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地理教學工作總結四篇

來源:文萃谷 3.2W

總結就是對一個時期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地理教學工作總結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地理教學工作總結四篇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響應學校組織的教學研究活動,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高一高二、高三、全體地理教師力求改革創新。改進我們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努力提高地理課堂教學質量,為實現我校的歷史性跨越而不懈努力。

二、高一、高三的“小組互助、當堂檢測”為主要內容的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

備課:編制導學案,其中有非常明確的預習、組內探究、拓展訓練等任務要求。

編制當堂檢測題,十分鐘檢測反饋。

合作學習小組:

班內建立合作學習小組,開展小組學習互助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落實五環節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學習小組是各種教學評價的評價單元。

1、分組:按照以往學習成績每班將全體學生分成三個系列,並按成績排隊。每個互助小組由六人組成。每個系列從前後各取1人,系列間合理搭配。同時兼顧學生的性格、身高等非成績因素。每個模塊學段或半學期一個評價時段過後,流動組合。

2、排位:三大列,每大列中前後兩排六人一組。

3、管理:選出正副組長,正組長主要組織學習交流、研討、展示,是學習上的核心成員。副組長負責組內日常事務如組內學習常規評價,作業收繳等。任課老師在班課代表協助下對各小組進行管理,下達學習任務,提出學習要求,考核評價。

4、評價:以學習小組為評價單位。

過程評價:主要評價參與度。即評出勤率,評學習表現:主要包括作業、課堂參與等。根據以上得出模塊學習過程分。

考試評價:評價小組的優秀率、及格率、分數段等成績評價指標。表彰宣傳展示各類先進學習小組。

五環節模式:

1、 課前準備:根據上節課老師的要求和導學案提示先進行自主預習,再小組合作交流探討,主要是利用自習完成。上課後老師明確本節學習目標(打印或板書),提出本節課實施方案。(約2分鐘)

2、 展示交流:各小組在課前自主預習和小組研討的基礎上,進行展示交流,組內、組間交流合作,質疑、解決問題。(約20分鐘)

3、 教師點撥:解決小組展示交流中學生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歸納、總結、拓展和延伸所學的內容。注重思想和方法的指導,形成核心知識體系。(約10分鐘)

4、 當堂檢測:當堂檢測所學內容,反饋學習效果,發現問題當堂解決(約10分鐘)。

5、 小結作業:小結本節課堂核心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對小組表現進行評價。 安排課下學習任務。(約3分鐘)

三、高二,課堂教學模式

(一)課前預習環節

明確指出本節課要掌握的要點,必須是淺層次的基本內容,學生通過一般預習就能解決,要求越具體越好,但是不要把課堂上解決的問題、難點前移,只作簡單要求,時間應控制在15分鐘內完成。

(二)課堂教學設計要求

1.本節課內容設計要預計35分鐘之內完成,內容多完不成的可分解完成,不要急於求成,不要硬擠,要求質量,不要為趕進度而忽略學生的接受消化能力。

2.內容設計要細,要在組內充分討論研究的基礎上編寫出高質量的教學案,內容充實具體,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不求情景引入,直入正題,注重實效,只設計大學聯考要求的內容,

3.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適當走下講台,環視每一個學生是否認真聽講和練習,做好班內課堂監管。

(三)當堂檢測及課後鞏固作業

1.當堂檢測題要根據當堂主要的重點內容設計,形式多樣,適當控制題量和難度,5分鐘解決,沒有這一環節的課堂教學視為不合要求。

2.課後鞏固練習設計必須區分兩個層次,不作標註的要求全體學生完成,理科傾向至少要有兩個(文科至少一個)以上帶*標註的題目要求班內部分學生完成。文科傾向一般不超過15分鐘,理科一般不超過30分鐘的題量。

四、地理組教學研究月活動優勢與不足

(一) 優勢;

1各年級組在集體備課時,避免了原來的應付、閒聊、無效的 現象。每節課的重難點、考點、在中心發言人備課的同時、組內其他成員集思廣義、精益求精、為編制學案奠定基礎。

2學案製作:高一、高三與高二的學案各有千秋,操作性強、使用性強。

3組內互聽課,積極、主動,課後,認真評價,指出優缺點、意見或建議

4老師們都能按照本年級的活動方案進行教學,效果很好。

(二) 不足

1課件製作水平不高,多媒體的運用與課堂內容有時脱節。

2部分教師地理專業基本功(板圖、板畫、板書)有待提高。

五今後的打算

進一步加強地理組的合作意識。增強團隊意識,提高創新意識。把地理組打造成一中品牌。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2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6個班(兩個文科班,四個理科班)的地理教學。我多方面瞭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 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瞭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係、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二、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

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採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後,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對高二的學生來説,由於地理是綜合科科目,在大學聯考中所佔的分數不多,學生也輕視地理學習。我們的學生在國中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高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於高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説“理”,與國中比較,難度加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赤潮”,油輪泄漏,神州五號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結合晉江市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繫,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鬆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可持續發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等。

精心編寫導學方案,力求每一份單元練習能覆蓋該單元的全部重點內容,有較大份量的讀圖分析題,亦增加一些反映當前最新的科技,經濟,環境動態的題目。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評講練習時,不是單純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對題目所體現的知識點進行一次交流複習,辯析錯誤所在,適當變換練習的提問角度,啟發學生思維。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如抓住“題幹”(關鍵詞)等,以及如何更規範,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的表述來回答問題,提高學生和文字表達能力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練習中適當讓學生練習此類題目。讓學生的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提高,這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方面。

