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課程標準心得

來源:文萃谷 2.96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英語課程標準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1

讀了新課程標準,讓我深切感悟到:只有學習新課標,才能把握新知識體系和學生實際,提高課堂效益,達到新課標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只有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才能讓學生接受英語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學習英語帶來的快樂。《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

細讀《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讓我知道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及目標,同時還明白新課程標準在教學觀念、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策略與評價等方面有了新的改革與創新,體現了當前教育教學與時代的發展的新趨勢。

《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是: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保證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整體性、靈活性和開放性。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個性、發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

(四)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五)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髮展。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終結性評價應着重檢測學生綜合語言技能和語言應用能力。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健康人格的發展;促進教師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髮展與完善。

《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2

利用假期,我認真學習了《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20xx年版)。

20xx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是對20xx版課標的繼承和發展,它延用並調整了課標架構,拓展了課程內涵。通過對比新舊課標,我發現瞭如下2個細微變化:

1、分級標準更精準

在20xx版課標中,義務教育階段分為五個等級,二級為6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而在20xx年新課標中改為三個等級。舊課標對一二年級學生英語能力是沒有明確要求的,20xx版新課標對低年段學生額外設置了“預備級”要求,以視聽説為主。同時,一二三級出現了“級別+”,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更多選擇,鼓勵在紮實學好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做一定的.提升,去滿足“+”部分的能力需求。

2、語言技能要求提升

20xx版課標中的“語言技能”,主要包括聽、説、讀、寫等方面的技能以及這些技能的綜合運用。新課標特地強調了理解性技能“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態語篇中的圖形、表格、動畫、符號等非文字資源理解意義。同時,新課標要求三四年級課外閲讀量累計達到1500-20xx詞,五六年級達到4000-5000詞,由此可見,新課標更重視閲讀能力的培養。

此外,20xx版課標只要求學生能夠“理解段落中句子之間的邏輯關係”,而在新課標中變成了“理解語篇中顯性或隱性邏輯關係”,同時還要求“理解多模態語篇中非文字資源傳達的意義”。很明顯,新課標突出強調了學生對英文文章要求有更深層的理解。

此次研讀活動激發了我學習新課標、踐行新理念的熱情。在接下來教學活動中,我會以新課標為綱,將新課標的理念逐步貫徹落實到教學實踐當中,促進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3

新課改強調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終身學習能力,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下面簡單地談一下英語新課標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要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

2、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直接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一個空間。

3、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合作、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能力。

4、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己的一些問題,並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注學生情感,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

情態就是學好英語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創造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空間。努力做到:

1、要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2、把英語教學與情態有機地結合起來,創造各種合作學習的活動,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

3、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語言學習的機會。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師生交流渠道,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互相鼓勵和幫助,做到教學相長。

三、加強學習策略的指導。

讓他們在學習和使用的過程中逐步學會如何學習:

1、引導學生結合語境,採用推測、查閲的方法進行學習。

2、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並根據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策略。

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

評價採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讓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有助於反思及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平時重視形成性評價,如有口頭評價、等級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方法,充分發覺學生的進步,鼓勵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測驗以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側重於學生理解和獲取信息能力,減少客觀題,增加主觀題,通過評價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的成績和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新課程改革不能只停留在理論上,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新課標的理論指導下解決問題,在課改中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4

20xx年新課程標準修訂之後,對英語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聽説和閲讀能力,讓學生不再只靠答題技巧得高分,而更加註重學生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一、聽説能力

新課標指出,國小階段開設英語,起始年級為三年級,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可以在一至二年級開設,以聽説為主。以聽説為主,這非常符合語言學習的一個規律,也就是在學習初期給孩子打下一定的聽説基礎,但是由於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性,大多數地方三年級才有條件開設英語課,在學習初期就要求聽説讀寫齊頭並進。沒有聽説的一個鋪墊,孩子是很難適應學校這種高強度的背誦和寫的一個訓練的,兩極分化就會越來越明顯。

所以學齡前的一個大量的聽説輸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閲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增加了語篇的要求,也就是要通過大量閲讀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文體素材,並且新課標標準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閲讀量有了明確要求,國中畢業階段課外閲讀量要達到15萬字以上。

