得集錦15篇

來源:文萃谷 1.81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會計學習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會計學習心得集錦15篇

會計學習心得1

選擇手工做賬的方式,為了熟悉並掌握會計基本做賬流程,從而彌補我們兩年來之重視理論學習的缺陷,希望通過本次模擬實訓對我們即將面臨的崗位實習有一定的幫助。 正 文:

專業考試一結束,學校為了我們能夠更好的適應即將面臨的實習和工作,特意為我們安排了從08月23日-09月09日為期兩週的會計手工綜合模擬實習課程,並安排了安存紅老師對我們進行專業指導。

模擬實訓的內容是作為一個會計人員的身份,為河北保定地址機械有限公司處理20xx年12月份的相關業務。在老師的指導下,將12月業務分為上、中、下三旬,併合理均勻的預期安排在了兩週。一開始我們都是習慣性的看着每一題來填制記賬憑證,感覺這實訓太簡單,沒有多大的意義,幾乎一天就把1旬的'憑證填完,大家的進度都相當的快,也許有要將兩週的工作在一週完成的趨勢。不幸的是老師發現了很耐心的講述了實際工作中不會有誰會給你將所發生的業務編成題交給你的,作為會計人員接受能看到的只有發生業務的原始單據。因此,老師希望我們拋棄現成的題,而從分析每一張原始單據來填制記賬憑證。

分析原始單據,這是做賬的第一步。首先,應分析每一張原始單據的相關性,確定其實歸屬於哪一業務。其次,得看日期。另外,得看是否有特殊情況。最後,再利用相關專業知識適當的會計科目,編制會計分錄,填制記賬憑證。填制時摘要應簡明扼要,會計科目與相關金額應準確無誤,這充分需要我們擁有認真、仔細的態度。

完成了第一步的填制記賬憑證工作,接下來根據記賬憑證的每一筆業務填制銀行存款、現金日記賬,和相應的原材料、庫存商品、往來賬户等明細賬。填制之前,首先得根據期初餘額先開設各明細賬的賬户,銀行存款和現金日記賬通常使用訂本式賬本,並且每一筆業務都得結出餘額。而原材料、庫存商品、往來賬户等明細賬通常採用活頁式賬本,方便隨時的添加業務,也無需當每筆發生時都結出餘額。填制時,如果當頁已寫完,需在最後一行摘要寫‘轉次頁’並結出‘借’、‘貸’方及餘額,而在下一頁以‘承上頁’並寫下前門的‘借’、‘貸’方,及餘額的金額。另外,當填制時發現金額錯誤須用紅字劃掉,並用藍字作以改正。工業會計實訓報告接下來,根據每一張記賬憑證編制相應的科目彙總表。手工帳可以先將各會計科目用‘T’字型賬户在草稿上結出其‘借’、‘貸’方發生額,然後再填科目彙總表。保證科目彙總表的借方發生額與貸方發生額相等後,可以填制總賬,當然總賬也可以根據明細賬填制,只是這種方法相對簡單容易些。

總賬的填制工作完成後,就得開始核賬了,記賬憑證與各明細賬、明細賬與明細賬、總賬與明細賬之間核對,從而達到賬賬、賬證、賬實合一。核對無誤後,就可以根據總賬或明細賬月末餘額編制試算平衡表,要求做到期初借方餘額與期初貸方餘額、本期借方發生額與本期貸方發生額、本期借方餘額與本期貸方餘額都分別相等。在準確無誤的情況下,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財務報表。

最後一步是整理與裝訂記賬憑證,因為記賬憑證式單位的一份會計資料,需要存檔,並保存20xx年。作以不得隨意丟棄與銷燬,應妥善保管,在專盯過程之中應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將每一張原始單據附在其對應的記賬憑證後,不得有誤,此項工作是個細緻活,應軸線利用裁、剪、疊等方式將其整理好,達到記賬憑證的上、左、下的整齊劃一。從而使裝訂出來的賬本美觀大方,獨具一格。

以上就是這兩週一開我所學習和認識到的手工做賬基本程序。當然作為一個會計人員也必須懂得如何查賬,在對賬中發現錯誤時,查各賬户的因果關係,分析其錯因和錯源,並及時利用正確的方法作出更正處理。

通過這次手工綜合實訓,明確了其做賬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深刻認識到作為一個會計人員在懂得基本專業知識的前提下,具備認真、仔細、耐心、等特點,要具有一種“經得起平凡,耐得住寂寞”的心態。

會計學習心得2

前四天呢,我們幾個人把三家公司的損益表的基本數據輸完了,今日我們要做後面的表格了哦。首先是固定資產折舊鑑證表,這要向企業要固定資產清單還有折舊明細賬。一班企業的固定資產都有分類的,比如説像電腦啊,筆記本啊,LED啊這些是屬於電子設備的,電視啊空調啊這些是屬於辦公傢俱的,打印機屬於辦公用具,這些都要分好類,然後把分在一個類的固定資產的原值加起來放在固資原值合計數裏面,然後找到這幾個項目的累計折舊的明細賬,把本年的累計合計數輸進去彙總起來,最終把所有的原值數,折舊數和資產負債表上頭的數據進行核對,對的.話就能夠結束這個表的輸入了。然後是三項薪金和各類費用的表了,這個表是底稿和報告的核心啊,我們先看下錶格要我們輸的數據,比如説要看看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鑑證表裏面有沒有工資薪金,職工福利費,職工工會經費這三個科目,如果有的話就把他們直接複製進去就能夠了,最終有個賬載金額小計,我們要和應付工資的總賬數核對,是對的話這張表就完成了。

會計學習心得3

一、整體印象

讀完基本準則,我有以下三點整體印象:

(一)向國際會計準則靠攏。準則共11章,第一章總則明確基本準則的法律地位,以及會計目標、會計假設、會計要素、會計記帳方法。在該部分,權責發生制位列會計假設之中,顯然是受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的影響(當然原基本準則也有)。在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中,權責發生制並不在會計假設之列(究竟處於什麼地位比較模糊)。該部分關於“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的觀點也是取材於國際會計準則編報框架。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大部分也與國際會計準則一致,將“實質重於形式”明確列為原則之一,即顯然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第三章資產、第四章負債和第九章會計計量關於會計要素的定義、確認和計量,受國際會計準則影響較大。比如,將資產定義為資源,資產的確認的可計量標準將“成本”可計量和“價值”可計量列為可選標準,都明顯借鑑了國際會計準則。國際會計準則是折中產物,其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比如前述可計量標準的選擇),這是借鑑它的好處。但與fasb等制定的概念框架相比,國家會計準則的會計理論水平就稍顯不足,前瞻性相對差一些,這是借鑑它的壞處。

(二)根據現代會計環境進行調整。一是原準則提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新準則完全抹去了這種“計劃經濟時代的遺蹟”,政府成了與其他市場主體平等的“信息使用者”,排序還靠後。二是結合了會計發展的大趨勢,引入了公允價值。

