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古詩的作文10篇

來源:文萃谷 2.7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一些使用較為普遍的古詩吧,漢魏以後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古詩的作文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古詩的作文10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人生因為理想面有價值。從古至今,無數人為了理想而奮鬥。為了理想,讀書人頭懸樑錐刺骨,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武將縱橫沙場,浴血奮戰,不惜戰死疆場。他們早已離去,留下的,只有那些文字,令人浮想連翩……

在鄴城內的銅雀台上,魏武王曹操吟詠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他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定劉表,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經歷無數惡戰。他曾兵敗如山倒,曾被困絕境,也曾險些被擒或喪命。但他始終未退縮,依然跨爪黃飛電馬,揮倚天劍驅數十萬大軍——一切都是為了心中的理想——縱然馬革裹屍,魂歸邊西,也要揚聲塞外,蕩平天下,盡掃狼煙,成蓋世之偉業。

在遠山菊海之中,陶淵明正在清晨的鳥語花香中散步,在菊花從中漫步。在田園之中勞作,閒適而又快樂,不必受朝廷的約束。他又想起那天辭官時的情景:上面的官吏來巡查,他“不願為五斗為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便脱下官服,解下官印,充滿不屑地奮然離去。現在,他要做一個隱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在長安城城門,李白騎着駿馬,飛奔出城,毫無留戀之意。早知官場黑暗,又何必借酒銷愁,又何必仰天大笑出門去,吶喊“我輩豈是蓬蒿人”呢?想當年貴妃研墨,力士脱靴,何等榮耀,今日又何等落魄!喝了幾杯酒,他清醒了——自己仍有用武之地——他不再慨歎官場黑暗,而是為了當初的理想,開始遊覽大好河山,抒萬丈豪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走遍天下,終於成為一代詩壇的詩仙。

在零丁洋的一艘船上,文天祥作了首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江山日下,怕是撐不了幾天。想當初自己立志報國,再想想今天,勸降的人剛剛離開——“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文天祥誓死不降——即使不能保住江山,“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死於國難,也不恥辱。幾天之後,文天祥英勇就義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歷史的河水怎樣沖刷,也沖刷不掉那些不朽的文字。

