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科技知識類國小生廣播稿

來源:文萃谷 1.4W

現在的社會高速發展,這一切的動力都是來源於科學,科學是發展的動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科學類廣播稿內容,歡迎參考閲讀。

關於科技知識類國小生廣播稿

  科學類廣播稿篇一

Hello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於雪嬌,很高興再次與大家見面!本週是我縣教育系統第二十五屆科技活動周,活動主題是“攜手建設創新型城市—科學發展 科技創新 科普惠民”。作為中學生,瞭解一些科普知識是很必要的,下面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科普知識吧!

科普知識是一種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的知識文字。用以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科學技術普及,是指採用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推廣科學技術應用的活動。

科學的普及的涉獵面極其廣泛,生命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宇宙科學、信息科學、地球科學、能源科學、生物博覽、交通運輸、軍事科學、航空航天等一系列都是科學普及。科普場館和設施是面向社會公眾進行科普宣傳和教育的重要場所。為了讓人們更好的和科學普及打交道,國家還設有專門的科學場館:像中國科技館、北京天文館、成都大熊貓博物館、大連森林動物園、廣西科技天象館、河南博物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上海自然博物館、瀋陽科學宮、中國古動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農業博物館等。截止到2001年,中國大陸地區共有科學技術博物館240多座,包括科技館 21座,綜合性自然博物館8座,自然保護區建立的博物館6座,專業性自然史博物館115座,農業、航空、航天、郵電、鐵路、中醫藥、煤炭、軍事等專業性技術博物館約50座,水族館38座,另有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設立的自然部9座。

人類進步史已雄辯地證明:科學技術是人類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歷史動力。而科學普及作為科學技術通向人類社會的橋樑,則是人類歷史永恆的主題。

科普知識還有很多很多,希望這次的廣播能更加豐富你的科普知識!

今天的廣播播報完了,我們下期再見! Good bye!

  科學類廣播稿篇二

甲:迎着燦爛的朝陽。

乙:邁開輕快的步伐。

甲:跨世紀的一代新人,

乙:插上科學的翅膀在天空自由飛翔。

甲:科學為人類播下了充滿希望的種子

乙:科學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

甲:大家好,我是主持人陳源思

乙:我是主持人於鑫陽。今天紅領巾廣播的主題與科普有關,希望我們能在這短短的十分鐘裏給大家帶來知識與快樂。

甲:下面請聽小小科學家牛頓的故事。

伊薩克·牛頓,是17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是人類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幾個科學巨人之一。他在物理學、數學和天文學方面的貢獻,都是劃時代的。

1642年12月25日,牛頓出生在英國一個叫烏爾斯索普的小村子裏,剛出生時極度衰弱,幾乎夭折。牛頓自幼喪父,與母相依為命。1661年,他進入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學習。

乙:1665至1667年間,牛頓已在思考引力的問題。一天傍晚,他坐在蘋果樹下乘涼,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他忽然想到:為什麼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説和開普勒的三定律,進而思考:行星為何繞着太陽而不脱離?行星速度為何距太陽近就快,遠就慢?離太陽越遠的行星,為何運行週期就越長?牛頓認為它們的根本原因是太陽具有巨大無比的吸引力。

經過一系列的實驗、觀測和演算,牛頓發現太陽的引力與它巨大的質量密切相關。牛頓進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規律:凡物體都有吸引力;質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甲:根據牛頓的發現,可測定太陽和行星的質量,確定計算慧星軌道的法則,説明月亮和太陽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並推導出克服地球引力、飛向太陽系和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們分別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並依次命名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頓不但驗證了前輩們的成果,而且為未來空間運載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確而權威的科學依據。

牛頓將其一生的成就寫在《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中。他發現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創立了微積分數學。他後來在談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時説:“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乙: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頓於久病不醫中去世。據説在生命即將停止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坦蕩而平靜的。英國詩人波普為他寫的碑銘説:“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間;人帝説‘讓牛頓降生’,使一切變得燦爛光明。”

;間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這就是經典力學中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

甲:根據牛頓的發現,可測定太陽和行星的質量,確定計算慧星軌道的法則,説明月亮和太陽的引力造成地球上的海洋潮汐現象,並推導出克服地球引力、飛向太陽系和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低速度,它們分別為每秒7.9千米、11.2千米和16.6千米,並依次命名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牛頓不但驗證了前輩們的成果,而且為未來空間運載工具的最低推力或速度下限值,提供了精確而權威的科學依據。

牛頓將其一生的成就寫在《自然哲學與數學原理》一書中。他發現了物體運動的三大定律,創立了微積分數學。他後來在談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時説:“如果我比其他人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乙:1727年3月20日凌晨,牛頓於久病不醫中去世。據説在生命即將停止的時候,他的心情是坦蕩而平靜的。英國詩人波普為他寫的碑銘説:“自然和自然的'規律,都藏在黑暗的夜間;人帝説‘讓牛頓降生’,使一切變得燦爛光明。”

甲:科學不斷髮展,公元16世紀,一名叫元福的中國人想飛上太空。公元2003年10月15日,神州5號飛船,把楊力偉送上太空。接着,就是神舟6號,神舟7號。

乙:科技是航天事業的保證,科學是社會進步的動力,還有許多奧祕等待我們去探索,許多科學難關需要我們去攻破。為此,你該怎樣做呢?

乙:請聽詩朗誦:“我們愛科學”

甲:青少年朋友們,我們是科學技術的傳遞者,我們是科學技術的發揚人。

乙: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做各種實驗,學習各種知識技能;

甲:明天,我們將用科學去改造世界,去創造世界。

乙:走,讓我們去實驗,讓我們去探索。

甲:讓水流進沙漠,讓沙漠綠樹成蔭。

乙:讓我們自由來往於太空之間,

甲:讓無數個理想去實現,無數個課題被攻克。

合:少先隊員們!

我們要多多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

用我們掌握的科學去描繪錦繡藍圖。

甲:我們是未來的開拓者,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用科學。

乙:我們是新世紀的主人,善觀察、勤思索、勇創新。

合:讓我們插上科學的翅膀展翅翱翔,迎接新世紀的曙光。

本期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收聽!再見!

  科學類廣播稿篇三

各位聽眾:

大家好!我是xxx。

兔子---是大家常見的動物,相信大家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兔子的眼睛裏的紅色,其實是哭出來的!”但,從科學的角度來説,是這樣的嗎???

每個動物的身體裏都有血液吧?!兔子的眼睛原本是白色的,但是兔子的血液流到眼睛裏,兔子的眼睛就變成紅色的了!聽完之後,你還會相信,兔子的紅眼睛是哭出來的嗎?

蝸牛嘛,雨後大家都會見到,把蝸牛放在乾燥的地板上,蝸牛爬過的軌跡,會留下一條閃閃發光的線條,這是為什麼呢??答案很簡單喲!

就是:蝸牛的腹下有一種會分泌液體的東西【我也不知道叫什麼】,這種東西會幫助蝸牛不會迷路。

感謝收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