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集錦15篇)

來源:文萃谷 2.78W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集錦15篇)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1

寒假裏,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叫《我的叔叔于勒》,它的作者是莫泊桑。讀完後,我有許多深刻的感受。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一家人生活很苦,但父親知道他的一個兄弟—于勒在美國致富了,而且“我”的二姐也要結婚了。在二姐結婚前,“我”的全家去一個島上旅行。在去小島的船上,有一個賣牡蠣的人。許多人都買了,父親帶着姊姊去吃牡蠣。父親走向他的攤前,無意中發現他是于勒。父親向船長打聽情況,進一步證實了那個賣牡蠣的人就是自己的親弟弟—于勒。因為他的頭髮亂糟糟的,身上髒兮兮的。他還很貧窮、一無所有、處境落魄,父母親怕他連累自己,所以父母親和姊姊們都避的遠遠的,不願意理他。

我覺得,文章中的那個賣牡蠣的人雖然衣着不得體,但是他做的牡蠣卻非常美味。我覺得雖然他可能很窮,但是他願意把牡蠣做的很美味,還物美價廉。

但是,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像于勒叔叔一樣,很貧窮,很苦。但是地位稍稍優越一點的人,稍稍有錢的人卻看不起他們。為什麼?因為他們嫌窮人髒,窮人沒錢,就唾棄他們。人是需要幫助的,為什麼那些瞧不起窮人的人不好好想一想:你們就沒有過過窮苦的日子?

我們應該努力工作,改善我們的生活。

我們更不應該瞧不起那些窮人,應該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幫助他們,只有這樣,世界才會變成一個友好的世界。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2

假如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欣喜若狂,歡呼雀躍,他們眼望着于勒,仔細觀察他的容貌,從上往下打量了一番,然後急忙跑去,和船長了解這個百萬富翁的底細。他們客氣地與船長搭話,一面恭維,一面打聽他的事業和家庭背景。船長面帶微笑説:“他從前是一個法國老流氓,被帶到美洲去,闊綽了一段時間,成了一個百萬富翁,他可真是一個賺錢能手。據説,這次他回來是看望自己的親戚,他的名字叫于勒……”還沒等船長把話説完,他們便飛奔過去,抱住了那位百萬富翁。于勒一下愣了,隨後大聲説:“誰呀?”“我是你的哥哥呀!”于勒回過頭,望着哥哥的臉,一下緊緊擁抱在一起,痛哭了起來。旁人感到非常驚訝,紛紛把目光投向他們,心想:“一個富翁,怎麼會有這麼貧窮的哥哥呢?”可事實就是這樣啊!

菲利普夫婦從哲爾賽島回來以後,有了哥哥百萬富翁的幫助,在哈佛爾買了一幢別墅,把以前的舊房子賣了,一家人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3

這個周,我們學習了莫泊桑的著名短篇小説 《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部很好的小説,看了以後也會給人很大的回味。這篇小説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但是它卻是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主要是因為于勒是這篇小説線索,而對菲利普夫婦的刻畫也是通過對於勒的態度。

我覺得文中的菲利普夫婦真的是很勢利眼,一開始於勒很窮的時候,就叫他壞蛋,流氓,在於勒有錢了之後又變成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正直的于勒。當在船上看見了變成窮光蛋的于勒,又罵他是討飯的,那個人和流氓。他們夫婦的種種舉動真的很讓人噁心。人家是富翁時,又是正直,又是有良心,變成窮光蛋後就是流氓,討飯的,再説于勒並不是在討飯,而是在靠自己的雙手掙錢,我説你長沒長眼睛啊?更有意思的是一個人看見自己的親弟弟都不認,他能冷血到什麼地步,他還是人嗎?連動物都知道保護自己的家人,而菲利普夫婦看見了于勒,不但不去認于勒,反而走開。而且從文章中也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是多麼的冷血,無情,六親不認而且愛慕虛榮。

我敢説如果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看見的是一個大富翁,他們一定去討好於勒,肯定馬上和于勒相認,而不是走開。這表現了菲利普夫婦極度的貪婪和愛慕虛榮。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4

開始讀《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時,是在一張試卷上,那是隻選一半的文章,讀來讀去,有點不瞭解在説什麼,之後看到完整的文章後,噢!瞭解啦。

讀後瞭解于勒是一個敗家子,是全家的恐怖,以往是個花花公子,把家裏的錢用光了,還佔用“我”父親的那一半。之後學信來説自我發財了,要到別國旅遊。可能很久不會寫信來了,於是于勒變成了全家人的期望,再之後全家人要去旅遊,在一艘船上看到于勒,衣服襤褸,那是隻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之後,父母都不敢認他,又怕他連累我們。

