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2.84W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心理髮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地應付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促進心理素質提高,預防問題發生才是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厭學、逃學、偷竊、説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着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

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國小生在成長與發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問題,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髮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

心理健康教育應結合法制教育,加強遵規守紀的教育,養成良好習慣。開展好“五講五做”及“兩個遠離”主題教育。“五講五做”即講禮貌,做言行文明的青少年;講友善,做關愛他人的青少年;講誠信,做表裏如一的青少年;講衞生,做身心健康的青少年;講自立,

做自強上進的青少年。“兩個遠離”,即遠離網吧,遠離亂花錢,遠離不良嗜好。

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發揮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種新的角度,使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認識和看待自己的學生及學生出現的一些行為問題,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改善師生交往狀況。以往教師對學生只注意到他們的'表面行為問題如上課搗亂、厭學、逃學等,並把這些問題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斷,而忽略了這些行為問題背後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國小生心理需求。可見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以一種更寬容、更理解和接納的態度來認識和看待學生和學生的行為,不僅注意到行為本身,更注意去發現併合理滿足這些行為背後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簡單地進行是非判斷,而是從一種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一種對“人”的尊重,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師生關係的前提,也是我們每一位國小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面臨的重要課題。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2

學校心理安康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實施的,旨在提高其心理安康水平的教育活動。由於影響學生心理開展與心理安康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形成、維護和促進學生心理開展和心理安康的途徑也應當是多渠道、全方位的。本學期心理安康教育着重從三個方面進展:

一、提高常規性教育活動的實效性。

1、注意課堂實效,加強全面教育。

收集資料,確立主題。在選材上就要考慮注意實效性,一方面是依據年級特點,國小各年級更多的是在適應性方面的輔導,包括人際交往的適應,學習環境、學習方式上的適應,在新環境中正確定位、客觀相識自己的優勢等方面的輔導;

心理安康教育這門學科既沒有教材,也不考試,許多學生並不重視,要讓本學科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並在課堂上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僅在選材上注意實效性,在教學形式設計方面更須要多樣性。為此,通過故事呈現、角色扮演、情景小品、辯論等活動方式進展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收穫。

2、做好傳播工作,增加安康意識。

首先,接着辦好校內心理安康學問傳播欄工作,傳播每個月出一期的專欄,校長確定主題,發動老師收集材料後報心理教師審核即可設計排版。傳播欄主要採納故事的形式,並且插入適當的精緻圖畫,營造安康、踴躍的校內文化,便於同學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其次,觀看心理網頁,豐富傳播形式。

3、加強個別輔導,做好詢問工作。

本學期心理詢問工作在上學期充分傳播的根底上有了新的'突破,很多學生能夠自願走進心理詢問室傾吐自己的苦惱。雖然週一、三、五為心語小屋開放時間,但根本每天中午都對學生開放。有些學生習慣選擇在下午自習課來,還有的就是班主任打電話臨時詢問。另外有些學生喜愛發電子郵件在網上進展詢問,本學期,記錄在冊的詢問學生達10多人次。並一一作好記錄,謹慎分析、剛好跟蹤,踴躍反應,通過同等的溝通,協助學生儘快獲得自助。

二、踴躍創新,多渠道、多方位加強教育。

三、踴躍幫助教育處開展活動。

缺乏及其努力方向:

1、個案記錄不夠詳盡,理論性還應加強。

2、對個別學生跟蹤輔導的力度不夠,須要加強對問題學生的踴躍監控。

3、對5、6年級的輔導更多停留在個別詢問上,以後要加強輔導的力度,比方、開展講座、發放相關資料等多種形式進展輔導。

4、加強組織建立,發揮陽光屋的作用。本學期陽光屋的工作雖然開展起來了,影響不大,成效不高,許多打算也沒有按時完成。

5、對老師的心理輔導這方面,自己始終沒有進展,更多的是由於自己的業務實力還需不斷地提高,我想對我們老師而言,更多的是須要團隊輔導,而不是簡潔的講座。

6、在開展性教育方面做得很少,更多的是在解決問題。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僅憑傳播和有限的個別詢問是遠遠不夠的,對大多數學生來説,他們須要的是心理開展教育,即如何挖掘潛能,相識自我,完善人格。因此,對全體學生進展系統的教育,從身心開展規律入手,在常見性、普遍性問題上和學生們一起探討,促進他們的身心安康成長,也使一些同學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防患於未然,削減學生的不良心情、不良行為,造就他們的自我調整實力。

