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勵志演講稿範文錦集5篇

來源:文萃谷 1.79W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當下社會,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演講稿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勵志演講稿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勵志演講稿範文錦集5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其實人的一輩子都有某些東西束縛着我們,不管是貧困生活還是社會地位,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法律條文。生命的抗爭就是在束縛中跳出美麗舞蹈的過程。沒有束縛的生命反而顯得輕浮而沒有分量,生命的束縛和掙脱束縛的努力,使我們生命變得厚重而美麗。

每個人都渴望生命能夠像海水一樣沒有障礙地奔騰流動,和藍天相接;每個人都渴望生命像風一樣從天空自由自在地飄過,除了帶走白雲,沒有一絲牽掛。沒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縛,就像沒有任何動物願意被關在籠子裏一樣。人的一生都是為了掙脱某種束縛而努力的過程,這一過程使生命變得豐富多彩,充滿機遇,咀嚼失敗,品味成功。

人一旦有了自覺意識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束縛抗爭。從十一、二歲開始,青少年一般都會有幾年很強烈的反叛期,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師説得對不對都和他們對着幹。這一現象正是生命想要掙脱束縛的具體表現。可以説青少年對於父母的第一次抗爭,就拉開了一輩子和各種各樣的束縛進行鬥爭的序幕。動物通過角鬥來宣示自己的力量,確定自己在羣體中的地位;人類通過智慧和耐心來證明自己的能力,最終擺脱社會的束縛進入自由狀態,儘管這一自由狀態有可能只是一種虛幻,但爭取進入這一狀態的奮鬥過程正好賦予了生命很豐富的意義。

一個人與其説是為了理想而努力,還不如説是為了擺脱某種束縛而努力。如果我們出生在貧苦家庭,我們可能所有的努力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擺脱貧困。因為貧困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束縛,在貧困中生命得不到張揚,也得不到尊重。所以在貧困中的人常常更加能夠自強不息,因為他的背後有足夠的動力:想要像城裏人一樣過上好日子(儘管城裏人日子不一定好過),想要像城裏人一樣吃得更多,走得更遠。這些最樸素的理想恰恰變成了最有持久力的拼命。

當人們脱離貧困之後,馬上就會為了爭取自己的社會地位而努力,因為社會地位的高低直接和一個人的尊嚴有關。一個人如果社會地位低下,就像一羣狼中的尾狼一樣,永遠只能吃最後一口肉,永遠得不到最好的機會,甚至得不到母狼的青睞。社會地位低下這一可悲的狀態足以鼓動任何男人和女人用盡一切力量和辦法來擺脱卑微。社會地位的低下是一種非常現實的痛苦,當那些來自社會底層的大學生看到有家庭背景的同學總有人前呼後擁,被女孩子前堵後追的時候,不管有多大的心肺都會胸口發悶。在這種感覺下,懂得社會地位不可一蹴而就的人會用持續耐心的努力來爭取社會地位的改善(有時候這是一輩子的努力),而沒有耐心的人就會採取危險行動,通過逢迎拍馬、坑蒙拐騙來達到目的。面對社會地位,有虛榮心和貪婪心的人尤其危險,虛榮的人容易為了面子而斷送幸福,而貪婪的人極有可能為了地位而斷送生命,因為地位和金錢一樣,沒有任何滿意的衡量標準,只能用內心去感受,一個面對地位和權力的誘惑不知道適可而止的人,極容易進入危險之地。但不管怎樣,大多數人一輩子的奮鬥過程,就是為了提高自身社會地位的過程。

當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之後,人們就開始要求精神的解放、心靈的自由,希望擺脱社會對於自己心靈和精神的限制,這是更高層面的生命抗爭(當然有些偉人可以躍過貧困和社會地位的障礙直接進入追求精神解放的境界)。人生而平等這句話表達的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地位問題,也是一個精神自由問題,民主訴求的實質是擺脱思想束縛,獲得精神平等。當我們發現現實世界的很多束縛不可掙脱時,我們希望自己的心靈得到解放,而這一掙脱心靈中各種束縛的過程正是偉大文學和哲學思想產生的過程。人們進行文學和哲學思考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放自己的情感,同時獲得通向幸福和自由的路徑。

