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來源:文萃谷 2.36W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寫寫總結吧。那麼總結要注意有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

遊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

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着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類型很多,區角遊戲、角色遊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銀行、幼兒園、娃娃家、醫院、理髮店、食品城等是角色遊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

本學期,我們根據園務計劃精神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積極地為幼兒創設、

完善了遊戲環境,通過發動家長、幼兒等多方面地收集遊戲玩具和材料,認真地按計劃對幼兒的遊戲進行鍼對性的指導。通過努力,孩子們在遊戲中交往能力、合作技能、表現慾望、創造性等得到了一定發展。以下就本學期的遊戲情況作個總結。

一、角色遊戲

在角色遊戲中,角色是遊戲的中心。幼兒在遊戲中通過扮演某一種假想的角

色,以假想的方式把頭腦中已有的表想重新組合,從而反映對社會生活的認識,並參與xxx的社會生活。幼兒在遊戲中,經常會發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併為之爭吵不休,對於我們中班的孩子,不僅要進行品德教育,讓他們懂得互相謙讓,同時也着重對幼兒協作意識進行培養。

第一,利用遊戲規則誘發幼兒的協作行為。規則提出:不僅是為幼兒的活動

提出要求,也是對幼兒行為及其遊戲開展一種暗示。如,在娃娃家,我們是這樣引導幼兒確立規則:“小朋友在遊戲開始前,要先商量,確定各扮演什麼角色,然後再遊戲。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孩子是一家人,每人都要關心家裏的事情和家裏的人,不能想做什麼就怎麼做”。要求幼兒能提出自己想要擔任的角色,並

相互協商。用“一家人”將他們間關係明確,暗示他們在行為上要有協作。

第二,教師主動加入幼兒遊戲。老師加入幼兒的活動中,可以激發幼兒的

遊戲興趣,也能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如:一次,我在娃娃家當“媽媽”,磊磊當“爸爸”。早晨起來,我對磊磊説:“我給孩子穿衣服,你去買早點吧。”他回來時對我説:“我買了蛋糕。”吃過早點,我看了一眼手錶説:“哎呀,我要遲

到了,來不及送寶寶了,”説:“你快點走吧,我去送他”。開始時,磊磊是被動的與我交往,後來就變被動為主動,協調我們之間的行為。

此外,由於幼兒年齡小,他們參與角色的主要動力是興趣和好動性。因此

本學期在組織角色遊戲時,在設置情景,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的基礎上,注意引導和鼓勵幼兒去大膽嘗試獲取經驗,從親身體驗中逐步認識自己。這樣才能逐步變自發的好動為主動的活動,有利於幼兒自身潛力的發展。例如,在“食品城”這一角色遊戲中,我們的小朋友能選擇、利用各種材料製作他們心目中的特色蛋糕。他們在遊戲中可以自由自在地隨意選用材料製成心中所想的東西,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由此可見,在遊戲中,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從中獲取了經驗,選擇了自己感到好的方法,這樣使他們在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的同時,更增強了他們對角色遊戲的興趣和信心。

二、區角遊戲

區角遊戲突破了傳統教育中幼兒處於被動、靜止狀態的局面,不是教師把知

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地得到發展。結

合《叢書》中提出的“區域活動建議”,本學期我們班的教育區角遊戲開展情況:

首先,教育區角遊戲的設置是靈活的,我們依據主題活動的'內容在多方面考

慮下進行了設置:如《春天的童話》的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美工區、科學區、語言區、益智區、建構區等。而在《我找到了夏天》主題活動中,就設置了生活區、美工區、語言區、建構區、益智區、科學區等。

其次,各個區角的創設也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與

主題相關的圖書、卡片、指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放置一些空白紙,蠟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彩紙、油畫棒等,還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示範圖,同時鼓勵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

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

三、晨間自選活動

除了角色遊戲和教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也是幼兒在園遊戲的一部分。

它是幼兒園一日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始,因而要精心組織每日的晨間活動,做到有目的、有計劃,讓每個孩子都能積極愉快地參加,每天都有新收穫。為了讓幼兒

輕鬆愉快的進行晨間活動,我們採取了讓幼兒自由組合、自由選擇。如:有的幼兒願意畫畫,就讓他自由的想象塗畫;有的幼兒喜歡玩橡皮泥就讓他自由的去捏、去塑造形象;喜歡玩積木的幼兒可任意搭建高樓。因此,我們會提前做好準備,對幼兒的興趣愛好做到心中有數,在幼兒來園之前準備好各種活動材料,使幼兒一到幼兒園就能投入到活動之中去。在活動過程中,我們注意觀察每個幼兒表現出的興趣,個性語言發展水平,和同伴的交往能力,便於因人施教,幫助幼兒解決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

不論是角色遊戲、教育區角遊戲,還是晨間自選活動,我們都會在活動結束後進行總結評價。評價的方式有很多,有時是全班進行,有時是分組討論,也可以讓幼兒自己評價,由老師指點迷津等。幼兒的自主評價主要是鼓勵幼兒把自己在遊戲中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交流分享,如:以教師的鼓勵性言語來鼓勵幼兒的“你搭建的樓房可真高,可以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搭建經驗嗎?你遊戲玩的很開心,把你遊戲中最快樂、最有趣的事情講給大家聽好嗎?”由幼兒主動評價的“我發現了什麼問題?為了以後玩得更好,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我覺得誰玩得好,誰玩得不好。”又如:以教師的全面評價為主的“今天哪一組小朋友收拾玩具最快?”“發現有的小朋友在更換遊戲的時候,沒有將原來的遊戲的玩具收拾好再到另一個遊戲去,下次活動中不能再出現這種情況了。”“你學習了什麼新本領?”“為了使下次遊戲玩得更開心,還需要做什麼?”等等。

當然,在本學期的遊戲活動中,還存在着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注意和改善。如在分配遊戲角色、遊戲任務時,我們會指定幾個能力強的幼兒為負責人,負責人再去邀請其他人。我們發現,負責人在班上走動召喚夥伴時,大多數的幼兒兩眼緊張地注視着他們,小手舉得高高,嘴裏不停地説着:“我,我!”可是,每次被召喚走的總是那麼一些人,剩下的往往是常規習慣較差,或者是能力較弱的。剩下的孩子常常由教師另行安排:去看圖書吧,去玩插塑吧。沮喪、難過、不滿,種種表情立即會出現在這些孩子們的臉上,而那些被召喚的孩子對教師或小負責人指定的角色也不一定滿意。

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是遊戲激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增長了幼兒的生活知識。在以後的遊戲活動中,我們會加強對幼兒遊戲的觀察和指導,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地成長和學習。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2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能滿足不一樣發展中幼兒的需要,所以,區域活動的開展成了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正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模式和限定的目標,在設置區域角活動時出現了許多值得探討的問題,比如有的區域材料新穎好看,但卻不中用;而有些只是一時好玩,卻沒有持續發展的可能;更有甚者,孩子們“自由放鬆”,教師“袖手旁觀”。那麼,怎樣才能使區域活動更有效呢?我們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秋瑾幼兒園的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調整,深刻地感悟到開展區域活動應以貼合幼兒認知、滿足幼兒興趣、立足幼兒發展為指引,同時把握好資料、環境、過程這三個方面:

一、選取資料是關鍵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獲得整體性的發展?關鍵在於資料的選取。我園主要圍繞主題活動、地方特色、幼兒興趣的相互滲透來選取區域活動的資料。

1、與主題活動相融合。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具有共存性、相融性,這兩種教學活動都是以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的,兩者的開展形式都比較靈活多樣。從教學與發展的整體效益上看,兩者間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寬鬆自主的區域活動往往能很好地配合、補充主題活動。所以,我們以一種開放的姿態,立足傳統,兼容幷蓄,將主題活動和區域活動有機結合,根據需要把主題活動的資料提前投放到區域活動中或把主題活動中沒有完成的任務延伸到區域活動中,讓兩種活動資料互相融合。如在大班主題活動“兵器”中,我們在建構區請幼兒搭建兵器,在計算區給兵器分類,在語言區展出“各式各樣兵器的圖片”,在美工區開展“學做兵器”、“設計未來的兵器”的活動,在科學區進行“潛水艇為什麼能潛入海底”、“軍艦為什麼會浮在水上”的探索。這些活動不僅僅促進了主題活動的開展,並且使區域活動的整體性教育功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2、與地方特色相結合。紹興是水鄉名城,烏篷船、茴香豆、紹興酒、社戲……無不散發着濃厚的地方文化氣息。紹興水養育了紹興人,紹興水滋潤了紹興情,孩子們看在眼裏,愛在心裏,急待嘗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指出: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引導幼兒從實際出發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此,我們將紹興的地方特色教育融於區域活動之中,以魯迅筆下的人物、地名為主線,分為“魯鎮社戲、孔乙己酒店、水鄉手工坊、紹興特產店、吳媽印染”五個區域,培養幼兒知我紹興、愛我紹興的情感,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潛力。如社戲是祭祀而演的戲,現已演變成紹興城鄉間一種舉足輕重的特有的民俗文化。個性是在農村,每逢過年過節或某些特定節日,社戲屢見不鮮。為此,我們在大廳設計了一個水中大戲台——魯鎮社戲區域。讓幼兒表演學過的、自已創編的歌舞和家鄉戲。每當簡單歡樂的樂曲響起,孩子們都會躍躍欲試,一顯身手。表演是那麼投入,那麼富有活力。“台下戴着烏氈帽的”也不閒着,坐在船上、橋上、長條凳上,咂着老酒,吃着茴香豆,好不悠閒自在。小小戲台為幼兒搭建了充分展示藝術才能的舞台。再如,印染業是紹興的傳統產業,中國的輕紡城就座落在紹興水鄉——柯橋。我