當然還有許多缺乏可能自己沒有覺察,懇請各位領導,各位教師賜予指證、指責,這對我來説是更大的促進和提高。

心理安康教育是一項意義深遠的工作,開展心理安康教育工作須要有探究的志氣,但更須要有行動的決心,在行動中不斷創新、改善。對於我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徑、內容與模式,我們還將進一步摸索和探究,我們盼望得到學校領導的支持,以及專家的協助和指導,以便更加科學、有效地搞好這項工作,進一步造就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特性社會化的實現,為全面推動素養教育做出新的奉獻。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3

工作後,我已接受和相識到,因為學生不同,所以心理課堂是沒有可現學現用的教材和教參的,針對這個狀況,我在本學期開學前就仔細翻看了我前幾年的教學記錄反思本,結合自己這幾年來的一個教學體驗,將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選擇性的做了一個大致的支配,同時,主動聯繫心理詢問老師,將自己的工作上的一些想法和思路做一溝通,表達了情願幫助心理詢問老師開展班級工作的這一想法。注意班級心理委員的選拔,注意課堂活動的實效性。這學期的工作整體來説,是比較穩、比較實的。育人理念上的一些跨越,讓我更有底氣,也更清楚了方向。一學期下來,我在工作上的改變主要有如下:

一、課堂教學基於學生一生的發展,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學生、看課堂。

我深深地相識到,心理健康是一個終生相隨的人生課題,並且表現出很強的階段性。開展工作要擅長結合並利用學生的特點,在讀學生、品學生的基礎上綻開。由此,我們的工作就不再那麼機械和簡潔。這學期的每一節心理課,我都在想,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哪些聯繫,他們可能須要些什麼,他們有可能獲得哪些成長,這些又將和他們今後的人生有什麼聯繫。我發覺,當我起先想這些的時候,我的世界便有了改變,隨之而來的是課堂課程設置的改變和舉措上的調整。

二、在結合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思索並學習如何“調動學生、發動學生”。

曾聽過內蒙古教科所劉彥澤老師的講座,讓我尤為震撼的是他在教學改革上的一些舉措和理念,我情願信任:“學生都是希望將自己最美、最棒的一面曾現在班級老師和學生面前。”我雖閲歷有限,但在工作中,我堅持貫徹着這一點,結合我對學生有限的瞭解和關注,發動不同的學生為課堂做不同的貢獻,我發覺,當學生被支持、被理解時,他們的力氣就出來了,他們對課堂的關注和投入度也提高了,這樣的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陣營,師生的情感就在這活動中昇華了。

三、不受限制於課堂教學目標,而是關注學生需求,基於學生的課堂反饋綻開教學。

本學期有一堂有關於“摯友”的心理課,課內有一個小探討是關於“下列哪些行為是摯友間的友情”,其中有個題是“摯友和人打架,作為好摯友的'我幫他打架,為摯友出氣。”學生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分歧比較大,我沒有武斷地實行迴避或是息事寧人的看法,而是敬重這種分歧,冷靜地和學生説:“我看到了大家對這個問題的分歧和關注,同學們能誠懇地表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很好,我想,大家都是有各自的理由的,那原委孰是孰非,我們是否能找到判定的標準,我想並非我們一己之願所能確定的,請大家週末回去後查閲相關資料,結合你自己的一些感悟,進一步來澄清一下你自己的觀點,我們下節課的主題就定為“摯友和人打架,作為好摯友的我幫他打架,為摯友出氣”這種行為是不是摯友之間的友情。下堂課如期而至,那是一堂讓我震撼的課,學生細心的打算、課堂內的羣槍舌戰,我看到有時在課堂內有些小淘氣、校搗蛋的同學,那次的表現竟是那樣的精彩。我想起了阿基米德説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將翹起整個地球”,這也是課堂內學生角色在發揮作用。

四、堅持言傳身教,堅持學習,堅持寫作,讓學問和見識充盈課堂。

美國作家傑克凱魯亞克説過一句話:"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我把每天作為一個新的起點,心懷希望,願在這塊土地上,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我深知,我還有許多待辦工作和成長空間,在此要感謝學校領導對我工作的信任和關注。 總之,我在本學期的工作中,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在工作中任然存在許多問題,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嚴加要求自己,努力將工作做的更好。 關於國小生心理健康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4

良好的心理素養是人的全面素養中的重要組成局部。心理安康教育是提中學國小生心理素養的教育,是實施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開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開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改變,特殊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國小開展心理安康教育,是學生安康成長的須要,是推動素養教育的勢必要求。

