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

來源:文萃谷 1.17W

辛亥革命後,詹天佑為了振興鐵路事業,和同行一起成立中華工程師會,是工程師有團體組織之始,並被推為會長。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詹天佑教學反思,希望大家認真閲讀!

六年級語文詹天佑教學反思

  【1】詹天佑教學反思

我在教《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 “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為什麼使你感動?

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為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充。

第三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説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

在教學“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2】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敍,很有代表性。

教學完這篇課文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理解。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這樣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如有關帝國主義者對修築京張鐵路阻撓、要挾、嘲笑的語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部分都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只有讀出感情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二、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三、相信學生,放手自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閲讀理解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理解並非很難,教學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回來的關於詹天佑的資料,既瞭解了學生預習收集資料的情況,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避免了教師介紹學生聽那種被動學習的情況

  【3】詹天佑教學反思

今天上《詹天佑》,這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實現舊教材新教法,確實值得探討。

上課後,我沒有急於介紹時代背景,而是直接問孩子:“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有什麼收穫?”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爭着發言,一個孩子站起來説:“我知道詹天佑是個對工作十分認真負責的人。”我很驚奇(因為孩子一般會説詹天佑是愛國、傑出的工程師),我鼓勵他繼續説下去。他説:“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詹天佑對工程人員要求十分嚴格,可見他對工作是一絲不苟的。”説得太好了,我因勢利導,再請其他同學補充,從課文哪些地方,還可以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十分負責?是什麼精神力量支撐着他這樣做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從詹天佑的工作態度,講到詹天佑為人謙虛、平和(請教當地老農民,與工人同吃同住);從詹天佑的勇氣(受命令於危難之中),講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設計“人”字形線路……)。討論十分熱烈,即使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也能説上一兩句。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台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

我不敢説,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因為,在這裏,他們個性飛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