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鄉鎮年終工作總結3篇

來源:文萃谷 1.02W

轉眼又到12月,一年的時間即將過去,回顧過去一年,收穫頗豐,讓我們總結好過去一年的努力,為成為更好的自己再出發吧!但是年終總結你學會怎麼寫了嗎?下面是關於鄉鎮年終工作總結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精選】鄉鎮年終工作總結3篇

鄉鎮年終工作總結 篇1

今年以來,我局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省、市、縣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始終堅持以糧食安全為前提,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以改革添動力,以法治作保障,抓重點、破難點、增亮點,全面完成了各項年度目標任務。

一、以“保供增收”為核心,農村經濟在攻堅克難中持續增長

(一)糧油產量穩定增長。按照“穩面積、攻單產、保供給”的發展思路,以示範片建設為引領,以科技為支撐,以高產創建為抓手,以增產增收為目標,高標準建成了楊柏—諾江鎮—三溪、諾江鎮—長坪—空山、諾水河—涪陽—陳河3個玉米高產示範片,全縣春玉米種植面積38萬畝(地膜玉米25萬畝);建成了以火炬唐村壩、三溪金碑村為中心的2.13萬畝水稻高產示範片,示範帶動全縣種植水稻28萬畝;建成了以民勝新場村為中心的小麥萬畝示範片,全縣小麥種植面積18.5萬畝;建油菜標準生產示範區2.15萬畝、集中育苗200畝,示範帶動全縣種植優質油菜21.97萬畝。全年農作物總播面148.77萬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11.28萬畝,總產量38.27萬噸,超目標任務0.39萬噸。油菜籽播種面積21.97萬畝,產量3.3萬噸,超目標任務0.07萬噸。

(二)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一是食用菌產業。按照“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户”發展模式,強化資源要素配置,提升“xx銀耳”金字品牌。圍繞“一帶兩園五區”食用菌產業帶,大力實施銀耳“倍增計劃”,食用菌產業基地規模化、標準化程度不斷提高。全縣食用菌種植面積6萬畝,種植規模達5.2億袋(其中:段木銀耳1.2億袋、木屑銀耳0.5億袋、段木木耳1億袋、香菇1.5億袋、其它食用菌1億袋),產量21萬噸(鮮品),產值22.7億元。二是茶葉產業。 圍繞“一帶三片”茶葉產業帶,突出“高山、生態、富硒”,鞏固提升了龍虎山、火天崗、蘇家坪、文峯金山、煙溪文家河等6個茶葉萬畝示範區,新建了永XX縣壩、文勝文溪口茶葉萬畝示範區,新建茶園3.5萬畝,改造低產茶園2萬畝,培育無性系良種茶苗基地1000畝,全縣茶園面積達27.1萬畝,其中,投產茶園17萬畝,良種茶園面積21.5萬畝,機修機剪面積15萬畝,綠色防控23萬畝,為全市茶葉產業“雙百工程”流動現場會提供了高標準的參觀現場。全年鮮茶產量9100噸,產值11.4億元。基地村內的農户户均茶葉年收入達28000元。三是馬鈴薯產業。建成了年生產能力1500萬粒的空山馬鈴薯種源基地和“育、繁、推”一體化良繁體系,探索出了一所(馬鈴薯研究所)一場(馬鈴薯原種場)一社(空山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和“一社三返三支撐”的富民機制。形成了以空山種源基地為核心的“一心三環”產業發展格局,在空山、火炬新建馬鈴薯生產基地5萬畝,全縣春馬鈴薯種植面積達22萬畝。四是巴藥產業。以道地中藥材為發展重點,走特色有機的發展道路,圍繞“兩帶三片”(大xx河流域、小xx河流域、至誠—洪口—沙溪、諾江鎮—廣納—鐵佛、大興—火炬),大力實施巴藥產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中藥材產業基地建設,在廣納、民勝、龍鳳場、煙溪、泥溪、空山等地新建百合、玄蔘、桔梗、白朮、川烏等中藥材基地,新建了煙溪萬畝中藥材示範區,新增中藥材基地5萬畝,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10萬畝,產量達2萬噸,產值10億元。五是生態養殖業。新建標準化養殖場9個、林下養殖示範場8個、生態養殖帶5個、地方畜禽品種保育場3個,新建現代畜牧產業園2個,生豬規模養殖面達44%。全縣出欄生豬98萬頭,肉牛7.1萬頭,山羊24.5萬隻,家禽246萬隻,同比增長6.5%、5.7%、5.4%、6.4%。肉類總產量8.44萬噸,畜牧總產值達34.28億元。鞏固提升了5萬畝水產生態養殖帶,新建水產園區3個,新建農業部健康養殖示範場1個,投放各類魚種2345噸,繁育各類水花魚苗2500萬尾,水產品總量達1.7萬噸,產值3.5億元。六是柞蠶產業。以柞蠶種場為核心,在陳河鄉建成了6000畝柞蠶產業基地,高標準改造柞林1000畝,發展柞蠶1500畝,其中農户1000畝,柞蠶種場500畝。保育繼代母種6個,微粒子為0,原種2個,微粒子為1.6%,引進實驗繁育新品種6個,全年產繭21.3萬粒以上。七是特色果蔬產業。鞏固提升了新場蔬菜萬畝示範區,新建有機蔬菜基地1400畝,連片建設500畝以上的商品蔬菜示範基地4個,面積達3850畝,新增“菜籃子”工程蔬菜基地20xx畝,全縣蔬菜種植面積13萬畝,產值11.5億元,蔬菜自給率達75%以上。新建“烏龍山—東郡—大木樹—方山”蜜柚基地20xx畝,新建“金堂—鸚哥嘴—清江—新春—七家溝”獼猴桃基地3000畝,在諾江鎮元頂、楊柏雙鳳埡新建李子基地500畝,在鸚哥嘴擴建葡萄基地500畝,在兩河口龍頭寨村新建李子基地3200畝,全縣水果生產面積4萬畝,產量8萬噸,產值4億元。