心理安康教育的總目標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養,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造就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開展。詳細目標是:使學生不斷正確相識自我,增加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實力;造就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特性心理品質;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的學生,賜予科學有效的心理詢問和輔導,使他們儘快擺脱障礙,調整自我,提高心理安康水平,增加自我教育實力。

國小心理安康教育是協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歡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愛好與自信念,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果,剋制厭學心理,體驗學習勝利的樂趣,造就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看法;造就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擅長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羣、樂學、獨立的安康人格,造就自主自動參加活動的實力。

我校依據學校的實際狀況開展了豐富的心理安康教育活動,留意發揮各種方式和途徑的綜合作用,增加心理安康教育的效果。如:

一、心理學問講座。

我校定期開展心理學問講座,普及心理安康科學常識,協助學生

駕馭一般的心理保健學問,造就良好的心理素養。誠然,個別生在心理安康開展方面須要得到特殊的教育和協助。但是,心理安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開展中都勢必會面臨的挑戰,包括那些學習優秀、在老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須要心理安康教育。很多探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須要心理安康教育。因為,往往由於學習成果好,這些“好”學生心理開展中不安康的側面就時時被無視,得不到老師的重視和剛好的協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於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實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脾氣,有的還採納極端措施進展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可見,心理安康教育並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須要,心理安康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心理安康教育應成為我們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防止心理安康教育學科化的傾向。因此,我校就在全校開展心理學問講座,使全校學生駕馭一般的心理保健學問,造就良好的心理素養。

二、個別詢問與輔導。

在全校性的心理學問講座的根底上,我校開設心理詢問室〔或心理輔導室〕對學生進展個別輔導。使老師和學生在心理輔導室內通過一對一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賜予乾脆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並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展診斷、矯治的有效途徑。對於極個別有緊要心理疾病的學生,能夠剛好識別並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在個別詢問與輔導中,心理輔導教師做好相關的記錄,耐性的為學生賜予指導。特殊是期會考試前後,學生面對自己的

考試總會有很多的憂慮,心理輔導教師就予以勸慰,疏導,削減學生對考試的恐驚或憂慮,並幫他們謹慎分析得失。

三、心理教育的學科滲透。

我校開展的心理安康教育也並不是孤立地進展,而是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滲透起來,全方位地對學生進展心理安康教育。如在語文學科中進展心理教育,在思品課中進展心理教育的滲透等,讓學生並不是孤立地承受心理安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安康教育。

四、利用“紅領巾”播送站為老師與學生的溝通搭建平台。

學生把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通過信箱和教師溝通,比擬普遍的問題利用播送站的“星星迴音”進展解答,實時傳播心理安康學問。同時也邀請局部同學到“歡樂小屋”進展單獨溝通,利用些特別的節日加強對學生的愛心教育,比方:學生自己作的“愛心卡”“感恩卡”等。讓他們懂得家人或別人對你的效勞和關懷要知道感恩。孩子們對活動的熱忱很高,也得到了教育家長反映很好。

心理安康教育是提高國小生心理素養的教育,是實施素養教育的重要內容,造就心理安康的教育人才,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為了造就心理安康的人才,我校在心理安康教育活動中,還將不斷努力,以期取得更大的成果。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5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紀末教育改革運動中出現的新觀念,是現代心理學、教育學、精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理論與學校教育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是在我國大中國小生心理困擾與障礙日益增多、心理健康水平不斷下降,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們出於職業的責任感,迫切要求解決這些日益增多的心理問題的情況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活動。國家教育部以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積極支持,這對我們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根本保證。

隨着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人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家庭結構的變遷等社會因素給孩子帶來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許多心理和行為問題,我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一、紅領巾廣播--宣講心理健康的陣地

紅領巾廣播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樑,是學生向教師打開心靈的天窗,更是師生真誠交流的園地。

我校在開展這項活動中收到了很多講稿,內容涉及多種問題,面對學生的心靈呼喚,我校組織了答覆組,給每位學生認真回信,並且將有針對性的問題寫成信,貼出來讓所有學生了解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解決。

例:學生1老師我是一位有病的學生,我害怕睡覺,因為我夢遊,幫幫我吧。

我們收到這封信後立即與家長取得聯繫,仔細瞭解了這個孩子的病情與性格,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合羣。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與家長商量給孩子減輕各方面的壓力,給孩子創造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愛生活。在回信中我們寫到:老師送你一本書,它可幫你瞭解夢遊的有關知識,好好看它。老師知道你有許多的愛好,多與同學交流,你會感到生活的很幸福。

學生2:我沒有當上班長,我真的不如別人嗎?

