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1.66W

在對兒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家庭教育卻起着關鍵作用,所以二者必須有機結合達到合諧統一。下面就讓小編為各位整理了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體會的相關信息,歡迎各位查閲。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體會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體會(一)

今天參加了太倉市朱棣文國小主辦的《知心姐姐》雜誌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國巡迴報告團關於家庭教育觀念和科學的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報告會,作為一名國小三年級孩子的家長,感謝校方為我們家長提供了一次繼續學習的機會,本次報告會受益頗多,總結了一點不成熟的心得,與各位家長共同探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的影響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作用。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長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家長的教育行為是受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支配的。從當前國小生教育的實際情況看,家長宜在以下幾方面確立教育觀念:正確的人才觀;正確的發展觀;正確的子女觀;正確的健康觀。家長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宜把握幾個方面問題:

1)適當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

2)為孩子提供獨立自主的機會是提高孩子自立能力的前提;

3)與孩子平等地交往與溝通是增進相互瞭解、改善親子關係的基本條件;

4)增強、保護孩子的自信心是幫助孩子走向成功的祕訣。

同時作為家長自身也宜瞭解以下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如與孩子溝通的方法、增強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培養廣泛興趣愛好的方法、培養孩子健康情緒與情感的方法、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方法、提高孩子承受挫折能力的方法、培養孩子交際能力的方法等。

現在的國小教育採用的是班級授課制。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直接組織者和領導者,對於教學目的的實現和教育任務的完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觀察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與家長溝通,做到防患於未然。認真觀察孩子的性格是否開朗,是否活潑主動,好奇心強;跟父母的關係是否融恰,能不能主動與父母、老師溝通,同學關係好;是非觀念、自覺性、是否強;學習慾望強烈與否,面部表情愉悦不愉快,精力是否充沛,是否善於交友不孤獨等,觀察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班主任雖不是專業的心理醫生,但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協助家長對學生教育好孩子。努力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使學生成為“樂於學習、生活;情緒樂觀、穩定;人際關係和諧、融洽;能面對現實,適應環境;能認識自我、悦納自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心理和行為符合年齡特徵。”的四有新人。

在對兒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個過程中,學校教育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家庭教育卻起着關鍵作用,所以二者必須有機結合達到合諧統一。做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是連接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紐帶。教師要經常與家長聯繫,反映學生在校情況,瞭解在家表現,針對情況制定措施。家長更應該主動了解學生在校表現,配合老師做好工作,限事態於萌芽狀態,切實負起家長的職責。

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為孩子們的心靈打下一片蔚藍的天空。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體會(二)

生命是一個過程,重在追求幸福,尋找樂趣;

教育是一種手段,旨在幫助人生的預備。

—— 尼爾 (二十世紀英國教育家)

今天才發現自己從未認真瞭解並思考過教育工作的深度和複雜,儘管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在專業教學上不斷突破自我,爭取每一次的進步。過去的五年裏,我只是單憑自己的熱情、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帶領學生們走過每一學習階段,有歡樂也有悲傷,有激動更有難忘,似乎班主任工作就這麼簡單。直到現在的班級中個別學生出現的問題讓我在一種複雜的感情中,才想到該冷靜思考教育工作當如何有效進行,正是在工作自我剖析中悟到了班主任必須下功夫用心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醫生的角色才能讓學生“感覺幸福”。以下是一則典型教育案例及從中獲得的幾點認識和體會。

案例:

周同學,男,18歲,高二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與人交際,缺乏與人良好溝通的能力。個人喜歡運動,閲讀文史地軍事等課外書籍。但習慣自我為中心,恃才傲物瞧不起同學又贏得不了同學們的肯定,眼高手低,極度自負的同時又非常自卑,缺乏信心;

憤世嫉俗,有較強的民族正義感及法律意識,思想固執行為容易極端,非常渴望榮譽和權利,十分在乎個人利益得失。敏感、多疑不相信他人,脾氣易暴,易情緒化,思維方式與一般人有一定差異,並有輕度的心理問題前期症狀;

做事拖拉,學習、生活效率低,經常遲到,個人衞生有時不懂收拾,成績屬班級後部分。

教育實錄:

