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減負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3.4K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信息技術減負工作總結,歡迎閲讀與收藏。

信息技術減負工作總結

信息技術減負工作總結1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希望事半功倍,教書育人也一樣。目前社會的競爭激烈,學生的學業負擔也很重,我們一直在提要減負,但減負並不等於降低學習的效率、效果,如何減負增效是我們現在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抓好課堂規範,提高課堂效率

減負增效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45分鐘,保證課堂的高效率一定要抓好課堂規範。信息技術課是講授與上機相結合,課堂規範往往較難控制和把握,老師講解演示操作時,學生自我感覺很明白了,迫切想上機操作,但等到給時間上機,他們往往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大部分是老師在講課時已經明確提示過了,這時老師還需要巡迴指導。在上課時,老師常常由於某幾個同學而被打斷,耽誤了時間,影響了情緒,這樣的課堂效率一定不會高的。我想一定也有其他學科的老師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學習的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在剛開始時就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規範,對學生嚴厲一些,如果開始就放任他們,他們會養成習慣,甚至變本加厲。因此,我會要求學生排好隊安靜下來後才能進入機房,進入機房後要按安排好的位置坐,並利用一些分數的記錄聯繫學分給學生一定的約束。採取各種方法和手段來達到教育的目的。但對於一些“老油條”的學生就必須反覆的督促他,軟硬兼施,希望能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二、融洽師生關係,促進交流合作

教學是以課程為中介的師生雙方教和學的共同活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與合作的互動過程。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促進交流與合作,正如古人所説的“親其師,信其道。”教師面對眾多學生,難免會有記不住名字的時候,但是若能準確親切的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不論是表揚、批評,還是課堂提問,都會有更神奇的效果。作為信息技術教師,面對的是幾百個學生,我的做法有兩點:一是定位,寫出學生位置分配表,叫起來按表呼名非常方便;二是逐個擊破,每節課記住五個學生的名字,課堂裏反覆識記,努力去發現優點大力表揚,並隨時抽問,時時把名字掛在嘴邊,這樣,一節課下來,這五個學生的名字就已經叫得很熟了。

學生需要得到老師的認同、注意、理解、讚賞,為此,老師應努力掌握傾聽的技巧。注視着學生,設身處地的去聽、去理解,不要在還沒有聽懂學生要説的話之前就下結論,急急擺出教師的架子去教育學生,這隻會疏遠孩子,破壞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依戀。

三、吃透教材、備好每節課

要減負增效教師還必須吃透教材、備好每節課,認真對待每節課。抓住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明確這節課在這本書中的地位。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備課時要考慮自己所教的全體學生,他們在這一節課的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因此備課時要做到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例如課堂提問分檔設計,作業佈置分層設計,評價反饋分度等。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參與學習的機會,都能有所收穫。

四、讓學生掌握適合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教會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也是提高效率、減負增效的方法。信息技術課主要是教授學生上機操作技能,但是簡單的技能技巧搭配在一起卻能創作出不同的令人賞心悦目的作品效果。這些需要教師在平時的課堂、課餘時間慢慢培養、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學習,熱愛學習,勇於創新。

信息技術減負工作總結2

信息技術是一門以操作為主的課,在課堂上要注意把時間給學生,如果一節課的時間都你一個人佔着,學生聽着你“滔滔不決”的“嘮叨”而沒有機會自己動手操作那肯定不是一堂成功的課。

信息課老師課件做的好不見得就體現了自己的水平,老師説的多也不見得學生就聽進的多,練習做的'多考試考的多,成績也不能説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就能有多高。

一堂信息技術課教師授課與學生操作練習的時間分配應以1:2分為宜。應讓學生有更多自己動手的時間,只有通過自己的操作練習學生才能掌握教學的任務。

一、減負從教材開始

目前使用的xx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教材,內容豐富全面,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我們使用該套教材一年來情況來看,我們覺得這套教材大部分課時內容較多,有時要花2—3課時才能完成1課時的內容。每課的“綜合實踐”練習對於縣鎮學生來講,難度偏大,能完成的學生廖廖可數,學習負擔加大。在實際教學過程,我們不斷對教學同內容進行刪減,對於一些理論較強的知識點,採取避重就輕原則,對於生避不適用的操作技能予以刪減。全在優化教材教學內容,本着實用、夠用的原則,降低學習難度,

減輕學生負擔。

二、關注學生的差異性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工具學科,學生操作水平受硬件條件影響最為直接,學生差異性的避免不了的,並且這差異性的兩極分化嚴重。由於這種反差較大的差異性的存在,教師不能用一種標準來要求全體同學,應該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來作出要求,因材施教。對於操作水平低的學生,可以佈置基本的操作練習,降低學習難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體驗成功。

三、教師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教學過程優化了,學生負擔減輕了,教師備課除了寫好教案,還要為課堂做好充分的準備。信息技術課練習時需要大量的素材,教師課前要準備好這些素材,做好相應的前期處理。比如説圖片處理的操作,老師要蒐集好圖片資料,做好如圖片尺寸調整等前期處理。信息技術課堂還存在很不可預測的因素,教師課前要考慮到這些因素,在課堂中力排這些因素對課堂的干擾。教師所佈置的練習,自己事先要做一做,看看會遇到什麼情況,找出應對這些情況的對策,這樣的學生練習時,教師能有效指導,提高學生操作的效率,降低學生誤操作時間。

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新理念,讓學生主動學習、輕鬆學習。

讓學習信息科技所獲得的知識成為能通過網絡主動學習其他知識的技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