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鍼灸名言

來源:文萃谷 8.54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名言都很熟悉吧,名言可以帶來警醒和激勵,有助於我們學會正確地做人和處事。你知道都有哪些類型的名言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醫鍼灸名言,歡迎大家分享。

中醫鍼灸名言

1、久病多瘀,怪病多痰。

2、大約心細則眼明,而理名則心細,多讀書辨證則理明識廣。――魏荔彤《金匱要略方論本義卷一》

3、七情俱忘,六窗俱閉,元氣渾淪,百脈皆暢.又何病焉

4、凡為醫道,必先正己,然後正物。正己者,謂明理以盡數也;正物者,謂能用藥以對病也。

5、夫醫誠難知,知之不精,則罪更甚於不知。――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貫眾》

6、嘗思用藥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將士之能力,而後可用之以制敵;善用藥者亦必深知藥性之能力,而後能用之以治病。――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

7、自古無不效之方,而世醫不識之病。――孫一奎《赤水玄珠序》

8、濕熱毒火,首見肝經。

9、人身無倒上之痰,天下無逆流之水,故不治痰而治氣。

10、凡書理有未貫徹者,則晝夜追思,恍然有悟,即援筆而識之。歷今三十載,殊覺此道精微。思貴專一,不容淺嘗者問津,學貴沉潛,不容浮躁者涉獵。

11、稟賦有厚薄,年歲有老少,身形有肥瘦,性情有緩急,境地有貴賤,風氣有柔強,天時有寒熱,晝夜有重輕,氣色有吉凶,聲音有高下,受病有久新,運氣有太過不及,知常知變,能神能明,如是者謂之智園。

12、蓋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

13、中藥不效,炮製不到。

14、渴喜飲冷,腹中有熱,渴喜飲熱,腹中有寒。

15、在衞汗之可也,到氣方可清氣,入營猶可透熱轉氣,到血直須涼血散血。

16、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17、醫者,意也。善於用意,即為良醫。

18、脈絡空虛賊邪不泄。

19、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20、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21、良醫醫病,病萬變藥亦萬變。病變而藥不變,向之壽民今為殤子矣!

22、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純良,不可信也。――楊泉《物理論》

23、凡讀古人書,應先胸有識見,引伸觸類,融會貫通,當悟乎書之外,勿泥乎書之中,方為善讀書人。――顧儀卿《醫中一得》

24、多思則神殆,多念則志散,多欲則損智,多事則形疲。

25、實則譫語,虛則鄭聲。

26、蓋醫者人命所關,固至難極重之事,原不可令下愚之人為之也。――徐靈胎《醫貫砭捲上傷寒論》

27、知其淺而不知其深,猶未知也。知其偏而不知其全,猶未知也。――程國彭《醫學心悟》

28、熱在上焦,氣傷則渴。

29、上燥治氣,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30、陰平陽泌精神乃滯。

31、一切火症,心急潮熱,一切水症,脅硬心下怔忡。

32、醫雖小道,而性命攸關,敢不知慎!

33、醫者,書不熟則理不明,理不明則識不精。臨證遊移,漫無定見,藥證不合,難以奏效。――吳謙等《醫宗金鑑凡例》

34、五味入口,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心而與汗俱出;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怋.推此,則知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之所起所在也.------------- <<鍼灸大成>>

35、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陳夢雷

36、晝則惡寒、夜則煩躁,飲食不入,名曰:陰陽交錯者死。

37、胃本不嘔,膽木克之則嘔。

38、蓋醫學通乎性命,知醫則知立命。――趙學敏《串雅內編緒論》

39、七情之傷,雖分五臟,而必歸本於心

40、發熱惡寒者發於陽。

41、見痰休治痰,見血休治血;無汗不發汗,有熱莫攻熱。

42、醫學貴精,不精則害人匪細。――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

43、夫以利濟存心,則其學業必能日造乎高明;若僅為衣食計,則其知識自必終囿於庸俗。――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華序》

44、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臨證而不讀書,亦不可以為醫。――陸九芝《世補齋醫書李冠仙仿寓意序》

45、壯水之主以制陽光,益火之源以消陰釐。

46、醫之臨病,勝於臨敵。

47、膏粱之變,足生大疔。

48、藥能活人,亦能殺人,生死關頭,間不容髮,可不慎歟!――劉昌祁《白喉治法要言白喉症最忌服表藥》

49、蓋醫出於儒,非讀書明理,終是庸俗昏昧,不能疏通變化。――李梃

50、治上消者,宜潤其肺,兼清其胃;治中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腎;治下消者,宜滋其腎,兼補其肺。――程國彭

51、一切血癥,日輕夜重,一切氣症,日重夜輕。

52、蓋醫學通乎性命,知醫則知立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