一、 瞭解學生背景,分析形成目前狀況客觀主觀原因

經過多次課後與他的個別談心,家訪,經常和他母親電話交流,我瞭解到周同學國中地段中學教學質量相對偏差,會考復讀了一年才考上現在的這所普通高中,也因此養成了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心高氣盛的他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同時也因廣泛閲讀了課外書而瞧不起班級其他同學,造成內心主觀上就與同學們對立,與人説話居高臨下,不願與周圍同學們坦誠交流更拉大了與班級整體的距離;因為做事效率低,他經常早晨遲到上課或是任何教學活動總是最後一個到,拉班級後腿,班級各項事務中缺乏對集體的責任感,漠不關心,客觀上也孤立了自己。這種風格的形成部分也源於他的生活環境。他從小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身為從事醫務工作的老紅軍幹部對孩子寵愛有加,外公的去世不僅讓外婆更加疼愛他,也令外公成為他心中高大偉岸的軍人形象及權利的象徵。長大後回父母身邊,母親工作繁忙,父親常在郊區工作無法經常及時地與孩子交流,常時間的時空距離使父子之間不能很好地溝通,父親家長式的作風和教育方式使孩子缺乏信任和最需要的鼓勵,他的優缺點也得不到及時的肯定與指出,當然還有思想困惑等方面的疏導。孩子曾説父母不相信他,連去樓下買豆腐媽媽還要在樓上窗口上看着,更不用説承擔其它責任。與他的交流中才發現他的確連交際的基本常識都不是很明白更不懂基本的人情事故,然而涉及個人利益卻變得精明、狹隘,他不願為別人無償付出,甚至會認為其他同學們為集體工作是理所當然。他固守着自己偏執的邏輯,與所有人展開拉鋸,包括“沒有給他公平比賽成績的評委老師”。他渴望朋友也渴望被關注,卻很難去理解和被理解。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與他有關的問題。高一一年用“傷痕累累、倍受挫折”來形容他毫不誇張。他積極踴躍地參加了幾乎任何一項校園活動卻沒有獲得一次獎項,唯一的一個參與獎他拒絕領獎,包括班級競選或任何班級代表推選帶來的都是打擊。憤懣與不平充斥着內心,連我都擔心他還能受得了哪怕再小的刺激,也不忍心再看他面對失敗那痛苦與仇恨的樣子,正如他自己所言“心力憔悴”。

我認識到這時候家長和老師不聞不問,或批評責罵他,不僅不會消除這種不健康的心理,反而會增強這種心理。長此下去,會對他今後的成長產生嚴重不良影響。

二、 積極與父母交流,共同探討擺脱他思想上心理的困境

在與他母親的交流中我建議家長學着看一些家庭教育的通俗讀物,放開心胸,放平心態,學着開始放手,對孩子的全方位管理可以適當轉化為教會孩子自己承擔部分家庭責任,在責任教育中學會理解他人和與人合作,也請父母尤其父親有意識地加強同孩子地溝通以便及時地疏導孩子成長地困惑;在學校我經常抓住機會利用小事教他領會情感與責任,用心體會家人與同學、朋友的付出,學着領悟集體的快樂與温暖,學會做好小事,學會積累,等待成功。記得月考後的一天課間,走廊上他皺着眉頭鬱悶又有些憤怒來找我,因為班級的一些小事又敏感不平了。聽到他説自己這周心情一直很不好不僅因為月考不理想,還有回家跟媽媽吵現在又加上學校裏同學之間的不痛快,已經憋得快不行了,還質問我是不是不關心他了。我立即因勢利導,平靜地替他分析了媽媽最近的工作狀況及一人承擔家庭擔子的辛苦與難處,設身處地地請他想想媽媽撐不住了你怎麼辦,而18歲男子漢的你現在又可以為母親做點什麼;對別人的關心與幫助都是在默默無償的付出中才能體會到他人的理解與感激,正如同學們和老師對你的包容與關心是融進每一天靜靜的日子裏的,你感受到了嗎,你感激過嗎,自己細心回味一下?他不好意思地鼓着嘴笑了,點了點頭…於是又是湛藍的天空,陽光明媚。

三、架起愛的橋樑,使他感受到同學、老師的信任與温暖,使其恢復自信。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説:“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強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任用他,賦予他更多的責任,往往正是調動他積極的最好手段。”

針對他渴望成功的心態,我特意去書店挑了本勵志類的書《成功是一種心態》贈送給他;就他那個火爆脾氣和天天不平的心態,我挑了幾盒不同的音樂磁帶送給他感受體味,也推薦了幾本耳熟能詳的優秀作品建議閲讀如劉墉作品集…課任老師之間我會提前告知情況並請老師們多鼓勵關心他,儘量挖掘他的長處,本學期他的語文古文進步了,生物實驗做的最好上課態度非常認真,地理期會考了班級第三名;班級裏,我會幫助他讓周邊同學及全體同學瞭解他值得褒揚的地方,也側面請同學們多給予他包容與鼓勵,更多的是在學習生活中教會他做人,指出他的不足也給予他機會改正,他那害怕受傷的心靈已逐漸能完全理解我的用心,肯定我,信任我,哪怕是捱了我嚴厲的批評。儘管他確實有很多不為人喜歡的地方,甚至有我都無法理解的莫名的思維方式,但同學們慢慢也能用平靜温和的心態和方式與他相處並一起為他加油努力,學習上大家都會認真給他講每道不明白的問題;高一的校園冬鍛運動比賽中他獲得了一項個人第一,一項團體長繩第一,我們班因此代表參加徐彙區比賽獲二等獎,他與大家一起快樂的同時一定不會忘記訓練過程中合作的喜怒哀樂吧;學農一週令我最擔心的就是他與室友的相處,然而全寢室能以大局為重,互相幫忙照顧,內務評比獲得班級最高分,班主任我由衷得高興孩子們懂事。