(三)增強基本準則的“基礎性”,並嘗試增強其可操作性。這是新基本準則留給我最強烈的印象。前者表現為三、四、五、六、七、八關於會計要素的規範,剔除了原準則對“具體要素項目”的內容,只描述基本要素本身。第十章對會計計量進行了一般性規範。後者突出表現在準則制定者嘗試對一些概念進行了定義,包括:對資產定義中的“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擁有”、“控制”、“預期帶來的經濟利益”等概念的解釋;對負債定義中的“現時義務”的解釋;立足會計主體角度對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對利得與損失的定義;在費用部分對成本、費用、支出的區分等。不過,之所以稱後者為“嘗試”,在於依我之見,其結果很不成功,留待下面評述。

二、具體章節評述

(一)關於第一章總則

1.關於持續經營假設。我認為第六條關於會計主體存續狀態(持續經營)的假設是不完整的。企業會計準則規範一切會計活動,基本準則規範一切具體準則。除了持續經營會計,還有清算會計、中止經營會計,這些會計也應是會計準則規範的範疇。所以,我認為基本準則將會計假設直接限定為“持續經營”這一種情況是不完整的。該條款應補充這類內容:企業處在非持續經營狀態,應變更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前提。相應地,根據該條款,應修改第九章會計計量等章節的內容,增加清算價值等計量屬性。將來的具體準則則相應應將企業終止經營會計納入規範。2.關於會計要素。第十條提出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特徵確定會計要素”,其中“經濟特徵”是模糊的。我個人的觀點是會計要素是會計對交易或事項的構成要素的抽象,而非其經濟特徵的抽象。其中資產是交易或事項中的價值物或權利,而負債或所有者權益則是義務(企業本身就是股東之間的一項長期交易安排)。

(二)關於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第十六條關於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的描述存在概念不清的問題。首先,“經濟實質“的對應概念是”“經濟形式”,“法律形式”的對應概念是“法律實質”,將“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並列,容易造成混亂(法律形式反映法律實質,會計應該反映法律實質);其次,我個人認為這一條款近似於哲學,而且該條款的主旨已體現在第十二條“如實反映”的意藴中(後者實際上也是哲學式的規範,屬於難以檢驗的、形而上的終極理念)。

(三)關於第三章資產

1.關於資產的概念。第二十條的資產定義包含了一些缺陷。首先,定義一般不宜循環定義,但該條款關於“擁有或控制”的定義是循環定義。“擁有”可能是指所有權,大家容易理解。對容易引起歧義的是“控制”概念,準則制定者卻只給出了循環式解説。在關聯交易、投資等準則中會大量使用控制概念,我覺得準則制定者在基本準則中,應該給控制一個嚴肅的定義(我對該概念有過專題研究,相關文章可參看我的個人空間)。其次,擁有或控制不是並列概念,而是包容概念,即控制包括擁有。所以我覺得“擁有”顯得多餘。第三,該條款關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的説明是不成功的,我覺得更好的方式應該是有反向的、對“未來交易或事項”的排除。比如,關於購買,我認為其包括訂立合同、交換財物等一系列活動;而在會計理論研究中,另有許多會計學者所謂的'交易就是指交換財物的活動,而將訂立合同的情形視同為未來交易;該條款究竟持何種認識,傳導得不清楚。

2.關於資產的確認。第二十二條資產的確認也有一些瑕疵。其中第一個確認標準是“概率標準”。在資產的定義中有“預期”這種表述,其實也是説有一定“概率”,但概率值不確定。“很可能”條件是確認門檻,瑣定了概率值,我覺得應該對“很可能”進行明確詮釋(何種概率值算是很可能)。第二個標準是“可計量標準”。會計中普遍使用這幾個術語:經濟利益、價值、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價值與其他兩個術語的關係,卻很少描述。如果價值就是經濟利益,這一條款為什麼不將價值用“經濟利益”概念替換,而要引入一個新術語呢?(即象負債的確認條件那樣)!

(四)關於第五章所有者權益

在各要素的規範中,問題最多的就是關於所有者權益的規範。表現在:

1.關於所有者權益的定義。第二十六條所有者權益的定義“那是相當的不成功”。首先,大家可能未必注意到這樣一點:資產和負債的定義是立足於“交易或事項”,而所有者權益的定義是立足於“企業”或“會計主體”。也就是説前者是基於單項交易或事項,而後者是基於企業整體。其次,這個定義建立在一個計算公式的基礎上,其是一個“量”的描述,而非性質的描述。這兩個方面導致的問題是:依據該定義是無法識別單項交易所產生的所有者權益的。比如,投資者向企業投入現金100萬元,在這項交易中,我們是可以依據資產的定義將現金確認為資產的,但我們沒辦法依據所有者權益的該定義將投入資本確認為所有者權益。另外,收入、費用本質上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或減少(即屬於所有者權益),我們在確認它們時也無法依據該定義。我個人認為,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基礎應該與資產與負債保持一致,比如可以這樣表述:所有者權益是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預期歸企業股東享有的經濟利益。

2.關於利得和損失的定義。第二十七條關於利得和損失的定義也是“相當不成功的”。首先,會計要素都是交易或事項的結果,對要素及要素項目的定義應該立足於交易或事項,即應明確利得和損失是哪種交易或事項產生的結果。“非日常活動所形成”這類表述指向是不清楚的,比如資產價格變化(如企業持有的股票),是日常活動呢,還是非日常活動?我看它既不是日常活動也不是“非日常活動”,它根本就不是企業的“活動”,而只是外部原因導致的“事項”(這種事項是經常發生的)。其次,“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這裏涉及“所有者權益”概念;誠如前述,依據第二十六條對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在單項交易中無法識別所有者權益,相應地,也就難以在單項交易中識別利得和損失。

第二十七條和第三十八條關於利得與損失是計入損益,還是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區分純粹是廢話。在第二十七條定義“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時,其表述是“不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而在第三十八條定義“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時,其表述是“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依據這兩個劃分,我們實在無法區分清楚哪種利得應該直接計入損益,哪種利得應該直接計入所有者權利。關於損失的規定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3.關於所有者權益的計量。第二十八條提出“所有者權益的金額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這個觀點顯然建立在第二十六關於所有者權益的定義的基礎上。立足於創造所有者權益的單項交易來看,我認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會計實踐活動告訴我們,所有者權益並不是在總資產、總負債都計量出來後才得出其計量值,而是在每項交易中得出其計量值,而且其計量並不由資產和負債計量共同決定。比如,股東投入現金的交易活動,產生了“實收資本”這項所有者權益,但其計量並不取決於任何負債。又比如,在債轉股交易中,產生的所有者權益的計量也不取決於資產的計量。另外,哪些產生收入或費用的交易,收入與費用計量(即所有者權益增減變動的計量)也未必由資產與負債的計量共同決定。

