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故事:漢高祖和他的拴馬槐

來源:文萃谷 1.5W

陝西臨潼這塊千餘平方公里的地方,承載了太多太多的歷史滄桑,也遺存了眾多的神話故事與傳説。

勵志故事:漢高祖和他的拴馬槐

從女蝸補天、姜寨遺址、幽王烽火、褒姒一笑、驪戎之亂、商鞅變法、鴻門大宴、大秦一統、焚書坑儒、矩衡度量、楚人一炬,到大唐帝國時期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驕奢淫逸,再到“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纏綿愛情故事,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大唐帝國,這裏演繹了許多極盛遽衰的頹喪之曲。

秦統一六國後,大興土木,窮奢極欲,其殘酷統治,激起了國內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起義後,各地雲起響應。其中有楚國貴族出身的項梁、項羽叔侄;有農民出身的劉邦。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梁扶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的人作了楚王,劉邦也投靠了項梁。

公元前207年,項梁戰死,懷王派項羽等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趙國,同時派劉邦領兵攻打函谷關。臨行時,懷王與諸將約定,誰先入關中者,便封為關中王。

公元前206年,當時為沛公的劉邦率領義軍攻入函谷關,進入關中地區。親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劉邦入關後,與秦民約法三章,並派人駐守函谷關,以防項羽進關。

時項羽剛剛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並殲滅了秦軍主力,正向關中進發。當項羽到達函谷關後,得知劉邦已經攻陷關中,一怒之下攻陷了關隘,並推進至戲水(今臨潼零口附近)之西。劉邦當時與其軍隊同處霸上,暫未會見項羽。當時項羽的兵力大約是四十萬人,劉邦軍隊共約十萬人。

張良向劉邦分析,不宜和項羽硬拼。劉邦只得退出咸陽,回師霸上,更知道自己軍力不及於項羽四十萬大軍,劉邦便把在咸陽所得一切,原封不動地送到項羽營中,更説願讓項羽稱關中王。

范增老謀深算,已覺出劉邦日後必成大器。便命項羽設下“鴻門夜宴”,一心想誅除劉邦。但此事被項伯知悉,項伯顧念他和張良故人之情,向劉邦大軍報訊。劉邦知道鴻門宴是兇險之地,但張良卻表示:不去只有死路一條,赴會也許能有生機。劉邦無奈,只得應約前往。

鴻門宴當日,范增早已佈下天羅地網,定要把劉邦人頭留下。誰知,劉邦竟以一跪,化解了項羽之怨恨。范增仍不死心,再命“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一心要在席中,把劉邦刺死,可是終究還是被項伯和樊噲給其解了圍,劉邦終借如廁之計,化險為夷,成功逃遁。

劉邦從新豐鴻門遁逃後,一路疾馳。跑了十多里路程,就聽見後邊追兵呼號。如果繼續西逃,很有可能被追兵追上。情急之下,他覺得必須藏匿起來。當逃至今臨潼胡王村(也做‘護王村’)時,劉邦怎麼也跑不動了。他將所騎戰馬拴在埝下一棵槐樹上,自己也悄悄躲在槐樹後暫且休整。由於天黑,追兵只知道沿着小道捨命追趕,而沒有想到劉邦卻藏匿於小道之側的槐樹下面。追兵無功而返,而劉邦則倖免於難,保全了性命。

劉邦困極了,倒在樹下居然睡着了。睡夢裏,他夢見一位白衣老者,鬚髯飄飄,拄着枴杖,自稱槐樹之神,專門在這裏恭候他的光臨。並指點他返回咸陽最為安全的一條小道------芷陽小道。醒來後,劉邦連忙向槐樹作揖鞠躬,並順老者所指小道亡命咸陽。快到自己營帳時,劉邦暗暗發誓:他日若得天下,必賞封此槐。

四年楚漢戰爭,劉邦依靠張良等謀士賢臣的意見,隊伍逐漸壯大,形勢很快逆轉,並打敗了曾一度強大自己許多的項羽大軍,終獲勝利。而項羽“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烏江自刎悲情歷史故事,令後世無數英雄扼腕歎息。

建立大漢王朝後,劉邦登上帝位,他想起了當初“鴻門宴”的大難不死;想起了“槐樹之神”的亡路指點。於是,帶着文武百官親臨槐樹之地,並封賞此槐為“漢王槐”。附近百姓知道這棵槐樹福佑高祖,又將此槐稱作“護王槐”“拴馬槐”。據説,自此後,大漢民間,興起廣植青槐之風。秦晉此風,尤盛於天下。

“漢王槐”現位於驪山腳下的胡王村中心國小裏面。槐樹居於高約一米三邊長六七米的一個四方土台上,四面有欄杆圍着。由於此槐歷經數千年,再加上雷劈電掣,原有的枝枝葉葉,已很難覓尋。尤其是主幹樹枝,已消失殆盡了。

九人合抱的槐樹,已經中空腐朽,尚有燃燒後的痕跡。

現在的三大枝條,虯龍般嶙嶙峋峋伸向不同方向。一個東北方向伸展,一個西北方上頎側,一個西南方向外伸。而古槐逢春所長出的這些枝條,是從中空的樹身上勃發的`。樹身西面,原來是裸露着一個大豁口。前幾年,經保護性維修,使之彌合起來,渾然一體,成為一個局部帶有水泥成份的樹身。

三個不同方向伸展的樹枝,也有合抱之粗。局部已見老朽之處。為防止這些樹枝在風雨中折斷,枝下製作了七個水泥支架。另外,在槐樹三個不同方向,還三角支撐了十多米高的鋼製六寸管子,並用鋼繩斜拉三個方向伸展的樹枝。

槐樹上,還釘着一塊紅色的鐵皮牌子,上面內容是:西安市古樹名木;一級保護古樹;編號:1;sophora japonica 豆科 槐屬;西安市xxx 二零一一年九月。

漢王槐,有十多米高,樹冠陰翳投影足有一畝。參天古槐,依然枝繁葉茂,槐晾蔽日。這棵歷經數千年的古樹名木,歷久彌堅出虯龍般的骨氣與魂魄來。再加上付諸於槐的傳説故事,使此槐名聲遠播,成為許多探古尋幽者垂青的去處。

站在古槐樹下,我倍感交集。信口拈來四句:

古槐曾經賽神仙,

保佑高祖錦衣還。

拴馬駐足拜祭槐,

大漢社稷四百年。

高祖安在?此槐尚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