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而不立演講稿

來源:文萃谷 1.21W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為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演講稿應用範圍愈來愈廣泛,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無信而不立演講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無信而不立演講稿

人無信而不立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誠信”二字。眾所周知,“誠信”即為誠實守信,在我看來,誠信就是我們所有人的第二張身份證。

孔子説的“言必信、行必果”就是這個道理。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為了這個寫下了數不清的警示,意在告訴我們“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經商之魂,更是為政之道啊!

就讓我來給大家講一則為政的誠信故事吧!春秋戰國時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商鞅變法”,為穩定民心,樹立威信,他便在國都南門外立了一根高達三丈的木頭,還答應若有人將木頭搬至北門給他十金,但百姓都不信天下有這等好事,無人答應,故又將賞銀提高至五十,終於有人敢冒這個險了,氣喘吁吁地搬到後果然得到了這五十金。從此,商鞅在人民的心目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不論是地位多高的人,犯了錯就得受相應的懲罰,就算是太子犯錯也不能倖免。所以,他的變法更加發揚開去,也成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顯而易見,“誠信”在我們生活和學習中是多麼重要啊!所以若“人倍信則名不達”。這裏也有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從前,有一個富翁在坐船渡河,不料風太大,把船打翻了,他抓住麻繩大聲地呼叫着,一個漁夫聞聲而來,富翁承諾道:“若你將我救起,我定給你一百金。”於是漁夫救起了他,但只得到了十金,富翁不屑一顧的離開了。又是一天,又是同樣的情形,漁夫再也不救他了,富翁又在麻繩上掙扎,他拼命地喊着,無奈浪越來越高,被活活淹死了。

我想,商人遇兩次風暴,遇兩次漁夫只是一個偶然,但他失信於人有報應卻是事實,沒有誠信的人終究是在傷害自己。如:做作業抄襲是使自己得不到知識;與人約定不出現,經常不履行承諾是使自己斷送友情;借他人物品不歸還是使自己走向錯誤的彼岸,慢慢將自己推入深淵。

所以,誠信不是空話,而

是需要我們去實現。它就像一艘擺渡船,要看你如何使舵,可以駛進成功的彼岸,也可以湧進驚濤駭浪。它也似一支畫筆,要看你如何使用,可以整齊有序地勾勒出完美圖畫,也可以雜亂無章地抒寫謎之塗鴉,這完全在我們一念之間。

總而言之,誠信是人之基本,我們必須做到這一點,如《禮記·儒行》中所説,將“忠信以為寶”,將“誠信”記心間,讓誠信之花永遠綻放!

謝謝大家!