(五)關於第六章收入

1.關於收入的定義。第三十條對收入的定義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如上所述,“日常活動”不宜作為定義基礎,而應回到與資產與負債定義的相同基礎上:哪種交易或事項的結果產生收入。第二,既然資產和負債的定義使用了“預期”這種不確定性的表述,收入定義中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這種肯定表述就不適當,應該改為“預期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第三,收入被定義為“總流入”是不適當的。“總流入”定義的是“總收入”,而非“收入”。依據這種定義法,同樣是無法識別單項交易或事項產生的收入的。在這一點上,我國準則制定者應該借鑑國際會計準則的“收益”定義,後者就是立足於單項交易或事項的。

2.關於收入的計量。第三十一條關於收入的確認存在的問題是:其可計量標準與第二十一條資產確認的可計量標準協調性需增強。資產確認的可計量標準是資源的“成本”或“價值”可計量,而收入確認的可計量標準是“經濟利益的流入額能夠可靠計量”。如前所述,“經濟利益”通常可等同於“價值”概念,據此理解則兩條款有衝突嫌疑。後者宜改為:經濟利益的流入額或取得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計量。

(六)關於第七章費用

費用的定義及確認存在與收入章節相似的問題。除此之外,第三十五條關於成本、費用、支出的規範存在內在矛盾:

1.關於費用與成本。第三十三條已明確將費用定義為計入損益的項目,但第三十五條又提出“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於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生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這裏引述內容中所使用的“費用”,又是可不計入損益的(作為存貨資產反映)。費用概念在這裏顯然是混亂的。引述內容中的“費用”一詞應該用“成本”一詞替換才合適。

2.關於支出與費用。第三十五條的第二款“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也存在一點瑕疵,主要問題存在於“或者”之後的內容中。資產確認主要有兩個條件(除符合資產定義之外):概率標準和可計量標準。一般地,如果一項支出“能夠產生經濟利益”,那説明其符合資產確認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這個條件(概率標準);既然有支出,通常説明其符合資產確認的“成本或價值可計量”這個條件(可計量標準);既然如此,這裏所謂的“不符合或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通常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件。3.關於費用與負債。第三十五條第三款“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存在不嚴謹的問題。在債務置換交易(一項債務換另一項債務)或在利潤分配事項中,導致企業承擔了一項負債,而且也不確認一項資產,但是否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呢?顯然不能。我覺得嚴謹的表述應是:企業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新增負債而又不減少原有負債、或不直接減少所有者權益、不增加經濟利益,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七)關於第九章會計計量

基本準則引入公允價值是適當的,但其不宜將其簡單地與其他四種計量屬性簡單拼湊在一塊。為什麼呢?因為公允價值實際上一個“價值體系”,其有許多表現形式,其中現值計量就是公允價值的表現形式之一。基本準則將公允價值與現值並列是不適當的。

上述一些問題,有些內容可能吹毛求疵了,有些可能是我的理解有錯誤,但有些確實是重大缺陷。這些缺陷不彌補,可能貽笑大方。我國當代的許多會計學者喜歡“玩實證”,喜歡“玩新奇”,而我國會計基礎理論研究卻缺乏深耕,研究水平十分淺薄,這使得我國會計準則在自己的思考方面捉襟見肘。不改變這種現狀,我國會計準則的制定就只能跟在別人後邊攆或者至於“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尷尬境地。

會計學習心得4

在我看來,好的學習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努力,我很慶幸有文老師作為我的任課老師,充分的調動了我的積極性,讓我能夠更有興趣和信心學習手工帳。

在會計基礎課上,我學的並不是太好,掌握的並不牢靠,所以剛開始上手工課的時候,我是有些忐忑的,害怕自己基礎沒有打好,學不好怎麼辦,但是我發現,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難,只要跟着老師的節奏走,不開小差,學習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

從剛開始的根據資料所給的原始憑證,填寫分錄再填寫相應的記賬憑證,填寫時候要注意業務發生的日期,有多少張原始憑證,確認分錄是否做正確,需要在憑證下方的制單處簽上自己的'名字,做完最好還要審核一下,確保無誤。

後來文老師教我們開始登明細賬,根據做好的記賬憑證按照時間的順序來逐日逐筆的進行登記,我覺得手工帳是需要細心和耐心的,因為很容易因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填錯,致使自己需要耗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登帳,當我們登記完後,又開始進行試算平衡表,平衡了,再根據記賬憑證彙總表登總賬,總賬核對後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等等。

老師還教我們怎麼裝訂憑證,看似很簡單,其實也需要用心去做。

總的來説,手工帳其實是很繁瑣的一個過程。很容易出錯,可能一不留神數字就填寫錯誤,或者遺漏業務,導致核算結果出錯。手工帳課上每一筆分錄都是老師講解,但現實生活中需要我們自己去做,所以我感到我這方面的不足,今後一定還要多加強聯繫。雖然手工帳課程只有短短的幾周時間,但卻給我上了一堂非常重要的一課。這是一堂即將要離開課堂,進入社會的一課。對我這樣沒有一點會計基礎的學生來説,實務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作為一名即將走上會計崗位的人員,通過這次的學習也更讓我看清今後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依靠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要在其他時間多給自己充電,同時在實際的工作中遇到問題要多想他人請教。

作為一名未來的會計人員,我們現在剛剛起步,往後會學到更多的東西,並且有很多東西需要我們去挖掘,況且會計學科是一門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模擬培訓如果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兩者有機銜接,機密配合,才能顯著提高我們掌握所學內容的質量。

我相信我以後一定能夠做一名合格出色的會計人員。

會計學習心得5

週四下午公司組織的全員培訓,這次的培訓內容是《會計的基礎知識》,通過楊經理對會計的基礎知識兩小時的講解,讓我對會計這門行業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也明白了它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斷髮展和完善的。在社會生產中,會計一方面對生產過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勞動產品的數量進行記錄、計算;另一方面則要對生產過程中的耗費和勞動成果進行分析、控制和審核,以促使人們節約勞動耗費,提高經濟效益。正是因為在社會生產中人們很早就注意到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性,客觀上就需要有一種以經濟數據的記錄、計算、分析、控制、審核為中心的經濟管理工作。

在還沒有接觸會計學這門課之前,我想許多人和我一樣只有感性的認識,儘管它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有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些人已經同會計打過交道,或者已使用過會計憑證,或者閲讀過會計報表。但問到會計是什麼?我們也許會説:會計就是寫寫、算算。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才發現會計並不是那麼簡單。

“管理活動論”者認為,會計是一項具有反映和控制職能的經濟管理活動。而“信息系統論”者則認為,

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

從以上兩個觀點我們可以理解會計是一個數據處理,進而產生信息,利用這個信息達到加強經濟管理,從而實現預期目標的工作或者活動。

要説管理學把我們帶入一個概括的宏觀的世界,那麼會計學就把我們帶入了管理的一個微觀世界,讓我們感受到這些知識是在用細微的力量影響一個企業。

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物質,並且他們最關心的是以最小的耗費取得最大的.物資財富,這也就讓會計學產生有了充足的理由。同時我們也慢慢認識到會計學發展史的內涵決不亞於任何一門學科的歷史,它展現了人類用聰明才智創造了最有價值的經濟事物。經濟世界有多大,會計學就有多大。當我們接觸了這門課程後,就會清楚的發現會計和國家是相輔相成的,退一步來説,企業自始至終也要依賴於會計。當前,伴隨着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高科技的日新月異,並不會遺忘會計,相反會計將成為全球性經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同時也必將在會計學國際協調工作中,在治理整頓全球性經濟秩序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學習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都會被凸現出來。