(三)產業扶貧精準到位。選派13名懂技術、善管理、基層經驗豐富的年輕黨員深入我局掛聯的13個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培訓157名專業技術員擔任貧困村科技特派員,指導產業扶貧。爭取省農業廳產業扶貧資金300萬元,全系統為貧困村捐款40餘萬元,捐贈種子(苗)、農藥、肥料、機械等物資折資130餘萬元,落實各類項目資金800多萬元,有效改善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和生產條件。基本實現了惠農政策強農、產業富農、扶貧助農的良好格局,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510元,同比增長14%。

二、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發展方式在探索創新中不斷轉變

(一)農村產權改革穩步推進。一是農業特色產權開劈融資新渠道。全縣40個鄉鎮107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登記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驗收等次為優秀。全縣49個鄉鎮分別建成了產權流轉交易平台,累計流轉土地16.53萬畝,新增3.5萬畝,新發展土地股份制專業合作社11個,新增農業特色產權證書11本,農業標準化基地用益物權證6本。通過特色產業所有權和農業標準化基地用益物權證在金融部門融資總額1.96億元,從而激活了專業合作社靜態資產,解決了資金難題。四川農村日報頭版頭條以“一個綠本本,快頒快盤活”為標題進行了專題報道。二是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拓展助農增收新門路。完成了22個鄉鎮278個村1493個社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工作,清查資金214萬元、資產13.46億元、資源45.35萬畝、財政資金形成資產9.42億元。通過量化股權,頒發股權證書,實現了資產變股權,農民成股東,有效促進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火炬鎮石門子村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村流轉土地520畝,發展苗木、果樹種植200畝,發展中藥材種植220畝,建商品蔬菜基地100畝,户均增收1300元。流轉集體和私人山林面積50畝,建石材廠一家,實現農民就地就業16人,人均創收5.3萬元。三溪鄉張家山村經過股權改革,成立了xx縣三溪鄉張家村集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展青花椒1300多畝,產值達21萬多元,實現利潤7萬餘元。