我在教學中嘗試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培養學生地理學習能力,如開展研究性學習,地理小論文,野外考察等。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獲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利用地圖,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辯證的思維方式及其表述能力等。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3

一、經驗與體會

《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改變地理學習方式;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構建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在這基本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方法和評價學生方面反覆摸索,得出如下體會:

  1、深挖教材,靈活運用教法

教無定法,應“以學定法”,這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一樣的教學資料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資料。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景來選擇不一樣的教法。如:在學習《世界氣候類型》時,在氣氛活躍的班級讓學生自我看圖填表,然後小組討論,最終在全班對填錯較多的部分共同分析錯誤的原因;在氣氛較為沉悶的班級,採取了遊戲的方式,把整個班級當成了亞歐大陸,定講台為北方,各小組討論“應當處於什麼樣的氣候類型,為什麼”

地理課程目標中,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上,要培養學生對地理的好奇心和學習地理的興趣。這就需要在選擇教法時,應根據學生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強迫施教。而喚起學生興趣的最好辦法就是用遊戲的方式進行教育。在新教材第一章的第一節《地球和地球儀》的資料中講到了經緯線和經緯網定位的知識,而這部分知識學生在國小沒有接觸過,加上學生的空間思維本事不強,知識沒有較強的遞進性,學生學起來較為困難。我採取了講授法和活動法學習經緯線效果都不是異常突出。於是講完這些資料之後,上了一節經緯網練習課,採取遊戲和競賽的方式,在室外上課。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自我定方向建經緯網,然後確定自我所在的位置,再在操場上畫好的幾個經緯網地圖上真正地實踐一下。學生“玩中練”“玩中學”得興奮極了。不僅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進取性,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大部分學生最終所以弄清了經緯網,收穫不小。

教法選擇的好,不僅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地理的興趣,還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本事。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是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的創新思維都是在教師為學生創設的各種情境中迸射的。如:在《降水和降水的分佈》一課中,關於降水的季節分配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學生_人為一組,每組給12個試管,作為一年中的12個月,再給一瓶紅顏色的水,讓學生自我設計世界任何地區可能的一年的降水量,將水注入到試管裏,展示並説明該地區的降水季節分配的狀況,然後在繪製成圖。這就給學生創設一種自由、寬鬆、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勇於創新,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促使他們生動、活潑、自主的學習發展。

  2、過程與結果並重,運用鼓勵性評價

地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並重的評價機制。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為了實現評價目標的多元化,評價手段的多樣化,構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結合,本學期我校的地理學科從下列三個方應對學生進行評價(以七年級為例):學生課堂表現佔25%,(包括:課堂紀律、《地理填充圖冊》作業、地理小論文、課後動手實踐);期會考試佔25%,期末考試佔50%(題目以選擇、填空、讀圖繪圖題為主,為學生應知應會的最基本常識)。學期末,教師根據上述四項為每個學生打出具體分數,然後根據總分評出等級,並對特殊學生給予必須的評語。

評價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也要關注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學生的情感態度的變化。評價的根本目標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所以地理課程標準中也提倡運用“鼓勵性”的評價機制。在教學過程中,鼓勵性評價能夠經過教師的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法不失時機地給不一樣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讚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學習興趣,進而使其進取主動的學習。

如果教師給學生以富有激勵性的話語和催其奮進的目標,進而到達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這種情感也必然會喚起學生的主動性,激勵、鞭策學生完成目標。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為進取,便死氣沉沉為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如:《三大宗教》一課,提前兩週給學生設計一些有關宗教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或問題以外的資料查找資料,學習研究三大宗教。上課時採取了分組競賽的方式,學生熱情高漲。當提問泉州有哪些宗教建築景點時,搶到此問的學生竟然回答出了十多處。所以良好的評價氛圍,真正地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進取性,鼓勵性的評價機制激活了地理的課堂教學。

地理教學工作總結 篇4

本學期來,我始終堅持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育人方針,立足本校和任教班級的實際,紮紮實實地開展教育和教學工作,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努力探索課程改革的新思路,重視教學質量的提高,現將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情況回顧如下:

一、精心做好課堂設計

認真鑽研和領會《地理課程標準》,掌握新教材的精華,落實好三維目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每一堂課的課堂設計,重視知識的有機聯繫,重視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和具體學習方法的指導,運用各種課外課程資源拓展補充知識,對教材進行靈活處理,注意設計貼近實際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培養蒐集處理材料的能力以及創新意識,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在課堂教學中反思

在地理課堂中,力爭把課堂還給學生,儘量做到師生間的平等、民主,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地理問題。在課堂活動中,營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使學生逐漸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到了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課堂“活”起來,學生體會學習“終身有用的地理”的喜悦。每堂課中尊重個體差異,多表揚和鼓勵調動後進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失時機地糾正他們不良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樹立他們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全方位地進行地理國情教育,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滲透憂患意識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結合單元考試,期會考試中存在的問題,調整教學策略,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學法指導,對知識難點進行更詳細的分析、引導,對記憶方法進行歸納整理,使學生逐漸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每堂課後進行教學反思,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不斷反思中積累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加強師德建設,更好地教書育人

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學習地理科學專升本的課程,拓寬知識面,豐富自己的理論水平,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師德修養,做到依法執教,以愛心關懷學生。深入到學生中,多瞭解學生的學習困難,爭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增強後進生的學習信心,激勵他們不斷進步。

總之,本學期能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但教學中仍存在不少問題,部分後進生學習較被動,學習成績不理想,一些學生的學習方式仍未得到改變,教學輔助工作缺乏或陳舊等問題,這一切都影響着教學成效的提高。

以上就是由小編精選的地理教學工作總結範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