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榮導遊詞

來源:文萃谷 1.5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導遊,有必要進行細緻的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可以加深遊客對景點的印象,是提升講解水平的重要工具。導遊詞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萬榮導遊詞,歡迎大家分享。

萬榮導遊詞

萬榮導遊詞1

打開歷史的篇章,拂去歲月的風塵。我清楚的看到:這裏不僅是女媧繁衍人類化育自然的根祖之地,而且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在我的再三請求下,星期天,我隨爸媽一起參觀了后土祠。后土祠堪稱“六絕”,一絕:“品”字形戲台;二絕:龍鳳柏;三絕:五虎殿;四絕:蕭牆碑;五絕:秋風辭;六絕:掃地壇。六絕個個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國粹,具有寶貴的文物價值。走進山門,有一組馳名海內外的戲劇舞台,形式獨特,結構巧妙,形式類似“品”字,故稱品字台。品字台同時能演三台或兩台戲,也能一台單獨演出。龍鳳柏的龍柏樹冠如巨龍奔騰,鳳柏如丹鳳朝陽,和龍柏巧妙地構成“龍鳳呈祥”圖。五虎殿中有東嶽大帝黃飛虎,南嶽大帝崇黑虎,中嶽大帝文聘,北嶽大帝崔英,西嶽大帝蔣雄。蕭牆碑宋真宗親自撰文,書丹,在歷代帝王中實屬罕見,秋風樓以藏《秋風辭》碑刻文明於世。掃地壇高3.65米,長16.35米,寬17.35米。神祕奧妙的后土祠六絕,把宏偉豪華的古祠,烘托的莊嚴肅穆,神采奕奕。渾厚朴實的人為景觀和豐富深遠的文化內涵,讓我和爸媽心曠神怡,遐想萬千……

回家途中,路過縣城,縣城的變化可用翻天覆地來形容。路平了,街道兩旁商店裏貨物琳琅滿目,廣場和公園令人賞心悦目,高樓一座連一座……雖然我年齡不大,但也感受到家鄉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變得更靚、更美。旅遊業也呈現出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看到這一切,不由讓人振臂高呼:萬榮發展的春天到了!

我愛萬榮,不僅因為她是我的家鄉,還因為她鍾毓神秀,神奇神聖!

萬榮導遊詞2

大家好,我是您們的導遊小陳,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山西萬榮東嶽廟飛雲樓和運城解州春秋樓。

飛雲樓坐落在山西省萬榮縣的東嶽廟內。當地有句民諺:“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天裏頭。”可見,這座木結構樓閣式建築物體量是多麼的高大。每當天氣晴朗的時候,白雲纏繞樓身,奇麗的樓閣似與雲彩一起飄動,所以人們把它稱作飛雲樓。因它處在萬榮縣縣城所在地解店鎮的東南隅,因此也被當地人稱為解店樓。飛雲樓是我國現存木結構樓閣式建築物中的一座結構精巧、造型美觀的不可多得的實物。它體現了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發展歷程。這座高樓不但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古往今來,飛雲樓一直受到廣大遊人和建築學者的稱讚。飛雲樓和它所在的萬榮東嶽廟究竟始建於何時,歷史文獻上沒有記載現已無從得知。據説,早在唐代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就已經有了飛雲樓和東嶽廟。在元、明清時期,人們曾對飛雲樓和東嶽廟進行過多次維修和重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飛雲樓則是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重建後的遺物。飛雲樓外觀三層,還有兩個暗層,實為五層。通高23。15米。全樓有32個翼角,山花向外,造型獨特、美觀。似這種形態的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物,還有北京故宮的角樓等。

但是像這種形態的多層木結構建築物,除飛雲樓外,在全國其他地方很難尋見。因此,就形態而言,飛雲樓是我國現存古代木結構建築物中的一寶。飛雲樓雖然是清代乾隆年間重建的,距今只有二百五十餘年的歷史,但它卻保留着宋、元、明時期的建築特點,並有所創造和發展。所以,從研究我國古代建築的角度來看,飛雲樓同樣也是一寶。飛雲樓修在一個0。65米高的基座上,底平面為正方形。據測量得知,底平面的進深和麪寬度是1225米。樓下層的左右兩面築有牆壁,前後貫通,是一種過街樓式的建築結構。