可以看出新課標明確要求學生要進行課外閲讀,並且要大量、廣泛進行閲讀。其實在以前的課程標準裏面也是這樣要求的,但是為什麼能夠達到這個要求的學生不多呢?第一是我們的學生沒有從小養成英語閲讀的習慣,到了學齡後由於學業的壓力,更不會拿出時間來進行英文的課外閲讀;第二是沒有英語閲讀的能力。由於學齡前沒有打下一個閲讀的基礎,導致孩子沒有能力去閲讀,即便有心閲讀,但如果感覺難度較大則對閲讀提不起興趣。這裏我們就可以看到從小閲讀的重要性。

三、新課程標準對詞彙的掌握數量也有所增加

九年級畢業生的要求是會運用20xx左右的單詞,這是會使用的單詞。那麼如何能掌握大量的詞彙呢?單純依靠課堂的學習顯然不能滿足對詞彙的需求,並且將單詞學習孤立開也不是正確的方法,還會抹殺了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

那麼在學齡前的輸入過程中(包括聽兒歌、親子對話或者親子閲讀等)孩子自然而然地會積累大量的詞彙,有了這些詞彙輸入的基礎,再加上自然拼讀的學習,自然能將單詞寫出來,對學齡後的單詞記憶幫助是很大的。

綜上所述,英語啟蒙對孩子學校的英語學習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幫助的,會讓孩子在學校的英語學習之路中走得更加順暢。

作為老師的我們可以在吃透課標的基礎上,才能在教學活動中針對拓展,遊刃有餘。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5

新教材培訓即將結束,在此期間我積極參與研討,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

傳統的英語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記住了多少單詞,學會了多少語法,能否運用常見的語言進行簡單的口頭交流,考試究竟能得到多少分,這都是急功近利的知識本位教學思想,只重視了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社會功能,關注了其工具性,而忽視了其人文性。20xx版《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之課程性質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二者不可偏廢。強調英語教學必須關注“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可以説是本次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的最大亮點。

一、領悟課標內核,明確“雙性”辯證關係。

工具性着眼於英語課程培養學生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和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突出對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知識的積累運用,厚積薄發,體現能力為主;因為英語是公共交流工具、學習工具、思維工具,由個人掌握,可以共同使用。英語教學的人文性着重於英語課程對學生思想感情薰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課程所具有人文學科的特點;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英語課程中的滲透,關注學生的心靈成長,心智發展,人格昇華,體現德育為首;人類文化中先進的價值觀及其規範,是重視人的文化。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與途徑,人文性是工具性的載體與靈魂。

只有明確了“雙性”之間的辯證關係,教師才會淡化知識本位的'教學,走向或者是用心思考“雙性”並舉的重要性;才不會過分強調單詞、短語、句型一類的純知識技能操練,即強調其“工具性”;也不會片面強調“人文性”,即過分關注文化差異、挖掘文本思想教育等對學生進行文化浸染薰陶;而是在教學實踐中,既注重夯實學生的人性根基,豐厚其人生積澱,增強文化底藴,端正價值觀與世界觀,又注意到必要的知識技能(聽説讀寫)學習,使二者合一,高度統一。

二、提升人文素養,凸顯“雙性”價值取向。

生是人,不是等待被雕琢和塑造的“物”,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觀念、個性等。因此教師應把學生當作一個鮮活的、具有極強可塑性的人來對待,既注重學科知識的傳授,又關注學生作為“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培養。如果説工具性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的能力,突出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英語學科核心理念),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經師”;那麼人文性就要求英語教師培養學生閲讀理解、參與體驗、感悟積澱、實踐創新等能力與感恩、愛人等情懷,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人與處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做“人師”。因為新版課標“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性質”和“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的基本理念,對英語教師的身份也進行了重新定位:不僅僅是用英語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學習英語的老師,而是用英語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全面成長的老師,引領學生在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學會做人。