我們在回信中寫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特長,如果你是一塊金子總有它發光的時候,努力吧,我相信它一定會發光的。

二:心理諮詢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

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性格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響。尤其現代單親家庭的增多,更使孩子心靈充滿了壓力。

心理諮詢是運用一定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通過諮詢關係,給來訪者以幫助、引導、勸告、教育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達到緩解來訪者的心理緊張與衝突,提高其適應能力以維護其身心健康。心理諮詢老師要十分尊重學生的自主、獨立和自覺,並竭力與之建立一種平等、夥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關係;要全面、正確地瞭解受諮詢學生的真實情況,堅持正面、客觀、明確、坦誠地分析;要替受諮詢學生保密。為此,我校組織了專門的諮詢小組,併為學生建立諮詢檔案,及時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例:學生1父母離異,母親與老人爭奪孩子,孩子長期全託在姨媽家。孩子在校表現性格內向,作業不做,想爺爺奶奶。針對這一情況,我和班主任先與孩子談心,瞭解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説出自己的心聲。然後分別將家長叫來談心,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想法,並通過大量事例讓家長明白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要讓孩子幸福的成長。另外,在校內我們還為孩子提供多種與同伴交流的機會,讓孩子感到快樂。

例:學生2在校外被劫,不敢告訴家長。我們知道這一情況後立即與參與此事的學生所在班級的班主任聯繫,瞭解他們在校的表現,並與教導處一同調查此事。事情明確後,我們叫來了參與劫錢的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首先讓家長了解此事,然後對他們進行法制宣傳,讓他們明確是與非,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做出保證。對被劫的孩子我們首先感謝他對老師的信任。然後,我們鼓勵他要有安全意識,要勇於同壞現象做鬥爭,要勇敢。

另外,我校在上學期還向家長打開了心理諮詢的大門。家長參與積極,但大多是説孩子的不是,或護短。父母的評價,對孩子一生有着很大的關係。有一位心理學家精闢的概述了孩子與環境的14種關係,顯示出成人對孩子的態度,影響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例如:敵意中的長大的孩子,容易好鬥逞能;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容易充滿自信等。為了讓家長擁有和孩子好的溝通方法,我們請來專家給家長作報告,還以班會的.形式開了“真心交流”主題隊會,會上孩子和家長真心交流效果很好。

長期的工作下來,我深深的感到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去正確引導,去好好培育,多一些面對面的交流,讓他們打開心靈的窗户,幸福成長。

三心理輔導培育健全的心靈

心理輔導是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如怎樣學會交往、怎樣學會調適緊張、焦慮的情緒,怎樣從挫折中走出,如何做自己脾氣的主人等等。要闡述清有關的心理學理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結合心理學知識提問題、談認識以及準備怎麼做。學生通過心理作業向心理老師敞開心扉,訴説自己的心理體驗,求得老師的幫助,從而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自覺地進行心理調適。

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教給他們心理健康知識,可以激發他們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促使他們關注心理的自我保健。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心理諮詢室責無旁貸。根據學生們的生理、心理的獨特性和心理問題發生的實際情況,我校利用廣播,牆報,班會,專家作報告等多種形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其內容涉及學習心理、健康情感、人際適應、適度反應等方面。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儘量避免知識的過分專業化,貼近學生生活,易於學生理解,使青少年形成對心理問題的清晰和正確的認識。總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責任,必須讓全體教師參與進來。實事求是地講,對普通任課老師、班主任而言,對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最常用的模式是滲透模式。滲透主要有以下幾種渠道:在德育中滲透,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在各種活動中滲透,教師的榜樣作用。實施滲透的關鍵條件是教師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和能力,能夠堅持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這就要求對一線教師進行培訓。我校請專家、領導通過報告的形式提高教師們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通過講座的形式向教師們介紹心理健康知識、心理保健調節的方法;通過舉辦培訓班,提高全體教師的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水平,幫助他們瞭解把握中國小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座談、討論的方式交流滲透心理教育的經驗和體會;經常性地向教師們提供外校的成功經驗。並鼓勵教師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共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總結出一些可推廣的具體成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由無序向有序、由經驗化向科學化的過渡。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6

一學年來,我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在學校領導、教師的大力關注下,始終堅持做好日常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安康教育活動,在協助學生造就健全人格,保持心理安康及全面推動素養教育的工作方

