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情為題的作文三篇

來源:文萃谷 5.41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鄉情為題的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鄉情為題的作文三篇

鄉情為題的作文 篇1

追逐着記憶的星河,彈撥那一顆顆記憶沙粒,對故鄉的思緒如潮水般由遠漸近。

——題記

炫麗的湖光山色

想起我的家鄉——宮前,那裏的景色是給人多麼豐厚的精神享受啊!平靜的湖水泛起微微波紋,低空飛行的白鷺不時伸出只腳劃過湖面,給平淡的水波加以點綴。湖邊岸上,金黃的稻子搖擺不定,似陶醉,又似歡笑……

誘人的美味

走在街上,欣賞着路邊新鮮的玩意兒,與人們互相肩碰肩,總能有股味兒把你吸引了去,那便是名聲遠揚的“宮前燒餅”。

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手捏麪糰,另一手抓起香葱與黴乾菜就往上灑。緊接着一個嫻熟的“翻餅”動作,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倒上肉粒,做包子似的把餅給做好了。最後,他抓起餅往烤爐內壁一貼,總算是完工了。

幾分鐘後,香氣撲鼻的“宮前燒餅”做好了,圓鼓鼓,脹騰騰的,表面一層油亮油亮的,帶着點焦紅。咬上一口,油汁溢出,流入你的舌間,滋潤你的味蕾,讓你的每個味覺神經都為之振奮,使你忍不住“再來一盒”。

我愛家鄉的美食!

熱鬧的龍燈

每逢春節,龍燈背得最帶勁,迎得最熱鬧的要數我的家鄉了。兩百多節的大板龍由四百多個大漢來背,色彩斑斕的龍頭在空中霸氣地左右“尋視”,每到一個路口,漢子們都會操起胳膊用力拉,左邊右邊,把龍帶“活”了。與此同時,家家户户都放炮,長條的,連炸的,直響的,全都一股腦兒點燃放了出去。夾雜着人們的歡呼與吶喊,把熱情推向了高潮,把氣氛推向了極致。它們歌誦出了我的熱情,也唱出了我的心聲!

宮前的美是獨特的,不帶一絲雜質的美,它濃縮了人們的熱情,裝點了我對它的毫無保留的熱愛!

鄉情為題的作文 篇2

  清明前夕,回了趟鄉下老家。適逢家兄家嫂皆不在家,他們到鄰村打工去了。據説,是因為工夫太緊,請不了假,沒辦法,只能由我這個常年在外的為父母掃墓了。

不常回家,見到鄉親們感到特別親切,鄉親們見到我也特別高興。在完成禮儀即將返城的時候,不少人來送我,有的還拿着土雞蛋和炒花生,讓我的心裏十分温暖。

第一個來送我的是元媽。我們地方上這樣在姓氏或名字的後面加一個“媽”字稱呼的,表明她是奶奶輩。元媽過去跟我們是鄰居,兩家共堂屋。並不是她的房屋發生了變化,而是我家的常住地點有過變遷。後來靠元媽的那一間半屋分給了家兄,家兄拆除重建,他便跟元媽成鄰居了。我很小的.時候就熟悉元媽,清楚地記得,她經常同我母親邊做事邊拉家常。她身上有狐臭,而且氣味很濃。生活中一般人都討厭狐臭,不知道為什麼,我卻不排斥這種人體氣味,反倒覺得像一股濃濃的奶香。元媽的年紀比我母親要輕,但也輕不了太多,她依然健在,而我母親卻在地下長眠達十三年了。她待我向來不錯,我一回家,她便要與我談起昔日跟母親的交情,令人親切,也令人倍加思念母親。元媽的現任老伴桃公是三十多年前鄉政府一艘貨輪的駕駛員,在一次駕船去益陽送貨的路途發生了事故,被船的纜繩勒去了一隻腳掌,此後他靠假肢行走,一瘸一拐,就難免的了。幾年前,桃公因老年生活保障問題,曾來縣城找過我,我帶他找過相關領導,但終究效果不佳。但我幫他們跑腿的一份情他們卻記住了,且時時念叨着。這次回鄉,元媽送給了我一包土雞蛋和一包炒花生。自己母雞下的蛋數量有限,能讓你一同分享,已經是很客氣的了。