們幼兒園在印染廠、紡織廠工作的家長比較多,幼兒對於紡織、染色、銷售已耳孺目染,積累了必須的生活經驗,期望能親自嘗試一下。所以,我們投放了廢舊的噴瓶、積木、顏料、毛筆、水果、蔬菜、細鐵絲和家長帶來次品布、小染缸等作為“印染”區域活動的操作材料。活動時,孩子們在吳媽印染坊中印的印、染的染、噴的噴、畫的畫,一派繁忙的景象,激起了幼兒濃厚的興趣和探索欲。每次活動結束時,孩子們總是意猶未盡地拉着教師的手説:“教師,我們還想玩一會。”“教師,什麼時候再讓我們玩?”“這天我交了三個新朋友!”……這些活動不僅僅鍛鍊了孩子們的潛力,增長了見識,並且對孩子的社會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3、與幼兒興趣相匹配。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我們在設計活動資料時,常常會順應幼兒的活動進程及他們的興趣點,儘量多帶給這方面的機會。比如,在益智區小朋友們很喜歡拼圖。我們想到了讓幼兒用自我畫的作品、廢舊書封面、廣告圖片等作為材料製作拼圖,教給他們製作拼圖的基本方法:先畫後剪再塑封。玩自我做的拼圖是何等的急切,但在興趣盎然中,卻突然發現有的很難拼,是因為構圖太亂、剪的塊數太多……這些問題都是小朋友在自主操作時發現的,所以他們會自覺地、有興趣地探索、思考,這時教師要不時地關注他們,引導他們找到解決的方法。

從孩子中來,到孩子中去。除了預定資料外,許多時候根據幼兒的需求,運用生成的方法,從幼兒興趣中產生、確定區域活動資料,這些資料往往是由幼兒的興趣熱點拓展而來,這樣,幼兒的學習動機直接來源於自身的需要,學習時會表現出很強的探索願望和自立精神。

二、創設環境是前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透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材料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遊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用心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要根據教育主題的具體要求、幼兒的發展水平、活動室的地理位置等實際狀況出發,開闢出一個個可供孩子們相互交流、共同促進又互不干擾的小天地,讓他們在模擬環境中成為活動的主人。

1、區域設置要注意適宜性、趣味性。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教師的職責在於為幼兒帶給適宜的環境。”所以,因地制宜地創設一個能吸引幼兒、引導幼兒、支持幼兒活動的區域環境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打破了班級及年段的界限,根據本園的建築特點——長走廊,想方設法“變廢為寶”,創設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魯鎮風情”全園性區域。如用稻草做成古樸的農家屋頂;廢蛋糕盒疊放起來,包上家長們拿來的次品布做成漆黑透亮的台門柱子;泡沫板塗上顏色、割成古色古香的窗格子;廢舊席子添上幾筆做成一道道幽雅的窗簾和屏風……那裏的環境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他們看看、問問、摸摸,在充滿古鎮風味的小街裏充分感知、盡情模仿、大膽交往,這些都成了他們自身探索的需求,常常流連忘返。各班則充分利用陽台、衣帽室、午睡室以及教室的四角,科學合理地設置“魯鎮街景”“手工作坊”、“義賣”等區域,小朋友們可在教師的視線內活動,指導方便、互不干擾。

2、材料投放要注意層次性、操作性。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透過材料來實現的,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個別差異,帶給不一樣難度的又便於操作的材料,最大限度地調動其探索的用心性,讓每個幼兒在區域活動中都得到發展。如小班的材料趨於生活方面,中班趨於嘗試探索方面,大班趨於合作探索方面。在同一年齡段也要注意個別差異,如帶給鑷子、筷子、調羹、磁鐵,讓幼兒探索用哪種工具能較快地取出大頭針。第一層次:是讓幼兒取出混雜在赤豆裏的大頭針;第二層次,是讓幼兒取出在大小、深淺不一的小口瓶子裏的大頭針。再如按數字夾彈:潛力弱的用調羹,潛力強的用筷子,並進行計時訓練。

在區域材料的操作上,除了材料的方便可取、持久耐用以外,還應思考材料的檢驗性能,即孩子能夠一邊操作,一邊檢驗自我的操作是否有誤,以便及時調整,方便孩子自主學習。如小班孩子的“磚塊圖形鋪路”遊戲,在大小、形狀不一樣的磚塊中,讓孩子找出適宜的,把坑坑窪窪的路修好,就是一個很好的材料。最終能把自我的成果展示出來,孩子們不勝喜悦。

3、牆面創設要注意提示性、展示性。區域活動更多的是為幼兒創設、帶給自主探索的活動空間,所以,活動中教師不妨變得“被動些”、“遲鈍些”,有些活動幼兒能獨立操作完成的,教師應儘量減少顯性指導,只是帶給一些範例、圖示即可。為此,我們在區角的牆上,設置了圖文並茂的指示牌,將規則、流程很明白地告訴幼兒,提醒他們這是什麼地方?在這能夠做些什麼?怎樣做?注意什麼……美工區:我們把作品的製作流程圖貼在牆上,讓幼兒自我按步驟嘗試、探究,如碰到困難,能夠把範例拆開,一步一步地跟着學;在表演區,貼上節奏圖譜,讓幼兒邊看圖譜邊聽音樂演奏,更好地幫忙幼兒進行演奏活動;在建築區,透過把幼兒自我拼搭過的東西畫出來,第一次、第二次進行縱向比較,展示在牆上。這樣,從牆面上就能看到自我的提高,獲得成功的喜悦。

三、把握過程是重點

1、把好進區關。區域活動是幼兒喜愛的遊戲活動,在選取區域活動時,我們常會碰到這樣一些現象:有些區域幼兒個性感興趣,踴躍參加,而有些區域卻無人問津,為解決這一矛盾,許多教師往往採用“活動區分配指定法”,即教師強行指定幼兒的活動區域,這樣做違揹我們設置區域活動的目的本意,也影響區域活動的深入開展。事實上幼兒對區域活動的選取和活動區資料的“新陳代謝”有關。例如在科學區,未帶給玩水材料時,參加的幼兒往往達不到規定人數,但增加了玩水材料以後,材料的沉浮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使活動的情景大變,小朋友們爭先恐後地擁向科學區,大大超過了規定人數。所以,我們應注意科學地投放材料,使每一個活動區都能成為吸引幼兒的'強有力的磁場。

幼兒對區域活動的選取還與教師的有意引導有關。教師事先的引導有利於幼兒選取意向的建立,事後的引導則有利於選取意向的鞏固,在幼兒參加有關的區域活動之前,教師要對有關活動的規則、材料、情節以及有關的注意事項進行介紹。這種介紹實際上是一種主觀上的引導。

幼兒持卡入區是教師把好進區關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即教師在每個活動區根據空間的大小為幼兒設置數量不一樣的插卡處。活動一開始,幼兒每人拿着自我的小鑰匙(小樹葉或小魚)入區卡,任意選取區,然後將小鑰匙插在相應區域的插卡處,當插卡處插滿時,則表示該區已滿員,幼兒須另選其它區域進行活動,有空檔時,幼兒可隨時持卡換區。這樣,既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意願,實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又能促進每個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進一步的發展。

2、注意觀察指導。觀察是教育的先導,善於觀察是一個成功教育者的基本要求。教師的觀察指導是教師把握區域活動過程的重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構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在活動中,教師要給孩子充分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幼兒在自我嘗試、探索和同伴交流、討論中學習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悦,促進自主學習。

幼兒活動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幼兒在活動中是否能用心主動地探索?是否能堅持完成某一活動?是否能大膽地表達自我的想法?是否能創造性地使用材料、嘗試新的玩法?怎樣在玩?遇到了哪些困難?解決了沒有等等,透過觀察、瞭解、分析幼兒,從而發現問題,掌握動態,因勢利導。

在不斷的實踐反思中,我們領悟到:要學會觀察,真誠地向幼兒學習,真正讀懂幼兒的心。觀察務必細緻、深入,活動開始、結束時採用整體觀察為宜,活動中要有目的地重點觀察,並在此基礎上根據需要,選取時機,適時介入,適時參與,適時引導,與幼兒一齊協商,提出推薦或進行啟發性提問;與幼兒共同探索,激發幼兒想象、思考,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説的,教師要“變成孩子”,與幼兒共享“歡樂”。

3、深入講評。區域活動後的講評是對區域活動的進一步完善,其目的是為了將幼兒在活動中表現出的一些有價值的資料在羣眾中進行討論和推廣,它有助於平衡個別指導和羣眾教學,充分地激發同伴之間的學習,以到達“以點帶面”的效果。講評時應兼顧到過程和結果:

(1)注重過程的評價。教師評價的原則是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讓孩子自我成為評價的主人。活動結束後,教師能夠引導孩子相互講述自我高興的事情。如:“你是怎樣玩的?”“為什麼玩得這麼開心?”也可要求幼兒向同伴介紹自我創新的玩法,如:“使用了哪些新的材料?”“和以前的玩法有什麼不一樣?”説説自我是如何與同伴一齊學習的,碰到困難雙方是如何解決的。讓幼兒在交流中明白哪些是歡樂的事,哪些是不歡樂的事,並找到解決的方法。這一環節,一方面讓幼兒充分回憶了操作中碰到的種種問題,讓孩子將新的認知提升為經驗;另一方面,也滿足了孩子喜歡交流、願意共享的需要。