面取得了必須的成效。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心理安康教育課在標準性、有序性、系統性、生動性方面取得顯著的進步。

心理安康教育課是心理安康教育主要渠道之一,是我校課程改革的重要一環。上好心理安康教育課有利於我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整體開展。基於以上的相識,我們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標準課堂進程和課堂內容,活潑課堂氣氛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首先,為了給學生充分的承受心理安康教育時機,我們調動了全部可用的資源。因為考慮到班主任對學生比擬瞭解,平常和學生接觸的時間也比擬多。本學年,從事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老師主要由班主任來擔當。同時,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增加心理安康教育詢問的時間。

其次,接着轉變觀念,從“以老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室為中心”的舊框框中解脱出來,真正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學用為中心,以全體學生的主動參加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老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和設計者,課堂進程的引導者。本學年,我們努力設計好每一堂心理課,儘量做到以活動為主,以學生的.體驗為主,在心理教育課堂中運用錄像、音樂、探討等多種手段。這樣做的效果就是使每位學生在課堂進程中都有發言的時機,都有參加課堂活動的時機,真正做到全體學生參加,學生在熱情好玩的活動中情感得到體驗,行為得到訓練,同時他們在活動中相互合作,相互溝通,增進了學生間的人際信任和合作觀念,使課堂環境更加融洽,課堂效果更加明顯。

以上的改良使心理安康教育課真正成了學生放鬆身心,完善自我的催化劑,也到達了我們學校開設心理安康教育課的目的。

二、紮實工作,拓寬渠道,促進學生心理安康開展。

1、特地教育與學科滲透相結合。強調學校全員參加全過程,參加心理安康教育培訓,提高廣闊老師實施心理安康教育的水平。在此根底上,各科老師聯繫自己所任教的學科適時、適度、有機滲透心理安康教育內容,使各科都能在造就學生良好的心理素養中發揮踴躍的作用。

2、集體指導與個別疏導相結合。心理安康教育的目標是使全體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養構造,為學生當前生活及將來開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養根底。實施過程中,我們進展屢次心理安康教育講座,定期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集中指導,提高廣闊學生對心理安康重要性的相識,普及心理安康根底學問,教會形成心理安康的根本技能。而特性問題與特別問題須要進展個別輔導,多渠道地為學生供應心理效勞。

效勞形式有:

1、面談。我們對心理輔導室進展了重新佈置,完善了輔導制度,力求為學生創設一個温馨舒適的環境。假如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和困惑,可乾脆到輔導室找教師談心溝通。小屋温馨、舒適的環境,教師細心的傾聽和協助,使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困難時,都會來小屋找知心姐姐談談,不知不覺地小屋成為了學生心靈的港灣。小屋的約見方式是多樣的,有信函預約,有臨時敲門探望的,也有一些是班主任教師指定特約輔導的,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學生都是自願的。輔導教

師會依據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用不同的方法來協助解答,比方有同學相處方面的問題、學習落前方面的問題、與父母相處的問題還有心情問題,輔導教師會先傾聽學生的狀況、然後協助學生分析問題的根源、再採納適當的方法來協助學生、最終教給學生處理問題的技巧。輔導教師都盡力地讓學生能把帶來的苦惱放下再離開。

我們在每週四中午的紅領巾播送站播放《心靈之窗》節目,傳播一些心理國小問,協助學生解答心理疑難,播放學生寵愛的對人生富有啟迪意義的心理故事。節目的時間雖然並不長,但這細細的點點滴滴也足以引起學生心理的觸動和共鳴。同時,我們結合音樂療法,在《心靈之窗》節目中,還有上下午放學時間,有選擇地播放不同療效作用的音樂,讓一個個音符帶着份份陽光暖和學生的心靈。

2、電話輔導。假如學生有某種心理問題,又覺得不便與輔導教師口頭溝通的,就通過“心語熱線”聯繫溝通。

3、個案分析與工作總結相結合。學生特性的差異性、心理問題的多樣性確定開展心理安康教育要重視個案分析與探究,做到因材施教。為此我們建立了一份詢問記錄本和師生的心理檔案。把學生中出現的心理狀況及解決方法剛好記錄整理,分析瞭解各個學生的身心開展狀況,把準教育脈搏,對學生進展心理疏導。

4、學校指導與家長協作相結合。學生生活的環境主要是家庭和學校。學校在實施心理安康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但不行無視家庭因素。據調查,影響孩子心理安康的首要因素是家庭氣氛,不同的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心理安康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如何採納民主型的教

