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勵志讀書名言

來源:文萃谷 2.98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名言都再熟悉不過了吧,名言是人們在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的提煉和總結。什麼樣的名言才是好的名言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代勵志讀書名言,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勵志讀書名言

古代勵志讀書名言1

1.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元·高明·琵琶記

2.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荀子·勸學

3.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4.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5.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國·曹植·七步詩

6.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7.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

8.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1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論語·述而

1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14.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唐·羅隱·蜂

1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16.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李清照

1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揚子江

19.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

20.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諸葛亮《前出師表》

21.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22.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唐·李賀·南國

23.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後漢書·班超傳

2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宋·蘇軾·題西林壁

26.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明·王冕·墨梅

27.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孟子

28.安不忘危,盛必慮衰。——《漢書》

29.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30.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李白

31.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3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短歌行》

33.百年光陰,如駒過隙。——選自《增廣賢文》

3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3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3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3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I餞別校書叔雲

3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唐·杜甫·蜀相

39.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宋·陸游·書憤

4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

古代勵志讀書名言2

1、願乘長風破萬里浪。

出自南朝梁·沈約《宋書·宗愨傳》。願,希望。這是南朝宋人宗愨之語,以乘風破浪為喻,表達了希望建功立業、有所作為的願望與志向。

2、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出自唐·李白《塞下曲六首》。揮劍斬敵、立功邊塞之志,表現了唐代士子普遍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與時代精神。

3、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耿傳》。竟,終究。此言只要有志氣,總有達到目標的一天。這是一句千百年來激勵了無數人奮發進取的名言,至今我們仍在講。

4、丈夫皆有志,會見立功勛。

出自唐·楊炯《出塞》。會見,一定會看到。大丈夫只要心存報國大志,一定能看到立功受勛的日子。

5、一朝溝隴出,看取拂雲飛。

出自唐·李賀《馬詩二十三首》。隴,農田中種農作物的一行一行的土埂。這二句表面是寫馬,實則是以馬從溝隴躍出為喻,説明處於困境中的有志之士一旦掙脱困境,便會大有作為。其意在鼓勵失意者處困境要不墜青雲之志,等待時機,奮發進取,有所作為。“拂雲飛”,明以誇張修辭法寫駿馬騰躍之高,實則暗寫有志之士一旦得志便會飛黃騰達、大有作為。

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出自《長歌行》。小的.時候不努力,等到要用的時候後悔來不及了。這兩句一直是催人奮進的名言,激勵着人珍惜青春,努力學習。

7、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出自南宋·陸游《文章》。意思是技術高超的人,偶然間即可得到。多用來形容文學素養很高的人,出於靈感,即可偶然間得到妙語佳作。只有具備深厚的文學功底,加上創作的靈感才能寫出好的文章。

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琢磨玉器。從讀書做學問這方面來講,學習其他科目有利於我們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有利於我們增添學習方法,縮短學習差距;有利於我們拓展思路,增強創造性思維。

9、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出自南宋·祝穆《方輿勝覽·磨針漠》。這句話多用來比喻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多麼難的事也能做成。

10、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出自北宋·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這句話原是安慰和勉勵那考試失敗的安敦秀才的話,勸他回家再去安心讀書,説“舊書”不嫌多讀,越讀越玩味越有意思。現在多指經典文字簡短,意思深長,要多讀、熟讀,仔細玩味,才能瞭解和體會其中的深意。

11、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出自元·高明《琵琶記·蔡公在試》。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默默無聞,但一旦科舉考試成功便會名聞天下。意在鼓勵讀書人要耐得住讀書時的清苦,以求日後的成功。

12、心如老驥常千里。

出自宋·陸游《赴成都》。驥,千里馬、駿馬。詩人以千里馬老而思馳千里為喻,表達了自己報效國家矢志彌堅、壯心不已的愛國情懷。

13、心隨朗日高,志與秋霜潔。

出自唐·李世民《經破薛舉戰地》。唐太宗李世民自道其胸懷如日大志、身有高潔品行之言,表現了一代英主超凡脱俗的豪邁氣概。

14、虛死不如立節,苟殞不如成名。

出自唐·王勃《上百里昌言疏》。虛死,指無謂的死。苟殞,指苟且死去。與其沒價值地死去,不如用寶貴的生命換取一個好的名節;與其苟且地死去,不如留着寶貴的生命,建一番功業而流芳百世。此言為人要積極進取,生也如此,死亦如此。

15、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

出自漢·賈誼《過秦論》。宇內、四海、八荒,都是指天下。寫秦孝公鋭意改革,力圖一舉消滅天下諸侯、一統天下的雄心大志。“席捲”、“包舉”、“囊括”、“併吞”四個動詞的運用,都是採比喻修辭法,不僅非常形象,更帶有一種奪人的氣勢,生動地突顯出秦孝公一代雄主的形象。

1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

出自東漢·張衡《應閒》。人生在世上就應該勤奮,不去追求進取哪來收穫呢?勤奮成就未來,並不是一句空話。

17、開卷有益

出自北宋·王闢之《繩水燕談錄·文儒》。讀書總有好處。

18、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出自清·顧炎武《與友人書》。在學習上,如果每日沒有進步就是退步了。

19、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出自春秋·李耳《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千里的行程,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用來比喻凡事都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

2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

出自唐·顏真卿《勸學》。人生是短暫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

古代勵志讀書名言3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

譯:作為君子,應該有堅強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奮鬥精神,努力加強自我修養,完成並發展自己的學業或事業,能這樣做才體現了天的意志,不辜負宇宙給予君子的職責和才能。