我悟到了,在當時的社會裏無論是親人還是陌生人之間都會有層隔膜。于勒以往是個令人唾棄的人、可之後又成了全家的期望。父母就為他的歸來有上千種計劃,很期望他回來很想他。可是,他們並不明白,于勒已經破產了是個窮光蛋了。

如果他們明白的話,就不會在想你回來了,事實果然如此。當他們明白于勒是個窮水手時,都沒有去認他。還在身後咒罵,連"我"給十個銅子的錢給乞丐都不應當給他。誰都喜歡往上爬,能跟有勢力的人在一齊。菲利浦夫婦在那裏很明顯的表現了菲利浦夫婦他們是怎樣的一種人:追求錢財,不喜歡別人拖累他們的人。

就像現代社會,還是會有人追求名利,金錢,地位。這種事是很常見的,在全世界各地,都會上演同樣的故事。莫泊桑只是用他的筆來陳述一個上演從古至今的古事,這是件常見而又平凡的事了。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5

古今中外,人與人的關係都是一種社會關係。它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

在今天我讀了《我的叔叔于勒》這篇課文,我的感觸頗深。

此文主要説了作者的一家人和他的叔叔之間所發生的事情,由於于勒的一封信致使作者一家人認為只要于勒一回來,他們家的好日子就來了,而他們的女兒卻也是因為相信于勒會回來才會嫁到一個稍微富裕的家裏,可是當他們看見於勒在像一個乞丐似的在賣牡蠣時,卻另想遠離他。

這篇課文充分的體現了人們的勢力,這使我想到了一句話:“有錢能使鬼推磨”。有時我會常常想:“錢真的是萬能的嗎?”

這件事使我想到了一件往事,卻同時,也是一件再平凡不過的事了。

一天,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不一會,就看見一位老爺爺佝僂着身體,手裏杵着一根木棒。另一隻手拿着一個碗。這位老爺爺正在向過往的路人要錢,可是,又有幾個會給呢?這時,有一位漂亮阿姨走了過來。老爺爺呢,就向那位漂亮阿姨走了過去,結果呢,不怎麼出人意料,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漂亮阿姨不但沒有給錢,走了之後,還從包裏拿了一張紙輕輕地擦拭着剛才老爺爺不經意間碰到的衣角。過往的行人看見這個舉動,多半是搖了搖頭。

世界上的好人怎麼會這麼少呢?可能都還有大熊貓多吧。這是為什麼呢?我常常會獨自思考這個問題。

我現在只要好好長大,然後成為一位好人,有能力幫助別人,不止是自己認識的人,還有不認識的人。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6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500字讀了這篇莫泊桑寫的短文小説《我的叔叔于勒》,我感受深刻。

在這篇小説中,在聽説叔叔于勒有了錢,我們全家都盼望他早日回來,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和奢華的生活。

可在一次旅行中,當“我們”全家乘船旅遊時見到了他,他並沒發財,而是又老又窮苦的在船上當一個賣牡蠣水手時,“母親”和“父親”卻像看見瘟神一樣儘量躲開他,為什麼呢?我想時因為他沒錢的樣子,還又老又窮,怕他纏這我們,換個角度想想,難道于勒真的沒認出自己的哥哥和侄子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他認出來了,可他知道自己以前犯下許多錯,不好意思和他們相認。

再想想,為什麼于勒沒有會自己的家鄉呢?答案從船長口中得知:“據説他再哈佛爾還有親屬,不過他不願意回到他們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錢......”這樣説來,他最起碼也知道了要自力更生,而“我的母親”卻看他現在沒錢,怕他回來吃我們,這説明了“我的母親”是個見錢眼開的市井婦女,而“我的父親”也和“母親”一樣的“見利忘義”,他們認定“我的叔叔”這輩子沒出息了。

如果我是他們,我就會和他相認,畢竟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永不磨滅的。

我們身邊也有人做了錯事,但不知道去彌補,就像我班的施健安,他把我媽媽給我新買的鉛筆盒弄壞了,説賠,可到現在也沒賠給我,真希望他也看看《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7

