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瑜伽的經典語錄

來源:文萃谷 3.41K

1:如果你的面前是陰影,那你的背後肯定有陽光;如果你現在的瑜伽遇到瓶頸,那你未來的瑜伽肯定會空間無限。

人生如瑜伽的經典語錄

2:瑜伽體式的練習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在日常生活中的正確的體態。體式是瞬間的體態,體態是凝固的體式。在坐卧行走中保持瑜伽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3:瑜伽有非常多的練習方式,不同的練習方式就形成了所謂的不同流派。各流派沒有什麼誰好誰差之分,就像森林裏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樹,而每顆樹卻有相同的目標——向光的方向生長。各種流派的不同練習方法都是打開我們的智慧和潛能讓我們進入喜悦平和的狀態

4:瑜伽真正練的是心,一顆隨遇而安的心,就像印度哲學教導的四句話: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

5:傅雷先生説:“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

忘了目的。 ”在瑜伽修行的道路上,是否也有這種“魔障”?當我們在瑜伽的旅途中一再糾結體式的時候,是否已經忘記出發時瑜伽的目的——寧靜。

6:瑜伽裏各門各派各有各的特點,各有所長。我們很難把艾楊格和阿斯湯伽真正結合在一起,就像是中醫和西醫、國畫和油畫、儒家和天主教很難結合在一起一 樣。中醫講的是整體,西醫是局部;國畫講的是意境,油畫是寫實;儒家講的是人倫,天主教是上帝;艾楊格講個體精準,阿斯湯伽是整體串聯。

7:在國內的瑜伽圈,經常會遇到偏激的人,喜歡較真的人。我一直在想,為什麼練瑜伽會讓人這樣?後來想到原來瑜伽裏有個“極限的邊緣”説法害人不淺。正 是抱着 “極限的邊緣”的理念讓人偏執。藝術家總是要把自己往edge 上推,edge就是邊緣、巔峯、極限,搞藝術的大都偏執狂。瑜伽人莫作偏執狂!

8:英國小説家毛姆説過:每一次剃鬚都是一門哲學。108遍拜日式這種看似機械的運動,其實也充滿了哲理。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 總會產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任何一種庸常的生活,如果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就可以點鐵成金,化腐朽為神奇,從而生長出智慧之花。

9:瑜伽是一種平衡的藝術,是一種中庸之道,是一種度的把握。既不要太好強而變成功利,也不要太隨遇而安而不思進取。有道是:功利之心不可有,進取之心不可無。

10:學瑜伽就像是學外語,單個體式是單詞,幾個動作組合是短語,一個套路是句子。學外語不能只背單詞,不記短語和句子,練習瑜伽也不能只練單個體式,不練組合和套路。

11:瑜伽對於我像是一種心靈的安慰,也有點像修行一樣。在不愉快的時候我瑜伽,在特別快樂的時候我也瑜伽,我始終都是通過瑜伽這種方式讓自己獲得內心的平靜。

12:在瑜伽中,體式是冥想的基礎。在體式中,站姿是坐姿的基礎,坐姿是前屈的基礎,前屈是扭轉的基礎,扭轉是後彎的基礎,後彎是倒立的基礎。在冥想中,專注(Dharana)是禪定(Dhyana)的基礎,禪定是三摩地(Samadhi)的基礎.

13:不需要把一個瑜伽體式的一切都弄清楚後,再去做。目的可求完美,舉手投足之際則無須周全。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每一個答案都包含更多疑問。過程永遠比目的重要。當然,目的不可沒有,但真正的目的在於人自身的不斷的完善。而體式的完善,唯可於習練的過程中求得。

14:每一本有智慧的書就相當於一間禪房,你可以走到裏面,靜坐下來,參悟屬於你自己的真理和答案。

15:練習瑜伽時,要學會釋放自己。《瑜伽經》第二篇第四十六句説道:當所有的努力都放輕鬆了,心也融入了無限,這時就掌握了體位法了。

16:可以簡單地把瑜伽人分為四種:糊塗、聰明、智慧和覺悟。把自己練的很痛苦很糾結的就是糊塗;把自己練的很舒服很快樂的是聰明;把別人練的很舒服很快樂的是智慧;把自己和別人都能練的舒服和快樂的是覺悟。

17:人生如此簡單--昨天,略去。今天,珍惜。明天,爭取。對的,堅持。錯的,放棄。餓了,吃飯。困了,睡覺。累了,瑜伽。

18:在瑜伽修行的道路上,不怠慢身體,不負重心靈,不偽裝精神,讓腳步輕盈,讓快樂常在。簡單是我們人生的底色,寧靜是我們人生的力量,自由是我們人生的嚮往,快樂是我們人生的追求。

19:瑜伽體式啊,請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僵硬的身體,等等你急促的呼吸,等等你浮塵的靈魂。

20:語言蒼白的時候,沉默在發言;身體靜止的時候,呼吸在瑜伽。呼吸停止的`時候,靈魂在天堂。

21:瑜伽主要的意圖是讓人更有智慧,比以前更具有領悟事物的能力

22:有這樣一個人,每天凌晨4點起牀,9點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他説過:“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來。自信則是從自律來。自律就是嚴格控制自己的時