説到學習基礎會計學,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我們所學的也不是會計學專業,這就有一定的難度了。在開篇的總論裏也許還會看懂,到後來就越來越難了。有時候就算理論上搞清楚了,可是一旦走到現實中就模稜兩可了。

這一次的學習雖然時間短暫,但是依然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和經驗,感謝公司領導給了我們這次學習的機會。

會計學習心得6

就像QQ升級一樣,高級會計就像那太陽,而初級與中級就像星星和月亮,沒有星星和月亮的基礎就不能升級成太陽,在沒有學好初級會計和中級會計,沒有打好基礎,很難學好高級會計學。至少在我眼中,高級會計學很難,當然也有我沒有認真去學的原因。

翻開高級會計的書目錄,對所學的知識有印象的只有外幣折算,租賃,所得税以及合併報表。要問為嘛只對這些有印象,還是因為這些章節有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也是老師強調的重點,考試可是會考的!對於目錄上的衍生工具會計這2個章節,都忘記老師是否有講過了,實在是對不起老師啊!最後一章的每股收益是老師沒有上的內容,但我知道這個知識點,這可是在我們的財務分析課堂有講過,我為了寫財務分析而借的《財務報表分析》這書上也有寫這知識。對課本內容的學習基本檢討完畢,再説説課堂作業和課後作業的完成情況吧。

課堂作業麼,基本都是在看過題目後在書上找相關的例題,再依葫蘆畫瓢的寫下答案來,當書上沒有例題或者例題是老師的ppt內容時,只能等着老師講解答案,再把老師的勞動成果copy下來了,copy的速度跟不上老師板書速度時,只能下課了再找同學借來抄了。課後作業麼,老師可是説了到最後一次上課的時候交~所以呢,第一次作業,不急,第二次作業,不急~第13周了,不急~這不是還沒到最後一次課麼~嗯,17周了,要最後一次課了,有點急了,但也不用那麼急~別人不是都寫了麼,借來用用不就是了~嗯,記得老師有説過,嚴禁抄襲。但上回在課堂上做的那次作業,還讓上交的,老師可是見識了,不抄襲是不可能的。所以呢,課後作業是抄襲的是一定的,但也不是完全抄襲的。又不趕時間,可以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那些數據是怎麼來的(要知道,這一層層的抄下來,答案也是會出現錯誤的啊)。也是在抄了別人的答案之後才發現,原本題目看起來很複雜的習題其實是很簡單的,而且書上有基本一樣的習題,自己還曾寫過!悔的那個我啊,又背上了個抄襲的稱呼,唉!都以抄過了,咱樂觀點,不是有“天下文章一大抄”麼,咱就抄了點作業,還不是全抄的,還是有自己去理解的~淡定~

都反省了,貌似也沒什麼東西好寫的了,可要上交的是2千字的心得啊,再來湊點字,就説説我到底從這門課上學到了些什麼知識吧(嗯,主要是我在高級會計學這書上有寫哪些筆記,勾畫哪些知識點,沒辦法,沒能下決心去記這些知識)。

雖然是按章節來寫的,知識點還是有點混亂。

第一章,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認定涉及少量貨幣性資產的交換為非貨幣性資產交換,通常以補價佔整個資產交換金額的比例低於25%作為參考。同時換入多項資產時如何如何進行會計處理。

第二章,債務重組,債務重組是指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債權人按照其與債務人達成的協議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讓步的事項。債權人作出讓步的情形主要包括:債權人減免債務人部分債務本金或者利息,降低債務人應付債務的利率等。債務重組的方式:以資產清償債務、將債務轉為資本、修改其他債務條件以及三種方式的組合。

第三章,外幣折算,在企業中,列報貨幣———人民幣Vs記賬本位幣———人民幣或者其他貨幣;外幣業務會計處理的基本方法:“單一交易”觀點和“兩項交易”觀點;期末如何進行外幣折算的會計處理;外幣財務報表折算的方法:現行匯率法、流動性與非流動性項目法、貨幣法、時態法。

第四章,租賃,租賃是指在約定的期間內,出租人為了獲取租金而將資產的使用權轉讓給承租人的.行為。租賃的特點:能避免資金不足,加速技術改造,税收上的優惠,靈活多樣,增強融資能力。租賃按出租人取得租賃資產的來源和方式,可分為銷售型租賃、直接融資租賃、售後租回、槓桿租賃和轉租賃等。與租賃時間相關的概念:租賃開始日、租賃期、租賃期開始日。與租賃資產計價相關的概念:最低租賃付款額=應支付(租金)+可能支付(優惠購買選擇權)+擔保餘值(承租人或與其有關的);最低租賃收款額=最低租賃付款額+擔保餘值(第三方)。融資租賃的標準:所有權標準、購買選擇權標準、時間性標準、價值補償標準、其他標準。如何計算未確認融資費用(實際利率選擇法)。租賃期屆滿時,出租人的會計處理(4種情況)。

第五章,所得税,會計準則的目標———規範企業的對外財務報告Vs税收法規的目標———以課税為直接目的。永久性差異vs時間性差異;應納税暫時性差異vs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計算應交所得税的方法(3種)如何確認遞延所得税負債和遞延所得税資產;如何計量遞延所得税......

第六章,企業合併,企業合併的原因:擴大企業規模;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獲利能力;税收優惠;提高企業管理者的地位。準則內的企業合併:

1、增發普通股合併;

2、支付對價取得被合併企業的淨資產;

3、以資產投入到被投資企業。

不包括在準則內的交易:

1、購買子公司的少數股權;

2、其他不按企業合併準則核算的情況:形成合營企業的企業合併,僅通過合同的企業合併。企業合併的方式(重點:按照參與合併的企業在合併前後是否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終控制分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vs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企業合併的會計處理方法:購買法vs權益結合法(產生的基礎:購買行為———股權聯合;對報表的影響:購買法資產價值大,權益法的留存收益大於購買法;操作上的差異:是否產生新的計價基礎,是否確認購買成本與商譽),新實體法

第七章,合併財務報表,編制合併財務報表的目的:放大觀vs取代觀;合併報表vs彙總報表:編制目的不同,編制範圍的依據不同,採用的編制方法不同......

