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演講稿[必備15篇]

來源:文萃谷 1.01W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的今天,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裏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者演講稿,歡迎大家分享。

記者演講稿[必備15篇]

記者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很榮幸在記者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在這樣特別的時刻,我能代表新加入集團公司新聞戰線的同志們在這裏發言。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裏向所有新聞工作者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因為今天是我們自己的記者節節日。向所有領導表示最真摯的謝意,因為你們的鼓勵鞭策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新聞工作是一項神聖而光榮的事業,是值得我們執着一生而追求的事業,是讓我們永葆青春活力的事業。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我們肩負着歷史的.使命,承載着時代的重託。我們是集團公司的喉舌,時刻向30多萬職工訴説着集團公司的發展方向,記錄着集團公司的輝煌歷程。

所以,我們不光是一名新聞工作者,更是集團公司發展的觀察者、記錄者和守望者。我們幸福,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我們筆尖流淌出的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我們鏡頭下記錄的一張張喜悦的照片,都在向我們傾訴着集團公司跨越發展給職工生活帶來的幸福安康。

我們辛苦,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風餐露宿、終日奔波是我們生活特色,加班加點、通宵達旦是我們經常性工作。當霓虹閃爍的時候,我們在燭光下記錄着集團公司發展的步伐;當合家團圓的時候,我們伴着孤獨走向新聞發生的地方;但無論怎樣艱難,不管如何危險,只要有新聞的地方,我們就不會退縮。我們快樂,因為我們是新聞工作者。

記者演講稿2

站在新年,回望去年,總有一種感動讓我淚流滿面。

我想起新聞界“好記者講好故事”活動的數個感人瞬間,想起舉辦中的艱難曲折與欣喜快樂,想起去年冬天在全國新聞單位和高校的巡講,恰如冬天裏的一把火,再次點燃學子的新聞理想,恰如春天裏的一股暖流,重新激發出記者的崇高企盼——不忘初心從哪裏出發,本來為何出發,現在如何再次出發。

對記者來説,講故事是本職,講好故事是本事。把好故事講好需要水平,好故事是有味道的。聽好記者講好故事,從演講比賽到全國巡講,有些故事,我都聽了十多遍了,每次都流眼淚。有些故事,聽了多次終於有一次忍不住流下眼淚,因為講故事的人水平不斷提高,把內心的真情盡情綻放、深情釋放。做成一件事,收穫一份感動,同時培育一個講故事的人,把他講故事的潛能發揮出來,這於我,也是一種欣喜。

有人説,好的講述應該有“三聲”,掌聲、笑聲、哭聲,是效果也是標準。聽着他們的故事,回味這些掌聲、笑聲、哭聲,我想到了許多。我是一個服務者,參與者,但首先是一個傾聽者。

掌聲來自哪裏?在廣西師範大學,解放軍報駐西藏記者站的郭豐寬講了不到七分鐘,掌聲響起十三次,老郭沒想到,我們沒想到,大學生來之前也沒想到。

四個人,四個故事,真實再現了西藏的苦、戰士的愛、生活的難、人民的情。講到一些細節,講到起承轉合,掌聲從千人現場的各個角落響起,匯成一條人心激盪的河流。這掌聲,讓老郭都有點懵了。其實,他剛下高原不久,來到平原還有些醉氧,上台前還頭疼得要命。你獻出這份真情,人家就回報這份真情,你奉獻這份赤誠,人家就回報這份真誠。老郭説:“講完這場,我就要重新回到高原,回到駐守邊關的戰士中間,迎接新年。”掌聲再次響起。

地理的高原不是所有人都能抵達,人生的高峯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到達,但情感的高峯只要真心付出,每個人都能真實體驗。

笑聲來自哪裏?對於湖北人民廣播電台的簡然來説,各個時代的大學生有各個時代的笑聲。

她講的題目是“今夜不寂寞”。大學生一聽就笑了,而且是鬨堂大笑。她讀到的'是:雖然有一種難以跨越的溝叫“代溝”,雖然有一種差別叫“階層”,但也有一種溝通方式叫“共情”。她理解這就是今天的年輕人,她也輕鬆地笑了。她講二十一年前寂寞還是寂寞的意思,而菊花也還只是一種花,她説堅持了二十一年做這個響徹湖北夜空的欄目,講其中遇到的人,講做過的事,講到殘疾姑娘找到愛情、農家孩子走入大學。聽她講着學生曾經擁有的故事,大學生們的表情由輕笑到莊重到會心一笑。當聽完夜幕下的故事,簡然愛心基金啟航,大學生的笑聲和掌聲交融一起,經久不息。

簡然説:“是的,我們必須懂得俯下身去,懷着恭敬的心情仔細傾聽比你更微弱的聲音,我們的故事不在於多華麗,而在於多少人能聽得明白,能説進多少人的心裏。”敬畏高尚就從尊重他人開始,講述故事首先從學會傾聽開始。

講故事必須眼中有人、心中有情。尊重聽眾的心理首先必須關注聽眾的表情。年輕的記者在這方面走得更遠。

做特別報道的吳喆華講的故事題目是“可以沒有愛情,但不能沒有真相”。看到演講題目播放出來時現場有笑聲,他上場鄭重強調“本次演講不是來徵婚的”,立刻又有笑聲。他講如何去暗訪,借工牌混進工廠、把U盤含到嘴裏、見到有人來追趕躺在平板車上溜出來……這些生動的細節,引來陣陣笑聲。笑聲背後是會心,是共鳴,是對新聞事業執着追求的共享。笑聲背後雷鳴般的掌聲,何嘗不是對輿論監督的肯定,對堅守職業精神的讚許,對新聞使命的敬禮。

復旦大學一位教授説,應該讓好記者進課堂,讓好故事進課堂,幾個好故事勝過半學期課。是的,講故事裏面的笑聲,講故事之前之後互動激發互相啟發的會心笑聲,表明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課可以講得更生動活潑一些,可以更豐富多彩一些。講故事不是端着的,聽故事不是坐着的,那是人與人的互動、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傳遞。在浙江大學巡講,數百人無一退場,聽説不少人聽着聽着就推遲或放棄了晚上的週末約會。

哭聲來自哪裏?因為講的都是記者親歷、親見,故事都是記者自採、自寫,好記者講起好故事,身段是柔和的、聲音是平和的,但越是這種平和,越是映襯出故事的真切真實。

哈爾濱日報陳楠講到在採訪與救人之間抉擇時,認為記者應該先救人,而準備救人前考慮到可能有去無回,把父親多年前贈送自己的筆交給別人,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眼矇矓。父親盼子快快懂事的殷殷希望、記者社會責任要求必須暫時放下可能永遠失去的父子親情,這支筆的故事讓人淚流滿面。