養方式,營造和諧、温馨的家庭氣氛是家庭教育首要問題。家長是孩子最好的心理醫生,學校心理安康教育要贏得實效,必需贏得家長的支持。我們着力修築學校與家庭之間溝通的橋樑,開辦好家長學校,普及心理教育根本學問,溝通先進經歷與做法。不定期召開家長會,共同探討孩子心理安康問題,形成學校、家庭教育合力。

我校的心理安康教育試驗取得了較滿足的效果,學生的心理品質有了提高,情商、智商得到了開發,人際交往面擴大了,社會適應實力增加了,心理障礙消退了;老師也轉變了教育理念,改良了教學方法;學生的家庭建立也得益匪淺。我校在學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上,踩過去的是一行堅決的腳步。新的機遇,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索、新的挑戰,我們將以課改為契機,與時俱進,紮實推動我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的深化開展。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7

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同時,切實有效地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國小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為此,本學期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活動。在活動中經過一系列的瞭解和調查發現,雖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學生僅僅及少數,但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和行為偏差問題隨年齡增長而不斷增長,因此在對校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的同時,還要對症下藥,找出造成國小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已是刻不容緩的了。

在我們對《城市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計劃報告中,曾提出“心語軒”、“焦點對對碰”、“心語日記”、“學校、家庭、社會網絡教育新渠道”這四項活動來切實有效地對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廣大國小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共同的緊迫任務。

1、心語軒通過一個學年,“心語軒”受到了絕大多數學生的喜愛,他們可以無憂慮的'在信箱、留言板中寫下自己的想法,尋求老師們的幫助。學生不會受到任何人的異樣眼光,心中的疑惑也會得到一個較好的答案或是解決方法。“心語軒”讓學生們都願意敞開心扉,走進網絡中來,不畏懼這樣的安全網絡,而是喜愛校園網絡。學生也不會在惡劣的網絡環境中遇到危險。

老師們通過“心語軒”能較準確的抓住學生心理,並解決學生道德教育問題,同時通過不斷教育和引導,增強他們道德判別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們良好的心理品質。美好的、無污染的網絡環境又再一次得到學生們的追捧。

2、焦點對對碰無論是語文課、英語課還是生活中的焦點問題,學生的討論都處在沸點中。錯與對的評判,價值觀的樹立對於國小生來説都是不可能獨立完成的。在開展“焦點對對碰”的活動後,老師不但正確引導了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通過互聯網絡讓學生深入到世界的大環境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網絡互動是安全的、有效的。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教師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中國小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暨基於交互式電子白板學科教學比賽”榮獲三等獎。

3、開博客——心語日記開闢校園博客,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了班級的小主人。學生一個個都興奮不已,為班級的博客添磚加瓦,每個人都摩拳擦掌,想把班級博客開設成全校最好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或者説是趨勢。學生不再留戀網絡那一端的陌生人,不再對充滿刺激的網絡遊戲着迷。而是展開他們充滿想象力的翅膀,給健康、安全的網絡博客增添美麗的羽翼。學生們在大網絡環境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把有利的知識、文化放進博客,讓大家瀏覽。學生在心語日記欄中,寫下對博文的感受、見解,可以説不但增長了他們的知識,還引導他們正確的使用網絡,博客的透明度讓老師時刻了解着學生的心裏動態,也較好的幫助老師管理好班級體,隨時瞭解班級學生的狀況。

4、開闢學校、家庭、社會網絡教育新渠道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了不同年級的家長會。一定程度上,學校、家庭已經密切的聯繫在一起了。在學校老師的幫助下,家長與學生們很好的學習和執行了“網絡安全規則”。老師也定期的與家長溝通,瞭解檢查執行情況。老師、家長的共同攜手,讓學生們安全的、無污染的在網絡中遨遊。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環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凡是有益學生成長的實踐活動,都值得推廣,又可以引導他們進入安全健康的精神家園和快樂大本營。總之,學校、家長、社會都要充分認識所肩負的重任,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倡導文明健康的風氣。專欄和開展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為構建文明、健康的環境,保護廣大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做出應有的貢獻,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成長的空間。

國小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8

學校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裏忽視心理衞生方面的教育,致使許多教師或者沒有充分認識到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性,或者在遇到學生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也更談不上指導家長進行這方面的教育,學校教育的現狀迫切需要開展心理教育。於是我們學校在十五期間申報了大連市級課題《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

