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4篇

來源:文萃谷 1.68W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演講稿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勵志演講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華】勵志演講稿模板彙編4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度過了月朗星稀的中秋,經歷了舉國歡慶的十一,感受了運動會的激情洋溢,我們,如今又要回到校園,回到課堂,收拾心情,整裝待發,投入到新的學習生活中!

曾幾何時的快樂,讓我們暫時忘卻了學習的疲勞和倦怠,曾幾何時的親情關愛,讓我們心情悠然,愛心湧動,曾幾何時的團結奮力,更讓我們信心滿懷……然而這些都應是我們前行的動力,我們現在應該收拾行裝,打點心境,恪守主業,以飽滿的熱情迎接新的挑戰。

轉眼間,近兩個月的時間已悄然而逝,時間緊,學業重,我們應該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生活中,期中檢驗是我們即將面臨的第一項挑戰,要想在這次挑戰中取得勝利,就要沉下心來認真複習。只有播種才會有收穫,只有揮灑出汗水,才能取得挑戰的勝利!

我們怎樣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呢?

首先,我們要仔細思索開學以來所學的知識,認真梳理開學以來的導學案、作業紙,將錯題重新複習,做到無遺漏、無疑問以及考試時無遺憾。在學習習慣方面,我們要繼續保持原來的做法。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汲取最大容量的知識,認真完成每一份作業,做到日積月累,保證每一次練習的效率。同時我們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並不斷改進。

其次,良好的紀律是保證我們學習的基本條件,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並且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並加以改正。只有做到這些,我們才能保持每一天的進步!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這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希望大家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讓我們在短暫的休息後,鼓起夢想的風帆,向着成功的彼岸,揚帆啟航!

勵志演講稿 篇2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高二(11)班向國旗獻詞,我今天將與大家共同探討的問題是《個人與集體》。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曾考問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們苦思冥想:“孤零零的一滴水,一陣風能把它吹沒,一撮土能把它吸乾,其壽命有幾何?怎麼會不幹呢?······”弟子們始終回答不上來,釋迦牟尼説:“把它放在江、河、海洋裏去。”

其寓言可理解為:一個人只有置身於集體之中,才能生存,才能有所作為。這講的是“個人和集體”的關係。

“神八”翱翔太空已凱旋歸來,不用説,這一成就的取得來自於集體的智慧,京津120公里,創世界一流的高鐵時速,不用説,成功來自於鐵路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我國經濟在面對華爾街動盪不安的金融危機,卻仍然以9%到10%的速度高速增長,不用説,成功來自於我國領導等以及全國人民集體的努力拼搏,一粒沙子是那麼不顯眼,一堆鬆散的沙子也沒有什麼作用,但是,當它們和水泥混合起來,有了凝聚力,就堅固無比了。

荀況説:“人、力不如牛,走不如馬,而牛馬為何用也?曰:人能羣,彼不能羣也”。古人早就知道集體的優越性,今人更知道集體的力量和智慧。歌德説:人只有在人們中間才能認識自己。個人離不開集體,只有在集體之中,個人才能獲得發展。換言之,集體是大眾力量的凝聚,集體事業的成敗也取決於每個個體。

所謂集體,是把志同道合的元素合成一個整體,整體的利益高於一切,而整體利益又服務於構成集體的每一個元素,每一個元素的品質直接影響着集體的品質,學校是一個集體,我們每一個同學就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分子,學校的健康發展,為我們每一個同學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所以,我們每一個同學都應當珍惜學校這個集體,珍惜學校的榮譽,為學校增光添彩,只有這樣,我們才無愧是一個明理誠信,方正博學的中學生

作為大廠高級實驗中學的一員,我們更應該懂得我們作為其中一員的義務和責任,更加自覺地擔負起為學校健康發展,邁向更高教育教學水平的責任,為此,我們當更加努力學習,不斷完善自我,約束自己的行為,只有做好自己,才能塑造出人人滿意的學校,才能更利於實現我們光輝的目標!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3