光明日報鄭晉鳴講述小島夫妻故事,講到王繼才升旗、王仕花敬禮,姿勢並不標準,卻美得讓人掉淚,讓聽者也情不自禁掉淚。沒人要求、也沒人看她們升旗卻堅持守島二十八年,一萬又二百二十天,用壞了一百七十多面國旗,聽壞了十九台收音機。“為什麼堅持不悔?因為島就是家就是國,守島就是守國家,如果當年日本鬼子侵略連雲港時,我們有人在,敵人就上不來。”聽着這話,多少人感慨良多、沉思不已。講到大女兒結婚化了五次粧,父母遲遲沒有來,因為遇上台風天,講到 “我走得慢點,或許爸媽就能趕上了”,聽着姑娘的心聲讓人淚流滿面。親情永遠是撥動人最柔軟心絃的撥片,真情永遠是打濕人最温暖臉龐的泉眼。鄭晉鳴講別人也是講自己,講寫了半輩子好人,還是有沒寫完的故事,每次講到最後“我在崗位工作的時間還剩五年,做事的時間越來越少,但做人的時間越來越長”,場場都是掌聲經久不息。

掌聲源自感動着你的感動,激發一種噴薄而出的衝動和激動。笑聲源自快樂着你的快樂,湧起一種自然而然的觸動和會心。哭聲源自情不自禁的傷感,流淌着一種無法隱瞞的情意和情懷。傾聽台上故事,傾聽台下“三聲”,鼓舞我們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此次巡講,走進新聞單位和高校,再次感動新聞記者,感動新聞學子。新聞記者正在路上,需要激勵。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需要選擇崇高,也需要腳踏實地。在堅持與放棄之間猶豫,需要堅定信心,也需要不忘初心。對這些關切與思考,好記者的好故事應該説給了部分答案。新聞學子激情夢想,展望來時的路,熱情滿懷。新聞記者行進中國,抒寫精彩故事,走得越深,寫得越實,文風更加清新,故事激盪人心。

我們傾聽這些故事,聽着那人那事,聽着掌聲笑聲哭聲,三生有幸也。身處這個偉大時代,倍感幸運。有觸摸温度的手,有體會真情的心,對人民有深情,對生活有熱愛,就會有發現美的眼睛、傾聽故事的心情、傳遞故事的衝動,這種處處留心,這種時空移位,這種角色換位,我想,不但應該是記者的職業歷練,也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體味別人、體會歷史、體察時代的情感磨鍊。

記者演講稿3

15歲那年,我就夢想自己像電視裏的記者那樣,手握着話筒,出現於各個新聞前沿,享受着激情四溢的精彩生活。

19歲那年,我遠離了最初的夢想,走進了部隊。臨走那天,很傷心地帶着收集多年的資料,以為要和夢想訣別……

是上天被我的執着感動了吧?繞了一圈,又讓我找回了最初的夢想。南鄂晚報給了我放飛夢想的舞台。

我正是在3年前的11月8日,被領進了“夢想的大門”。但有些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分配到最前線的新聞部門,而是被分到了以專業性採訪和創收為主的專刊部。但部隊教育了我,工作崗位不分好壞,哪裏需要哪裏去。

要從一個普通的新聞記者成長為一個專業記者和廣告經營人員,這期間困難還真不少。投入工作後發現,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專業型的記者,在自己的領域裏服務於社會和人民,同樣了不起。三年來,我用手中的'筆,通過《置業維權》等欄目,為不少市民提供諮詢和維權,解決了他們在購房、裝修以及物業等售後服務遇到的諸多問題。

還記得那頭頂臉盆度日的黃大姐一家。在四處尋找幫助無門的情況下,黃大姐抱着最後一點希望撥通了我的電話,那個時候他們一家因為新房漏水已經頂着五六個臉盆和瓶罐生活了1年,因為長期漏着臭水,牆面發黃了,新裝修的吊頂也到處黴爛了,最不能忍受的是那滿屋的臭味……可管道問題誰來管呢?找開發商,不理;找物業,不理;找部門,説重證據,四處奔波卻無人來管。看到黃大姐一臉愁容,我深感肩上責任重大,通過收集多方有利證據和專業知識,找部門出面協調,開發商終於肯出來承擔責任並解決了問題。再次受邀來到黃大姐家,看到他們的家變了樣,有了幸福的家、又有了幸福的笑容,我的心裏別提多高興,也深切地體會到專刊記者的社會責任和價值。

站在此刻回頭望,突然發現最初的夢想依然清晰,從三年前走近報社那天開始,我就在堅定地為實現夢想而努力着、追求着。看看前面的路,大海般的寬廣,等着我的是那一路的藍,雖然免不了風浪,但我知道,只有經得起風浪才能看到夢想對岸的風景啊!

記者演講稿4

記者朋友們、同志們: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迎接第十四個記者節。我謹代表中共茶陵縣委、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新聞戰線上的同志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親切的問候!

記者節,承載着光榮與夢想,我們用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載着時代發展的每一個腳印。記者節,意味着責任和使命,我們必須肩負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忠實地記錄生活和社會的點點滴滴。

新聞工作者是歷史的記錄者和宣傳者。我們活躍在人民羣眾之中,穿梭於社會萬象之間,傳播黨的聲音,反映民生民意。用文字描繪着絢爛的世界,用鏡頭記錄着多彩的生活,用語言傳達着真誠的情感。我們為發展吶喊助威,為改革鼓勁造勢,為和諧凝心聚力。哪怕是最微弱的聲音,匯聚在一起,也能夠奏出響亮的樂章。正是廣大新聞工作者的默默耕耘,無私的奉獻,讓我縣的新聞宣傳工作結下了豐碩的.成果。

今天,我們在這裏歡度節日,享受社會給予榮譽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意識到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這是新聞工作者最崇高的追求,是黨和人民的信任與重託,是媒體和時代的要求與呼喚。我們一定要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紮實的工作作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樹立新的標杆,抓住新的機遇,迎接新的挑戰,濃墨重彩譜寫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最後,祝全縣新聞工作者節日快樂!

記者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事,親愛的朋友們:

大家晚上好!

我是××電視台的記者××,今天非常榮幸在第十一個記者節即將到來之際,代表十

佳優秀記者在此發言。首先請允許我在這裏向所有記者同仁們表示祝福,同時向關心和支持我們廣電事業的所有領導、各界朋友送上最誠摯的謝意,因為你們的鼓舞與鞭策是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因為喜歡博學的央視名嘴水均益,因為喜歡睿智的白巖鬆,喜歡犀利的意大利記者法拉奇,14歲那年,我立志要做像他們一樣的記者20××年夏天,剛剛邁出大學校門的我,懷揣着當年的夢想,走進了××廣電。這個選擇,讓遠在長沙的父母始料不及,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女兒會在離他們千里之遙的××紮根,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女兒能一直在這個辛苦的崗位上執着的堅守。掐指一算,今天是我來__的第490天,回想這四百多個日夜,一個女孩子,背井離鄉沒有朋友,語言不通,完全像沒有歸宿感的浮萍,隨風飄零。幸運的是,在領導和

同事的關心幫助下,我慢慢地適應,並融入到記者這個行列,融入到這座城市。從第一次採訪時因語言不通,與被採訪者面面相覷的尷尬,到現在靈活自如的問答;從第一次稿件被要求重寫時的羞愧到現在得心應手的寫稿......這一路,佈滿了太多的坎坷和荊刺,凝結了太多的辛酸和汗水。