總算差不多湊足字數了,爽歪歪了~這心得終於要寫完了啊~第一次自己組織語言寫這麼長的文章,興奮ing,激動ing

會計學習心得7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們培訓班的課程已經結束了,經過將近半年的學習,我想我們每一位學員都有很大的收穫。半年多來,我們朝夕相處,無論從聽課到交談,還是從所聽到所聞,每時每刻、每一堂課,都讓我們感受到感動和收穫。對於我來説,這段學習時光非常珍貴,因為它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

雖然學習的過程非常辛苦,但老師們的一言一行打動了我,使我們能堅持走到最後並取得了好的成績。在此,對老師們的真心教導,我表示衷心感謝!千言萬語也不能表達我心中的感激之情,我只能説:“老師,謝謝您!”。經過這次的培訓學習,我感觸很大,其實考取會計初級職稱證書也並不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下面將談談我的`一些感受:

首先還是要多看書,每次上課前一定要提前預習當天要講的學習內容,在預習過程中邊看、邊想,在書上適當勾畫和寫點批註,可以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和思路,也起碼知道老師在課堂上到底要講些什麼內容,做好預習學習,就是要搶在時間的前面,使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帶着問題聽課,課堂上可以對所學內容的重點、難點進行分析理解,明白老師的解題思路,養成邊聽講、邊思考、邊總結、邊記憶的習慣,力爭當堂消化,鞏固知識,課後再做練習就會容易很多了,預習抓得紮實,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

其次是要多做題,做題過程中一定要專注,不能一會兒又要喝水,一會兒又要看書,要麼不做事,要做就要思想集中,還有做題時要養成細緻、仔細的習慣,我們每做一道題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仔細地讀題,抓住中心和重點認真分析題意,清楚明瞭寫下解題思路。

最後是接近考試最重要的衝刺階段了,那段時間一定要多看書多做題,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分析,根據自已的學科情況、薄弱科目,合理安排時間,進行查缺補漏、複習提升。雖然過程很辛苦,但沒有付出,那來的收穫呢,老師説的“咬咬牙堅持下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合格必定離你不遠。

以上幾點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與幫助,也希望大家能與我共同進步!

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願我們的友誼長存。

會計學習心得8

會計一詞,是繼承于于淵源已久的華夏文明,《周禮》曾記載:“歲終則會計其政。”會計這一職業也早在堯舜禹年間便有設立。從漢朝為國家掌管財務的户部,到明清商品貿易繁多,上至商户大賈,下至客棧小鋪,皆有掌櫃之人。可以説,從古至今,百姓對會計自然是一點也不陌生。在還未學習這門會計學原理之前,我和大多數人的看法一樣,認為會計不過是在賬本上簡單地記上幾筆,能數清楚數既可,無須太多的精力。但是自從瞭解了會計學,對這門專業有了初步的認識以後,我這份天真的質疑漸漸地煙消雲散了。

會計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哦組成部分,是不斷適應社會生產的發展已經管理需求而不斷地在在發展,同時也在不斷地進行完善。如在人民平常的日常生產活動當中,會計既又對生產建設過程中消耗的人力物力得到消耗量進行審查,核算;也要對生產所耗費的勞動成本進行可算,分析,控制,來達到合理地分配生產資源和人力資源投入,從而達到節省產能,充分發展可持續創造建設,為減少成本提供客觀的數據理論依據,能更好地提升經濟效益,創造更大的商品價值,促使人們節約勞動消費。

在不斷地深入學習的過程中我發現,會計學是一個處處充滿細節,非常需要保證嚴謹客觀地態度去看待問題,從前我認為,學習會計學和學習加減乘除並無異樣,需要的是幾下一串又一串複雜的計算公式,但卻忽略了這門課的更重要的思想,那便是精確合理地去計算,精打細算;面授課的最後一堂課,老師為同學播放的一段“以會計學思維來面對人生”在我鬧鐘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視頻中舉得幾個例子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一個例子便是將我們在大學期間的校園戀愛,當面臨分手之際時,我們不能一味地盲目在愛情的糖衣炮彈中,也要審時度勢,按會計學的專業術語則是所謂的“計算風險成本,及時止損”,雖然此番話一出,即可引得課堂上的同學們鬨堂大笑,但是在玩笑之於,冷靜地想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如果覆水難收,雙方都損失不少,何不就此打住,減少身心的投入,戀愛中時光青春便是本錢,要在有限的時間裏,達成一段圓滿的戀愛,不僅需要風險,也需要一定的決心。就像投資理財,遇到大跌大落的熊市,不能盲目堅信牛市將會到來,看清形式趁早撤資立場,才是應對風險的首要措施,再比如大學的職業規劃,很多同學可能會考公考研,也可以在規劃時用上會計學的視角,仔細分析,來節省時間成本,或是在是那時候及時止損。

學習了這門會計學原理課程後,我對會計學的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地深刻起來,受益匪淺這個詞便是高度概括了我在這短短十三節課的學習中,所體會到的。當前,伴隨着經濟全球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高科技統計計算工具日新月異,會計這項工作也在不斷地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對以後的學習來説,多掌握一些知識,意味着多一些能力,在課本上學的知識都是最基本的知識,不管現實情況怎樣變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如今有不少學生學習時都覺得課堂上學的知識用不上,出現挫折感,可我覺得,要是沒有書本知識作鋪墊,又哪應付瞬息萬變的社會呢。經過這次實踐,雖然時間很短,可我學到的.卻是我一個非經濟專業學科學生在學校難以瞭解的,這十三週的學習非常有意義。此次的實習為我們深入會計學,體驗平時生活中難以學習得,深入細緻瞭解的機會,讓我們在實際的社會活動中感受生活,瞭解在社會中生存所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我今後也會努力學習,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餓他人請教,在本專業法律的學習是=上,能幫我更好的認真學習經濟法學的有關內容,更好地學習會計相關的法律、法規,更好地去理解國家層面出台的經濟行政法規的用意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會計技能,從而意識到我以後還應該多學些什麼,加劇了緊迫感,為真正跨入社會施展我們的才華,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了基礎。

會計學習心得9

一、財務管理的目標。

最具代表性的有:

1.利潤最大化。存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1)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2)沒有考慮投入與產出的關係。(3)沒有考慮風險因素。(4)可能導致企業短期行為.

2.資本利潤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潤最大化。與利潤最大化相比,它僅考慮了投入與產出的關係,並沒有解決其他三個問題。

3.股東財富最大化。它解決了利潤最大化沒有考慮的資金時間價值、風險因素和投入與產出的關係。有時財務目標還被表述為企業價值最大化。另外,對於教材第15頁“(三)股東財富最大化”中的一些內容要熟悉,容易出客觀題。由於篇幅和時間關係,這裏不再贅述。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協調。

這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由於股東、經營者和債權人是公司最重要的三方利益相關者,因此,財務管理的目標協調如下:

利益相關者 目標 矛盾 協調方法

股東與經營者 經營者希望在增加股東財富的`同時,能更多的增加享受成本;而股東則希望以較小的享受成本支出帶來更多的股東財富。 道德風險、逆向選擇 監督、激勵。即“胡蘿蔔加大棒”

股東與債權人 獲得約定的利息收入,到期收回本金。 股東違約將債權人的資金用於高風險的項目,發行新債使舊債貶值。 限制性措施:規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的擔保條款和借款的信用條件等。收回借款或不再借款。尋求立法保護等.