(二)新型主體帶動能力不斷增強。計劃5年投資10億元對xx銀耳進行全產業鏈開發的招商引資企業古林公司已投資20xx萬元在陳河老鷹嘴村建成了500畝銀耳產業園,建成了xx銀耳菌種研發中心和產品研發中心;四川宏森農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00餘萬元在兩河口龍頭寨村建成了3200畝李子園;萬峯科技投資500餘萬元在民勝方山村新建的中藥材烘乾房開工建設,千方藥業在春在工業園建成了集生產加工、產品研發、倉儲物流於一體產業園,並通過以商招商的方式引進了四川鋭嘉醫藥食品設備有限公司入駐工業園;山霸王公司新增深加工流水線一條;羅村茶業新建加工廠1000平方米,引進茶葉精製加工機械15台;龍虎山茶業、綿陽生化林地、巴蜀白茶等茶葉公司分別新建了加工廠房,購置了初、精加工機械,金山茶業新建了茶文化展示中心、擴建了茶葉加工生產線,全縣涉農龍頭企業達82家。新培育專業合作社189個,累計達496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5個、省級示範社18個、市級示範社25個,土地股份合作社11 個);新增家庭農(林、牧)場86個,累計達158家;新增專業大户337户。

(三)適度規模經營效益凸顯。為緩解農業經營規模小、效率低而面臨的成本和價格“雙重擠壓”,我局立足縣情、農情,堅持把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火炬唐村壩、大興曲水壩通過集約土地,以100畝為標準,發展糧油種植大户14户,户均增收4.5萬元。成功承辦了全市糧油適度規模經營及小春生產現場會,xx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陳河陳家壩村、老鷹嘴村、諾水河梓橦村等通過林地流轉,發展種植規模1000袋段木銀耳大户3000户,户均增收5.8萬元;興隆、煙溪、泥溪等通過流轉林地、荒山、荒坡,發展50畝以上茶葉專業户35户,户均增收3.8萬元;發展小家禽養殖規模1000只以上的大户33户,500頭以上生豬養殖大户25户,20頭以上肉牛養殖大户66户。

(四)社會化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在火炬塘村壩建成了全市首家集全程機械化作業、生產加工、技術培訓於一體的“一府三鄉”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中心建成了全市首個智能化育秧工廠和日烘乾能力150噸的烘乾設施,購置各類大中型作業機械30台套,在有條件的核心示範區開展從種到收的全程託管有償服務。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11個,植保專業合作社49個,新增各類農業機械5000餘台套,農機總動力34.7萬千瓦,農機化綜合水平達38%。依託政府購買植保病蟲害防治公共服務項目,陳河、東山、祝源等植保專業合作社在陳河、新場、廣納等10個鄉鎮實施了10000畝植保病蟲害社會化服務;依託全省農業機械化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項目,金秋農機專業合作社在涪陽、廣納、民勝、鐵佛等鄉鎮實施10000畝水稻機收服務。金秋農機專業合作社在火炬等鄉鎮開展水稻機播全承包服務,各鄉鎮植保專業合作社通過與農户簽訂服務合同,開展統防統治,有效解決了適度規模經營勞動力不足和專業化程度低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