如果説一般人的生命奮鬥過程就足以令人感動,那另外一種人的成功更加震撼人心,那就是擺脱了身體殘疾的束縛而創造出奇蹟的人,因為他們常常做到了連正常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海倫凱勒從小失聰失明,但最後寫出了令人顫抖的美麗文字;貝多芬在失聰之後譜寫了第九交響曲,霍金坐在輪椅上通過手指的動作寫出了《時間簡史》,司馬遷在遭受宮刑之後完成了《史記》;這些人的偉大成就沒有一個不是在擺脱了身體殘疾的束縛之後,放飛了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還有在中國那些聾啞女孩跳出的千手觀音,每一個動作都牽動着人們對於美麗的神經。我曾經碰上一個叫左力的浙江學生,從小耳朵就完全聽不見了,到今天為止這個世界對他來説依然是一片寂靜,但他卻通過自己的努力一直讀到了大學,而且一直都是好學生,他能夠通過閲讀老師的嘴脣知道老師在講什麼,他寫出來的文字流暢通順,思想豐富;現在他還準備到國外最好的大學去讀書,從脣讀中文轉向脣讀英文。我們擁有美好聽力的人都沒有把英文聽懂學好,面對左力這樣的學生,我們除了努力,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

勵志演講稿 篇2

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陰影》。

“我崇拜誰?―我自己。”“如果沒有自我,宇宙人類將是廣裹的虛無。”“我是偉大的,自我萬歲!”

這些言論也許我們並不感到陌生,儘管這種醉心“自我”常常會導致毀滅“自我”,但這充滿了“以我為中心”的唯我主義的思想卻並非隨着一個人的墮落而銷聲匿跡。

“自我中心”是一種極端利己的腐朽思想,它把個人作為生活的根本出發點和唯一目的,這種狹隘的人生觀只會埋沒一個人存在的價值,讓無休止的自我設計把心靈的沃土蠶食成荒蕪的沙漠。奧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只為家庭活着,這是禽獸的私心;只為一個人活着,這是卑鄙;只為自己活着,這是恥辱。”任何人都不可能脱離社會而單獨生存

正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説的:“個人之所以成為個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義,與其説是靠着他本身的力量,不如説是由於他是偉大人類社會中的一個成員。從生到死,社會都支配着他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社會是一片沃土,為個人成長提供着豐富的養分,同時依靠個人的奉獻和回報,得以永不枯竭。然而,一些信奉“自我中心”説的寄生者也在這裏貪婪地享受,在囿於自我的狹隘天地裏尋求不斷膨脹的個人慾望的滿足,割裂同社會、同他人脣齒相依的利害關係,結果只能使自己成為涸轍之附,很快走向覆滅。

縱觀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歷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造就了一代代拱尚“自我中心”説的封建帝王,他們養尊處優,為所欲為,結果呢“長治久安”、“萬世基業”,不過是歷代君主的一枕黃粱,憤怒的人民一次次大水扭舟,“自我膨脹”終難免自食其果。還是奧斯特洛夫斯基説的:“利己的人最先滅亡,一旦他們生活中的‘我’被損壞了,他們就無法生存。他們的面前一片昏暗,只有利己主義和註定的悲哀。但是,如果人不僅為個人活着,而且是把自己融化在社會裏,那便很難殺死他。因為想殺死他,就必然殺死周圍的一切,殺死整個國家、整個生活才行。”的確,當今社會裏也有許多人,在以“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的信條鞭策自己,默默奉獻着光和熱。他們雖然平凡,卻將在與整個社會的融合中獲得永生。

當代青少年在優越的環境中,很容易受到“自我中心”不良思潮的浸染。誰若被這副枷鎖套住,必將由於揹着沉重的“自我”包袱而遠遠落後於時代社會。愛因斯坦説過:“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決定於他在什麼程度上和什麼意義上從自我中解放出來。”他還曾説:“人只有獻身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對我來説,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着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這正是自我解放的真實寫照。

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潮是脱離國家前途,脱離人民希望的。俗話説:“活着為自身,不如一根針。”渺小的自我,如果不融人到集體、社會中去,便一文不值。超脱於自我私情之上,人才能獲得更廣闊的馳騁天地,創造更高的人生價值,才會在順境中冷靜清醒,不至於忘乎所以;在逆境中堅忍不拔,不至於灰心喪氣。人需要有一種正確的、科學的人生觀,它像人的脊樑,支撐着人們傲立於生活的風雨之中,那就是獻身於社會,獻身於人類。把你的視野投向那光明的遠方,渺小的自我將顯得微不足道。人生,將在光明與醒凝的搏鬥中放出異彩。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3

