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死的名言

來源:文萃谷 2.03W

生命是一條流,有過去、有現在、有未來,過去、未來是一條連續的流。小編收集了生死的名言內容,歡迎參考!

關於生死的名言

1、賢者既不厭惡生存,也不畏懼死亡,既不把生存看成壞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災難。賢者對於生命,正同他對於食品那樣,並不是單單選多的,而且選最精美的;同樣地,他享受時間也不是單單度量它是否長遠,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 伊壁鳩魯

2、我感到逐漸虛弱,所以我趁着我還能覺出心中的烈火,趁着我的腦子還清楚,我就趕快抓緊每一分鐘的時間。死亡在守候着我,我就更加強了我對生活中的一切悲慘遭遇:瞎眼、不能動、劇烈的疼痛。儘管這個樣子,我仍然是非常幸福的人。—— 奧斯特洛夫斯基

3、死亡只不過是從一個房間進入另一個房間。—— 佚名

4、希望是半個生命,淡漠是半個死亡。—— 紀伯倫

5、我寫作時差不多沒有停筆構思,字句從我的自來水筆下面寫出來,就像水從噴泉裏冒出來那樣地自然、容易。但那時候我的激動卻是別人想象不到的。我差不多把全個心靈都放在故事上面了。我所寫的人物都在我的腦子裏活動起來,他們跟活人完全一樣。他們生活、受苦、戀愛、掙扎、歡笑、哭泣以及死亡。好像不是我在寫小説,而是他們借了我的筆在生活、在那三個星期裏面我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只看見那一羣人。他們永久不息地在我的眼前活動,不讓我有片刻的安寧。—— 巴金

6、在死亡的門前,我們要思量的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它的重要性。—— 蘇格拉底

7、九月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一個叫馬頭 一個叫馬尾,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鏡高懸草原映照千年歲月。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隻身打馬過草原。?;—— 海子

8、愛情和人生一樣,是一次冒險,是一次以死亡為終點的單程旅行。我從不認為活八十歲比活六十歲更幸福,當生命的活力像潮水一樣退去,長壽一種懲罰。—— 林夕

9、事業跟百米賽有相似的地方,我跑的時候,眼睛只相着前面那條線,而決不會去考慮對手。但人生跟百米還不太一樣,百米就一條線,人生是你撞了一條線後還有另一條線,你得不斷去撞,直至死亡。—— 白巖鬆

10、我決心做一個好孩子。我暗自祈禱,別讓我走那條路別讓我走上那條歧途吧,讓我做個好孩子。但是我每時每刻都感到,那座廟院夜晚裏的可怕消息從過去躲進了未來,出身——它不在過去而在未來,我看不見它躲在了哪兒,我不知道它將在什麼時候出來找我,但只要我不可避免地長大我知道我就非與它遭遇不可。它就像死亡一樣躲在未來,我只有閉上眼等待,閉上眼睛,祈禱。閉上眼睛,讓又一個生日降臨,讓一顆簡單的心走出少年。—— 史鐵生

11、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魯迅

12、任何一個孩子因死亡、離婚、被拋棄而失去父母,永遠是個悲劇。有些單身家庭確實也盡到了照顧自己孩子的責任,但是多數美國人認為,單身這家庭並不是理想的模式—— 里根

13、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一個叫木頭 一個叫馬尾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遠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明月如鏡 高懸草原 映照千年歲月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隻身打馬過草原—— 海子

14、為了我的寫作我需要孤獨,不是“像一個隱居者”,僅僅這樣是不夠的,而是像一個死人。寫作在這個意義上是一種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們不會也不能夠把死人從墳墓中拉出來一樣,也不可能在夜裏把我從寫字枱邊拉開。—— 卡夫卡

