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奮鬥者為本》讀後感

來源:文萃谷 2.71W

《以奮鬥者為本》講述了華為管理層對企業管理具體問題和案例的討論、爭辯和反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奮鬥者為本》讀後感範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以奮鬥者為本》讀後感
  《以奮鬥者為本》讀後感_篇一

我於2003年入廠,嚴格遵守和熟知公司制度。管理第一,技術第二。正是現階段我們企業發展需要思考的,中國鋼鐵企業的發展,管理和技術的重要性問題。中國鋼鐵企業眾多,投入大量的資金購入先進設備建廠,大批量的生產國外引進的高新技術,可謂是不遺餘力的引入技術,但達到的效果是我們的自主品牌越來越弱,市場份額連續下降,用市場換來的技術的停滯不前。在日鋼改革之年,冷板製造部的每個同仁每天都在不斷的學習,接受了解新的知識,如果自己不主動學習,認真專研做好本職工作,就會覺得自己在後退,跟不上團隊的步伐。

讀罷《以奮鬥者為本》一書,掩卷遐思之餘,我不由得發自內心感歎:華為真偉大!因為該書的每個章節每個段落,都能讓我充分感悟到華為文化的積極向上和華為機制的催人奮進。毋庸置疑,該書是一本並不晦澀但字裏行間卻處處飽含哲理的精神食糧,每一頁展開而論,都會讓人有所思、有所得,它向我們傳遞了兩種正能量:一是“奮鬥成大業”;二是“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團隊打天下,管理定江山”。學習該書後,我更加堅信了一個真理:天上不會掉餡餅,無論是個人、組織還是國家、社會,沒有奮鬥都不會有美好未來。下面,我結合學習並圍繞“奮鬥者”話題談談自己的幾點心得。

  一、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基本要點

通過學習,我初步總結出華為“以奮鬥者為本”的六大基本要點:第一,企業人力資源和幹部管理的制度、政策都是以奮鬥者來定位的,各項工作都緊緊圍繞和聚焦在奮鬥者羣體上;第二,只有奮鬥者才是企業的真正財富,華為推崇的就是以奮鬥者為本的文化體系;第三,員工奮鬥的動力是為了他和家人過體面的生活,主觀上為自己,客觀上為國家為人民;第四,以奮鬥者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必須用“不讓雷鋒吃虧”的理念夯實企業文化的基石;第五,以奮鬥者為本在分配激勵上要向奮鬥者傾斜,提倡拉大差距,獎勵無上限;第六,幹部提拔更要向奮鬥者傾斜,突出貢獻者可以破格晉升。

  二、何人可稱奮鬥者

在弄清何人可稱為奮鬥者之前,首先要明白奮鬥的定義是什麼,字典對奮鬥一詞的解釋是“完全專注的做事,以完成理想、政治理念或目標”。這個定義無疑是準確的,那麼華為確定的奮鬥又是什麼呢?在華為,奮鬥不是用工作時長來

衡量,奮鬥的關鍵不是員工做什麼而是為什麼而做,奮鬥是否緊貼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奮鬥有無創造價值、提高自己等。

  三、如何成為奮鬥者

雖然我們在社會、在單位,貌似都在工作,但是否都可以稱自己為奮鬥者?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關鍵還要看自己是否具備奮鬥者的基本要素和特質,自身行為是否有利於自我的提高、團隊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等。首先是需要具備刻苦學習精神。身處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已發生根本變化,主要由知識、管理產生。

  四、怎樣激勵奮鬥者

如何實現長期艱苦奮鬥,一靠主觀能動二靠管理,須以利益分配為驅動力,才有可能遏制怠惰的生成,組織的責任就在於逆這種自發趨勢而動。那麼,華為是如何激勵奮鬥者的呢?

一是推行了堪稱當今世界最完善的價值評價體制——左邊支持價值創造,右邊支持價值分配,形成了一個自我循環的利益驅動機制。它比較科學地解決了公正和公平的問題,實現了員工與企業目標最大程度的一致,也為全力創造價值提供了不竭的動力來源。在此機制下,能者上,為賢能之人提供了機會,庸者下,保證了機體的清潔,同時也形成壓力機制。員工不用看幹部的臉色眼色行事,更多注重的是工作績效和自我價值的最好展示,更不會淪為奮鬥着的奴才了。

二是在注重責任結果、貢獻、商業價值等導向的基礎上推行了“利益均沾”機制。通過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內部動力,儘可能地實現股東和員工的共同富裕、客户和企業的共同發展,從而有力促進了客户、員工與企業之間利益共同體的牢固建立。在華為“利益均沾”機制中,最能體現公平的指導方針就是:價值分配“向奮鬥着、貢獻者傾斜”、“不讓雷鋒吃虧”、“團隊堅持利出一孔”等,有效地鈍化了價值分配處理過程中的各類矛盾,促進了企業均衡、可持續發展。以奮鬥者為本讀後感。