同學們好:

今天參加這個活動,如果你們有多餘的假條,請分我一張。我知道今天有一些我的校友,上海交通大學的對不對?今天我想給大家説一些和我們同齡人的故事,當然是和你們一樣的同齡人。

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們姚基金一直在做一些“希望國小籃球季”的活動,在這裏邊我們結識到了一批志願者,一些師範學院裏邊,體育系或者籃球系裏邊,大三或者大四的學生一起做一些籃球支教的活動。這裏邊有兩個元素,第一:是籃球,第二:是支教。我相信籃球可以帶給很多希望國小的學生,可以去增強自己的自信,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可以帶給他們希望。

有些人他們為了支教,經過了六天的旅程,幾乎使用了所有一切你可以想象得到的交通工具,包括馬車,包括步行,到了雲南的一所叫獨龍江希望國小,在那邊給孩子們去上籃球課。還有一些志願者,他們到了邊遠山區那些地方他們為了上籃球課,他們必須一點點地把土地平整;一塊一塊的石子兒,把它扔掉;包括自己要把籃球場的,那個線畫出來。而有時候為了一桶油漆,畫線的油漆,他們必須去趕來回五十五公里的山路,五十五公里的山路,想象一下五十五公里的山路,為了這一桶油漆,給孩子們創造出這片場地,讓他們去體會體育的快樂。

在這之間呢,他們也為自己所支教的學校去留下了這樣一份一份的籃球教材,希望到有一天,經過兩個月的支教之後,當他們回到了自己的原來學校,這些希望國小,仍然有機會可以去利用這些教材,進行持續地這種鍛鍊。你可以想象在遙遠的地方,有一些你的財富已經留在那裏開花,等着慢慢地開花,等着慢慢地結果,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當然這裏面的艱辛,也只有你體驗過以後才知道。

經過兩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有了將近七十九所學校加入到了我們。那就意味着我們每年,有將近八十名左右的志願者要奔赴各地的希望國小,去對他們進行支教,對孩子們進行幫助,已經有六萬七千人次的孩子們,經歷過了這樣的訓練。有兩千五百二十名孩子,有機會可以成為校隊(隊員),而參加一些正規的比賽,甚至有一些孩子,已經在五棵松的體育館進行了一些比賽。這些經歷對雙方,對支教者,對這些孩子,都是非常非常寶貴的。對我來説也是非常寶貴的,使我們繼續有這樣的動力去做。

所以我在這裏對大家提出一種挑戰,當你們面臨你們現在實習的機會的時候,你們有沒有勇氣,或者你們有這樣的願望去一些比較艱苦的地方,比較邊遠的地方去磨鍊自己,這些磨鍊也許最終得到的,並不是物質的回報,而是對你心理的一種昇華。

在這裏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體育的幾個我個人的理解。首先當然是離不開團隊協作,不管是團隊運動也好,還是個人運動也好,任何一個場上的動作,我們都是在代表整個團隊去做。打個比方,在上罰球線的時候,你一個人站在這個圈裏邊,面對着籃框,看上去好像有些孤獨,但是你要知道你有四個隊友,在場上,站在那裏,時刻準備為你去拼搶籃板。你有另外七個隊友在板凳上,時刻為你進球或者不進球,去帶來歡呼或者遺憾,這就是我們所説的“我們在一起”。不管是勝利的喜悦也好,還是失敗的挫折也好,我們都將去一起承擔,所以責任感將是在團隊意識中,被培養出最重要的一個元素。

説到團隊協作,那離不開的一個就是説,你怎樣去面對自己的隊友?怎樣地使他們成為一種非常好的朋友?我記得在 XX年的時候,我們在參加世界男籃錦標賽關鍵的一場比賽。王仕鵬決殺了斯洛文尼亞,進入了複賽。但是在那比賽中間,曾經有一度,我已經是把自己逼到了牆角,已經完全沒有油量把自己往前更推一步了。這個時候突然一個聲音,在我背後響起。我不用去看他,我知道是誰,他説你不要犯規了,我在後邊,我替你補。我不用去看,我不用去做什麼動作,但是我突然之間感覺到,用一句有些俗的話説: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如果現場有很多的學生的話,他們知道這個人是誰,王治郅。大郅和我呢,那麼多年下來,既是對手,又是隊友。很多的這種隊友之間和對手之間的這種情愫摻雜在一起,非常地複雜,也非常地像一杯美酒一樣醇香。他是一個比較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在那一刻他説出的一句話,在那個環境下,我可以感覺到,這就是隊友的力量。我有這樣一種感覺,當我們每一個團隊經過了,我在這指的團隊,並不是狹義範圍內的體育,而是指大家可能的學生小組,或者學生協會中的各種社團也是。當每一個團隊經歷了各種艱辛的磨練和一些漫長的過程之後,得到的一個結果,這個結果也許是一個證書,也許是一個獎牌。

