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來源:文萃谷 1.18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精選6篇)

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1

3月3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火炬在張家口賽區傳遞,傳遞點位依次為張家口市民廣場、崇禮太舞滑雪場、蔚縣暖泉古鎮、懷來官廳水庫濕地公園。

上午,在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接力起跑儀式上,火種護衞引燃火炬,遞交給河北省委常委、張家口市委書記武衞東,武衞東向觀眾致意後,交給第一棒火炬手丁玉坤。

河北省石家莊高新區希望之家社工服務中心理事長丁玉坤,她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實現自食其力後,又將温暖和愛心傳遞給更多殘疾人以及需要幫助的人。“起跑!”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接力起跑正式開啟,丁玉坤高高擎起火炬,現場觀眾響起熱烈的歡呼聲。

張家口市民廣場是全國獲得批准建設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17個冬奧文化廣場之一。張家口市民廣場傳遞主題為“逐夢冬奧”,核心內涵是體現“共享辦奧”理念,展示奧林匹克運動在城市中蓬勃開展的喜人景象,是全民樂享競技體育魅力和開展羣眾性體育活動的開放平台。

火炬手從市民廣場北中心區出發,途經LED屏幕舞台、景觀石、兒童樂園區、籃球場,再到民俗文化展示長廊、冬奧知識長廊、休閒亭,最後返回到北中心區收火。

9時30分許,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在崇禮太舞滑雪場傳遞,這是本次火炬傳遞活動中唯一全程雪上傳遞的點位。冬日的太舞雪場銀裝素裹,該點位第一棒火炬手、舉重教練員孫曉剛高擎着火炬,向現場觀眾揮手致意,邁着矯健的步伐開始傳遞。

崇禮太舞滑雪場傳遞主題是“舞動雪韻”,旨在體現實現“帶動三億人蔘與冰雪運動”目標,展示中國羣眾參與冰雪運動的巨大熱情,展現我國冰雪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成果。

崇禮是本屆冬殘奧會的重要賽事舉辦地之一,降雪早、積雪厚、雪期長,為開展滑雪運動創造了條件。太舞滑雪場處於世界公認的“滑雪度假黃金帶”上,海拔低、落差高,具有得天獨厚的滑雪環境。近年來,包括太舞在內的滑雪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崇禮溝壑間。目前,崇禮大型滑雪場數量已達7家,全部進入國內雪場20強,擁有高、中、低級別雪道169條,總長達162公里。曾經的冰天雪地,如今成了崇禮的金山銀山,冰雪旅遊產業已發展成為崇禮的支柱性產業。

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2

與冬奧會的火種取自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希臘不同,冬殘奧火種來自多個地點。根據國際殘奧委會的要求和殘奧火種的基本理念,任何個人、組織或城市都可以為殘奧做出貢獻。因此殘奧火種通常採集自城市之間、社區之間,由多個火種交匯在一起成為殘奧會的官方火種。本屆北京冬殘奧會設計了9路火種,其中1路採集自殘奧運動的精神發源地——英國曼德維爾,其他8路為在北京市盲人學校採集的“光明之火”、在望京街道温馨家園採集的“互助之火”、在中國盲文圖書館採集的“希望之火”、在大運河漕運碼頭採集的“源流之火”、在八達嶺古長城採集的“和平之火”、在張家口“創壩”園區採集的“‘氫’潔之火”、在黃帝城採集的“文明之火”、在天壇公園採集的“夏奧之火”。這些火種採集地涵蓋了學校、社區、圖書館等助殘地標,具有代表性的歷史文化地標和現代科技園區,以及2008年北京夏殘奧會的火種採集地等。每一路火種採集後,都在採集地進行不超過20棒的城市火種火炬接力。

3月2日下午,天壇公園將舉行火種彙集儀式,9路火種共同匯聚生成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官方火種。火種彙集儀式後,火炬接力將繼續在以“九天之火”為主題的天壇公園進行。

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3

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開幕式於3月4日晚在國家體育場“鳥巢”上演,鮮明的主題也將向全世界傳遞出一份温暖與感動。在北京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導演沈晨看來,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況開幕式的主題——温暖、感人、精美。

在介紹開幕式的整體思路時,沈晨介紹説:“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講述的是殘疾人的自強不息,是他們努力向上的那份奮鬥的人格。如果講有一個理念跟北京冬奧會吻合的話,就是那朵雪花的故事。大家可能會看到更加美麗、更加璀璨、更加不同於以往的一種方式,在表現我們這朵雪花。而且這朵雪花是寓意着每一個殘疾人心目當中最純潔、最唯美的那份生命綻放。”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式延續“簡約、安全、精彩”的理念,讓殘疾人和健全人攜手參與,把文藝演出融入儀式流程中,沈晨説:“開幕式也有很多亮點,倒計時環節應該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四場儀式中最為獨特的;會徽的展示環節也是每一屆導演組都要拼智力、拼想法的,這次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們將用一個非常不同一般的,而且非常感人的方式展現出來;第三個就是我們這次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創意叫《冬殘奧圓舞曲》,這個音樂已經在一年多之前創作完成了,但演繹它是非常非常難的。”

總體來看,本屆冬殘奧會的開幕式將呈現“温暖、感人、精美”,沈晨表示:“無論是從音樂還是從視覺,整場開幕式你都會洋溢在一種温暖的情感當中,表演和儀式都會包裹在這個氛圍裏面。第二是感人,大家會看到非常多的、每一個殘疾人的細節,每一個殘疾人自己的故事。至於精美,其實是我們必須要達到的。”