古詩的作文 篇2

1、《冬日早起閒詠》 作者: 白居易

水塘耀初旭,風竹飄餘霰。幽境雖目前,不因閒不見。

晨起對爐香,道經尋兩卷。晚坐拂琴塵,秋思彈一遍。

此外更無事,開尊時自勸。何必東風來,一杯春上面。

2、《冬夜》 作者: 白居易

家貧親愛散,身病交遊罷。眼前無一人,獨掩村齋卧。

冷落燈火暗,離披簾幕破。策策窗户前,又聞新雪下。

長年漸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學坐忘心,寂莫安可過。

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來四年,一千三百夜。

3、《湓浦早冬》 作者: 白居易

潯陽孟冬月,草木未全衰。祇抵長安陌,涼風八月時。

日西湓水曲,獨行吟舊詩。蓼花始零落,蒲葉稍離披。

但作城中想,何異曲江池。

4、《冬夕》 作者: 岑參

浩汗霜風颳天地,温泉火井無生意。澤國龍蛇凍不伸,南山瘦柏消殘翠。

5、《冬夜吟》 作者: 陳陶

黑夜天寒愁散玉,東皇海上張仙燭。侯家歌舞按梨園,

石氏賓寮醉金谷。魯家襜褕暗披水,雪花燈下甘垂翅。

散帙高編折桂枝,披紗密甃青雲地。霜白溪鬆轉斜蓋,

銅龍喚曙咽聲細。八埏螻蟻厭寒棲,早晚青旗引春帝。

展轉城烏啼紫天,曈曚千騎衙樓前。

6、《初冬》 作者: 杜甫

垂老戎衣窄,歸休寒色深。漁舟上急水,獵火著高林。

日有習池醉,愁來樑甫吟。干戈未偃息,出處遂何心。

7、《長安冬日》 作者: 杜荀鶴

近臘饒風雪,閒房凍坐時。書生教到此,天意轉難知。

吟苦猿三叫,形枯柏一枝。還應公道在,未忍與山期。

8、《冬日歸舊山》 作者: 李白

未洗染塵纓,歸來芳草平。一條藤徑綠,萬點雪峯晴。

地冷葉先盡,谷寒雲不行。嫩篁侵舍密,古樹倒江橫。

白犬離村吠,蒼苔壁上生。穿廚孤雉過,臨屋舊猿鳴。

木落禽巢在,籬疏獸路成。拂牀蒼鼠走,倒篋素魚驚。

洗硯修良策,敲鬆擬素貞。此時重一去,去合到三清。

9、《幽居冬暮》 作者: 李商隱

羽翼摧殘日,郊園寂寞時。曉雞驚樹雪,寒鶩守冰池。

急景忽雲暮,頹年浸已衰。如何匡國分,不與夙心期。

10、《冬日晨興寄樂天》 作者: 劉禹錫

庭樹曉禽動,郡樓殘點聲。燈挑紅燼落,酒暖白光生。

發少嫌梳利,顏衰恨鏡明。獨吟誰應和,須寄洛陽城。

11、《冬柳》 作者: 陸龜蒙

柳汀斜對野人窗,零落衰條傍曉江。正是霜風飄斷處,寒鷗驚起一雙雙。

12、《冬夕閒詠》 作者: 陸游

柳眼梅須漏泄春,江南又見物華新。終年幽興遺身世,半夜孤吟愴鬼神。

客有疏親俱握手,酒無賢聖總濡脣。放翁自命君無笑,家世從來是散人。

13、《冬日野望》 作者: 駱賓王

故人無與晤,安步陟山椒。野靜連雲卷,川明斷霧銷。

靈巖聞曉籟,洞浦漲秋潮。三江歸望斷,千里故鄉遙。

勞歌徒自奏,客魂誰為招。

14、《冬暮野寺》 作者: 任翻

江東寒近臘,野寺水天昏。無酒可銷夜,隨僧早閉門。

照牆燈影短,著瓦雪聲繁。飄泊仍千里,清吟欲斷魂。

15、《冬郊行望》 作者: 王勃

桂密巖花白,梨疏林葉紅。江皋寒望盡,歸念斷徵篷。

16、《冬日遊覽》 作者: 王維

步出城東門,試騁千里目。青山橫蒼林,赤日團平陸。

渭北走邯鄲,關東出函谷。秦地萬方會,來朝九州牧。

雞鳴咸陽中,冠蓋相追逐。丞相過列侯,羣公餞光祿。

相如方老病,獨歸茂陵宿。

17、《孟冬寒氣至》 作者: 未知作者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18、《冬日寫懷》 作者: 薛能

幕府盡平蠻,客留戎閫間。急流霜夾水,輕靄日連山。

設醴徒慚楚,為郎未姓顏。斯文苦不勝,會擬老民閒。

19、《冬日雜興》 作者: 張耒

空山身欲老,徂歲臘還來。愁怯年年柳,傷心處處梅。

綠蔬挑甲短,紅蠟點花開。冰雪如何有,東風日夜回。

20、《山中冬夜》 作者: 張喬

寒葉風搖盡,空林鳥宿稀。澗冰妨鹿飲,山雪阻僧歸。

夜坐塵心定,長吟語力微。人間去多事,何處夢柴扉。

古詩的作文 篇3

快看快看,我校的古詩遊園會開始啦!看,那邊的教室彩旗飛揚,看,這邊教室裏的氣球五顏六色,那邊的教室裏還有綵帶,我們班的黑板上還寫了“詩句背靠背,暢遊古詩園”這幾個大字。

隨着音樂,我們爭先恐後地摘取自己喜歡的詩句。一會兒,我們班的卡片就沒了,幸好我摘了十個,要不然就得不到滿分了。林老師説:“還可以到別的班級去摘。”話還沒説完,一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樓下,去摘別的班級卡片了。我去了四(1)班摘了2張卡片。四(2)班好可惡喲,他們把門關着,不讓我們進去。我就氣沖沖地上了樓。然後我到座位上把卡片一一粘在紙上,然後給組長背,哪!全對,通過了!還有的人更可惡,有人把紙放在桌上,有些“小偷”就趁他不注意,把他紙上的一個粘在一起。我心裏想:就算他們得的分數再高,也不算是他們爭取得來的。然後,老師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座位,報自己的分數。哇,最高分是210分,陸曉曉和陳子玥竟然找到了21張,太厲害了!