印象最深的是什麼?我感覺印象最深的,應該是當你在把自己推到極限時,你的隊友伸出的一個援手,每一張肩並肩向前衝的充滿汗水的臉龐,這些將是填充這塊獎牌,填充這個證書,最有價值的材料,這才是我們經歷整個過程中,得到最寶貴的財富。

在你們將來很多的日子裏邊,生活中,工作中,沒有一件事情可以一個人完成。包括可能有時候寫情書,也會同寢室裏邊幫個忙。朋友之間的信任,可以極大地拓展你的能力,當你可以把你的信任,交到一個人的手裏的時候,那他的能力,也成為你可以信賴的能力。你也可以去互相之間進行一些合作,使你變成一個更加強大的人。

第三是磨練意志品質。因為大家看過了無數的作品,無數的電影,裏邊無數次地都提到,我們是怎樣去堅持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的鬥志去拼搏到最後的。但是真的那麼容易嗎?我想這些東西,沒有通過自己的體驗的話,僅僅從文字上,從課本上,或者口口相傳上,是很難以去理解的。

其實有很多的那種所謂的失敗,很多所謂的歷程,大家不管是從網絡上,電視上,還是道聽途説上,已經都聽過了,但是我給大家講一個,我過去很小很小的時候,一個失敗的故事。

那個時候我準確年齡不記得,可能十歲左右吧,剛開始接觸籃球沒多久。我當時的罰球是很爛的,非常差。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就是我的教練,為了讓我罰中兩個球,罰了半個小時可能還不止,一直罰到我的母親來接我了。但是我非常高興的是,我的母親和我的教練都堅持讓我罰籃成功。要想象一下半小時罰兩個球啊,這是多麼大的挫折感。兩個,用腳踢都踢進去了,但是我真的沒有完成它。

我的母親和我的啟蒙教練,就一邊站一個,在那兒陪着我,一直到最後完成,罰到後邊,越罰壓力越大,因為我的進與不進直接決定了這兩位,我的母親和我的教練能不能結束一天的工作。但是到最後的時候,我為什麼罰進了呢?因為我突然想到,我已經付出了那麼多代價了,我已經付出了那麼多的時間了,我有什麼理由在這時候去放棄掉?我必須要去罰進,而且我必須要去面對這個東西。

體育比賽就像人生一樣,你沒有ng可以重來一次。 你沒有任何實習的機會,你沒有任何彩排的機會,一次過去就過去了,你必須面對這個結果。哪怕你已經付出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但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是,我們怎樣去面對這個結果的態度。態度決定命運,這就是我們意志力所要提倡的東西。當你面對一個失敗的時候,不妨這樣去考慮,是的,這是一次失敗,面對它,但是這個失敗將會是我們未來最終成功的時候,我們身上所懸掛的勛章。所以説面對失敗時,你自己選擇的一種心態,選擇的這種態度,雖然不會改變你過去的結果,但是會極大地改變你將來會發生的事情。而我們這個社會,特別是作為這個社會未來的你們,就是我們的未來,你們的態度將決定了我們這個社會。

將來是怎樣向前走的,怎樣面對挫折的?體育在今天呢,已經被賦予更多廣泛的含義了。在去年年底去世的納爾遜·曼德拉先生,他曾經説過一句話:體育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曼德拉先生在過去的,長達二十年的牢獄生活中,每天都堅持跑步訓練甚至拳擊訓練,這些運動使他熬過了這漫漫的鐵窗生涯。最重要的是,沒有使他的思想關在這裏,他走出監獄的時候,他走出監獄那一刻他説的話是:“如果你們看到走出監獄的,是一個憤怒的懷着復仇之心的小夥子,那説明雖然我的身體走出來了,但是我的靈魂還被鎖在這個監獄裏。”

想象一下這是體育帶給他的力量。在他從總統的位置退休下來之後,幫助南非在XX年,獲得世界盃的舉辦權。同時在南非這些國家,他用橄欖球運動,聯合了各種不同的政黨,不同膚色的人羣。想象一下,這都是體育使我們大家坐到了一起。體育將有改變世界的力量,並不是很小的,從我們的身體開始,更重要地最終我們要跨過身體,向我們的大腦進軍,使我們成為一個更加完整的人,是一個更加具有世界眼光的人。

在最後我希望,每個人去選擇一項運動作為自己終生的夥伴,可以持之以恆地去進行鍛鍊,持之以恆地進行比賽,從中去尋找自己嚮往的世界,也去結交到自己無數未來的朋友,好嗎?謝謝!