間。”這人不是別人,他就是喬布斯!瑜伽的終極目的也是自由。自由來自自信,自信來自自律,自律來自每天的自我練習,自我練習來自於每天的早起。

23:釋迦牟尼佛在圓寂的時候,給弟子留下了這樣一句話:“自以為燈,自以為靠”,大意是説自己是開示自己的明燈,自己才是自己的依靠,後世更有“菩提只向心覓,何須向外求玄”的説法。在瑜伽修行的道路上,身體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仔細聆聽身體這位老師的聲音。

24:練習瑜伽一段時間之後,要去反思一下:你是不是更認真了,而不是更較真了;你是不是更專注了,而不是更散亂了;你是不是更有力量了,而不是更乏力

了;你是不是更柔韌了,而不是更柔軟了;你是不是更喜歡與人交往了,而不是更孤芳自賞了;你是不是更熱愛生活了,而不是更不識人間煙火了。

25: 沒有祕訣,只需要保持練習;冥想沒有祕訣,只需保持寧靜;健康沒有祕訣,只需保持安心;成功沒有祕訣,只需要保持專注。

26: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瑜伽就是喚醒我們潛在能量的一種法門。

27:瑜伽的流派很多,不同的流派就是不同的法門,其方法是不一樣的。瑜伽為什麼要有這許多的法門呢?這就叫對症下藥。每個人的身體是不同的,症狀不一 樣子,所以使用的方法也不同。而且我們的身體是不斷在變化着的,所以也要根據身體的變化來調整。流派雖多,但目的都一樣,都是讓人們身心健康。

28:一個瑜伽體式為什麼做的很糾結?就是因為你太在乎這個體式中骨骼放的對不對,肌肉調的順不順,動作做的對不對上了,糾纏其中,才不能自拔。這些都是影響你做體式的雜念,雜念即欲。如果只求安靜地去進入這個體式,摒除雜念,力臻寧靜淡泊的境界,體式一定會做好。、

29:隨着瑜伽的不斷修煉,就會慢慢清醒,將這個瑜伽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各門偽裝的真實,看清各派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模糊的事情清晰起來,原本相 信的事便不再相信。但是,要相信,瑜伽世界裏美好總要多過陰暗,真誠總要多過虛假,瑜伽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相信。

30: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突破,是壓力,從內突破,是成長;體温,從外加熱,是消耗,從內加熱,是能量;瑜伽,從外而練,是鍛鍊,從內而練,是修行。

31:世界上較遠的旅行,是從自己的身體到自己的內心,所以從瑜伽體式的練習到瑜伽之心的修煉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世界上最遠的旅行,是從一個人的心到另一個人的心,所以愛一個人需要用一輩子甚至下輩子的時間。

32:就像愛情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真情一樣,瑜伽體式需要的也不是完美,而是真情投入。

33:不要去與體式較真。一味的較真最容易動搖我們的心態,改變我們的瑜伽初衷。而較真的結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總之是流於平庸。

34:不惑於流派,不困於體式;不畏將來,不念過往;不亂於心,安心當下。如此,便是瑜伽。

35:大多數瑜伽人都在努力尋求完美的瑜伽體式,但是不完美才是人的本性,完美背離了人的本性。承認不完美,我們就能找回真實的自我。體式雖不完美,但內心卻很完整。承認體式的不完美,心靈才自由。

36:在武術中,要出拳必先收拳;舞蹈中,要想跳的高必須蹲的好,要想轉的快必須立的好;在瑜伽中,要伸展必先收縮。

37:在練習瑜伽的過程中,你糾結,是因為自己不夠智慧;你鬱悶,是因為自己不夠豁達;你焦慮,是因為自己不夠從容;你退步,是因為自己不夠勤奮;你嫉 妒,是因為自己不夠優秀……凡此種種,每一個煩惱的根源都在自己這裏。所以,每一次煩惱的出現,都是一個給我們尋找自己缺點的機會。

38:瑜伽需要持續不斷地堅持練習。即使練的再少,也總比沒練要好。但同時還要記住,瑜伽練的多或練的少,都不如練的對。

39:瑜伽體式要像山一樣穩定,像水一樣柔軟。穩定為身體,柔軟為內心。沒水山不青,沒山水不長。沒有心靈的身體僵硬,沒有身體的心靈空虛。

40:瑜伽體式之美——站姿是神奇的;後彎是美妙的;前屈是優雅的;扭轉是快樂的;倒立是輕鬆的。

41:教會員要注重的是引導,而教教練要注重的是指導;教會員要注重的是感覺,而教教練要注重的是細節;教會員要注重的是廣度,而教教練注重的是深度;教會員要注重的是現象,而教教練要注重的是本質;教會員要注重的是所以然,而教教練要注重的是知其所以然。

42:瑜伽體式應該按照我們的本能:少些表演,多些本色;少些模仿,多些自然;少些較真,多些認真;少些糾結,多些淡定;少些憂愁,多些優雅……。我們的人生亦如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