為了搞好此項研究,我們查詢了國內外相關的先進理念。在歐美等國家,心理教育是在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發展到相當程度之後才產生的,心理教育被認為是人們對傳統心理諮詢感到不滿足之後,力求改革、提高的產物。

美國不同的州、不同的學校所採用的基本模式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課以活動為主。在活動中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大約有46人,在老師的組織下,分別開展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驗某些心理狀態,以此來改變認知觀念、接受行為訓練、提高心理技能,從而達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香港地區的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模仿了美國的模式。90年代,許多心理諮詢工作者提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體,以預防為主。因此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也出版了。有的是單獨一門課,由班主任來擔任這門課,兩週1課時,一學年16課時,每課時35分鐘。另一種形式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納入到社會課程裏,約佔課程的1/4,由教社會課的老師來擔任。

一、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我們的實驗研究借鑑了上述的模式,以心理健康課程為主渠道,面向全體,以預防為主。

第一,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第二,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第三,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第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第五,個別輔導

第六,小組輔導具體操作途徑如下:

第一,開設以講授為主的有關課程

實驗開始階段,我們開設了心理衞生知識課,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起到了突出得作用。這種方式比較易於為教師所掌握,但從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着的實際問題來説,其作用還是有限的。因為心理輔導的作用不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情緒狀態、轉變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

第二,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

這是在實驗研究的中期我們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列入教學計劃之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以學生活動為主,內容上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班級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

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第一,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積極的影響;第二,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第三,以班級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第四,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只是如何在班級活動會考慮每個學生具體情況,實行個別化對待,則是要認真解決的問題。

我們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模式設計》,由班主任來擔任這門課,在班隊會時間間周1課時,一學年16課時,每課時40分鐘。

教育部於20xx年9月頒佈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條。《綱要》中第7條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國小可以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羣的良好氛圍;國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的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並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諮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教育部對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用文件的方式提出來,也就説這種形式已經固定下來了,因此我們確定“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為我們構建心理輔導活動課模式的指導思想,初步構建了這門課程的模式。在我們的模式中,活動是核心,一切都圍繞活動展開。具體環節:

1、活動設計

搞好活動設計是上好國小心理輔導活動課的關鍵。活動課設計的實質就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和活動目標,確定合適的活動起點與終點,將活動的諸要素有序、優化的安排,形成活動方案。這一方案的優劣將取決於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成敗。因此,老師在上課前一定要在現有的模式下,精心搞好活動設計,這是上好一節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前提和保證。

2、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心理輔導活動課的方向,是它使學生產生明確的.心理定向,知道學什麼和學習要達到的結果。活動目標一定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滿足學生積極的認識和調節行為適應社會發展及個體發展的心理需要。並且,活動目標的設計要做到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考慮活動重點和活動難點。活動重點要緊緊圍繞活動目標確定,要求準確,符合學生的實際,不能牽強。活動的難點要適度,讓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消化,也就是“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摸到”。

3、活動方式

活動方式就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選擇和使用,比如講述法、討論法、角色扮演法、競賽等。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包括教師在活動中的教具準備、學生活動的道具準備、場地準備等。提前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活動環境。

5、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核心模塊。它又可以分成三個小模塊,即,活動的導入、活動的展開、活動的總結。

(1)活動的導入。

根據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選擇情境導入,也可以選擇故事導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選擇其它方式導入。但是,無論選擇何種方式導入,都要確保學生快快樂樂地進入活動情境。

2、活動的展開。可以分步進行。教師可以根據選定的活動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自主的設計若干個活動步驟。在各個步驟中,設計好哪些是學生應該做的,怎樣去做?哪些是教師應該做的,怎樣去做。要注意把更多的活動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活動中唱主角,讓學生通過活動去感知、體驗他們應該得到的東西。教師千萬不要越俎代庖。

3、活動的總結。

它包括活動中的小結、階段性小結和活動結束後的總結。總結仍然要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可説可不説的東西,堅決不説,要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給學生,要啟發學生去説、去總結。教師要當好導演,不要自己去當演員。整個活動過程要注重教與學配合默契,師生互動協調;要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與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過程的宏觀設計與實施步驟的設計層次要清楚,內在聯繫要緊密。

