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年度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2.37W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綜合實踐活動年度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分享。

綜合實踐活動年度工作總結

綜合實踐活動年度工作總結1

我校自建校以來,努力實施新課改,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領學生走向社會,關注自然,體驗生活。學校注重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了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的思想素質的提升,激勵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

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確立的課程目標,為體現校本化的觀念,在我校一至六年級分別確立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社會三個分目標,同時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從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現就我校XX年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作一彙報。

一、貫徹新課改精神,結合學科特點,利用本校有利資源,引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素養。

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命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了全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適應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

我校把科學課搬到我校的認知園來上。充分利用認知園的豐富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的精神。不論春夏秋冬,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滴水成冰的嚴冬,我校始終堅持每週五下午由科學老師帶領兩個班的學生前往認知園勞動參觀學習。看着學生們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認知各種植物後興奮的表情,老師們總忍不住為這些孩子感到高興:一顆愛科學的種子就這樣在孩子們純真的心中紮根了!

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愛生命、珍重健康,我們特和在學校附近的菜農聯繫,帶領學生前往參觀學習。

二、關注社會生活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走向社會,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使文化課知識得到有益的應用。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於社會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係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

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對自己所在莊進行統計調查,結合數學學科所學的列表統計的知識,並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針對菜農種植的蔬菜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對近兩年農村的迅猛發展有了更具體的瞭解。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學生還利用上網的機會獲取最新的信息。

四年級老師結合年級特點,組織學生開展“我愛種菜”綜合實踐活動。他們利用課餘時間,來到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拍下了幾百張美麗的圖片,並在校內開展了“我愛蔬菜”大型攝影展,將美麗的蔬菜展示在師生面前,再一次掀起學生熱愛家鄉的熱潮!

三、重視活動課程的引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併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與風采的平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做中學”的樂趣。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於“實踐”二字。學生在校期間,大量時間用於課堂師生的交流活動,而自主動手的機會偏少。隨着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動手、獨立製作、體現個性化特徵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着為全社會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很有必要。

我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僅僅是實施新課程改的開始,培養創新人才提高教育質量任重道遠。但我校的廣大師生深信: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有全體師生的共同探索和緊密合作,在新的一年中,必將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花朵,願綜合實踐活動永遠充滿着勃勃的生機,充滿着旺盛的張力,充滿着最濃厚的生命力!

  xx國小

  XX年1月10日

綜合實踐活動年度工作總結2

我校一直堅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注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發建設,對課程的內容、性質、特點、實施原則以及資源開發等進行研究,全面、務實地推進新課程改革。

一、組織管理

1、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

學校建立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指導小組,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組織管理。管理指導小組由戴金玲校長任組長,由劉國慶主任任副組長,成員包括各年級班主任及侯國山老師。

2、開發和利用多種資源

學校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資源、社會資源、學生家庭資源,開闢校外資源,獲得社會的幫助和理解。

校內資源充分利用。學校的資源包括硬件、軟件的使用。學校開放電腦房、圖書館、閲覽室等,為學生開闢資料查詢的場地;同時充分利用學校教師資源,充分發揮每一個教師的特長和技能,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家庭資源的應用。每一個學生家庭就是一個研究的集體,學校利用家長會和家長學校對學生家長宣傳研究性學習的做法和目的,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幫助。每一個家庭的資源可以進行互相的交流、利用,充分整合各種資源促使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全面的展開。

3、教師培訓

教師培訓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關鍵,主要目的是促進教師觀念的轉變,鼓勵教師加強探索性和創新性的實踐,鼓勵教師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觀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育科研整合出最佳的效果。為了更好的持續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我們還要求教師做好相關資料的積累,為自己的實踐積累材料,也為將來的深入研究做好準備。

二、活動實施:

1.綜合實踐活動課題的產生

按學校確定的綜合實踐活動研究課題的目標和內容要求,每學期在學生中開展活動課題徵集工作,課題不分大小。學校的研究型學習指導小組,對學生的課題進行基本的'可行性審定後,將課題彙集起來,供學生選擇課題時參考。高年級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基本由學生提出。學校選擇科學性、可行性強、操作性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題作為學校的傾向性重點研究課題。

2.制定活動方案

活動課題或問題確定後,指導教師為學生提供參考書名稱,學生閲讀討論,在老師的幫助下,小組長負責組織進行可行性分析,對活動的初步設計進行討論和論證,制訂出詳細的研究方案。

三、活動收穫: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後帶來的轉變和獲得的經驗是多方面的,我們最深感受是以下幾點: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從不適應研究性學習到逐步適應研究性學習到喜歡研究性學習是一個質的飛躍。這個飛躍意味着學生從單純的“接受性學習”過渡到了新的學習方式和傳統的學習方式的整合,有利於新型人才的培養。