(2)注重結果的評價。處處有教育,人人有發展,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以肯定鼓勵為主,如幼兒作品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現,能克服困難,相互合作的學習品質,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等進行適當的正面講評,讓孩子感到教師對他們是很關注和很重視的。僅有在這種成就感的不斷刺激下,幼兒參加區域活動的興趣才能長盛不衰。

總之,提高區域活動的有效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教師把握好環境、資料、過程這三個方面,更需要教師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使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得以實現。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3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活動,因為在區域活動中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能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設置各種活動區,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所謂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並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把幼兒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入這些區域,並設有屏障構成若干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

一、如何創設良好的區域環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展需求出發,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域的主人,由幼兒決定怎樣佈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度。在區域環境的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自信地探索問題。

我們的區域設置是在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量確定下,採用固定與靈活設置相結合方式,創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選擇自由度的區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身的方式進行學習。例如中班具體設置了以下區域:“生活區”:美髮店、鈕釦操作店、彩色鞋帶店、手工編辮子店、糕點加工店等。“數學區”:用撲克牌分類、認數、數數;用小木棍排序、認識粗細、長短等。“表演區”:酸奶瓶製作的沙球,竹筒做成雙響筒,竹塊做成快板,奶粉桶做成腰鼓等進行打擊樂;用樹葉、彩色布、包裝帶、袋子等做成各種服飾進行表演。“操作區”:橡皮泥;彩色蠟筆、各色紙張、各種紙盒紙杯、剪刀等等。

活動區設置是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的地理因素,儘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室內:如語言區、數學區、生活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或室外:如表演區、建築區等;並根據遊戲情況靈活調整。

區域環境作為主題環境的一部分,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因為幼兒的活動很大一部分要在區域中進行並且完成他們的學習活動。區域環境要根據各個區域特色進行有特色的佈置。各個區域的創設也要根據主題的具體情況而定。語言區通常投放一些主題相關的圖書、頭飾、手偶等資料,張貼一些有趣的圖畫和一些幼兒仿編的兒歌,同時也可放置一些空白紙,鉛筆等習作物品。美工區投放的東西除一些常規的幼兒練習用品外,如剪刀、橡皮泥、工作紙、彩色筆、油畫棒等,還可以投放一些簡單手工作品的製作步奏圖,以供幼兒的探究學習,在美工區最重要的是要設置一面幼兒作品的展示牆塊,可以讓幼兒粘貼自己覺得滿意的繪畫及其他的作品。在科學區通常提供一些幼兒操作材料,操作材料與主題相關。在音樂區、表演區投放一些簡單或自制的樂器、頭飾、自制服裝等。通常建構區是根據主題而定。區域活動應根據活動區的層次性特點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時即便是同一班級中同一類型的活動也通過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來體現層次性。適合幼兒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學習節奏的多層次的活動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幼兒進行自主選擇的'需要。

二、區域材料投放要有層次性

每個幼兒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顧到每個層次幼兒,不能都簡單,也不能都複雜,要為不同水平的幼兒提供活動的機會和成功的條件。比如中班數學區遊戲、教師提供三種層次的材料,由最簡單的按同種顏色找數字到兩種顏色找數、找鄰居間再到三、四種顏色規律性找。

三、教師的指導

教師的現場指導在幼兒遊戲的開展中顯得十分重要,它決定着幼兒遊戲的開展,教師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不應該是知識的輸出教育者,而是應提供舞台、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指出方向與關鍵時刻給予指導的老師,扮演好觀察者與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再指導。

觀察是瞭解孩子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幫助教師準確地瞭解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瞭解其發展的特點與需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指導的效果,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遊戲。可避免教師因不瞭解遊戲情景而產生的不合適的干擾幼兒遊戲的指導行為。

2、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

如果教師發現了幼兒遊戲的問題,需要介入遊戲,須找好最佳的時機。通常在以下情況下介入:

1)當孩子遇到困難玩不下的時候。如:樂樂想玩橡皮泥,可位置已坐滿不能進入泥工區遊戲而苦惱,教師可引導他:“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不但喜歡泥工,你還會很多本領呢,想一想換個別的區域好嗎?孩子高興的説我還喜歡畫畫,然後愉快地加入了美工的行列。

2)當孩子出現糾紛與行為問題時,教師應巧妙地化解即將發生的糾紛。在遊戲中,經常會遇見幾個小朋友搶一種玩具玩的現象,這時老師可利用出到題目或猜個謎語或童趣的語言將玩具分配給幼兒,讓孩子能愉快地接受,如亮亮和東東都要玩拼圖,老師可出面調解説誰先回答我一個小問題就可以先玩,老師再變個別的項目給另一個小朋友玩,小朋友會欣然接受。

3)當孩子操作發生困難時,老師的濃濃關愛,有可能對他的一生都會有影響。

4)當遊戲無法深入時,老師適當的指導,不僅深入了遊戲的開展,還讓他們走出去,加強了與其他遊戲區域的聯繫。一次,當老師看到美髮店的孩子無所事事,很無聊的樣子,老師馬上以“客人”的身份進入到美髮店,原來孩子們覺得每天都是洗髮、吹髮、剪髮太無聊了,於是老師馬上説:我們的美髮店可以擴大經營,我會染髮,現在教會你們吧,還有哪個小朋友知道美髮店還有什麼項目嗎?小朋友興趣馬上高漲了,有的説美髮店還會燙髮、還可以按摩;於是小朋友輪流當老師,沒有的物品又到超市買來等等,遊戲的內容又豐富了起來。

5)當幼兒發生創造性的行為時,教師要及時給予發現與鼓勵。另外,老師的出現與介入還要體現藝術性,即什麼樣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達到指導的效果,又不影響孩子的遊戲,老師有時是遊戲的夥伴,有時是某個特定的角色,還有時是旁觀者,必要的時候是解調員。當教師以夥伴的角色出現時,能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引導遊戲的進程。當孩子對遊戲的玩法、規則、扮演角色內容不熟悉時,可以以某種特殊的身份參與。當幼兒的遊戲發生糾紛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情況,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小班,較多的是矛盾的解調員,到中,大班的時候,要提供解決問題的時間,在一旁做一個安靜的旁觀者觀察事態的發展,如幼兒順利地將問題解決,老師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則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孩子解決。

3、指導最基本的方法以鼓勵、肯定為主。

有時為了調動幼兒積極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幼兒之間存在着差異,只要幼兒是主動參與,積極思考的,那不管結果如何,都要給予表揚與鼓勵。否則能力弱的孩子總是失敗,會使其產生畏懼情緒和自卑感,最後導致對整個遊戲失去興趣。對於這種孩子,老師一方面對他進行個別指導,幫助他掌握一定的技能,有進步就進行表揚,使他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另外可請能力強的孩子與他共同遊戲,讓他也體驗遊戲的成功。

四、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

遊戲是幼兒最基本也是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既能操作各種材料,又能與同伴交往,其動作、言語、思維、想像、情感等身心各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貫徹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的同時,遊戲的價值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幼兒在區域中活動完全是自由的,他們自主的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教師在活動中也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入不同的活動區域,在同一活動區中還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形式和活動內容。再例如:教師在遊戲中發現幼兒“一窩蜂”現象和在材料的使用上因使用不當給下次使用的小朋友造成不便的情況,我們兩位老師不是自己商量該這麼辦?把大人制定的意見和規則讓幼兒執行,而是讓幼兒通過自身的體驗去尋找答案“怎麼樣玩才會開心又不會影響別人”當問題提出,孩子們開始積極討論,各抒己見,共同總結有效的方法,形成區域活動規則,也只有通過幼兒自己的體驗形成的規則才會轉化為幼兒活動中自覺遵守的行為。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4

每一天午睡起牀後,搬把椅子坐在孩子們中間為他們梳辮子已成為我生活的一種享受。其實我並不太會梳理頭髮發,每次給孩子們扎的辮子總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們喜歡,我就沉迷不醒。並且它也讓我有更多的機會了解孩子,觸摸孩子的心靈;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因人施教,適時指點;讓我和孩子們之間更加信託、感情好、和諧。

每當這時,我們之間的距離拉的更近了。孩子們總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説個不停"教師,我媽剛給我買了電子琴!教師,那首歌我會了!教師,我敢走獨木橋了......"當然,此時也是我瞭解他們生活、心理和舉行適時指點、鼓勵的好時候。"你最喜歡教師啥子你不喜歡教師啥子你最願意參與哪個活動你此刻睡覺還用媽媽陪嗎......"這些他們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問題,這時就會都爭着回覆,並且絕沒有謊言。就這樣,我把每一天起牀後給孩子梳理頭髮作為一種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個漂亮的髮式作為對孩子的一種賞封。

看到梳好小辮的.孩子一個個滿意的回到座位上,臉上洋溢着無以言表的歡愉,此時,我與孩子一樣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這日復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斷髮明新奇、新鮮、新意中積攢起來的。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5

遊戲是為了尋求快樂而自願參加的一種活動。但幼兒遊戲決不是單純感覺上的快樂,而是伴有生命充實感的快樂。遊戲是幼兒的活動,與學習活動,勞動活動有着不少的區別。它有這樣的一些特點:第一:遊戲是幼兒主動自願的活動,遊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遊戲不是在外強制的情況下進行的,而是幼兒出於自己的興趣與願望自發自願主動進行的活動。幼兒遊戲的類型很多,區角遊戲、角色遊戲和晨間自選活動,其中銀行、幼兒園、娃娃家、醫院、理髮店、食品城等是角色遊戲、區角遊戲、晨間自選活動。