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劉備語

譯:對任何一件事,不要因為它是很小的、不顯眼的壞事就去做;相反,對於一些微小的。卻有益於別人的好事,不要因為它意義不大就不去做它。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

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惡人、壞事,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論語》

譯:幹活搶重的,有過失主動承擔主要責任是“躬自厚”,對別人多諒解多寬容,是“薄責於人”,這樣的話,就不會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

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於他人的願望出發,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良好的意願和正當的要求,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

譯:見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過自己的長處和優點,就虛心請教,認真學習,想辦法趕上他,和他達到同一水平;見有人存在某種缺點或不足,就要冷靜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樣的缺點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

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8.當仁,不讓於師。 ——《論語》

譯:遇到應該做的好事,不能猶豫不決,即使老師在一旁,也應該搶着去做。後發展為成語“當仁不讓”。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論語》

譯:君子不會誇誇其談,做起事來卻敏捷靈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

譯:同心協力的人,他們的力量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表一致的意見,説服力強,人們就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周易》

譯: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羣的'技藝,也不會到處炫耀、賣弄。而是在必要的時刻把才能或技藝施展出來。

12.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譯:自滿於已獲得的成績,將會招來損失和災害;謙遜並時時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論語》

譯: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別人並不理解,可我決不會感到氣憤、委屈。這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的表現嗎?知緣齋主人

14.言必信,行必果。 ——《論語》

譯:説了的話,一定要守信用;確定了要乾的事,就一定要堅決果敢地幹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論語》

譯:講事實,不憑空猜測;遇事不專斷,不任性,可行則行;行事要靈活,不死板;凡事不以“我”為中心,不自以為是,與周圍的人羣策羣力,共同完成任務。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譯:三個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學習的,那他就可當我的老師。我選取他的優點來學習,對他的缺點和不足,我會引以為戒,有則改之。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譯:君子總是責備自己,從自身找缺點,找問題。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別人,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

譯:君子心胸開朗,思想上坦率潔淨,外貌動作也顯得十分舒暢安定。小人心裏慾念太多,心理負擔很重,就常憂慮、擔心,外貌、動作也顯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穩的樣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論語》

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藉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後來發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20.不遷怒,不貳過。 ——《論語》

譯:犯了錯誤,不要遷怒別人,並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則亂大謀。 ——《論語》

譯:不該乾的事,即使很想去幹,但堅持不幹,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22.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譯: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論語》

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譯:君子致力於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譯:君子認為説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26.三思而後行。 ——《論語》

譯: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覆的考慮後才去做。

27.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譯: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譯: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譯: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譯: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31.知恥近乎勇。 ——《中庸》

譯:知道什麼是可恥的行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現。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譯:以為自己的錯誤比別人的小,缺點比別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譯:君子最大的長處就是用高尚、仁義的心去對待別人。

34.人皆可以為堯舜。 ——《孟子》

譯: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大聖人。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韓非子》

譯:千里大堤,因為有螻蟻在打洞,可能會因此而塌掉決堤;百尺高樓,可能因為煙囱的縫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災而焚燬。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 ——《詩序》

譯:提出批評意見的人,是沒有罪過的。聽到別人的批評意見要仔細反省自己,有錯就改正,無錯就當作是別人給自己的勸告。

37.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 ——《孔子家語》

譯:好的藥物味苦但對治病有利;忠言勸誡的話聽起來不順耳卻對人的行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明代諺語

譯:一句良善有益的話,能讓聽者即使在三冬嚴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惡毒語言,傷害別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會讓人覺得寒冷。

39.千經萬典,孝悌為先。 ——《增廣賢文》

譯:千萬種經典講的道理,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是最應該先做到的。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古代勵志讀書名言4

1、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劍佩鳴相磨。搜於岐陽騁雄俊,萬里禽獸皆遮羅。

2、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楚辭·離騷》

3、做一個優雅安靜的女人,當你真正學會捨棄一些,那些曾經對你,看似很重要的東西的時候,上帝將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

4、俄成萬里別,立德貴清真。——唐代李白《南陵五松山別荀七》

5、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宋代陸游《病起書懷》

6、鐫功勒成告萬世,鑿石作鼓隳嵯峨。從臣才藝鹹第一,揀選撰刻留山阿。

7、苟懷四方誌,所在可遊盤。——晉·歐陽建《臨終詩》

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9、男兒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橋畔淚。

10、譯文:在富貴時,能使自己節制而不揮霍;在貧賤時不要改變自己的意志;在強權下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這樣才是大丈夫。

11、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宋代陸游《讀書》

12、其次崇真功,立言與立德。——曹勛

13、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4、陋儒編詩不收入,二雅褊迫無委蛇。孔子西行不到秦,掎摭星宿遺羲娥。

15、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

16、丹墀對策三千字,金榜題名五色春.——元·王冕《送王克敏之安豐錄事》

17、驚風飄白日,光景西馳流。——曹植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裏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裏,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讀書。

20、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衞無窮填海心。——清代黃遵憲《贈樑任父母同年/題樑任父同年》

21、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22、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23、遠績不辭小,立德不在大。——陸機

24、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公從何處得紙本,毫髮盡備無差訛。

25、登學dēngxué例:南朝梁江淹《齊太祖誄》:「聿尚登學,嚴道尊師。

26、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説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

2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28、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裏,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