我清楚的記得今年六月五號那個深夜,那晚我在做的__義工特別節目。為了趕在第二天播出,我加班到凌晨2點。就在片子快要做完的時候,突然,電腦死機了可怕的是,節目沒有保存,大家都明白,這就意味着前面所有的工作都白費了......眼看第二天的節目將受到影響,那一夜我對着空無一人的製作室失聲痛哭——

人們常説記者就意味着與奔忙和汗水相伴,但我始終固執地認為記者這個職業是精彩的。因為你在讀懂別人的時候,也在檢閲和豐富自己,很多時候,你採訪的對象,就是你奮進的動力。

今年夏天,在和陳主任,楊哥一起拍教育專題片的時候,小黃鑫悲慘的家庭遭遇。張賢亮血氣方剛的父親張聖剛,面對兒子的學費沒有着落的.失聲痛苦,張曼為母親還是為自己前途苦苦糾結的辛酸,這些讓我震撼。這期間我採訪了一位從小喪父,家庭貧困的的優秀學子張少亮。今年他以618分的好成績考上了武漢大學。有一天我意外的受到他一條短信,短信內容是這樣的:__,來武漢一個月了,大學生活很精彩,這些都應該感謝你。短短几句話,讓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滿足。其實我應該感謝他們,是他們給了我無限的勇氣和力量,是他們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名記者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除了這些,還有不向死神低頭白血病少女李怡曉,還有為弱勢羣體積極奔走的__義工......他們讓我在奔忙的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精彩。

很有幸,能成為××廣電大家庭中的一員,生活在這個大家庭,讓我倍感榮耀,廣電前輩給我們新人做出了榜樣,他們對電視的執着,對新聞工作的一絲不苟,為我們樹立起了標杆,可以説在__每寸土地,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廣電人的汗水記者節優秀記者發言稿。

經濟工作會議期間,精彩鮮明的新聞報道,深刻有力系列專題,吹響了__快速發展的集結號。

特大洪災中,哪裏有險情,哪裏就有我們一線記者的身影,他們用形象的畫面生動的文字奏響了__眾志成城,抗洪搶險的最強音。

創建省級衞生城市,我們記者穿梭在每個街頭巷尾,每個基層單位,一個又一個的催人奮進創衞報道,一篇又一篇鞭辟入裏的監督檄文,他們用青春的汗水和火熱的激情澆注這個城市最美的一抹綠色。

今天是記者節,是個承載着記者職業光榮與夢想的節日,作為電視台記者,我和我的同仁無比自豪和驕傲,同時也感到的責任重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積極堅持正確導向,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創新思維,用我們的筆去描繪__發展的美景,用我們

的鏡頭記錄__發展變化的每一刻;用我們的心去感受__前進的脈搏。用行動向黨和人民,向各級領導,向__萬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謝謝!

記者演講稿6

1999年7月,一個農村的大學畢業生自薦來到了xx人民廣播電台。住着平均每天1塊錢合租房,吃着每頓不超過3塊錢飯菜。但工作起來卻一絲不苟,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工作充電。

那個年輕人,十幾年來,幾乎沒有因為個人原因請過一天假,甚至,結婚和生孩子,甚至岳父去世,也是等到老人火化後,大清早,6點多鐘,趕回到工作崗位上了節目。那個年輕人就是我。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可以第一時間為受眾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2007年3月4日,遼寧遭遇了56年未遇到的大暴雪。3月5日,大雪封閉了所有的交通。我和台裏的同事及時進行了溝通,由附近的主持人上節目,我來報道雪情。一大早,大北風颳得讓人睜不開眼,我從大窪出發,深一腳,淺一腳地,跌倒了爬起。有時走幾步還要後退幾步。當時,大雪最深的地方已經淹沒了305國道兩側平房的房檐。走到半路到達田家的時候,我真的又冷又累,找了一家商網要了一杯熱水,歇息了一小會繼續趕路。路上我連續發了3次現場報道,及時報道了雪情和沿線的交通情況。用了將近4個小時,既完成了報道任務,又成功到達單位。領導和同事們,都誇我精神可嘉,可我想這樣才像個記者,在急難險重、突發事面前必須能夠衝得上去。我一個人付出了一些,卻讓數以萬計的聽眾瞭解到了真實的雪情。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裏面縈繞着温暖和濃濃的愛的味道。2008年5月15日,xx市電台與運輸管理處,要做一個“迎奧運、綠色出行”的特別直播活動。可是,5月12日,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就在活動前一天,我們不約而同地想到,在原有活動中,增加為汶川同胞愛心捐款環節。活動一開始,愛心就像潮水般向我們湧來。出租車“愛心車隊”排成一排,10元、20元、50元,捐款帶着温度被投入到捐款箱內。私家車也相繼停了過來,一位大姐從錢夾裏掏出1000塊錢毫不猶豫地投到捐款箱內。一位大娘從二基地步行來到世紀廣場,從襪腰裏掏出100元,小心翼翼地放入了捐款箱,激動地説:“我老了,可以少吃點、喝點,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這個老太太也要獻上一份愛心……”外地的一位司機途徑盤錦聽到直播節目,讓人捎來200元,表達心意。一個企業家帶着墨鏡,走下車徑直走到捐款箱旁,一句話不説留下了3萬元。在活動即將結束的時候,社會福利院的老榮軍穿着軍裝,唱着社會主義也表達了濃濃的心意。整個上午的活動,我們為汶川籌集善款達20餘萬。

還有這樣一個場景,讓我至今難忘。那是一位環衞工人在風雪裏在沒有任何遮擋的情況下,就着水吃饅頭的情景。這個情景讓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努力的要為環衞工人做些什麼。2012年12月4日一場大雪過後,我和同事們走上街頭為環衞工人送去熱水。並通過電波號召臨街商網、企事業單位和住户加入“温暖小站”為環衞工人提供歇腳的地方。台領導對此非常重視,要求廣播電視互動,新聞聯動。接二連三, 150餘家“温暖小站”出現在盤錦的.城市鄉村。“温暖小站”讓環衞工人去除了害羞心裏,大大方方地到裏面喝杯熱水、休息休息,她們不會説什麼,只是感謝!淚珠在笑臉上滑落,温暖卻在她們心裏油然而生。中央文明網和遼寧衞視遼寧新聞對此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温暖小站,温暖了XX,温暖了全城。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既能夠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又能又能為百姓提供服務,匡扶正義。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車的後備箱裏,長年備有一雙靴子。記得,2012年初冬,一位農民朋友給我們打來電話反映我市一鄉鎮,部分水利工程偷工減料,上水線水泥不堅固,存在豆腐渣情況。為了弄清事實的真偽,我和同事下了節目後,驅車加步行,兩個多小時趕到現場。在現場,農民朋友拉着我的手激動地説“沒想到你們能來,來得這麼快,這麼辦事兒,沒有你們這國家的利益和我們的利益就要受損了!” 來到上水線裏,農民朋友脱掉水靴,光腳站到了有冰碴的水裏,要把鞋給我換上,我執意不肯,讓他把鞋穿上。我輾轉騰挪,腳上沾滿了泥巴和冰水,跋涉了近半個小時,鞋崴壞了,腳也受了傷,但卻贏得了當地農民朋友對我們沉甸甸的信任!後經我們聯繫國土資源、水利、鄉鎮政府等多個部門溝通取證,工程施工方對工程重新加固,問題得以解決。從那以後,我買了一雙長靴常年放到了車的後備箱裏,每每到農村採訪,都會帶上它。我知道,身為記者,要想服務好受眾,首先要融入他們!