(五)科技創新驅動成效顯著。一是科技應用率不斷提高。大力開展科技下鄉、科技特派員駐村活動,實現科技到田間“零距離”,“四新”示範“六良”配套率達100%,測土配方施肥率達100%,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率達30%,專業化統防統治率達40%,農業機械化率達38%。動物強制免疫病種免疫率達100%,抗體綜合檢測合格率達87.6%。我局代表xx縣在全國科普示XX縣創建驗收工作會上交流經驗,得到與會同志和專家的肯定。二是專業技術人員能力不斷提升。82人蔘加了省級知識更新調訓,330名基層農技人員參加了市級知識更新培訓,新增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23人 。組建了農業部科技網絡書屋個人館49個,其中獲四川省、同方知網聯合開展的20xx年農業科技網絡應用競賽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農技站高級農藝師鄭光躍被評為“四川省最美農技員”。三是新型職業農民及實用技術培訓到位。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20人,開展農業實用技術、職業技能、專項技術人員培訓26.8萬人次,開展勞務扶貧培訓150人,勞務品牌培訓100人,培訓拖拉機駕駛員52人。三是自主創新能力突破發展。銀耳科研所選育的川銀耳1號、川銀耳2號已通過四川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柞蠶種場選育的青蠶1號,正在進行種性鑑定。柞蠶種場代表省蠶業主管部門起草制定的《柞蠶良種繁育質量監督技術體系規程》、《生態高效柞園修整技術規程》等6項柞蠶技術規程,探索出的“一化二放”柞蠶保種技術領先全國。xx銀耳藥用質量標準收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六)品牌推介更加有力。新增“三品一標”12個,xx柞蠶蛹正在申報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山霸王、裕德源、巴山牧業等11家農特企業獲權使用“巴食巴適”商標。組織食用菌、茶葉、畜牧、中藥材企業、專業合作社多次參加農博會、渝洽會、西交會等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提高產品知名度,金山茶業成功舉辦了首屆金山茶文化鄉村旅遊節,巴山牧業舉辦第二屆巴山年豬文化節。13家省內外知名企業與縣內33家農業企業以光彩事業老區行活動為載體,達成多項商貿協議。xx銀耳品牌在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開展 “中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價值評估”活動中,品牌價值為8.75億元,“xx銀耳”獲中國馳名商標。

(七)互聯網+“農業”勢頭強勁。開通了“農技寶”基層農技推廣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實現了專業技術人員與農户、專業技術員與專家之間面對面的溝通;羅村、山霸王、裕德源、千方、巴山土豬、梨夫牧業、巴山娃等農業企業分別在京東、淘寶開設了網店,銷售額均在500萬元以上,xx達海專業合作社在淘寶開設網店,年銷售額100萬元以上;一批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入駐了麥味網。

(八)休閒文創農業相融發展。圍繞“xx銀耳”建設的梓潼食用菌產業園,被省農業廳命名為“四川省休閒農業示範農莊”、圍繞“生態漁業”建成的廣納水產科技園,被命名為“全國休閒漁莊示範基地”、圍繞“有機水果”建成的鸚哥嘴葡萄莊園,被命名為為“四川省休閒農業理事單位”。鸚哥嘴、賈家樑果蔬基地作為全省美麗幸福新村流動現場會參觀點位,受到與會領導高度評價;廣納銅缽山—獨柏樹百合基地,火炬唐村壩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中心、兩河口龍頭寨李子基地在全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現場會上受到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肯定和與會縣區的一致好評。

鄉鎮年終工作總結 篇2

一是紮實做好上級羣團組織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根據上級羣團組織的工作目標任務,制定了鄉羣團組織的年度工作目標任務;按時上報上級要求的相關材料,及時羅列上報了基層羣團項目需求情況;及時將我鄉開展的各項羣團組織活動形成信息文稿上報縣級羣團組織。

二是認真組織開展羣團活動。緊緊抓住“春節”、“三八”、“五二五”、“六一”等重大節日的有利時機,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多彩、健康向上、意義深刻的活動。先後開展“家庭美德教育”、慶“三八”婦女也能頂半邊天、“大手牽小手、快樂過六一”等活動,走訪慰問孤寡老人43人次、殘疾人35人次、鼓勵慰問學生110人,通過各類公益活動,傳播正能量,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是積極開展志願活動。組建了一支“先鋒鄉志願服務隊伍”,積極與司法、殘聯、勞動保障所、綜治等部門人員配合,利用街天羣眾趕集的有利時機,不定期開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四川省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婚姻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宣傳。到目前為止,現場發放宣傳材料800多份,義務諮詢70人次。

鄉鎮年終工作總結 篇3

今年來,在市委羣工辦的正確領導下,我鎮紮實推進羣眾工作,認真落實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團結進取、開拓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一是領導重視、機構健全。