今天,雖然是傾盆大雨、電閃雷鳴。但是我的心裏卻陽光明媚,歡聲笑語一定會留在我心裏。

古詩的作文 篇4

自古以來,離愁便是文人墨客筆下的宏兒,關於離愁的詩更是數不勝數,離鄉之情,別友之情溢滿了文化史。

身處導地,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色淒涼,作者獨自一人身處異鄉,望着那輪皎潔的明月,思鄉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想起自己在故鄉的一切,不禁感到無盡的酸楚,只能對月空吟,留下這千古傳頌的名句。

背井離鄉,李月也曾吟誦:“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把自己對家鄉的依戀轉化為家鄉水對自己的萬里送別,構思何其巧妙,感情何其強烈,從而留下這傳傾千古的名句。

與多年好友相別,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道:“海內存知已,天涯苦比鄰”。與好友相交多年,而今日一別,卻不知何日才能再會,自然心生不捨,但詩人卻以樂觀的態度,拋開惜別之情,揮毫寫下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

面對離別,王維在《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情吐露:“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敍關述的口吻,傳情的動作表達真摯的惜別之情,在青春河畔,折柳相送,輕吟出這流傳千古的佳句。

喜歡讀古詩,體味古詩中的離情別緒,我彷彿經歷了一次旅遊,沉醉其中,甚至讓我不想醒來。

古詩的作文 篇5

古詩文,是我國的文化寶藏;古詩文,是我國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澱;古詩文,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世界。讓我們走進古詩文,感受詩人詞句中的另一個世界。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我看到了我喜歡的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意境華美,展現出的卻是一副哀傷的情景,作者因性格耿直而遭貶官,開頭一句直白無比,點明瞭作者現狀:豪放派的大詩人李白無法適應當時拘束的官場,縱有千萬豪情,卻無從報效國家,這讓我看到詩人所處社會的一層淡淡的黑暗,也讓我想起了當代文學青年韓寒等的境遇,好在我們現在的社會更加文明而開放,韓寒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打出了一片天地。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我看到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著名的以榮景寫哀情的詩句:表面上是歡歡樂樂,並無所憂,實際上則是內心愁苦,世俗的壓迫讓作者無拘無束的性格與當時的為官之道發生了劇烈的碰撞,詩人約束不了自己,更改變不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失意官場,這讓詩人內心深處更加孤獨。古人的社會,除了為官,文人選擇的餘地不多。我們現在的社會,比起古代,已經開明瞭太多。但就拿現在上海與浙江的大學聯考改革來説,存在很大的黑洞,3+3考試,許多考生沒有選物理,因為物理是國中四大名校的天下,可是沒有選物理的同學許多好專業都不能報考。我慶幸自己喜歡物理,成績也還不錯,不然會不會和李白一樣鬱郁不得志?每個社會都有瑕疵,關鍵是社會的主流能夠及時地發現並改進。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我看到了“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句詩。詩中“無情”是中心詞,看似詩句情調上揚,實則下落到谷底,作者在詩中巧妙地運用了含蓄的手法進行敍述,令人在讀後理解了他的愁苦——無家人陪伴,孤身一人,不受朝廷重用。這段話,也許很多同學都感慨至深:剛完成小升中,考入四大名校,大家都是國小的精英,可是國中的重新洗牌與管理方式,讓大部分同學不能適應,學校教得多,但不考;老師除了灌輸知識,基本不教育孩子,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邈雲漢”啊。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幸運的是,我一兩個月就調整了過來,完成了蜕變。看到那些還沒有調整過來的同學,我禁不住感歎:“嗚呼,學校是不是應該適當地調整一下教育策略?”

由古詩文的窗口回望,李白一首《月下獨酌》既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又揭示了他所處社會的黑暗。這首詩跌宕起伏,率性天然,朗朗上口,成為千古名詩。我很喜歡這首詩,它讓我通過古詩文的窗口眺望,在字裏行間,在作者營造的意境之中,我看見的不僅是詩人的情感,還有他的生活,他所處的社會環境;在古詩文文本的基礎上,我也觀察着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並將其與之前的歷史時期作對比。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吸取古人的教訓與得失,提升自我,改善社會,讓我們與偉大的祖國一起,更上一層樓。

從古詩文的窗口眺望,受益匪淺!