同學們好,我今天跟大家説説,什麼是理想,以及我對理想的一些看法。也可能我的答案是我自己的,你們有你們的答案。

什麼是理想這件事呢,我實際上後來才發現,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而沒有解的時候,理想是一個GPS,是一個生活當中的.導航,是當什麼都不清楚的時候,你知道該去哪兒。這件事我在什麼時候突然明白的,大概在七年前,我和王石 (微博),我們一起去戈壁灘上,從西安開車一直到新疆烏魯木齊,到新疆的時候,突然車壞了,前面那個地方沒信號,如果繼續開,就有可能油燒完了,什麼都看不見,一個參照系都沒有。地下全部都是戈壁灘上的鵝卵石,温度之高,很快就可以把輪胎粘到石頭。我們沒有辦法跟任何人聯繫,我們越來越恐懼,開始焦躁。這時候司機他自己下了車,他就在那邊轉,不斷地在地下看,看什麼呢,看有沒有車轍,看了以後他發現有一個車轍。這個時候他就把車開到那個最新的車轍上面,把它橫過來,然後他就説:“剩下的事情,只能等待,沒有任何奢望。”然後我們就這麼等,等了大概將近一個小時,有一個特別大的貨車過來,因為我們擋住了這個車轍,那個大車就停下來,停下來以後,我們的司機就寫了一個電話,讓他出去以後打電話給那個人,告訴他們我們在這兒,讓他們來救我們。回來以後,我們在車上就討論説:“這事兒靠譜嗎?人家會給你打這個電話嗎?”他説了一句話,説:“在沒有方向的地方,生命是唯一的選擇的時候,信任是最可寶貴的。”結果我們又等了一個多小時,果然我們的車子過來了,把我們接出去了。

這件事讓我一直在想,什麼最恐懼呢?不是沒有錢的時候,不是沒有水的時候,也不是沒有車的時候,最恐懼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方向的時候。當你有了方向了,其實所有的困難都不是困難。我就想,理想這件事情,就相當於在戈壁灘上,你突然找到了方向。其實生命當中,要想活下來,第一件事是有方向。

但是這個方向是怎麼確定的呢?是你心中要有一個價值觀。這個價值觀就是是非判斷。我想説的是,你有任何理想,你都要堅持到最後,你都要能兑現你的諾言,而這個價值觀是什麼,是誠信的價值觀,道義的價值觀。

有了價值觀的驅使,你就會有一個方向感。這個方向感,每個人不一樣,每個時代也不一樣。20年前、30年前所謂的理想,沒有個人理想,我們只有家國情懷。黑格爾講説,羣眾是什麼,羣眾是沒有意義的零,而領袖是一。所以在20年前,我們都是零,我們不能談我們的理想,我們能談的只是領袖的理想、國家的理想。所以你們會發現,比你們大20歲、30歲的人,説話的詞兒都是大詞兒,特別大的詞兒,一説都是國家、社會。但是你仔細看現在的人,這個時代,説的都是小詞兒。比如説我喜歡放風箏,就這一件事,我要放到全世界第一,這就是一個理想;比如説我想娶個好媳婦,過個好日子,這也是理想;比如説我要找一個高富帥,最近學生畢業的時候,教室經常打出橫幅,説三年變成高富帥,對面女生宿舍打出橫幅,一定要成白富美,這也是理想,你不能説這不是理想。

所以在今天,社會理想、國家理想變成了個人理想而已。我不是很贊成任何一個社會都讓政府、領導人、大人教我們小孩、小人物、年輕人去追隨他們強加給我們的理想,我主張我們應該在一個時代、一個環境下,根據我們的現實、我們的價值觀來確定我們的追求,提出我們自己的理想。

理想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人有了方向感以後,人會快樂,生命會變得簡單,你就不會在現實中變成“糾結哥”,你會變成“淡定哥”。比如錢這件事,對我們來説很重要,但是我們人一生最苦惱的事,有三件事情算不準,第一算不準今後你要賺多少錢;第二算不準有多少幸福和痛苦;第三算不準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離開這個世界。所以當我們碰到大量金錢問題的時候,我們就很糾結,但是你如果有價值觀、有理想,你算賬就變得非常簡單,人活得很通泰。

我自己的例子是,我每天要經常算賬,但是我自己就做三件事,第一看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第二算別人算不清的賬,第三做別人不做的事情。同學們仔細看,什麼人最快樂呢?有信仰的人快樂,心裏頭有方向感的人快樂,理想就是一個方向感,就像在黑暗隧道里的那個光明,如果你們失去了這個光明,你會恐懼,會死亡,而有了這個光明,你會行動,會前行,這就是理想在我們生命當中給我們的意義。

當然,理想這件事情,也不能把它誇大到什麼都能解決,它是一個保健品,它不是個速效救心丸。所以理想它是一個增加概率的運動,有理想的人和沒理想的人,只不過是成功的概率一定是高一點,快樂程度高一點,毅力強一點,走得遠一點,心裏頭踏實一點,無非是這樣。但不是説養了理想,今天你20歲,然後25歲房也有了,車也有了,媳婦也有了,什麼都有了。一切都是叫“追求理想,順便賺錢”。

今天並不是説這些不重要,當我們面臨人生剛開始的時候,工資很重要,房子很重要,老婆很重要,但是,天下事了猶未了,有很多事情,你方向不對,結果就不了了之;你方向對了,解決一個問題,就上一個台階。

