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學生演講稿彙總6篇

來源:文萃谷 3.19W

演講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演講人圍繞着主題講話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恩節學生演講稿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感恩節學生演講稿彙總6篇

感恩節學生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工業設計學院的xxx,今天非常的開心也非常的激動能夠在這個充滿了温暖的日子裏和大家來一場心與心之間的對話,感謝大家今天對我的傾聽,我期待着和大家擁有一個更加燦爛和快樂的明天,願感恩陪伴我們左右,幸福永遠相隨。

我想要感恩的人有很多,想要感恩的事情也有很多。比如説最簡單的一件事情就是感恩可以在這個校園裏遇到大家,任何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美麗的緣分,我認為,能夠相遇成為彼此身邊的朋友就是一件可以感恩的人,因為我們能夠在數億人之間留下彼此的名字,那是一件多麼開心的事情呢。

同學們,其實想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是很簡單的,首先是保持一份善良,其次是保持一份勇敢,在善良的基礎上學會勇敢去感謝他人、回饋他人,這就是感恩最基礎的一個部分,也是我不管什麼年紀裏都會保持的一個方向,希望大家能夠同我前行,走向更遠的未來。

感恩節,雖然説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但是從字面上來看,它也是一個可以去傳遞的節日,因為這個節日會給我們的生活裏帶來一些動力和温暖,它讓我們有了一個更好的社交環境,也讓我們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我們彼此。

不管我們曾經遇到過怎樣的傷害,不管我們過去接受過怎樣的幫助,現在,請大家都保持一顆純潔的感恩之心,去感謝這一切的經歷,去感謝我們所擁有的以及還未擁有的一切。作為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善良很重要,懂得感恩也是很重要的。

我很開心能夠在大學生的這一個身份上去倡導大家感恩他人,我們也能夠深深地感受到,其實當我們的年紀越大,我們就越難去保持一顆熱忱的心了,有時候有些事情也只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我真誠的希望大家千萬不要這樣。我們生存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有自己的價值。

如果不懂得幫助、不懂得感恩,那麼我們的存在也會少了一些意義,而我們的一生也可能只是一片充滿着這種徽章的空白。人活一世,還是需要一些情感去充實自我的,外界的成功會讓我們高高在上,而內心的成功更會讓我們舉世矚目。

感恩節學生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學會感恩》。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勸他不必太在意。羅斯福給朋友寫了一封回信:“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平安。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説,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同學們,在家中,當你吃着可口的飯菜,你是否感恩父母付出的辛勤勞動?當你穿着漂亮暖和的衣服,你是否感恩父母對你的關心?也許有的同學會漠視這些來之不易的東西,父母們每天要在工作崗位上辛苦的工作十幾個小時,他們付出了多少汗水?可面對父母語重心長的教誨,我們的孩子卻無動於衷,會感到厭煩,甚至無禮地和父母頂撞。同學們,你們説,這樣做對嗎?我認為,作為孩子,要學會對父母感恩,要感謝他們把你帶到這個世界,要感謝他們讓你衣食無優。對他們感恩的唯一方式,就是做一個尊重父母、聽話、懂事的好孩子。

在學校裏,面對老師辛勤勞動,你是否學會了感恩?老師們不管有多累,只要看到你們哪怕只有一點進步,他們都會為你感到高興、為你的成功慶賀。當他們看到你們學習上出現了滑坡,學習習慣散漫的時候,對你提出了警告或批評,也許有的同學會反感老師的批評,但請記住一句話:忠言逆耳利於行!你應當感謝老師的批評,正是這些批評,你的人生才會減少遺憾和後悔。對於有些學習有困難或不想學習的同學,老師無私的幫助,利用點滴時間輔導你,我看到很多老師從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你們身上,下了班還在批改作業,你們放學了,卻有老師在為你們整理教室,試想一下,當你長大成人過着舒適安逸生活的時候,你能夠給老師什麼回報?而老師從不奢求這些。所以,我認為只要有良知的學生,都應當以實際的學習行動來回報老師對你們的教育!