15、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 魯迅

16、一個有責任的人,是沒有死亡的權力的。 許多的夜晚,許多次午夜夢迴的時候,我躲在黑暗裏,思念幾成瘋狂,相思,像一條蟲一樣的慢慢啃着我的身體,直到我成為一個空空茫茫的大洞。夜是那樣的長,那麼黑,窗外的雨,是我心裏的淚,永遠都沒有滴完的一天。 先走的是比較幸福的,留下的,也並不是強者,可是,在這徹心的苦,切膚的疼痛裏, 我仍就要説——為了愛的緣故,這永別的苦水,還是讓我來喝下吧!—— 三毛

17、生存還是死亡?這是個問題。—— 莎士比亞

18、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氣。—— 拿破崙

19、生日送空白死亡證明書一紙;結婚送空白離婚證明書兩張,能這樣送禮的,才真夠朋友。—— 李敖

20、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所有大雨裏潮濕的回憶,所有的香樟,所有的眼淚和擁抱,所有刻骨銘心的灼熱年華,所有繁盛而離散的生命,都在那個夏至未曾到來的夏天,一起撲向盛大的死亡 。02—— 郭敬明

21、我不知道死亡的時候,凝望蒼穹竟然回那麼淒涼,一聲一聲霰雪鳥的悲鳴,斜斜地掠天而去,我看到你的面容浮現在蒼藍色的天空之上,於是我笑了,因為我看到你,快樂得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郭敬明

22、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托馬斯·彼得斯

23、靜止便是死亡,只有運動才能敲開永生的大門。—— 泰戈爾

24、努力工作不會導致死亡!不過我不會用自己去證明。—— 加菲貓

25、人不應該恐懼死亡,他應恐懼的是從來未曾真正地活過。—— 奧理略

26、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餘華

27、安逸就預示這死亡!—— 要贊磊

28、人所悲傷的並不是人類的死亡而是他們的誕生。—— 孟德斯鳩

29、我不知道死亡的時候,凝望蒼穹竟然會那麼淒涼,一聲一聲霰雪鳥的悲鳴,斜斜地掠天而去,我看到你的面容浮現在蒼藍色的天空之上,於是我笑了,因為我看到你,快樂的像個長不大的孩子。—— 郭敬明

30、就好像莊子説的渾沌。渾沌北邊有個帝,南邊有個帝,他們到中間來看渾沌,渾沌沒有鼻子,沒有眼睛,但對他們非常好,這個南邊的帝和北邊的帝就要報答渾沌,就給他開鼻子、眼睛,鑿七竅,要讓他看看世界—日鑿一竅,莊子説:七日,渾沌死。他睜開眼睛的時候,就死了。在西方《聖經》裏邊也有這樣的故事:亞當和夏娃摘取了樹上的蘋果,吃了,知道了善惡,知道了好和壞,開始思想,這時候,就離開了天國。這個過程,是一個文化人的誕生,也是一個自然人的死亡的過程。但是這過程中間有一段最微妙的最美妙的時刻,正是這個時刻產生了藝術。—— 顧城

31、苟活就是活不下去的初步,所以到後來,他就活不下去了。意圖生存,而太卑怯,結果就得死亡。—— 魯迅

32、人生的本質就在於運動,安謐寧靜就是死亡。—— 帕斯卡

33、天庭的光永明,地上的陰影無常;象鋪有彩色玻璃的屋頂,生命以其色澤玷污了永恆的白光,直到死亡踏碎它為止。—— 雪萊

34、他太老了,混在人叢,毫無特徵,一眨眼便過去。世上一切的老人和嬰兒,都是面目模糊的——因太接近死亡的緣故。—— 李碧華

35、指揮所的同志全部向前推進,猶豫等於死亡!—— 左權

36、由於歷史自身所存在的“異化”現象,人的個體生命價值與本能需求遭受到普遍的漠視和貶抑,從而導致20世紀中國現當代詩人普遍潛在的精神焦慮與“價值焦慮”。西方現代詩哲海德格爾認為:歷史把人帶離自己的根,漫世飄飛,離開了人之為人的人性法則,才帶來普遍分裂的出現。因而,通過死亡想像來表達他們或隱祕或強烈的審美追求成為中國現當代詩人詩歌創作中一種重要的精神維度,即西方新馬克思主義美學家馬爾庫塞意義上的審美之維。—— 譚五昌