三、財務管理的假設。

1.有效資本市場假設。假設財務管理所依據的資金市場是健全和有效的。將有效市場劃分為三類:弱式、半強式和強式有效市場,無論哪一類均不能獲得額外的盈利,只是所獲得信息不同而已。有效資本市場假設的派生假設是市場公平假設和資金借貸無限制假設。

2.理財主題假設。該假設明確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空間範圍,具有獨立性、目的性。財務主體主要運用價值手段進行活動。另外,注意: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價值是貫穿於整個財務活動的兩個最主要的價值觀念。

3.持續經營假設。它是財務管理的基本前提;明確了財務管理工作的時間範圍;可以派生出理財分期假設;該假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4.理性理財假設。即從事財務管理工作的人員都是理性的理財人員。理性理財第一個表現是理財是一種有目的的行為,企業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這裏理性是相對的,是相對於具體的理財環境而言的。第二個表現是,理財人員會在眾多方案中選擇一個最佳方案。第三個表現是,當發現正在執行的方案是錯誤的時,會及時採取措施進行糾正,以便使損失降至最低。

5.資金時間價值假設。首要應用是現值的概念,另一個重要應用是早收晚付。

6.籌資與投資分離假設。沒有該假設,大型的現代化公司就不可能存在。

四、財務管理的原則。

(一)有關競爭環境原則

1.自理行為原則

2.雙方交易原則

3.信號傳遞原則

4.引導原則

(二)有關創造價值原則

有創意的價值原則

2.比較優勢原則

3.期權原則

4.淨增效益原則

5.現金流量計量原則

(三)有關財務交易原則

1.風險-報酬權衡原則

2.投資分散化原則

3.市場估價原則

4.重視投資原則。

財務管理的原則部分應重點掌握每一原則的含義、依據、要求和應用,以方便應試和掌握。

此外,財務管理的環境中的三個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金融環境也應注意客觀題,尤其以金融環境為重中之重喲!

會計學習心得10

首先需要制定學習計劃,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還有學習能力等因素,為自己定製學習計劃。比如看自己一天中哪個時間段的集中力、記憶力比較強,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習會達到比較好的效果。

其次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有很多,需因人而異,一定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提高。但是無論學習方法怎麼變,核心的內容是不變的,那就是看書、聽課和習題。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也是如此!

再次一定要複習,人的記憶時間是有限的,只有不斷的複習,才會讓我們記得深、記得牢。複習也要注意方法,第一遍複習要地毯式複習,把學過的內容都要從頭到尾複習一遍,不要留有盲點。第二遍複習就要注重重要考點的複習,對考試出現頻率高的地方要着重複習。第三遍就要採用回憶複習法,把整體框架從腦海中過一遍,記得不紮實的地方或者總容易出錯的地方進行重點複習。這樣複習下來,對知識的掌握度一定會很紮實的。

備考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只是邁向成功之路的一小步,只有堅持、不放棄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加油吧!小夥伴們!

會計學習心得11

加強工會財務工作是全總的一貫要求,是實現維護職能的重要內涵,是完成工會工作任務和促進工會組織發展的重要保證,也是適應新時期新階段工會工作的新任務的必然要求。但是,要切實提高工會財務工作水平,充分發揮財務工作的職能作用,就必須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做好“四個結合”上下功夫。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宏觀管理是指政府部門充分運用相關的經濟政策、經濟手段和法律規範,不斷引導企業的經營行為。對工會而言,實際上也有一個宏觀管理問題。工會的宏觀管理,主要是要通過工會財務部門對工會經費的使用方向、投資方向、資金流向和收支結構等方面進行決策、計劃、調節、監督和服務,從而對工會開展各項工作和組織各項活動產生導向作用,保證工會組織重點工作和其它各項工作健康、有序地進行,確保工會組織維護職能和其它各項職能充分、有效地履行。

強調微觀管理,就是把宏觀管理的要求,落實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工會組織的重點工作中去。一要深入研究工作發展不平衡給工會組織的財務、財產管理帶來的.影響,採取相應的積極措施和對策,力爭及時、足額收繳應收的工會經費。二要深入研究重大政策調整給工會組織的財務、財產管理帶來的影響。如當前社會上人力、物力資源配置不斷重組,企業間和企業內生產力佈局不斷調整,企業撤消、合併、剝離、分流情況不斷髮生,都為工會組織的財務、財產管理帶來較大影響,各級工會組織必須積極超前思維,事先做好準備,千方百計保證工會資產安全、完整不流失。三要深入研究重大經濟活動給工會組織的財務、財產管理帶來的影響,如工會組織對企事業的重大投資、更新改造項目的實施、大型設備的購置、重大活動的開展等,各級工會和財務部門都要根據自身財力,認真進行可行性和不可行性研究,既要積極,更要謹慎。

首先,要準確把握哪些屬於重點領域。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工會財務工作的重點領域,至少應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工會建設項目資金的管理;

二是工會重大活動項目大項資金使用;

三是工會對企事業投資的科學決策和論證。各級工會財務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加大監督、管理力度,嚴格按照全總要求、按照規章制度、按照有利於各級工會履行維護職能,各項工作全面、協調、健康發展的需要,切實管好用好資金,在重點領域管理方面發揮財務部門的職能作用。

其次,其它領域的管理也不能放鬆。如大型設備和批量物資的購置,要嚴格執行公開採購辦法,抵制回扣等不良現象的影響;

更新改造項目的支出,要嚴格執行公開招標辦法,體現公正、公開原則,儘可能壓縮費用支出;

日常迎來送往接待的費用,要嚴格控制接待範圍和接待標準,儘可能做到熱情服務,費用節儉等。

寫的很有説服力,有感染力。

會計學習心得12

上午上完CPA會計課,在自習室裏學習。發現穿着高中校服的學生走過,這才發現今天是廣外開放家長參觀的日子。於是感慨,啊,又一年過去了,啊,大四快到了。大二選擇的第二學位是會計,於是學到現在也快滿兩年了。對於會計的看法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變化。以前覺得會計就是個數錢的,現在知道了啊原來數錢的不是會計是出納啊,真是錯得離譜。現在,對於會計,最鮮明的感覺是差不得!!!科目不能差,明細科目不能差,數字那更是一個小數點都不能差。真真像棋局裏的,一着不慎、滿盤皆輸。這點從會計實習賬套課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大三下學期剛開學時,捧着模擬賬套厚厚的資料袋哀歎不已。心裏想着這課不來上都沒關係吧,只要抄就行了吧,是吧是吧。我承認,我是小瞧它了。剛開始幾周的題目比較容易,開賬就純粹是把前11個月的資料抄一遍,也比較容易寫分錄,於是基本上可以在當天晚上完成作業。説實話,以前都被老師教育要好好愛護課本,於是現在有理由光明正大地把課本撕了當附件我撕得還蠻高興的但是隨着課程的步步深入,要處理的會計信息逐漸增多,發生的業務越來越難,分錄也越來越難寫了。有時候看着附件我腦子裏一團漿糊不知道該從哪下手。每次到這時候我都特別後悔以前學基礎、中級會計的時候沒把這些不懂的都弄明白。