勵志演講稿 篇4

時常聽別人哼唱,自己也時常哼唱着姜育恆的那首《再回首》,惟獨對“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覆覆中追尋,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是最真”這一句不願認同。“孤獨王子”唱得未免太超然了--一生反覆追尋,就只得出了平淡是真的結論。

平平淡淡是最真,説到底不就是自甘平庸、自甘無為嗎?曾幾何時,我們這些帶着中學彩色夢走進大學校門的莘莘學子們也在高喊着:平平淡淡是最真。且有人認為只要“與世無爭,恬淡一生”便可無憂無慮地生存,頗有要把老莊的“無為”思想發揚廣大之勢。是什麼使我們豐富的校園生活漸退了繽紛的色彩呢?又是什麼使我們真實的熔漿凝固,不在有來自內心深處的熱血沸騰?是因為我們沒有走進夢想中的象牙塔?是因為我們未走出自我困惑的地帶?還是因為我們的心真的不在年輕,確實把一切都看得平淡了呢?不!都不是!主宰世界的是你,放棄世界的仍然是你。

生活得最好的人,不是壽命最長的人,而是最能感受生活的人。除了你沒有走進理想的大學,除了你沒有把握住一次幾乎成功的愛情,除了你心中那份虛榮於倨傲,你對生活究竟有多少正確的感受?生活究竟給過你多少真正的重荷於不平呢?沒有!只因為在當代的中國,在我們這個文盲、半文盲數以億計的國度裏,大學生既被社會過高的期待,也過高地期待着社會,只因為我們不能正確地估計自己,也不能正確認識社會。那種求平淡的心態,仍是不思進取的藉口。於是,你曾經也想要有所作為,卻不知道從何做起,跟着感覺走,在各種誘惑面前遠離本真狀態,被泥沙俱下的時代大潮裹挾着四處漂流。當你疲倦地走過無數個三百六十五里,你才發現留在身後的除了那份平淡,什麼也沒有。

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辰光,也不只是那些個夜晚的星羣和月亮,還有我們的青春在流逝着。四年,我們有幸擁有着這四年,但多少人的四年已一去不返;更還有多少人在為能擁有這四年而埋頭於題海和各種各樣的`模擬考試中呢、當初我們從他們這種狀況中走出來,走進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學,難道就是為了追求“平平淡淡是最真”嗎?

在我們四年的每個日子裏,傾注了親人的多少關懷和温暖,他們流淌着辛勤的血汗,默默地支持着子女的選擇,他們惟一的希望就是我們能自己走自己的人生之路。還有,在許許多多的眸子裏時時刻刻地流露着對我們的期待,期待我們能用知識建構大腦、用我們的手去為人們描寫更美的生活。在親人面前,在那些關注我們的人的面前,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去認為“平平淡淡是最真”呢?難道我們付出我們的金色年華,揮灑着父母的血汗僅僅是為了換取這份平平淡淡嗎?僅僅是為了換取一張各科都過了60分的畢業證嗎?小到為了每個家庭的付出,大到為了那如水流逝的時光,我們怎麼就可以輕易認同“平平淡淡”才是真呢?