37、在關於“光為何物”之類問題的對話中,不管雙方認同與否,甚至有人堅持獨白而拒絕對話,情況也總會好些。因為“光”依然是光,它永遠照耀着。假如我們把問題變成另一種情形:我是誰?我幸福嗎?他為何歡笑或流淚?為何有死亡和痛苦?那麼,結果就大不一樣了,對話便會激烈起來。—— 張檸

38、人們畏懼死亡,也只是因為沒有了解死亡之神祕,所以才會對“死亡”這件事出生許可怕的想象。—— 古龍妙

39、藝術與商業的矛盾,最終以商業文化本身的矛盾形式表現出來了。商業秩序害怕反叛,商品銷售卻需要“反叛”(它的驚人性,它的新奇性)。“反叛的意識形態”成了一種商業修辭。文化掮客在批發“反叛”,為的是讓更多的消費者在消費快感中放棄反叛。因為搖滾(藝術)成了一種專業,代替消費者宣泄憤怒的情緒。這是社會分工精細化的結果。搖滾青年平路,用自己的失敗和死亡,揭穿了搖滾(藝術)被收買和消費(流行)的祕密。—— 張檸

40、限制產生力量,自由導向死亡。—— 達·芬奇

41、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者,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為謀。—— 鬼谷子

42、儘管土地緩慢的生長節奏給農民一種平靜而安全的感覺,但並沒有消解死亡的威脅。這就是節日的起源之一。他們必須放下手頭的耕作聚集到一起來。農民的羣體狀態跟他們獨處的狀態,在形態上差別很大,但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這時候的人羣就是自然元素的誇大化、活躍化,模擬化、集中化。—— 張檸

43、死了,用種種的飲食來祭祀他(依佛經説,惟有餓鬼才需要祭祀),燒冥衣給他穿,化錫箔、冥洋給他用,扎紙房給他住。佛教中,不但應赴經懺,著重度亡;而且將中國的一些迷信習俗,都引到佛門中來,這完全受了中國「人死為鬼」的惡影響。其實一人死了,不一定生於鬼趣,或生地獄、畜生,或生到天國,或仍來人間。即使想到死亡,也不應預備作鬼!無錫的丁福保,以為信佛先要信鬼,大師以為這不免加深了鬼教的迷信!為對治這一類「鬼本」的謬見,特提倡「人本」來糾正他。—— 印順導師

44、畜生中,高級的也通於天。天神與鬼、畜,在一般宗教中,雖從來有分別,而實有混淆的形跡。大概的説∶傾向於統一的,永生的,是天神(神教)教。但也有多少不同∶如基督教的耶和華,回教的阿蘭,是一神教;如印度的`梵天、大自在天,中國道教的元始天尊等,是泛神教,即有多神的傾向而統一的。如傾向於雜多的,死亡的,即鬼靈(鬼教或巫教)教。—— 印順導師

45、佛教是宗教,有五趣説,如不能重視人間,那末如重視鬼、畜一邊,會變為著重於鬼與死亡的,近於鬼教。—— 印順導師

46、如著重羨慕那天 [P22] 神(仙、鬼)一邊,即使修行學佛,也會成為著重於神與永生(長壽、長生)的,近於神教。神、鬼的可分而不可分,即會變成又神又鬼的,神化、巫化了的佛教。這不但中國流於死鬼的偏向,印度後期的佛教,也流於天神的混濫。如印度的後期佛教,背棄了佛教的真義,不以人為本而以天為本(初重於一神傾向的梵天,後來重於泛神傾向的帝釋天),使佛法受到非常的變化。所以特提「人間」二字來對治他∶這不但對治了偏於死亡與鬼,同時也對治了偏於神與永生。真正的佛教,是人間的,惟有人間的佛教,才能表現出佛法的真義。—— 印順導師