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來源於教師的人文底色的豐厚。對此,英語教師要在不斷地為自己的專業充電的同時,更要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在大量的閲讀中汲取滋養心靈、性情等營養元素,獲得打開眼界、視角與突破固定思維模式的啟迪。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經師人師合一”的理念,我們所培養的學生不再變成僅會考試的機器,一味充當分數的奴隸,高分低能、冷漠無情,沒有理想,缺乏大志,心理失衡的一代,而是具有“綜合人文素養”,心理健康陽光,德才兼備的新世紀人才。新版課標提出的“英語課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的本意或者説價值取向也就凸顯於此吧。

三、挖掘隱形資源 生成“雙性”精彩課堂。

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教材中顯性資源的使用,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知識,形成必要的技能,又要正確而適度地把握、挖掘文本中隱藏的、積極的思想內涵,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暢遊文本,在與文本對話中體會感受文本的內涵與價值;更得帶領學生走出文本,運用文本,拓展文本,創新文本,實現自我昇華,自我超越。只有這樣,才會達到以文“化”人,使人“文”化的目的與境界。

教師帶領學生暢遊文本,讓其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在生生觀點的撞碰中感受、理解、領悟文本的內涵與價值還不夠,還必須引領學生走出文本,創新文本。要落實課程標準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英語教學必須既承擔起“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又必須承擔起“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6

通過學習《20xx英語新課程標準》,讓我對新課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僅使我的思想得到了昇華,也讓我對學習新課標有了新的體會。新標準全面梳理了課程改革的困難與問題,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有效迴應,明確了實施的要求,增強了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分為三級呈現,兼顧了國小英語開設起始年級區域差異,而1-2年級被定為預備級,以試聽為主。而新標準對於預備級時期的英語解讀和提示,對於現處於國小低段英語教學的我來説,受益匪淺。

新課程的'教學提示指出:低年級的學生剛開始接觸英語,興趣都會很濃厚,語言學習以視、聽、説為主。課堂上要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自然、地道的視聽語言輸入,引導學生注意傾聽,樂於模仿,大膽表現,幫助學生在理解意義的前提下,初步累積聽説詞彙,積極開展簡單的日常交流,注重學生的體驗,感知和實踐,激發興趣,保持注意力。採用以激勵為主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大膽開口,樂於參與學習活動。

對於喜歡新鮮事物、對外界事物充滿無限想象的國小生而言,千篇一律的英語教材形式,很容易讓他們產生對學習的排斥甚至厭倦的情緒。我們需要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這就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採用能夠體現英語文化特色的英語材料,幫助學生更容易理解英語詞彙,發揮英語教材對國小生良好的語言語感形成的積極作用。

而在作業佈置方面,一年級的作業得符合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徵,在本階段的孩子剛接觸英語,興趣濃厚,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強,但由於年齡特點,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我們在作業佈置中,儘量會佈置唱、跳、演和一些互動遊戲等有趣味性的梯度作業。

在學習了Module4colour的內容後。我們為孩子佈置的基礎作業有:熟讀課本20-23頁課文內容。同時也佈置提升作業:ColouryourownKami。Andtellyourparents:Whatcolourisit?之後,還可以佈置動手(科學)作業:

生活中有很多顏色都是由三原色(red,yellow,blue)組成的,你能在家裏做做實驗,並得出答案麼?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在新的理念指導下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在以新的角色呈現,使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角,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通過學習英語,瞭解世界,養成包容開闊的性格。面向未來,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時代。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7

近日反覆研讀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20xx年版)》,感觸頗多。從新課標的發佈,一時間各個平台都掀起了解讀之風。其中,英語學科成為了較大話題中心。這次新課標裏,英語的總課時安排下降到6%到8%,似乎印證了之前一直在傳言的可能取消英語考試。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都還跟着擔心會“失業”。