同學們,我們應該學會感恩,應該始終不忘感恩父母給了我們的生命和養育,感恩老師給了我們教育和培養,感恩朋友給了我們關心和幫助,感恩社會給了我們成長的環境和支持,讓我們感恩自然界的一切,感恩我們感受到的每一切。

感恩節學生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想每個人都知道父母給予我們的愛是無可比擬的。因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們,才使我們有機會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裏享受生活的快樂,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給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當我們有了快樂,最開心的是父母。當我們有了苦悶,最牽掛的也是父母。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高,比海深。他們是值得我們永遠去愛的人。我們應該懷着一顆感恩之心去體諒父母,孝敬父母。

作為學生,我們最能讓父母感到欣慰的莫過於努力學習,而獲得優異的成績。所以我覺得,學習必須得勤奮。業精於勤,荒於嬉。什麼是勤奮?勤奮就是合理高效地利用一切時間,去做最應該做的事情。一個用分計算時間的人,比一個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要多出59倍。時間是最公平的',它給勤奮的人留下智慧和力量,給懶惰的人留下的是悔恨和惆悵。珍惜時間的人必將為時間所珍惜,拋棄時間的人必將為時間所拋棄。對於每一個追求進步的人來説:就是要每時每刻都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積極主動,不放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爭分奪秒地學習,奮發向上,永不滿足。

俗話説:“用進取書寫成功,用輝煌記錄青春。”年輕是搏擊風浪的船,昂揚,瀟灑,學習則是船的動力。作為年輕一代的我們,應抓緊時間,持之以恆,努力學習,揚帆起航。知識就像秋天的果實,等待着我們去收穫;知識就像蔚藍的天空,等待着我們去飛翔;知識就像浩瀚的大海,等待着我們去遨遊;也許我們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但是決不能讓自己輸在終點,後天的勤奮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為了我們的父母,也為了我們自己,珍惜現在的每一刻,努力獲取知識,使自己擁有美麗的人生,使父母感到欣慰。

知識承載理想,智慧駕馭未來,拼搏造就實力,態度決定成敗。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相信自己,終能創造奇蹟。鮮花可以枯萎,滄海可以變桑田。但我們感恩的心不能變,讓我們從一點一滴做起,孝敬父母。讓我們用行動向世界宣告,作為學生,勤奮學習,不斷進取,就是對父母的最好的孝敬與回報,讓我們用成績向父母問好。

謝謝大家!

感恩節學生演講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

大家好!

今天是感恩節,很榮幸能站在這裏為大家演講。

伯納曾經説過:“生活不是一根蠟燭,而是一把火炬。我們要把他點燃,並努力的傳遞給下一代。因為別人的愛,我們幸福的生活,因為別人的愛,我們感恩,因為別人的愛,我們要愛別人,因為別人的愛,我們要承擔生活的責任。”

山感恩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鳥,方成其壯闊。世間萬物,莫不存感恩於心中。

感恩,就是讓我們承擔起報答那些恩惠的責任。

曾經感動過億萬中國人的洪戰輝説:“對一個人來説,選擇責任、選擇實踐良知是最為重要的,不管是你去愛護人,還是人們愛護你,感恩都是不可缺少的”。換句話説,責任為之重要,而感恩為之不可缺少。感恩,不是壓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債務負擔,而是一種責任,這種責任是催促我們向上的動力。在感恩的心情中,我們將成為更健康、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我想,責任就像肩上的擔子,而感恩就像是水桶的水吧。這也意味着,責任並不是那麼好挑起的,而感恩或許也會成為另一種負擔,讓人負重前行。

有愛就有感動,感動是一種責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會學感恩。感恩是對愛的追求,對善的堅守;在愛與善之間,我們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實踐自己的責任。同時這一種感恩與責任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對責任的最完美詮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誰抱起呱呱墜地的我們,是誰含辛茹苦的把我們養大。是誰以身作則的教誨我們做人,又是誰看着我們健康的成長。我們的父母為了我們的成長付出了太多。烏鴉反哺,恨不能盡其意;羔羊跪乳,悔不能釋其情。有着一顆感恩的心的人,從來感歎自己可以回報的太少,從不抱怨別人獲取的比自己的多。對於父母的愛,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儘自己的所能來報答,唯一遺憾的就是生活留給我們能報答的時間太少。孟宗為了感恩母親,可以哭竹,庾黔為了感恩父親,可以嘗穢。無數先賢用行動和事實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感恩,就是我們承擔起回饋父母的責任。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父母和上帝賜給我們一個嶄新的肉體,而老師幫助我們塑造一個健全的靈魂。是她們,教會我們如何在書本中汲取知識,是她們,教會我們如何在社會中做一個有用的人,是她們,帶領本是無知的我們走進知識的殿堂,也是她們,帶給我們生命的啟迪。當她們在講台上揮灑汗水的時候,當她們燃燒着生命為我們付出的時候,我們是否感受到了無比的幸福。我們能作的,就是更好的接受她們所傳達給我們的思想,並用之回饋社會。因為這,就是老師們希望我們所能做到的報償。這就是我們的責任。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中國人的精神中,對於別人給於的幫助和支持一定要儘自己的所能來報償。因此,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因此,我們才會飲水思源。“感恩”不一定要感謝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我們應該感謝親人、感謝朋友、感謝反對者、感謝陌生人,感謝集體、感謝國家、感謝人類、感謝自然。我們對許多我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應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我們囿於這種“不如意”之中,終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會索然無趣。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隨地生長的雜草;感恩則猶如玫瑰,需要細心栽培及愛心的滋潤,並將感恩之心付諸行動。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學會回報,將感恩之心付諸行動。這些都告訴我們有一個道理:感恩,其實就是讓我們承擔起回饋社會的責任。