47、年齡是個自然歷程裏不能超越的事實,就像飲食男女,像死亡。有時,這種年輩意識比階級意識更鮮明。隨你政見、學説或趣味如何相同,年輩的老少總替你隱隱分了界限,彷彿瓷器上的裂紋,平時一點沒有什麼,一旦受着震動,這條裂紋先擴大成裂縫。……無論如何,這些學生一方面盲目得可憐,一方面眼光準確得可怕。他們的讚美,未必盡然,有時竟上人家的當;但他們的毀罵,那簡直至公至確,等於世界末日的“最後審判”,毫無上訴重審的餘地。……古代中國人瞧不起蠻夷,近代西洋人瞧不起東方人,上司瞧不起下屬——不,下屬瞧不起上司,全沒有學生要瞧不起先生時那樣利害。他們的美德是公道,不是慈悲。他們不肯原諒,也許因為他們自己不需要人原諒,不知道也需要人原諒。—— 錢鍾書

48、很多時候,會考慮死亡,宿命或者無常。又覺得人是可笑的。一枚子而已。 所以昆德拉説,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那麼所有的意義就是在於感受過,正在感受和以後註定要感受的一切嗎。 很頹廢的。—— 安妮寶貝

49、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魯迅

50、我們的熱情戰勝了苦難,戰勝了死亡,陰影向我們讓步。每天早晨我的快樂喚醒我,我黎明即起,奔出去迎接這一天……現在夢想起那時侯,彷彿依然是清新地沾滿露珠。—— 紀德

51、説真話,面對鏡子我並不感到愉快,因為鏡子上反映出來的“尊容”叫人擔心:憔悴,衰老……好看不好看,我倒不在乎。使我感到不舒服的是,它隨時提醒我:你是在走向死亡。—— 巴金

52、這就是軍人,比任何信念都浪漫,正因為死亡與殘暴如此靠近,因此浪漫執念的去守護自己捍衞的榮耀,就成了面對害怕的武器。每一個軍人都彷佛一首詩,既無名渺小又偉大的歷史史詩。是這些無名的木牌喚醒了下一世的人們,殺縟與權力搏鬥的殘酷,戰爭不該再存在發生。—— 伊能靜

53、如果沒有信念,你無法面對死亡卻不逃離,如果沒有信念,你無法看不到真理卻還不離不棄。—— 伊能靜

54、互相尊重自由是情人們相處的最高藝術,當“失去自由”變成一個人對一份感情的怨歎時.愛情,已經死亡。—— 吳淡如

55、退休是死亡的開始。—— 巴普洛·卡梭

56、一旦死去,就再也不會失去什麼了,這就是死亡的起點。—— 村上春樹

57、5 耐心是應付任何情況的巧妙辦法。人們必須和一切事物一起共振,熱衷於一切事物,同時又必須平靜耐心。不能彎曲,不能折裂。只能克服,始於自我克服的克服。人不能逃避這一點。逃離這一點就是崩潰。人們必須耐心地吸收一切,耐心的成長。膽怯的自我界限只有用愛才能突破。人們必須在我們周圍沙沙作響的枯萎死亡的樹葉背後看見嫩綠鮮亮的春綠,耐心等待。耐心是實現一切夢想的唯一的、真正的基礎。—— 卡夫卡

58、愛情也跟自然界一樣,有枯萎的時候與發芽的時候,但是決不會死亡。—— 梵高

59、初期的聲聞法,是不需要這些的。佛説∶「見諦」(悟證真理)的人,就是生了大病,受種種劇苦,甚至可能死亡,也決不去求學一句咒,幾句咒,或者千句咒,希望避免自己的痛苦與死亡。可見這惟不見真理的愚痴眾生,才去學習。真淨的出世法,要從正知正行中來,決不能從神化的祭祀與咒術中來。—— 印順導師

60、讓生命有如夏花之絢爛,死亡有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