新《綱要》倡導的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儘管已經深入人心,但在教育實踐中,在以集體活動為主要模式的幼兒園生活中,尊重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尊重幼兒的發展差異很難落到實處。我們經常看到的還是幼兒排隊進出活動室、排排坐上課、異口同聲的回答問題的場景,教師習慣於這樣的一種組織模式,以至於很難把理念上的認識落實到自己具體的教育實踐中來。應該説區域活動可以幫助教師在實踐中具體落實以兒童為本的理念,真正實現“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地發展”的人文教育目標。因為在開展區域活動之前,教師會認真思考本班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展目標,有針對性的選擇區角類型,投放適當的材料,而且區域活動是個別化的自由、自主活動,幼兒可以在相對寬鬆和自由的氛圍中自由交往,教師不會有太多幹涉,硬性控制也較少。即使幼兒暫時不喜歡參與活動,也可以選擇“無所事事地遊走”或“呆坐”,這些都體現了教師對兒童的尊重和理解。大班的幼兒已經處於對知識掌握以及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年齡段,對知識的掌握以及能力的`發展都需要教師為幼兒提供正確且合理的引導。大班組共有三班級,在今年的區域活動中,通過教研、評比等多項活動,我們分貝針對三個大班的區域活動進行了指導的學習與實踐。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從材料的投放方面是一定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並且讓幼兒有一定的發展空間。另外由於班級地方侷限有限,我們從上午到下午採取分組區域活動,並有效地利用起功能部室,讓幼兒的活動豐富起來。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不同於其他年齡段的幼兒,大班的幼兒在情感道德方面在逐步的發展和成長,教師的介入以及引導要恰當。我們在本學期的指導中,儘量以啟發式的、平行時的介入引導幼兒自主解決遇到的問題,長期以此,大班幼兒在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有着顯著地提高。但是在區域遊戲教育意義的價值方面,我們仍要不段的加強和努力。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6

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獨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幼兒所喜歡的一種活動。一學期來,我園透過對區域活動中區域的設置、區域材料的投放、教師如何進行區域活動的導入和結束評價,區域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指導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重視區域的創設,讓區域成為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我園場地小,條件有限,但自從開展區域活動的研究以來,幼兒園透過組織教師們進行有關知識理論的學習,認識到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各班教師能想方設法利用幼兒園的現有條件為幼兒創設活動的空間,把室內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劃分、佈置成多個區域。

《綱要》中提出: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潛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所以,幼兒園要求教師們必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區域,重視各區域的功能,挖掘區域活動的價值,同時還要求教師將現階段各班的主題教育活動資料融入到區域活動中與區域活動結合,讓區域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補充、延伸,讓幼兒在區域中透過與同伴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發展和提高。另外,幼兒園還要求教師們充分利用户外場地為幼兒開設活動區域。户外的活動場地比室內的活動場地要大,能夠減少幼兒間的相互干擾,有利於幼兒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活動,能充分發

展幼兒的個性,激發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户外活動環境還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讓各區域都“活”起來,使之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二、重視區域材料的投放,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我的認知經驗的。適宜的區域活動材料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潛力和自主性,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所以,材料對區域活動的開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師們一向認為材料豐富就是東西要多,所以,大家總喜歡把材料同時一古腦兒全投放到區域中。結果造成因材料過多,幼兒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現象。根據出現的問題,幼兒園組織教師們開展了“區域活動中材料就應如何投放的探討與交流”活動,總結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計劃、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層次地投放。透過實踐:此刻,教師們在投放材料時不僅僅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能發展幼兒的各種潛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慾望,並且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

三、教師適當的指導,促進幼兒的發展

《綱要》中指出:教師就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將不利於幼兒的自主探索,使區域活動失去其價值。那麼,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教師究竟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園利用例會時間組織教師們學習了《學前兒童遊戲》——“幼兒園遊戲指導策略”。透過學習,教師

們明白: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既不能急於指導,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透過對幼兒的仔細觀察,再採取適當的方式介入幼兒的遊戲,給予幼兒適合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我園要求主班教師在每次的`活動中要有重點指導的區域,配班教師、保育教師要協助主班教師組織其他區域的活動以及各活動區域的安全,教師要做到:隨時觀察、瞭解幼兒活動的狀況。

幼兒區域活動後,幼兒園要求教師要及時做好區域活動的反思,每週寫一篇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讓教師們透過及時的分析和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不斷地發現區域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良好的常規是順利開展區域活動的保證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幼兒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透過操作、探索,透過與同伴的學習與交流,提高了語言表達、交往、表現等各種潛力,滿足了個性發展的需要。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良好的遊戲常規能保證遊戲的正常、順利地開展。所以,區域遊戲中,幼兒也應具有良好的遊戲常規。活動中需要幼兒遵守哪些規則,就應怎樣做。在活動前,教師會和幼兒共同商討,總結出活動規則,如:在活動中要學會和小朋友協商,謙讓,輪流玩,不和小朋友爭搶玩具;活動時要愛護操作材料,不隨意擺放,不損壞材料;活動中要注意做到:説話輕、走路輕、取

放東西輕;活動結束收拾時動作要輕要快等等。透過這些具體、明確的活動規則,幼兒在活動中就明白自我該怎樣做。

五、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

雖然教師充分利用班級現有條件,為幼兒帶給最大限度的自主活動的空間,但園舍還存在着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開展區域活動中,由於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教師指導遊戲有時比較粗淺,專業水平還有待提高。期望以後透過進一步改善辦園條件和加強師資建設,從而促進我園區域活動水平不斷提高,讓幼兒更好地得到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7

著名的意大利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教育的任務是提供給兒童一個適宜的環境,使其在此環境中發展自身的能力。要以兒童的主動學習為中心,有效地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本着這樣的教育價值觀,我們從小班就開始設置了豐富有趣的區域活動。升入中班後,幼兒在各個方面的能力都有明顯地提高。例如:幼兒的動作更靈活有條理、理解能力增強,好奇心、求知慾加強,開始學習探索與發現物間的關係,開始學習合作等等。下面我就本階段的區域活動情況作一簡單地總結。

一、 活動區設置情況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我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開學初,我們在保留了小班的娃娃家、搭搭玩玩、語言角、自然角的基礎上,新增添了益智區、和美工區。但是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發現這些東西已經不能滿足幼兒幼兒遊戲需要。於是我們對活動室、午睡室、以及室外的走廊和盥洗室進行了統一的規劃和部署,豐富了區域角。我們首先取得家長的支持,大膽的使用疊牀,將午睡室的空間利用起來。在午睡室裏我們佈置了娃娃家、小手動一動、以及益智區。我們很快發現小班時的娃娃家也已經滿足不了幼兒的需要,因此我們在娃娃家裏增添了小廚房(在小廚房的位置上我們儘量要它靠近水源),要幼兒在小廚房裏自制點心,感受自制食物的快樂,我們把它叫“愛心”食物。在“卧室”我們請幼兒根據季節變化為娃娃選擇合適的衣服。這樣娃娃家就能很好的滿足幼兒需要,也要他們體驗到了自己勞動的快樂和成功感。

在娃娃家邊上我們用不同櫃子將空間隔開,設置了益智區和小手動一動,使每個區呈半封閉狀態。這樣既保證了界限清晰,又保證了幼兒在遊戲中相對獨立、不受干擾。在小手動一動中,老師利用諸暨特產珍珠蚌來做各種有趣的動物植物,讓這個活動顯得較有特色。我們還利用各種沒有用的東西來做各種各樣的玩具,使廢變寶,讓幼兒在遊戲中學會環保。

在活動室裏,我們設置了自然科學角、小畫家,以及語言俱樂部。在一開始我們在語言俱樂部裏只是單純的放了各種書籍,幼兒往往看了一會就沒有興趣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製作了各種各樣的手偶和指偶,並搬來木偶台讓幼兒來表演老師在課上講的故事,或者是表演幼兒自己從書上看來並熟悉的故事,這樣一來我發現幼兒的興趣提高了很多,也能先把書認真地看完,再來表演故事。在小畫家中,我們將和幼兒一起出去秋遊時,帶回來的蒼耳在麻袋上粘貼圖畫。這一活動讓幼兒覺地自然界的植物也能畫畫。因此幼兒非常感興趣。

我班的盥洗室較大,我們利用這一特點,大膽的在盥洗室裏設置了了沙水區,讓幼兒在教室裏也能感受水與沙的樂趣。在活動室的門口的走廊裏我們根據空間的特點設置了“家家樂”購物中心。在整個空間佈局的安排上,我們儘量遵循動靜分開,由靜到動的順序,同時,在進區口時,讓每個幼兒用自己的小娃娃做進去卡,區前用一一對應的方式來限制進區人數。

在活動區的材料投放中,我們在各個區域投放不同的材料。首先我們要保證材料的安全和衞生。我們在保證一些必備材料的基礎上,根據主題的要求和階段的目標,及時添加更新、補充新的'材料。

其次,我們要有層次的投放材料。區域活動的材料,是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學具,是幼兒學習的物質基礎。例如:在沙水區,第一層次:引水小實驗。第二層次:水力發電機。第三層次:測量雨量。因為層次的目標不一樣,材料的投放也要隨之不同,難度不一。可以充分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需要,使學習活動真正體現“下能保底,上不封頂的需求。”