認真理解新課標後會發現,英語依然需要引起重視。首先,“新課標”告訴我們,一個面向未來的孩子,一定要有強大的英語應用能力。我們把20xx年的課標版本拿來跟20xx年的新課標對比,我們不難發現,語數外等科目的課時量佔比並沒有多大變化,因為國家課程是在國小三年級才開設英語課,課時量自然沒有那麼多。而在城市國小,尤其在一些發達地區的國小從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課時量比例大大高於總課時。仔細研讀的“新課標”的具體內容,發現英語的地位非但沒有下降,難度反而還增加了。從以下三個方面可以明顯看出:第一,詞彙量要求增加了,從1600詞彙+,提升至20xx詞彙+。第二,在9年級時,增加了課外“視聽”活動,即通過看視頻、聽音頻來提升英語能力,並且課外閲讀量累計要達到15萬詞以上,這明顯更重視英語聽力和閲讀能力的提升。第三,新課標英語把課程內容由原來的五個等級,減少為三個等級,但是每個等級後都有一個+號,給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選擇。如果一個孩子的英語能力還不錯,那麼我們會鼓勵他多學一些。正所謂“減時增效”“減量提質”。從而我們更應該重視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的應用能力。那麼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是否更應該思考在日常的`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這種能力呢?

一、思想認識度

孩子未來的目標是更高的學歷,更有國際化傾向的工作,比如,科研、外交、國際貿易等等,需要更深入地學習英語。想要了解世界,瞭解最前沿的理論與技術,英語就是你必要的一個溝通交流的工具,只能加強它,而不是放棄它。

二、課標理解度

通讀國小段新課標,其新變化:1。核心素養內涵,包含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2。課程內容,包含內容要求和教學提示兩部分。其中“內容要求”從主題、語篇、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及學習策略六個要素的學習範圍和學習要求進行描述,它們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共同構成核心素養髮展的內容基礎。3。學業質量,包含學業質量內涵和學業質量描述。其中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徵的整體刻畫。英語學業質量標準以學生在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及其學段目標為基礎,結合英語課程的內容和學生英語學習的進階情況,從學習結果的角度描述各學段學業成就的典型表現。

三、教學減增度

英語不再只是單詞語法的學習,而是學習有用的東西。比如,學習世界主要國家待人接物的基本禮儀,節日餐桌禮儀,日常問候,互動交流;瞭解世界主要國家的生活習俗、飲食文化、文化傳統等;初步比較文化異同,圍繞主題交流,表達清楚自己的情感、態度和觀點;用英語向世界展示我們中國的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等等。

結合“雙減”減去過重的學業負擔,減去校內課時和校外輔導;增加詞彙量,增加閲讀量,加大寫作聽力難度。當然,英語考試本身不會更難,但試題會更加靈活,就意味着多年來各種應試技巧將逐漸失效。

作為英語教師就更應該學習,瞭解英語學習的目標和要求,認識多學科融合和現實生活實踐運用,英語學習不能再侷限與課本和校內,而是如同大語文一樣,必須重視大量的課外閲讀,即重閲讀,多輸出,培養孩子深度思考、學習能力。學習內容要有寬度和跨度,緊密聯繫生活,體現時代特徵,反映社會新發展、科技新成果,聚焦人與自我、人與社會和人與自然等三大主題範疇。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8

認真聆聽了北京師範大學王薔教授關於國小階段《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解讀之後,受益匪淺。

王薔教授從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修訂背景和修訂內容兩個方面進行了解讀。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大力體現社會主會核心價值體系,引導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以能力為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新課程不再以學科為中心,過多強調對知識的記憶和操練。新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強調面向全體、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這一理念的變化帶來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互動、以及評價模式等一系列的變化。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採用啟發式探究式的學習方法,互動層次更加豐富,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等。評價更關注學生的差異性,目的是為了更好鼓勵、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

王薔教授的解讀不光從宏觀上、理論上講解了課程的價值體系、理念的變化,同時也為教學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對照自己在平時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惑,在王薔教授的講座中我能得到很大的啟發。

一、在教案、教學中體現人文素養

新課程以英語課程為載體,對學生進行語言思維及人文素養文化意識的培養。在我平時的教案中,教學目標通常只關注學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訓練,而很少涉及到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培養。雖然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了學習策略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在寫教案時卻欠缺,在今後的教案中我將關注人文素養的培養。

二、利用大班優勢進行有效教學

我們學校雖然是在農村,但每個班學額卻嚴重超標,對此,教師總是無可奈何。其實大班化教學並不是只有弊端,大班也有大班的優勢,如:學習氛圍好,學生有歸屬感,對學生互相促進的作用。由於學生經歷不同,背景差異,分享起來更有優勢,大班化教學為學生組織更多的參與學習機會。