古詩的作文 篇6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轉眼間,聖潔而美麗的冬天就來臨了。捧起詩集,迎着漫天飛雪,去尋找冬的足跡,品味她那樣獨特的美。

冬,是寒冷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谷中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冬天的到來來為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衣,鳥兒們都躲進了暖和的巢穴裏。人們坐在家中靜靜地觀賞漫天的大雪,平時熱鬧的大街冷冷清清,不時只有小孩子滾着雪球跑過。世界一下子寂靜了很多。只有樹兒們披着雪白的披肩,靜靜地佇立在雪中……

冬,是寂寞的。放眼望去,雪地上一片銀白,只有幾顆被雪壓彎的樹,在風中呻吟着,搖擺着。“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一堵斷牆邊,一樹梅花樹上綴滿了無數粉嫩的花兒,微風拂過,揚起星星點點的花苞,一股幽香悄然而至,這股幽香,是空曠雪地上唯一的精靈呀!

冬,是多姿多態的,看!“昨夜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雪,在天空中,在雲彩裏,在田野中,在花園裏奮起勃飛,乘着風,駕着雨在天空中旋轉着,騰飛着,像一位純潔的少女,在天地間跳躍着,舞蹈着。盡情展現自己肆意飛揚的青春,雪地上披着白衣的歪脖子樹,花園中悄然盛開的的白臘梅,都和雪一同舞蹈着,原來寂寥的冬天,此時已成為婀娜多姿的少女,引人深深沉醉其中。

雪是活潑可愛的,“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冰梅花。滿身香霧粗找下。”花園中,一顆顆梅花樹盛開着,迎接漫天的飛雪,在風中扭動着自己軒柔的身軀,和雪花一同跳舞。“梅花歡喜漫天雪。”雪地中,潔白的雪兔蹦蹦跳跳,一會兒扒扒雪地中的胡蘿蔔,白球似的,可愛極了。

冬,是充滿希望的,“去年之雪今安在?”在啊!看那雪,用自己的身軀滋潤幼小的麥苗,哺育着花草樹木來年的生機,她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啊!有了雪的無私奉獻,才有今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啊!

冬,一個純潔的少女,一個蕩滿希望的季節,她用銀裝素裹裝點大地;她用來梅朵朵迎接來年;她用潔白的身軀哺育萬物,我愛這充滿詩意的冬!

古詩的作文 篇7

南風,吹熟了莊稼,吹來了豐收,也吹來了農民的辛苦。

相傳為舜帝所作的《南風歌》大概是最早歌詠南風的詩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這首詩,借舜帝口吻抒發了先民對“南風”既讚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因為,温熱而適時的南風,對夏季莊稼的生長成熟,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重要,那樣不可缺少。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氣如蒸,百姓怎能無怨?而南風一起,暑熱的天氣多少能使人感覺到一點涼爽,所謂薰風兼細雨,喜至怨憂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中“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一句,就表達了這種情懷。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清涼的南風可以解民之愠,適時的南風則可以阜民之財,由日常生活轉而到收成財物,詩意更進一層。《禮記·樂記》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飢。”可見,“南風”的“阜民之財”比之“解民之愠”更為重要,也更為令人祈盼。司馬遷説:“《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史記·樂書》)王肅也説:“《南風》,育養民之詩也。”概言之,《南風》之歌,即讚頌“南風”煦育萬物、播福萬民的恩澤之歌。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的《觀刈麥》則直敍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兩句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悦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户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着飯籃子,小孫兒提着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裏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牀後先忙家務,而後做飯;小孫子跟着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裏。她們是要在飯後和男人們一道下地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着大地,背對着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着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捨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幹,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

這首詩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責,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因為白居易時任周至縣尉,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税等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於是寫下此詩。

南風,在關注民生的詩歌裏,承載着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在一些田園詩歌裏,表達的大多是詩人自己內心的閒適愜意。

宋代劉攽 的《初晴》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户又翻書。” 這首詩描述了新晴之後頗為清靜的環境和詩人悠閒的心情,語言通暢易曉而又情趣十足。最後兩句詼諧而有創意,詩人把南風想象成一個善於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着書。這兩句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本詩自然親切,生動有趣,也從側面烘托了詩人閒適愜意的心情。

明代楊基的《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濕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綿綿細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於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豔和滋潤。初夏的南風輕輕吹拂,在鬱鬱葱葱的草木叢裏,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茸茸細雨,微微南風,徐行山中,讓人好不愜意舒適!