我知道一談理想難免要談到現實。大家總是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我們永遠都在講理想,永遠都不能夠和理想擁抱在一起。我是這麼看,理想永遠是從現實中孕育出來的,因為不滿,所以有夢想,因為沒有,所以才需要,因為很弱小,所以想強大。

我們跟理想之間怎麼對話呢?理想只是告訴你要去哪裏,怎麼去,這件事是你自己的事兒,理想告訴你要娶一個好媳婦,但具體怎麼娶,你還得上節目。所以簡單也可以這樣講,現實是術的問題,但我們講的理想是道的問題,就是説是去哪兒,為什麼要去哪兒,這是理想回答的問題;怎麼去,什麼時間去,怎麼到達,這是現實中每天要解決的問題。

勵志演講稿 篇4

首先謝謝主辦方的邀請,也非常榮幸有這樣的機會來到嶽麓書院,來到這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聖地來朝聖,並且向大家請教。在這邊我們除了有一個朝聖的心情之外,我們還多了一份愧疚,為什麼會愧疚?因為我們知道,在這裏我們能夠感受到的東西,能夠看到的東西,恐怕都已經不復存在。比如説我們看到這四個大字: “忠”、“孝”、“廉”、“節”,是否還有?這裏看到的“整齊嚴肅”到底有沒有?我們也會疑問,比如距離曹老師頭頂五尺的,上面這個“實事求是”到底還有沒有?我想我們都會有一個問號,而為什麼中華民族發展到今天,會在我們腦海當中變成一個問號,那我們對祖先的愧疚就在這裏面。

既然是誠信的話,我首先要問自己,我做不做得到實事求是,我能不能做到完全的誠信?我不敢保證,這是我的實話,所以我們要以誠信的態度來表達對自己不誠信的愧疚。

我的恩師季羨林先生,去世已經五年了。季先生的十字箴言是“假話全不説”,五個字,一句假話都不能講,這個我向大家保證,我做到了,還有五個字,叫“真話不全説”,我也向大家保證做到了。所以我只能在這個限度裏,做到實事求是。

今天我要跟大家請教的題目是《從傳統文化中尋找誠信》。我想首先強調的觀念是“信”是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得以延續,得以發展下去的一個基本前提,但是它從來沒有居於最高的位格。這一點是很特別的,我們知道比如説孔子講的是仁、義、禮,孟子延伸了,仁、義、禮、智,“信”是到漢代才由董仲舒提出了仁、義、禮、智、信,從此有了“五常”的説法。“信”本來就排在最後,而且被列入所謂的“倫常”時間最晚。從歷史的角度,不要籠籠統統的講,仁、義、禮、智、信都是中國古代最高價值,不是,不是這麼一回事,這是第一。

第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信”,一直好像沒有獲得獨立的和至高無上的地位。比如説我們可以看到《史記》當中的記載,例如孔子的話,“主忠信”、“言忠信”,信從屬於忠。信一直從屬於忠,我們知道忠在中國古代就很簡單了,你忠於誰,忠要有一個目標的,忠於誰的,忠於皇權,忠於一個統治權力。所以孟子,其實孟子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一句話,“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很少有一種文化當中,會公然説這樣的話的,“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哪一種文化當中敢這麼説?

我前面講的兩個歷史事實,第一位格要思考,比如一個皇帝,如果他不講信用,言不必行,行不必果,這不構成要推翻他的理由,但是如果他不仁不義,就要推翻他了,那説明“仁”的位格就比“信”高,所以信的位格好像有點問題。第二從屬性,比如説信從屬於忠。這兩點我們一定要思考,這兩點是中國傳統文化當中誠信文化比較容易被我們後人忽略的原因。我們往往帶着無邊的自豪和驕傲看待祖先的財產,這個當然好,但在我們飛速前行的過程中,能夠暫時停留一下腳步,能夠低頭反思一下,能夠回頭看一看祖先的路,這是我們一直在做的工作,這完全對。但是這不等於我們就應該忽視或者是忘記我們文化當中隱藏的一些隱性基因缺陷。這個不等於我們不尊重自己的文化,我們不崇尚自己的文化,我們不愛我們的祖先,我想我們不必講。

在今天,第一我們要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當中對於“信”的一種比較微妙的定位。第二我們要意識到近幾百年當中中國傳統文化遭受到到的打擊,“信”文化不可能獨善其身。毫無疑問,對傳統文化當中誠信之源的重新認識,仔細的反思,並且由之將它和今天中國的現實發展結合起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那麼還是這一句老話,大家一定能認可,在“實事求是”的匾額下面,我肯定一句假話都沒講,這個大家能認可。但是我想大家也會體認到,並且理解我,原諒我,不要批判我,我肯定還有真話沒講,大家也聽到了,但是無論如何我努力地在朝着實事求是這個目標去接近,希望一直在一個無限接近的過程當中,謝謝諸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