今年來,我鎮專門成立了信訪與羣眾工作辦公室,充實了工作力量。年初,根據市委羣眾工作領導小組安排部署,我鎮迅速成立了羣眾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由書記任組長、全體黨政領導任副組長,配備了精幹力量組織指導全鎮開展羣眾工作。各村(社區)成立了羣眾工作站,其中有山田、高田、農大、洞庭、爐煙等5個村(社區)由市直單位駐村開展羣眾工作,其餘14個村(社區)是鎮派隊員駐站,各站都配備了工作隊員並明確了工作職責,全鎮形成了一個整體的羣眾工作系統,有序推動羣眾工作開展。

二是宣傳到位、組織得力。

我鎮今年組織召開了兩次羣眾工作隊員培訓會議,認真指導各村(社區)羣工站進行陣地建設及制度建設,市直單位駐站隊員、鎮機關聯村幹部、各村(社區)書記等100餘人參加。各羣工站分別召開了支村兩委、駐村幹部、村民組長、羣眾代表參加的羣眾工作宣傳動員會議。各羣工站根據村級實際,製作了各具特色的便民服務聯繫卡併發放到各家各户,並切實加強羣眾工作的宣傳教育,做到了家喻户曉。

三是工作紮實、成績突出。

我鎮認真落實上級交辦的各項羣眾工作,並在實踐中積極進行創新。首先是規範陣地建設。鎮羣工辦按照上級規定,統一製作了各羣工站“組織機構、辦事指南、管理制度、考核辦法”等上牆公示牌。全鎮19個村(社區)羣眾工作站全部做到有辦公地點、公示欄、崗位職責公示牌、工作台賬、考勤簽到表等;公開了聯繫方式、崗位職責、監督方式、考核辦法,公示內容整齊規範,實用美觀。其次是加強工作督導。鎮羣工辦嚴格按照羣眾工作要求,每月對各羣工站進行工作督查與指導,提升了各站開展工作的規範性,每月兩次到各站檢查指導羣眾工作,重點督查各站工作隊員的到站出勤情況及住村情況,中心工作任務落實情況,走訪羣眾情況,羣眾意見、矛盾糾紛處理情況。結合督查情況,對各站進行了季度考核排類。通過督查與指導,各站隊員都能嚴格按照要求按時到站按照流程開展工作,並堅持每月兩天按時到崗到位,全鎮羣眾工作進一步規範。

四是注重工作實效。

鎮羣工辦按時發放各次羣眾工作任務交辦單,督促各站認真完成上級交辦事項,切實做好密切聯繫和服務羣眾工作。各羣工站隊員堅持與老百姓同吃同住,促膝談心,做到誠心誠意上門入户、積極主動宣傳政策、認真進行生產指導、適當給予幫扶救助,在全鎮發展烤煙生產、加強環境整治、推進產業發展、建設幸福家園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自今年3月開展羣眾工作以來,全鎮羣工站共走訪羣眾七千餘户,走訪面達100%,慰問困難羣眾385户,幫助解決羣眾問題701件次,化解矛盾糾紛60餘起,解決信訪問題20餘起,重點信訪積案5件,幹羣關係進一步融洽。

五是積極推介交流。

各村社區羣工站在紮實開展羣眾工作的同時,認真做好民情走訪記錄,落實上級痕跡化要求。每次羣眾工作日後,及時總結工作情況,梳理各類矛盾問題,認真上報工作信息,共收到各羣工站上報信息80餘條。高田村羣工站創建了微信羣“高田村事”, 將該村羣眾工作與現代通訊手段有效結合,被湖南衞視專題報道,獲得良好反響。9月16日,組織5個市直單位駐站的隊員到高田村觀摩學習,取得了良好效果。鎮羣工辦積極上報各站工作信息十餘條,向上級部門推介本鎮各站的工作特色及創新。

我鎮羣眾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如部分羣工站工作人員不能嚴格按照要求到崗到位,出現遲到、早退現象;個別工作人員責任感不強,對羣眾工作認識不高,在與羣眾交流中流於形式等。今後,我鎮將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做好羣工站工作人員的培訓及指導工作,強化宗旨意識,將基層各項工作有機結合到羣眾工作中,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