“以遊戲和活動為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關鍵,不是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答案”,而是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手段啟發學生感知、領悟,實現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關於價值觀與人的情緒行為關係的教學。老師首先讓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當你遇到很難克服的困難時,你會怎麼想?”全班同學都要説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種各樣,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第二步,教師提出積極和消極的典型想法讓學生思考、分析,各種不同想法的後果是什麼。經過分析、討論後,學生總結領悟到:價值觀決定人的情緒和行為,因此要不斷確立合理的價值觀。這樣每個學生就會在這種親身的體驗中自覺地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第三,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這一途徑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輔導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的其他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的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但是心理輔導有自身的目標和內容,有時心理輔導被班級、團隊的日常活動所代替而喪失自己的特色。

第四,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輔導

學習輔導是心理輔導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結合學科教學來進行的。

學習是學生的主導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都產生於學習過程中,理應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滿意地解決。各科教材中藴含有不少適用於心理輔導的內容素材,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出現在有利於實施心理輔導的教育情境。我們的實驗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細心挖掘、善加利用,收到了心理輔導的實效。

第五,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我們設有心理諮詢室,學生可以與心理諮詢教師進行面對面的個別交談,還可以電話諮詢、信函諮詢等。比如大隊部開展的"程老師信箱"活動,就是信函諮詢的一種形式。無論哪種諮詢方式,我們的老師都注重客觀地分析問題的性質與成因,依據診斷的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第六,小組輔導

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輔導方式。有的實驗班級在開展心理輔導時以班級為管理單位,但輔導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小組。小組由學生自願結合形成,推舉熱心於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同時組織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一條重要途徑。

二、我們的收穫

通過三年的實踐研究,我們覺得有很大的收穫。

(1)從教學過程的本質分析

心理輔導活動課着眼於培養和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基本的、必須的素質和能力。它不以傳授心理學學科理論,豐富學生知識為主要目的,而是以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避免或矯正心理問題為主要目的。通過教師的輔導,不僅傳授基本的心理知識,更主要的是為學生的人格發展提供經驗,從而使他們更好地做人、更科學地學習、更幸福地生活。可見,這與傳統的知識傳授課着眼於知識與能力的發展目標是不同的。80年代,冷冉提出了情知教學的問題,明確地將發掘學生的情感潛能及發展學生的情感因素置於和認知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呼籲“應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心理輔導活動課正彌補了傳統認知教學在這一點上之不足。

(2)從學生的學習方式分析

心理輔導活動課的內容的選擇沒有拘泥於某一學科的體系及全部內容,而是根據有用的原則,以綜合性的學習方法、情緒控制和調節、職業選擇等為主體,重在學生親身參與的體驗性學習。它把學生作為輔導活動整個過程的中心,形式多種多樣,重視學生的自身力量和價值,所關注的是學生潛在能力的發揚和自我發展。這與一般學科課程也有很大差別。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以遊戲和活動為主的操作模式,通過對教師教學角色的定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通過教學內容教學環境諸因素的整合,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我們的困惑

同時雖然此項課題研究已告一段落,然而感覺需要研究的問題似乎越來越多了,針對我們目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況,我有以下的一些想法。

1、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科學化。

科學的是指追求客觀事實、講究方法合理。當前學生心裏壓力最大的是考試焦慮和人際關係問題,我們在對學生進行人際關係的調查測試中,要求回答“你感覺老師對你的態度如何”時,有的學生會選擇“很差”,而做出這種選擇只是因為老師剛剛批評了他(她),國小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感受到問題的程度如何把握。我們的調查測試問題也不一定科學合理,只是借鑑別人的經驗。所以我們認為首先要注意心理訓練材料的科學性;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隨時調整訓練的目標;再次對學生評價要客觀,評價的方法、手段要科學。

2、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規範化。

無論是心理輔導到活動課,還是學生的心理檔案、心理諮詢室的建立、諮詢員的培訓、心理健康教師的培訓等,都要規範,統一標準,統一要求。

3、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系統化。

我們的實驗研究雖然貫穿於國小一至六年級,把心理教育納入正式活動課程,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開展心理素質的培養和教育,有了一定的體系。但是我們還應該考慮中小銜接的問題,這樣有利於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4、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整體化。

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僅是心理老師的事,還是整個學校、家庭、社會的事。因此,首先每一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們學校“十一五”期間準備繼續進行“教學活動中應注意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其次為了解決學生教育中的5+2≤0的現象,我們還要重視對家長的培訓教育。最近開發區對這方面比較重視,在部分學校對家長進行了“知心姐姐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對班主任教師進行家長學校的培訓等,我們還需要社會的參與。

5、開展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注重對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

在我們的研究中發現,很多教師的心理處在亞健康狀態,而教師的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定影響,因此,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就要從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入手。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加強對相關教師隊伍的建設,迫切需要得到專家的引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