我熱愛新聞工作,因為它給了我傳遞正能量的舞台,給了我可以影響甚至改變他人的機會。今年的4月19日是《行風熱線》開播10週年的日子。從它的出生到10歲的生日,我一直在它的身邊。這麼多年,我報道過3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兒媳的“最美婆婆”羅榮芬。全國十大見義勇為好司機——張海娟;拾到6元多元,及時物歸原主的好的哥“胥繼東”等等。十年間,我和我的夥伴一起為盤錦的百姓解決訴求和政策諮詢超過了7萬件。因為我的執着和努力付出,盤錦市人民政府授予了我“盤錦市勞動模範”的稱號,遼寧省廣播電視局授予我“遼寧省金話筒“等榮譽。而我的聽眾更是把“xx好人”、“政策110”、“正義哥”等美譽送給了我。讓我更加感覺到身上使命和責任的重大。

我熱愛新聞工作,所以我要執著地走下去。 通過我們的眼睛、我們的聲音、我們的職業,讓更多的人得到關注,享受平等,擁有尊嚴。親密接觸和聆聽了更多新盤錦和盤錦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就像一張張砂紙打磨着我的思想,讓我對新聞工作始終充滿熱忱與投入,對新聞職業始終保持敬畏與尊重。不管我們走得多遠,都不會要忘記當初為什麼出發!

記者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就在剛才,聽了幾位同仁精彩的發言,我對大家為新聞事業付出的努力和執着而感動,我也為領導和同志們對我工作的認可和肯定表示感謝!在外人眼裏,記者是風光、神氣的代名詞,在我真正成為一名記者,在新聞採訪的路上行走後,我對記者這個職業有了切身的體會,我才發現,這個職業在她鮮亮的外表下,最真實的內涵,就是“責任”。記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做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記者是責任、是重託、是公平、是正義,這一職業考驗着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

作為一名已經不年輕的女性記者,工作中我始終牢記曾經也是宣傳戰線上的父親送我的幾句話:工作中要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養淡泊名利的心態;鍛鍊得心應手的文筆。我也是一直向這個目標努力去做的。記得那是剛做記者的一年夏天,我隨縣醫院採訪,天氣炎熱再加上我暈車嚴重,幾乎走了一路吐了一路。可是到了目的地,想着工作任務,我強忍身體的不適,抓緊時間按照原定的計劃拍攝、溝通、採訪,那天完成任務回到家天已經黑透了,由於第二天要做節目,我又連夜把稿子趕出來。後來醫院的領導還對我説,小何你看起來柔弱沒想到工作起來還有股拼命的勁兒。可我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最平凡最平常的,所幹的一切都不過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我覺得,做記者,辛苦也欣慰。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8

局台領導、各位老師、各位電視同仁,你們好:

我競聘的崗位是首席記者。請允許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今年35歲,1991年從xx師專畢業,當年參加地直分配,被分配到xx崇山煤礦。在那裏工作了7年。7年中做過xx市在煤礦舉辦的機電中專班的語文課老師,崇山煤礦職工教育培訓中心的職員。後來擔任公司

及煤礦辦公室祕書。曾多次到井下,親身體驗了煤礦工人的辛苦與不易。在這期間,我在工作之作。曾創作大量詩歌散文作品,後期開始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試論企業人才培養》獲得xx市重工局論文一等獎。1997年底從企業停薪留職。1998年8月被招聘到我單位。作品獲山東電視新聞獎二等獎,xx廣播電視一等獎等獎項。目前在電視專題部工作,是鄒平縣十佳記者。

回顧我六年電視工作的經歷,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長離不開電視台這個事業發展的平台,我的每一個進步離不開局台領導的教育和指導,離不開同事們的幫助、支持和鼓勵。今天借這個機會,我向你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我希望在今後能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電視新聞工作者,首要的要求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沒有主見。思想從哪裏來?從不斷的學習中來,從工作實踐中來。新聞界有一個現象,科班出身的記者有時打不過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為什麼?因為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厲害,這三板斧是他從實踐中得來的,是他多年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乾淨利落,非常實用,如果用現在的説法,就是效率高,效益好,一個“快”字就能讓諸多高手膽戰心驚或者人頭落地。但是現代的“程咬金”也要學習,也要創新和提高。因為三板斧在這個傳媒業迅速發展的時代是靠不住的,你要對社會發展有清醒理性的認識,首先就要做一個善於學習,善於工作的人。

生活的積累、經驗的積累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種積累的過程有時是一個忍受寂寞的過程。你要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就修不成正果。工作六年,很難説我就修成了正果,但是有一點我很欣賞我自己,那就是我在不斷的學習,不輕言放棄。

我出生在70年,在農村長大,家境貧苦。我弟史姊妹三個,在母親的教誨下,都考上了學,這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勞力缺乏的情況下,一個農村普遍家庭,三個孩子都能考上大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應該感謝我母的堅持,一種韌性的堅持。艱苦生活的經歷對任何一個人都是一種最好的鍛鍊,對一個新聞工作者更有它積極的意義。試想一下,一個不瞭解生活,不熱愛生活,不關心社會的人,他又怎麼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去感動人、激勵人和影響人。在這裏我説一件事情,在我讀高的時候,每個月都要回家,跟家裏要口糧。那年我讀高三,大學聯考在7月份,家裏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父母沒辦法,只能賣掉家裏養殖的百十來只雞。父母掌握了我回家的規律,所以每次回家,家裏的那些正在下着蛋的雞就會少上幾隻。我每次回家關心的是我的飯錢能不能拿到。但是母親那時會是什麼心情呢?她一定是有些無奈,因為有一個細節是我至今都難以忘記的,那就是每一次回去,好都會當着我的面,數一數那些雞的數量。在當時農村經濟遠沒有像現在發達的條件下,那些蛋雞是整個家庭最為重要的經濟來源。那些雞在被母親拿到集市上賣掉後,它們的命運……他們可以説都壯烈犧牲了。後來臨近大學聯考的時候,家裏的雞已沒有多少了,又染上了雞瘟,在太陽底下站着,聳着肩膀,無精打采。突然倒下的話,那就是死掉了。這是一些看起來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就是這樣一些小事,讓我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人生奮鬥的意義,努力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有時我也想,生活真是一本大書,樂觀積極的人讀到的是希望和愛心,悲觀消沉的人得到的是冷漠與隔絕。

