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八篇

來源:文萃谷 3.17W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演講稿,大家知道演講稿的格式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勵志演講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熱門】勵志演講稿模板合集八篇

勵志演講稿 篇1

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張海迪1955年出生在山東半島文登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裏。5歲的時候,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覺,生活不能自理。醫生們一致認為,象這種高位截癱病人,一般很難活過27歲。在死神的威脅下,張海迪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也許不會長久了,她為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而難過,更加珍惜自己的分分秒秒,用勤奮的學習和工作去延長生命。

她在日記中寫到:“我不能碌碌無為地活着,活着就要學習,就要多為羣眾做些事情。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

1970年,她隨帶領知識青年下鄉的父母到莘縣尚樓大隊插隊落户,看到當地羣眾缺醫少藥帶來的痛苦,便萌生了學習醫術解除羣眾病痛的念頭。她用自己的零用錢買來了醫學書籍、體温表、聽診器、人體模型和藥物,努力研讀了《鍼灸學》、《人體解剖學》、《內科學》、《實用兒科學》等書。為了認清內臟,她把小動物的心肺肝腎切開觀察,為了熟悉鍼灸穴位,她在自己身上畫上了紅紅藍藍的點兒,在自己的身上練針體會針感。功夫不負有心人,她終於掌握了一定的醫術,能夠治療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在十幾年中,為羣眾治病達1萬多人次。

後來,她隨父母遷到縣城居住,一度沒有安排工作。她從保爾·柯察金和吳運鐸的事蹟中受到鼓舞,從高玉寶寫書的經歷中得到啟示,決定走文學創作的路子,用自己的筆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啟迪人們的心靈。她讀了許多中外名著,寫日記、讀小説、背詩歌、抄錄華章警句,還在讀書寫作之餘練素描、學寫生、臨摹名畫、學會了識簡譜和五線譜,並能用手風琴、琵琶、吉他等樂器彈奏歌曲。現在她已是山東省文聯的專業創作人員,她的作品《輪椅上的夢》問世,又一次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認準了目標,不管面前橫隔着多少艱難險阻,都要跨越過去,到達成功的彼岸,這便是張海迪的性格。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拿來一瓶進口藥,請她幫助翻譯文字説明,看着這位同志失望地走了,張海迪便決心學習英語,掌握更多的知識。從此,她的牆上、桌上、燈上、鏡子上、乃至手上、胳膊上都寫上了英語單詞,還給自己規定每天晚上不記10個單詞就不睡覺。家裏來了客人,只要會點英語的,都成了她的老師。經過7、8個年頭的努力,她不僅能夠閲讀英文版的報刊和文學作品,還翻譯了英國長篇小説《海邊診所》,當她把這部書的譯稿交給某出版社的總編時,這位年過半百的老同志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並熱情地為該書寫了序言:《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

以後,張海迪又不斷進取,學習了日語、德語和世界語。海迪還盡力幫助周圍的青年,鼓勵他們熱愛生活、珍惜青春,努力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本領,為祖國的興旺發達獻出自己的光和熱。不少青少年在她的輔導下考取了中學、中專和大學,不少迷惘者在與她的接觸中受到啟發和教育變得充實和高尚起來。張海迪在輪椅上唱出了高昂激越的生命之歌,這支歌的主旋律是:一個人生命的價值在於為祖國富強、人民幸福而勇敢開拓、無私奉獻.

路,在一個癱瘓姑娘的腳下延伸……你是否能跟上?

勵志演講稿 篇2

人不是點綴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因為有了荊棘,才需要我們在荊棘中開闢道路。

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平平坦坦過完一生是毫無意義的。要建立自己的天地,讓成為主宰自己的主人。這一切都不可以空想,要靠實際行動、勇氣、智慧、毅力才能實現。可是這條路不好走。放眼望去它若隱若現,只有一條荊棘叢生、彎彎曲曲、坑坑窪窪的小路。為了自己的目標,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我們必須果斷的選擇這條路。