人無信而不立演講稿2

人生之舟,不堪重負,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學追隨;失去了才學,有機智相跟。但失去了誠信呢?失去誠信,你所擁有一切:金錢、榮譽、才學、機敏……就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如過眼雲煙,終會隨風而逝。“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這是李白《俠客行》的詩句,形容承諾的分量比大山還重,極言誠信的重要。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豪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誠實守信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中國是個五千年的文明古國,誠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德,“人無信而不立”,童叟無欺的故事薰陶了我們幾千年。古時候有位曾子,他是孔子的學生,有一天,曾妻要上街,孩子哭鬧着也要去,曾妻對孩子説別鬧,許諾等她回來時殺豬給他吃。看來,她是不打算實踐諾言的。因為等她回家,看見曾子真的準備殺豬便馬上阻止,説自己只是跟孩子説説玩的。曾子説:作父母的如果失信於孩子,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就等於教孩子也去欺騙。説完,就把那豬殺了。“言必信、行必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是一種美德,歷來都被人稱頌,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誠信,即使一時擁有榮華富貴,但最終還會一無所有的。就像《狼來了》裏面的那個小男孩,因為丟掉誠信,而自己卻被那些狼給吃掉了。又如:日本餐飲業有條行規,盤子要用水洗七遍,洗盤子計件付酬。有個打工的學生為提高效率,少洗了兩遍。在抽查中,老闆用試紙測出盤子的清潔度不達標準,責問這個學生。她卻振振有辭:“洗五遍不也挺乾淨嗎?”老闆淡淡地説:“你不誠實,請你離開。”這個學生不得不到另一家餐館應聘,老闆打量他半天,説:“你就是那個只洗五遍盤子的學生吧,對不起,我們不需要。”第二家,第三家……她屢屢碰壁。不僅如此,她的房東也要她退房。萬般無奈,她只得搬離這個城市。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早已融入我們民族的血液中。無論我們做什麼事,都要講誠信。不講誠信的人有可能無立足之地。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交往中不兑現自己的承諾,失信與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上則例子告訴了我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所以我們不能不講誠信。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拋棄誠信,虛偽的面具將充斥生活的每個角落,生命變得生氣全無,友誼之花在凋謝,親情之果在隕落;撩起人們面前的五彩面紗,露出的是“君子”們道貌岸然的臉,變了形的醜陋的.臉。這樣的世界,流淌着惡濁的血液,飄浮着腐朽的氣息,太可怕了!誠信已成了這個社會必不可少的品德,誠信能完善我們自己,它對自己、他人都有好處,搏得信任,博得好感,博得事業上的提高,博得生活上的進步,這些比無誠信要好上許多。懂得誠信,做好誠信,改善身心,利益如流,也就是説誠信是福。誠信也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要求,是現代社會文明的基石和標誌。一個民族如果是一個不講信用的民族,那麼這個民族只能是一個可憐的羣落。

誠信對於我們來説是那麼的重要,誠信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不能缺少的:誠信是世界溝通的語言,誠信是人類的無形資產,誠信是我們必須具備的,擁有了誠信,我們就擁有了這個世界,可見講誠信,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關乎民族進步、生存與發展的大事。誠信猶如一顆青澀的果,你咬一口,雖然很苦,卻回味無窮,倘若你將它丟棄,便會終身遺憾!給心靈一片淨土,給誠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讓我們與誠信同行

誠信——做人之本,辦事之根。

著名的海爾集團曾有過這樣一次經歷:在與客户簽發合同之後,由於種種原因,公司延誤了發貨時間,為了信守合同,公司決定採用空運,為此損失了一大筆錢,卻由此贏得了信譽。總裁自豪地説:“我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寧可失去所有的財產,也不願失去信用。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把誠信的種子種在心裏,它就會開出最美的花,結出最甜的果。”

誠信就應該是這樣,言必信,行必果。心中持定自己的目標,持定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哪怕是犧牲自己的利益,也要把它踐行出來,這樣企業才可以做大、做強,人也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誠信是個人的立身之本,民族的存亡之根。誠信對於一個人很重要,對於一個國家則更為重要。一個不講誠信的人是社會的危險品,而一個不講誠信的民族是莫大的悲哀。因此,我們當代學生更應身體力行,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把誠寫在臉上,把信裝在心裏。這樣才能在不久的將來擔負起建設祖國的重任。追溯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你會發現,以誠實守信為做人根本的故事比比皆是。商鞅立木取信,獲得了百姓信任,從而推行了新法;季札掛劍了卻徐國國君心願,被傳為千古佳話。同時,我們也看到,因失去誠信導致國破家亡的例子也可信手拈來:商紂失信,加速了國家的滅亡;吳三桂失信,留下千古罵名。

誠信沒有重量,卻可以讓人有鴻毛之輕,也可以讓人有泰山之重;

誠信沒有標價,卻可以讓人靈魂貶值,也可以讓人心靈高貴;

誠信沒有滋味,卻可以讓人心情灰暗蒼白,也可以讓人情緒高昂愉快。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誠實”或“不誠實”的事情,誠實帶給我們愉快的感覺,使人和人的關係親切、融洽。反之,不誠實會給我們帶來失望、傷害,甚至是憤怒。一個不誠實的人,決不會是一個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人,當然,缺乏誠信的社會也不會是文明、和諧的社會。

誠信,是一股清泉,它能洗去欺詐的骯髒,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着潔淨。誠信做人,一諾千金,傳遞世界每一個角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