三、充分利用傳統教學工具

多媒體、白板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已經深入到了課堂。多媒體呈現了很多有趣的畫面,更加豐富了學生的視野,使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但是很多老師過分依賴於多媒體,從而忽視了傳統的黑板板書、簡筆畫在課堂中的作用,越來越少地進行板書。其實,黑板板書是很重要的知識建構的工具,它揭示了主題及重點內容之間的關聯,通過板書呈現核心內容和主題、語言知識等。黑板可把重要的東西一直保持,較幻燈片更具優勢。教學手段不能濫用,應注意恰當性和必要性。在選擇媒體時,不一定選最好的,但一定要選用最佳的`。

四、合理利用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評價不是選拔,不是簡單的檢查的工具。國小評價以激勵為主。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正面發展,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評價中給學生參與的機會,體驗參與評價的樂趣。如自我評價,同學評價,學生出題評價他人等多種方式。學生評價的過程也是自我進步的過程。在新版教材中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自我評價,今後的課堂中,除了教師評價之外,我會注意增加學生自評、學生互評這樣的形式,促進學生的進步。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更加認真地研讀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理念,便於更好地把握方向,準確地把握教材,以促進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9

近日參加了國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培訓,通過這次培訓,我對新課改有了新的人事,新課程改革對於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是一種挑戰,同時也是一種機遇,現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的培訓心得體會:

一、 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求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中學生年齡的特點是:愛説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如果教學中忽視這些特點,填鴨式地問他們灌輸在他們眼中枯燥無味,冷冰冰的語法詞彙,他們便不感興趣,因而也就談不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需要興趣。就某種意義上講,學英語更需要興趣,因為教師把握良機,渲染英語課堂氣氛,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和學生是教學過程彙總兩個最活躍的因素,他們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教學過程的進展。

二、 注意從基礎知識教學入手,構建學生學好英語的起步工程。

語音是表達思想的重要方式,同時也是學習和記憶詞彙的`重要方法,也是焦急的重要工具。國中英語不是簡單的鸚鵡學舌,在教學方法中應與國小區別開來,更重視發揚的教學和訓練,把字母教學和音標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儘快掌握拼讀規則,讓學生儘早順利的突破品讀管,為學好英語打下堅實基礎。

通過這次新教材培訓,我對新教材更加深入的把握,更深刻地理解所保護的教育理念,更好的做好國中英語教學工作。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10

通過學習《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國小英語教學的科學性、藝術性、思想性、重要性,還有國小英語教學的新理念。對新課標的最大的體會是:新課標體現了以人為本,注重人的發展的新理念。擯棄了過去的教學大綱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的落後觀念。

一、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現代課程價值的取向就是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做到面向全體學生,正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國小英語教學的整體目標上不僅僅是關注國小生知識有所得,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要使國小生能夠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擁有學習英語的興趣。同時要讓國小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

2、在國小英語教學中要確立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學習為中心,就是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把英語課上成知識傳授課,不要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

3、要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讓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

二、整體設計目標,體現靈活開放英語課程標準又將課程目標從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進行了描述。國小英語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地確定各年級的教學要求,教學研究部門和學校管理層也應該用一種開放的心態支持國小英語教學為此所作的努力。

三、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國小英語教學在教學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設計、教學評價的實施和課程資源的開發上都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英語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國小生的學習會更加主動,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尊重個體差異在國小英語教學中十分重要。尊重個體差異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要認識到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另一層含義是我們應該做到針對不同差異的孩子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所獲。

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領會透國小英語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明確教學理念,其次要精心備課,精神飽滿,創建良好的課堂氛圍,再次把課本與生活,課堂與社會實踐緊密相結合,使英語課堂充滿情趣與活力,為學生學習英語打開一扇快樂學習的大門。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11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訓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的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楓,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中英語新課程標準》規定: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而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書中就只是單純的為了考試而教,忽略了對學生文化意識、情感態度的滲透,使課堂形式比較單一枯燥,只是學生興趣不高。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的學習就會比較主動,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有效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教師對學習材料和內容的處理,一般是由易到難,逐步深入,同時要考慮到對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學生的思想始終處於積極狀態,使他們的興趣逐步升級。其次增加教學環節中的趣味性,教學手段的多樣化也有助於使學生的興趣得以保持。呈現語言材料前,教師要想辦法為學生創設新穎可信的情景,併合理地運用實物、圖片、簡筆畫、多媒體課件等,由此吸引學生注意力,讓所要呈現的情景更加直觀而富有情趣。