做事先做人,做新聞工作更是如此。生活的經歷,尤其是一些苦的經歷給了我很好的教育,這種教育能夠讓我始終保持一個平民的心態,塌實的工作;能夠讓我不斷的學習,永不滿足,在成長中學會奔跑;能夠讓我如終用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迎接挑戰。在電視專題部工作以來,我先後擔任過壟上行欄目、樑鄒縱橫、走出家門的鄒平人等欄目的負責人。在擔任“壟上行”欄目負責人期間,我開始嘗式把新聞人物化,把人物生活化,把生活故事化。當時最明顯得一點就是解説詞的變化,你要講故事給大家聽,你的解説詞就要口語化,書面語氣盡量少用,甚至不用。解説要講創新,畫面要創新,節目結構和編排也要創新,欄目包裝也要創新。思想更要創新。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永遠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做的很好了。這是我經常對自己説得一句話。在我編輯一期“走出家門的鄒平人”節目時,張濤告訴我,在節目的結尾,可以用被採訪人的一句經典的話,用字幕的形式表現出來,結束全片,能使節目更加完整,甚至能增加節目整體的分量,這個建議非常好,我當時具是很感激,因為他在關心我做的節目,也可以説他在關心這個節目的創優和創新。

節目的創優和創新伴隨了我新聞工作的.全過程。六年的工作積累,更多的是給了我一種信心,一種做好電視節目,開拓事業空間的信心。我希望能把這種信心傳遞給更多的人,不管他做什麼,是什麼職業。

我沒有上過正規的新聞學院,依靠同事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逐步掌握了電視節目的製作流程,並主動追求更高的採訪製作水準。景台長曾給我説過一句話,大體意思是不要

怕多幹,多幹了不會吃虧。有時候,人最怕的是吃虧,但是是吃小虧還是吃大虧,自己應該有個把握。我想如果一個人不學習,不努力工作,就是吃大虧。

我非常感激局台領導給了我更多鍛鍊和學習的機會。在一個單位,對所有得人來説,發展的機會是不均等的,但是幸運的是我擁有了這樣一些機會。域外採風活動已開展多年,由宣傳部、電視台和報社各抽調一人,組成域外採訪小組,到先進地區採訪,一般每年採風一次。為鄒平縣經濟和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鑑。從20xx年到20xx年,每年我都作為鄒平電視台域外採風活動的主要成員,到省內和省外發達的地區採訪。20xx年到廣饒、壽光、文登、諸城、榮成等地採方,回來後策劃製作了系列報道《大潮湧膠東》,在“鄒平新聞”中插出。20xx年先是到海爾集團,後來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採方。在我看來,這是域外採風活動成果比較豐富的一次。製作了九集系列報道“海爾行”和十四集大型系列專題報道“潮起兩江風來急”。對海爾的九集系列報道,寫作過程非常艱難,幾易其稿,但是結果是我領會到了海爾文化的精髓。如果沒有這樣的機會,我能靜下心來,秉燭夜讀,認真的研究海爾嗎。比如説海爾的海外拓展戰略,就是要把工作辦到美國去。向高手學習,有一天你就能成為高手。但是向高手學習的前提是,你不要做井底之蛙,牆上蘆葦。有些理念上的東西,有人可能覺得離自己的工作很遠,比如海爾的服務理念,真誠到永遠。用到一個電視記者的身上,怎麼真誠到永遠?你的節目拿給觀眾看,你的採訪到位了沒有,甚至一個字幕用什麼字體更好看,你研究過了沒有?這都是很具體的事情。我也是經常反思這樣的一些事情。態度決定一節,細節決定成功。海爾還有一句話,能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簡單。

從200x年元月開始,我負責“走出家門的鄒平人”欄目的採訪製作,去深圳採訪時,見到一個老鄉,是一個職業學院的校長。他跟我説,他的弟弟高中畢業後,來到他所在的城市,找了一份工作,是打掃衞生。當時他的這個高中畢業的弟弟覺得不理解。但是這個當時已經是勞動處處長的哥哥卻對弟弟説,打掃衞生怎麼了,你就要去看別人的冷眼,就要去聽別人説你的那些話,你才能進步啊,你的心總那麼小幹什麼?你現在打掃衞生,如果打掃好了,雖人可能會覺得離不開你了。那麼這時候你要展示你自己啊。你有什麼本事,你拿給別人看好了。我想這是多麼好的一個哥哥。你説,他對他弟弟不關心嗎?這才是真正的關心。後來他的這個弟弟沒有辜負他的希望,因為他的文采不錯,字寫的也好,進入萬達公司影視部。後來在深圳創辦了自己的公司。那麼回過頭來看,如果他當時不去掃地,或者掃地過程中沒有堅持下來呢?

任何人都不可能走回頭路,有時候一個道理當你認識到了的時候,可能已經失去了發展的機會,因為時間不等人。在煤礦工作的時候,從住的地方往北走,有一道山谷,因為周圍都是開墾出來的田地,所以那個山谷顯得有些突兀。在山谷的一塊巖石山,孤零零的長着一棵松柏。那棵樹當時給我觸到很大。我為它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懸崖邊的樹”,越看你越像一隻鷹,棲身巖石,飲千年霜露。一朝想到飛翔,卻在瞬息間,蒼老。有人説你寫得太悲觀了,但我一直沒有感到悲觀,反而覺得是一種激勵。前幾天,我母親住在我這裏的時候,某一開的早晨,她告訴我,趁着年輕,想幹點事業就幹吧,不要等到四老五十了,想幹事業的時候,已經沒有精力了。我感激我的母親,一位已經六十歲的農村老人,還為我的發展操着心。

今天是200x年的元月29日,今年的春天很快就要到來了,我希望看到第一朵花開放的姿態,因為看到它開放的時候,我知道整個春天也就開了。那將是新的一年最協人的一個起點。我希望和所有在這個春天想飛翔的人一起飛翔。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9

各位領導:

大家好!

接到這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的任務後,我一直在想:今天這個場合我應該講什麼樣的故事?“好記者”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準,但“好故事”應該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動自己,其次這些故事能夠傳遞一種精神、一種正能量、一種能代表這個時代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故事才是“好故事”!從業15年,一直工作在新聞一線,接觸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許多事,但是真正讓我刻骨銘心的一次採訪是20xx年甘肅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現場。為期10多天的採訪讓我對生命的價值、人性的力量和媒體人的責任和擔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xx年8月8號凌晨,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作為甘肅廣電總枱廣播應急報道組成員,我於當天凌晨5點從蘭州出發。到達舟曲後,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整個縣城被幾百米寬的泥石流給“豁”開了個大口子,臨河建築的二樓以下全部被水浸泡,縣城很多街道塞滿了淤泥……

當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現場,我採訪到了武警舟曲中隊副中隊長小王。這位後來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武警軍官全家5口人遇難,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還未出生的孩子。當晚那場罕見的山洪泥石流災害襲來時,小王帶領戰友捨生忘死,第一時間奮力搶救出23名遇險羣眾,但是他卻沒能回去看看離他們救援地點僅有500多米的家。我採訪他時,這位七尺男兒幾度哽咽,採訪過程中他接到了陝西老家姐姐的電話。電話中,小王一直叮囑姐姐,千萬不要讓媽媽知道,能瞞一天是一天。小王告訴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孫子,妻子懷孕的時候就給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頭鞋。母親心臟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後會受不了。小王説的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他説:“當晚泥石流發生前我媳婦打給我的那個電話我沒有接到,這是我終身的遺憾,現在我手機24小時開機,真希望有一天手機會響起來,而電話那頭是我的家人。”説完他擦去眼淚,轉身又鑽進了身後的廢墟。

