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經典周國平的語錄33句

來源:文萃谷 1.84W

一切外在的欠缺或缺失,包括名譽,地位,財產等等,只要不影響基本生存,實質上都不應該帶來痛苦。如果痛苦,只是因為你在乎,愈在乎就愈痛苦。 只要不在乎,就一根毫毛也傷不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周國平的語錄33句,歡迎大家閲讀

2020年經典周國平的語錄33句

1、幽默是受傷的心靈發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有超脱才有幽默。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的心靈發出的微笑。

2、一切迷戀都憑藉幻覺一切理解都包含誤解一切忠誠都指望報答一切犧牲都附有條件。

3、老子主張"守靜篤",任世間萬物在那裏一齊運動,我只是靜觀其往復,如此便能成為萬物運動的主人。這叫"靜為躁君"。

4、絕大多數人的生命潛能有太多未被發現和運用。由於環境的逼迫、利益的驅使或自身的懶惰,人們往往過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條窄縫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讓潛能中極小一部分從那裏釋放,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人們是怎樣輕慢地虧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只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

5、我不知道,我的本質究竟是那獨一無二的"自我",還是那無所不包的"大全"。我只知道,對於我來説,無論是用"大全"否定"自我",還是用"自我"否定"大全",結局都是虛無。

6、既然禍福如此無常,不可預測,我們就應該與這外在的命運保持一個距離,做到某種程度的不動心,走運時不得意忘形,背運時也不喪魂落魄。也就是説,在宏觀上持一種被動、超脱、順其自然的態度。

7、仗義和信任貌似相近,實則屬於完全不同的道德譜系。信任是獨立的個人之間的關係,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價值觀、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這些方面彼此尊重,絕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時都遵守規則。仗義卻相反,一方面抹殺個性和個人利益,樣樣求同,不能容忍差異;另一方面共事時不講規則。

8、人們常常誤認為,那些熱心於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爾説得好,他們只是在揮霍,不是在奉獻,而揮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9、因為一切皆流,所以活在當下。否則你還能怎樣?

10、在回憶的引導下,我們尋訪舊友,重遊故地,企圖找回當年的感覺,然而徒勞。我們終於悵然發現,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當年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11、快樂不算什麼嗎?整日跳跑不算什麼嗎?如果滿足天性的要求就算虛度,那就讓他們虛度好了。

12、我不喜歡和一切角色意識太強烈的人打交道,例如名人意識強烈的名流,權威意識強烈的學者,長官意識強烈的上司等等,那會使我感到太累。我不相信他們自己不累,因為這類人往往也擺脱不掉別的角色感,在兒女面前會端起父親的架子,在自己的上司面前要表現下屬的謙恭,就像永不卸粧的演員一樣。人之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也許是迫不得已的事,依我的性情,能卸粧時且卸粧,要儘可能自然地生活。

13、如果真誠為一個人所固有,是出自他本性的行為方式,他就決不會動輒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由此我獲得了一個鑑定真誠的可靠標準,就是看一個人是否被自己的真誠所感動。一感動,就難免包含演戲和做作的成分了。

14、一個人創造力的高低,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有無健康的生命本能,二是有無崇高的精神追求。這兩個因素又是密切關聯、互相依存的,生命本能若無精神的.目標是盲目的,精神追求若無本能的發動是空洞的。它們的關係猶如土壤和陽光,一株植物惟有既紮根於肥沃的土壤,又沐浴着充足的陽光,才能茁壯地生長。

15、對於自己的經歷應該採取這樣的態度:一是儘可能地誠實,正視自己的任何經歷,尤其是不愉快的經歷,把經歷當作人生的寶貴財富;二是儘可能地超脱,從自己的經歷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看它們,把經歷當作認識人性的標本。

16、"距離説"對藝術家和哲學家是同樣適用的。理解與欣賞一樣,必須同對象保持相當的距離,然後才能觀其大體。不在某種程度上超脱,就決不能對人生有深刻見解。

17、紛紛擾擾,全是身外事。我能夠站在一定的距離外來看待我的遭遇了。我是我,遭遇是遭遇。驚浪拍岸,捲起幹堆雪。可是,岸仍然是岸,它淡然觀望着變幻不定的海洋。

18、人都是崇高一瞬間,平庸一輩子。

19、人生似乎有兩個大忌。一是突遭變故,不得不從零開始,重建生活或事業。二是壯年身死,撇下未完成的生活或事業,含恨撒手人寰。

20、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脱了外界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21、爭取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一門專業知識或技能,掌握足以維持生存的看家本領。儘量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職業。如果做不到,就以敬業精神對待本職工作,同時在業餘發展自己的興趣。

22、喜歡至少一種藝術,音樂、舞蹈、繪畫都行,可以自己創作和參與,也可以只是欣賞。

23、正經不是嚴肅,就像教條不是真理一樣。

24、一個靈魂已經覺醒的人,你不會再嘲笑和傷害別人,因為你知道,其實別人只是附在另一軀體上的最敏感的你。

25、多數人屬於家庭,國家,社會。天才屬於有與無,最小與最大,自我與永恆。

26、真實不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而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態度,是我們終於為自己找到的一種生活信念和準則。

27、愛自己的人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驕橫的佔有。不愛自己的人也不會有真正的愛,只有謙卑的奉獻。

28、幽默有兩個要素,一是健康的生命,二是超脱的眼光。

29、大智慧者必謙恭,大善者必寬容,大自滿者往往謙虛温和。有宏大造詣感的人,必定也有容納萬物,寬待眾生的襟懷。

30、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在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於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恆。由於人本身的侷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31、被人理解是幸運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託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32、意義不在事物之中,而在人與事物的關係之中,這種關係把單個的事物組織成了一個對人有意義的整體。

33、心與心之間的距離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孤獨者必不合時宜。然而,一切都可以成為時髦,包括孤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