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習俗敍事作文300字

來源:文萃谷 1.1W

  篇一

端午節的習俗敍事作文300字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聽到這首兒歌,就想起了小時候過端午節時熱鬧的場面。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賽龍舟不為了撈救屈原。把粽子投進江裏,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經過很長時間的演變,往江裏投粽子漸漸變成了農曆五月初五這天吃粽子。

端午又稱重五,所以許多習俗和“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紅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時,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喝雄黃酒。

啊,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篇二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瑞陽節、重五節。據説端午節的由來和屈原有關。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富國強兵,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懷王趕出都城,流放到異地他鄉。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頭,跳進了泊羅江。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悲痛欲絕。紛紛來到泊羅江邊打撈屈原的屍體。漁夫們划着船在江上來回尋找,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還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希望蛟龍水獸喝了以後暈倒,就不會去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怕蛟龍把飯糰吃掉,就用楝樹葉包上飯,外面纏上彩線,變成粽子丟進江裏。

從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篇三

春節來了,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的春節風俗。我們東北的風俗就由我來介紹一下吧。

春節的時候,我們東北不會忘記的一件事就是在家裏和麪包餃子,這時候,家裏人會想出許多的辦法來讓家裏人幸福,好運。比如説有些人會把一個紅棗放進餃子皮讓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運。還有一些人把一個杏子放進了餃子皮讓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對了,東北還有一些人玩一種東西來慶祝新年,那就是紅紅的鞭炮。吃完熱乎乎的餃子就會來放鞭炮,人們把鞭炮立在雪堆上點燃了就馬上跑去遠處看。“砰!砰!砰!”鞭炮炸開一團火焰出了來,代表着紅紅火火。

這就是東北的風俗。

  篇四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粽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就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粽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濕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説:“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嘢,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説:“小心一點”。説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就説:“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就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粽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粽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粽子都不如家鄉粽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粽子,覺得它根本就不是什麼粽子嘛,哪裏有家鄉粽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粽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篇五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説,它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儘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為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頭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為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為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變成盛着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粽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

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