2、豐富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

新的學習方式的獲得,必然意味學生獲得了更多的獲得知識的途徑。與以往相比,運用網絡的學習方式由“自發狀態”轉化為“自覺狀態”,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在傳統的學習方式中融合了新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促使學生對各門學科的學習產生了積極的探究興趣;實踐活動和社會交往能力也被學生提到比較高的地位,以往單純學科成績好的學生不再是最吃香的學生,一部分社會活動能力和交往能力強的學生找到了學習的信心,全面素質得到提升;關注歷史和文獻成了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激發了探究的慾望和求知的動力。學生獲得豐富的學習知識的途徑,對推進學校的素質教育起到推動作用。

3、樹立了新型的師生關係。

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完成了“知識的傳播者”、“話語的壟斷者”到“求知的指導者”、“話語的分享者”的轉變;學生也從“知識的接受者”、“學習的被動者”轉化為“知識的探究者”、“學習的主動者”的轉變。

4、豐富了學校的教育管理理念。

以往的素質教育的實踐活動更多的着眼於學生“知識的獲得”,也就是説不太注重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伴生於研究性學習開展而變化的是學校的教學理念的轉變,將“知識的習得”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指導思想,也就是注重學生的“習”,也就是“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成為指導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指導思想,使“以人為本、張揚個性、和諧發展”教學理念得到充分的體現。

綜合實踐活動年度工作總結3

我校自建校以來,努力實施新課改,積極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領學生走向社會,關注自然,體驗生活。學校注重培養學生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生態環境、關心地球、關心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了學生愛自然、愛生活、愛家鄉,進而愛社會、愛祖國等方面的思想素質的提升,激勵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形成,號召、推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培養自我發展和合作精神意識。

根據學校、教師、學生三個層面確立的課程目標,為體現校本化的觀念,在我校三至六年級分別確立了人與自然、人與生活、人與社會為主目標的課題,同時在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和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嘗試,從而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現就我校20xx-20xx學年度綜合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作如下的總結

一、貫徹新課改精神,結合學科特點,利用本校有利資源,引領學生走出校門,開展多元化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素養。新課改方案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這是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通過設計和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命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愛國主義精神,提升了全面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適應每個學生終身發展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我校把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各門文化課程緊密結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奠定了文化課質量提高的堅實基礎。

我校把科學課搬到我校的認知園來上。充分利用認知園的豐富資源,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從國小科學、愛科學的精神。不論春夏秋冬,無論是烈日炎炎的盛夏,還是滴水成冰的嚴冬,我校始終堅持每週五下午由科學老師帶領兩個班的學生前往認知園勞動參觀學習。看着學生們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認知各種植物後興奮的表情,老師們總忍不住為這些孩子感到高興:一顆愛科學的種子就這樣在孩子們純真的心中紮根了!

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珍愛生命、珍重健康,我們特和在學校附近的菜農聯繫,帶領學生前往參觀學習。

二、關注社會生活熱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走向社會,進行有益的社會調查活動,使文化課知識得到有益的應用。

學生生活在現實世界中,存在於社會之中,世界之中。教育就需要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現實感、生活感。這種現實感、生活感的獲得與體驗,是其存在和生活的直接目的。在處理與自然、社會關係的進程中,逐步認識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去研究生活、研究世界。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個期望,我校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注意引導學生從生活實踐中挖掘素材,提出有實際社會意義的研究性課題,來探索和解決一些具體問題。我校五年級的學生,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對自己所在村落進行統計調查,走進蔬菜大棚,去了解凌源花卉,結合數學學科所學的列表統計的知識,並以書面報告形式進行總結,針對菜農種植的蔬菜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學生對近兩年農村的迅猛發展有了更具體的瞭解。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僅使學生的想象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更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學生還利用上網的機會獲取最新的信息。

四年級老師結合年級特點,組織學生開展“居民生活中的污染”綜合實踐活動。他們利用課餘時間,來到社區和校園周邊,實地考察,瞭解造成生活污染的原因,從而鞭策國小生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愛護和維護周邊環境,做環保小衞士。

有的年級還開展了走近大淩河、製作植物標本、國小生不完成家庭作業的原因等等的活動。

三、重視活動課程的引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創新能力,併為學生提供展示特長與風采的平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體會“做中學”的樂趣。

綜合實踐活動的精髓在於“實踐”二字。學生在校期間,大量時間用於課堂師生的交流活動,而自主動手的機會偏少。隨着綜合實踐活動廣泛的開展,拓寬了學生動手的空間,為學生自主動手、獨立製作、體現個性化特徵的設計提供了時間的保障。本着為全社會培養有知識、有能力、有理想的建設人材的目標,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很有必要。我校開設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還僅僅是實施新課程改的開始,培養創新人才提高教育質量任重道遠。但我校的廣大師生深信:有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有全體師生的共同探索和緊密合作,在新的一年中,必將使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綻放出更加絢麗多彩的花朵,願綜合實踐活動永遠充滿着勃勃的生機,充滿着旺盛的張力,充滿着最濃厚的生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