從我們降生到世上那一刻起,註定要經歷一翻徹骨寒。有人要逃避磨難,導致被小小的寒氣所封殺。我走在這條路上,永不後悔。我赤着雙腳。用雙手扒着荊棘,荊棘的鋒芒和我的肌膚一次次零距離接觸,傷痛讓我一次次動搖決心,但我固守陣地,決不動搖!強忍傷痛依然義無反顧的朝目的地前進。雖説傷痛時常讓我疼痛難忍。我卻從中總結了不少經驗,傷痕彌合留下了不少疤痕,每一個傷疤都是一次挫折,都是一次經驗的積累,都是一次成長的標誌,所以我不悲傷,堅定的走下去。只有在這樣的道路上我才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荊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沒有勇氣走下去,半途而廢。沒有荊棘的道路,沒有挑戰性;沒有挑戰的人生,沒有意義;沒有意義的人生,生不如死!!荊棘的道路上成就有勇氣、有自信、有智慧、有夢想的人!荊棘的道路上錘鍊了人的意志,荊棘的道路上打磨了人的夢想。走在荊棘的道路上,用古人仁的經驗告誡世人,成功的人必須有成功的路,成功路上必定坎坎坷坷、荊棘叢生,荊棘叢生必定能苦其心志。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心和勇氣,荊棘便不會阻礙我們通向成功。相反,荊棘是我們成功的墊腳石,磨難使我們越挫越勇。在荊棘叢中開闢道路!我要在荊棘中開闢道路!這就是我的人生,像滔滔江河一瀉第一文摘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青春三分鐘稿3篇,歡迎大家閲讀。演講稿三分鐘

勵志演講稿 篇3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青春是山泉,是奔騰的河流。風平浪靜的時候,泉水不停地訴説着青春的故事;動盪的地方,洶湧澎湃,永不回頭,表達了青春的熱情。青春是明亮的夜空,如月光般美麗,有無數的幻想慾望。只有青春的星星比夜空中的星星更多更亮,青春的月亮比夜空中的月亮更飽滿更亮。當我們經歷了越來越多的挫折,會對未來迷茫嗎?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但這不是我們能失敗的原因,也不是我們沉淪的原因。青春應該充滿活力。我記得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一段話:生活給了我們一份偉大而無限崇高的禮物,那就是青春:充滿力量,充滿期待,充滿求知和奮鬥的雄心,充滿希望和信心!的確,青春是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春天是季節,是成長的季節,青春是人生最好的季節,青春是人生最鏗鏘的篇章,青春是毀滅性的驕傲,青春是旭日東昇的力量,我們青春朝氣蓬勃,我們敢做青春第一,我們青春鬥志昂揚!

年輕人繁華,年輕人強大,就強大!這個時候的我們,只是年輕,就像一把剛出爐的刀,容不得片刻的等待和彷徨,否則只會在水汪汪的歲月裏慢慢氧化,失去光澤,然後變得斑駁,生鏽,風化,最後變成廢鐵!

朋友,青春是一筆捨不得花的財富。請不要彷徨,不要迷茫,不要隨意揮霍浪費。時光如流水匆匆,歲月不回頭。不要把青春賭在明天,記住:上帝從不擲骰子,讓我們珍惜青春和自己,在青春的歲月裏揚起你理想的風帆,駛向你輝煌的明天。

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的青春,青春需要拼搏,拼搏之後才能顯出它的不凡。它像一條五星的能量槽,但它卻從未衰減。

人們常説:青春是美好的,青春是我們人生當中最瘋狂的時期,它複雜且短暫。它總是讓人沉醉於其中,不小心錯過自己的青春年華。於是,有許多人到中年之後後悔,後悔自己沒有好好珍惜時光,青春一去不復返;又或者後悔那時做的一些傻事。但是,我認為,青春無悔。有些東西是人們在青春期才能真正擁有,比如鬥志,比如朝氣,比如熱血等等。

其實,現如今處於青春時代的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擁有着其他時代的人沒有的一些東西,此時的我們,還可以拼搏,為了自己的理想去不斷地奮鬥。儘管我們有時候有些意氣用事,但有一句話説得好:“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誰不想為自己的青春添點色彩呢?誰又希望自己的青春平平淡淡,平凡而去呢?誰又想讓自己的青春變成以後自己內心的後悔呢?我們的青春就應該轟轟烈烈,這樣才不枉自己度過此生;這樣才會讓自己的人生有點意義;這樣才有值得回味的價值!