從底層經二層和三層,有四根通天井口大木柱直達樓頂。而在宋、元時期,凡是高層樓閣建築都是分層修建的。因此,這種通天井口木柱的建築結構,是對宋、元建築結構的一個發展。這四根通天木柱高1545米,下口直徑70釐米,上口直徑55釐米。但是,由於這樣大,這樣粗的木柱很難找到。於是,人們便用短木拼接而成。

在各段短木的拼接處用螳螂頭榫和勾頭搭掌扣榫連接,嚴絲合縫,異常堅固。樓內各層除四根通天木柱之外,都還有金柱支撐。奇妙的是,上下兩層金柱的位置並不相對,而是錯開的。這樣的安排,使每層樓面各部分的受力相當均勻。因此,這種木柱佈局的方式非常科學。

飛雲樓的斗拱形式多樣,有三踩單翹,三踩單昂,也有五踩雙翹,五踩單翹單昂,還有七踩補間出45度斜拱斜昂斗拱。這些斗拱和昂、檁、枋、樑、柱等一起,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柱網式結構。這個結構就是飛雲樓的骨架。從飛雲樓的實際情況來看,其樑架結構既富有完整性,又靈活多變。

這就是它結構上的最大特點。飛雲樓二層和三層方形屋檐的中間各出抱廈。二層的各面抱廈,以兩根主柱分為三間。三層的抱廈為一間。抱廈的屋頂均為歇山式,山花向外。全樓的屋頂為十字歇山式。據統計,從一層到屋頂,飛雲樓共有翼角32個,每個角下均掛銅鈴,微風吹來,丁冬作響。

這些翹角和平座、欄杆和絢麗多彩的裝飾繪畫一起,使整座飛雲樓變得玲瓏多變、輕巧美觀。如果把它的一層比喻為花籃,那麼,二層、三層的飛檐、翹角、抱廈、山花和全樓的十字歇山式屋頂,就是從籃中探出的鮮花。這就是飛雲樓在造型上的特點。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人民政府曾多次對飛雲樓進行了維修。如今的飛雲樓已經恢復了昔日的舊觀。現在,它已和本縣后土祠的秋風樓、運城關帝廟的春秋樓、介休三結義廟的祆神樓一起,成為山西、同時也成為全國知名的古代名樓,受到遊人和專家們的青睞。

萬榮導遊詞3

華夏的五千年曆史,遺留給人們各色各樣的飲食文化,祖國方圓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擁有着各具特點的地方飲食。然而,在這如繁星般的美食中,我最愛的莫過於萬榮的涼皮了。

萬榮的涼皮不論是從顏色上來看,還是從味道上來講都是絕對誘惑人的。

涼皮是呈牛奶色的`,盛在一個白瓷碗裏,這種涼皮往往是長方體形的,長長的一條,讓人不忍心去吃掉它。當你用筷子去夾時,那碗裏的一根根薄薄的、透亮的涼皮就如淘氣的小孩子一般,游來蕩去,始終讓你夾不着。在這一碗純淨而又光滑的涼皮上,滴上幾滴紅紅的辣椒油,哇!整個的顏色就更好看了,更讓人眼饞了。

萬榮涼皮的味道那叫一個棒!在酸中含着一絲辣,在辣中裹着一絲酸。那酸又不只是單純的酸,還帶着甜。那辣,也不僅僅是一種純純的辣還隱隱帶着香。這各種各樣的味道融為一體,在你咀嚼的時候浸入你的嘴裏,在你吞嚥的時候進入你的心田,使你久久難忘,回味無窮。當然這僅僅只是一種味道上的可口,還有一種感覺上的可口,在炎熱的夏天,當口幹舌燥時,美美地吃上一碗,你的身心會立刻清涼下來。