二、 幼兒的活動情況

在幼兒活動中,開始我們採取了完全自主的方式,但是遊戲中發現有些幼兒遊戲的目的性不明確,不清楚自己想玩什麼,往往是哪裏熱鬧就往哪裏竄。常常會出現有的區“人滿為患”,有的區則“門庭冷落”情況。

在活動中,我漸漸的發現幼兒之間的交流增多了,有了合作的傾向,但有的時候幫別人玩成任務往往會替代幫忙。

大多數幼兒在活動中體現出“喜新厭舊”的情況,大多數幼兒喜歡新鮮的材料與內容。對第一次玩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但一但完成任務,一般就不願再次操作。因此幼兒在活動中的持久性顯的較差,往往不能堅持。

幼兒幼兒未能完全擺脱自我中心以及對活動的需求日益增強,幼兒之間會出現爭吵。如,搶同一中材料,搶同一樣玩具。

孩子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遊戲後也有明顯的進步:

1、規則意識、交往能力加強了。如在家家樂購物中心,幼兒能井井有條的進行挑選物品。而且在選好東西以後能到營業員那裏付相應的“錢”。

2、.幼兒知道了廢舊物品可以利用,以及垃圾的分類,在日常生活中幼兒就能主動的將垃圾放到活動室裏相對應的垃圾箱裏。

3、木偶表演區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交流能力和表演能力。

三、 教師的指導

我們認識到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自己觀察者、指導者、鼓勵者、支持者。教 師在指導中要把握好一個“度”,這既是一個觀念問題,有是一個教學技巧和教育藝術問題。因此我們在活動要“有目的引導,適當引導”。

1、合理制定活動目標

在每月我們堅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教學計劃、主題內容以及上週活動情況,制定合理明確的區域活動目標。

2、觀察幼兒,及時合理引導幼兒,師生互動,關係融洽。

針對幼兒沒有目的性的盲目選擇,我們在尊重幼兒意願的前提下,教師會給一些幼兒進區的建議,保證每個區都有孩子玩,每個孩子都有區可玩。在活動的指導中,教師始終把幼兒的需求放在首位,尊重孩子的發現,及時為他們增添新的材料,以平等的身份提出合理的遊戲建議。

我們在活動中以間接指導為主。一是靠學具、材料為媒介。二是靠問題為媒介。當幼兒在活動中,出現學習興趣減弱時,我們就作之沒問題,引導幼兒去繼續探索、去發現。如“也許還會有祕密呢,再試試看。”“為什麼天平會傾斜,反過來試試”等等,激發幼兒繼續探索和學習的慾望。

3、作好評價、提升經驗。

我們認真記錄每次的活動情況,填寫每週兩次的觀察記錄。着重記錄一個區包括幼兒的姓名、提供的材料、孩子們活動情況。教師的指導及反思。進一步深化活動內容,提升活動經驗。

幼兒園中班區域活動總結3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益智區、科學區、手工區、建築區、閲讀區、表演區、生活區,並給相同的活動區起不同的名字,如;“淘寶屋”、“想一想”、“試一試”等,我班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幼兒活動的興趣很高。

1、“活動區”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可能。由於是幼兒自選活動,所以兒童的意願、興趣可以獲得最大的滿足,他們可以輕鬆地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活動中去。

2、“活動區”內容的設計必須符合每個班兒童的年齡特徵,與教育目標相適應。中班注意加強智力訓練,不同的活動內容都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區,投入相應的材料。每個活動區根據孩子活動的效果不斷補充或更新內容。

3、在活動區的創設中,我們考慮到軟硬材料的搭配。如軟材料,建築區,都鋪上了泡沫墊,平均每班投放五十塊泡沫地板塊。當幼兒進入建築區時,真有一種舒服的感覺。硬材料的投放要科學,美觀、合理,富有教育意義,如我班的超市物品。

4、在活動區的創設中,我們注意了要符合教育性,每個月的活動重點都在活動區中體現。如要鍛鍊幼兒肌肉,就在“活動區”投放一些麪粉、橡皮泥等,讓幼兒練習小手的肌肉。

“活動區”活動一開展,我們便把“活動區”中活動的常規培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們為孩子設置了“區域活動意願表”,沒個孩子可以根據自己興趣來選擇遊戲,此外,我們逐漸培養幼兒愛惜玩具材料,玩完了,會收起來放回原處。不僅做到整潔有序,而且學會合作、分享、輪流、等待、不爭搶……

豐富多彩的“活動區”活動在培養幼兒語言交流能力、觀察力、想象力、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等方面發揮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建築區”孩子們在小小的區域內,每天可隨心所欲地搭出自己最滿意的建築,如“高層飯店”、“奇特的動物園”別具一格的“大輪船” 。

教師在“活動區”活動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注意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除幫助一些幼兒選擇活動區外,還注意觀察每個幼兒的活動。在照顧全體幼兒的基礎上,進行重要、個別指導。我們提出給每個幼兒以表現自己的機會,尤注意在對“活動區”活動進行總結評價時,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8

一、案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選擇了不同的區域開始玩遊戲,我發現創想區一個人也沒有。於是,我説:“創想區誰願意去玩啊?”可是沒有人理睬。也許是幼兒光顧着玩遊戲沒有聽見吧,於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門:“今天誰願意去玩紙箱啊?”這時,孔妍舉手説:“我去吧。”後來有幾個幼兒也陸續的響應了,要去創想區玩。

創想區“紙箱加工廠”的遊戲開始了,從窗口望去,孔妍等幾名幼兒都在玩,可是一會兒遊戲就結束了。見此情況我就從頭到尾把整個遊戲的過程和玩法講給了她們聽,並給她們幾個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輔導下創想區裏的“紙箱加工廠”總算順利的開展起來了。在區域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創想區裏亂成一團,跑過去一看,正在玩開“小汽車”的遊戲呢。看到我來又趕緊玩起了紙箱,嘴裏卻不停的説一點都不好玩。

二、分析

區域活動本身具有自由、自選、獨立而協作的優勢,可今天創想區在沒有人的情況下是老師介入,和幼兒商討後幼兒才去遊戲的。根據孩子的反應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問題

1、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發現幼兒的興趣已經不高了,沒有及時的調整材料,材料也比較單一。

當幼兒對某樣事物有着濃厚的興趣時,便能在活動中保持愉快的情緒,處於積極主動的探求狀態,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而幼兒的能力與水平又是制約其發展的影響因素。當幼兒覺得遊戲也就如此時,她們就會失去活動的興趣,也就不願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時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這些個體之間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而幼兒教育要允許幼兒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學習、探索,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活動區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按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方式進行有計劃的投放,維持幼兒持久探究的興趣。

(二)教師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我們支持、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我們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導對於幼兒來説沒有具體的評價,幼兒在遊戲中沒有興趣,出於我的威嚴才繼續遊戲的,沒有足夠的空間給他們,應該給予鼓勵,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

三、對策與思考

(一)對材料重新進行調整

1、材料太單一,而且沒有層次性,針對這個問題,我在《創想區》的區域版塊當中,我要進行觀察、評估每個幼兒的發展狀況,根據教育目標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所以除了保留原來的遊戲程序外,還準備了各種材料,讓幼兒自己設計紙箱進行遊戲,增加了難度,保證幼兒玩的持久性和創造性,也提高了他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這樣就不會出現無事可做的現象了。

2、針對幼兒的興趣投放材料。

隨着幼兒遊戲水平的提高,要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改進或摒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

(二)在活動當中發揮孩子的創造性

在區域化學習活動中,我們注意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具有啟發性的活動材料,從而解放幼兒的頭腦和手腳,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度,使幼兒充分地表現自我,勇於創新。

(三)指導到得當、適時,有針對性

在觀察指導的時候,要給幼兒一定的空間去發揮,給他們寬鬆的環境去講述他們的需求、困難等等。要仔細的傾聽幼兒的“祕密”,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想、看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推進幼兒遊戲。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9

按照教研工作計劃,我區區域遊戲評比活動在5月如期進行。活動經歷了前期訂案准備,中期活動比評,後期梳理展示三個階段。

前期我們召開預備會,討論制定評比方案,評委分組分工,為活動的有效開展做好充足的準備。中期,比評結合,以評促建。最大限度發揮評委的作用:一方面是評選優秀的區域活動,更重要的是通過有針對性、專業化的點評,讓園所在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得到解決。後期,一方面評委梳理我區區域活動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活動總結會上區教研員做代表梳理提升,並結合華愛華老師活動區遊戲的講座和《指南》解讀,對我區教師在組織區域遊戲活動中存在的教師觀察、介入、評價等共性問題進行培訓。另一面,組織教師到活動中湧現出的優秀園所進行觀摩,展示園在活動觀摩後由業務園長和骨幹老師作經驗介紹,幫助我區各幼兒園在組織區域活動方面有一個質的提升。

為期近2個月的區域遊戲評比活動已落下帷幕,接下來就是各園所結合活動的開展,靜下來考慮如何把區域遊戲這個幼兒園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動方式長期地、有效地、常態化地開展下去!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0

區域遊戲是在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指導下,使兒童的認識水平、個性品質、社會化能力得到積極主動發展的重要物質條件。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遊戲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於遊戲中的最好形式好之一。

本學期,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開設了巧手作坊、生活區、數學區、小熊超市、閲讀區、表演區,堅持每天開展遊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現將半年來的活動情況作一簡單總結。