古詩的作文 篇8

今天,我讀了兩首古詩,一首是《蜂》,一首是《滕王閣序》。讀了這兩首詩,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讀了《蜂》我明白了:一個人生命的存在意義,並不是在別人那裏得到了什麼,而是自己給予了他人什麼。就像蜜蜂一樣,它為人們採蜜,採到蜜後,它並不求人們會給它什麼回報,只是一心一意的為人們服務着。我們應該學習蜜蜂這種為人服務卻不求回報的精神。

讀《滕王閣序》我懂得了:應該把困難當成歷練,用樂觀的心態和頑強的意志積極應對,如果這樣,你會發現:挫折,其實是人生的課堂,只有經歷許許多多次人生課堂的磨鍊,才會得到真正的自己!

這兩首詩都教給了我們一些人生道理,所以,我們應該多背詩,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

古詩的作文 篇9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遙想當年,我隨筆而提,自詡文采飛揚,豈料懷才不遇,到底是我生不逢時,還是我本無千里之能啊?"知、知",秋蟬淒涼急切的鳴叫聲打斷我的思緒,看着那張不施粉黛依舊動人的臉,現今,那淡淡的笑靨下卻又有掩飾不了的憂傷,餞別的酒席上,我,食之無味,緣淺,奈何情深……

離別的江邊,淚打濕了我的衣袖,打濕了她的心,從然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説起,執手訴説着似海的深情,訴説着萬般的無奈與不捨,行船的人已數次催着要出發,這一別恐無緣相見。

悽泠的秋雨,為我心中更添一份惆悵,霧靄朦朧的水上,我凝望被秋雨打濕的她,"柳郎,身旁的柳樹可否替我留你一留?"滿天的落花承載着我對你恰似一江春水的思念,她柔弱的模樣快要淡出我的視線,"柳郎,從此奴家再無悦己者!"金釵玉簪被她就這樣義無反顧的投入碧江中,"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這是我對她最後一次的承諾,淚,似泉湧,我們仰望被濃雲籠罩着的天空,只想把這刻印入心中!

"子之遭兮不自由,予之遇兮多煩憂",往昔歡快的琴聲早已隨着他的離別離去,"之子與我心兮心焉相投,思古人兮俾無憂",琴絃越撫越快,"感夙因兮不可惙,素心如何天上月","嘣",絃斷,心亂,啟窗,冷月涼青衫,望着倚樓挺拔的合歡樹,又想起那個温潤似玉的男子,白衣袂袂,凝花含笑,傾及我一世的目光"!"柳郎,今夜你是否也輾轉反側,望月思憶"?

佳人已別,臨江望月,"酒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一杯酒,敬仕途無望的自已,一杯酒,敬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她,我仰天大笑,"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租了,我又醉了,誰知我今夜酒醒何處?願醒在那一彎殘月,曉風冷冷的河提旁,回憶那一段紅袖添香的美好中,"柳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可好"?你一襲紅裝,正淺笑吟吟走來……

古詩的作文 篇10

中國,一個有着悠久歷史的國家,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在中華文化中的詩中雨,更是令人動容。

“呼啦!呼啦!”每當我聽到窗外這些歡快地在雷與電的交相輝映中飛奔的雨滴怒號的時候,腦海裏總是會響起李商隱的“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每當我看見那陰沉的天灑下如豆粒般可愛的渾圓的雨珠時,心中總是會浮出蘇顯祖的《風雨歸舟圖》。

雨啊,你早已融入歷史,浸沒在每一個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絲密密地斜織着,我獨倚窗前,看着窗外朦朧的世界,漸漸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連不斷地落下,形成一道水簾,雖沒有花果山水簾洞的氣勢磅礴,卻頗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勢。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雨踏着輕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樂,偷偷地落到田野裏,落到草地上,落到花叢中。春風和着細雨,與楊柳一陣耳語,楊柳就抽出了嫩芽;輕輕撫着小草嫩嫩的髮梢,小草就輕輕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綠得那麼羞澀;輕吻過花兒的臉,花兒的臉就紅了。這一夜,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而這一切都是那麼寂靜,那麼無聲地喚醒了沉睡的生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早春二月,在北方,當樹梢上,屋檐下都還拴着冰凌兒的時候,春天連影也看不見。但是下過一番小雨後,第二天春天就來了。雨腳兒輕輕地走過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跡,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頭來了,遠遠望去,朦朦朧朧,彷彿有一片極淡極淡的青春之色,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趕走了寒冷而凜冽的冬風,春雨攜來了無窮的生機,無盡的綠,但卻又是那麼容易令人忽視。

春雨就好似泰戈爾説過的話:“天空不留下飛鳥的痕跡,但它已飛過”。

熱門標籤