從來沒有一所特別的學校開設感恩課,可是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我們受到的恩惠實在是太多了。我們應感激國家為我們這些貧困大學生提供無息借貸來幫助我們實現學業,感激為我們一生操勞的父母,感激為我們人生路上鋪土墊基的親友甚至是陌生人。我們回首過去,銘記歷史;把握未來,明確責任,用實際的行動來,奮發向上,珍愛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秋天已逝,冬雪紛飛。讓我們抓住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做好自己,滿載着一個感恩的心,承擔起對自己對他人的責任。

感恩與奉獻“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小時候背誦的這些詩句,講的就是感恩。“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銜環結草,以恩報德”,中國綿延多年的古老成語,告訴我們的也是感恩。感恩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很多人、很多事,其咎蓋源於不會、不願感恩,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不懂感恩,就失去了愛的感情基礎。學會感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感激同學的幫助之恩,感激社會的關愛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僅僅是對自己沒有敵意的人。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會導致人際關係的冷漠,不懂得知恩圖報、反而忘恩負義之人,必是遭人唾罵的無恥小人,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會快樂自己。學會感恩,是為了回報他人而付出的點滴行動;學會感恩,是為了用道德的甘露滋潤心靈。生活在幸福的日子裏,我們的思緒總是飛得很遠。如果我們是紅花,我們會感謝綠葉無怨無悔的奉獻,我們還要感謝它甘為陪襯的胸襟和氣度;如果我們是蜜蜂,我們會感謝花朵慷慨無私的饋贈,我們還要感謝它的寬容與仁慈;如果我們是大樹,我們將感謝太陽賦予我生命的能量,感謝大地給我們堅實的支撐;如果我們是小河,我們要感謝上蒼,因為你賜給了我們響亮的歌喉和永不疲倦的身軀。

感恩,不僅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對責任的承擔,對道義的堅守。心中充滿感恩之情,才會想到回報,才會想到奉獻。感恩父母,你就會承歡膝下,讓他們安享晚年;感恩伴侶,你才會“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感恩朋友,你才會肝膽相照,患難與共;感恩生活,你才會熱愛生活,回報社會。親愛的朋友,當你吃着可口飯菜的時候,你會感激父母的無私關愛嗎?

當你坐在舒適的教室裏的時候,你會感激老師的辛勤栽培嗎?當你在舞台上取得成功時,你會感激朋友們的支持嗎?請不要吝嗇自己的感恩之情,當你得到親人或朋友的關愛的時候,你至少可以忠誠地説一聲“謝謝”,報之以誠摯的笑臉;當別人需要幫助與支持的時候,你同樣可以用寬容的心態伸出自己熱情的雙手。因為,心存感恩,才會珍惜擁有,珍惜幸福。學會感恩,就是要學會懂得尊重他人,對他人的幫助時時懷有感激之心;學會感恩,就是要讓你知道每個人都在享受着別人通過付出給自己帶來的快樂生活;

學會感恩,首先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一個人只有懂得感恩,才會懂得付出,懂得付出後,才能獲得感恩;學會感恩,要培養謙虛的品德,對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要知道躬身彎腰伸出援助之手;學會感恩,要有奉獻精神,無論做什麼事,應以“公”為先,做一個大公無私、樂於奉獻的人。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會懂得回報父母生育、養育之恩,才會懂得珍視學校老師啟蒙、教育之恩,才會懂得珍惜社會和大自然供養之恩;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更體會到自己的職責和責任;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多一些寬容與理解,少一些指責和推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多一些和諧與温暖,少一些爭吵與冷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就會多一些真誠與團結,少一些欺騙與渙散。