事後,我不止一次在想,從人性的角度、從感情的角度出發,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鄉親,直接奔回家裏救援,畢竟只有500多米,那麼被他一趟趟背出來的可能就是他懷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小王沒有邁出腳步。軍人的職責,讓他義無反顧地先搶救身邊的遇險羣眾。當時在現場指揮的甘南支隊的支隊長讓小王下去休息,小王説:“隊長,你就讓我在現場參與救援吧,能多救一個老百姓我心裏就好受一些……”之後兩年我又先後3次採訪了小王,其中有一次我和小王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園,1000多名遇難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牆上,小王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體顏色和別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樣了。後來我才知道,小王一有空就來到這裏跟妻子説話,不停撫摸妻子的名字。鐵骨錚錚的背後是一份深深的男兒情懷……

舟曲縣月圓村,這是一個遭受了滅頂之災的村落,整個村莊被泥石流夷為一片平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學的,總共倖存59人。老黨員何建舟的妻子、兩個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親人遇難。他強忍悲痛帶領全村倖存羣眾衝上救災第一線。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幹,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來為止。他説這樣才能暫時忘記失去親人的痛苦。一週後,在村委會的廢墟上,何建舟帶領入黨積極分子火線入黨,面向黨旗莊嚴宣誓時,在場的11名黨員全都淚流滿面,因為他們家家都有親人遇難。在現場我採訪了入黨積極分子李彥平,我問他為什麼要入黨?李彥平説:“沒別的,這些老黨員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裏,我想跟着他們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是卻道出了當時老百姓的心聲:“黨員永遠是災區羣眾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輝所感動,也被各種場景所震撼。在三眼峪,近2萬人的救援場面讓我震撼;在白龍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牆讓我震撼;在縣城外,各種救援車輛排了十幾公里的場景讓我震撼。子弟兵的綠色、消防戰士的橙色、防疫人員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藍色,還有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黨員的袖章、志願者的絲帶這些在災區隨處可見的紅色,在這個時候顯得那麼鮮豔。在救災現場我看到了從蘭州趕來的回族羣眾,也見到了從甘南周邊縣區寺廟裏前來救災的藏族僧侶,還有那些每天來回奔波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説到志願者,我給大家講述一個來自重慶的'22歲志願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經凌晨1點多了,我寫完稿件去上衞生間,在走廊過道的一個角落裏坐着一位瘦弱的小夥子,地上鋪着兩張報紙,他卷着褲管、光着腳在那坐着。直覺告訴我他應該是個志願者,當我想採訪他時,小夥子很牴觸:“我剛到,什麼都沒幹,你別採訪我。”我説那你講講你是怎麼到舟曲的吧。小夥子告訴我,他來自重慶,是一個汽車廠的裝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災區當志願者,家人極力反對沒有去成。20xx年4月玉樹地震,他們的車到西寧又被勸返。小夥子説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願者!他從上約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當車行至四川北部時突遇暴雨,許多道路被沖毀,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夥子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翻山!他走進大山一天一夜,繞過那段被沖毀的道路,然後又搭了6趟順車來到舟曲兩河口鎮。當時因為交通管制,非救援車輛不讓進城,小夥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進了舟曲縣城。當晚我見到他時,他因為腳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裏。聽完他的敍述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們常説80後是垮掉的一代,90後是沒有長大的一代,可我想説的是,80後、90後一樣能挺起中國的脊樑!當記者十幾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礦難、火災、毒氣泄露、暗訪……這些採訪我都是衝在第一線,常有朋友問我:你哪來那麼多的熱情?我覺得,首先我非常感謝記者這個職業,因為它給了我一個平台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他們生命中的閃光點,都在滋養着我,讓我永遠懷着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也慶幸我從事了一個我非常摯愛的職業,今後再有任何急難險重的事情發生,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衝上第一線,因為我是一名記者!

記者演講稿10

第x箇中國記者節如期來臨。我已經不是記者了,但我分明聽到了平度廣電奮進的腳步—她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建台至今,一串串,一行行,留下了歷代廣電人奮鬥的汗水和堅實的腳印:小喇叭—有線廣播—有線電視—無線廣播—數字電視,小推車—拖拉機—三輪車—小麪包—小轎車;從五六個大字識不了一籮筐的門外漢到覆蓋平度大地人才濟濟的近500人的廣電服務大軍,從新就業的年輕人心目中避之唯恐不及的窮廣播到有識之士擠破門檻的大廣電……寒來暑往50載,這片曾經貧瘠的土地,如今已經枝繁葉茂:三台合一,有線用户30萬,年廣告收入過千萬。披荊斬棘,科學發展,從零零星星的小喇叭到遍佈千家萬户的大彩電,136萬淳樸的平度人民,因為廣電,每天都與我們心心相連。

20xx年6月,我有緣加入廣電行列,成為一名真正的廣電人。兩年的一線記者為時不長,但從身邊的同行身上,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廣電人奮鬥的脈搏:節假日、禮拜天,當千家萬户盡享天倫時,我的同行正在採訪;抗洪搶險、抗擊非典、抵制危害…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他們的聲音;學校、田間、工礦企業…哪裏有線索,哪裏就有記者的足跡;撤縣建市,招商引資…從高層領導到普通百姓,哪裏有脈動,哪裏就有記者的身影。除夕之夜,萬家燈火,又是我的同行,他們拋妻別子,憑藉記者的社會敏感,徹夜採寫着黎民百姓的冷暖和萬民同慶的盛世歡歌。融入青島,接軌半島,雷厲風行,迅速行動。是的,正是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一天天,一年年,一絲不苟地踐行着廣電人的責任和諾言,妙筆生花,言辭犀利,關注民生,引領時尚,上接黨和政府,下聯黎民百姓,在七彩熒屏上譜寫着廣電人激情昂揚的奮鬥之歌!

20xx年11月,根據工作需要,我走上政工工作崗位。7年了,心繫廣電,針頭線腦、點點滴滴,潤物無聲地把我的心靈和情感與平度廣電緊密相連:

深入基層考察,我熟悉了我的另一班同行——穿着樸實、皮膚黝黑、言辭木訥的網絡服務人員。他們來自羣眾,深入羣眾,以“三化”服務為宗旨,冒嚴寒戰酷暑,揹負行囊,披星戴月,翻山越嶺,走街串巷,他們步履矯健;爬線杆,登房頂,他們身輕如燕;轄區內的每根拉線每顆鋼釘,他們都如數家珍;面對故障,他們技術過硬,出手不凡,妙手回春;規劃設計,他們胸有成竹,大將風範。不足200人,發展維護30萬户,每年為我局增加收入3000萬。是的,他們就是默默奉獻的廣電人。正是他們,為即將崛起的廣電大廈不斷添磚加瓦,用自己的青春年華奏響平度廣電蒸蒸日上的發展之歌!