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4

在天壇公園圜丘進行城市火種火炬傳遞的第一棒是來自廈門的侯斌,他曾蟬聯三屆殘奧會跳高冠軍,也是2008年北京殘奧會主火炬手。

昨日,記者電話連線侯斌,他告訴記者,自從2008年傳遞火炬起,他的心就一直在傳遞着聖火。為了昨天這神聖的一刻,他在酒店做足了準備工作,小到帽子手套如何戴等細節,大到活動現場的地圖下載,並在地圖上將路線考察了一遍。

不過,到了火炬傳遞現場,還是有“意外”情況。侯斌説,現場的地面非常光滑,運動鞋踩在上面都打滑,原計劃慢跑一圈的他最後選擇了緩緩步行,順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務。結束後他深情地親吻了手上的火炬,“這件事真的特別有意義,拿着這個沉甸甸的火炬,我覺得它燃燒的是勝利的火焰。”侯斌説,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他也希望大家能關注和熱愛冬殘奧會,讓更多人藉此瞭解殘疾人運動員。

侯斌告訴記者,雖然自己不是土生土長的廈門人,但已定居廈門多年,對廈門的感情非常深厚,在為2022北京冬殘奧會拍攝《冬奧值日生》宣傳視頻時,他特地建議將拍攝點改為廈門,與奮鬥在體育路上的廈門小運動員們一同出鏡。

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5

由九個火種匯聚而成的`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聖火3月3日展開第二天的傳遞活動,“九天之火”繼續温暖前行。

北京冬殘奧會火炬傳遞活動3月3日上午分別在以“逐夢冬奧”為主題的張家口市民廣場、以“舞動雪韻”為主題的崇禮太舞滑雪場、以“古鎮新姿”為主題的蔚縣暖泉古鎮和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懷來官廳水庫濕地公園上演。3月3日下午,聖火還在以“萬國園林”為主題的北京世園公園傳遞。另外還有來自國際殘奧委會大家庭的21名火炬手,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進行了閉環內火炬傳遞。

在河北張家口崇禮太舞滑雪場,曾帶隊獲得2008年北京殘奧會舉重比賽金牌,去年又帶隊奪得東京殘奧會舉重項目三金兩銀佳績的教練員孫曉剛是火炬手之一,他説:“能夠擔任火炬手是一次很光榮的經歷。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蔘與體育鍛煉,感受體育的魅力、體育的快樂,將奧林匹克精神傳遞出去。希望運動員在冬殘奧會比賽中取得好成績,享受比賽過程,留下美好回憶。”保定市體育局教練員、前殘奧會乒乓球冠軍葛楊也説道:“能夠參與這次火炬傳遞我十分激動,回去後將在殘疾人體育運動方面繼續做貢獻,讓更多人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快樂。”

國際殘奧委會副主席杜安·卡勒3月3日下午也參與了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閉環內的火炬傳遞活動,他説:“1994年我就來過中國,如今能夠在這裏握着北京冬殘奧會的火炬,我感覺非常棒。特別期待運動員們能夠在那些美妙的場館裏,上演精彩的運動表現!”

3月4日,火炬傳遞活動將繼續在以“自強不息”為主題的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指導中心、以“追夢之路”為主題的中國殘疾人體育運動管理中心和以“冬奧之家”為主題的北京冬奧組委駐地傳遞。

冬殘奧會閉幕式的心得體會6

北京冬殘奧會開幕在即,各國運動員已陸續入住冬殘奧村。無論在冬殘奧村,還是冬殘奧賽場上,各種無障礙設施細節滿滿,為運動員及相關工作人士帶來了友好而温馨的體驗。

比如,在“冰立方”,除了10間永久的運動員更衣室外,工作人員還改造了10間集裝箱式更衣室靈活補位,更衣室內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設施應有盡有;“冰之帆”則增加了36個無障礙看台,分散在各個場館的入口處;而在高山滑雪比賽場地,“雪飛燕”裏的飲料櫃每排各種飲料都放一點,可以讓不同高度的運動員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

諸多人性化的設計,讓冬殘奧村和賽場更加安全舒適。滿滿的細節中,體現了中國人的熱情好客與周到細緻。

可以看到,從北京冬奧會到北京冬殘奧會,可不只有“雪容融”接替“冰墩墩”上崗,也不只是景觀與標識的不同,更多的改變藏在那些温暖的細節裏。冬殘奧村地面的防滑材料、一高一矮的手部消毒機、餐枱的流食攪拌器與盲文菜單……這些未曾被忽略的環節,彰顯了人文關懷。

正如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場館運行團隊殘奧整合經理劉傑所説的,“我們希望儘量不要藉助人抬等外力幫助殘疾人運動員行動,而是努力形成一個包容性的環境,讓他們能夠憑藉自己的力量通行,這體現了平等與尊重。”

這份尊重,也收穫了運動員們的好感,不少外國運動員變身冬殘奧會“誇誇團”。荷蘭殘疾人高山滑雪隊的教練尼基稱,在他參加過的三屆冬殘奧會裏,“北京冬殘奧會的設施是最好的”;美國運動員諾亞·艾略特則稱“北京冬殘奧村的生活像做夢一樣”。

每一處體貼細節的背後,都是“以運動員為中心”的理念的體現。從居住、餐廳、交通,到冬殘奧會的賽場上,所有的服務與設施都為方便殘疾人運動員生活與比賽而設計,讓他們感受到“運動員之家”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這些細緻入微的設施,並非臨時安排部署。以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為例,“雪飛燕”早在規劃建設之初,就堅持兩個奧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這份“提前規劃”中,藴含着我們對冬殘奧會的重視和對殘疾人運動員的尊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