青春,不容我們錯過。青春,它給了我們時間,給了我們歡樂,給了我們動力。讓我們帶着歡快的心情在那操場的跑道上不斷的奔跑,為屬於自己的青春吶喊吧!

世界總會帶給我們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當我們回到國中時代,那時青澀、無知的我們,處在青春中,又怎會明白青春的含義,又怎會去珍惜這段時光?但,或許有的人醒悟過來了,聽進了別人的勸告。那時的我們,曾信誓旦旦説着那些不符合現實的理想,雖然可笑,卻體現了青春的特性。

青春,它是那麼的獨一無二。給人的感覺是美妙又獨特的。即使這樣,還是有很多人沒有牢牢地把握住它,而錯過就不再擁有了。或許這樣,才讓人開始懂得了“唯一”的價值。青春富有人生哲理,它的意義看似簡單,理解起來,又覺得那麼複雜,難以用言語詮釋。

我覺得青春就像一桌美味的飯菜,而自己就是一個飢餓的人,在這個進行過程中,一直沉醉在裏面,太過沖動,待到結束,才來回味,流連忘返。“誰叫那年我們十八,正值青春年華。”是的,儘管那些年我們做錯了很多事,但這一路走來,我們的青春不悔。

勵志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新的一年裏,我校組織開展了“回收易拉罐拉環”的環保活動。二月二十九日,此活動正式上線!在活動舉辦的第一天裏,就有大量熱心學生來到八年級教學樓學生處兑換飲品。一瞬間,因自動販賣機而引起的垃圾隨地亂扔這一重大問題找到了完美的解決措施。

其實,環保話題也許一直根深蒂固於我們心中,只是我們少了一根探索發現它的發條。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談談有關“保護環境,愛護校園,從我做起”的環保主題國旗下講話。

午休,本是放鬆學習疲勞的絕佳小憩時機。但我們總能在校園各處看到黃馬甲的身影,他們都是我們學校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的普通一份子,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校園環境的優美。但是,仍然有人在校園內亂丟紙屑、食品包裝袋等廢棄物;仍然有人在草坪上肆意踐踏;仍然有人在牆壁上亂塗亂畫;無人的教室裏,明晃晃的長明燈在我們眼前映照;中午食堂裏,有的同學飯菜沒吃幾口就被倒進了垃圾桶。

其實,一個人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能體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擁有環保意識,不僅需要我們建立科學健康的生活觀,更需要我們戰勝自私與利己,從只關心自我,上升到關心他人、關心環境、關心地球的未來。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説:一個習慣隨手亂扔垃圾的人,在其他方面,也往往是個自私自利的人。

一幅優美的油畫,是一筆一畫點上去的。一件精湛的藝術品,是一勾一勒刻出來的。環保,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果一定要給“環保”下一個定義的話,那我覺得,環保其實是一種優秀的習慣。它並不是一個大概念,也不需要一個大活動來闡明,它存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部分環保行為都是舉手之勞。環保就是我們普通人的事,只有很普通的人把一些小事當成一種習慣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這才是真正的環保!

在此我倡議:保護校園環境,創建綠色家園從我做起:

1、自覺保護校園衞生環境,不隨意丟棄瓜果皮屑、廢舊紙張、電池等雜物垃圾,不把飲料食品帶進教室。

2、在餐廳吃飯時,不隨意浪費糧食;在學習中,要儘量雙面利用紙張,不浪費。

3、離開教室時隨手關燈,用水之後擰緊水龍頭,特別是不浪費校園直飲水。生活中儘量將比較乾淨的水反覆利用。

4、將垃圾分類丟棄,回收利用可再次使用的硬紙板、易拉罐,塑制飲料瓶、啤酒瓶、廢舊的報紙書本和電池等。

5、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紙杯等製品。

6、在去超市購物時儘量自帶環保購物袋,杜絕“白色污染”的蔓延。

7、在家庭生活中,節約能源,減少排污,做到“節能減排”,倡導“低碳生活”,建設節約型校園、社會。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的主人,應當樹立起時代責任感,着眼身邊,美化環境。為了美化我們的環境,共建綠色生活,讓我們行動起來,將綠色生活作為我們生活的主旋律,用愛心去關注環境變化,用熱情去傳播環保觀念,用行動肩負起保護環境的重任!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為我們的環保多貢獻一份力量。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勵志演講稿 篇6