此外,課程標準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摒棄原來的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通過學習後我才發現,我們大多數老師都埋怨説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喉嚨都啞了,學生還是不掌握,成績還是沒有提高,慢慢地就出現學生厭學,老師厭教的惡性循環的現象。歸根結底是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沒以學生為中心,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一味地去灌輸知識,這樣的教書學生較為被動,肯定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新課標中要求我們教師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為本”,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新課標中大力推廣的教學方法。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麼”,而應是“我們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創造這些條件”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幹什麼”,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理解了新課標的核心,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備課,相信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次的新課標學習,讓我受益良多,讓我發現了自己在平時教學中的誤區,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以新課標為中心,認真備課,從多種渠道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12

《20xx英語課程標準》指導我們要面對全體學生,注意素養教化。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愛好,幫助他們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念,培育他們的創新精神。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整體設計目標,體現敏捷開放性。英語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敬重學生個體差異,我們要儘可能滿意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勝利的喜悦。本課程提倡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加和合作等方式,感受勝利。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評價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實力和健康的人格發展,促進英語課程的.不斷髮展與完善。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於和主動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供應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促進教學的提高。

通過本次培訓使我更新了教學理念,樹立新觀念,在學習中不斷的獲得新認知。

一、認真鑽研新課標,積極更新教學觀念。

新課程下,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注重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的培養,這對我今後的教學有促進作用,在提高教學能力方面,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二、積極探索有效的英語評價方法,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糾結性評價相結合

通過本次培訓我認識到重點應該放在測試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而不是具體的語法知識,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上,而不是某單一一項的訓練。同時我深刻認識到評價的目的不是淘汰大多數,選拔少數優秀學生,而是為了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質,改進學生的學習,併為教師提供反饋。

三、善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英語的平台。

在新課標中,特別點明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和求知慾望,課後鼓勵學生收看英語頻道,繪本,電影、動畫等,幫助學生進行拓展和做輸出訓練活動。

要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氛圍是十分重要的,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和諧的師生關係有時比教法更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國小生的朋友、幫助者的身份出現。尊重每一個學生

特別是關愛那些在英語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要儘可能多地為國小生提供實踐英語的機會,鼓勵他們所做的嘗試,保護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活動中,增強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參與性,培養合作意識。

總之我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面臨的問題還很大。我會沿着這個方向不懈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教育教學的能力,將新課標中的理念。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多嘗試,多改變,學生能在先進的高效的課堂中提高能力。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13

《英語課程標準》這本書已經陪我度過了好些年,然而我從來都沒有去認真的讀,去認真的研究,去認真的思考,來到了建設路國小之後,我的腦子裏每天接收到的信號就是閲讀的重要性,就是課標的重要性。於是我開始坐下來認真仔細的研讀這本書,以下是我的幾點膚淺的體會。

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學英語?學生們經常問: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我又不出國,為什麼要學英語?我連中國的漢字都沒有學會,我為什麼要學英語?……作為英語教師,我們首先應該讓孩子們明白為什麼要學英語。李開復説:“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溝通工具就是英語。”作為國際交往的語言,英語的'作用很大。然而,大部分的人學習英語不是為了國際化的需求,而是為了我們本身知識的擴充。英語不僅是一種語言,他更像是一種知識的源泉。西方的科技領先於我們,我們只有學好英語,才能進一步探索英文的研究叢書和成果,才能超越他們。在網絡信息時代,很多的程序,遊戲都是英文編寫的。我們的生活過的越來越好,如果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出國學習,旅遊就不用依賴於翻譯人員。因此學習英語對於青少年的發展極其重要。