一、材料的投放

1、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投放材料。

如果在活動區內提供的材料難度相同,對於一部分幼兒可能過於簡單,容易完成,這樣就會使其失去興趣,不利於其進一步發展。而對於另一些幼兒可能又太難,通過努力卻達不到,這樣也會使其失去興趣。因此,我們在瞭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考慮個體和個性差異,在活動區內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操作材料,供不同程度的幼兒選擇。如:在美工區投放摺紙材料,讓幼兒練習能折雙三角物體時。教師就可以投放利用雙三角原理摺疊的難易程度不同的多種物體,讓幼兒自由選擇。這樣每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就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2、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

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瓶子、種子、絨線、蛋殼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後,都紛紛去嘗試着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我班能把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後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裏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後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瞭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幼兒在活動中的發展

1、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

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儘量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2、仔細觀察幼兒發展中的個體差異,對活動作出相應的調整。

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發展上也是不竟相同的。我們在數學區設計了“玩牌比大小”的活動,能力較好的幼兒既能按照規則玩一個一個比,還能自己創出兩個兩個或三個三個比;但是有幾個幼兒不會玩,還有對活動不感興趣。於是我們就針對這樣的差異性作出調整。我們把“比大小”該成了“排小魚”的遊戲,當牌排到相同的點數時,就可將相同點數之間的牌全部吃掉。更改遊戲規則後,能力差的幼兒也都想到數學區遊戲了,還自己比起誰贏的牌多呢。

三、良好的師幼互動

1、隨時觀察幼兒活動的情況,給予及時的引導、幫助,滿足幼兒的需要。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況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起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

2、用兒化的評價語言促進區域活動更好地開展。

如果有必要,我們常常深入到孩子中間去,瞭解他們的玩法、規則意識等,我們還常用“耶”、“真棒真棒啊”、“加油”等等兒化的語言對幼兒進行評價,並努力使每個幼兒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通過努力,我班的區域活動在園內評比中獲得一等獎,雖然孩子的遊戲水平所提高,但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着問題,如在手工區活動時,有的孩子會相互模仿,動腦不夠;在超市中,孩子交往性的語言還欠缺;在表演區域中,我們準備的道具還不能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因此,在下學期的遊戲開展過程中,我要對這些問題制訂出針對性的計劃和方案,讓每個孩子在愉快的遊戲活動中提高自我,使得我班孩子的遊戲水平上升一個新的台階。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1

隨着時間的遷移,我班的區域活動也開展起來了,沒有一點玩區域活動經驗的孩子們,顯得他們無從下手。為了更好地引導他們,我們2位老師做出了努力,現將這一學期區域活動總結如下:

我們主要開設了小醫院、小超市、娃娃家、圖書角、生活區、表演區、美工區等等,每個區角我們都投放了各種適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材料,使孩子在豐富的活動環境中,具有充分活動的自主權,並且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在活動中學習發展。

活動中我們把權利充分地交給孩子,再分配角色時,我們老師從不故意安排角色,都是讓孩子們自己選擇。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他們不可能從遊戲一開始到結束都是同一個角色,所以我們始終不要求讓幼兒堅守崗位,如果他們不喜歡一種角色了,可以重新選擇另外一種角色進行遊戲,這樣孩子在互換角色中體會到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中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主張教師親自參與,讓自己與孩子之間沒有距離感,教師也應充分扮演好區角中的各種角色,引導孩子學會最基本的交往能力,遇到問題可以與同伴商量解決。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該根據幼兒需要提供適當的幫助,當好幼兒的助手,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應該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要始終明確自己所處的位置。這些我也始終做的不夠好,總是給予孩子太多的`要求,過於限制他們的行動。

區域活動是提供了幼兒較多自我表現的機會,創造了較為寬鬆、沒有壓力的學習環境,能使幼兒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激發他們探索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總結了好的方面,也發現了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希望日後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改善我班區域活動的情況。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2

當鮮花在陽光之下嬌豔的綻放,是綠葉最快樂的時刻;當孩子在遊戲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長。在紮實踐行《指南》大力倡導區域活動今天,我園的區域活動開展從模仿嘗試蹣跚起步,在行動中研究學習不斷改進,再在活動評比與展示中強化認識、快速提升,到如今的迴歸常態穩步前行。走出了我們獨有的成長之路。

一、豐富理論知識,轉變教師觀念,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方法

1、瞭解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實施背景,轉變教師觀念

集體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在幼兒園老教師及轉崗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讓區域活動真正走進幼兒園,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讓老師對區域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從心裏認可接納區域活動。瞭解區域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鬆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皮亞傑認知理論提出:兒童是主動學習的,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並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教育應順乎天性,注意因材而異。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人的思維與智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活動、社會性相互作用不斷內化的結果。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並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些為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遊戲有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着強有力的律法支撐。《綱要》中也規定了“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準則,這些文件充分顯示了遊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地位。為區域活動在幼兒園的紮實開展提供了方向引領和政策保障。

區角活動凸顯了幼兒的操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發現性學習。能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鍛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增強幼兒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良好發展;拓展課程的組織形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的規避幼兒園教育國小化現象。

通過理論學習,老師瞭解區域活動的相關知識,對區角活動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他的意義和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兒園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進行科學的區角環境創設和有效的區角遊戲指導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從教技能,解決老師對集體教學與區角活動之間存在矛盾的質疑,教師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少了畏難情緒,各自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最佳的區角遊戲空間。

2、掌握自主遊戲中區域活動組織方法,讓行動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組長及骨幹教師走出幼兒園,參加縣級骨幹教師培訓,回到園所進行二次推廣培訓,同時,在集中備課及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集體學習,研讀《指南》,明晰各大領域的核心價值,討論實現核心價值過程中集體教學的弊端,引導教師看到區域活動的價值和重要性。並觀摩優秀的區角活動及環境創設,向教師推薦區角活動相關書籍和文章,教師自主學習,從理論上武裝自己,形成的整體認識。

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遊戲,分為角色、表演、美勞、建構、益智、運動六大類。區域活動的總體設計,要從三點上考慮:首先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小班孩子喜歡娃娃家,中班孩子對建構比較感興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興趣;其次要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再次就是要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不能與課程割裂。自主遊戲中的區域活動的內容確定,要充分考慮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時代性。比如“超市”,“小醫院”、”點心坊“、”燒烤攤“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

活動室區角的創設一般以5—8個適應,涵蓋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能同時容納班級所有孩子進行活動。區域活動空間設計要遵循動靜分開,比如建構區和圖書區就不能相鄰,會影響孩子閲讀。娃娃家玩耍時聲音較大,把它放到活動室門邊的角落,既減少了對其它區域的影響,又使孩子來園自然入區,一天的開始就有一個快樂的心情;開放與閉合相結合,全是閉合的很佔空間,與我們活動室面積相對狹小不符,縮小了孩子的活動範圍,不利於活動操作;相關臨近,比如科學區和數學區就可以緊鄰設置,可以兼顧學科聯繫;巧妙留“死角”,如圖書區就可以在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地方,光線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種植觀賞區可以放在陽台上、生活區,方便種植活動的開展,又有充足的陽光,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區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櫃,吊飾,積木,屏風等隔開;區域的標誌要富有童趣,依據不同年齡特點用圖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簡單文字;區域材料的投放要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樣性,探究性,層次性,發展性相結合。教師將所要教的知識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過操作材料,自己獲取或發現其中的知識信息,同時獲取相關的經驗技能。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的關鍵。材料的擺放要直觀呈現,便於孩子取放,可以藉助蒙氏的方法,讓孩子根據標誌自主對應放物。區域要有明確的規則,師生共同討論後製定,規則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圖示直觀展示,便於理解,大班可以圖文並用。

在掌握區域環境常規創建方法的基礎上,組織骨幹教師外出到優秀幼兒園實地參觀學習,並收集整理影像資料,返園進行二次培訓。藉助網絡資源,收集區域活動相關圖片和視頻。大量的直觀圖片,供老師借鑑學習,老師心中的區角活動已經形成。

二、用理論指導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進

1、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投放豐富的材料

環境,教師,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三要素。而環境是主要的物質因素。有了充分的瞭解和前期準備,教師從模仿開始,理論結合實際,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創建自己心中的區角活動環境。分析現有的空間條件,找出不能任意變動的位置,如門窗,壁櫃等,再分析各種活動所需的活動空間、光線、材料存放、活動強度等,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畫一張活動室的平面圖,標上固定部門,如門窗廚壁等。然後在活動室的圖紙上進行模擬擺設,以確定最佳方案。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及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選擇區域內容,投放區域材料。在教師實踐操作的基礎上,組織區角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深入思考,不斷完善。在評比的過程中,保教室設計科學的評價細則給老師以引領,督促教師豐富材料,讓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兒活動時間

為了避免區域活動材料成為一種擺設,保障孩子的活動權利,在一日幼兒生活作息表中,安排專門的區域活動時間,並加強督察,讓孩子真正走進區角,進行自主遊戲。通過孩子的操作讓材料活起來,材料的適宜性彰顯,有助於老師發現材料及區角設置的存在問題,在孩子的不斷活動中改進,依據孩子的需要找到我們的不足。也為老師深入瞭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打開一扇窗。

3、設置樣板班,樹立區角活動“樣板間”