最欣賞把撒哈拉沙漠變成人們心中的綠洲的三毛,也最欣賞她一句話:即使不成功,也不至於成為空白。成功女神並不垂青所有的人,但所有參與、嘗試過的人,即使沒有成功,他們的世界卻不是一份平淡,不是一片空白。記得有一天和班上幾個新近參加美術班學習的女生談起了她們學習美術以後的感覺和收穫。她們告訴我:並沒有什麼大飛躍,但確實已學會了怎樣用心去觀察一個事物。也許她們永遠成為不了畫家,但是我讚歎她們的這份參與意識和嘗試勇氣。我想告訴她們:即使你們不成功,你們也沒有成為空白。

説到這裏有人會説:我的確平凡得很,無一技之長,不會唱不會跳,更不會吟詩作畫,,註定這四年就這麼平淡了。世上不過只有一個天才貝多芬,也不過是隻有一個神童莫扎特,更多的人是通過嘗試,通過毅力化平淡為輝煌的。毅力在效果上有時能同天才相比。有一句俗語説,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只有兩種:鷹和蝸牛。雖然我們不能人人都像雄鷹一樣一飛沖天,但我們至少可以像蝸牛那樣憑着自己的耐力默默前行。

不要再為落葉傷感,為春雨掉淚;也不要滿不在乎地揮退夏日的豔陽,讓殘冬的雪來裝飾自己的面紗;歲月可使皮膚起皺,而失去熱情,則使靈魂起皺。

拿出我們嘗試的勇氣,拿出我們青春的熱情,大學四年畢業時,再回首,我們沒有平淡、遺憾的青春。

勵志演講稿 篇5

親愛的朋友們:

夢想是一個目標,是讓自己活下去的原動力,是讓自己開心的原因。人生,因夢想而精彩;人生,因奮鬥而快樂。

大家還記得兒時的夢想嗎?每當老師問起你的夢想是什麼,總能聽到豐富多彩的答案:有人想當老師,有人想當科學家,有人想當警察,有人想當醫生。隨着時間的流逝,長大後的我們卻發現夢想都是豐滿的,但現實卻很骨感。當我們走進了這個物慾橫流、金錢當道、極其現實的社會中時,許多人的夢想早已漸漸地失去了原來的光彩。

面對現實,夢想為何會如此不堪一擊?在困難面前,夢想該何去何從?你是否也願意用低廉的價格拋售自己的夢想呢?“不!我們的夢想不能打折!”雖然在追逐夢想的道路上,總會佈滿荊棘,也會有狂風暴雨,但只要我們時刻堅守着最初的夢想,總有一天,成功會屬於我們。

縱觀古今中外,成功人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堅守他們的夢想。

司馬遷曾因觸犯漢武帝,被判宮刑,但他依然堅守着“究天人之際”的夢想。最終,他成功了,他用堅強不屈的意志鑄就了千古絕唱,鑄就了終生的夢想!

偉大領袖也十分重視夢想。他認為人不但要有夢想,而且應該有遠大的夢想。當年毛和朋友討論問題是曾約定了“三不談”的規則:一不談金錢,二不談男女問題,三不談家庭瑣事。他們所談論的都是關乎人民,關乎國家的大事。假使毛當年所追求的只是個人的安身立命,又何來之後的宏圖偉業呢

你也許聽説過在英國的一個選秀節目上,有一位其貌不揚的大媽用行雲流水般的歌聲震撼全場,那一刻夢想的光輝如星潮般漫過在場的每一個人的眼眶。蘇珊大媽用她的事蹟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放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夢想遲早會實現。20xx年感動中國人物劉偉也同樣用他的事蹟告訴我們,只要努力就有希望。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捆綁了雙臂,當眾人的目光歎息其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

我們難以想象海倫·凱勒的世界,那是怎樣漫長的黑夜;我們難以窺探貝多芬失聰時的心境,有多麼的低沉!病魔束縛了霍金的軀體,宇宙中卻瀰漫着他那睿智的思維;智障阻礙了舟舟的發育,而音樂王國裏卻飄灑着他那靈動的音符。正是因為他們心懷夢想,頑強拼搏,才到達了成功的彼岸。

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激勵着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夢想,用努力和汗水去實現它。回首自己的夢想之路,雖也有過坎坷,但始終都沒有放棄夢想。當大學聯考落榜時,也曾彷徨失措,但上大學的夢想告訴我不能放棄,再試一次一定能夠成功。工作之後,雖然很苦很累,也經受過許多挫折,但“教書育人”的夢想時刻在督促着我不斷前行。今後的路依然會有困難,但我相信自己一定會一直堅守着最初的教師夢,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如果現實是一道高牆,為了夢想,我們要有翻越的勇氣;如果現實是一座雄山,為了夢想,我們要有攀登的決心;如果現實是浩瀚的海洋,為了夢想,我們要有搏擊的魄力。

無論歲月在我們臉上增添了多少痕跡,無論現實在我們心口劃過多少道傷痕,只要生命還在,追逐夢想的腳步就會繼續走下去!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