其次是借用教母語的方法教英語。英語和漢語一樣是一門語言,唯一的不同就是我們生活環境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教我們識字,然而大部分學生的英語單詞量貧乏,句子結構表達不完整。只能靠老師來教。同樣是詞句篇章,同樣是為了表達和交流,我們完全可以像對待漢語一樣,注重英語的工具性特徵。對於“工具性特徵”這種書面語我暫時膚淺的認為,英語就是為了交際,要與實踐相結合。其實就是在英語課堂上把那些抽象的,難理解的單詞,滲透到學生看得見,摸得着的感興趣的生活中去。或者是把一些類似的詞歸類,研究出他們的歸類,因為每個單詞的構成都有它的道理和規律,而不是隨隨便便就生成的,分類學習也便於記憶。

最後我想説的是要改變英語教師“相時而動”的教學方法。作為老師我們總是跟着那個指揮棒,你考什麼我就教什麼,其實也就是應試教育。而課改就是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把英語真正的當作一門語言來教。但是作為教師有時候我也很疑惑,我到底應該怎麼教,學校要分數,家長要分説,於是為了提高分數,我們有時候不得不換湯不換藥的教學。儘管在家長的眼裏成才比成長更重要,儘管家長更看重分數,但是作為一名負責任的英語教師,我想我應該沿着課改的道路繼續探索,堅信素養比分數更重要。時刻銘記課堂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14

本學期再次學習了《英語課程標準》,其中涉及的具體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對任務型教學的研究。有研究者非常精闢的指出,任務型教學法的精髓在於,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像在生活中真實地使用語言一樣,給學生們一個任務”,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對於任務型教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任務型教學的理論來源、內涵、實施方式等方面。研究指出,課程標準所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是指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健全的性格與情感,發展運用交際策略的能力。

2.對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現有研究資料指出,《英語課程標準》的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考慮到了我國地域遼闊、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學校的辦學水平與教學條件的差異以及生源差距等問題,基本適應全國不同地區的要求。新課標摒棄了傳統的分年級整體劃一的目標設計模式,採用國際通行的九級分級模式,以“能做某事”具體描述各個級別對於培養學生能力的要求,這種模式較好的解決了大中國小英語課程的互不銜接問題,實現了英語課程目標設置的梯度性和靈活性。

3.對於評價模式的研究。研究認為,關於課程評價的`規定的突出特點是注重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重視學生在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強調評價對學生的激勵作用,建立了形成性與終結性相結合的課程評價體系。這對於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正確認識自我、樹立自信、發展有效的學習策略、促進學生在已有學習水平上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4.對於新課標實施背景下教師角色和作用以及教師發展的研究。新課程改革又一次將教師推到了英語教育改革的風口浪尖。研究普遍認為,廣大英語任課教師是實現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關鍵因素。教師應當積極轉換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有一些研究則指出,新課標改變了傳統的整齊劃一的課堂模式,為教師發揮創造性提供了較大的空間,所以倡導教師應當成為研究型教師,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轉變:第一,確立素質教育觀念;第二,提升科學素養水平;第三,持續探索教法創新;第四,增強教學科研意識;第五,樹立開放的心態。以新課程改革為契機,樹立堅定的教育信念和持續的事業心,在教育實踐過程中不斷改善自我,不斷追求教學藝術的新高度。

英語課程標準心得15

近日,國家教育部正式發佈了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20xx版),引起了國內基礎教育界專家學者和廣大教師的密切關注和熱議。英語作為一門外語,體現着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融合統一,它的社會功能隨國家與社會發展需要而定。隨着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新課標必須與時俱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順應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流。

上一次課標發佈是在20xx年,每一次更新,都決定了未來中國教育的發展方向,這對於所有學生、老師和家長來説,這都至關重要,因為它決定着教學與測試的原則與發展方向。

那麼新舊課標之間具體都有哪些大的變化呢?總體上看,在新課標學科課時設定上,英語課時的佔比為6-8%,與道德與法治並列,在所有學科中排名倒數第三,課時減少明顯。從一些重要細節和數據來看,還有以下變化。

一、英語佔比越來越低

在新課標中,英語課時的佔比為6-8%,與道德法治並列,在所有學科中排名倒數第三。這兩年我們經常聽到,一些人建議取消“英語主科的學習地位”。但是這次新課標出爐,確定了未來十年英語還會健在。但從課時佔比上來説,英語學科在公校內的定位無疑是越來越低了。