三是推行了令員工信服的幹部選拔、配備、使用、管理機制。其中最契合對奮鬥者激勵的,就是華為選拔幹部三原則,“優先從成功團隊中選拔幹部”、“優先從主攻戰場、一線和艱苦地區選拔幹部”、“優先從影響公司長遠發展的關鍵事件會考察和選拔幹部”,全方位地調動了那些想成為有成效奮鬥者的員工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加註重融入團隊、奮勇爭先、敢於擔責。

  《以奮鬥者為本》讀後感_篇二

作為易流一名員工,拜讀了張總這篇文章感受頗深,這篇文章每字每句都表達了張總對公司每位員工殷切的期許,非常感謝張總提供這樣一個交流機會。

首先對於"最關鍵的因素是員工"這句話我想談一下我的感受。員工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人,我們才是真真切切面對客户第一人,員工個人素質代表公司整體水平,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員工工作狀態直接影響公司經營狀況,所以我們作為面對客户第一人應該把自己最好的狀態、激情統統拿出來,讓客户真切感受到這家公司是有活力的,是可以合作的,儘自己最大努力讓客户體會到我們在為他的公司負責。我們敏鋭的觀察力才可以為公司提供及時的信息讓領導層做出決策。

然後對於張總闡述的"奮鬥者"三層含義很是贊同。一個人必須先對自己負責,自己清楚需要什麼才會有追求,才會努力拼搏。當自己對生活充滿了希望,才會把這樣精神頭帶到工作當中。這個時候我們又該靜下來想想,我,可以為公司帶來什麼。為公司着想前提我覺得是對公司的熱愛,有感恩的心,是這個公司給了我平台讓我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你有這個能力就應當肩負起使命,應該慶幸把握這個機會,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體現自我價值的。

接着是對"第一:易流的"奮鬥者"首先應該是對易流事業的絕對認同與忠誠",這句話談下感受。整個社會大踏步的發展讓我們這些求職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最頑固思想還是去國企有保障,總覺得那樣是隻賺不賠的買賣,覺得民營企業不是穩定工作,但我想,不論在哪,只要能堅持下來並認真努力的工作,不論什麼平凡工作崗位上都會體現出不平凡的你。我們必須把"公司為家"概念記在腦子裏,融在血液裏,這樣感覺我們是和公司是一體的,我們才會為之去奮鬥。"皮之不存,毛將何在 " ,一個企業,如同一個民族,當它強大時,它的人民就會揚眉吐氣,神采飛揚;當它衰落時,人們可能只有暗自嗟歎。因此,應該把企業當成一種力量的源泉,生命的支撐,視企業如生命,與企業共命運。"奮鬥者"也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與付出,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並能夠實現個人成就,獲得社會的尊敬,獲得豐厚回報的。

人,作為一個社會個體,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成長和生活,享受社會環境的滋養和輔助。同樣的,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我們個人的奉獻,在成不一個奮鬥者的前提。沒有奉獻,就不能創造價值;沒有奉獻,人生就不會有意義;沒有奉獻,社會就不會有進步,也就不會有個人的進步。所以,沒有奉獻,就談不上"奮鬥者". 所以,我個人理解的所謂的."奮鬥者"就是奉獻社會、創造價值並實現價值獲得回報。讓自己成為所服務的公司、客户和社會的奮鬥者,為公司做出上定的貢獻。

  如何成為奮鬥者?

明確了什麼是"奮鬥者"之後,我們會想要成為易流的一個"奮鬥者",然而,如何成為"奮鬥者"呢?是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麼?還是隻是努力工作就可以呢?

  對於這個問題,張總也給出了很明確的答案,有五點要求:

第一,易流的"奮鬥者"首先應該是對易流事業的絕對認同與忠誠,並踐行易流的七條價值觀;第二,易流事業的"奮鬥者"必須對工作充滿激情,並對於易流的發展富有責任感、使命感;第三,將本職崗位價值最大化,並堅持以"結果為導向"的行事風格。第四,易流事業的"奮鬥者"應該時刻具備危機意識,並在工作中持續改進;第五,易流事業的"奮鬥者"應該具有鑽研、學習、不斷創新的精神。我個人非常認同這幾個觀點,特別是我們部門最近也是一直再以學習來提升自己對工作和為人處事上的一些觀點吧。

對於這幾點要求,並不是獨立的,其本身就是緊密聯繫,相輔相成的。其實對從事的工作的認同和熱愛的前提就是,"選我所愛,愛我所選".只有熱愛自己的工作,才會對工作充滿激情,才會有強烈的責任感,才會在工作中創造出最大的價值。而要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除了需要激情和責任感以外,還需要堅持以"結果為導向"的行事風格。海燕經常和我們説的一句話,過程很重要,但是做事更注重的是結果,就像我們在服務的過程中是要做到細心,但我們更要明白是,是否保質保量的處理好事情,如果過程再完美結果沒有完成或者説結果不是我們想要的,那也是無功於世,只有目標明確,才會有更大的動力。像我們服務行業,個人素質和態度也是奮鬥者的必備因素之一,掌握我們整個公司的服務動態方針和平台的操作使用,並時刻保持危機感,提高危機意識,在提高自身的修養和素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