當然,現實中的改變總是反反覆覆,在思考中我覺得一味的愛與包容與鼓勵也並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教育的真諦就在於愛,“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在一次對話後,我答應他將以對其他同學一樣的標準在學習生活方面加強嚴格要求,獎懲一致,因為敏感的他不想別人總用異樣的眼光看他,所以也意味着他接收對自我更高的要求的挑戰,至少敢於面對問題。高二上學期,他主動請求每天下午放學替班級關門、窗、飲水機。自從他接管這項班級事務,我們班再沒有因此而扣分,為此我特別幾次在班級中進行表揚和鼓勵也提出希望,讓他學會心平氣和地等待成功與榮譽併為之付出努力,而不計較個人的得失。聖誕節前夜,他特意電話問我下學期文理分班我教哪班,他不想分班…我沒想到的是這個最令我頭大的孩子居然最令我放不下。

教育反思

心理問題豈能當作品德問題,草草敷衍了事。

在社會發展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學生更易受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擾。由於學生正處於半獨立半依賴、半成熟半幼稚的成長時期,有其特殊的心理矛盾,有成人難以理解的困惑與苦惱。他們的'許多心理衝突,或被自我掩蓋,或被成人忽視,以至於不少學生感到孤立無助,只好隱抑在心靈深處,備受煎熬,甚至誘發各種心理障礙乃至心理疾病。嚴峻的現實提醒着我們:不能只關心學生文化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他們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

生存與發展是當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題,而生存和發展有賴於優良的素質。人的素質結構由生理素質、心理素質和社會文化素質等構成,沒有健康的心理,很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着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班主任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於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利用班集體的優勢和特點,向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滿足其心理需求,使他們有理想、有抱負,追求美好的生活,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各種心理危機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以迎接未來社會的嚴峻挑戰。

  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得體會(三)

前不久,“百場家教講座入千家萬户,十萬學生家長學科學教子,遵化市婦兒工委家庭教育年活動啟動暨知心姐姐家庭教育基地揭牌儀式”在遵化國際飯店一樓會議室舉行,《知心姐姐》報告團的孟講師,給家長們上了一堂生動而極具教育意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聽孟老師的講座心裏豁然開朗、感觸很深。為老師和家長在今後教育孩子的道路上開啟了心靈之門“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心得體會文章“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心得體會文章。

孟老師以“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為主題,用一個個典型鮮活的案例和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話語向大家揭示了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的盲區——忽視孩子心靈的成長。給家長、老師敲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鐘,也使大家頓悟:心靈的成長和身體一樣重要,一樣需要均衡的營養,需要我們給予肯定、自由、情感、寬容、夢想,也需要我們給予適當的挫折教育,學會心理自助“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心得體會文章文章“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心得體會文章出自,轉載請保留此鏈接!。

短短的一個小時,現場的家長和老師們聽的全神貫注。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無論老師還是家長,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我們正確地賞識自己的孩子了嗎?我們把指責的“食指”收回來了嗎?讚揚的“大拇指”是不是經常豎起?現在我們的家長給孩子的自由應該説很多,但效果為什麼不好?聽了孟老師的講座使我明白了,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幫助孩子合理的安排時間,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時間習慣,所以孩子自由的沒有了“度”,這種放任自流的“自由”會貽誤孩子終身的。講座剛開始的時侯,孟老師讓我們每位家長在白紙上用畫圈的方式寫出孩子的十種優點,當時我所想到的卻只有孩子的缺點,後來通過孟老師的引導慢慢的發現孩子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優點的,只是我們沒有發現,對孩子的要求太過完美,沒有想過她才只是一個一年級的孩子。還有孩子剛入學時還有好多上幼兒園時的習慣,做為家長我們應該慢慢的引導,可是我們卻總是批評孩子,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關注孩子心靈的成長”家庭教育講座家長心得體會文章心得體會。通過今天的講座,在今後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我們家長會學習孟老師的心靈溝通方式使“知心姐姐心理健康”之花開得更美、更燦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