這就是我最愛的小吃——萬榮涼皮,有機會,我一定要自己學會做,這樣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品嚐到了。

萬榮導遊詞4

萬榮縣位於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西北部,黃河東岸,地處黃河與汾河交匯處,西瀕黃河與陝西省韓城市相望,南屏孤峯山與臨猗縣、鹽湖區相連,東峙稷王山與聞喜縣相接,北有峨嵋台地與河津市相鄰。地理座標為東經110°25′52″-110°59′40″、北緯35°13′45″-35°31′40″之間。1954年由萬泉、榮河兩縣合併而成。至20xx年,全縣國土總面積1080.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2萬畝。

境內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稍為東南、西北向傾斜,是峨嵋台地的西部組成部分。東部為台狀黃土高原,孤峯山與稷王山突出於高原之上,孤峯山海拔1410米,稷王山海拔1279米;西部為黃土谷地。全縣由於地勢較高而水源奇缺,有“幹萬泉”之稱。

萬榮縣境東西長,南北窄,版圖狀若蝙蝠,境內有南、北峨嵋嶺。根據地貌分區原則,可分萬榮縣為五類地區:基巖山區;低山丘陵區;山前傾斜平原區;黃土高原區;衝湖積平原區。

境內主要河流有黃河及汾河二條。黃河沿縣境內西邊南下,汾河經裴莊鄉徐家崖、西範、西孫石、寺後、南百祥、下王信與光華鄉秦村、大興、北甲店、羅池、和榮河鎮南甲店、北辛、南辛到北寨子匯入黃河。汾河以西至黃河為河槽地帶無村落;境內共有沖溝300多條。

萬榮縣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温差大,四季分明。春季乾燥多風,夏季炎熱,秋季多陰雨,冬季寒冷少雪。年均氣温11.9℃,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温為3.8℃,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温為25℃,;年降雨量500毫米;霜凍期在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無霜期190天左右。

萬榮導遊詞5

飛雲樓在萬榮解店鎮東嶽廟內,相傳始建於唐,現存者建於明正德元年(1506)。樓外觀三層,內部實為五層,總高約23米。平面正方,中層平面變為折角十字,外繞一圈廊道,屋頂輪廓多變;第三層平面又恢復為方形,但屋頂形象與中層相似,最上再覆以一座十字脊屋頂。各層屋頂構成了飛雲樓非常豐富的立面構圖。樓體量不大,但有四層屋檐、12個三角形屋頂側面、32個屋角,宛若萬雲簇擁,飛逸輕盈。此樓木面不髹漆,通體顯現木材本色,醇黃若琥珀。

飛雲樓是解店東嶽廟內建築羣中的精華所在。民諺有“萬榮有個解店接,半截插在天裏頭”。每當陽光普照,碧空如洗之日,十餘里外也能遙見其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雲彩,纏繞樓頂,真有高聳人云、凌空欲飛之感。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與造型,完全屬於元明遺風,清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也尤為顯著,這是歷代不斷維修的緣幫。該樓平面呈方形,純木結構,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柱林立。中央4根通天柱高15。45米。四周32根木柱構成盤式。面闊、進深各五間,佔地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

全樓斗拱密集排列,共345組。且形狀極富變化,如雲朵簇擁、鮮花盛開一般。各檐翼角翹起,勢欲飛翔。風和之日,樓角風鐸均勻作響,甚是悦耳。樓頂飾有黃、綠、藍幾色琉璃瓦,陽光之下,更顯富麗堂皇。現其狀,其結構之巧妙,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建築之傑作。廟內中軸線上所存其他建築都是元明時重修,香亭四周欄板、柱石雕龍刻鳳,造型生動精巧,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工藝美術水平。

東嶽廟飛雲樓,1988年由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東嶽廟,也就是泰山神廟,是祭祀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據《封神演義·姜子牙歸國封神》上説:“敕封黃飛虎為五嶽之道”,同時,又“特敕封他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所以這裏供奉的就自然是東嶽大帝“黃飛虎”了。如今,這裏的東嶽大帝塑像雖然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廟內的建築大都保存完好。