上課時間有限,老師也只可能傳授方法,於是課下的自主學習就變得十分重要。每個星期天晚上舍友都會聽見我的哀號,有時是因為註銷憑證空白處的斜線畫錯位於是整張憑證報銷了;有時是因為把科目錄入明細賬時數字抄錯行了;有時是因為寫彙總表時發現合計數總是對不上號於是只能苦哈哈地回去翻憑證看是不是有哪個科目漏記了是不是有哪個科目計多了唉真是做得人心煩氣躁直想指天罵地。

憑證錄入完畢,要準備結賬了。結賬啊其實也是個考驗耐心的活兒。本月合計下畫單紅線,本年合計下畫雙紅線,一般在借方的科目期末跑到貸方去了用紅字入賬,損益類科目期末結轉也要用紅字各種規矩層出不窮,快把我繞暈了。我記得因為明細賬C太大本,我得把桌面上的東西都掃開才能錄數字。但及時我能把它整個平攤在桌面上我還是在紅字結轉時把整整一行都寫錯位了嗯光結賬就花了我兩個晚上,難道我做作業不專心所以才會這麼沒有效率嗎

現在課程也算是結束了,結完賬於是要開始編報表了。編報表前要先編試算平衡表,編試算平衡表要藉助總賬,總賬裏的數字啊科目啊什麼的要根據明細賬來填,好吧A、B、C三本明細賬又要根據原始憑證來填。這樣一串下來,要是憑證裏有一個數字錯了而錄入明細賬時沒能找出來,不就全都錯了??嗯事實就是如此殘酷,牽一髮而動全身。於是我在便試算表之前非常努力地把明細賬跟總賬全核對了一遍。要重新計算彙總表裏的合計數有沒有算錯,算彙集到總賬時合計數有沒有錯算、漏算,這是個大工程啊,就聽着那計算機啪啪啪地響,手指翻飛啊咳,誇張了。但就這項工作就花了一晚上,很幸運的是基本上沒有出現大錯,看來我以前小心謹慎地記賬是發揮作用了啊。

要編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好編一點,看上去行數、數字就少一點。抄完上年期末數開始錄本年發生額。很快錄完,心裏特緊張,就要算合計數了啊~~嗯本年利潤對了,好的成功了一半!!繼續懷着緊張的心情算未分配利潤,先心裏算算後兩位小數,嗯對的於是就好高興,算出最後結果也是對的`,長舒一口氣把利潤表甩一邊繼續攻克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數字多了啊,合計數算得我真是步步謹慎,每加幾個數就在旁邊標記一下省得以後又要重算一遍。我再一次很高興地發現左右兩邊都對得上號,於是我高興了,我圓滿了,這時候我心裏有股莫名的激動,就像神九成功飛天的那種激動。我覺得我學了那麼多,花了那麼多時間,總算是沒有白費。

現在一學期快結束了,又到了兵荒馬亂的考試周了。我可以很高興地説這門課我沒有白上。雖然説現在電算化技術已經逐步取代手工做賬了,但多學點總是有好處了。會計需要的就是謹慎和耐心,滾雪球效應在會計裏得到了很完美的體現。也許這就是一些企業比較偏向於招女會計的原因?學了兩年,我想我可以談談我對會計的一些看法了。會計是什麼?會計,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它的脈絡結構就像鎖鏈上的鐵圈一樣,一環扣一環。前因後果,來龍去脈,都非常清晰明朗。這是會計的內在本質。但是,表象上可見的東西,也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數據,卻明顯要比會計的內在本質複雜晦澀得多。而如何同這些數據周旋,抽出聯繫,釐清主幹,不正是會計作為一種理論,或者説一種經驗的傳授,所要求掌握的嗎?可以想見,會計的學習會是如何地費心費神。

哎呀哎呀這學習之旅總是如此地荊棘滿地。我現在對考取CPA注會證書還是充滿着畏懼。看見圖書館裏有朋友抱着好幾本注會教材死啃我就忍不住表達自己的敬佩之情。生活即是如此,問題疊着問題。想來惟有不斷更新思想,調整心態,想方設法,積極進取,才可在坎坷征程上披荊斬棘,穩操勝券。於是我對自己説,不想了不想了,本專業還有個司法考試要應付呢,總是要一步一步來的不是嗎?

會計學習心得13

通過一個多星期在東利公司、東馬公司的學習,我受益匪淺。以前沒有在工業企業工作的經驗,接觸到成本會計還是在書本中,那時在校時總是覺得成本會計是最難的,因為涉及很多個步驟、方法,每個步驟或方法下面還有很多細的步驟和方法,真是複雜。比如,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分為基本的和輔助的,基本方法下面還分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種,分步法又分為逐步結轉和平行結轉,逐步結轉下還有綜合結轉和分項結轉。

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書本中介紹的那麼複雜,但在有的方面比書本中的內容還要細很多,比如科目的設置,實際“產成品”下的次級科目要比書本中更細、更多。還有就是要完全做好成本核算,還必須與其他部門做好配合,與車間、庫房的產品分類方法、分類順序相一致,這樣才能與財務的核算相銜接,工作起來才得心應手,還便於與他們相核對,找出差異。

東利公司與東馬公司的車間產品流轉過程是一樣的,車間都分為編織車間和成衣車間,他們的流轉過程如下:

1、編織車間:原材料購入,紗庫領用,編織車間加工為毛坯,入檢驗室,轉入成衣車間

2、成衣車間:毛坯領用,成衣車間加工為成衣,包裝車間包裝,產品入庫房

這兩個公司在成本核算方法和要素分配歸集方面基本是相同的,只是在一些核算細節和科目設置方面有差異。總體核算方法如下:

1、成本核算基本方法:分步法,分為半成品即衣坯、產成品兩步;分步法下的逐步結轉分步法即為計算半成品成本法,計算出衣坯的成本;計算半成品成本後再轉入下一個步驟時使用分項結轉,即把半成品的成本分成四項費用結轉到成衣成間的成本核算中。

2、成本核算輔助方法:分類法。編織車間的原材料由車間按類型報出用量按實際分配,成衣車間用的縫合紗按實際產量進行攤銷;其他三項費用按摺合係數進行分配。

3、原材料的分配和歸集:編織車間的原材料由車間按類型報出實際用量,財務據此做成本,無需進行分配,但要根據定額消耗量的比例,把每一類型的產品原材料費用再分配到不同的工藝號產品中;成衣車間使用的縫合紗按實際完工產量進行平均分配。

4、人工費用分配和歸集:人工費用根據不同部門的實際發生額分別記入人工成本和期間費用中。再依據不同類型產品的實際產量乘以摺合係數(摺合係數每個月由車間提供且每個月的摺合係數是不相同的)得出摺合產量,把人工成本按摺合產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類型的產品中。