“古今中外,人與人的關係都是一種社會,反映出一個時代,一個社會的倫理道德和價值取向”《我的叔叔于勒》這篇小説引導我走路18世紀法國社會,感受世態人情。

這篇小説是由法國“短篇小説之父”莫泊桑所著,以一個涉世未深,富有同情心,天真單純的孩子的視線玉樹全家人對於勒曾經行為不正糟蹋錢的恐懼在於勒來信説他賺了錢,並能夠賠償父親時轉換成全家人在他人面前炫耀的資本,成了全家人翹首歸盼的“親人”,後再無人傾摧的二姐出嫁後去哲爾賽島遊玩,遇到窮困潦倒的娛樂近極度恐慌,害怕相認,揭示了菲利普夫婦與于勒建立在金錢上的親情和菲利普夫婦愛慕虛容的醜惡面目。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錢,但是金錢不是萬能的。如果人們都一味追求金錢而淡然了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友好關係,那麼將會失去更珍貴的財富——親情!不能因金錢而丟失了世間最美好的親情。親情是無價的它不能用任何東西來換取,我們應該為擁有他,而慶幸,應珍惜她的所在!

親情,是成長路途上的一盞燈,照亮前進的道路;親情,漫漫嚴冬的一把火,驅除心裏的寒冷;親情,是燦爛的陽光,祛除心底的陰霾。

親情無價,金錢無法購買親情。黃金閃閃,難換一份温暖的關懷;黃金閃閃難換一份親切的問候;黃金閃閃,難換一種濃濃深情。

親情永遠高於金錢!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8

在小説中,作家以辛辣的笑觸諷刺了菲利普夫婦的貪婪吝嗇,嫌貧愛富。當於勒花光自己應得遺產並大大戰勝了菲利普應得的`那部分時,他們視之為“混蛋”、“無賴”;當於勒被迫出走,在海外賺了點錢時人們立即對於勒寄以厚望,甚至每個星期天都去海灘等候于勒回來,為的是從他那裏得到甜頭。

但當發現于勒不僅僅沒成為富翁,反而淪落為賣牡蠣的小販時,菲利普夫婦的市儈面目便暴露無遺,連善良的約瑟夫出於同情多給於勒十個銅子也要遭到克拉麗絲的斥罵:“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流氓!”最後,他們悄悄地離開于勒而去。

這面鏡子照得多麼清晰透徹啊!它照出了菲利普夫婦卑鄙的靈魂,更照出了資本主義的“廬山真面目”。走過一個世紀,當今資本主義社會的狀況究竟如何呢?我聽説過這樣一件事:在美國個小孩拾了一萬美元鉅額,把它交還了失主。

但他不僅僅沒有受到社會的讚揚,反而被稱為“最傻的人”,理由是拾到的錢就應歸自己,不就應交還失主。這簡直太荒。唐了!然而這事實!這充分説明,“人不為已,天誅地滅”、“金錢至上”是資本主義社會天經地義的準則。“老”資本主義也好,“新”資本主義也罷,無一例外。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9

讀一本好書就像結交一個知識淵博的好朋友,孤獨的時候是它讓我感到充實,迷茫的時候,是它指引我前進的方向標,悲觀的時候,是它讓我住心信倍增!

《我的叔叔于勒》這篇佳作講述了幾個不同的故事,有《項鍊》《西蒙的爸爸》《傘》……它表達出了對舊世紀的殘暴而痛惜,告訴人們一定要展現出自己的人生價值,不然你一文不值,上等人下等人總會略勝一籌,也表現出了現買社會的殘酷,不然,你每天都會受到高層人的侮辱和欺負,這是讓人發人深省的。

就拿《西蒙的爸爸》這篇文章來説吧!本文講述了一個小孩子叫西蒙,因為爸爸媽媽離婚的原因,所以天天跟媽媽一起生活,剛上一年級的第一天,大家看到了他,並知道西蒙沒有爸爸,就拿這個笑柄嘲笑別人,跟本不顧別人一絲的感受,再加上家裏貧苦的原因,使同學們跟本瞧不起他,説他是野孩子,他對此非常傷心,可謂是悲憤交加,傷痛欲絕,一個叫羅伯特的人根據自己的觀察,對西蒙疼愛有加,她們對此很感動,然後他們三個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從此,西蒙在也不被同學們瞧不起了,就是因為貧苦與沒爸爸的原因,他被人瞧不起。

所以,現學們,在生活與學習中,一定要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潛力,讓自己的潛力發光發亮,綻放輝煌。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10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説的是:他本是一個“花花公子”,後被送到美洲去,後來他發財了,我們便盼望他回家,可是卻在遊船上遇上,他落魄了,全家人不理睬。

這篇小説雖看似平常,但卻充分説明了當時人們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小説情節波瀾起伏,張馳有致,讓人回味無窮。