7年的朝夕相處,我瞭解了機關工作的同行們。統籌協調,上通下達;準確瞭解領導意圖,迅速踐行黨委決策;解決信訪難題,維護團結穩定;調度車馬糧草,搞好後勤服務;辦好勞資職稱,做好優撫安置,解除一線職工的後顧之憂……7年來,機關工作的同志們,恪盡職守,默默無聞,用自己的忠誠和堅守為平度廣電營造出一片温馨寧靜的後方根據地。

廉潔奉公,執政為民,高瞻遠矚,科學決策,搶抓機遇,鋭意進取—7年的政工工作,我有幸見證了廣電當家人的風采:為了廣電,他們嘔心瀝血;為了廣電,他們日夜操勞。他們,是廣電人的主心骨;他們,是平度廣電的脊樑!青絲變白髮,滄海變桑田,不變的是他們—廣電當家人孜孜不倦的奮鬥精神,他們用日新月異的平度廣電向世人宣讀着無比忠誠的共產黨人的信仰和誓言!

迎來送往,也是政工工作者的職責。7年來,我們先後為近百名老同志辦理了退休手續。xx年重陽節,第xx個老人節到來,老人們感慨萬千:從寒酸得過不起節,到今天隆重的老人節。這些曾為廣電奮鬥過的前輩們,被我們恭恭敬敬地請回來分享廣電人的'發展成果。他們歡聚一堂,笑逐顏開,憶往昔,展未來……那情那景,令人感動,令人嚮往。平度廣電,恪守傳統,明理孝老,用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譜寫了一曲悠遠綿長的歲月歡歌!

面向社會公開考錄,在激烈的競爭中,近百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脱穎而出,有幸步入廣電隊伍。編輯記者、播音主持、網絡規劃、數字設計……這羣充滿陽光的年輕人,真正體現出21實際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的人才選撥標準,他們的到來,為平度廣電輸入更加新鮮的血液,像一縷春風吹過,使平度廣電呈現出勃勃生機。人生50知天命,廣電50正年輕!

有實力才會有魅力。平度廣電,如今已經成為平度對外開放的一扇窗:國家環境衞生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集體記者一等獎,青島市文明單位、文明單位標兵,平度市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榮譽數不勝數。

是的,我並不遺憾我不是記者。相反,在第x箇中國記者節來臨之際,我感到無比驕傲、無比自豪—因為,我們都是廣電人!過去的9年,在這裏,我留下了自己為廣電事業奮鬥的足跡。今後的日子,請相信,我仍將一如既往,與平度廣電共奮進!

我的演講結束!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11

2006年7月,我接到來自恩施大山深處一位孤兒的來信。雖然他成績優異,但卻因為年邁的爺爺拿不出上高中的學費而面臨輟學。他常常因為沒錢吃飯而餓上一天,他説他有辦法,只要拼命做題就不覺得餓了。他説他很想讀書,想當一名老師,但這輩子可能都無法實現。這個絕望男孩兒名叫胡軍。

十幾年前,我外出採訪認識了一位從小被父母拋棄、沒有雙臂的孩子,我帶她去吃麥當勞,她小聲對我説,自己從來沒想過可以去麥當勞,因為那是有爸爸媽媽領着的孩子才會去的地方。可能是她太不好了,不配有爸爸媽媽吧。這個自卑的女孩兒名叫江福英。

2009年10月15日,我接到一位小姑娘的電話,“簡然阿姨,我好想看書!老師正在教我們寫作文,如果我也能看看作文選該有多好啊!”這個女孩兒名叫黃雅倩,是一名盲童。

21年,7000多個夜晚,我聽着故事,不知不覺中也成為故事中的人物,成為影響故事發生、發展的人。

胡軍,我在恩施大山深處找了他四天三夜,他的故事引發了全國聽友的愛心熱潮。在聽眾的`幫助下,八年後的今天,他以優異成績完成大學學業,走上了神聖的三尺講台。他的第一堂課,我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倍感欣慰卻淚流不止。他的故事讓更多山裏孩子相信,就算身處困境,也要敢於夢想!

江福英,我們從麥當勞開始結下難解的親情。十多年間,身為孤兒的她在眾多“媽媽”們不捨不棄的心靈溝通與愛的鼓舞下,成長為一名優秀運動員。2008年,在北京殘奧會上勇奪五十米蝶泳冠軍,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去年,她結婚了。我作為媽媽出席婚禮並致辭。這一天,她終於相信:就算是一名孤殘孩子,也值得擁有幸福!

為了黃雅倩和她的同學們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樣擁有閲讀的權利,我們發出了倡議:“用我的聲音,做你的眼睛——為盲童錄製有聲讀物。”5年來,已經有全省百萬志願者加盟到志願服務中來。2010年5月6日,30名盲童在志願者的陪同下在上海蔘觀了世博會,受到了貴賓禮遇。這是世博史上第一次接待盲童團隊,引起全世界媒體的注目。我們讓更多人關注到社會對每一個平凡生命的尊重。

21年主持夜間談話節目,披星戴月走夜路,有人説:“你特別喜歡黑夜吧?”不,我喜歡光明。所以,當你傾聽並參與到這夜幕下的故事中,你不由自主地就踏上了與聽眾在黑夜中攜手尋找光明的路程。

2014年,湖北廣播電視台“簡然·愛基金”宣告成立。作為媒體人的我們不僅傾聽故事、報道故事、追蹤故事,更是故事的參與者,是美麗夢想的締造者。“不做旁觀者,我是建設者!”這是湖北媒體人的莊重誓言!

故事每夜都在繼續,尋找光明的路我們要攜手走下去!

記者演講稿12

在全市上下掀起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加快推進轉型跨越發展之際,我們迎來了第12箇中國記者節。今天,我們在這裏隆重召開慶祝暨表彰大會。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新聞戰線的全體同志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受到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所有關心支持新聞事業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多年來,全市廣大新聞工作者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全力服務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堅持黨性原則,把握正確導向,實踐三貼近,唱響主旋律,為推進“四位一體”發展戰略、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營造了積極的輿論氛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實踐證明,我市的新聞隊伍是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硬的隊伍,是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的隊伍。市委、市政府對你們的工作是滿意的。全市人民也是滿意的!希望全市的廣大新聞工作者進一步發揚成績,再接再厲,繼續為加快的轉型跨越發展而努力奮鬥。為此,提四點希望:

一、把握大局,掀起學習宣傳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熱潮

新聞戰線要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的首要政治任務,高點謀劃,亮點策劃,創新載體,創新手段,大力宣傳“12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深入宣傳“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奮鬥目標和具體部署,廣泛宣傳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全會精神的工作動態、創新舉措、典型經驗和實際成效,推動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家喻户曉、深入人心。要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與學習宣傳省委書記袁純清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與市委推動轉型跨越發展的決策部署結合起來,與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結合起來,聯繫工作實際,深入研究探討,切實把學習的過程轉化為謀劃科學發展的過程,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的過程,轉化為提升工作水平的過程。