在區角活動全面鋪開的同時,在小中大班個設立樣板班一個,選擇教師綜合能力較強的班級擔任,教研組長全程跟進,大到設置幾個區,區域怎麼擺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調整,區域分界線的巧妙設置,幼兒特殊情況的處理,幼兒的`觀察指導評價等全部以身説法,在親身示範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探討更好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調整,反思,觀摩,實驗班的老師對區角活動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於區角環境的創設也能根據孩子的與材料互動的反應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邁出了區角活動開展的第一步。無論是空間分割,材料投放,幼兒活動常規,區角氛圍營造,教師指導策略都給其他班級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

4、開展常態教研,點對點解決問題

在集中力量抓好實驗班的同時,區角活動全園推進。將區角活動的開展納入每週的日常教研中,教師們帶着活動實踐中的問題來,在會上陳述自己的問題,在大家討論幫助下形成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帶着方案走;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後,老師們又帶着行動的結果來,再次彙報交流自己的研究,請大家對自己的行動結果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後再帶着更新的方案去實踐教學,如此反覆幾次,原來的問題得以解決,新的研究問題又會生成,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推向深入。

園長與教研組長針對活動研討表格設計交換意見,開誠佈公地表述自己的觀點,並能依據我園教師的現狀對錶格內容做針對性的調整,目的只有一個,開創我園教師區域活動研究的新模式,細化研討內容,豐富研討主題,將教研與區域活動充分融合,讓研究引領發展,在研討中提升,在互動中共進。通過區域活動的常態教研,進一步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真正踐行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將老師的目光從注重老師的教,吸引到幼兒的學,在活動過程中,注重教師支持幼兒學習策略的選擇及運用,從幼兒活動的表現與反應中,去評析教師支持策略的科學性與適宜性,並提出積極的建議,和老師一起討論最佳策略,在互動研討中共同提高,達成共識,形成最適宜的幼兒學習支持策略,並推廣至全園。通過5月份的家長開放日觀摩活動,讓所有參加活動的老師、家長,對區角的設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觀察幼兒,怎樣給予幼兒最有效的指導等問題分別從主觀組織,客觀觀察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評析,提高教師指導區角活動的能力。

針對區角活動的材料投放問題,有的認為區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動,孩子是主人,教師給孩子提供相關領域的材料,且都是開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師只能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表現,在最恰當的時機給予孩子幫助,而且介入的時機與方法一定要科學有效。與有教師認為在孩子活動以前就預設活動內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討與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開了,同時對區角活動也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的無縫對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師在用隱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動,集體活動的前期經驗獲得我們可以在區角中完成。教師可以通過孩子的區角活動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水平,以便於更有針對性的開展集體教學。集體教學的延伸活動也有一大部分在區角中完成。針對集體教學時間侷限性問題,在孩子們意猶未盡時,可將教學活動的學具材料,投放至區角,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如語言活動《小花籽找朋友》,教師在上課結束後,將頭飾,圖片,圖畫書等材料投放至語言區,孩子們興趣極濃,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礎上,還進行故事創編和續編,圖畫書也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提高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早期閲讀習慣的養成。還有的科學活動不適宜採用集體教學,如大班科學活動《測量》,更適宜在區角完成。讓孩子們在充分操作與探究中發現現象,啟迪思維。所以説,區角活動的內容教師是可以預先設置的,只要我們的材料投放足夠科學,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再加上我們老師的科學引導與巧妙介入,孩子們會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穫成長。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取決於老師對孩子們需要的正確解讀,而要了解孩子,細緻科學的觀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們老師心中有《指南》,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典型特徵及教育目標都瞭然於心,那麼我們就能在各種活動中有的放矢的實施我們的教育,不錯失任意一個教育契機,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支架,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從應然水平到實然水平的一次次飛躍,促進其全面發展。

教師現場觀摩區角活動的開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孩子的活動,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現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並以活動中的老師為鏡,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為,找到區角活動中自己的位置。觀摩活動後的專題對話,教師們各抒己見,有質疑,有震撼,有反思,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很大。老師們在觀摩,學習,摸索和實踐中,對區角活動的質疑在逐漸減少,班級的區角創設初具模型,區角活動的開展老師心裏有了譜。區域規則由原來的教師説了算,變成了現在的孩子説了算,教師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啟發引導孩子制定規則,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如區域的人數限制,圖書區的安靜讀書,輕輕翻書,不在書上亂塗亂畫等。孩子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在用自己的小手將規則用圖畫表達,張貼,大大提高對規則的遵守程度。因為他們不但知道了要這麼做,還懂得為什麼要這麼做。

5、進行階段性經驗交流,同伴互助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對老師的區角活動指導水平有了更清晰地瞭解,對老師的薄弱環節也瞭然於心,在期末請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實驗班級班長做經驗介紹,通過身邊榜樣的分享,讓老師們少了一份障礙,更好的借鑑,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師分享的教師活動介入策略“如何面對孩子活動中的糾紛”:當幼兒因材料發生矛盾時,教師不應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間景象或孩子的報告匆忙替孩子做出決定,而應該引導幼兒雙方充分表達,將自己的遊戲想法告訴同伴,引導發生矛盾的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時理解對方的想法,需求,並自主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讚賞出現親社會行為的幼兒。(師幼間的精彩對話摘錄:明明:我想要這個這個盒子。師:可以給琪琪嗎?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師:那怎麼辦呢?都想要盒子,可是隻有一個盒子。明明:輪流玩!師:好主意,可是誰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後明明玩.師:可以嗎?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後她玩,(琪琪立刻答應,鬆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師:琪琪對你真好,她讓你先玩,你應該對她説什麼?明明:謝謝!師:這個琪琪讓你先玩,下次你讓琪琪先玩,好嗎,(點點頭),師大加讚賞琪琪:你讓了明明,真好,輪流玩,兩個人都能玩到!)通過老師細膩的過程的呈現,教師們一目瞭然,被老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師給了孩子尊重與理解,並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學習交往,解決問題。

教研組長對活動的開展情況做以總結,並根據活動的存在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解決大家踐行中的共性問題,答疑解惑,點對點解決問題,把區角活動開展有力向前推進,我們的區角活動翻開新的篇章。

6、邀請專家來園,答疑解惑

在已經有了實戰經驗的基礎上,帶領老師走出幼兒園,參觀優秀園所的區角環境創設,開闊眼界和思路取長補短,並邀請專家來園進行專題講座,與教師進行專題對話會,為教師答疑解惑。老師們帶着問題學習,帶着疑惑觀摩,少了盲目性,有了專家的引領,方向更加明確,

三、以課題為依託,讓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走向深入

在不斷摸索向前的過程中,不時回頭看,找問題,查漏洞,將區域活動開展引向深入。在區角活動的開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成為我們的一大瓶頸,自主性的區角遊戲活動開展不夠。區域活動的評價過於籠統,浮於形式,形式單一,老師成為絕對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評與互評等問題依舊存在。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以課題研究為依託,引領老師就一個點不斷走向深入。我園申報的市級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也讓我們的教師角色定位,教師觀察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進一步解決區域活動開展的實際問題。

隨着自主遊戲的區域活動不斷深入,老師眼中有了孩子,對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讀懂孩子,才能談得上教育孩子。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踏進孩子們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區域活動是孩子需要的,有助於孩子快樂成長,更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令牌。唯有在區域活動這片沃土上不斷耕耘,才會讓它碩果累累,那就讓我們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待孩子們意外的美好。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3

我園在實施《幼兒園綜合活動課程》中,通過實施整合幼兒園區域活動, 旨在通過研究,在課程主題目標的背景下,整合多種教育元素,形成有效的區域活動整合性經驗。

一、整合內容,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隨着課程的實施,我們越來越感覺到要以教育的整體觀來看待幼兒的學習,以整合的理念、組織、指導、開展區域活動,使區域活動的內容與課程教學活動的內容、與各個區角活動的內容、與角色遊戲的內容、與幼兒日常生活的內容有機整合,努力提高各項活動的整體成效,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在制訂中班《我們居住的地方》〉主題區域活動方案時,根據“主題目標”和“課程單元目標”,從發展幼兒“八大智能”出發,整合集體活動、角色遊戲、家庭、日常生活,建構遊戲方案。如:我們創設的“娃娃家”、“美美屋”、 “小作坊”、“金庭花園”、“動物園”、“展覽館”等遊戲內容將角色區遊戲、美工區遊戲、益智區遊戲、建構區遊戲、語言區遊戲有機地整合起來,創設互生、互補、互動的區域活動,充分發揮整合性區域活動的自由度,尊重幼兒,讓幼兒自由選擇。每個區域獨特的功能以及區域之間的互動性克服了有的區域參與的幼兒特別多,有的區域卻無人問津“偏區”現象,孩子們可以在“小作坊”精心製作小禮品送到“美美屋”; “娃娃家”的爸爸媽媽也忙着為自己的“孩子”和“老人”去“美美屋”挑選禮品等。豐富的區域內容,使幼兒產生每個區域都要去玩一玩的願望,從而逐步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由此同時,各區域的活動內容、材料和玩法,我們整合孩子日常生活、家長資源、集體教學活動、幼兒個體差異、當前學習興趣、經驗和需要等進行預設和調整,如:在主題開展前期,整合集體教學活動《愛心小屋》、《漂亮的房子》創設了新的區域“美美屋”和“金庭花園”,並根據孩子游戲需要調整“小作坊”的內容和玩法,鼓勵他們為“金庭花園”“設計”新式花園,這樣不但整合了主題目標,也促進了區角與區角之間的聯繫,幼兒的繪畫技能、交往能力都得到了發展;在主題開展中期利用家庭和社區資源創設“古樟園”,讓幼兒在做做、畫畫、玩玩中對家鄉資源有更多的瞭解和認識;在活動中,在教師以角色身份引導中,平時不太願意交流的孩子也能樂意介紹自己“喜歡”和“設計”的東西。在“展覽館”活動進行的整個過程中通過與家庭、集體教學活動、其他區角、日常生活的整合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欣賞能力、交往能力、觀察能力、歸類邏輯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動態內容,豐富幼兒的`區域活動