東嶽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華主要在於建築,其中的傑作就是飛雲樓。

説起飛雲樓,當地流傳着一句順口溜:“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雲裏頭”,這句話雖然不免有點過譽,但仔細想來,用它來形容飛雲樓的雄偉高大,的確也是實實在在的。每當天氣晴朗,遠天如洗,從十餘里外也能望見它那秀麗壯觀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白雲,纏繞於樓頂,確有高聳入雲、凌空欲飛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勝。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和造型完全屬於明清遺風,清代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十分顯著,可見歷代屢有維修。飛雲樓為純木結構,是中國古建築樓閣中的珍品。樓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主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台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築屋頂。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樓共有斗拱345組。真可謂斗拱密佈,而且形狀極富變化,猶如雲風族擁,鮮花盛開

萬榮導遊詞6

東嶽廟,也就是泰山神廟,是祭祀東嶽泰山之神的地方。據《封神演義·姜子牙歸國封神》上説:“敕封黃飛虎為五嶽之道”,同時,又“特敕封他為東嶽泰山天齊仁聖大帝”,所以這裏供奉的就自然是東嶽大帝“黃飛虎”了。如今,這裏的東嶽大帝塑像雖然已經蕩然無存,但是廟內的建築大都保存完好。

大廟坐北向南,主要建築集中在一條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飛雲樓、午門、獻殿、香亭、正殿和閻王殿,兩側配有東西廊房。

該廟創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的清代碑刻記載,唐貞觀時就有此廟,元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至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重建,明、清時期又多次重修。關於創建年代,在當時還流傳着這樣一個傳説:隋代末年,羣雄並起,18歲的秦王李世民起兵晉陽,東征西討,開創了大唐一統天下的大業。不料,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王行本據蒲州反叛,呂崇芪也稱雄於夏縣。

李世民遂率師討伐,履冰渡河,直逼龍門關,途經汾陰縣(即萬榮縣)時,曾在張甕、解店、古城三地屯兵紮寨,構成犄角之勢。平定叛亂之後,李世民便在上述三個屯兵處分別修建了一座東嶽廟,以壯觀瞻,後來,其他兩處廟均已被毀沒,唯有解店的東嶽廟及其主要建築飛雲樓歷經各個時代的修葺,至今仍然完好地屹立在古解店鎮(今萬榮縣城)。東嶽廟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精華主要在於建築,其中的傑作就是飛雲樓。

説起飛雲樓,當地流傳着一句順口溜:“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雲裏頭”,這句話雖然不免有點過譽,但仔細想來,用它來形容飛雲樓的雄偉高大,的確也是實實在在的。每當天氣晴朗,遠天如洗,從十餘里外也能望見它那秀麗壯觀的倩影。若是天公作美,再飄來幾朵白雲,纏繞於樓頂,確有高聳入雲、凌空欲飛之意境,其情其景,更是引人入勝。

飛雲樓如今的建築結構和造型完全屬於明清遺風,清代乾隆時期山西民間一些營造技法十分顯著,可見歷代屢有維修。飛雲樓為純木結構,是我國古建築樓閣中的珍品。樓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層,高達23。19米,十字歇山頂。底層木主林立。中央四根各高15。45米的通柱直達樓頂。四周32根木柱構成棋盤式。

面寬進深各五間,面積570多平方米。三層四出檐,二、三層各出抱廈一間,均設平台勾欄,又用平柱分成三小間,上築屋頂。山花向前,下用穿插枋和斜材挑承。全樓共有斗拱345組。真可謂斗拱密佈,而且形狀極富變化,猶如雲風族擁,鮮花盛開。各檐上翼角起翹,勢欲騰飛;清風徐來,風鐸丁零作響,清脆悦耳,樓頂覆蓋黃、綠各色琉璃瓦,在陽光照射下,更顯得華美壯觀、富麗堂皇。其結構之巧妙,技藝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我國樓閣式建築之傑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