小説人物刻畫生動,語言雖然樸實,卻句句充滿了嘲諷。“浪子回頭”本來應該實一件好事,可卻在本文中顯得如此“恐怖”。俗話説:“浪子回頭,金不換。”可是文中卻真切大的寫出了人類因金錢而不認親觸目驚心的慘相。但作者卻“我”的一雙青清純的眼睛;真實的攝入了19世紀法國社會的世態人情,讀來讓認感到真切生動而又悲涼。

作者結尾很令人尋味,他不僅寫出了小説的結局,也簡介批評了當時的世態。小説雖通俗易懂,作者以這小小故事,揭露當時世態,讓我敬佩,也由此讓我感到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中國,也許就會是另一種結局。

其實我覺得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只是一家人快快樂樂的生活罷了,錢沒了可以掙,如果家人沒了,就再也不會有了。可是我們卻總是一直固執的認為只有掙夠了錢才能使家人幸福,可什麼時候才算是掙夠了呢?要知到慾望是永遠不止境的,也許只有在失去時,我們才會有一絲察覺,也許有人會深感慚愧,有人會立即醒悟,也許有人會毫不在意……要知到金錢、權利只不過是過眼雲煙,也許這些現在是你的,可是可能下一秒就是別人的了,親愛的朋友們,醒來吧!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11

讀了課文《我的叔叔于勒》之後,我認識到了當時法國的社會面貌,它就像一面鏡子,赤裸裸地將人與人之間的金錢利益關係表現了出來。

一封信,改變了一家人昔日對於勒的看法,使他一下子從“流氓”、“乞丐”變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使他們的女兒最終有了丈夫,並且一家人打腫臉充胖子,跑去度假。但當他們發現那位衣衫襤褸的老水手竟然是于勒時,之前的企盼一下子成了恐慌,所以他們視如瘟疫,避之不及。以至於于勒在大家眼中又成了“流氓”、“乞丐”。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個局面?是金錢。只要有錢,于勒就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歡迎。之前菲利普一向説“如果於勒在這隻船上會叫人多麼驚喜啊”。這也説明了這個社會上金錢成了維持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重要紐帶。沒錢。即便是手足之間也會六親不認。雖然菲利普一家表面看起來一團和睦,但我們不難看出他們被金錢控制的面孔。

金錢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它使人沉迷、使人瘋狂,使人飛黃騰達,也使人一敗塗地。對金錢的渴求,改變了人與人之間最純真的親情、友情。使整個社會變得烏煙瘴氣。所以莫泊桑寫下此文,向讀者揭露金錢社會的醜陋。

我們有幸生活在社會主義中國,沒有像當時的法國那樣金錢至上,但我們還是要以此文為戒,時刻告訴自我,千萬不要讓金錢吞噬了做人的本心和本性。不忘初心,與愛同行,這個世界才會更美。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12

約瑟夫小時候有一位叫于勒的叔叔,揮霍了家裏的錢,于勒的兄弟——約瑟夫的父母很生氣,讓他到南美洲去做生意。幾年以後,叔叔寄回兩封信給家中,説他賺到了錢,要寄一些給家中作為補償。這讓約瑟夫的父母很感動,對叔叔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不過在我看來,讓他們改變態度的不是于勒叔叔本人,而是叔叔寄回的那筆錢!但是,從那以後,叔叔失去了任何消息。

不久以後,約瑟夫的二姐要出嫁了,為了慶祝,一家人坐船遊玩。在船上一個賣牡蠣的衣衫襤褸的老漢吸引了父親,當父親詢問船長後發現:老漢就是叔叔于勒!但是,父親沒有和叔叔相認,而是躲開了他。

難道父親不相信這是叔叔于勒嗎?不是。父親是想他的兄弟都落魄成這個樣子了一定會連累他,讓他花掉更多的錢!讀到這裏讓我心想:當時的法國人真是隻認錢,不認人啊!

父親不想讓于勒叔叔認出他,便讓約瑟夫去付錢。約瑟夫走到叔叔面前問:“我們應該付您多少錢,先生?” 他可真想叫他一聲:叔叔!付錢之後,約瑟夫還特地多給了叔叔半個法郎作為小費。從此,他們再也沒有見到于勒叔叔。

雖然整個故事深刻地描述了當時法國金錢社會的醜態,但是,小主人公約瑟夫始終扮演着一個善良的角色。在他小小的內心世界裏,金錢無法超越與叔叔的親情!我想,在我們擁有的各種情感當中,親情讓我們不管身處何時,身在何處,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精神支柱,它讓我們充滿力量,戰勝困難,感受温暖。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13

這是一篇揭露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對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揭露與鞭撻的文章。