二、圍繞中心,積極為轉型跨越發展造勢鼓勁

當前我市的中心工作就是要加快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努力實現“四個率先”和“五個翻番”。新聞宣傳工作要主調鮮明地宣傳我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實現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的工作主題,大張旗鼓地宣傳深入推進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和城鄉生態化的新理念新思路,基調昂揚地宣傳率先把我市建成全省轉型發展示範區、全國高效農業生產基地、全省一流城鎮羣、全國園林生態城的新做法新舉措,廣泛深入地宣傳“十二五”期間實現gdp、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和城鄉居民收入“五個翻番”的新目標新任務,全力以赴地宣傳掀起解放思想、轉變作風、提升素質和扶企攻堅、招商引資熱潮的新成效新經驗,切實推動廣大幹部羣眾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市委的決策部署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在全市上下形成圍繞轉型謀發展、扭住跨越上項目、咬定翻番抓落實的濃厚氛圍。

三、強化學習,提高做好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的本領

要抓住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契機,在新聞戰線大興讀書學習之風,自覺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帶着問題學、帶着感情學、帶着責任學,不斷開闊視野、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提高理論素養和理論思維能力。廣泛學習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社會和國際等各方面知識,積極學習業務技能和專業知識,努力成為新聞宣傳業務的行家裏手。新聞戰線的各級領導幹部要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大力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積極為廣大新聞工作者開展學習創造條件,儘快培育一批名記者、名編輯、名主持人、名播音員,不斷提升我市新聞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轉變作風,樹立新時期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要大力弘揚太行精神、右玉精神和紀蘭精神,懷百姓情感,寫百姓生活,做百姓記者,把版面和熒屏更多地留給基層,把鏡頭和話筒更多地對準羣眾,多宣傳基層羣眾的先進典型,多反映平凡人物的工作生活。要認真落實“三貼近”的要求,放下架子、走出庭院樓堂,撲下身子、走進田間工廠,在火熱的社會生活中把握時代脈搏,挖掘新聞富礦,不斷採寫出富有時代氣息、羣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要弘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堅決杜絕有償新聞、虛假新聞等不良現象,自覺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風氣,以實際行動維護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同志們,新形勢藴含着新機遇,新時代昭示着新希望。全市的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牢記肩負的歷史使命和莊嚴責任,自覺把新聞工作作為記錄歷史、引領時代的崇高事業,孜孜以求,勤學不怠,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無冕之王”光榮稱號的新業績,為實現“四個率先”、“五個翻番”,再造一個新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記者演講稿13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同學們:

上(下)午好!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各地小記者感謝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社少年新聞學院領導在我們成長地過程中所給予的關懷和幫助,感謝少年新聞學院的各位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知識增長能力的平台。這次“中國小記者相約北京採訪大行動——奧運精神伴我行”活動,就是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少年報社少年新聞學院組織的一份有益的社會實踐和暑假作業。通過北京採訪之行,讓小記者走近奧運、瞭解奧運、感受奧運,使小記者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獨立生活的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提升小記者的整體素質。

通過參加少年新聞學院小記者的採訪活動,使我的童年生活又開闢了一塊新天地,學到了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每次活動對於我們都充滿了新奇與挑戰,它激勵我們不斷地提高和充實自己;通過活動,加強了與小夥伴的交流與溝通,加強了與老師、輔導員的交流與溝通,加強了與家長的交流與溝通,加強了與各行各業勞動者的交流與溝通;鍛鍊了自己的膽量,提高了寫作水平。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第一次有了主人翁地感覺,有了自己的心與社會緊緊相連的感覺。同學們,我們要珍惜這個機會,努力做到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以小記者的'眼光去觀察社會,以小記者之心去感受社會,以小記者手中的筆、照相機、攝像機來弘揚人間的真、善、美,鞭撻社會上的假、惡、醜。為使自己長大之後成為一個真正的新聞戰士而做好一切準備。

最後,我代表少年新聞學院的全體小記者,祝願我們小記者的隊伍能夠越來越壯大,不斷向全社會展示我們積極、蓬勃、向上的小記者形象。

謝謝大家!

  小記者XXX

記者演講稿1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能站在這裏參加小龍人學習報小記者的競選,我很高興也很激動,更要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和信任。

我首先作一下自我介紹,我叫XXX,來自四年級(2)班。 我這次競選的.是小記者站站長。作為同學們推薦的候選人,我自信我能勝任小記者站站長一職,在同學們的協助下,我相信我可以把小記者站的工作做得更好、更出色。

我是一個十分有上進心人的,任何事不做則已,做則一定做好。俗話説:“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作為我自己,我需要一個更廣闊的空間來展示自己的能力。“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只有站得更高才會看得更遠,我希望在更高的位置發揮更大的作用,去帶領小記者,把我們朝陽國小小龍人報小記者站的工作搞得更好。

我堅信!是雄鷹就要展翅高飛,是海燕就要跨越大海!我自信,我能行!

能成為一名“小記者”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心願。

如果我競選成功了,我會認真、負責地幹好編輯部交給我的每一件事情,如果不成功,我也不會灰心,並且我堅信,如果一個人用力去做一件事情,結果最多是良好,但如果用心去做,結果總是優秀。

最後,希望能得到各位評委的支持與認可!

謝謝大家!

記者演講稿15

今天我想講述的是一個普普通通打工者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李到信,駐馬店西平縣人,20xx年從部隊退伍後到深圳打工當小區保安。今年2月15日,我接到一個採訪任務,要求馬上趕往深圳,當我見到李到信時,我驚呆了,他渾身高度燒傷,正躺在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裏,與死神做着頑強的搏鬥。

今年2月14日中午,李到信所在小區一棟高層住宅突發火災。警報響起,正在輪休的李到信聽到後,找到一個滅火器迅速趕到火場,在他撞開房門的一瞬間,巨大的氣浪和兇猛的火苗一下子把他掀了起來,又重重地甩在地上,他爬起來再次衝進煙火瀰漫的房間,救出了兩名已經處於半昏迷狀態的業主,並把自己的呼吸器讓給了他們。緊接着,他再次衝進屋內救人,就在這個時候,煤氣罐發生爆炸,他瞬間被淹沒在火海中。

消息傳到駐馬店,家鄉人民非常關心這位見義勇為的好小夥兒,立即組織人員趕赴深圳協助救治和慰問。在醫院裏,主治醫生楊維琦告訴我:“李到信全身重度燒傷面積超過了50%!搶救和治療期間,李到信先後接受了5次大的`植皮修復手術,頭腫得像氣球,甚至分不清哪裏是鼻子哪裏是眼睛!”4月14日凌晨3時,因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年僅31歲的李到信永遠離開了我們……

那一天,距他突入火海救人整整60天。李到信與死神搏鬥的60天裏,我們採訪組數次前去探望他。我親眼目睹了他一次次在“鬼門關”前痛苦地掙扎,也看到了他對生存的渴望。

李到信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小兒子才1歲,結婚8年,因為外出打工,夫妻聚少離多。出事後,妻子於克敏把孩子抱到李到信病牀前,希望他醒來時能看到孩子。在李到信略微清醒的時候,我們問他傷這麼重,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還會去救人嗎?他説:“還救。”

4月29日,英雄魂歸故里。因為我們的報道,整個河南、整個中國都在傳頌他的故事。當載着他骨灰的靈車緩緩駛近家鄉時,數萬人打着“英雄一路走好”的橫幅走上街頭,迎接英雄回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