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班主任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2.66W

教師應當是心理醫生”是現代教育對教師的新要求。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的傳遞者,也應當是學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作為一名心理保健工作者,也許不是一個班主任的主要任務,然而作為一班之“主”的班主任,能否以科學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因勢利導地促進各種類型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對教育工作成敗有決定性的作用。

有關班主任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總結

  一、瞭解當前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經過長期觀察,筆者認為當前中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情緒方面的極不穩定,喜怒無常。當其情緒喜悦時,學習積極性高漲,與別人相處和諧;當其情緒煩躁憂鬱時,學習積極性低落,與別人難以友好相處,甚至出現逃學、打架、鬥毆等現象。

2、意志方面一般為憂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當其情感衝動時,自制力較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當外界誘因強烈時,容易動搖。當學習中碰到困難,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表現為悲觀、失望,甚至退縮,意志崩潰,破罐子破摔。

這些主要的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儘管十分複雜,但由於中學生心理的可變性與可塑性、過渡性與動盪性等特點,因此只要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加以正確地引導、扶持、幫助和教育,這些學生所謂心理問題是能夠得以糾正與調整的。

  二、對症下藥,開展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良好的集體活動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課堂,它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消除心理障礙,相互溝通,它能使師生在互動中產生潛伏的積極影響,同時它還有利於教師在活動中教學論文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其一,針對一部分學生缺乏恆心、毅力、對學習存在惰性,從而使他們智力因素受到極大束縛的特點,我開展了“學習為了什麼”、“磨礪堅強的意志”等主題班會,(班主任)幫助學生制定了不良學習習慣治療卡,制定了系列監督機制,並配合“學習競爭夥伴”、“進步之星”,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使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在活動中,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起到動力、定向、引導、維持、調節、控制和強化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習兩極分化的局面。

其二、針對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點,我又先後開展了“九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尋找、發現本班的故事,讓每個學生共同創作班歌,唱班歌,共同參與班級公約的'撰寫與討論,讓學生與兄弟班開展辯論賽、拔河比賽、籃球賽等,在活動中,學生開始變得熱情,開始團結,開始互相關心幫助,整個班集體開始形式較強的凝聚力。

其三、筆談——開啟學生心理的一把鑰匙。我發現,要想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要想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筆談比個面談更加行之有效(特別對於一部分特殊生而言)。

筆者在開學伊始就讓每個學生製作一本“交心本”,要求字數、內容不限,一週與我交流一次,剛開始學生並不習慣,東搬西湊或詞不達意,漸漸地,學生敢説悄悄話,知心話了,每次與他們的交流都是一種心靈的對話。

筆者曾經有這麼一個女學生,成績優異,能力強,卻過於要強,要斤斤計較,一次在“交心本”中她談到自己競選班長落選後頗多微辭的看法,我隨即也在交心本中寫了一封誠懇的回信,其中信的末尾我是這麼寫的“一個人衡量能力的大小不在於職位的高低,只有輸得起的人才可能贏得真正的人生,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然而與年齡不相稱的衡量得失實在是最大的悲哀。”此後這個女學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愛計較的毛病也收劍了不少。

再有一個男生曾經為自己迷戀某個女生而陷入矛盾和痛苦中,我也給他回了一段話:“欣賞別人人的同時,不是要你忘了自我。與其匆匆涉入愛河,不如靜靜等待成長,幹任何事都要有一個高的起點,愛情也一樣。我始終相信,當你事業成功的時侯,幸福就會來臨。”事後我又反覆與該生進行了交流,最後該生終於平穩地渡過那個悸動的階段。

總的來説,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若想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嚴格意義上,必須配合一定的心理健康課程與學校專門的心理諮詢措施,但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來開展工作,又是必要和有效的。當然以上僅是筆者的一些粗淺探討,那麼如何在二者間尋找更加有效和完美的切入點,需要我們德育工作全體同仁繼續探討和實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