在良性競爭的環境下做事,效率一定更高,現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平板運動,我剛接觸平板運動時,我只能堅持1分鐘,我發現,不給自己規定運動時間就堅持不過1分鐘,後來我不斷告訴自己再堅持,強迫自己撐下去,最終超過了5分鐘,我有一次甚至可以堅持到10分鐘,原因就是我在和馬雲比賽,告訴自己不能輸給對方。我想告訴大家,兩個人在一起做事,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一個人走,你也許可以走得更快,但你一定不會走得更遠;三個人一起走,也許會走得慢一點,但一定會走得更遠。

最後,希望所有的同學們,在大學生活中,有一場美好的戀愛,讀幾百本書,把自己的專業學好,交一羣好朋友,這些將為自己的未來準備好一個燦爛的人生!

勵志演講稿 篇7

大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決定回到加州大學修完當年還沒有讀完的電影系學分。

1965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加大電影系二年級時拍了一部22分鐘的短片,參加亞特蘭大電影節,好萊塢的投資者看了,馬上與他簽約,斯皮爾伯格因此輟學,到好萊塢發展。事實證明這一步是對的,如果他當年不把握機會,堅持要完成學業,他或許成不了大師。

但40年過去了,斯皮爾伯格雖然功成名就,他還是很介意年輕時的學業沒有完成。夜深人靜時,斯皮爾伯格總聽到一個聲音對他説:今天你是好萊塢權力最大的人,你的名字是年輕人的名氣、金錢的保證,但那又怎樣呢?你曾經背棄過自己的承諾,無論再有錢、名氣再大,你的品格還有個小小的污點,因為你曾經當過逃兵。

斯皮爾伯格回到大學,用假名重新註冊插班,用假名考試交卷,只有幾個教授知道他的身份,他的功課與其他學生一起送交校外的學者審閲。課程要求學生交電影實習作業,斯皮爾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單》中選取了12分鐘的影片,還交了《大白鯊》和《第三類接觸》的片段。大學電影系助理教授凱利為他總評分,給他成績“良”,評語是“該學生對音響、燈光、剪接和劇本管理頗有駕馭力”。

這位《侏羅紀公園》的主人還要副修一門叫野生生物的學科。教授説他精於恐龍知識,上課謙卑有禮,除了有一天在課堂上把一隻腳擱在書桌上。他向老師道歉,解釋是前一天與兒子一起玩滑板扭傷了腿。教授提醒班上其他學生,不要對這個天王級的同學有什麼崇拜的眼光,只把他當普通人。學生做到了,沒有向他索取簽名,但在畢業典禮的那天,他們告訴父母:我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同一年畢業。

在虛榮的世界,有太多人相信“成功人士”不一定要念完大學,並以蓋茨為例,説蓋茨也沒有讀完哈佛。但學業沒有完成,是畢生的心理創傷,即使縫合了,也還在心頭留下疤痕。終有一天,我們都會為年輕時一件沒有交的功課、一項未完的工作,或辜負了的一個人而感到遺憾,醒悟一切名譽和財富都不能補償。這樣的遺憾,像風濕症,通常在中年以後發作。斯皮爾伯格不惜代價,治好了他的風濕症,他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勵志演講稿 篇8

我們國家自行研製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為了突破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們的包圍、封鎖。為了早日掌握好核潛艇的研製技術,我們國家曾經寄希望於蘇聯老大哥的技術援助。1959年國慶10週年,赫魯曉夫,蘇聯部長會議主席來到中國,我們政府再一次地向他提出研製核潛艇的技術問題。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上有這樣幾句話:中國要研製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他傲慢地拒絕了中國的要求,説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來研製核潛艇。毛主席一聽非常氣憤。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上是這麼講,説他,那指的是毛主席啊,憤怒地站了起來,揮動他巨大的手掌,説:“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幹!”