二、考試難度增大

一方面是英語課時量減少,可另一方面英語考試難度卻在增加。學生們之間的成績落差會越來越大。對比20xx年的舊課標和20xx年的新課標:

第一、課程難度等級變化。20xx年舊課標將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內容分為五個等級。而新課標將課程內容減少為三級,而且每一級後面都有一個“+”號級別。從五級降為三級,這就意味着每一級台階的坡度會更大。特別是每一個級別後面,都設置了一個“+號”級別,很耐人尋味。按照新課標原文的説法,“級別+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選擇。

第二、詞彙量增加。舊課標規定,義務教育階段的詞彙量為1600個,而新課標最高級別的詞彙量是 20xx個。多出來的這400個詞彙,就是出現新課標的最高級別“三級+”, 教授三年級英語一年時間還沒到,對於三年級英語的課外閲讀量達到1500-20xx詞。

第三、閲讀寫作要求增多。在閲讀這一項,舊課標的要求是7個,而新課標將閲讀和聽力放在一起,普通要求是13個。同時,增加了三個“+號”考察細分項。經過上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新課標之後的考試難度上限提高了。

三、從考察知識到考察能力

傳統外語課堂,往往會侷限在課本中。而“真實的課堂”,更多地使用生活中的真實語料,要求學生運用英語來理解信息並且表達自己。其實不僅是在中國,現在美國外語教學界也在越來越轉向“真實的交際課堂”,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建立在“真實課堂”的原則基礎上、進行有意義的交流。新課標中對於國小三、四年級的表達與交流能力目標是:能圍繞相關主題,運用所學語言,進行簡單的交流,介紹自己和身邊熟悉的人或事物,表達情感和喜好等,語言達意;在書面表達中,能根據圖片或語境,仿寫簡單的句子。

這一制度的實施,對我們來説,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在瞭解了新課標所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之後,我真的是受益匪淺,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和深深的思考。因此,我明白了新課標下我們的老師應該做什麼:

第一、更新教學觀念。新課標強調對主題的選擇更多的是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適合學生年齡階段的主題作為編寫的主線。因此,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努力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理解學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學生的興趣,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這會使學生有話要説,有話可説。因此,英語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時刻做好學習接受新知識的心理準備。與此同時,英語教師必須更新觀念,不斷創新,不斷嘗試,時刻以全新的面貌面對學生,進而時刻引導學生不斷求知、求新、求進步,更好地完成學業,同時不斷豐富各方面知識,儲備各種能量,成為真正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新人。

第二、變革教學方式。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新教材的教學必須依據國小生的學習特點,創建以活動課為主的教學模式。重點培育學生用語言進行溝通的實力。採用聽、説、唱、玩、演的方式,激勵學生主動參加,大膽表達使學生從動腦、動口、主動思維參加教學活動。如低年級學生可敏捷處理教材內容,將其編成兒歌、童謠。課堂中多采納嬉戲教學法,加上老師敏捷親切的身體語言,使得課堂豐富多彩、輕鬆活躍。培育學生能在圖片、手勢的'幫助下,聽懂語速較慢的話語或錄音材料。

第三、創設豐富情境。教師用自己充溢激情的表情和動作去感染學生,讓學生主動的參加到學習中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創設情景,相互溝通,啟發學習動機,樹立學習信念。直觀情景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之中一種很重要的教學技巧。老師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的課文來創設情景,如打電話、購物、生日聚會、旅遊、問路等,為學生供應運用英語進行溝通的機會。

面臨着新觀念、新課標、新教法等一系列新面孔,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書育人”向“科研型”“、學者型”轉變,在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尋求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自覺主動地進行教學反思和自我監控,促進自我成長,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如果我們能開展有效的教學科研活動,並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不斷總結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創造新的教學經驗,探索新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在繁重的教學中實踐我們的教科研成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我迎接了新理念新考驗新挑戰。我相信只要大膽運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課堂實踐中,努力落實新課標,就會不斷的提升自我發展空間,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國小英語老師。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心得體會50字最新精選大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更多最新優秀資訊請繼續關注職場職場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