本文主要講的是于勒由於把自己應得的那部分遺產吃得一乾二淨之後,還大大佔用了哥哥應得的那一部分之後,成了壞蛋、流氓、無賴。正因為如此,他被打發到了美洲。而後,于勒的哥哥菲利普一家接到消息—于勒在美洲已有所作為。這時的于勒在菲利普家變成了有有良心、善良的人,他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于勒寫來的書信也成了福音書。可由於在旅行的過程中,菲利普夫婦看到了貧窮的于勒時變暴怒了。開始咒罵于勒,怕于勒回來拖累他們,于勒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又一落千丈!為了躲避于勒,菲利普一家再回去時便坐了另一條船。

看了這篇文章之後,讓我感受到了文中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與腐朽。菲利普夫婦的前後變化讓我聯想到當今社會,在現在的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比如:某公司職位較低的人便向職位較高的人百般的討好、賄賂,可當這些人因為某些原因而降職後,他們卻對這些人不理不睬。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現在的社會需要大家團結一致,才能更好的發展,而不是對自己有利就討好,無利就拋棄。我們應該一視同仁。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讓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團結一致、互相幫助、互相關愛的社會吧!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14

讀了這篇莫泊桑寫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感慨良多。

在這篇文章中,“我的叔叔”于勒有了錢,我們全家人都盼望他早日歸來,能夠給“我們”帶來幸福、奢華的生活。

可是這次旅行,當“我們”在船上看見了他,他並沒有發什麼財,而是又老又窮苦的賣牡蠣的老水手時。“父親”和“母親”卻像遇到瘟神一樣,儘量躲着他。原因是什麼?因為他沒有錢。

換個角度想想。難道于勒真的沒有認出自我的侄子麼?難道真的沒有認出買自我牡蠣的是自我的哥哥麼?答案是否定的,他肯定認出了。因為他明白自我以前犯下許多錯,不好意思和他相認。

再想想,為什麼于勒沒有回自我的家鄉呢?答案能夠從船長口裏得知:“據説他在哈佛爾還有親屬,可是他不願意回到他們的身邊,因為他欠了他們的錢……”這樣説來,于勒已經從以前的“流氓”變成此刻明白錢來之不易歷盡滄桑的“賣牡蠣的老人”了,他最起碼也明白了要自力更生。而克拉麗絲卻看他此刻沒錢,怕他回來吃他們的。這説明了“我的母親”是見錢眼開的市井婦人。而“我的父親”菲利普也和母親一樣“見利忘義”,他們認定“我的叔叔”這輩子沒有出息。

如果我是克拉麗絲,我也會和弟弟相認,因為人犯錯誤是難免的,若能改邪歸正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我們應當原諒他;如果我是菲利普,不管我的弟弟再窮,再流氓也好,我也會和他相認的,畢竟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永不磨滅的。

我的叔叔于勒讀後感15

你知道《莫泊桑短片小説精選》嗎?這本書裏最有名的就是《羊脂球》這個故事,但我並不喜歡,我還是更喜歡《我的叔叔于勒》這個故事。

《我的叔叔于勒》主要講的是“我”的叔叔于勒曾是家中的禍患,“我”父親迫不得已讓他去美洲打工,後來叔叔于勒回信説:他掙了大錢,想到美洲旅行,發了財就回去。“我們”全家人都滿心喜悦,盼望着于勒叔叔回來。後來“我”的姐姐結婚後,“我們”一家決定去澤西島旅行,在船上,“我”看見了一個落魄的,有老又髒的的賣蛤蜊的人很像于勒,打聽後才確定是他,“我”的媽媽見了,便丟下了于勒叔叔,帶着“我們”離開了。

讀到這裏,我覺得“我”的家人都只是只認金錢,不認親情的。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我”的家人知道叔叔于勒掙了大錢之後,就滿心歡喜地盼望着叔叔于勒回來,但是看見落魄了的、有老有髒的于勒時,“我”的家人無情的拋棄了他,並不再見他。我感到達夫朗夫婦把金錢看得比親情遠要重要,親情在達夫朗夫婦眼中一文不值,我想,這種人如果有一天也落魄的話,也一定沒有什麼親戚去幫助他們的。

生活中,最美好的東西就是親情,親情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了的,我想在很多人的眼裏,他們都會認為沒有了親情,即使有了很多的金錢也沒什麼用。一個連親情都不懂的人,更別想在社會立足的。

這個故事揭露的就是社會上一些人骯髒的本性,確切的説,應該説是金錢的本質,我們決不能為了金錢而放棄寶貴的親情。所以説,親情無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