緊接着,元媽的兩個侄媳婦谷山嫂和又堂嫂也來了,她們分別拿着土雞蛋和乾紅辣椒。她們的輩份比我高,屬於嬸嬸輩,但血緣關係一旦出了五代,輩份就容易亂,所以我也就跟着旁人叫她們“嫂嫂”了。谷山嫂的小兒媳是岳陽人,因為跨行政區聯姻,結婚時需要雙方的綜治和計劃生育證明,為此我利用自己住縣城的便利,幫她出過面、辦過事。其實這不過是舉手之勞,卻讓她記憶在心。又堂嫂只搭過我一回便車。那時父親還在,一次我坐朋友的車回家看望他老人家,返城時,正好遇上又堂嫂要到縣婦幼保健院為她的外孫看病,理所當然就捎上了她,我中途下車,請朋友直接將她送到了醫院。這也讓她記着,再次來縣城時,她給我帶了好多農家罈子菜,可惜沒有找着我,害得她只好又帶了回去。

聽説我回來了,孩提時的夥伴輝龍就立即趕了過來,並給我送來了幾斤早晨從資水河裏撈上來的魚。這種魚味道很鮮美,市場上一般是買不到的,往往是魚還沒有出網,要買的人就等在岸邊了,或者已提前幾天預約了,很俏的。但他對我説:今後只要你想吃魚,我就優先滿足你。我聽了很是感動。這少時結交的朋友,總凝聚着一種別樣的原生態情感。

鬆良是我的國小同學,幾年前從珠海回到家鄉,在羣眾的擁戴下當上了村支書,為村上修公路、改電網、接通自來水,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羣眾很滿意。他是村支書,我們的聯繫稍多一些,這次回家我本沒有打算驚動他,但我為父母掃墓時的鞭炮聲卻驚動了他,他打電話給正在墳山裏忙碌的我,説我忙完後一定要到他家去喝鐵觀音,最好是吃了中飯後再走。

我因有事急着返回,沒有去鬆良家,只在他家門前停了一下車,寥寥幾句打了聲招呼就匆匆忙忙走了。但他的那一番盛情卻被我帶進了城裏,細細品味。

大約有六七年時間了,我每年極少回鄉下老家。説實話,父母親去世後,用我們鄉里的話來講,是家裏的“總蔸根”(核心)沒有了,經常回去已沒了多大的實際意義,不過是平添一些冷清而已,因此我基本上只在每年清明掃墓時回老家一趟。但鄉親們如此熱情厚道,又讓我覺得還是應當常回家看看的。因為,那裏是我的根,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忘了根。

鄉情為題的作文 篇3

每當去遠處遊玩時,最難忘的就是我那充滿和氣、充滿温馨而親充滿,而且充滿愛的“小世界。”充滿和氣。

在我的家鄉,每個人都有一副好心腸,愛幫助他人,尤以“我的大伯”為代表。“哎呀!”一聲聽到,準是誰家發生什麼事了,可偏偏大伯來了,馬上跑過去,説:“怎麼了?”“哎呦,我不小心從凳子上摔了下來,屁股都快甩開了花兒了。”哎呦呦,那麼疼的話,我們去附近小診所看看吧。“隨後,大伯攙扶着他慢慢走向橋診所。要説,大伯也真有點,幾乎每次都趕上這“好事”。他對人和藹可親,從公佈太斤斤計較。

充滿温馨。

家家户户都有好幾口人,每天在一起,總是其樂融融。比如説:我家有弟弟,姐姐與父母和我。我們開始對父母恭恭敬敬,不再像平常似的玩鬧了。爸爸給媽媽夾了她喜歡吃的菜,媽媽有回敬了爸爸一個。爸爸媽媽的眼睛對視着,似乎在説什麼。在飯桌上的爸爸媽媽才是真實的。我最使喚這樣的他們,這樣,我們就不能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了

充滿愛。

要説到“愛”在我的家鄉既有小愛又有大愛。小愛可以小到對大街上一隻流浪貓、流浪狗的事情上。大愛就大到村裏人為不相識的人而奮不顧身。

在我不經意的時候看見大街上有一個小女孩餵養一個“不知身世”的小貓,我當時很有感觸,連一個比我少4、5歲的女孩都可以做到這樣,我有什麼理由袖手旁觀。於是,我過去,對小女孩説:“來,把小貓給我吧,我帶她回家。”“你……”我知道她要説什麼,點點頭便走了。

在馬路上每人被車撞而需緊急輸血,村裏人奮不顧身的向前走去,“我輸血給他。”“這血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輸的,血型要相配,要想輸血,要先去驗血型。”醫生説。“我也去”“我也去……村裏人都很激動。

世上有大愛、小愛,有和平、戰爭,有温馨與吵鬧。而在我的家鄉有大愛、小愛、和平與温馨,沒有戰爭與吵鬧。

走到哪裏,我都難忘鄉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