我們寄希望於蘇聯老大哥援助的夢想完全破滅。這年10月底,毛主席在同周總理、聶榮臻還有羅瑞卿等研究發展尖端武器的時候,毛主席就發出了誓言説:“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就是這句話也堅定了我和我的同志們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走向。

我原來從小的志願是學醫,想當一名好醫生,繼承我的父母的意願——治病救人。我國小畢業的時候,正好“七七事變”爆發了,沿海城市的學校大多被迫停辦了,為了求得一個比較能夠安下心來讀書的地方,我和我的同學們不顧交通的'困難,徒步走了四天山路,腳都起了血泡。

哪知道日本鬼子轟炸更是頻繁,每一次警報一響,我和我的同學都得被逃難的人潮挾摟着往城外的山洞裏面跑。這一天如果是警報不解除,那麼這一天就得整整地在山洞裏面捱餓一天。一股非常屈辱的怒火在我身上燃燒起來,我想為什麼日本鬼子敢這麼猖狂,想登陸就登陸,想轟炸就轟炸?為什麼我們中國老百姓不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卻要四處逃難、妻離子散?為什麼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土地,我卻連一塊可以安下心來讀書的地方都沒有?什麼道理?這正是因為中國太弱了,弱國就要受人家的欺凌,受人家的宰割。

怎麼辦?我不學醫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將來我要製造飛機保衞我們國家的藍天;或者我要製造軍艦,抵禦外國從海上進來的侵略。

我是生長在海邊,對海有更深刻的情結,同時為了抵禦帝國主義的海上侵略,權衡之下,我進了上海交大造船系。1958年,國防科委剛剛組建,聶榮臻元帥就向中央呈報了關於開展研製導彈核潛艇的請示報告,首批只有29個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挑起了我們國家核潛艇的開拓任務。我有幸是29個人當中的一個,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現在,我沒有離開過核潛艇的研製領域。

進了研製領域之後,我們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低弱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説,更大的困難是我們沒有這方面的人才,一個也沒有。我們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我們手上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技術資料。我們開始很簡單地設想,核潛艇大概就是常規動力潛艇加上一個反應堆就是了,其實完全不然。怎麼辦?我們考慮來考慮去,決定從調查研究入手,在浩瀚無邊的報刊雜誌裏面要去尋找世界保密控制很嚴的核潛艇資料,大海撈針。我們把零零碎碎的資料經過分析、整理,最終彙總成美國核潛艇的總體佈局。但是這個東西到底有多少分量可以確信,我們心中無底。

正好在這個時候,我們弄來了兩個美國華盛頓號導彈核潛艇的兒童玩具模型,我們高興極了,把這個模型多次肢解,拆了又裝,裝了又拆。我們發現這兩個模型同我們蒐集到的資料基本上一樣,這就大大地增加了我們的信心。沒有條件,或者條件不具備,怎麼辦?我們的辦法叫作騎驢找馬。驢沒有馬跑得快,但是沒有馬了,只有驢,那你只能騎驢上馬,邊走邊找,邊走邊創造條件。如果連驢也沒有,那就邁開雙腿也得上路,絕不等待。

就以計算手段來説,那個時候哪像今天啊,一秒鐘多少億次的計算機。我們手上有的只是算盤和計算尺,算盤加計算尺,先打起來。為了計算的結果準確可信,我們只好分兩組同時進行,這兩組計算的結果,如果你得五,我得八,不一樣,那麼不是你錯,就是我錯,或者我們兩個都錯。怎麼辦?從頭再來,一直要算到兩個組的最後結論一樣,我們才相信你這個計算是準確了。我們的同志硬是咬緊牙關,沒有怨言。

你們大概也曉得,船的重量跟重心是確保船建成後的不沉性跟穩定性,為了確保在生產建造當中,它重量重心嚴格地控制在我設計當中,我們的土辦法,就是在船台的入口處放了一個磅秤,凡是拿進船台的,不管是什麼都一一過秤,登記在案。施工過程當中那些邊角餘料,那些多餘的管道電纜,凡是拿出船台的,也都一一登記。幾年來,我們天天這樣子,我們同志稱之為“斤斤計較”。

