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蔣軍晶講座心得體會

來源:文萃谷 1.99W

蔣老師的講座包括閲讀的多層次、嘗試羣文閲讀要有基礎、現在教學的怪現狀、閲讀教學的發展方向、從一篇到一羣的意義、羣文閲讀的教學取向上幾個方面。蔣老師是一線名師,他怎麼做的,就給我們怎麼講。所以覺得他講的特別實在,特別接地氣。其中重點給我們介紹了羣文閲讀的教學取向要指向表達、指向策略、指向思考。怎樣指導孩子學表達、學策略,學思考;怎樣組文,如課內多篇;一篇課內帶多篇課外;課內多篇、課外多篇甚至課內一篇的拆分等。讓我們對羣文閲讀的具體操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聽蔣軍晶講座心得體會

除此之外,我倒是對蔣老師講座中的非重點部分感受很深,那就是“嘗試羣文閲讀要有基礎”,首先要在思想上認同它,,才能堅持下去。因為要做羣文閲讀,肯定會痛苦,要不斷地改變教學習慣、不斷地挑戰自己。老師要把現在的課文教學想明白了,先想清楚課文怎樣上好理解、創意、評價,怎樣讓班裏孩子的閲讀量上去。羣文閲讀對老師、孩子都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老師要有相關的知識儲備,老師要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閲讀方式、思考方式,孩子也要有相關的閲讀量和相關的閲讀素養。對班級內、外部環境的創設也有要求,如圖書角的建立以及孩子在課堂上的討論是否真正有效,能否持續性的閲讀等等。沒有這些基礎,貿然進入羣文閲讀是不行的。蔣老師是在告訴我們:不要操之過急,做什麼都要慢慢來。我明白了他一直強調的做羣文關鍵是理念,有了羣文的理念,語文處處是羣文。我明白了他説的要做羣文,先教好課文,那才能把課文和羣文有效的融合。我更明白了他説的.不要以羣文閲讀作為孩子考不好的藉口。

先學理念、再學操作,且行且思。

聽蔣軍晶講座心得體會 [篇2]

這是一節令人淺顯易懂,飽含深情的一節課,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讓學生走進了課文呈現的情感世界,引導他們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課文,感受文中美麗的情境,進而用深切的情感學習課文。

一、複合型聽寫,一舉多得

《月光曲》一課從聽寫詞語開始,表現了蔣老師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重視。本課安排的聽寫是具體語境中的複合型聽寫,力求識記字形、規範筆順、理解詞義一舉多得。然後以這些詞語為線索,幫助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對全文內容有整體的把握。

二、師生對話,心靈互通

聽寫之後,教師提出:“是什麼打動了貝多芬的心,讓他創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思考價值。接着,蔣老師有提出兩個關鍵性的點:一個是盲姑娘兄妹倆之間的對話,另外一個是貝多芬與盲姑娘之間的對話。這兩段對話文辭簡潔,意藴豐富。反覆閲讀、體會,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時養成聽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閲讀能力,是兩個兼具人文內涵和語言因素教育價值的語段,做到了“以少勝多”。 蔣教師在“對話”中的作用主要是引導、點撥,在學生的認識已經水到渠成時適當小結。“閲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個環節的教學讓我們對閲讀教學的“對話”有了更深切的感受。

在學生的感悟中,“知音”是一個亮點。蔣老師知道學生剛學過《伯牙絕弦》,不難想到盲姑娘是貝多芬的知音。教師準確把握文本,引導學生沿着“知音”這條線索去思考,剛才提出的疑難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學生的發言閃耀着智慧的火花。由此我們感覺到,一堂好的課,教師應當對學生的知識、能力有充分的估計,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跳一跳,把果子摘下來”,才是有效的教學。

三、曲終意猶,畫龍點睛

蔣老師安排的寫話練習,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再次走進貝多芬的內心世界,體會一位偉大音樂家博大的情懷,同時也是本節課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和提升,效果很好。

這是一節讓人內心受到了一次人間美好情感的洗禮的閲讀課。這節課像緩緩流淌的小溪,自然流暢,師生一起走近貝多芬的心靈世界,在語言、思維的碰撞和震盪中,完成了一次難忘的閲讀歷程,也是一次心靈的美好歷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