有生命力的幼兒園區域活動應是動態的,這主要表現在區域的種類和重點區域應隨着活動的變化和幼兒發展需要不斷地變化,根據主題目標,逐步開設各區域活動,前期開設了“娃娃家”、“美美屋”、“小作坊”、“幼兒園”、“開心畫廊”;中期開設了“金庭花園”、“古樟園”;後期開設“展覽館”,整個主題活動中不同時期開設不同的區域活動,充分體現了“區域活動”隨着“主題目標”走,體現了主題目標的層次性,使區域活動的開展呈現了動態的過程,主題中的集體教學活動目標,日常生活目標也追隨着區域活動的開展和進行,不管是前期經驗的積累,新經驗的習得,還是經驗的遷移,都發生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了使區域活動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發展,我們在預設遊戲方案時,建構重點區域,根據本班幼兒的發展需要創設內容,分階段預設目標,目標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對幼兒的能力發展具有挑戰性,使幼兒在區域活動過程中,始終對活動保持着濃厚的興趣,保證了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

三、豐富材料,促使幼兒能力的提高

區域活動教育價值的實現是以材料為依託的,讓幼兒通過與材料的互動去發現、思考和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從而實現其成長。首先我們區域活動的內容跟着主題走,所以新的主題開始各區域的活動材料必須根據本主題區域活動的內容和目標來投放,遊戲的材料是根據《我們居住的地方》主題目標,設置、提供“孩子常見的、身邊的環境”;“超市”遊戲的材料是“鼓勵家長一起收集當季本土特產,豐富超市的食物”;“展覽館”的材料是“教師和家長一起收集的廢舊物、紙盒供幼兒創造、製作”;參觀古樟園後幼兒的美術作品、手工作品進行展示和豐富在建構區“古樟園”中,幼兒的摺紙“房子”、“橋”、“船”都是區域活動中幼兒喜歡呈現的作品,也只有呈現這樣的作品孩子才有成就感。在整個主題進行過程中,整合集體教學活動、日常生活、家庭親子活動來觀察幼兒的興趣和發展需要,對材料進行適當的增添、補充和調整。在“小作坊”遊戲中,可以看到遊戲前期、後期材料是變化的,還呈現出明顯的層次,有利於能力差異的孩子在能力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從而體現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4

我們班幼兒經過兩個月的區域活動,他們的動手本事得到了提高,思維相對性地得到了提升。本月我們開展的區域有:美工區、圖書角、表演區、建構區、小超市等。在各個區域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主題活動開展自主遊戲,為幼兒供給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鬆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

在材料的準備上,家園合作協調一致,共同準備活動材料。在這個學期的區域活動中,我們有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蒐集,比如小超市裏的飲料瓶、各種各樣的盒子、都是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的';為了豐富班級的植物角,我們發動家長和孩子,利用各種廢舊瓶子在裏面種植各種種子、花卉等,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發揮想象、把廢舊瓶子裝扮地很有創意。幼兒對自我自我帶來的東西都很感興趣,投放以後,都紛紛參與到其中。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進取性提高的前提下,家園之間的聯繫也進一步緊密。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能夠留意觀察每個孩子的興趣操作情景和恰當的時機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去,與孩子們一齊探索、操作、發現、討論、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孩子們的主導地位,而不是在發現問題時,把自我的意見和想法強加與孩子。同時我們給幼兒發展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和表現。我們常常在一旁無聲地觀看孩子們的表演,不去打擾到他們,充分滿足了幼兒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對幼兒的全方位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可是在區域活動開展的同時,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善。

1、在材料的供給上還不夠周到,材料單一,幼兒活動時興趣不高,進取進去工作的幼兒不多。

2、和同伴合作性不是很強,活動中幼兒對於美工區、建構區的參與性強,較多的幼兒都選擇了這幾個活動區。活動中幼兒都是各自操作,但體現不出合作行為。

3、區域材料更換不是很及時,所以幼兒在區域工作的持續情景不好,部分幼兒不能把整個過程都完成。

4、區域活動的正確指引有時不到位,也就是幼兒在區域工作時的目標不夠明確,這也説明了教師的引導欠缺。

所以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真正成為孩子的合作者、引導者。首先,在活動中,我們要相信孩子,將主角轉向幼兒的合作者及引導者。其次,在幼兒的活動中,我們要關注他們的活動,瞭解他們當前已有的經驗,觀察他們對什麼感興趣,是否應在哪方面給予幫忙。不能急於用自我心目中的遊戲水平做標準來要求孩子。注重幼兒本事差異,安排適當資料。在區域活動的實踐和觀察中,我們要不斷的積累經驗,僅有做到從孩子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想法,開展區域活動的才有它的真正意義。

幼兒園區域活動總結15

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獨特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幼兒所喜歡的一種活動。一學期來,我園透過對區域活動中區域的設置、區域材料的投放、教師如何進行區域活動的導入和結束評價,區域活動中教師如何進行指導等一系列的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重視區域的創設,讓區域成為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我園場地小,條件有限,但自從開展區域活動的研究以來,幼兒園透過組織教師們進行有關知識理論的學習,認識到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各班教師能想方設法利用幼兒園的現有條件為幼兒創設活動的空間,把室內一切可利用的空間劃分、佈置成多個區域。

《綱要》中提出:應“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潛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因此,幼兒園要求教師們必須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開設區域,重視各區域的功能,挖掘區域活動的價值,同時還要求教師將現階段各班的主題教育活動資料融入到區域活動中與區域活動結合,讓區域活動成為教學活動的補充、延伸,讓幼兒在區域中透過與同伴共同學習、共同操作、共同探索,得到發展和提高。另外,幼兒園還要求教師們充分利用户外場地為幼兒開設活動區域。户外的活動場地比室內的活動場地要大,能夠減少幼兒間的相互干擾,有利於幼兒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活動,能充分發展幼兒的個性,激發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户外活動環境還能更好地促進幼兒與環境的交互作用,讓各區域都“活”起來,使之真正成為幼兒自主活動的.天地。

二、重視區域材料的投放,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兒童的智慧源於操作”。幼兒是在對材料的操作、擺弄過程中建構自己的認知經驗的。適宜的區域活動材料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潛力和自主性,促進幼兒情感的發展。因此,材料對區域活動的開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材料的投放方面,教師們一向認為材料豐富就是東西要多,所以,大家總喜歡把材料同時一古腦兒全投放到區域中。結果造成因材料過多,幼兒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操作的現象。根據出現的問題,幼兒園組織教師們開展了“區域活動中材料就應如何投放的探討與交流”活動,總結出:材料的投放要有計劃、有目的、分期分批有層次地投放。透過實踐:此刻,教師們在投放材料時不僅僅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能發展幼兒的各種潛力,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和慾望,而且能思考到所投放的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

三、教師適當的指導,促進幼兒的發展

《綱要》中指出:教師就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將不利於幼兒的自主探索,使區域活動失去其價值。那麼,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教師究竟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呢?我園利用例會時間組織教師們學習了《學前兒童遊戲》——“幼兒園遊戲指導策略”。透過學習,教師們明白: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教師既不能急於指導,也不能放任不管,要透過對幼兒的仔細觀察,再採取適當的方式介入幼兒的遊戲,給予幼兒適合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我園要求主班教師在每次的活動中要有重點指導的區域,配班教師、保育老師要協助主班教師組織其他區域的活動以及各活動區域的安全,教師要做到:隨時觀察、瞭解幼兒活動的狀況。

幼兒區域活動後,幼兒園要求教師要及時做好區域活動的反思,每週寫一篇區域活動觀察記錄。讓教師們透過及時的分析和反思,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經驗,不斷地發現區域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良好的常規是順利開展區域活動的保證

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幼兒活動的重要形式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幼兒在活動中,透過操作、探索,透過與同伴的學習與交流,提高了語言表達、交往、表現等各種潛力,滿足了個性發展的需要。

俗話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幼兒良好的遊戲常規能保證遊戲的正常、順利地開展。所以,區域遊戲中,幼兒也應具有良好的遊戲常規。活動中需要幼兒遵守哪些規則,就應怎樣做。在活動前,老師會和幼兒共同商討,總結出活動規則,如:在活動中要學會和小朋友協商,謙讓,輪流玩,不和小朋友爭搶玩具;活動時要愛護操作材料,不隨意擺放,不損壞材料;活動中要注意做到:説話輕、走路輕、取放東西輕;活動結束收拾時動作要輕要快等等。透過這些具體、明確的活動規則,幼兒在活動中就明白自己該怎樣做。

五、不足之處和努力方向

雖然教師充分利用班級現有條件,為幼兒帶給限度的自主活動的空間,但園舍還存在着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除此之外,在開展區域活動中,由於教師隊伍普遍年輕化,教師指導遊戲有時比較粗淺,專業水平還有待提高。期望以後透過進一步改善辦園條件和加強師資建設,從而促進我園區域活動水平不斷提高,讓幼兒更好地得到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