新型號的潛水艇在研製最後階段,交付海軍使用之前,都必須進行極限深度的深潛試驗。深潛試驗,它是一個風險性很大,考驗性很大的試驗。一張撲克牌大小要承受一噸多海水壓力,任何一條焊縫,任何一條管道,任何一個閥門,承受不起海水壓力,都會造成艇廢人亡的後果。美國有一條王牌核潛艇,叫做“長尾鯊號”,1963年在做一次深潛試驗的時候,還不到兩百米就沉沒海底了,160個官兵沒有一個生還。乘試人員擔心像美國一樣一去不復返,思想波動較大,有個別人給家裏寫了信了,説:我們要出去執行任務,萬一回不來,有這樣那樣未了的事情,請家裏代為料理。其實就是遺書。

我們的設計留有足夠的安全係數,試驗過程我們規定的程序是一個深度、一個深度慢慢下降。十米、五米、兩米,然後是一米一米地往下探,絕不蠻幹,因此安全是有保證的。我是有充分的信心,但我也十分擔心,擔心是不是還有哪一些超出我的知識範圍之外,我還沒有認識到的潛在危險。我們沒有經驗,那麼怎麼辦?我説我跟你們一道下去!我下去,不僅僅可以穩定人心,可以鼓舞士氣,而更重要的是在整個深潛過程當中,如果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現象,我可以協助艇上及時地採取措施,避免惡性事故的擴大。我是總師,不僅僅要為這條艇負責,更重要的是要為艇上170個乘試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

當這個深度儀的指針指向了極限深度的時候,艇長説了,各個崗位嚴格地把你們周邊的情況好好檢查一下,沒有問題情況之下,我們艇開始上浮了,一直上浮到100米這個安全深度,突然間全船騷動起來,跳躍啊、握手啊、擁抱啊,有些同志都哭了,大家神情非常激動。艇上的快報要我提幾個字,我又不是詩人,我又不會寫詩,但是現場的情況激動得我靈感一來,我拿起筆寫了幾個字,叫作“花甲痴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我們把“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無私奉獻、大力協同”四句話十六個字歸納為核潛艇精神,就是這四句話激勵着我們核潛艇陣線廣大員工知難而進、奮勇拼搏。

大家都清楚,世界上高新尖端技術,尤其對於核潛艇技術,都列入為國家最高級別的機密。我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領導再三向我們強調,一定要確保國家的機密,不容許泄露你們的工作單位。要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當無名英雄。而且進了這個領域,就得準備幹一輩子。如果你犯了錯誤怎麼辦?犯了錯誤也不能走,可以在裏面打掃衞生。1958年,我從上海上調北京,走前領導只告訴我:你出差北京,幫助工作。我行李也沒有帶,一到北京,我就被留住了。我的父母多次地寫信問我:你在北京哪一個單位?你到北京去幹什麼工作?我一直閉口不答覆。慢慢地,我也同他們的關係淡化了。

1987年,上海文匯月刊有一篇題目為《赫赫而無名的人生》長篇的報告文學,比較詳細地介紹了中國核潛艇總設計師的人生經歷。我把這份報告文學寄給我的母親,這篇文章永遠只提黃總設計師,沒有具體的名字。但是他提了一個,他提了黃總設計師的夫人李世英的名字。我母親一看,文學裏面所報告的黃總設計師,就是三十年沒有回過老家,而被弟妹們誤解為不要家,忘記了養育他的父母,不孝的三兒子,我是老三。雖然我母親,她一直深信她的兒子大學學生不可能忘了養育他的父母,但是三十年一直沒有回家,她難免也有怨言。我聽我的妹妹講,我母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閲讀這篇文章,是滿臉淚水呀,我母親終於自豪不已了。她在痛心之餘也自豪,她把我的弟弟妹妹們,還有她的子孫們召集過來,只説了一句話,“三哥的事情,大家要理解,要諒解。”知兒莫若母,母親這句話傳到我的耳朵,我哭了。有人問我忠孝不能雙全,你是怎麼樣理解的?我説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我們核潛艇陣線廣大員工,他們嘔心瀝血、淡薄名利、隱姓埋名,他們奉獻了一生最寶貴的年華,還奉獻了終生。如果你們要問他們這一生有何感想,他們會自豪地説:這一生沒有虛度。再問他們你們對此生有何評述,那他們會説: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兒女,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事業,此生屬於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