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三年工作總結

來源:文萃谷 1.84W

三年前的今天,我從北師大畢業回到我的家鄉——鄭州。一個星期之後,正式去現在的單位報到。還記得第一件事是幫助高二的政治組老師在網上改期末考試的卷子。這一幕還歷歷在目,轉眼間,居然都三年了,我帶的第一屆學生也已經畢業了。三年的教師生涯已悄然而過,大學聯考成績也塵埃落定,我重新經歷的“高三”也在這收穫的夏天結束。回首三年來走過的路,雖然很艱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樂、是成熟。

教育教學三年工作總結

終於有時間坐下來靜下心好好反思一下了。現在我要反思自己的教訓,以促進自己的成長。

 教訓一:多做事,少抱怨。

剛入職之初的新人,往往在工作上力不從心,什麼都要從頭開始學習。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師傅帶自己。我就有幸遇到了一位好師傅。段老師不但在教育教學上悉心指導,在生活上、人際交往中也經常對我進行提醒、引導,讓我儘快褪去學生的稚氣和嬌氣,成長為成熟幹練的合格老師,也少走了一些彎路。

剛開始工作,我的活比較多。除了要教六個班的課,還要擔任宏志班的生活班主任,除此之外,還在課餘時間兼職給學校寫通訊稿。每天就是在備課,上課。一週18節課,四百多本作業要改,還有四個晚上的晚自習,以及週六週日的在校值班。可以説,我每天都在學校裏面忙碌着,經常是一個月才回一次家。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課備的不夠好,給學生講的東西不夠完美。這種感覺一直鞭策着我,我告訴自己要儘快地學習,真正的做一個好老師,除了教授給學生知識外,儘可能地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去影響學生。

工作之餘,有時候我也會有一些想法,為什麼我的活最多呢?為什麼我不能清閒一點呢?慢慢地會有一些抱怨。後來多看了一些教育類書籍,尤其是一些名師的案例和事蹟,知道抱怨是最沒用的,對自己只有壞處。輕則消極怠工,重則流言四起,讓領導輕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我很快地調整了自己的狀態和情緒,重新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古人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自己的活多是因為能者多勞,清閒那是留給死人的。有一個職場小寓言叫《驢是怎麼死的》,它告訴我們抱怨的後果就是死路一條。雖然有點偏激,但是足以説明,年輕人,還是要多一點正能量為好,多做事,少抱怨,吃虧是福,這是真理呀!

教訓二:多研究,少生氣

教學之初,我經常因為學生的`一點小事而生氣。學生不交作業我生氣,學生上課不聽講我生氣,學生對老師不禮貌我生氣,女學生化粧打扮我也生氣……後來我發現,生氣,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我最應該做的是研究學生不當行為的背後的深層原因。在氣頭上的時候,告訴自己多問一個“為什麼”,平靜下來三秒鐘。然後好好琢麼研究,就不會生氣了。跟學生髮生正面衝突,老師什麼便宜也得不到,而且起不到任何的教育效果。動輒請家長,送政教處,學生也只會認為老師黔驢技窮。控制學生很容易,可是,控制不是教育。

在學生管理方面,我認為這是任何老師都要面對並且要認真研究的課題。一個老師上好課的最基本前提,是能夠很好地組織教學,維持課堂紀律。再高點的要求,就是面對突發狀況,能夠隨機應變,很妥善地處理。那麼這種教育機智從哪裏來?教育智慧如何培養?這需要一種在經驗之上的研究,總結出教育規律,下次面對類似的問題,就有章可循了。如果有了很多教育經驗,而不去研究背後的原因,那麼每次管理都是簡單粗暴,沒有藝術性、規律性可言,這樣的老師是難以成長的。正如學生的學習,如果做了很多題目,卻不總結這類題目的規律,那麼學習是件事倍功半的苦差事。

教訓三:多反思,少迷惘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聖人的智慧最是經典。所謂教學相長,教學也是一種學習,而且是一種勢在必行的學習。如果一個有十年教學經驗的老師沒有成長,那麼很可能是他把一年的教學經驗重複了十年。一個優秀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十年的教學,經驗肯定是有的,但是之所以不成長,是因為沒有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教訓,就沒有前進的目標和動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