學會感恩,世界因此而更美好!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感恩節學生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讓生活因“感恩”而綻放光彩。

在漢文化中,“感恩”一詞源於晉代文豪潘岳的《關中》一詩“觀遂虎奮,感恩輸力”,後來亦取“感恩戴德”之意。由此可見,“感恩圖報”歷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眾所周知的古語:“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等,説的正是一種知遇之恩、養育之恩、提攜之恩與救命之恩。而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温良恭儉讓”其實也包含着感恩的情結,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傳承了千年,也薰陶了人類千年。

然而,在當今這個科技與經濟突飛猛進的朝代,“感恩”卻被一些人漸漸淡忘了。

據報載,深圳著名歌手叢飛無償捐出300萬元,用來資助178個貧困學生,可是當他自己病重住院時,那麼多受他資助的學生竟無一人去看望他,更不用説助他一臂之力了。北京保安員馮志飛為救一落水女子而被河水吞噬,面對逝去的恩人生命,獲救女子竟反問道:“誰讓他救我的?”救了19條人命的重慶開縣農民金有樹,他救的人中,有的不但不感恩,反而還説救人者是為了得獎金,等等。這一件件令人心寒的事實,這種人性的缺失與人生價值觀的扭曲,對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度來説,無疑是一種悲哀與不幸!

這不禁引發了我們深深的思考……

“感恩”的內涵到底是什麼?

“感恩”是知曉“送人玫瑰,手留餘香”藴含的處世哲學;“感恩”是領悟“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的人生真諦;感恩是一縷春風,能將枯板敗草裝點得生機盎然;感恩是一杯香茗,能使品嚐的人精神煥發;感恩是一劑良藥,能把緊張的人際關係調節得寬鬆和諧。

鳥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人更應有感恩之情。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感恩呢?

朋友,其實感恩很簡單——

吃飯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穿衣時,“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幸福時,感恩朋友;快樂時,感恩痛苦;堅強時,感恩淚水;成功時,感恩失敗,即使生命臨終依然感謝上蒼賜予生命!

感恩生命,因為那是造物的傳奇;感恩世界,因為世界給予我們衣食住行;感恩傷害我們的人,因為通過他們,我們懂得珍惜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東西。

先哲説,世上最大的悲劇與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説:“世上沒人給過我任何東西,沒有人為我做過一件事。”這種漠視恩義的人,他們無法做到把忠心獻給祖國,把愛心灑向社會,把關心送給他人,把孝心帶回家中。

我們作為時代的驕子,肩負着建設祖國的重任,不僅要有知識的武裝,更要時刻懷揣一顆感恩之心。“感恩”不一定非要大恩大德,“感恩”有時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發現美好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我們應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善於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麗,那樣,我們就能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青春的激情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讓原本平淡的生活綻放出迷人的光彩!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感恩節學生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們長大後一定不要忘記感恩。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會感到快樂,當我們感激別人時,我們會快樂。

有一天,我去坐公交車,今天車上人很多。還好我有座位。這是一個男生走過來,揹着沉重的書包,擠在人羣裏。我看見他手裏拿着英語筆記。我猜他一定是一個即將參加會考的學生,將要面臨人生的考驗。汽車的搖晃使他再也無法閲讀。他不得不把書放進書包裏。過了一會兒,一個老人拍了拍男孩。這位老人看起來已經八十多歲了。老人讓男孩坐在這裏,男孩坐在那裏沒有多想。他看見老人擠進了門。

天漸漸黑了,小男孩靠在窗户上睡着了。我真的很高興他能休息一會兒。汽車突然搖晃起來,把男孩吵醒了。他起身走到門口。當我走過去的時候,我發現他看到一個人很驚訝。仔細一看原來是老人。原來老人一直站在門口。男孩下了車,回頭看着老人。老人對着男孩笑了笑,點了點頭。男孩下了車,回頭看了看公共汽車。他向公共汽車深深鞠躬。這一舉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明白,我們必須回報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即使我們只見過一面。

感恩節讓我們每個人都有必要。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小事做起,感恩幫助過我們的人,讓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能越傳越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