5、燃動力的分配和歸集:燃料及動力的費用根據不同部門的.實際發生額分別記入編織車間燃動力成本、成衣車間燃動力成本和期間費用中。依據不同類型產品的實際產量乘以摺合係數(摺合係數每個月由車間提供且每個月的摺合係數是不相同的)得出摺合產量,把燃動力成本按摺合產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類型的產品中。

6、製造費用的分配和歸集:把發生的折舊、領用的低耗品等車間費用分別計入編織車間製造費用和成衣車間製造費用中。依據不同類型產品的實際產量乘以摺合係數(摺合係數每個月由車間提供且每個月的摺合係數是不相同的)得出摺合產量,把製造費用按摺合產量的比例分配到不同類型的產品中。

7、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和歸集:無。這兩個公司沒有輔助生產車間,所以沒有設“輔助生產成本”這個科目。

8、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和歸集:編織車間是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即編織車間月末的在產品就是車間領而未用的原材料;財務成衣車間月末無在產品,無需分配,而實際中成衣車間的在產品就是由編織車間轉入的剩餘的未使用的衣坯。

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我基本掌握了這兩個公司的成本核算方法。我將根據本公司的特點再結合他們的方法展開成本核算工作,當然在實際工作中我也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畢竟沒有進行過實際操作,但我會努力,在工作中學習。我相信我有能力完成這項工作,不會辜負領導對我的期望。

會計學習心得14

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由於投資者關注的是企業價值的創造和增加,而企業價值是由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和必要報酬率決定的,財務會計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用現金流量和盈利兩個會計信息為管理層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所以財務會計學是側重於決策時對技術與方法的應用。

一、要學習好財務會計學,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財務會計學作為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學科、每一筆會計業務處理和會計方法的選擇都離不開基本理論的指導。為此,要求我們首先要熟悉基本會計準則,正確理解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並在每一會計業務處理時遵循一般原則的要求。

(2)財務會計學的學習,必須力求總結和應用相關技巧,使之更加便於理解和掌握。學習時應充分利用知識的關聯性,通過分析實質,找出核心要點。所謂核心要點,就是相關知識的相同點和區別點。在財務會計學中,財產物資的報廢業務、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有關業務的核算和現金流量表的編制等內容,均可通過找出核心要點的方法,精煉其繁雜的內容。

(3)通常可利用賬務處理程序圖,使複雜的問題變得

掘單、直觀、明瞭。如在學習委託加工物資、包裝物出租出借、低值易耗品的報廢、固定資產出售、報廢、毀損、短期借款以及長期借款等內容時,利用賬務處理程序圖的方法進行描述,即可清晰地勾勒出其核算程序。

二、對財務會計的理論學習體會

在學習《基礎會計》時,主要學習了會計的基本原理。如資金平衡原理:收入—費用=利潤;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會計科目和會計帳户的設置以及複式記賬法,等等。

財務會計的學習就是在以上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對總論的學習,我們知道企業財務會計的目標主要是以對外提供財務報告的形式滿足有關方面的決策對企業會計信息的需求。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保證財務報告的質量,因此需要有專門的會計規範。

(一)關於貨幣資金中現金與銀行存款管理的認識

以前,我們從日常的生活中就知道有會計和出納這樣的職業,也在銀行遇到過這類人拿着一大筆錢在銀行辦理業務。可是,只有在學習了財務會計之後我們才懂得了他們工作。

會計學習心得15

第一遍把全書通讀一遍。

在此之前,先看CPA課程。通讀的時候不要求快,但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幾節課,用多久學完。在學習課件之前,先預習那本預科讀本。不要貪多,一帶而過,也不要鑽牛角尖。

在一個章節呆太久,有時候學了前面不明白,學到後面可能會恍然大悟!這個階段不做題,只看例題,理解最好,不理解也要儘量去記,至少知道一些科目,增加減少,借貸方向,我用了2個月左右。其實最好還是要徹底弄懂例題,其實預科的不難,且那本讀本編的很到位,還有習題及解析,所以基本不會有問題的。

第二遍精讀。

把書上逐章逐節的細看,要大量做習題了,強化基礎,推薦方法是聽鬱老師的單獨錄製高清網課,講的很到位!輕一的習題是要用心反覆做的!通過做題來鞏固學習。難點不能跳過,如果不懂,就要去論壇發帖提問,或者自己準備好在課後去問老師,但是由於課後老師總是被“圍攻”,所以你趕不及的話,還是乖乖發帖吧,效果那是一樣一樣的!

那如果學來學去還是不懂的話,那就放棄吧,也許本身這就是個BUG 比如繼續涉入,即使出題也只是分步驟的,考最後一個小題,即使不會,影響也不大。

千萬不要覺得老師講的自己都懂了,然後上課就可以不好好聽,習題就可以不好好做。如果你真的懂了加深一下記憶也沒有壞處,有時候上課老師講的那麼一句話沒聽清,可能就會斷鏈子,影響整個的效果,有時候上課老師講的那麼一個學習小方法沒聽到,就可能失去了另一種思維方式。 所以,學習要專注。

第三遍基礎已經打牢。

那就狂做題吧!發現不會的繼續鞏固,聽聽串講,習題班,千萬別不懂裝懂,自欺欺人,對自己對考試沒有任何好處!不懂的就去論壇提問吧!老師的答疑很給力的!

CPA考試審計高效率做題策略

1、儘量一次到位,不要修改。我做模擬的時候發現,如果我能連着做下去,不回頭改前面的數字,時間一般都是夠用的。但如果做着做着發現前面錯了,倒回去改,那就往往來不及做完了。

其實這個考試並沒有要求達到“不假思索”的程度,稍微想一想的'時間還是有的(當然不能苦思冥想),所以沒必要為了爭取時間而直接下筆,那樣很容易漏看條件或是掉進陷阱裏。對於一些前後有關聯的題目,最好還是把題目前後都看清楚了,關係理順了再做。

2、能心算的儘量心算,少用計算器。可能很多人都發現,現在我們越來越依賴計算器了,好像不用計算器心裏就不踏實,生怕自己算錯,所以什麼都要敲一遍才放心。

但是把計算器拿起來,敲按鈕,再放下去的動作本身就要消耗更多的時間。比如一個簡單的加減計算,用心算一秒鐘就算出來了,用計算器也許三、四秒都搞不定,這就是非增值成本。注會很多考試計算量都很大,一份卷子要算幾百個數字,能省一點是一點吧。

3、筆帽不要倒扣在筆端。我一直有個習慣,就是把筆帽倒扣在筆端,因為這樣不容易弄丟,而且筆不會在桌上滾動。但是有一次我無意中把筆帽摘掉了,發現筆居然變輕了,寫字也快了一些,輕鬆了一些。

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因為筆帽本身並沒什麼分量,最多幾克吧,但是我們的手是很敏感的,一點點分量也能影響到它的速度和體力。所以如果有人跟我習慣一樣的,不妨也試一試,看看這樣是不是能寫得更輕鬆一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